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0|回复: 16

[原创] 《吕氏春秋·十二纪》星象与商周历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2 16: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17 19:54 编辑

提要
我们对《春秋》经传中4例鲁国历日、西周晚期铭文中四要素具全且含有“初吉”的4件高纪年铜器历日以及商代乙酉月食相关历日进行了探讨,发现:
1.以往学界对商周历法的看法很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2.春秋时期鲁国历法很有可能是《吕氏春秋·十二纪》所代表的观象授时历。
3.历王奔彘之年很有可能是历王43年。
4.西周晚期高纪年铜器的制作年代很有可能全部在历王时期。
5.商代武丁时期很有可能早于传统的文献的记载。



补充内容 (2020-3-31 17:47):
4.西周晚期高纪年铜器的制作年代很有可能多数在宣王时期。
“宣王”原误作“历王”,特此更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4 1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20 12:02 编辑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其中的《十二纪》写成于秦八年,即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
《吕氏春秋·十二纪》(以下简称《十二纪》)有关星象的记载整理如下(1):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巂中”。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
一般认为《十二纪》中所记的星象是春秋战国时期实际观测的记录,是历史文献中最早、最完整的记载。
还认为:“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的意思是“孟春这个月,太阳在白天运行到营室位置,傍晚参宿在中天(正南方),早晨尾宿在中天”。
细加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解释并不准确。因为它不仅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天体----月球,而且把参宿、尾宿提高到了与太阳并列的位置。这一解释与二十八宿本来的意义想去甚远。
二十八宿,是黄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总称。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运动天体的参照物。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大行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大行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也就是说,“昏参中,旦尾中”中的参宿、尾宿其实和营室一样只是运动天体的坐标。那么以参宿、尾宿为坐标的会是什么天体呢?从语境来看,这个天体不可能是五大行星,而只能是月球。
所以,我们认为:“孟春之月”中的“月”,指得并不是时间意义上“月”,即月份,而是天体意义上的“月”,也就是月球。“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原本很有可能是“孟春之月,昏中在参,旦中在尾,日在营室”。也就是说,《十二纪》中的星象实际上是太阳和月球在十二个月中的三十六个坐标。大概是吕不韦的门客在编《十二纪》时,将“月”理解成了“月份”,结果就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了。
“孟春之月,昏中在参,旦中在尾,日在营室”。意思是说,孟春时节的月球,黄昏时运行到南中天参宿的位置,清晨时运行到南中天尾宿的位置,太阳在白天运行到中天时,是营室的位置。
也讦有人会问,这样说有依据吗?
依据当然是有的。笔者利用《Stellarium》,对《十二纪》中的相关描述作了数次场景还原。在利用《Stellarium》反演公元前的年份时,有一点要特别指出。由于这套软件将公元一年之前的一年设为了公元0年,而实际应该是公元前一年,因此《Stellarium》标明的公元前的年份都比实际年份少了一年。如软件标明的-999年实际应是公元前1000年。将《Stellarium》的观测地点按照“Qufu(曲阜),北纬35o35'48.01,东经116o59'28.00,海拔69米”的数值设定。
《Stellarium》反演的结果表明:软件所得到的月球运行到中天相关星宿的时间与许剑伟先生编著的《寿星天文历(V5.05)》(以下简称《许历》)中的朔望月上、下弦日的日期接近或重合。这就表明,《十二纪》所记载的天象其实就是观象授时的标准参照物。进一步地比对表明,《十二纪》天象的使用的时间甚至可以上推到商末。当然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慢慢积累,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笔者反演的结果如表一。
001.jpg
《十二纪》天象既然是观象授时的标准参照物,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就完全有可能产生出观象授时历。这一历法的面目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利用《春秋》经传中的历日加以探讨。
《春秋》经传中记载有无法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概念给予解释的历日,据笔者统计,《春秋经》中记载着含有年、时、月、日干支的记事共计有394条(其中2条日干支重复),实际历日干支为393个。在鲁定公十二年“冬十月癸亥”之前的358个历日干支中有41个历日干支无法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的概念来解释,约占全部历日干支数的11.45﹪。
有人认为,无法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概念给予解释的历日,不属于鲁国历法。
然而,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比如,《春秋经·隐公二年》记有“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毙”。这两个历日就无法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概念给予解释。“秋八月庚辰”,鲁国国君与戎结盟,“十有二月乙卯”,鲁国国君夫人去世。作为记载鲁国大事的《春秋经》,显然不可能用一种历法来记载国君的结盟,然后再用另外一种历法去记载国君夫人的去世。
再如,《春秋经·桓公十七年》记载:“春正月丙辰, 公会宋公……, 盟于黄”,“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这两个历日同样不能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概念来解释。同样是鲁国国君与诸侯结盟,史官会用不同的历法来记载吗?当然是不会的。
所以,在鲁国历法中有着无法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概念给予解释的历日是毫无疑问的。它们很有可能属于《十二纪》天象所代表的观象授时历。
在尊祟汉儒的人的眼中,春秋时期乃至商周时期的历法都是建立在朔望月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们认为,无法用以朔日为月首的朔望月概念给予解释的历日都是是错误的。
这样的观点同样不能成立,因为这违背了尊重原始文献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事实上,在汉代,人们已经不清楚春秋时期的历法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了。这从汉儒对“既生霸”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以及《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不用《春秋经》历日的情形中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因此,研究春秋时期的历法,不应该将思路局限在阴历月只能是朔望月这一点上,而应在尊重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作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1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17 19:39 编辑

在此,我们首先讨论隐公二年的两个历日。

《春秋经·隐公二年》记有“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毙”。

从《Stellarium》反演的天象,我们可以得到当年的星月昏旦中天日如表二,历日如表三。 002.jpg
由《Stellarium》反演可知,前721年8月20日(癸亥),天明时分,下弦月在觜宿一(λOri)附近(见图一)。9月6日(庚辰)黄昏时刻,上弦月球在牛宿一(βCap)附近(见图二)。这正是《十二纪》中的“昏牵牛中,旦觜巂中”的“仲秋之月”,即八月。所以,《春秋经》记“秋八月庚辰”并没有错。
八月庚辰日至十二月乙卯日的间距为95天,若每个月平均以29.5天计算,合3个月另7天。八月至十二月之间相隔3个月,这就表明,庚辰日在八月末,乙卯日在十二月初。从表二可知,八月庚辰(9月6日)在上弦日之后1天,十二月乙卯(12月10日)在下弦日之前8天。因此,这一年的历月月首很有可能是在朔望月的上弦日之后2天。

003.jpg
00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经·桓公十七年》有这样的历日记事,“春正月丙辰, 公会宋公……, 盟于黄。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我们能够从《Stellarium》反演的天象中得到该年的星月昏旦中天日如表四,历日如表五。
005.jpg
正月丙辰日至二月丙午日,其间相距50天。显然,正月丙辰日在正月初,二月丙午日在二月末。由表四可知,正月丙辰(1月29日)在上弦日之后6天。二月丙午(3月20日)在上弦日之前5天。这表明此时的历月月首很有可能是在朔望月的上弦日附近。
正月丙辰日至夏五月丙午日,其间相距110天,如果以每个月平均为29.5天计算,则不足4个月。那么,丙午日为什么不在四月,反而记在夏五月呢?从表四我们发现,这很有可能和前695年5月7日(甲午)的天象(见图三)有关。根据《Stellarium》反演可知,这一天清晨,下弦月与危宿三(εPeg)同时出现在南中天。在正常年份,“旦危中”是“仲夏之月”即五月的天象。所以,人们据此将之后的历月设置成了五月,从而四月也就变成了天数在15天左右的月首转换的小月。在这个小月之前,历月月首在上弦日前后,到了小月之后,历月月首则转换到了下弦日附近。
00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1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20 10:22 编辑

《春秋经·闵公二年》云:“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秋八月辛丑,公毙。”
根据《Stellarium》的反演,我们可以将这一年的星月昏旦中天日制作成表六,历日如表七。
007.jpg
五月乙酉吉日至八月辛丑日之间的距离为136天。以每个月平均为29.5天计算,合4个月另18 天,而从五月初至八月末应该是四个月。由表六能够看到,五月乙酉(4月24日)上弦日之前2天。八月辛丑(9月7日)在下弦日之后2天。如果,乙酉日是五月一日,辛丑日在八月最后一天。这就表明,鲁闵公二年五月至九月期间显然有一个天数为47或48天的大月。这个大月之前的历月月首在上弦日的附近;而之后的月首则转换到了下弦日前后。
根据《Stellarium》反演的当年天象,能够发现,公元前660年的月首转换之月很有可能在七月。6月24日黄昏时分,月球与亢宿二(ιVir)均在中天附近(见图四);再据反演,7月7日天明时分,月球与奎宿九(βAnd)均在中天附近(见图五); 24日黄昏时分,月球与心宿二(αSco)均在中天附近(见图六)。《十二纪》云:“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也就是说,6月24日的天象表明,这时仍然是“昏亢中”的“仲夏之月,而7月7日和24日的天象则说明这时的季节已经进入了“昏心中,旦奎中”的“季夏之月”。
008.jpg
010.jpg
00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14: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经·僖公元年》曰:“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毙于夷,齐人以归。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我们可以根据《Stellarium》的反演将这一年天象日期制作成表八,历日如表九。
020.jpg
七月戊辰日至十有二月丁巳日的间距为169天,若每个月平均以29.5天计算,合5个月另22天。而七月初至十二月末为6个月,这表明,戊辰日在七月初,丁巳日在十二月末。根据表八,七月戊辰(7月31日)在下弦日之后4天。十二月丁巳(1月16日)在下弦日之前5天。由此可见,这一年的历月月首显然是在下弦日的附近。
综上所述,《十二纪》中记载的星象并不完全是同一天的早晨和黄昏时所能观察到的,而分别是在月中和月末所观察到的,并据此观察来确定下个月的月首。所以,《十二纪》实际上是一部历法,是以观察弦月所在的星宿来确定月首的观象历。
从《Stellarium》反演可以看到,天象与《十二纪》所记大体吻合,其中弦月与星宿同时出现在南中天与弦日重合的天数,隐公二年为13天,桓公十七年是15天,闵公二年为7天,僖公元年也是13天。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它进一步证实了《十二纪》中所记的既是春秋时期实际观测到的天象记录,也是一部观象授时历。
根据《Stellarium》反演我们还能够发现,《十二纪》的岁首其实是所谓的殷正,如隐公二年约在1月30日,桓公十七年约在1月15日,闵公二年约在12月29日,僖公元年约在1月18日,而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想象的寅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十二纪》是观象历,而不是推步历。推步历可以先行推算,然后再以观测到的天象来校验。而在这一年中,《十二纪》却是以观测到的天象作为依据来设置月首的。换句话说,当观测到某一天象时,该天象所代表的月份已经完全过去或者过去了一半。在《十二纪》中每个月分别由上弦月与昏中星,下弦月与旦中星相对应,当第二个星月中天的天象出现时,意味着这个月已经结束,下个月即将开始。现代天文学的推算表明,《十二纪》中的“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是春秋中期立春前后的天象。既然孟春之月在立春前后结束,这就表明孟春之月是从小寒前后就开始的,这就表明《十二纪》其实是殷正。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商周时期,人们所使用的历法很有可能是《十二纪》天象所代表的观象授时历,它以弦日决定月首,主要以大小月来调节阴历月与太阳年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阴历月只对应于一组两个弦日星象,当观察到对应一个月的一组弦日星象中只现了一个或出现了三个时,则在会在之后设置一个15天的小月或45天的大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28 17:18 编辑

下面,我们再用《十二纪》天象对西周晚期中铭文含有“初吉”且四要素具全的4件高纪年铜器的年代做一番探讨。
《徐王子䣄钟》云:“惟正月初吉元日癸亥”。“正月”即一月。“初吉”与“元日”并举,表明“初吉”即“元日”。“元日”是一日,在月首。所以,其时“初吉”在月首。刘雨先生发现,在金文中,“初吉”有时在朔望月的上半月,有时在朔望月的下半月(2)。这完全可以用月首在弦日来解释。因为,上弦日就在朔望月的上半月,下弦日则是在朔望月的下半月。
关于西周晚期的年代推算点。我们依夏商周断代工程,即宣王元年在前827年。历王奔彘之年在前841年。一般认为,历王奔彘之年为历王37年。因为,逨鼎的出土且历日不容于宣王年间,笔者以为历王奔彘之年有可能是历王43年。在此,我们将探讨一下以西周晚期高纪年铜器是否合于这样推算出来的历日。

卅一年鬲攸比鼎,是传世器,原为陆心源旧藏,现藏日本黑川文化研究所。与本器同铭的有一鬲攸比簋盖,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其铭文中记有历日:“隹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鼎铭中的“卅一年”,有学者认为是“卅二年”。比较鼎铭与簋铭拓片,可以看出“卅一年”为是。
011.jpg

根据前述观点,鬲攸比鼎历日有三个选项,详见表十。

表十:鬲攸比鼎历日三种公元日期表
年份
唯卅又一年
853.BC.(厉王)
847.BC.(厉王)
797.BC.(宣王)
日期
三月初吉壬辰
2.24.
3.24.
3.1.
由《Stellarium》的反演,我们可以将这三年天象日期制作成表十一。
表十一:鬲攸比鼎历日三种星月昏旦中天日表
年份
853.BC.(厉王)
847.BC.(厉王)
797.BC.(宣王)
十二纪
季冬
孟春
仲春
季冬
孟春
仲春
季冬
孟春
仲春
旦中星






下弦日



1.10.
2.9.
3.10.



星月中天日



1.10.
2.9.
3.10.



昏中星
上弦日
1.2.
1.31.
3.1.
1.25.
2.24.
3.26.
1.14.
2.12.
3.12.
星月中天日
1.1.
2.1.
3.2.
1.24.
2.23.
3.25.
1.14.
2.12.
3.12.
旦中星



下弦日
1.18.
2.16.
3.17.



1.27.
2.26.
3.27.
星月中天日
1.17.
2.16.
3.16.



1.26.
2.25.
3.26.

根据前面对鲁国历日的分拆可知,如果“初吉”为月首,应该在朔望月弦日的前1天至后2天。若是 “初干吉日”,则可能迟至弦日后12天。从表十一可以看到,鬲攸比鼎历日若在前847年,其与仲春时节的第一个弦日星象相距14天,明显不能算作初吉。如是在前853年,它和该组第二个弦日星象相距8天,可以相合。而在前797年,则为4天,也能相合。虽然,郭沫若、容庚、董作宾、唐兰皆以鬲攸比鼎为厉王器,但是,鬲攸比鼎历日“隹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排在前797年3月1日似乎更加妥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6 15: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28 17:25 编辑

卅二年大祝追鼎,上海博物馆1995年征集自香港。其中历日“隹卅又二年八月初吉辛子(巳)”,亦有三个选项,详见表十二。
表十二:大祝追鼎历日三种公元日期表
年份
唯卅又二年
852.BC.(厉王)
846.BC.(厉王)
796.BC.(宣王)
日期
八月初吉辛巳
8.6.
9.4.
8.12.
由《Stellarium》的反演,我们可以将这三年天象日期制作成表十三—表十五。
表十三:大祝追鼎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之一
年份
852.BC.
十二纪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季夏
孟秋
仲秋
旦中星
下弦日
2.4.
3.6.
4.5.
5.4.
6.2.
7.1
7.31.
8.29.
星月中天日
2.5.
3.6.
4.4.
5.4.
6.1.
6.30.
7.31.
8.29.
昏中星
上弦日
2.18.
3.20.
4.18.
5.18.
6.16.
7.16.
8.15.
9.14.
星月中天日
2.18.
3.20.
4.18.
5.17.
6.17.
7.17.
8.16.
9.14.
表十四:大祝追鼎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之二
年份
846.BC.
十二纪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季夏
孟秋
仲秋
旦中星




下弦日



4.27.
5.27.
6.25.
7.25.

星月中天日



4.27.
5.28.
6.24.
7.25.

昏中星
上弦日
2.13.
3.15.
4.13.
5.13.
6.12.
7.11.
8.9.
9.8.
星月中天日
2.13.
3.15.
4.13.
5.12.
6.12.
7.12.
8.10.
9.9.
旦中星




下弦日
2.28.
3.29.




8.23.
9.22.
星月中天日
2.27.
3.28.




8.22.
9.21.
表十五:大祝追鼎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之三
年份
796.BC.
十二纪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季夏
孟秋
仲秋
旦中星



下弦日



4.15.
5.14.
6.13.
7.13.
8.11.
星月中天日



4.14.
5.13.
6.13.
7.14.
8.11.
昏中星
上弦日
2.1.
3.2.
3.31.
4.29.
5.29.
6.27.
7.26.
8.25.
星月中天日
2.1.
3.3.
4.1.
4.29.
5.30.
6.27.
7.26.
8.25.
旦中星






下弦日
2.14.
3.16.






星月中天日
2.14.
3.15.






从表十三—表十五可以看到,大祝追鼎历日若在前846年,其与孟秋时节的最后一个弦日星象相距13天,明显不能算作初吉。如是在前852年,它和该组的第一个弦日星象相距6天,可以相合。而在前796年,为1天,也能相合。从历日的契合程度来看,大祝追鼎历日“隹卅又二年八月初吉辛子(巳)”在前796年8月12日,即在宣王三十二年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16: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28 17:28 编辑

晋侯苏钟,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后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钟铭记有历日:
隹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眚东或南或,
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
二月既望癸卯,王入各成周,
二月既死霸壬寅,王쏸往东,
三月方死霸,王至于쑮,分行。
……六月初吉戊寅,旦,王各大室。
晋侯苏钟里的历日同样有三个选项,详见表十六。
表十六:晋侯苏钟历日的三种公元日期表
年份
隹王卅又三年
851.BC.(厉王)
845.BC.(厉王)
795.BC.(宣王)
日期
正月既生霸戊午
1.10.
2.8.
1.16.
二月既望癸卯
2.23.(壬寅)
3.23.(壬寅)
3.1.(壬寅)
二月既死霸壬寅
2.24.(癸卯)
3.24.(癸卯)
3.2.(癸卯)
六月初吉戊寅
5.30.
6.27.
6.5.
由《Stellarium》的反演,我们可以将这三年天象日期制作成表十七—表十九。
表十七:晋侯苏钟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之一
年份
851.BC.
十二纪
季冬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旦中星




下弦日




4.23.
5.23.
星月中天日




4.22.
5.24.
昏中星
上弦日
1.10.
2.8.
3.9.
4.8.
5.7.
6.5.
星月中天日
1.10.
2.8.
3.10.
4.8.
5.7.
6.6.
旦中星



下弦日
1.24.
2.23.
3.25.



星月中天日
1.23.
2.22.
3.24.



表十八:晋侯苏钟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之二
年份
845.BC.
十二纪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仲夏
旦中星



下弦日



4.16.
5.15.
6.14.
星月中天日



4.17.
5.14.
6.14.
昏中星
上弦日
2.2.
3.3.
4.1.
5.1.
5.31.
6.29.
星月中天日
2.3.
3.3.
4.2.
5.1.
6.1.
6.29.
旦中星




下弦日
2.18.
3.18.




星月中天日
2.17.
3.17.




表十九:晋侯苏钟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之三
年份
795.BC.
十二纪
季冬
孟春
仲春
季春
孟夏
仲夏
旦中星
下弦日
1.5.
2.4.
3.5.
4.4.
5.3.
6.2.
星月中天日
1.5.
2.22.
3.5.
4.3.
5.3.
6.3.
昏中星
上弦日
1.21.
2.19.
3.21.
4.19.
5.19.
6.17.
星月中天日
1.20.
2.19.
3.21.
4.19.
5.18.
6.17.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晋侯苏钟历日中的“六月初吉戊寅”。从表十七—表十九可以看到,这一历日如果在前845年,其与仲夏时节首个弦日星象中的相距13天,明显不能算作初吉。若为前851年,它和该组的第一个弦日星象相距7天,可以相合。而在前795年,则为3天。不仅相合,而且从观象授时的角度来看,时间也最恰当。因此,晋侯苏钟的年代的最优选择是前795年,即宣王三十三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16: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30 16:02 编辑

善夫山鼎,解放前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北岐山一带,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善夫山鼎中的历日“隹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也有三个选择,详见表二十。
表二十:善夫山鼎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
年份
隹王卅又七年
847.BC.(厉王)
841.BC.(厉王)
791.BC.(宣王)
日期
正月初吉庚戌
2.10.
1.10.
2.16.
由《Stellarium》的反演,我们可以将这三年天象日期制作成表廿一。
表廿一:善夫山鼎历日星月昏旦中天日表
年份
847.BC.
841.BC.
791.BC.
十二纪
季冬
孟春
仲春
季冬
孟春
仲春
季冬
孟春
仲春
旦中星



下弦日
1.10.
2.9.
3.10.
1.4.
2.3.
3.3.



星月中天日
1.10.
2.9.
3.10.
1.4.
2.3.
3.4.



昏中星
上弦日
1.25.
2.24.
3.26.
1.20.
2.18.
3.19.
1.6.
2.4.
3.6.
星月中天日
1.24.
2.23.
3.25.
1.20.
2.18.
3.18.
1.5.
2.5.
3.6.
旦中星






下弦日






1.22.
2.20.
3.22.
星月中天日






1.21.
2.19.
3.21.
从表廿一可以看到,善夫山鼎历日如在前791年,它和孟春的首个弦日星象相距12天,可以相合。善夫山鼎历日若在前841年,和对应的季冬第一个弦日星象相距6天,也可相合。而在前847年,则为1天,仍能相合。然而,由于前面几件铜器的历日,均与由历王奔彘之年为历王37年推算出的历日不合。因此,善夫山鼎历日“隹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以在前847年2月10日为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7: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3-31 18:01 编辑

前述4件西周晚期铜器历日的推排结果可以汇总如表廿二。
表廿二:4件西周铜器历日比较表
铭文历日
厉王
宣王
鬲攸比鼎
年份
隹卅又一年
853.BC.
847.BC.
797.BC.
日期
三月初吉壬辰
2.24.
3.24.
3.1.
大祝追鼎
年份
隹卅又二年
852.BC.
846.BC.
796.BC.
日期
八月初吉辛巳
8.6.
9.4.
8.12.
晋侯苏钟
年份
隹王卅又三年
851.BC.
845.BC.
795.BC.
日期
正月既生霸戊午
1.10.
2.8.
1.16.
二月既望癸卯(壬寅)
2.23.
3.23.
3.1.
二月既死霸壬寅(癸卯)
2.24.
3.24.
3.2.
六月初吉戊寅
5.30.
6.27.
6.5.
善夫山鼎
年份
隹王卅又七年
847.BC.
841.BC.
791.BC.
日期
正月初吉庚戌
2.10.
1.10.
2.16.
注:表中3.24.为历日不合,3.1.为历日契合较好。

综合考虑各种方因素,前述4件西周晚期铜器历日的推排结果如下:
鬲攸比鼎“隹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在前797年3月1日,宣王世。
大祝追鼎“隹卅又二年八月初吉辛子(巳)”在前796年8月12日,宣王世。
晋侯苏钟“隹王卅又三年”在前795年,宣王世。
“正月既生霸戊午” 在1月16日,“二月既望癸卯(壬寅)”在3月1日,“二月既死霸壬寅(癸卯)” 在3月2日,“六月初吉戊寅” 在6月5日。
善夫山鼎“隹王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 在前847年2月10日,历王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20-4-15 10:09 编辑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11: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017.jpg
018.jpg
01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8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感谢,这些知识我只在倭人国度又或彼岸那参学过,没想到国人有如此唯物求是精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