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7|回复: 0

品《论浯》——公冶长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9 0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论语》——公冶长篇
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群体,才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春秋时期的“孔子学院”也不例外。当年“孔子学院”的经济来源应有三种途径:
一.初级学员的学费(学习六艺)。
二.王公贵族的馈赠。
三.外聘到地方为政弟子的收入。
孔子身边的高徒,也是孔子的得力助手。若没有这些高徒相助,就孔夫子一人是无法撑起“孔子学院”的,更无法将其做强做大。
“孔子学院”的六艺课程,应由孔子的高徒们承担,而高徒们的生活费,应由“孔子学院”(孔子)承担。
随着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儒家思想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广,当时的王公贵族们不惜花重金聘请“孔子学院”的弟子到他们的地方为政,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也是环境所趋。这样即可蹭“孔子学院”的热度,又相当于为本地方买了一个“平安”保险。因为有儒家弟子参与地方的为政,民间动乱就会大大降低,所花的聘金微不足道,何乐而不为。《论语.公冶长》篇就是当时的执政者诸侯大夫们,在“孔子学院”现场招聘地方为政人员期间孔子与他人的言语记录。以下是本人对《论语.公冶长》篇人物言语的分析及现场环境的判断。其中定有不妥,望同仁指正。
(《论语.公冶长》开篇的前三章,是孔子在这场招聘会前,对以往派出为政的三人的感叹及总结。)
5.1 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凄)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凄)之。”
(首先孔子提到自己推荐的公冶长,不知何种原因,在当地惹上了牢狱之灾,他知道此人无罪。因此,他感到凄凉。)
5.2 原文: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凄)之。”
(南容则是孔子兄长推荐到地方为政的。开始当地很正常(有道),当时没有及时将他废掉,后来他把地方搞乱了(无道),又没有追究他的刑责。所以为他兄长推荐的人感到凄凉。而传统的解读认为前两章是孔子谈论嫁女儿,本人认为不妥。)
5.3 原文: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是孔子学院出去为政的成功者,得到了孔子的肯定与赞赏。)
5.4 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以上是用人单位到来前,子贡与孔子闲聊了起来。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像一个装着粮食装饰精美(摆设)的瑚琏。此话应为贬义。)
5.5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如其仁,焉用佞?”
(以上是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口才不好,不宜做官为政。孔子对其进行反驳,认为巧言令色只会遭人憎恶。)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为了话跃现场气氛,孔子特意挑能力低的漆雕开,说这回要让他担当重任到地方为政。漆雕开慌忙说我没有这个能力,惹得孔子乐了起来。)
5.7 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可以说这次人才招聘,对“孔子学院”很重要,若没有弟子们到地方为政,就没有这笔大的收入,学院很难维持。因此,孔子对弟子们说,如果我们这次搞砸了,我们就得散伙,那时我将乘竹筏漂洋过海,可能只有子路陪我了……这是孔子打的悲情牌,意在使弟子们振作起来,把这次招聘会办成功,为学院增添更多的收入。)
5.8 原文: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向。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这是所谓用人单位的孟武伯来了,也许他只是来装装样子,孔子对他也没什么奢望。他开口不问孔子弟子们为政能力如何,而是问他们有没有仁德,让孔子很反感,说不知道,再次追问才回答。从孔子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你的所有封地还不够我弟子玩的,别跟我说仁德不仁德。)
5.9 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也许是子贡自恃才高,想挑经济好的地方去为政,不服从学院的分配。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本篇以后的章节,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中得到证实。这是孔子就拿聪明的颜回杀他的傲气。)
5.10 原文: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枋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予于与改是。”
(在如此重大而关键的场合里,所有人的精神都处在高度亢奋之中。然而弟子宰予确在睡觉,对这样的弟子孔子怎么不破口大骂吗?骂也许还算轻的。或许宰予是其他弟子向孔子推荐来的,孔子二话没说就收下了他,没有所谓的试用期。所以孔子说以后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5.11 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可以说在利益面前人人都有所心动。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有好有差,在具体安排弟子们去向时孔子遇到了些阻力。所以说了以上的话。)
5.12 原文: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以上是子贡闹情绪不服从学院的分配。说我不愿人家强迫我到什么地方,我也不强迫人家。孔子说这事不能由你。)
5.13 原文:子贡曰:“夫子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是一个灵活聪明的弟子,为了不与自己的老师闹僵,就说以前在老师身只学了老师的文章,没学到老师的“言性与天道”。是想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谁都知道这是歪理借口。从本篇以下章节可以看出孔子没有为难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子。否则就会像今天的某些师徒,闹得对驳公堂。)
5.14 原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本人在分析《论语.为政》篇时就已指出:子路是《论语》的现场执笔者,在本篇(5.14)章节又得到了验证。在这招聘现场人多嘴杂子,子路还没来得及记下上面的话,又听到了新的言语,很是着急“唯恐有闻”。)
5.15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向,是以谓之‘文’也。”
(为了与老师缓和关系,子贡向老师请教,孔子也及时回答,说明师徒关系正常。)
5.16 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原文: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
(以上三章是孔子对两位贤相与一位昏大夫的点评,也是为即将上任为政弟子们树立学习榜样及如何应对有怪癖的昏主。)
5.19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听到孔子说起两位贤相,子张心中也有两位贤仕,想听听老师对他心中这两位贤仕的评价。孔子的回答,言语中似乎认为子张所谈的两位贤仕,不及他所认定的两位贤相。)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一个真正下聘书的用人单位的老板,只是在与“孔子学院”签约时,为某些细节讨价还价“三思而行”。孔子知道后说:没关系,让他再考虑考虑。)
5.21 原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以上是孔子再次提醒自己的弟子们,不要像圆滑的老油条宁武子那样,邦有道就明智,帮无道就装糊涂。明智可学,装糊涂不可学。)
5.22 原文:子在陈(陈述),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以上是孔子送别用人单位及即将上任弟子们的陈述之言:你们回去吧!回去吧!我的这邦小子们个个文才了得,斐然成章,不知你们能否用好。)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忌,怨是用希。”
5.24 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次人才招聘成果,孔子应该是满意的,送走了不少弟子,也为学院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这次送出的弟子中可能有子游。在送走弟子们以后,孔子还有余兴与身边的弟子闲谈了几位古今名流雅士。以上三章就是师生们闲聊的随意之言。)
5.26 原文:颜渊,季铭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与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上面是孔子与身边两位弟子颜渊,子路的即兴对话,各言其志,孔子的志向格局更大。)
5.27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五之好学也。”
(以上是本篇的最后两章,也是本篇的结束语,应是孔子针对子贡这类任性自傲的弟子所发的小小牢骚。)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