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9 b" P6 d7 X0 N6 W8 J. y5 x ^/ Q D! K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 Q0 m! p! c8 N6 K 3 u5 c# H0 X" _1 y9 a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J8 \8 O0 ]3 S' S' ~8 H4 E; k
% V; b- n- S* k. x# d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 e+ d. G4 r5 V7 e
# R* S9 W/ {4 S6 ~; x# h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4 R# A) T V7 t! z % q$ C0 _. q7 f: {/ J"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3 p. `' e/ \, \0 a% A
1 \9 H! \* |2 U* { t1 Z! q% N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 k" ?3 W+ q/ Z6 s) J$ h
" X# ~+ t. |& d9 c# [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 z5 `8 V7 M; j. O* B, [8 r. \1 e8 \; A+ V$ x9 J8 B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