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7|回复: 0

[原创] 从“六艺”说古代教育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3 15: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六艺”说古代教育体系
我国古代教育体系在西周时期就可以说是很完备了。这对华夏文化传承和发展功不可没!古代有条件的孩子是可以接受正规教育的,当然是以皇亲贵族子弟为主。学习的内容有明确记载的就是西周的“六艺”了。因此,可以说“六艺”就是古代教育的基本体系。
“六艺”是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先分别说一下“六艺”的内容:
一,礼,也叫五礼。简单来说,礼就是礼仪。过去礼仪应该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在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可以说逢事必祭。目的是测吉凶,求庇佑。随后逐步约定俗成,形成了祭祀文化和相对固定的程式。再后来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形成了礼。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说,舜帝统一了五礼的相关规范,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西周时也把”五礼”列为“六艺”之首,可见礼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那么,五礼就可以看做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当然传统的孝道也在吉礼中充分展现。
二,乐,也叫“六乐”,即六套不同场合使用的乐舞,主要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大咸》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也有“文舞”和“武舞”之分,《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称"文舞";《大濩》《大武》叫做"武舞"。
三,射,即五种射箭技巧。分别叫做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有种说法是一箭三矢,三矢连续中的,表明射者对箭矢的控制力;剡注,是一种羽高而簇低的射术,大致是远射的一种,成自上而下的中的方式;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也是一种射礼;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即一种快射技巧。
四,御,即驾车技术。有用于军事和用于交通不同技法,称五御。分别叫做: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五,书,也叫六书。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亦有可能是习字作画的统称。
六,数,即九数。包含现代意义的数学基础和五行、八卦、易理、历法等内容。
从“六艺”中可以发现当时的教育体系已经涉猎到实际使用的各个方面,堪称学以致用的典范,华夏文明得以传承应与此关系重大。
首先,崇礼重义。把“五礼”置于“六艺”之首,把严格的礼仪程式对待不同的祭祀,本身就是敬天畏地尊先祖的一种潜移默化,故礼仪之邦名实至归。而且还配套以相应的乐舞,使得各种礼仪庄严而盛大,对于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感染和教育,这种重视和感染是具有极强穿透力的,说成洗礼也不为之过!
其次,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军民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因此,掌握射术和御术,是一个成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其三,除了习字书画外,掌握日常的数理是社会交往和独当一面所必备条件。同时,历法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体系并没有贵贱之分。
其四,围绕学以致用而产生的教育体系,使得在不断的使用当中发展了中华文化,也自觉遵循了“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这个认知过程。成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也影响了自古以来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
2019.8.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