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5|回复: 3

[思想综合] 再度论理孔子的性与天道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9 05: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文贴被莫须有称为不良信息而拒载,激起我的斗志,以更深刻的思路作回应,撰写有关性与天道逻辑的文贴。正如知识就是力量的逻辑实证,乃天人诚道精于物物的自然科学知识。那么,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良性循环的元亨利后,日新盛德的贞固阶段,合乎道体的刚柔质文,“势有轻重应乎人”的中庸质文,以及“理有屈伸顺乎天”的天人理道,屈伸物欲顺乎物则的终奏物,不是始奏心性人物物创新思潮的活力源?证验为:文化文明是最具优质的社会生产力!来自性与天道逻辑深化而拓展的理论理性,传统逻辑出自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现代逻辑则有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新发现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古今义理会通,逻辑源根及基础理论,乃孔子的性与天道逻辑。古今义理会通的逻辑真谛:始奏人的心性文化文明,最具优质的社会生产力。基于对物物自然观的性与天道逻辑再度深刻理解,重写文贴。
一、阐述孔子的性与天道逻辑,有两个显明的理论理性阶段,一是荀子道器层次主体致力的物物道阶段,形下器道(《易传》的天地人参)的“精于物者而物物”;形上導的顺天而制天(后儒的天地神参),“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天论》的开宗明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使丰年,该是终身饱时代,若是桀纣的乱政无道时代,“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的“上溢而下漏”,失去“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天道本丰年,却转变成人道灾害的民不聊生。遇到歉岁该是免于饿死的灾荒年,若是尧舜的治政有道时代,孟子提出强恕而行的舍身取义,以人道完善去弥补天道灾荒的“凶岁免于饿死”。荀子思维显然超越了孟子,重视形上導的主体力量,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善臧其余,目的性明确,应对自然灾荒的最有效法。“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孔子则重于仁心主持,“克己复礼为仁”的人道教化,荀子则重礼义明分,人道教化有实践实证。从道器层次理论探究规范行为的“礼之隆”准则,人道教化礼义明分的“文理繁”,便是仁心统同各正性命的“情用省”。显然,荀子倡导顺天而制天的性与天道逻辑,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以及益质载道的人道教化,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
二、“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和船山学。张载的《正蒙·太和》篇,船山的注释,沿着荀子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方向继续深化而拓展。明确而言,探究道器两层次主体互动的性与天道逻辑,“性性为能存神”,成就“物物为能过化”的理想状态,即天道元亨利贞运程的“太和”状态。张载言:“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船山作出明晰的注释:“神之有其理,在天为道,凝于人为性。易,变易也”。可见,从荀子到张载、船山,研究孔子性与天道逻辑,都有共同的逻辑思路。不过,从理论逻辑的深化程度,及拓展广度,张载与船山显然胜荀子多了,主要体证在两方面。
(1)因为《正蒙》论理太和的理想实态,即事物良性循环的元与亨。《正蒙》的其它篇章,如《参倆篇》、《天道篇》,《神化篇》、《动物篇》、《诚明篇》、《大心篇》、《中正篇》、《至当篇》等,都是理论理性论理着太和状态的功能价值与辩证方法。“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言的是形下器道实践心性的一物两体,天地人参的性与天道。“自其神而言之则一”,“性性为能存神”的“一故神”;“自其化而言之则两”,“物物为能过化”的“二故化”;“神中有化,化不离乎神,则天一而已,而可谓之参”。形上導言存在理势天的天地神参,導向形下器道的存在音容天,性命、理气的两体理一,实践理性的天地人参,“天一而已”的哲学理一观。存在理势天与存在音容天互为主体,互相限定为客观条件的社会存在,即“中奏以天”。能参主体的道器神气两层次,即实践太和理想状态的主体两要素,“太和之中,有气有神”。“散殊而可象为气”的“存在音容天”;“清通而不可象为神”的存在理势天。“神者非他,二气清通之理也”。循物理事则的穷神顺化;“不可象者,即在象中”,象兆出自音容天的“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因已然而观自然”的“天地万物已然条理”,如何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天人走势?“阴阳与道为体”的“阴与阳和”;“道建阴阳以居”的“气与神和”。和,两体理一的“天一而已”,“是谓太和”。《天道篇》言述太和,富有日新的价值观,出自神化功能:“富有非积闻见之知也,通天地万物之理而用其神化,则广大不御矣。日新,非数变其道之谓,体神之诚,终始不间,则极乎悠久无疆矣”。 富有为“广大不御”的“用其神化”;日新为“终始不间”的“体神之诚”,诚,诚之者人之道,用于性与天道的人文自然观,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的天人诚道;诚意正心的诚之者人之道,致力于人道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建设是天人诚信道;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体神之诚”的诚之者人之道,不是“极乎悠久无疆”的“为万世开太平”?不是太和理想境界的性与天道逻辑?“体神之诚”,形上導明明德的明诚導,“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非诚之离明”;“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明之离诚矣”。明明德的明诚導,“性性为能存神”的“自明诚,繇穷理而尽性”。所说明明德的形上效应,乃形下器道诚之者人之道的诚意正心,仁礼忠恕通行的明德;所说明诚的实践实证,形下器道的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的诚明道,“自诚明,繇尽性而穷理也”的“物物为能过化”。性与天道逻辑的“阴与阳和”,天地人参的明德诚明道; “体神之诚”的“极乎悠久无疆”,乃性与天道太和状态之明德的“气与神和”,日新盛德的天人诚信道,出自天地神参的明明德明诚導。诚明道的“阴与阳和”,富有大业的天人诚道。“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精明于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发展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决定了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唯物论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的理势必然,道体论的“终奏以物”;睿智于鬼神心性危微之几于天人诚信道,“因已然而观自然”的理势自然,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心性辩证,道体论的“始奏以人”。辩证唯物的“气与神和”、“阴与阳和”,性与天道的太和境界,“惟精惟一”的“体神之诚”。“允执厥中”,实函斯活的活之理与道、活之体与用。始以建中,终乎大始的体用中庸。“择道心于人心之中”,理欲辩证的功贞情,实践理性的生民立心立命。“尽体天地万物之化理”,“大者,中之撰也;中者,大之实也”,“得大本以随时而处中”的“允执厥中”。所说至当,睿智于阴阳不测之几(合精微之几与危微之几)所透彻的心物定律,神理于“阴阳不测之几”,应用于神参顶层设计的精义入神,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其为别亦大”,因事物本质的义利矛盾,甄别出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发生的善恶是非,探究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至当,就是精义入神。因《易传》阴阳天道存人事理则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尊地卑,义奠于位”;因《易传》刚柔地道存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从礼义的言行规范,到矛盾本质的因果事实,实践实证的事物形态,“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心性人事合一的仁礼本体,心性质文的礼义规范,证确存善恶之几;人事刚柔的因果事实,证确存是非之几,“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允执厥中”的时中概念,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因已然而观自然”,“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生数,便有“期必然以符自然”,“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的数成象与数生象。“存亡进退,义殊乎时”,数成象与数生象的实践实证,精义入神至当的穷神顺化。精微四义的神意蕴,神理于“气与神和”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神参于“阴与阳和”的精义入神,实践实证因果事实的穷神顺化,“体神之诚”的“惟精惟一”,从功能价值观和辩证唯物的方法*论,论理着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事物元亨利贞的良性循环。与之对立是佛理视天道的自然运程为生驻异灭,事物恶性的循环往复。
孔儒人参天地的性与天道逻辑,人文化成天下的人文自然观;张载学与船山学,以哲学理一观導向的人文自然观,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儒道佛互补,殊异的观念体系,又是殊途同归的纯粹天道自然观,源头代表是道家道法自然的三无为,人无为道无不为,纯属自然混沌生成的有无相生,“蔽于天而不知人”。儒道的自然观,文化启前于史前社会的庶物人伦道,都是从古易传续而来。延续子产的“天道远,人道迩”的天人逻辑,开出论理学时代的民所共由理道。孔子人道的仁礼忠恕,以及性与天道逻辑。老子弃人文,接古易心性质朴的混沌自然观,开出执古道纪,人无为道无不为的道法自然观。承续儒家道德观的宋明理学,弃先儒人文自然观,会通道家的道法自然观。宋明理学视人事当然,变易以告人而安排百姓日用,天地之性的理一分殊,限定气质之性的善恶清浊,质变异化为存理去欲的唯心教条;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儒道合流的天道自然观,生成变易以告人的天地之性,人事当然成僵化性质的道德体系。佛理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体证在事物运程生驻异灭为恶性的循环往复,引发出佛理逻辑的实相空境,人生幻化,轮回的因果报应说。非儒学有为自然而研究因果事实的所以然之理,,探究行为规范的仁礼矛盾,探究矛盾本质(义利)与因果事实(利害)的相因之微,而是禅静修行而避离人为因果,与道家自然人生的与世浮沉,难得糊涂,成为“外则儒术,内则道佛”的并头双枝;成为“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时代定律。儒道佛殊异的观念体系,生成殊途同归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以及不因乎物而合乎天的超时空善性,禁欲情罪的心性文史。“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的治乱循环,能无休止循环往复?因果事实,杨朱私己实惠的质野心性泛滥成灾,“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的自扫门前雪,孔儒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正义感,汉唐时代通行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感日趋消失。墨学利益抱团,小人禽兽引发流俗的质野心性也泛滥成灾,经满清的文化专制推波助澜为民族劣根性。儒道佛互补的空谈心性,在阳明过后逆转为百姓日用皆道的实用心性。负面泛滥成灾是流俗质野及善性文史,社会病症迸发的民族劣根性。实用正向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更高复归,哲学理一观導向人文自然观的性与天道太和境界,即探究事物元亨利贞的良性循环。
三、从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去探究百姓日用皆道正负向的实用心性,负向的实用心性,切合社会人生观的两极向,杨墨的流俗质野与儒道佛互补的心性文史。孔儒时代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道德定律,为治世的宋明理学道德通行,乱世道虚(与世浮沉)佛空(避离因果)通行所取代,其中,乱世道佛通行,抗衡着乱世质野心性,与治世通行的宋明理学成儒道佛互补,影响着实用心性负向的所谓“良知理性”。与文史心性人与世浮沉同道通行,社会人生观文理的儒道佛文化互补。
实用心性正向的“为往圣继绝学”,孔子民可使的天命由之,与不可使的气质知之,生民立心立命的性与天道逻辑,逻辑提升为张载形上導性质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用现代的话语逻辑表述:建设宜人生存的社会环境。这就不是被动性质的适者生存,社会人生观的文史心性,与儒道佛互补,空谈心性的的善性文史,“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非理欲辩证的功贞情,乃存天理去人欲的情罪路。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需要“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的“致知在格物”, 建设宜人生存社会环境的哲学世界观,还是“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善性文史的社会人生观?直到现在,儒道佛社会人生观的文理性质并未改变。吹捧者,将社会人生观文理视为哲学世界观文理的良莠不分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05: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从天地人参的仁礼本体而言,天道的事物元亨利贞运程,因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的实践心性,便有天人诚道的仁礼知识体系;民所共由理道的人际和谐,仁义礼智信的人道义理通行,因诚之者人之道诚意正心的实践心性,便有天人诚信道的仁礼知识体系;因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事物元亨利贞的良性循环,便有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完善成熟的仁礼知识体系,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
从天地神参的哲学本体论而言,導向天人诚道的仁礼知识体系,便有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導向天人诚信道的仁礼知识体系,便有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導向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完善成熟的仁礼知识体系,便有理论理性的“文理繁”,導向实践理性的“情用省”。神理的理论理性,两大学问道的完善成熟。孔儒经典的通经说:“大抵格物之功(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继往开来之学,非止步于通经的两大学问道,理性务实于明经而正经接着说的致知道。“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继往开来的通经正经接着说,神理会通古今通义的学思辩证,“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愈困而学必勤”;神参的经世治用,顶层设计的精义入神。“‘致知在格物’(实践理性的仁礼知识体系),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性之灵与天之则的神理与神参),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儒道佛超时空善性文史的不因乎物以合乎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6: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孔儒性与天道逻辑的道体论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船山性与天道逻辑的道体论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从人文自然观的仁礼忠恕圣神導,到哲学理一观仁恕天下的圣神導,显然传统儒学理论理性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原真理路。宋明理学及儒道佛的纯粹天道自然观的道体论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则执其常而不达于变。……不因乎物,则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从道体论的性质甄分,程朱陆王与孔孟非一脉相承的儒学铁板一块。孔子言性与天道,程朱言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安排百姓日用的天地之性。孟子言“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陆王言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理欲之间水火不容,减得一分人欲,复得一分天理。合乎天的实质是“蔽于天”,“不因乎物”,分隔成心物对立,心性内外断开的“不通于人”。程朱陆王的道体论,性质殊异对立于船山道体论。船山论理人、天、物道体均一自然之化的两个理论问题。一是应对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的“屈伸物欲顺乎天”,关涉始奏人顺乎物则终奏物的思想解放与活力释放。二是应对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防止因理势自然的负走势,无为与妄为的因果事实,“势有轻重成可否”的“极重而必改”,造成错乱性质的理有屈伸与顺逆。思维认知活动与心性实践活动的反复曲折,以至发生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哲学圆圈过程。应对和解决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新矛盾,致事物运程进入天道元亨利贞的良性循环,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程朱陆王的道体论,力主变易以告人的浑然天理,随顺于自然成人无为道无不为的有无生成,与唯物辩证的哲学真理背道而驰,根本不需要有为自然于平衡发展的性与天道,不需要圣神導顶层设计的精义入神。船山要论理中奏天的理道定所,始奏心性人如何释放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即是唯物论的哲学命题,也是辩证法的哲学命题。应对和解决阻碍发展充分的新矛盾,该要重新理解孔子的人道教化。《中庸》开宗明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船山付予历史逻辑的时代诠释:“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物质经济发展的物之天,自然成形相宜的物之性。各正性命的分工结构,随着物之天与性而日生日成,理在气中而决不会原地踏步裹足不前。“率性而后道现”,有阴阳天道的易简理得,即仁礼客体基础的“易简立本”,便有刚柔地道地曰示,一定理道之太极,“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仁礼主体精神,“率性而后道现”的健顺五常。从行为规范到因果事实,实践证应的功能轨迹,如人事刚柔的险阻吉凶,心性质文性情相需的利害得失,实践实证的因果事实,关乎事物元亨运程完满收获的利(富有大业)与贞(日新盛德)。“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教的实践效应是元亨运程的利与贞,“用”,同样也是最好实证的教化历程。利贞的瓜熟蒂落,文化文明于新一轮的事物元亨利贞运程,一是体证为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提高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天人诚道。同时也带动和善化社会分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文明向前,“为生民立命”的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的文化文明;二是体证为共同富裕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天人诚信道文明同步于天人诚道的文化文明。元亨利过后是日新盛德的贞固阶段,“为天地立心”,性与天道的太和形态,“极乎悠久无疆”的“为万世开太平”。三是天人诚道的自然科学知识,其逻辑实证是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天人诚信道文明同步于天人诚道,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动力源,来自始奏心性人的活力释放和思想解放。“紧紧扭住新发现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新发现理念成就创新思潮的逻辑实证,也是性与天道的逻辑至理:日新盛德的文化文明,最具优质的生产力。
六、船山继往开来的学问道与思辨道,“惟一惟精”的哲学理念是:“致知在格物”。格物道,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天人诚道;致知道,循物理事则于天人诚道的诚之者人之道,事物元亨利运程后的贞固阶段,中庸质文心性人素质的日新盛德,始奏心性人的文化文明,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真理,也是性与天道的逻辑真谛:诚之者人之道的文化文明,是最具优质的社会生产力。传统哲学的船山道体论,揭示着性与天道的逻辑真谛;现代哲学的新发展理念,“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也在揭示着性与天道的逻辑真谛。古今义理会通的逻辑真谛,文化源头是孔子论理学时代的性与天道逻辑,非老子道法自然观的人无为道无不为。孔子性与天道逻辑深化而拓展,从荀子人文自然观的物物道,到船山哲学理一观的道体论,传统儒学理论理性的历史逻辑演变次序的原真理路,再转折到现代逻辑的新发展理念。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文化接合点,显然就是船山的道体论,焉会是儒道佛互补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合于天而不因乎物”,“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协于芚愚之化”,超时空善性文史的唯心教条!古今义理会通的天道自然观,逻辑源根就是孔子论理学时代的性与天道。埋汰了孔子性与天道的文化源根,等同埋没了理论理性历史逻辑演变次序的原真理路,失去了会通古今通义的神理,以及神参精义至当的经世治用,失去了中西义理会通的现代文化体系建设。思究现代哲学的新发展理念,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文化的正本清源,必要重新认识孔子的性与天道逻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