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0|回复: 4

楔形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0 17: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ngofkings 于 2020-3-27 06:50 编辑

一·二·文字概述:楔形文字
目前發現最早的泥板文獻出土于烏魯克遺址,約公元前3100年。烏魯克,是兩河流域古蘇美爾人建造的城市。這一時期的象形文字,是其後楔形文字的起源和雛形。①
file:///C:/Users/WANGYU~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幾個楔形文字的起源和發展②
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偉大創建者,蘇美爾人,似乎既不是印歐人的一支,也不是閃米特人的一支,這一點很奇怪。他們的語言與漢語相似,這說明他們的原籍可能是東方某地。③
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或語系與其有直接的繼承關系。④
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此後楔形文字也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幷不屬于同一語系。
阿卡德語使用楔形文字書寫。阿卡德語屬于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
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使用阿卡德語和阿卡德楔形文字。
赫梯人和古波斯人同樣使用楔形文字書寫,這兩種語言屬于印歐語系。
楔形文字在西亞及其周邊,前後使用了三千年。
楔形文字最早大約有2000个字符。
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認爲:到公元前2900年時,他們把圖形符號从早期的2000個左右减少到大約600個。③
斯氏並非古文字學家,這個表述並不準確。
吳宇虹教授認爲:到古巴比倫時期(公元前2000年前後),由于音節符號拼寫取代了許多獨立的字符,楔形文字字符的數量逐漸減少,常用的音節符和字符的數量約600個。⑤
有學者認爲楔形文字屬于象形文字,也有學者認爲楔形文字屬于音節文字。
這兩種說法都沒錯,但也都不全面。
楔形文字屬于意音文字。
迄今爲止,人類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爲四類,即:
象形文字,即會意文字、字素文字;
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
音節文字;
字母文字,即音位文字、拼音文字。
漢字,屬于象形文字,注重表意,但表音功能較弱;
埃及聖書體文字、楔形文字,屬于意音文字,兼顧表意和表音;
日文可以看作音節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很弱;
今天,印歐語系的大部分文字都屬于字母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較弱。
破譯楔形文字,也像破譯古埃及文字那樣,始于一部三體石經。
楔形文字的三體石經就是,貝希斯敦銘文。
貝希斯敦銘文由古波斯、埃蘭、阿卡德語三種語言,使用楔形文字鐫刻而成。
記錄了公元前500年前後,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平定高墨達叛亂的詳細經過。
file:///C:/Users/WANGYU~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貝希斯敦岩刻
楔形文字的破譯是由讀音開始的。
英國學者羅林森(Sir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以專有名詞(人名、地名、民族名稱等)作爲切入點。
首先,在古波斯語銘文中找到專有名詞,先確定古波斯語楔形字符的讀音。
然後,在埃蘭語和阿卡德語中找出對應的專有名詞。
之後,參照古波斯語的讀音,確定埃蘭語楔形文字和阿卡德楔形文字的讀音。
繼而,確定埃蘭語楔形字符和阿卡德語楔形字符的讀音。
羅林森成功地釋讀了古波斯楔形文字和埃蘭文,還破譯出約150個楔形字符的讀音,以及500個單詞,和數十個專有名詞。被尊爲,亞述學之父。
阿卡德楔形文字和日文有一些相似之處。
公元前2290年,閃米特語族的古阿卡德王朝擊敗了各個蘇美爾城邦,統一了兩河流域,真正意義上表達阿卡德語言的楔形文字文獻開始出現,並逐漸取代蘇美爾語言文字,成爲兩河流域主要的語言文字。然而,由于阿卡德楔形文字,是使用蘇美爾楔形字符系統,拼寫和表達閃米特語的借用文字,它保留了許多蘇美爾文的字符用法,如同日文中的漢字用法。而且,它的音節符號既不規範,也不簡潔嚴謹。比起日文的音節符號“假名”,要原始和混亂得多。④
楔形文字在原理上有能力區分14個輔音,轉寫爲b, d, g, ḫ, k, l, m, n, p, r, s, š, t, z;和四個元音,轉寫爲a, e,i, u。⑥
參看《簡單音節·楔形文字簡單音節表》。
西方學者將楔形文字作爲一種音節文字進行研究。
波斯語屬于印歐語系,阿卡德語屬于閃含語系。
楔形文字的破譯,从古波斯楔形文字,上溯到阿卡德楔形文字,儘管困難重重,但从語音這個角度開展研究,總會有所收穫。
然而,對于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研究,卻沒有突破。
法國亞述學專家讓-馬裏·杜朗教授認爲:事實是,今天沒有人能看懂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不過多數學者認爲,最早的泥板文字是用一種古老的文字系統,而其背後的語言就是蘇美爾語。⑦
蘇美爾楔形文字來源于象形文字,西方學者或者忽略了其表意功能。
既然阿卡德楔形文字和日文有一些相似之處,那麼,蘇美爾楔形文字和漢字也存在著相似之處。
漢字中有字素。
象形字是漢字的字素。
象形字,脫胎于圖畫,是對現實世界描摹的簡化和抽象。
詳見拙作《象形造字》。
《老貓字典》收漢字字素119個。
有學者在蘇美爾楔形文字中找到128個象形字。
漢字造字,由字素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字根。
字素/字根再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漢字。
字素/字根本身也是漢字。
漢字有超過1000個字根。
蘇美爾楔形文字最早大約有2000个字符。
這2000个字符可以看作是蘇美爾楔形文字的詞根。
漢字造字最終出來的,仍然是一個方塊字。
而蘇美爾楔形文字造字最終出來的,可能是一個詞。
蘇美爾楔形文字和漢字,都是象形文字。
會意,是漢字造字的主要方式。
指事、轉註、假借,是會意的特殊形式。形聲,是漢字讀聲法。
蘇美爾楔形文字中同樣存在會意造字。
我以爲:楔形文字,總體來說,是一種意音文字。
但早期的楔形文字,即蘇美爾楔形文字,很可能是一種純粹的象形文字。
這也是西方學者無法破譯的原因。
之後,楔形文字開始注重表音,成爲一種意音文字。
而後期的楔形文字,受到字母文字的影響,甚至可能已經變成一種純粹的音節文字。
破譯楔形文字,西方學者主要从語音入手,注重文字的音。
而中國學者應該从語意入手,注重文字的意。
這是由其本身的歷史文化積澱所決定的。
中國學者在破譯蘇美爾楔形文字時,應當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①P9,吳宇虹等《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塞姆,或譯,閃米特。有修改。原文,“距今約3100多年”,當是,“約公元前3100年”,之誤。
②P60,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紀》。
③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第五章·古代文明諸類型》。
④P7,吳宇虹等《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塞姆,或譯,閃米特。有修改。
⑤P10,吳宇虹等《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塞姆,或譯,閃米特。有修改。
⑥維基百科,楔形文字詞條。
⑦讓-馬裏·杜朗(Jean Marie Durand)《楔形文字:从圖畫到楔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17: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簡單音節
楔形文字在原理上有能力區分14個輔音,轉寫爲b, d, g, ḫ, k, l, m, n, p, r, s, š, t, z;和四個元音,轉寫爲a, e, i, u。
楔形文字簡單音節表①
-a
-e
-i
-u
    
  
í=Iá 𒐊
b-
  
=PA 𒉺,
  =EŠ 𒂠
be=BAD 𒁁,
  
=BI 𒁉,
  =NI 𒉌
  
=NE 𒉈,
  =PI 𒉿
  
=KASKAL 𒆜,
  =Pù 𒅤
d-
  
=TA 𒋫
de=DI 𒁲,
  
,
  =NE 𒉈
  
=Tí 𒄭
  
=TU 𒌅,
  =GAG 𒆕,
  du4=TUM 𒌈
g-
  
ge=GI 𒄀,
  
=KID 𒆤,
  =DIŠ 𒁹
  
=KID 𒆤,
  =DIŠ 𒁹,
  gi4 𒄄,
  gi5=KI 𒆠
  
𒄘,
  =KA 𒅗,
  gu4 𒄞,
  gu5=KU 𒆪,
  gu6=NAG 𒅘,
  gu7 𒅥
ḫ-
ḫa 𒄩,
  
ḫá=ḪI.A 𒄭𒀀,
  ḫà=U 𒌋,
  ḫa4=ḪI 𒄭
ḫe=ḪI 𒄭,
  
ḫé=GAN 𒃶
ḫi 𒄭,
  
ḫí=GAN 𒃶
ḫu 𒄷
k-
  
𒆍,
  =GA 𒂵
ke=KI 𒆠,
  
=GI 𒄀
  
=GI 𒄀
  
=GU7 𒅥,
   𒆬,
  ku4 𒆭
l-
  
=LAL 𒇲,
  =NU 𒉡
le=LI 𒇷,
  
=NI 𒉌
  
=NI 𒉌
  
m-
  
  
=MI 𒈪,
   𒀞/𒅠
  
=MUNUS 𒊩,
  =ME 𒈨
  
=SAR 𒊬
n-
  
𒈿,
  =AG 𒀝,
  na4("NI.UD")𒉌𒌓
  
=NI 𒉌
  
=IM 𒉎
  
=Ná 𒈿
p-
  
=BA 𒐀
pe=PI 𒉿,
  
=BI 𒁉
  
=BI 𒁉,
  =BAD 𒁁
pu=BU 𒁍,
  
=TúL 𒇥,
   𒅤
r-
  
=DU 𒁺
re=RI 𒊑,
  
=URU 𒌷
  
=URU 𒌷
  
=GAG 𒆕,
  =AŠ 𒀸
s-
  
=DI 𒁲,
  =ZA 𒍝,
  sa4("ḪU.Ná")𒄷𒈾
se=SI 𒋛,
  
=ZI 𒍣
  
=ZI 𒍣
  
=ZU 𒍪,
  =SUD 𒋤,
  su4 𒋜
š-
ša 𒊭,
  
šá=NíG 𒐼,
  šà 𒊮
še 𒊺,
  
šé ,
  šè 𒂠
ši=IGI 𒅆,
  
ší=SI 𒋛
šu 𒋗,
  
šú 𒋙,
  šù=Šè 𒂠,
  šu4=U 𒌋
t-
  
=DA 𒁕
  
=Tí 𒊹
  
𒊹,
  =DIM 𒁴,
  ti4=DI 𒁲
  
=UD 𒌓,
  =DU 𒁺
z-
  
ze=ZI 𒍣,
  
=Zì 𒍢
  
𒍢,
   𒍥
  
=KA 𒅗
  
  
a-
e-
i-
u-
    
  
í=Iá 𒐊
-b
  
eb=IB 𒅁,
  
éb=TUM 𒌈
  
íb=TUM 𒌈
  
úb=Šè 𒂠
-d
  
ed𒀉
id𒀉,
  
íd=A.ENGUR 𒀀𒇉
  
úd=አ𒀾
-g
  
eg=IG 𒅅,
  
ég=E 𒂊
  
íg=E 𒂊
-ḫ
aḫ 𒄴,
  
áḫ=ŠEŠ 𒋀
eḫ=AḪ 𒄴
iḫ=AḪ 𒄴
uḫ=AḪ 𒄴,
  
úḫ 𒌔
-k
ak=AG 𒀝
ek=IG 𒅅
ik=IG 𒅅
uk=UG 𒊌
-l
  
ál=ALAM 𒀩
  
él=IL 𒅋
  
-m
  
ám=áG 𒉘
em=IM 𒅎
  
ím=KAŠ4 𒁽
  
úm=UD 𒌓
-n
  
én,
  èn=LI 𒇷
  
in4=EN 𒂗,
  in5=NIN 𒊩𒌆
  
ún=U 𒌋
-p
ap=AB 𒀊
ep=IB  ,
  
ép=TUM 𒌈
ip=IB 𒅁,
  
íp=TUM 𒌈
up=UB 𒌒,
  
úp=Šè 𒂠
-r
  
ár=UB 𒌒
er=IR 𒅕
  
  
-s
as=AZ 𒊍
es=GIŠ 𒄑,
  
és=EŠ 𒂠
is=GIŠ 𒄑,
  
ís=EŠ 𒂠
us=UZ,
  
ús=UŠ 𒍑
-š
aš 𒀸,
  
áš 𒀾
  
éš=Šè 𒂠
iš 𒅖,
  
íš=KASKAL 𒆜
uš 𒍑,
  
úš𒍗=BAD 𒁁
-t
at=AD 𒀜,
  
át=GíR gunû 𒄉
et𒀉
it𒀉
ut=UD 𒌓,
  
út=አ𒀾
-z
ez=GIŠ 𒄑,
  
éz=EŠ 𒂠
iz=  GIŠ 𒄑,
  
íz=IŠ 𒅖
對照:日文五十音圖
file:///C:/Users/WANGYU~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①維基百科,楔形文字詞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06: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ofkings 于 2020-3-31 17:32 编辑

一·一·文字概述:文字類別
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
語言,包含語音和語意。
文字,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字音和字義。
人類所有的文字系統都是既表意又表音的。
人類的文字系統,按照其產生的先後順序分爲:
表意文字,即注重表意的文字。
意音文字,既注重表意又注重表音的文字。
表音文字,即注重表音的文字。
表音文字以其讀音方法又分爲兩類:音節文字、拼音文字。
由此,迄今爲止,人類的文字系統大體可以分爲四類,即:
象形文字,即表意文字、會意文字;
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
音節文字;
字母文字,即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的文字系統。
象形文字,即表意文字、會意文字。
漢字,屬于象形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至今尚未破譯成功,但基本上屬于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注重表意,但表音功能較弱。
象形文字最早產生的是象形字符。象形字符的讀音是約定俗成。
象形文字造字,是通過象形字符會意等方式產生新字。
以漢字爲例,漢字造字,由象形字符,即字素,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字根。
指事、轉注、假借,可以看作是會意的特殊形式。
字素/字根再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漢字。
而字素/字根本身也是漢字。
漢字的造字規則是表意的規則。
因此,象形文字又稱爲會意文字。
隨著人類對世界認識的加深,新字大量出現。
對于新字,象形文字雖然有一些讀音規則,但是沒有一套完整的讀音體系。
形聲,是漢字的讀聲法,但是並不是一套完整的讀音體系。
例如,相字,从目从木。相,讀音既不从目,也不从木。
漢字有四聲系統。
即使是以形聲法來讀音的漢字,應該如何讀音,也沒有明確的規則限定。
例如,情字,从心从青,青亦聲。青,是陰平;情,是陽平。
漢字的讀聲,很大程度上是,約定俗成。
而約定俗成,就需要死記硬背。
西方學者把漢字定義爲語素文字。
所謂語素,是指語言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按照這個邏輯來推演,漢字中的象形字,可以看作是漢語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換一個說法,漢字中的象形字,可以看作是漢字中最小的字音字義結合體。
由此,漢字應該稱爲,字素文字,也許更爲恰當。
字母文字的元素是字母。音節文字的元素是音節符。
字母和音節符皆有音無意,不能被稱爲語素文字。
在語素這個概念的基礎上,中國磚家發揮其想象力,臆造出,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多音節語素,的概念。
磚家大概認爲,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語素。
會意字是由象形字會意產生的,怎麼可能是最小的語義單位呢?
磚家還把聯綿詞、雙聲詞、疊韻詞,都稱爲雙音節語素。
聯綿詞,王靜安曰:合二字而成一語,其實猶一字也。①
聯綿詞這個提法可以,但是這個定義就不對了。
王靜安云:《詩》、《書》爲人人誦習之書,然于六藝中最難讀。以弟之愚暗,于《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詩》亦十之一二。此非獨弟所不能解也,漢魏以來諸大師未嘗不强爲之說,然其說終不可通,以是知先儒亦不能解也。②
而把這些雙音節的詞看作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只能是說明這些磚家不認識漢字。
漢字的字義,从字素,到字根,到漢字本義、引申義,再到詞義,都是一以貫之的。
雙音節語素?學術笑話而已。
磚家定義的所謂的多音節語素,大多是外來語音譯。
在中國古代,翻譯要同時注重音和義。例如:橄欖、葡萄等。
而現代的音譯,重音不重義,只能是對漢語和漢字的戕害。
象形文字的字符越來越多,卻無法直接讀音。
爲了使文字能更好地表音,于是人類創造了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兼顧表意和表音。
蘇美爾楔形文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最早的象形文字。
源于蘇美爾楔形文字,且幾乎與其同時產生的埃及聖書體文字,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屬于象形文字。而蘇美爾楔形文字之後的楔形文字,則屬于意音文字。可以稱之爲後楔形文字。
聖書體和後楔形文字都使用象形字符表意,都使用象形字符通過會意的方式產生新字。
二者的區別在于表音:聖書體文字,是將象形字符借爲音素符號,即字母;後楔形文字,是將象形字符借爲音節符號。
準確地說,聖書體文字,是意音字母文字;後楔形文字,是意音音節文字。
日文,準確地說,是一種意音音節文字,漢字表意,假名表音。
但如果將日文中的漢字去掉,日文就可以看成是一種音節文字。
音節文字使用音節符號,表示一個完整的音節。如日文中的假名。
音節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基本上依靠約定俗成,因而很弱。
今天,印歐語系的大部分文字都屬于字母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較弱。
字母文字使用音素符號,即字母,表示一個輔音或元音,通過字母拼讀表音。
因此,字母文字又稱爲拼音文字。
字母文字造字,是由字母組成詞根,再由詞根組成詞彙。
由詞根組成詞彙,詞彙的意思可以通過詞根會意實現。
然而字母本身並不表意,由字母組成詞根,不可能通過會意實現,只能是約定俗成。
而約定俗成,就需要死記硬背。
因此,字母文字通常缺乏底層邏輯。
在語音學中,字母文字,又稱爲音素文字(Phonemic Language)或音位文字(Phonemic Orthography)。
音素(Phone),即語音的元素。簡單地理解,包括輔音和元音。
英語中共有48個音素,其中輔音音素28個、元音音素20個。
因爲音素在不同的位置發音不同,音素文字又稱爲音位文字。
不同的字母文字,完全相同的字母排列,卻可能表達完全不同的意思。
有一部偵探小說,偵破的唯一線索是一張寫有字母文字的紙條。
案件發生在美國,偵探理所當然地將其作爲英文解讀,結果毫無進展。
直到發現留下字條的是一個俄國人,按照俄文解讀,才最終破案。
不同的約定俗成而已。
音節文字和字母文字都是注重表音的文字,二者的區別在于:
一是,字母文字由詞根會意組成詞彙,相對音節文字,表意功能要強大很多。
一是,音節文字使用音節符號,表示一個完整的音節。字母文字使用音素符號,即字母,表示一個輔音或元音,並非一個完整的音節。
舉一個例子,可以直觀地感受二者之間的區別:
Microsoft,微軟。
日文片假名寫作:マイクロソフト。
羅馬音轉寫爲:maikuro sofuto。
附註:文中涉及諸多文字學及語音學概念。于語音學,我實是門外漢,錯漏之處,尚望方家賜教。
參考文獻:
①《王國維全集·書信》
②《觀堂集林·卷第二·藝林二·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06: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三·文字概述:聖書體字
古埃及文字可以分爲:聖書體、僧侶體、世俗體。
僧侶體和世俗體可以看作是聖書體的快速書寫方式。
大體上,類似于漢字的行書和草書。
聖書體,又稱爲埃及象形文字。
聖書體,雖然貌似由象形字符組成,但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象形文字。
在聖書體中,象形字符雖然也用來表意,但多數情況下是用來表音。
實際上,聖書體是一種意音文字。
準確地說,意音字母文字。
迄今爲止,人類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爲四類,即:
象形文字,即會意文字、字素文字;
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
音節文字;
字母文字,即音位文字、拼音文字。
漢字,屬于象形文字,注重表意,但表音功能較弱;
埃及聖書體文字、楔形文字,屬于意音文字,兼顧表意和表音;
日文可以看作音節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很弱;
今天,印歐語系的大部分文字都屬于字母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較弱。
聖書體,甫一出現就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文字體系。
由此,國際學界普遍認爲,聖書體出自蘇美爾象形文字。
有關文字的概念雖說取自蘇美爾,但各自獨特的文字系統却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漸形成的。①
但這個觀點並不能與聖書體的考古材料完全契合。
由于聖書體和象形文字的相似性,在破譯聖書體的初期,學者全部將其作爲一種象形文字來進行解讀,結果全部鎩羽而歸。
而古埃及的三體石經,羅塞塔石碑(RosettaStone),的出現,使得破譯聖書體成爲可能。
羅塞塔石碑,製作于公元前196年,以聖書體、世俗體、古希臘文等三種文字,契刻下當時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file:///C:/Users/WANGYU~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羅塞塔石碑
通過與古希臘文碑文對照發現,聖書體碑文中“托勒密”一詞,是由象形字符表音拼寫出來的詞彙。由此認識到,聖書體象形字符不僅能夠表意,還具備表音的功能。
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法語:Jean-Fran&#231;ois Champollion)經過數年研究,在1822年完成了對羅塞塔石碑聖書體碑文的全部翻譯工作,並最終成功破譯了古埃及聖書體文字。
file:///C:/Users/WANGYU~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聖書體字母表
聖書體象形字符既用來表意,也用來表音。在用來表意的時候,通常要在字符下加上一個小豎杠。
馬克·科利爾教授《古埃及聖書字導讀》②一書中收錄:聖書體單輔音音符24個,常用雙輔音音符79個,常用三輔音音符24個,常用意符39個。
一般認爲,今天的字母文字系統皆出自古埃及聖書體文字。
原始迦南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
迦南,是一個古代地區名稱,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西岸和加沙,以及臨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亞的臨海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間點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很接近。
歷史的巧合嗎?
腓尼基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來
腓尼基,古代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地區,其範圍接近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亞。
腓尼基字母的演化。
東支:亞拉姆字母
叙利亞字母
叙利亞-巴勒斯坦字母
阿拉伯字母
回鶻字母
蒙古字母
滿文字母
婆羅米字母
梵文字母
泰文字母
藏文字母
朝鮮字母
希伯來字母
西支
東希臘字母
古希臘字母
格拉哥裏字母
西裏爾字母
西希臘字母
現代希臘字母
拉丁字母③
參考文獻
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第四章·古代文明的起源》。
②P187-189,馬克·科利爾、比爾·曼利《古埃及聖書字導讀》
③維基百科,字母系統詞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06: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四·文字概述:中西文字
魯迅說:漢字不死,中國必亡。
魯迅此言,是驚世駭俗之語,抑或譁衆取寵之論?
這句話,並未收入《魯迅全集》,因此還要煩勞後人頗費一番功夫,去證明這句話確是出自魯迅之口。①
但是,至今漢字沒有死,中國也沒有亡。
魯迅不過是打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
而此言出自魯迅之口,並不會令人感到訝異。
魯迅,作爲一個FZF的左翼作家,如果沒有如是的過激言論,又如何能維持其張牙舞爪的鬥士形象呢?
我不想過多地評價魯迅,因爲與本文的主旨無關。
我只是想从學術的角度,來探討魯迅爲什麽要說這句話。
魯迅說:比較,是最好的事情。當沒有知道拼音字之前,就不會想到象形字的難;當沒有看見拉丁化的新文字之前,就很難明確的斷定以前的注音字母和羅馬字拼法,也還是麻煩的,不合實用,也沒有前途的文字。②
平心而論,這段話并沒有什麽過激之處。魯迅之言,看似切中要害。
表面上,漢字要比西文复雜得多。
但是,不論是魯迅,還是歷代的語言學大師們,都沒有去深入探究過:漢字真的要比西文難嗎?漢字爲什麽要比西文難呢?
繼續魯迅的邏輯。因爲漢字很難,所以中國人都學不會。
魯迅說: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勞苦大眾沒有學習和學會的可能,就是有錢有勢的特權階級,費時一二十年,終于學不會的也多得很。②
我不知道魯迅究竟是勞苦大眾,還是特權階級。而他所謂的學不會,又是個什麽概念。但魯迅本人的漢字水平,確實是不怎麼樣。
魯迅說:前去聽講也在這時候,但又並非因爲他是學者,卻爲了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現在,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③
這裡所說的他,就是章太炎。章太炎也應該算是小學的大家了。魯迅在日本求學的時候,曾師从之,當章太炎講解《說文解字》之時,魯迅大概是聽不懂吧。
据康殷說,魯迅解釋過甲骨文的每字:魯迅先生解作,“戴帽子的太太”,庶幾近之。④
郭沫若解釋甲骨文,十有八九是胡說八道。
魯迅連《說文解字》都不懂,還來湊什麼熱鬧?
魯迅大概看著每字很簡單,于是來討個便宜?只能是自取其辱。
當然,有一眾磚家的存在,魯迅、郭沫若之流的頭上是不會缺少高帽子的,即使是學術笑話。
每字的本義是,草母。
屮+母=每
女+指示符兩點=母
每者,《老貓字典》云:从屮从母。會意。屮者,象初生小艸之形。初生小艸也。母者,母親也。每者,謂當春之時,初生小艸,是草之母也。故,每者,草母也。
母者,《老貓字典》云:从女,其中兩點,指其有乳之事也。女者,象人跪坐形。婦人也。其中兩點,指其有乳之事也。母者,謂女有乳以育子者也。故,母者,母親也。
海字的本義是,渤海。
水+每=海
海者,《老貓字典》云:从水从每。會意。水者,象流水形。成江河湖海者也。每者,草母也。凡每之屬皆从每。海者,謂水若草母,春來發生,是春則化凍也。故,海者,渤海也。周人活動地域,不過黃河中下游地區而已。周人所見之海,惟渤海、黃海也。
梅字的本義是,梅樹。
木+每=梅
屮+个=木
梅者,《老貓字典》云:从木从每。會意。木者,樹木也。每者,草母也。梅者,謂木母也。梅花開后,萬物始复甦,是梅生萬木也。故名。故,梅者,梅樹也。
木者,《老貓字典》云:从屮从个。會意。屮者,象初生小艸之形。初生小艸也。个者,象根形。根也。木者,謂草有其根,可成參天之樹也。故,木者,樹木也。
既然魯迅並不懂得漢字,在他,當然要認爲漢字難學。甚至認爲漢字是一個結核,帶有病菌的結核。
魯迅說:所以,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②
那麼,應該如何對待漢字呢?按照魯迅的邏輯,既然是結核,當然是要去除掉的。
魯迅說:那麼,倘要生存,首先就必須除去阻礙傳佈智力的結核:非語文和方塊字。如果不想大家來給舊文字做犧牲,就得犧牲掉舊文字。⑤
魯迅說:現在寫一點我的簡單的意見在這裡:一,漢字和大眾,是勢不兩立的。二,所以,要推行大眾語文,必須用羅馬字拼音。⑥
綜合一下魯迅的邏輯:其一,與西文比較,漢字很難。其二,由于漢字很難,所以中國人都學不會。其三,既然中國人都學不會漢字,就應該消滅漢字。
所以,魯迅說:漢字不死,中國必亡。
時值所謂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新文化運動的闖將們一致認爲,外國的月亮要比中國的圓,祖先留下來的東西都是糟粕。
想要廢除漢字的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譚嗣同、錢玄同、陳獨秀、吳玉章、劉半農、瞿秋白、呂叔湘、蔡元培等。
而魯迅,不過是叫得最歡的而已。
錢玄同也不遑多讓: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爲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比以廢孔學、滅道教爲根本之解决。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爲根本解决之根本。⑦
文化闖將們的呼聲一直持續到解放後。
1950年,斯大林指示蘇聯專家協助中國廢除漢字。
但太祖指出,漢字改革首先要進行漢字簡化。
太祖進而又提出語言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方案,實際上是否定了漢字拉丁化和廢除漢字的計劃。
漢字簡化本是大勢所趨。
但我們今天使用的簡化字,總體來說是非常失敗的。
而其始作俑者正是錢玄同。
也正是因爲錢玄同及其後繼者不懂漢字,才把漢字簡化搞得一塌糊塗。
貌似救國救民的文化革新者,可惜對漢字一無所知,剩下的只能是無知無畏了。
讓這些想要廢除漢字的人來簡化漢字,你耍我咩?
漢字真的不如西文嗎?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蘇美爾楔形文字,距今約5100多年。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殷墟甲骨卜辭,距今約3300多年。
有關文字的概念雖說取自蘇美爾,但各自獨特的文字系統却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漸形成的。⑧
雖然很有可能借鑒了西方的造字法,但中國的漢字系統是獨立形成的。
漢字,雖然晚于西方文字,也毋須妄自菲薄。
迄今爲止,人類的文字大體可以分爲四類,即:
象形文字,即會意文字、字素文字;
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
音節文字;
字母文字,即音位文字、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的文字系統。
漢字,屬于象形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至今尚未破譯成功,但基本上也屬于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注重表意,但表音功能較弱。
構成象形文字的基本元素是象形字符,即字素,因此,又稱爲字素文字。
象形文字造字,是通過象形字符會意產生,因此,又稱爲會意文字。
漢字造字,由字素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字根。
指事、轉注、假借,可以看作是會意的特殊形式。
字素/字根再通過會意等方式產生漢字。
而字素/字根本身也是漢字。
漢字的造字規則是表意的規則。
今天,印歐語系的大部分文字都屬于字母文字,注重表音,但表意功能較弱。
字母文字使用音位符號,即字母,表示一個輔音或元音,通過字母拼讀表音。
因此,字母文字又稱爲音位文字、拼音文字。
字母文字造字,是由字母組成詞根,再由詞根組成詞彙。
由詞根組成詞彙,詞彙的意思可以通過詞根會意實現。
而由字母組成詞根,卻不可能通過會意實現,只能是約定俗成。
而約定俗成,就需要死記硬背。
因此,字母文字通常缺乏底層邏輯。
不同的字母文字,完全相同的字母排列,卻可能表達完全不同的意思。
有一部偵探小說,偵破的唯一線索是一張寫有字母文字的紙條。
案件發生在美國,偵探理所當然地將其作爲英文解讀,結果毫無進展。
直到發現留下字條的是一個俄國人,按照俄文解讀,才最終破案。
不同的約定俗成而已。
漢字和西文相比較,西文注重表音,但是沒有底層邏輯;漢字注重表意,但是表音功能很弱。
从理論上來看,漢字應該是世界上最準確的文字。
但是,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表意功能已經被極大地弱化了。這是由幾個歷史遺留問題所造成的(詳見拙作《漢字演化》):
一是,傳抄訛誤。
从甲骨卜辭到秦始皇規範文字,其間漢字大量的傳抄訛誤,使後人不解其意。
例如:魯字。
魯字的本義是,囫圇。
魚+口=魯
魯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从魚从口。會意。魚者,象魚形。魚之總稱也。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魯者,謂魚口吞食,囫圇而下也。故,魯者,囫圇也。
魯者,《說文》云:鈍詞也。从白,鮺省聲。
魯字,甲骨文从魚从口。
許叔重以爲,从白,鮺省聲。
口,變成了,白。
如果這樣還能把魯字解釋正確,反倒是一件怪事。
一是,形聲造字。
到漢朝的時候,由于傳抄訛誤等諸多原因,很多漢字已經無法用會意解釋了。
于是劉昕提出了形聲造字一說。
既然無法理解其會意,權做一塊遮羞布好了。
形聲造字,實是形聲妖孽。
一是,漢字隸定。
从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秦簡、楚簡來看,漢字隸定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政府行爲。而是在民間醞釀、展開,直至成熟,最後倒逼漢朝政府接受。
因此,漢字隸定非常不規範。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扭曲了漢字字素。
例如:及、司、冘、厃,這幾個字从人。
若非是對篆字有深入研究的人,又有誰能知道?
一是,漢字簡化。
漢字簡化錯漏百出,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的。
詳見拙作《漢字簡化》。
所有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都極大地削弱了漢字表意的功能。
漢字,本來表音功能就很弱,如今又在逐漸喪失其表意的功能。
如果一種文字的字意字音都需要死記硬背,那麼這種文字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中國正在全面走向世界。
而今天我們使用的漢字已是百病纏身,如何能夠承擔讓漢字走向世界的歷史使命呢?
參考文獻
①何紅偉:《不必爲尊者諱——也讀魯迅先生關于漢字的一段談話》
②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
③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④康殷《文字源流淺說·第一章·表現人的文字·戊·婦女形》
⑤《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
⑥《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
⑦錢玄同《新青年·第四卷·第四號·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
⑧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第四章·古代文明的起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