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6|回复: 0

王维边塞送别诗的虚与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5 22: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维边塞送别诗,集中作于开元末年自河西节度使幕中返回长安至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以前。现存诗篇引自《王右丞集笺注》:
送元二使安西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张判官赴河西
送韦评事
送刘司直赴安西
送平澹然判官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边塞送别诗的名篇。在当时就已经被乐工谱成歌曲,称为《阳关三叠》,流传至今,为送别诗情深之至之诗篇。其余各篇,皆存于诗集,未能广泛流传。而此篇以平淡诗句之中,饱含送别友人之深情厚谊。但是,今人注解,只看到注重朋友送别的深情,却忽略了或者说没有看出此诗在平淡之中,掩藏着王维和友人元二同时都能感受到而又无法言明的伤感之情。
为何如此言之?
与其余各篇相比较,可以看出,此篇题目与其他篇题目有一个明显不同:没有提明友人的官职,而是直呼其名。唐人诗以排行代指其名是通常做法。而以排行相称,显示关系亲近而随意。如此题目显示出王维和元二亲密非同普通朋友。
为了理解此诗,不得不全文录出各篇诗文。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送平澹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横吹杂繁笳,边风卷塞沙。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蒲类成秦地,莎车属汉家。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
最后再看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与送元二诗不同之处,前六篇有五篇都是五律诗。在诗的格律上都是无可指摘。都是引经据典,祝愿被送行者奔赴边关,建功立业。但是,仔细品读这些诗篇,就可以感到,虽然这些诗篇文字显得慷慨激昂,总觉得都是空洞的美好祝愿。再加上称谓其官职,可以看出,都是有点客气送别的意思。就这些赴边者的官职,要想建立如此功业,谈何容易。事归事,诗归诗。从诗来说,好诗,格律,对仗,平仄,都没问题。但是,对事来说,就显得是有点空洞的客套话了。这在开元末到天宝初大唐最盛时,常见的送别诗了。

与此相比,送元二诗的含义深度就可以理解,其中更深的伤感之情。
为何?
王维是到过边关的。他奔赴边关的原因,是难以明言的。和当朝李丞相有莫大关系。那么,元二出使安西,会不会也是有难言之隐?出使安西,可不是个好差事。谁给他穿了小鞋?
王维在边关,看够了边关荒凉,战争危险,军中不平。他明白,在边关建功立业难度有多大。更何况是元二要去的安西,是更加遥远,此一去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元二能不知道这些?可是,在雨后无尘,空气清新的客舍前,送别自己的好友,能提到这个话题么?还是如同普通朋友送别,说一些客气的祝酒词?都不能。只能是,心里都明白,嘴上只能说:喝吧,再喝一杯吧。除了劝元二喝酒,还能再说什么?这其中的伤感,谁能体会?

斯人已去。诗传千年。今人读之,感慨再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