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质文刚柔

[综合讨论] 生民立心立命的理道定所。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8 07: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19-9-8 07:53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8 03:59
西哲学者说中国没有哲学,中国人却矮化哲学,糟蹋传统哲学。哲学,聪明人的学问,非研究“死物”,研究“活 ...





引;楼主120发言;

算了,既然讨论没有结果,何必究真下去,我论理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你论说理论核心的阴阳五行,各行各的道,鸡犬不与相闻,不好吗?




!
但,你必须,把你的那个“理论核心”中的“核心”去掉
因为,核心二字,不是随便就能用
这就有点象;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
为什么说,此理论是核心理论
因为,中华先祖早就说了;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就在一掌中
所以
你的那个“核心”,有矮化、阉割,中华传统文化的嫌疑,必须去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0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元亨利贞的主体能动(有为自然)是心性人,事物生驻异灭的主体因素(无为自然)也是人。人有私蔽大患,“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是人;“存亡进退,义殊乎时”,也是人;“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不是同样是人。始奏以人的心性人,心性内外的人为与自然的矛盾体,有相成与相反的正负向。客观事实是形下器道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形上圣神導,神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哲学观的理论核心是心性学,研究对立统一的矛盾基本础理论。形上圣神導仁智同用的智内神外,神理的神内理外,就是要将形下器道的一物两体,质变为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心性辩证。哲学观理论核心是心性学,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有冲突?难道哲学的理论核心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领袖都是这样说,难道连创造历史动力的人民,成为哲学观理论核心的心性学都要否定?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所以习主席的文化价值观是:满足人民生活美好的日益需求,日益需求依然是创造历史动力的人民吧,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习主席是领路人,顶层设计的领导有方,不是这样理解?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强扯在一起?偷换概念?经历过文革时代?戴高帽游街,想效法?
收起这一套吧!,还是那句话:学习传统文化近四十年,如此资质惹人笑,还要偷换概念,作强词夺理。厌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8 10: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楼主122发言;哲学观的理论核心是心性学



如果,哲学的理论源于,心性学
那么心性学的理论是什么


如果心性学,有其理论来源(或者说,有其理论依据)
那么,哲学、心性学、心性学理论的来源,他们关系如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7: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是研究活人世界的聪明学问,活人世界,有自然界的物之天,便有心性人的物之性;有民所共由理道的人之天。便有心性人的天性、命才与情性,物之性与天性、木命与情性的质文心性学,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命学。生民立心立命理道定所的客观实在,理在气中。所以出现形上圣神導的哲学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心性学便成为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哲学观的理论核心。承认哲学的根本问题和思路,就是研究人,一切问题都一通百通,一了百了。为什么要偷换概念,将哲学理论核心的心性学,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硬扯在一起?“勒令”必须将理论核心中的“核心”去掉,依稀看到当年文革“打手”形迹。对这类的人,还有必要与之讨论?百弊而无一利。对于此人提出任何问题,不予作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8 19: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9-9-8 17:15
哲学是研究活人世界的聪明学问,活人世界,有自然界的物之天,便有心性人的物之性;有民所共由理道的人之天 ...



阴阳;据《伏羲密码;九千年中华文明源头新探》上海社会科院出版社,河南舞阳贾湖出土一种骨笛,这种骨笛,据《伏羲密码》介绍,是舞阳人古人,在掌握历法与音律基础之上而产生。
有了这种骨笛,就说明,中国至少在九千年前,就明白历法、音律!明白了历法、音律,也就是,明白了阴阳
哲学;查网络;源出希腊语,在两千五百年前由古希腊人创造。
一个九年前
一个两千五百年前
谁核心、谁依据,请仔细斟酌思量




明白,为什么
有“矮化、阉割,中华传统文化的嫌疑”的提醒了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0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理学时代的孔儒文化,承前了解,史前社会,无论是伏羲的原始古经归藏,连山,有用的东西自然流传,无用的东西流失,自然的演变规律。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不是农历的历法应用在农业耕作?对自然物料的认识有物理,开发自然物料的实践活动有物用,对自然物料的认识和实践,促动自然物料新陈代谢的更新换代,难道止步于五行金木水火土而不前。认识天地阴阳的终奏以物,难道不应进入心性学的能动部分,质文心性阴阳的始奏以人;不应进入心性学的应用部分,人事刚柔阴阳的中奏以天?止步于古经的天地阴阳而不前?还有许多例子不一一列举。纠缠于远古人所谓历法,阴阳五行而振振有词,忋人忧天故作态。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难道是远古时代的历法,阴阳五行?是萧萐父理性思路的倡扬船山学和历史接合点理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应对和解决人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文化价值观,应对和解决天人诚信道问题。天人诚信道问题,波及到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波及到人物之元,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之几,哲学理论要研究活人理论的阴阳不测之几。心性内外的人为与自然矛盾体,成就历史动力的事物运行,也存在相成与相反的正负向,这不是现实社急需解决:研究活人世界的哲学问题?
所说的传统哲学,是传统文化土壤自生自成的成熟期,从人文自然观的哲学萌芽生长成参天大树,并不是依托什么希腊哲学,西方哲学。难道五千年的文明史,二千数百年的论理学史,就不会在文化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中华哲学的参天大树?待船山学昭明,就可以见到中华哲学的参天大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9 1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楼主126发言;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个“四时行焉”是什么意思?
有四季的意思吧
四季,为春夏秋冬,是太阳,地球相互位置的变化吧
老天,都告诉你,天气的变化顺序
对于,用吃,来维持生命的人们来说
什么时间该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间即收又种
做 与 不做
是人们自己的事物,老天能替你,做吗
也就是说,必须懂了四季、五行之后,才能做到,即好又准




引,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难道是远古时代的历法,阴阳五行?


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资源
要那么多资源干什么啊
还不就是为了,吃吗(或者说,生存的质量好一点)
既然为了吃,就必须懂四季、精研“阴阳五行”



懂了四季、阴阳五行,才能组织人们、引导人们【心性学,有引导人们之间,友善的一面。所以,是精研“阴阳五行”的一个分枝】
朝着,人人皆幸福的目标迈进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人们,于自然和谐共处;于人和平共处
也就是,顺者昌,逆者亡


引,难道五千年的文明史,二千数百年的论理学史,就不会在文化文明的土壤里,生长出中华哲学的参天大树
中华传统文化,有易学(论道、论理)思想体系,足以解决任何现实问题
科技,有道家的道法自然
人文,有儒家的仁爱思想
综合,有法家、农家、医家、兵家等




楼主,用儒家思想得心应手。
但还应,把视野放宽些。
易学知识综合包括,1;象数,2;义理
只有,综合掌握多种知识(当然,包括西文哲学)
才能适应新时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4: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传统文化,思究三件事:
一、荀子解蔽诸子学,集成诸子学,发展了主流思想体系的孔儒文化,孔儒系统的完成阶段。其中,解蔽老庄道法自然的“蔽于天而不知人”,顺天而制天的孔儒自然观。精于物者的物物道。对立于道家的道法自然三无为,人无为道无不为的有无相生。现代的物质经济,是精于物者的物物道,还是人无为道无不为,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老子主张的“民复孝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现代商品时代,需要荀子的养人之欲,给人以求,需求生活美好的精于物者而物物,还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民复孝慈”?如此例子不必多列,解蔽老庄蔽于一曲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发展孔儒的人文自然观,这就是荀子的功绩。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需要“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诸子大杂烩,需要解蔽而集成的主流学派,离开与诸子争鸣的学术大环境,主流学派也成文理僵化而止步文明。荀子解蔽诸子学,集成诸子学提供的文化经验和历史借鉴。
二、汉武的独尊儒术,非独尊儒学。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关注民生的阳儒阴法,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致用阶段。走到盛唐,出现唐宋变革顺乎物则的经济变革。其中发生两次“变故。一是魏晋南北朝大动乱期,儒道佛三家鼎足之势;二是五代十国大动乱期,独尊儒术分解为“外则儒术,内则道佛”,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专制政治,转向于阳法阴儒方向走,汉唐生长期急剧下滑为专制衰落期。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无休止的治乱循环,磨难和折腾心性,成然百姓日用皆道负面的自扫门前雪,也促成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理论。独尊儒术的因果事实,很值得深究。
三、唐宋变革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也因允乎人心的天下之疑,出现唐宋变革的正负向。以易学的传承为例,将古易与《易传》,分为两个版本来研究,便看到两个不同历史逻辑的差异。再读朱熹的《周易本义》,二程的《周易程氏传》,看看朱熹与二程如何理解易学,再看《张载集》的《横渠易说》,船山的《周易外传》与《周易内传》,看看张载与船山是如何理所易学。能读懂这四本诠释易学的文本后。你同样看到历史逻辑的差异,不同于古易与易传的历史逻辑差异,而是对文典义理原真的远离异化,与传承深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逻辑差异,展现为哲学圆圈的三阶段:古典文理原真的肯定阶段→远离异化的否定阶段→传承深化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世间会有一本通书读到老,时代变化依然不变?不会吧!后人的诠释,出现远离异化与传承深化,需要甄别。通经正经接着讲,大概一本通书读到老的人,只会止步通经,不会想着要会通古今通义而正经,更不会想着如何以实践实证的因果事实,理道定所立心立命的接着说,证论通经的准确无误,远离异化,传承深化。用船山的话来说:学问道与思辨道的学思辩证。
四、补充一件事。“天何言哉?百物生焉,四时行焉”,清晰明确。若再以荀子《天论篇》辅读,了解荀子顺天而制天,“精于物者而物物”的儒学自然观,那就更好了。“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知之可以治者也。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若读懂荀子自然观的顺天而制天,便知道什么是光鲜亮丽的蛊言惑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0 08: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传统文化”有各种角度
但,在下结论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是有九千的文化历史【这个历史,也许更久远】
传上一幅,我拍摄的荷花图

19083002.jpg


传上一幅,我编辑的荷花图


19083001.jpg


研究传统文化,所下的,那个结论
也许,在某个时期,某个事件上,是正确
但,放到整个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许,就不是,研究者,所期望的那么正确
就像,摘取图片内容
有人,主要摘取花
有人,主要摘取叶
有人,主要摘取其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0:4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学思累了,入医院养病生息,中秋团圆在医院。拖至今天方请假回家。重温前文,想留些文字,说些衷心语,说些吉祥话。 传统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现代言宜人居住的社会环境。说法有异,意蕴共同,哲学理一的文化价值观,共同富裕生活美好的顺乎物则。生活富裕,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共同富裕的生活美好,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不管需要荷花,荷叶,或其他,价值观的各有所需,心性大同,共同富裕的生活美好,若否定,学传统文化何用? 西方的唯物论,论理活人,如荀子说“养人之欲,给人以求”,发展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理有屈伸顺乎天。物欲屈伸发展经济的活人世界。若活人成死物,言科技文明?扯谈!蔽于天而不知人,人无为道无不为,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事物元亨利贞的活人世界;活人成死物,生驻异灭的事物运程。推动历史的人民动力,也有顺逆道。西方辩证法应用在活人世界,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天下之变。活人成死物,弃人事刚柔阴阳与心性质文阴阳而鼓吹天地阴阳,纯粹天道的自然混沌,阳极而阴至,阴极而阳至,所谓核心理论的阴阳五行。西方的辩证唯物论理活人世界,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实践实证的因果事实,检验着中奏天的社会文明程度,检验着始奏活人世界的心性文化文明程度。若活人成死物,纯粹天道自然观,超时空纯善文史的情罪禁欲。 活人世界,即心性学的知能动力。前期是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循物理事则的仁礼知识体系。人文自然观与心性学双枝叶茂,文化价值观是富有大业与日新盛德。后阶段是主導人文自然观的哲学理一观。益质载道于心性文化的智神体系。仁礼知识体系之上,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学问道,有学问道与思辩道的学思辩证。藏往知来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明以致诚,明钦至实的天地神参。文化价值观是: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研究传统文化,请研究活力世界的心性学!人文自然观的文化核心,哲学理一观的理论核心。两个文化理则要坚执:一是理有屈伸顺乎天的继善成性,发展物质与物欲增长的文明同步。一是势有轻重应乎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论理活人世界的两个文化理则。传统儒学言人文化成天下,其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就是宜人居住的社会环境。真正的经济现代化,必然是人文化成天下,礼义明分的心性统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0:4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着重研究唐宋变革?研究宋后历史?原因有三: 一.盛唐后,社会经济向着商品经济方向走。正如船山所说:“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然而,宋后是逆道物则,专制压倒民本而阻滞着物质生产力。 二.汉唐时代通行有道伐无道,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惟有德者坐其位,独尊儒术的民本政制。宋后政治制度该要发生质变,独尊儒术该走向百家争鸣的独尊儒学,走向顺乎物则的民主方向走。从船山的道体论可以看出端倪:中奏天的理道定所,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然而,宋后走的是忠君报国,定命定性的天命之谓理。 三.汉唐王朝正常陵替,秉承孔子的礼有损益,宋后不再适应社会走势,该走向会通古今通义的明以致诚,经世治用的明钦至实。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时代,该走向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时代。然而,宋后走的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纯粹天道自然观,制欲情罪的超时空纯善的文胜质则史,理论浮明的唯心教条路。为什么说宋明理学极度异化孔儒的否定阶段,张载学到船山学是孔儒脉理传承的更高阶段。唐宋变革的顺乎物则天下走势,揭示了社会急需要解决的管治问题,是形上導天地神参的明以致诚,明钦至实,推动民本政制向着民主政制方向循序渐变,还是强化专制的法家人治,将活人治理成死人?两条性质差殊的管治路。宋元明清的汉夷王朝陵替,走了那一条?传承和发展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宋明理学?还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和船山学?该要盖棺明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0:4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医期间,接触了医院治疗的制度管理,思考西方的管理史。 西方管理史有三阶段。一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核心是定额管理。二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人本学科的发展,进入到管理学范围,成然第三个阶段,管理科学。 中国管理学会否有三阶段?中国特点的管理学体现在那里?第二阶段的共同点是人本思想的管理学。西方是心理学与行为科学。中国是仁内礼外的仁礼心性学。仁内,乃心性主持的各正性命,“不待齐也”的仁心统同,人与人之间交往所需要的道德润滑剂,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心学,可以类比西方的心理学,或者称为中国特点的心理学。礼外是行为规范学。影响人的行为规范,礼义明分的人生两件事,一是源自社会分工体系的职业立命,关涉社会的人生位置及理想与作为。二是来自社会分配体系的齐家立命。礼义明分于分工体系与分配体系,理道定所于生民心立命。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礼义忠恕的欲立欲达,礼义明分定夺为行为规范的人事理则和心性理则,类比于西方的行为科学。仁礼心性的人本思想,也是礼乐天下的心性大同。从管理学角度,仁礼心性学的兴旺发展,承前是商品经济的科学管理,启后是现代商品经济的管理科学。心性学,活人世界的文化科学。重视心性学的活人世界研究,还是将活人视为死物,文明的分歧点,差殊路。 留下三段文字,与喜欢我文字的志同者共勉。因身体原因,不能写贴了,要离开论坛一段时间。痛苦,非常怀念。珍惜论坛给我提供的平台和方便。珍惜我在论坛的作为和成长。不舍,拜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7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楼主132发言
人与人之间交往所需要的道德润滑剂,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楼主要明白,在全球化,成为趋势的今天
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为大众,还是为,利益集团,之分






希,楼主保重
只有,保住身体,才能有机会,服务社会








盼,楼主,早日归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04: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感谢!人与人之间理性自觉的道德润滑剂是孔子的仁礼忠恕,为大众利益还是为利益集团之分,需要社会管治,是船山的天下仁恕:“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仁);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恕)”。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仁礼忠恕是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准则;天下仁恕是形上文政導向(须有安排)的道德理则 两个概念不能混淆。仁礼忠恕是应对杨朱实惠私己的心性良方;仁恕天下是形上導顶层设计管治于墨学利益抱团(兼爱交相利)的明以致诚与明钦至实。研究管理学的心性(理)学与行为科学,属于仁礼忠恕范畴,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
传统儒学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有高低两阶段:孔儒的仁礼忠恕与船山的天下仁恕。孔儒的道体论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船山的道体论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15: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传》言:“明有性情,幽有鬼神”。明有性情,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性以发情而贞情,“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内蕴情以充性的功情。功贞情,“情伪相感利害生”的“利生”;若失去“以至于命”的客观条件,即不能穷理,尽性也没有收到社会的实践效应。“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情伪相感而害生”,表明人为动因于自然事物有顺逆的正负向,即人为与自然之间矛盾有相成与相反两走向。荀子有解蔽说,蔽于一曲而闇乎大理。张载言矛盾体为一物两体,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然后提出“一故神,二故化”,即形上導的“性性为能存神”,促成形下器道的“物物为能过化”,道器层次的神化理论。神化理论,船山称为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又称为哲学理一观:“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中国文化特点的心性唯物。对于“情伪相感利害生”,船山作实质性的明确:“情有功罪贞淫”,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君子文质彬彬,两体理一的功贞情,情伪相感而利生;违反中庸理则的心性两极向,“质胜文则野”的欲滥情淫,与“文胜质则史”的禁欲情罪,情伪相感而害生。心性人的活力要素是情与气,活人世界的客观事实。正视情感的客观实在性,“情有不可而必可”, 如何引導而主导,避开不可而必可?理在气中,如何引導驳杂错综的心性意识进入到礼义明分的仁心统同?形上圣神導的天地神参:明以致诚,文以益质礼载道的诚之者人之道,与诚者天道成然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追求生活富裕的人文自然观;与人道仁义礼智信成然民所共由理道的天人诚信道。诚之者人之道联接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追求共同富裕的哲学理一观。心性学四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是中庸理则的质文心性学;心性能动部分是性情相需的功贞情;心性应用部分是 “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实践理性的体用相函;时空部分是“始终相成”,“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情与气是心性的能动和应用的两大要素,船山的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尤其是情,船山视为发展天性和增益才命的第一要素。《易传》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船山言:“情交尽性以至于命”。何谓穷理?以己之情融通天下之情理,“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穷理!
《易传》的明有性情,船山更新为明有礼乐,其实,礼就是性,“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学,人为范畴的礼义规范学。乐言情,自然范畴的快乐情感。在遵循礼义规范的自觉理性前提下,快乐情感方是健康和长久。乐能移风易俗,巩固礼制度,提高人们遵循礼义规范的自觉理性,不是礼乐天下的文明景象?从《易传》的明有性情,船山更新为明有礼乐,不是思维的飞跃?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
幽有鬼神,《易传》言之不详,到船山学时代则是心性学的研究课题。“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在人心乱相的社会动荡期,有真正的士大夫精神,文化正义感,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如唐德宗乱世贤臣李泌,唐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马周类型,有了社会位置,参与社会管治,从治理质野心性的法主礼辅,循序渐进而进入治理健康心性的礼主法辅,社会管治过程的健康顺应进行,神道显而鬼道式微;当质野心性继续恶性下滑,鬼域流行神道隐,顺逆两途。
治世清明圣神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两大事则。“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易简而天下理得”的人事理则,人按照其材质定其位。在公平正义的社会大环境里,没有过度的人事错位现象,人们在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两方面都安天立命。“健顺五常”的心性理则,人们立足于本职工作而尽心尽性,在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仁礼忠恕的心性环境中,刚柔健顺,没有过度的刚柔杂居的心性现象。人们安居乐业,不是礼乐天下的文明景象?明有礼乐,焉有幽有鬼神的心性现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15: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法两种性质殊异的社会管治方式,法家是人主法治的专制制度,将活人视为“死物”来管治;儒家的礼法合治于活人世界的形上圣神導。圣人有为,文与礼。文,文理益质载道的明以致诚,从孔儒“修道之谓教”的人道教化,走到会通古今通义的“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礼,神参天命建立的行为规范秩序。礼义明分的性命分殊,仁心统同的各正性命,神参天命的效应是明钦至实。从孔儒的礼有损益,走到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神,意蕴有三:一是“阴阳不测之谓神”,面对民生利益有精微之几,“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心性危微之几,精微之几与危微之几的合成,阴阳不测之几的心性事实。知几神理而掌控心性,管治人心,“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明以致诚。二是精义入神,天地神参的顶层设计,神察“天地万物已然条理” 的象生数,“因已然而观自然”,转折为理势自然的数成象,“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期必然而符自然”的数成象与数生象,象数天理的事物循序渐进,“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精义入神”。三是穷神致化,“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实践实证于物物道的因果事实,检验着中奏天的社会文明程度,检验着始奏心性人的文化文明程度。实质性验证:圣神導管治方式成然中奏天的社会限定,能否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穷神致化。神意三蕴与圣人有为的文与礼,儒家圣神導管治活人世界的礼法合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03: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身处地替别人认真想想,方要求别人做事要尽心尽性尽人事,船山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义理深蕴。“有定性,无定位;有定位,无定所。定所也者,先立一道以便性而不迁也”。定位是职能的人事易简(乾易知与坤简能),定性是职责健顺五常的心性刚柔(乾刚健与坤柔顺),定所是适全定命定性的文化大环境。为什么“定所也者,先立一道以便性而不迁也”?定位职能源自天命的人事定命,道心统性的“天命之性其显”的职能定位,限定着职责定性的“气质之性其藏”;如何使“天命之性其显”,适全人心统性易简理得的“天命之性其原”?如何使“气质之性其藏”,适全人心统性健顺五常的“气质之性其都”?“审微定命之谓神”,神化定性而不迁的实践实证:自我表现的不能自亏天性,自逸才命,自薄情性,“定所也者,先立一道以便性而不迁也”。相关于定位职能,却因私蔽情由,定位未必能尽性。具有健顺五常心性做事的“尽心尽性尽人事”,方是自我表现的最佳方式,也是以气质知能改变天命人事,体现着自我价值的表现方式。实践实证效应是:“循理而应乎事物”。礼易常变,人事往来的本体效应是循物理事则,有人事易简的刚柔健顺,也有人事错位的刚柔杂居,天道自然的客观事实。持安身立命而不亏天性的务实心态:“夫无定所以为定位,则出入皆非其疾,位以安安而能迁”。在其位者尽其天性,尽其才命,尽其情性,按其自身条件(性命)而循理道事物于人事天命,“无定位以为定性,则尊卑皆非可逾,性以下济而光明,曰尽性”。职能变动的人事结构:“素者,位之博也”:职责表现的心性能动:“尽者,性之充也”。“性之充”的职责能动,改变着“位之博”的职能变动。“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实践实证效应,改善着天命人事结构的理道定所,“迁以安者,有事以为功于位也”;也改变着刚柔健顺心性能动结构的理道定所,“下济而光者,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也”。换言之,职能定位于人事易简,职责定性于刚柔健顺的理道定所,客观存在人事易简刚柔健顺,与人事错位刚柔杂居的两种现象,追求礼义行为规范的实践实证理论,追究实践效应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人事易简的理性务实,“有事以为功于位也”的“迁以安者”;心性健顺的理性务实,“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也”的“下济而光者”,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0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道定所,从道之理而言,有天理与人欲的矛盾体;从理之道而言,有天道与人道的矛盾体。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其实践实证效应:实践心性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地曰示。“阴阳与道为体”的天道阴阳,象生数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而观自然”的事物运程元阶段,“易简立本”的仁礼客体基础。一定理道的事物运行,“道建阴阳以居”的刚柔主体。心性质文的人事刚柔,“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易简之善配至德”,仁礼主体的刚柔质文,数成象与数生象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期必然以符自然”的事物运程亨阶段。事物元亨运程的实践效应,天道的“物物为能过化”,“天之则”的天人之继善,大业富有的利收获;人道的“性性为能存神”,“性之灵”的成之者性,盛德日新的贞收获。“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社会心性的文化文明,“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天道利与人道贞,天人合道的利与贞,“相资以相成,而相胜以相节。则极其重而必改,相制而抑以相生,消息之用存乎其间”,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相资以相成,而相胜以相节”,事物利贞本然的矛盾统一体,也是天理与人欲、天道与人道本然的矛盾统一体。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统一与差异并存的矛盾属性,便有矛盾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民所共由理道之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的“极其重而必改,相制而抑以相生”,天道有是非,理论实明学的明于庶物非行仁义;人道有善恶,理论理性的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察于人伦的仁义行,中庸(质文与体用)理则的理性(人道仁义行)实学(天道非行仁义)。过于理性不及实学,闇乎大理的文理浮明学,心为中体庸守常,执常而不知变,“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心物分隔。对立于孔儒性与天道的人文自然观,乃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实明与浮明,文理有理蔽,天道有是非,同此影响到人道的伦理道德。在心性基础部分,中庸质文的体用中庸概念,与性善文史的体用中庸概念之间的大相径庭;在心性能动部分,功贞情的理欲辩证,与文史情罪的存天理去人欲之间的大相径庭;在心性应用部分,实践心性理在气中的“气以理生化乎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与理在气先事物定理的“性即理”与“心即理”,尊卑定理而定命定性的天命之谓理之间的大相径庭;在心性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继善成性,与“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之间的大相径庭。伦理道德的唯物辩证,与道德僵化的唯心教条之间的天差地别,即“文理繁,情用省”的“礼之隆”,与“文理省,情用繁”的“礼之杀”之间的天差地别。过于实用不及理性,杨朱私己实惠与墨学兼爱(人道)交相利(天道)的利益抱团,礼崩乐坏的流俗质野。为什么杨墨理论后世湮没?对立于孔儒人文自然观的亲亲伦理与仁礼忠恕道德观,心性的中庸质文,与质胜文的心性质野之间的儒墨殊异。老子提倡心性古朴,无私无欲的弃智绝学,绝伪弃诈而绝巧弃利,也就不会容忍杨墨质野。对于法家而言,君主大一统专制的南面而坐,其实也是道法自然的道法合流。只许天下富贵帝王家,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天下礼崩乐坏的流俗质野,不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权稳定。自孔子开创论理学时代后,杨墨理论可以显学一时,不合儒道学说,也不合法家学说的专制治国,理论湮没无法避免,却潜伏在乱世心性中。乱世杨墨的流俗质野,便有乱世的佛教空境幻化,道家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乱世文史与乱世质野之间此消彼长的互相制衡。中庸理则的理性实学,出现违FZ庸理则的两个极端:过于理性不及实学的心性文史,过于实用不及理性的心性质野。天道有是非,文理有理蔽,出自理性实学,天道与人道的矛盾体;人道有善恶,质文中庸与两偏极的文史与质野。天理与人欲的相成与相反,与天道是非的“相胜以相节”、“相制而抑以相生”,仁心统同与礼义明分的仁礼矛盾,矛盾理势的“极其重而必改”。正视应对仁心统同的“天之所齐,不待齐也”,礼义明分的“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有学思辩证的继往开来,“致知在格物”的学问道。如何精深探究仁礼矛盾深处潜在失公平正义的社会弊源?理论理性的文理繁与文理省,成然实践理性的情用省,与实践心性的情用繁。理论理性成然实践理(心)性的天道是非与人道善恶,“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02: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民立心立命的实践心性,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反身以诚的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船山不言穷理,言情交,“情交尽性以至于命”,情交者,非弃穷理,弃的是“性即理”。“性即理也,而有于‘性’学者,抑有于‘理’学者”。“ 有于‘性’学者”,夫子的性与天道,“性藏夫理”,性与天道的“循理而应乎事物”,屈伸物欲顺乎天,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生活富裕;“而理显乎性”,“学必有其依,性必有其致”,“故必穷理而乃尽性,则自明诚者,所以不可躐等夫自诚明天道”。明诚神理之效应是神气的理在气中,与神参天命的道体践形,“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性之灵),数数之(天之则)。“躐等夫自诚明天道”,唯心教条的僵化道德。如朱熹所说的 “盖圣门不躐等”,“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也者,天理自然之本体”。“有于‘理’学者”的性与天道,性即理的“其实一理也”。破程朱门“有于‘理’学者”的性即理,以性贞情道德至上的情罪文史,船山的心统性情,性情相需的“性以发情,情以充性”,乾坤气化的情交意蕴。“阴阳与道为体”的天道阴阳,人事尊卑的易简定位;“道建阴阳以居”的地道刚柔,心性健顺的刚柔定性。“故坤立而乾斯交,乾立而坤斯交。一交而成命。基乃立焉(天命之性其显的“易简立本”);再交而成性,藏乃固焉(气质之性其藏的“易简之善配至德”);三交而成形,道乃显焉(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性、命、形,三始同原而渐即于实”。理性实学之实务:性与天道的逻辑铺展,荀子言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易传》言循理事则的仁礼本体(三道三才),船山言“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实函斯活的中庸体用。“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情交尽性以至于命”,的穷理意蕴,顺应人情(定性的生民立心)物理(物理事则)数者(礼惟贞常数成象的生民定命),“仁则活之理赅而存焉,仁则活之体赅而存焉,仁则活之用赅而存焉”,“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孔子性与天道义理逻辑的延伸铺展,中庸体用的“实函斯活”,破的是程朱理在气先的事物定理,浑然天理的纯粹天道自然观;破的是程朱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人事当然的中为心体庸守常。基础理论:理道定所的生民立心立命。
生民的立心立命,仁心统同基础的“性相近也”,礼义明分基础的“习相远也”。职业立命(分工)与齐家立命(分配),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也是孔儒仁礼忠恕人道教化的性与天道。《中庸》抽象概括为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船山义理诠释的逻辑创新:“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三交而成形的文化文明,心性能动(性情相需)基础的中庸质文,“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理道定所(体用相函)成然性命实在的道体运行,“性、命、形,三始同原而渐即于实”。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人能弘道,《易传》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循物理事则的仁礼本体;船山言“情交尽性以至于命 ”,“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易兼常变,礼惟贞常”的礼易常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02: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从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到船山 “情交尽性以至于命”,生民立心立命的人文哲学命题,传统儒学理论理性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从孔子仁礼忠恕人道教化的性与天道,《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到船山的“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同样也是生民立心立命的人文哲学命题,传统儒学理性实学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理据于传统儒学理论理性与理性实学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是否可以这样说:孔子开创民所共由理道的论理学,性与天道的人文自然观,仁礼忠恕的人文道德观,人文化成天下的两门学问道: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人文文化的开天辟地,乃理性实学文化传统的奠基人,其功绩彪炳,独步千古。传统文明始源的人文道德,绝对不同于西方文明始源的传教道德。若连孔子论理学的文化功绩都不予肯定,甚至点污,文明古国称谓乃名存实亡,讽刺为数典忘祖也不为过。赞誉二千数百年前孔子的文化勋绩,亦不可能止步孔子作现代逻辑修饰的自吹自擂,应尊重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理性准则。正因为孔子人文道德的基础理论,方有后儒的传承创新,成然孔儒理论理性的发展系统,完成阶段乃荀子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理论,礼义调理的物欲观。正因为人文自然观性与天道的基础理论延伸,方有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追随孔子论道更要论理的理道原则,顺应时代变化的天人合道,即传承古易,也变化与创新古易,从天地人同的“天道远,人道迩”,走向“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的礼易常变新时代,道器层次的理论概绪:“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诸子百家争鸣时代的学术文化环境,成然孔儒理论理性发展系统的完成阶段,对诸子学的解蔽与集成。《易传》的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古易的礼易新时代。正因为孔儒发展系统完成阶段的理性新时代,实质性奠定传统儒学为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若如宋明理学那样,止步孔孟而摒弃荀子,异化《易传》,发生挺儒与反儒世纪论战的自然而然。无论是挺儒或反儒,实质上埋没了孔儒完成阶段的文化伟绩,中断了孔儒发展系统的理性原真理路。孔儒经典的不完善,焉有明经正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儒学在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被质疑和旁落了。若道如此,传统的儒学文化,会有人文化成天下的理论实学?会有明晰孔儒脉理传承的理论理性?传统儒学史,恰如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将是一段糊涂和错乱的文化史。
二、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随后出现第一次中西文化的碰撞路:全盘西化与国粹学的论战,实质是肯定与否定孔孟传统的文化论战。止步孔孟,何以理知孔儒的发展系统?何以理知孔儒理论理性的完成阶段?对孔孟文化传统的肯定与否定,实质都一样,都不可能理知孔儒经典真正的文化传统。对孔孟传统的肯定与否定的论战,走到今天,随着美藉学者成中英教授对荀子学的肯定,认为孔儒经典四书应增补《荀子》。学术界也进入孟荀统合的理论研究。这场论战有所改善,却远远未进入到明晰的阶段。必须待孔儒脉理传承的义理体系明晰,对孔儒更高阶段的理论创新,作文化传承的逻辑证论和义理明晰,方可达至孔孟(儒)传统的文化理知。回想起来,鄙人曾在论坛设立《荀子学与船山学》的主题,虽被删去,面对传统文化研究的理势,依然有着理性实学的研究前景。寄望论坛认同支持主题,学友支持并延续主题的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02: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在第二次中西文化的碰撞路: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的文化论战,非止步于孔孟传统的心性质文,该进入到孔儒脉理传承的体用质文,道原并建的刚柔质文,实质也是两种不同文化性质的体用中庸论之间的论战:一是“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论;一是“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的体用中庸论。两种截然对立的体用中庸论,谁是孔儒脉理的传承创新,符合孔儒义理逻辑初衷的中庸质文?现代新儒学盛行至今依然,“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论,转折为以内圣为中体,民主科学为西用的新内圣外王之道。相反,持“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的体用中庸论,船山学却沉寂四百年不见天日,其义理精粹至今未予昭明。尊德性的学问道,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谁可知晓?道问学的学问道,道体论的“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谁可知晓?继往学问道实践实证的格物致知,开来学问道实践实证的“致知在格物”;关乎哲学思辨对象,理势之天的道体精微四义,探究利害因果事实的“其相因之微”;等等,谁可知晓?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是宋明理学,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认同宋明理学为内圣的现代新儒学。两个否定阶段的时空接轨,成然百年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的理势自然,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相反,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传统儒学哲学圆圈更高阶段的船山学,进入到现代文化研究路更显波澜曲折。理势自然的理道定所,却有着理势的必然走向。探究学术真理的前赴后继,四十年前便有启蒙学者萧萐父先生等,宣扬船山学,提出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理论;现在又有罗秀芳教授提出传统文化研究理念的“传统自己讲,自己讲传统”;在今年纪念船山诞辰四百周年,在众多纪念活动和纪念文章中,我推崇并转载了柯小刚的纪念文章,赞赏点主要有二:一是没有半点西方文化套解的学术弊陋,按照“传统自己讲,自己讲传统”的思维套路和研究理念,还原论证船山学的义理逻辑;二是赞誉船山学术精神:“活埋的永生”,明确预兆:“四百年之后,船山之学的未来使命,也许才刚刚开场”。准确!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文化体系建设,该要按照承前启后的文化理则,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理性准则,求实究真证论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适用于商品经济时代,是“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论,还是“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的体用中庸论?历史接合点的文化延续,道问学学问道是船山的道体论,还是程朱理学“所以存心极乎道体之大”的“浑然天理”,致良知的存天理?尊德性学问道是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还是程朱理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的“人事当然”,致良能的去人欲?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必然走向。是民本政制走向民主政制的理势必然,《易传》极深通志与研几成务,探赜索隐的“易与天地准”,船山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理论理性,導向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情交尽性以至于命”。民本政制走向民主政制的历史接合点,非适应君主专制环境的时空接合点,明明白白的泾渭分明。其实,船山论述儒学三种道体论的历史逻辑循序,已有明确指实。一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孔儒人文道德的仁礼忠恕,人文自然观的性与天道,“通于人、成于事”,非哲学理一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天人诚道,非人道理欲观的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天人诚信道,“未合于天”“而亏于道”。归属为道德定律的一人正义,孔儒道体论形上效应: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理势自然的理在气中,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二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守其常而不知变”。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物先天定理与人事尊卑定理,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体用中庸的心性质文,“中为心体庸守常”的定命定性。因盛唐过后的物欲需求增长,应天时事物运行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一时之大义:“不协于芚愚之化”的存理去欲,善性文史的情罪路。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人事当然的理一分殊,儒佛合流于月印万川逻辑的心境无二,心即一切,超时空唯心教条的道德僵化。一时之大义的唯心教条,宋明理学道体论的形上效应:治世道德通行,乱世的道佛通行,抗衡着乱世杨墨通行的流俗质野。也是荀子所论说的“礼之杀”:唯心教条浮明学的“文理省”;性即理与心即理的理在气中“情用繁”。理势自然的“情用繁”,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三是船山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论,传续荀子物物道与物欲观的理性实学,“乘乎气(物物道)而不逐万物之变(物欲观)”。理论创新见证脉理传承于孔儒的人文道德观与人文自然观,“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思维理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引发实践活动的事物运行,非元亨利贞的天道自然,乃生驻异灭曲折反复的天道自然。孔儒肯定阶段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矫枉过正的理势自然,走到宋明理学的否定阶段,“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唯心教条的僵化道德观。再度纠正宋明理学否定阶段的儒学异化,成然孔儒更高阶段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哲学理一观導向的人文自然观,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荀子从理论高度提出,也是孔儒直觉思维阶段的历史逻辑局限性,根本无从实现的“礼之隆”,礼义明分(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的“文理繁”,仁心统同的“情用省”,在船山学中收获了理论清明。“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神理明诚導向的诚信明德,神参明钦導向的诚道实德,形上導理论理性的明明德,導向形下器道实践理性的明德与实德。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只有精确理解形下器道命题:生民立心立命,实践心性的理道定所,方有哲学人文的形上導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实践理性的理道定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