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回复: 25

[综合讨论] 《张子正蒙注•至当篇》义理我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4 07: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子正蒙注•至当篇》义理我解
此篇推前篇未尽之旨而征之于日用,尤为切近。然皆存神知化之理所一以贯之者,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篇内言易简,知几而归本于大经之正,学者反而求之于父子君臣之间,以察吾性之所不容已,则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为人,圣之所以为圣,无待他求之矣。
当于理则顺,于事至当,则善协于一,无不顺矣。事无所逆之谓福。
以德致福,因其理之所宜,乃顺也。无人不顺,故尧水、汤旱而天下安,文王囚,孔子厄而心志适,皆乐也乐则福莫大蔫。小人以得其欲为乐,非福也。
理者,物之同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
至德,天之德也。顺天下之理而不凿,五伦百行,晓然易知而简能,天之所以行四时,生百物之理在此矣。
敦,存仁之体也;化,广知之用也。大德存仁于神而化无不行,智皆因仁而发,仁至而智无不明。化者,厚之化也,故化而不伤其厚,举错而枉者直,此理也。
渊泉则无不流,惟其时而已,故德以敦仁为本。
器者,有成之谓。仁则而纯乎至善,为不逾之矩则。小德如川之流,礼有损益,义有变通,运而不滞,而皆协于至一。故任让、进退、质文、刑赏,随施而可。
得,谓得之于天也。凡物皆太和絪緼之气所成,有质则有性,有性则有德,草木鸟兽非无性无质,而质与人殊,则性亦殊,德亦殊尔。若均是人也,所得者皆一阴一阳继善之理气,才虽或偏而德必同,故曰:“人无有不善”。
日新盛德,乾之道,天之化也。人能体之,所知所能,皆以行乎不得不然而不居,则后日之德非倚前日之德,而德日盛矣。时已过而犹执者,必非自然之理,乃心知缘于耳目一曲之明矣,未尝不为道所散见,而不足以尽道体之弘。
以理御气,周遍于万事万物,而不以己私自屈挠,天之健,地之顺也。
以理烛物,则顺逆、美恶皆容光必照,好而知恶,恶而知美,无所私也,如日月之明矣。
因天之时,顺地之理,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一四时之过化而日新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推前篇未尽之旨”,中正的天之则,“而征之于日用,尤为切近”,至当的性之灵。“然皆存神知化之理所一以贯之者”,“心者,性之灵,天之则”的“理化天也,事物人也”。循物理两大事则之诚道,“阴阳与道为体”的人事定位理则:“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有“易简立本”的客体基础,方有“道建阴阳以居”的主体能动,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矣”,“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地道地曰示,一定理道的主体效应,利害因果事实的相因之微。神理知几的存诚御气,性灵至当,继善成性应然的天命之谓性其原其显,“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首则易简理得;成性继善能然的气质之性其都其藏,“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本体三大要素:事物、人事与心性;道体程序:始奏以人动力源;中奏以天为理道定所的社会限定;终奏以物为终极目标。终奏物的顺乎物则天下之变,质变着中奏天的社会限定,质变着始奏人本质的质文心性,改善着性命实函,方有“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成性继善的“致知在格物”,至当。“篇内言易简”,“易简立本”与“易简之善配至德”,循物理事则的诚道实德,“知几而归本于大经之正”。实践实证应用,仁礼知识体系的诚道实德与诚信明德,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荀子礼三本的生之本与类之本。形上導治之本,和谐吻合生之本与类之本的天人关系,成性继善,显然始奏人活力释放,顺乎物则于终奏物,人文化成天下的继善成性。因于天人诚道实德,形上導有明诚明钦的道问学学问道,“极高明而道中庸”;因于天人诚信道明德,形上導有明明德的尊德性学问道,“致广大而尽精微”;因于仁礼知识体系的文化文明,有继往学问道的格物致知,继善成性;有开来学问道的“致知在格物”,成性继善,显然人、天、物的道体程序与各自位置。治之本理道定所的中奏以天,其功能效应显著两点;一是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于终奏物;二是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也即是讲,治之本的纲常伦理设建,導向功能效应的显著两点,实践实证归根理一:“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学者反而求之于父子君臣之间”,提倡忠君报国的尊卑定理,“以察吾性之所不容已”,事物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天人定位,显著其功能,“则天之所以为天”,天乃乾道,君相造命的君子义阶层,主施大生,主導成性继善;“人之所以为人”,人乃坤道,形下器道的小人利阶层,能受广生的继善成性, “先进于礼乐”,吾从野人;“圣之所以为圣”,受命于天的承前文化大环境,造命于人世民生,“大而化之之谓圣”,俟命于启后的文化大环境,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文化文明的自然应然与能然,“无待他求之矣”
“当于理则顺”,明庶物,察人伦,屈伸物欲顺乎天。“于事至当”,“义辨于事”的立纲陈常,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则善协于一”,义奠于位的天尊地卑,易简理得;义判于几的是非善恶,神几阴阳不测的精微与危微;义殊乎时的存亡进退,体用中庸。神理明诚道体的精微四义,“无不顺矣。事无所逆之谓福”。
“以德致福,因其理之所宜”,宜者事也,事理至当,“乃顺也”。“无人不顺”的顺天而制天,“故尧水、汤旱”,圣人济世“而天下安”。“文王囚,孔子厄而心志适”,乐对囚厄,“乐则福莫大蔫”。“小人以得其欲为乐”,时也,命也,“非福也”。
“理者”,物性同然,生之本的物欲需求;事出物因,因物而成,“事物人也”;“事之所以然”,“理化,天也”。“显著于天下”,民本民生的共由理道,“循而得之”的仁礼知识体系。“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言天地之性限定气质之性的人事当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天命之谓理,“离理气以为道德”。
“至德,天之德也”,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顺天下之理而不凿”,人能弘道而顺应自然,象生数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数成象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类之本五伦,生之本百行,晓然乾坤合道职能的易知与简能,“天之所以行四时”,天道运程的元亨利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空往来,“始终以循环异时”,心性应用的“体用以德业异迹”心性动力的“性情以动静异几”,“生百物之理在此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8: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敦,存仁之体也”,“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仁智同体;“化,广知之用也”,仁礼知识体系的体以致用。“大德存仁于神”的智内神外,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存诚御气,“而化无不行”的穷神致化。“智皆因仁而发”,“仁智同体仁为宝”;“仁至而智无不明”,“仁智同用智为先”。“化者,厚之化也”,“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故化而不伤其厚”,天下仁恕的天人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天下仁恕理道定所定位定性,“举错而枉者直,此理也”。
“渊泉则无不流”,小德川流;“惟其时而已”,天命时宜的理在气中,“故德以敦仁为本”。
“器者,有成之谓”,“治器者谓之道”,上導而下循的形下器道。“仁则而纯乎至善,为不逾之矩则”。“道得则谓之德,器成则谓之行,器用之广则谓之变通,器效之著谓之事业”。“小德如川之流,礼有损益”,至当;“义有变通,运而不滞”,至当;“而皆协于至一”的实践理性,至当。故任让易简、进退中庸、质文刚柔、刑赏礼法,“随施而可”。
“得,谓得之于天也”,顺天应人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凡物皆太和絪緼之气所成”,物之天自有物之性的天命之谓性,理在气中的“气以理生化乎质”。“有质则有性”,气质之性;“有性则有德”,中庸质文的明德与实德。“草木鸟兽非无性无质”,草木鸟兽乃生之质,人是中庸质文,“而质与人殊” 草木鸟兽随自然流,人是有为弘道的习与性成,“则性亦殊”;草木鸟兽品类繁衍的“有无相生”,人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继善成性应然,成性继善能然,“德亦殊尔”。“若均是人也,所得者皆一阴一阳继善之理气”,各正性命的理气习成。“才虽或偏而德必同”,心性文史偏蔽,抑制物欲情罪,有“德必同”的类之本,诚信明德;心性质野偏蔽,滥欲情淫,有“德必同”的物欲需求,诚道实德。矫正文史质野偏蔽的闇乎大理,诚明心性的中庸质文,功贞情的止于至善。“故曰:‘人无有不善’”。
“日新盛德”,乾的導之道,存在理势天導向的存在音容天,即道体论的中奏以天。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天之化也”。人受命于天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人能体之,所知所能,皆以行乎不得不然而不居”,终奏物的顺乎物则天下之变,“以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则后日之德非倚前日之德”,“日新而不用其故”,“而德日盛矣”。“时已过而犹执者,必非自然之理,乃心知缘于耳目一曲之明矣,未尝不为道所散见”,“守其常以为明,而不知芚愚之化”,不知天人继善随来的成之者性,乃性命的日生日新,质文的心性文明。“而不足以尽道体之弘”。
“以理御气”,理论理性導向的实践理性。“理气一也,性命一也”,“周遍于万事万物,而不以己私自屈挠”。理道定所立心立命的健顺五常,“天之健”的君子自强不息;“地之顺也”的柔得尊位动亦刚。“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以理烛物”,则天道顺逆、人道美恶,“容光必照”。“好而知恶”,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防避上溢下漏的贫富悬殊,“好而知恶”;益质载道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好而知恶”于礼之杀;“文理省,情用繁”。“恶而知美”,痛责不诚无物之质野性恶,深刻理悟:“充实之谓美”的“可欲之谓善”,“无所私也,如日月之明矣”。
“因天之时”,观天文的农历四时;“顺地之理”,察于地利的山川河流,知人文的幽明道,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时行则行”的春生夏长,“时止则止”的秋收冬藏,日新盛德的成性质变,推动来年富有大业之量变。成性继善的继善成性,“一四时之过化而日新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05: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天下以喜怒刑赏,善善恶恶各如其理,鬼神之福善祸淫无成心者,此尔。故鬼神不可以淫祀祷,君子不可以非道悦。
方体,以用言;我,以体言。凡方而皆其可行之方,凡体而皆其可立之体,则私意尽而廓然大公,与天同化矣。无方体者,神之妙;无我者,圣之纯。
礼器,礼运曲礼之要。礼器于多寡、大小、高下,质文,因其理之当然,随时位而变易,度数无方而不立所尚以为体,故曰:“礼器是故大备”,言尽其变以合于大常也。全乎不一之器,藏于心以为斟酌之用,故无不协其宜,而至当以成百顺。
运云,运行于器之中,所以为体天地日月之化而酬酢于人事者也。达,谓通理而为万事之本;成者,见于事物而各成其事也。
礼运,体也;礼器,用也。达则无不可成,成者成其达也。体必有用,显诸仁也;用即用其,体藏诸用也。达以成而成其所达,则体用合矣。
体无不成,用无不达,大人宰制万物、役使群动之事备矣。
礼器备而斟酌合乎时位,无所泥矣;不备,贵多有时而侈,贵寡有时而陋,贵高有时而亢,贵下有时而屈,自以为礼义,而非天理之节文,吾心之裁制矣。达乎礼之运,而合吉凶、高下以不逾于大中之矩,故度数之小,可出可入,用无不利。
出人,损益也。虽有损益,不逾天地日月运行各正之矩,非谓小节之可以自恣也。
能备知礼器而用之,大人之事备矣。盖礼器云者,以天理之节文合而为大器,不倚于一偏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05: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天下以喜怒与刑赏,性情喜怒,与礼法刑赏,都是应对善善恶恶的人与事,“各如其理”。“鬼神之福善祸淫无成心者”,出自理道定所的立心立命,民生利益精微与鬼神心性危微客观存在的阴阳不测,“此尔”。“故鬼神不可以淫祀祷”,明明德而大文昭之,明有礼乐;“君子不可以非道悦”,大质体之于幽有鬼神。
“方体,以用言”,天圆地方的“道建阴阳以居”,健顺五常的中庸体用;“我,以体言”,“阴阳与道为体”的刚柔文质。“凡方而皆其可行之方”,“君子知方而已,不知圆也”,“时在圆而圆以为方”。“凡体而皆其可立之体”,“体以致用,用以备体”。“则私意尽而廓然大公”,私意尽于实惠人生的物欲需求,“廓然大公”于天理普照,“与天同化矣”。“无方体者”,有方而无方,无极而太极的天圆地方,神導精妙;“无我者,圣之纯”,“大而化之之谓圣”,成性继善于继善成性。
“礼器”应用,“礼运曲礼之要”。“礼运”,社会治理的规范秩序;“曲礼”,仁心统同的礼义明分。礼器于财富多寡、权力大小、等级高下,知能质文,“因其理之当然”,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基础的治国德政,“随时位而变易”,“位以安安而能迁”的“事以为功于位也”。“度数无方而不立所尚以为体”,事变体易定位定性的刚健柔顺,神有方而度无方的选贤举能。“道建阴阳以居”的刚柔文质,“度数无方而不立所尚以为体”,“故曰:‘礼器是故大备’”,用以备体。“言尽其变以合于大常也”,“易极变而礼惟居常”。“全乎不一之器”,有正义之器,时宜之器,古今义理藉以会通之器,“藏于心以为斟酌之用,故无不协其宜”,宜理宜事的止于至善,“而至当以成百顺”。
“运云,运行于器之中,所以为体天地日月之化而酬酢于人事者也”。“人事言天者,统乎大始”,“君子奉一为本原”的“一故神,二故化”,神化理一,“体天地日月之化”的“理气一也,性命一也”。“达,谓通理而为万事之本”,“始以建中,万目从纲,有条不紊,分之秩之,两端审而功满天下”。“成者”,“一念之诚,一心之健,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见于事物而各成其事也”。
礼运事物,仁礼本体;礼器载道,道行用也。“达则无不可成”,成者体也;“成者成其达也”,达者用也。“体必有用,显诸仁也”,因乎礼之体的仁心大用;“用即用其,体藏诸用也”,藏于气质的天命之性其显,体用相函的体以致用。“达以成而成其所达”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则体用合矣”。
“体无不成,用无不达,大人宰制万物”,存神以存诚御气,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役使群动之事备矣”。
“礼器备而斟酌合乎时位”,时中的实函斯活,仁则活之理、活之体与用赅而存焉,“无所泥矣”;“不备,贵多有时而侈”,欲穷于物的欲滥情淫;“贵寡有时而陋”,物屈于欲的抑欲情罪;“贵高有时而亢”,亢奋激进的失中穷大;“贵下有时而屈”,屈物欲的“守常以为明”。“自以为礼义,而非天理之节文”,失度数有方,“吾心之裁制矣”。“达乎礼之运”,至当,而合刚柔相接的吉凶所以然、高下的人事易简理则,不逾于大中之矩的上下应之,通志成务,“故度数之小”,切实时中,“可出可入”于中与大之间的实函斯活,“用无不利”。
“出入”,出损入益也。“虽有损益,不逾天地日月运行各正之矩”,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非谓小节之可以自恣也”,非一人正义小节,非一时大义自恣。
“能备知礼器而用之”,“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礼数而守正”,“礼慎用而有则”,“大人之事备矣”。“盖礼器云者,以天理之节文合而为大器”,度数无方而有方,“不倚于一偏者也”的闇乎大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5 05: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天下以喜怒与刑赏,性情喜怒,与礼法刑赏,都是应对善善恶恶的人与事,“各如其理”。“鬼神之福善祸淫无成心者”,出自理道定所的立心立命,民生利益精微与鬼神心性危微客观存在的阴阳不测,“此尔”。“故鬼神不可以淫祀祷”,明明德而大文昭之,明有礼乐;“君子不可以非道悦”,大质体之于幽有鬼神。
“方体,以用言”,天圆地方的“道建阴阳以居”,健顺五常的中庸体用;“我,以体言”,“阴阳与道为体”的刚柔文质。“凡方而皆其可行之方”,“君子知方而已,不知圆也”,“时在圆而圆以为方”。“凡体而皆其可立之体”,“体以致用,用以备体”。“则私意尽而廓然大公”,私意尽于实惠人生的物欲需求,“廓然大公”于天理普照,“与天同化矣”。“无方体者”,有方而无方,无极而太极的天圆地方,神導精妙;“无我者,圣之纯”,“大而化之之谓圣”,成性继善于继善成性。
“礼器”应用,“礼运曲礼之要”。“礼运”,社会治理的规范秩序;“曲礼”,仁心统同的礼义明分。礼器于财富多寡、权力大小、等级高下,知能质文,“因其理之当然”,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基础的治国德政,“随时位而变易”,“位以安安而能迁”的“事以为功于位也”。“度数无方而不立所尚以为体”,事变体易定位定性的刚健柔顺,神有方而度无方的选贤举能。“道建阴阳以居”的刚柔文质,“度数无方而不立所尚以为体”,“故曰:‘礼器是故大备’”,用以备体。“言尽其变以合于大常也”,“易极变而礼惟居常”。“全乎不一之器”,有正义之器,时宜之器,古今义理藉以会通之器,“藏于心以为斟酌之用,故无不协其宜”,宜理宜事的止于至善,“而至当以成百顺”。
“运云,运行于器之中,所以为体天地日月之化而酬酢于人事者也”。“人事言天者,统乎大始”,“君子奉一为本原”的“一故神,二故化”,神化理一,“体天地日月之化”的“理气一也,性命一也”。“达,谓通理而为万事之本”,“始以建中,万目从纲,有条不紊,分之秩之,两端审而功满天下”。“成者”,“一念之诚,一心之健,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见于事物而各成其事也”。
礼运事物,仁礼本体;礼器载道,道行用也。“达则无不可成”,成者体也;“成者成其达也”,达者用也。“体必有用,显诸仁也”,因乎礼之体的仁心大用;“用即用其,体藏诸用也”,藏于气质的天命之性其显,体用相函的体以致用。“达以成而成其所达”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则体用合矣”。
“体无不成,用无不达,大人宰制万物”,存神以存诚御气,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役使群动之事备矣”。
“礼器备而斟酌合乎时位”,时中的实函斯活,仁则活之理、活之体与用赅而存焉,“无所泥矣”;“不备,贵多有时而侈”,欲穷于物的欲滥情淫;“贵寡有时而陋”,物屈于欲的抑欲情罪;“贵高有时而亢”,亢奋激进的失中穷大;“贵下有时而屈”,屈物欲的“守常以为明”。“自以为礼义,而非天理之节文”,失度数有方,“吾心之裁制矣”。“达乎礼之运”,至当,而合刚柔相接的吉凶所以然、高下的人事易简理则,不逾于大中之矩的上下应之,通志成务,“故度数之小”,切实时中,“可出可入”于中与大之间的实函斯活,“用无不利”。
“出入”,出损入益也。“虽有损益,不逾天地日月运行各正之矩”,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非谓小节之可以自恣也”,非一人正义小节,非一时大义自恣。
“能备知礼器而用之”,“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礼数而守正”,“礼慎用而有则”,“大人之事备矣”。“盖礼器云者,以天理之节文合而为大器”,度数无方而有方,“不倚于一偏者也”的闇乎大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1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谓理之具于心者;修,如修道之修,修著其品节也。修性而不小成,所以尽吾性之能而非独明其器数。
礼运本天地日月之化而推行于节文,非知化者不能体。
通达大顺,得中而无不和,则于多寡、大小、高下质文之损益,曲畅人情之安矣。律呂之高下,人心之豫悦,此理而已。盖中和一致,中本于和而中则和,著于声容,原于神化,阴阳均而动静以时,所谓“明则有礼乐”也,故礼器以运为本。
素,犹豫也,言豫知其理而无不得,此孟子自言其所得之辞。(万物皆备于我)
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故乐莫大焉。
如玉,表里纯善而无疵也。放道而行,非诚有其得于心者,虽善不足以感人。
忾,气相感也。修己之尽者,成如玉之德,无私无欲而通天下之志,如其不然,刻意尚行,矫物以为高,妻子不可行也。德至则感通自神,岂以己之是临物之非哉!
君子之不愿乎外,非恬淡寡欲而已,随所处而必居正,则自无外愿也,盛,谓道之大者。
心备万物之理,爱之本也。推己及人,于此求之而已。
用之大者因其才,性其本也,性全而才或不足,故圣人不易及。然心日尽则才亦日生,故求仁者但求之心,不以才之不足为患。
制行必极于至善,非人之所能企及也。德盛则物自化,己有善而必人之己若、则立异而成乎过。君子不忍人之不善,唯严于责己而已。
此节旧分为二,今合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谓理之具于心者”,心统性情,理在气中的习以性成;“修,如修道之修”,“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修著其品节也”,诚意正心的仁礼忠恕。“修性而不小成”,修身齐家,“所以尽吾性之能而非独明其器数”,精于物物的“小人喻于利”。
“礼运本天地日月之化而推行于节文”,“使物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非知化者不能体”,屈伸物欲顺乎天
“通达大顺,得中而无不和”,“中者体也,庸者用也”。和者,即体显用。则于财富多寡、权力大小、等级高下、刚柔质文之损益,损旧积弊,益新生新知,曲顺人意,畅通人情使之乐业安居矣。“律呂之高下”的存在音容天,“律吕清浊之体粗正”,研几成务;“金石高下之音有准”,极深通志,人心之诚明悦愉,此理而已。“盖中和一致,中本于和而中则和”,中道与中用也。“著于声(音)容(事),原于神化”,“一故神,二故化”的天地神参。阴阳均而刚柔互动,性情动静以时,“所谓‘明则有礼乐’”,诚明悦愉,“故礼器以运为本”。
素,犹豫也,诚明。“言豫知其理而无不得”,“约天下之理而无不尽,贯万事之中而无不通”。明其诚,“则储天德以敏人道,而已大明于其始”。“此孟子自言其所得之辞:‘万物皆备于我’”。
“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实践之,乃心所素知”,经验积累质变为实学理性,指导实践,“行焉皆顺,故乐莫大焉”。
“如玉,表里纯善而无疵也”,纯阳纯阴修心如玉。“放道而行,非诚有其得于心者”,诚之者人之道的诚意正心如玉,“虽善,不足以感人”。
“忾,气(同类)相感也。修己之尽者,成如玉之德,无私无欲而通天下之志”,大公量大。“如其不然,刻意尚行”,远离人群而离世异俗,“矫物以为高”,自我清高傲物耻言日用,连妻子亲近人不屑同行。“德至则感通自神”,存诚御气于生之本与类之本,“岂以己之是临物之非哉”!
“君子之不愿乎外,非恬淡寡欲而已”,仁心大用大公量大的止于至善。“随所处而必居正”,立体中正,立心刚正,“则自无外愿也”,理一的公私义利,两端而一致。盛,日新盛德的成性继善,“谓道之大者”。
心备万物之理,人与天地万物同源,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爱之本也”。“推己及人”的仁礼忠恕,道德理性的诚信明德,推动诚道实德。明明德的仁恕天下,“于此求之而已”。
“用之大者因其才,性(命)其本也”,“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性全而才或不足,故圣人不易及”。贤希圣,圣希天,“然心日尽则才亦日生”,才日生,有功于位而能迁,“命日降而性日生”。“故求仁者但求之心,不以才之不足为患”。立志者,学以致用成才。
“制行必极于至善”,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非人之所能企及也”,“理化天也”,有天之则,性之灵。“德盛则物自化”,自然应然的象生数,自然能然的数成象。“己有善而必人之己若”,悦愉;则立异而成乎过。“君子不忍人之不善”,设身处地,“唯严于责己而已”。
此节旧分为二,天则性灵,今合之:至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0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之人,嗜好习尚移其志者无所不有,而推其本原,莫非道之所许故。不但兵农礼乐为所必务,即私亲、私长、好货、好色,亦可以其情之正者为性之所弘。圣人达于太和絪緼之化,不执己之是以临人之非,则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无不可感也,所以天下共化于和。
仁者,己与万物所同得之生理。倚其偏至之识才,可为人所不能为者,老、释是已。己与天下殊异而不相通,则一身以外皆痿痹也;发焉而为已甚之行,必惨薄而寡恩。
易简,乾、坤之至德,万物同原之理。知此,则吾所自生微动之几,为万化所自始,皆知矣。即此而见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天叙天秩已之爱敬,则亲、义、序、别、信皆原本德性以尽其诚,而无出入,过不及于大经之中。盖惟尽性者为能尽伦,非独行之士,一往孤行之忠孝也。
终身所行,自此五者而外无事,仁民、爱物、制礼、作乐,全此五者而已。五者豫立,则推行万事,无不安利;舍此则妄揣冥行,事赜而志乱,吉凶悔吝莫知所。从张子推天道人性变化之极而归之于正经,则穷神知化,要以反求大正之中道,此繇博反约之实学,《西铭》一此意广言之也。
性天经者,知大伦之秩叙自天,本吾性自然之理,成之为性,安焉而无所勉强也。能然,则爱敬之用扩充而无不行矣。礼义,仁义之用也,舍五者而泛施之,礼伪而义私,冥行而鲜当,刑名、法术之所以违天,拂人,戕仁义也。
仁者,生理之函于心者也;感于物而发,而不待感而始有,性之藏也。人能心依于仁,则不为物欲所迁以致养于性,静存不失。
义者,心所喻之物则也;知者,仁所发见之觉也。诚之明,知之良,因而行之,则仁之节文具而变动不居,无所往而非仁矣。
此章言义所以成仁之用,行无非义,则尽仁而复性矣。
仁存而必动,以加于物,则因物之宜而制之。然因物审处,则与本体之所存有相悖害者矣。故处物必不忘其静之所函,而屡顾以求安。
体之常者,贯动静而恒也。乃方动而过持以静,则于事几之变失矣。故必静存万里,化裁不滞之圆神,曲成万物而不遗。
此章言仁义之相为体用,动静、刚柔以相济而不可偏也。
乎,叹美之辞。随所立而不易其方,义也。然唯安于仁者,动而不失其静之理,故虽遇变而恒贞。
此章言仁所以立义之体,仁熟则义自正矣。以上三章,互相发明仁义合一之理。盖道之所自行,德之所自立,原其所本,则阴阳也,刚柔也,仁义也,当其絪緼而太和,初未尝分而为两,尽性合天者得其合一、两在之神,则义不流,仁不过,而天下之理无不得。若徒袭仁义之迹,则或致两妨,故学者以存神为要。《易》以仁配阴,以义配阳,释者纷纭,唯以此一静一动为言,发明特切。然在天,在地,在人,理同而撰异,初不可画然分属,读者得意而舍迹可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08: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之人,嗜好习尚移其志者无所不有,而推其本原,莫非道之所许故”。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不但兵农礼乐为所必务”,礼义阶层与庶民阶层的职业实务,“即私亲、私长、好货、好色”的人伦庶物道,“亦可以其情之正者为性之所弘”,修身养性齐家。“圣人达于太和絪緼之化,不执己之是以临人之非”,各正性命的至诚达道,“则君子乐得其道”,君子喻于义;“小人乐得其欲”,小人喻于利,道器层次循道于礼义规范,“无不可感”的天下礼乐,“所以天下共化于和”。
“仁者,己与万物所同得之生理”,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倚其偏至之识才”,以虚无空寂的性善文史为才,“可为人所不能为者”,何来同得生理?“老、释是已”。“己与天下殊异而不相通”,空谈心性远离日用,“则一身以外皆痿痹也”,无心性活力,犹若肌肉萎缩、身体瘫痪;“发焉而为已甚之行”,必发生机惨薄而人情寡恩,何言生之本与类之本。
“易简”,“易简立本”与“易简之善配至德”,“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乾、坤之至德”,诚道实德与诚信明德;“万物同原之理”,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道元亨利贞。“知此,则吾所自生微动之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性情以动静异几”,“为万化所自始”的“始终以循环异时”,“皆知矣”,“体用以德业异迹”。“即此而见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天叙天秩已之爱敬”,人道尽伦天叙天秩的礼义规范秩序,中和的天下礼乐,“则亲、义、序、别、信皆原本德性以尽其诚”,诚意正心的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而无出入”的至诚如神,“过不及于大经之中”,通经而正经。“盖惟尽性者为能尽伦”,实学理性;“非独行之士”的以理杀人,“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谓理”,离庶物的尽人伦,“一往孤行之忠孝也”,礼教食人!
终身所行,自此五者而外无事,“则亲、义、序、别、信皆原本德性以尽其诚”,“仁民、爱物、制礼、作乐,全此五者而已”的天叙天秩。“五者豫立”的诚明,“原本德性以尽其诚”,“则推行万事,无不安利”,利天下的安居乐业。“舍此则妄揣冥行”于私意,“事赜而志乱”之穷途,“吉凶悔吝莫知所”,利害因果的所以然之理。“从张子推天道人性变化之极而归之于正经”,“言天者征于人,言心者征于事,言古者征于今,所谓‘修辞立其诚’也”。唯理性实学的清通太和,“则穷神知化,要以反求大正之中道”,“致知在格物”的体用中庸。“此繇博反约之实学”,“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西铭》一此意广言之也”。
“性天经者”人情物理数者的通经明经,“知大伦之秩叙自天”,诚信明德礼义之天秩天叙,“本吾性自然之理”,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成之为性”的日新盛德,自然而应然,“安焉而无所勉强也”的“理化天也”。“能然,则爱敬之用扩充而无不行矣”,神導德政的穷神知化。“礼义,仁义之用也”,“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明庶物尽人伦,“舍五者而泛施之”,所谓兼相爱交相利,缺失亲亲为仁的人伦基础,所谓兼相爱交相利,“礼伪而义私”,利益抱团!鬼域冥行,妄动失至当。法家专制的“刑名、法术之所以违天”,“拂人”,失民本;“戕仁义”,失民生也。
“仁者,生理之函于心者也”,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感于物而发”,诚明庶物人伦的功贞情。“而不待感而始有”,性灵天则的生之本与类之本,“性之藏也”。“人能心依于仁”的诚意正心,“则不为物欲所迁以致养于性”,养性修身,“静存不失”的天地良心。
“义者”,宜事路也,“心所喻之物则也”,顺乎物则的礼义规范,易简职能与刚(健)柔(顺)职责。“知者,仁所发见之觉也”,至诚的知与能。“诚之明”为易知;“知之良”曰简能,“因而行之,则仁之节文具”,刚柔健顺五常,“而变动不居”,有事功于位者的位以安安而能迁,事变体易神有方,“无所往而非仁矣”,非道德固化之仁,乃仁心大用,神導德政的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的成性继善。
“此章言义所以成仁之用”,礼义规范的诚信明德,乃仁之用的诚道实德。“行无非义”,立纲陈常的义辨于事,深究:“天尊地卑,义奠于位;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存亡进退,义殊乎时”。神理知几精义的继善成性,“则尽仁而复性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08: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存而必动,以加于物”的循物理事则,“则因物之宜而制之”,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然因物审处,则与本体之所存有相悖害者矣”。崇人能弘道之动,却不知虚壹而静的大清明。“故处物必不忘其静之所函”,“性情以动静异几”,“而屡顾以求安”,礼易常变的“礼数而守正”,“礼慎用而有则”,“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
“体之常者”的礼惟贞常,“贯动静而恒也”,性情动静的礼义规范。“乃方动而过持以静”,失时机,失神察精微,“则于事几之变失矣”。“故必静存万里”的任重道远,“化裁不滞之圆神”,事变体易神无方,非朱熹所理解的圆神意蕴,事有定理的变化无方。礼义明分的仁心统同,“曲成万物而不遗”。
“此章言仁义之相为体用(相函),动静(异几)、刚柔以相济而不可偏也”。《易传》通志成务的三道三才,船山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
乎,“安于仁而已乎”,“叹美之辞”。“随所立而不易其方”,不易其方,方体礼义,“义也”,路也。“然唯安于仁者”的存神以存诚,“动而不失其静之理”,易极变而礼居常,故虽遇的事变体易,神有方而恒贞。
“此章言仁所以立义之体”,“仁义,义也”,“仁熟则义自正矣”,事宜仁熟。“以上三章,互相发明仁义合一之理”,仁心主持与仁义实践效应的的主客一体,言行礼义规范的实践实证。“盖道之所自行”,道原并建的刚柔质文;“德之所自立”,“大中即寓其间”的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原其所本”,则阴阳天道的“易简立本”,刚柔地道的“易简之善配至德”,仁义人道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当其絪緼而太和,初未尝分而为两,尽性合天者得其合一”,《易传》的三道三才的“易与天地准”,合一;通志成务于循物理事则,合一。“两在之神”的明诚与明钦,“则义不流”的循道礼义,“仁不过”的实函斯活,“而天下之理无不得”,无极而太极的一定理道。“若徒袭仁义之迹,则或致两妨”,唯心教条的事物定理道德固化。“故学者以存神为要”,神蕴三义: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理知几;精义入神的存诚御气;穷神知化的成性继善。“《易》以仁配阴,以义配阳,释者纷纭,唯以此一静一动为言,发明特切”。功贞情的动静异几,始奏人心性动力源。“然在天”,阴阳天道的易简理得;“在地”,刚柔地道的健顺五常,“在人”,仁义人道的仁则活之理,活之体与用赅而存焉。“理同而撰异”的三位一体,两端而一致。“初不可画然分属,读者得意而舍迹可也”。“言仁所以立义之体”的义理精深,继往学问道,通经的格物致知;知来学问道,正经接着讲的“致知在格物”。继往开来学问道:通经正经接着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0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遇所以自处,敦仁则必及物。然人之所以不能常其爱者,境遇不齐而心为之变;心为境迁,则虽欲敦爱,而利于物者恐伤于己,仁不容不薄矣。若得丧安危,无遇不安,则苟可以爱而仁无所吝,一言一介,无迁就规避之心,不必泽及天下而后为仁也。
无恩者,非以为恩于物而施之,爱犹大海,非为润人之渴而有水也。君子自存其仁,不为境迁则,物不能累己,而己亦不致为物之累,则因物之利而利之而已。若沾沾然以为恩于物为功,则必需势位以行爱而爱穷。
四海之广,古今之变,顺逆险阻,无不可行矣。
大而化之,仁熟而无土不安,合于天德之无不覆,圣矣。无所遇而不安于性,以成身也。故舜之饭糗茹草与为天子一也。孔子之困厄“与尧舜一也。通乎屈伸而安身利用,下学而上达矣。
此章之指,言近而指远,尤学者所宜加省。
上达于天,屈伸之理合一,而不疑时位之不齐,皆天理之自然,富贵厚吾生,贫贱玉吾成,何怨乎!治己则去物之累,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不见人之可尤矣。圣之所以合天安土,敦仁而已。
来物,方来之事也。人之所以不利用者,据现在之境遇而执之也,若知将来之变不可测而守其中道,则无不利矣。
屈伸往来之理,莫著于昼夜。昼必夜,夜必昼,昼以成夜,夜以息昼,故尧、舜伸必有孔子之屈,一时之屈所以善万世之伸,天之所命无不可乐也。¨
身者,天之化也;德者,身之职也。乾乾自强,以成其德。以共天职,而归健顺之理气于天地,则生事毕而无累于太虚,非以圣智之功名私有于其身,所遇之通塞何足以系其念哉!
仁圣之道,乾乾不息而已。
少有所得,则其气骄;广大无涯,则其志逊。
时行物生,岂以今岁之成功自居,而息其将来之化哉!
道通于天之化,君子之所必为著明;而天之盛德大业古今互成而不迫,生杀并行而不悖,圣人能因时裁成,而不能效其广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07: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遇所以自处”,立心立命;“敦仁则必及物”,明庶物察人伦的“可欲之谓善”。“然人之所以不能常其爱者,境遇不齐而心为之变”,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心为境迁,则虽欲敦爱,而利于物者恐伤于己”,“利义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仁不容不薄矣”,力不从心。“若得丧安危”,心无虞;“无遇不安”,心安;“则苟可以爱而仁无所吝”,仁者乐山,“一言一介(耿直),无迁就规避之心”,山不会动而志不可移的常态化,穷神致化的自然应然:成性继善的象数天理,“不必泽及天下而后为仁也”。
“无恩者,非以为恩于物而施之”,神導仁泽,却是仁义大用非仁泽的神導意蕴,:顺应自然的象数天理。“爱犹大海,非为润人之渴而有水也”,何须“恩于物而施之”,自然应然能然罢了。“君子自存其仁”,仁心大用;不为境迁,仁者乐山,“物不能累己,而己亦不致为物之累,则因物之利而利之而已”。“若沾沾然以为恩于物为功,则必需势位以行爱而爱穷”,非大爱如海,自然的应然能然。
“四海之广,古今之变”,顺乎物则;“顺逆险阻”,易简定位与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无不可行矣”。
“大而化之,仁熟而无土不安”,刚柔地道地曰示;“合于天德之无不覆”,形上導明明德,導向形下器道的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圣矣”。“无所遇而不安于性”,功贞情的成性继善,“以成身也”的日新盛德。“故舜之饭糗茹草,与为天子一也,孔子之困厄,与尧舜一也”,圣境际遇不同,圣化理一:“通乎屈伸而安身利用”,“通乎屈伸“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安身利用”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圣希天的“下学而上达矣”。
“此章之指,言近而指远”,近则明庶物人伦的“可欲之谓善”;远则神導圣化的大爱如海,象数天理的继善成性。“尤学者所宜加省”,明钦的神参,与明诚的神理。
“上达于天,屈伸之理合一”,明庶物人伦的屈伸物欲顺乎天。“而不疑时位之不齐”,“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的理一分殊,“皆天理之自然”。“富贵厚吾生”,精熟经典;“贫贱玉吾成”,善养浩然之气,都是圣希天的不同际遇,“何怨乎”!“治己则去物之累”,去私意私欲的大公量大,“以责人之心责己”,严于律己;“爱己之心爱人”,仁者爱人;“羞恶之心,义也”,“人皆有之”,“不见人之可尤矣”。“圣之所以合天安土”,顺应人情物理数者,“敦仁而已”。
“来物,方来之事也”,物起心生来事,“事物,人也”。“人之所以不利用者”,“合乎天而不因乎物”,事物定理而“守常以为明”,“据现在之境遇而执之也”。“若知将来之变不可测而守其中道”,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则无不利矣”。
“屈伸往来之理,莫著于昼夜”。昼必夜来,夜必昼至,“昼以成夜”,伸而屈,该静息;“夜以息昼”,以屈待伸,知能皆动。“故尧、舜伸必有孔子之屈”,屈伸应时,与时变化,“一时之屈所以善万世之伸”,通经而正经,天命之谓性的天下礼乐,“天之所命无不可乐也”。¨
“身者,天之化也”,成性诚身;“德者,身之职也”,定位立命的易简职能,定性立心的刚柔职责。乾乾自强,乾位的乾刚健自强,“以成其德”,“易简之善配至德”。“以共天职”的职能职责,“而归健顺之理气于天地”,天地万物己然条理的理在气中,乾健坤顺的纯阳纯阴,絪緼太和,“则生事毕而无累于太虚”的天人合道。“非以圣智之功名私有于其身”,顺应自然之化的象生数应然,数成象能然,象数互生的应然与能然,“所遇之通塞何足以系其念哉”!
“仁圣之道”,乾位乾健精神的自强不息,乾易知职能恒久的事变体易神有方,乾刚正职责的神導效应,存诚御气知化的刚柔地道地曰示,“仁圣之道”,大而化之而已。
“少有所得,则其气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广大无涯,则其志逊”时敏,厥修乃来。
“时行物生”,物生往来的事物循序渐进,“岂以今岁之成功自居”?新事物的“时行物生”,同样是物生往来的事物循序渐进,焉能“息其将来之化哉”!
“道通于天之化”,性灵天则的一定理道。“理化,天也;事物,人也”,无极之太极。“君子之所必为著明”,明诚的“形气存乎神理”;“而天之盛德大业古今互成而不迫”,“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的“古今互成而不迫”,“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的“生杀并行而不悖”。“圣人能因时裁成”,“天之所不待齐”的仁心统同,“天之所不可齐”的礼义明分,“而不能效其广大”的“曲成万物而不遗”,天圆地方的理一分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7: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妇之智偶合于道,而天明孤发,几与蜂蚁之君臣,虎狼之父子相杂,故自经沟渎之信,从井救人之仁,夫妇能之而大人弗为,大人贞一以动也。
非能自立人道,天使之然尔。
天之聪明,在人者有隐有现,有变有通,圣人以圣学扩大而诚体之,则尽有天之聪明,而视听无非理矣。
大人不离物以自高,不绝物以自洁,广爱以全仁,而不违并以干誉,皆顺天之理以行也。
万物并育于天地之间,天顺其理而养之,无所择于灵蠢、清浊,挠其种性,而后可致其养直也。
道立于广大而化之以神,则天下之人无不可感,天下之物无不可用,愚明强柔,治教皆洽焉,声色货利,仁义皆行焉,非有所必去,有所或徇也。若老释之徒,绝物以孤立,而徇人以示爱,违天自用,不祥久矣。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天载物,则神化感通之事,下学器所不逮,而志必至焉,不可泥于近小,以茶其气而弃其才也。
清之过,和之流也。(清为异物,和为徇物)
金坚玉白,而养之以和,节之以润则至清而不异,智能运物,而恒贞于一,则至和而不徇,孔子之所以圣不可知。其涵养德性者密也。
此章上二句旧分一章,“金和”以下连下章,今正之 
肖其化则可大,乾乾不息而不离则可久。
意欲之私,限于所知而不恒,非天理之自然也。释、老执一己之生灭,畏死厌难,偷安而苟息,曲学拘闻见之习而不通于神化,以自画而小成,邪正虽殊,其与道违一也。“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天与人之辨焉耳。
不杂以私伪,故纯;久,非专执不化也。穷天地万物之理,故富;大,非故为高远也。兼之富者,合万于一;一之纯者,一以贯万,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下学而上达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7: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妇之智偶合于道,而天明孤发”,私己量小,小人利阶层的生之本与类之本,“几与蜂蚁之君臣,虎狼之父子相杂”,非大公量大的类之本与治之本。“故自经沟渎之信,从井救人之仁,夫妇能之而大人弗为”。夫妇小体,大人大体。大体,“贞一以动”于天下也。
“非能自立人道”,役人道成全天道,“天使之然尔”。
“天之聪明,在人者有隐有现,有变有通”。隐现,变通的“天之聪明”:明诚。“圣人以圣学扩大而诚体之”,诚明本体,“则尽有天之聪明,而视听无非理矣”,“形气存乎神理”。
“大人不离物以自高”,明庶物人伦,顺乎物则于终奏物,。“不绝物以自洁”,仁礼忠恕的推己及人;“广爱以全仁”,仁恕天下的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非贪图名利猎取名誉,不违于名利之实事,职能职责的君子喻于义,“皆顺天之理以行也”。
“万物并育于天地之间,天顺其理而养之”,人文化成天下的继善成性。“无所择于灵蠢、清浊,挠其种性”,定命不齐,成性不齐,礼义规范不齐。天命安居,气质乐业,“而后可致其养直也”,安身立命。
“道立于广大而化之以神”,神化尽精微于致广大。“则天下之人无不可感”,神参明钦;“天下之物无不可用”,精于物物的“曲成万物而不遗”。“愚明强柔”,教化无类的益质载道,“治教皆洽焉”。“声色货利,仁义皆行焉”的“可欲之谓善”。“非有所必去,有所或徇也”,应然能然的百姓日用皆道。“若老释之徒,绝物以孤立”,与世浮沉,禅坐念经,“而徇人以示爱”,无知无欲的民复孝慈,佛法慈悲,“违天自用”的乱世道佛通行,“不祥久矣”,依然是物欲屈伸顺乎天的生之本与类之本。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天人继善;“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盛德成性。“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区分其学识才智的质与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以成人。“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专注诚明与诚信。“天载物,则神化感通之事”,极深通志(感),研几成务(通)。“下学器所不逮”,未成器的仁不熟,义不精,“而志必至焉”。“不可泥于近小”,“疲惫泄气而弃其才也”。
“清之过”,矛盾理一的清通太和;“和之流也”,天下礼乐的和气生财。(清为异物,和为徇物)
“金坚玉白,而养之以和”,“不杂以私伪,故纯”;“节之以润”的人欲见天理,“则至清而不异”的天理达人欲,“智能运物,而恒贞于一”, “一之纯者,一以贯万,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于精微与危微,则至和而不徇,天下至亲的“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孔子之所以圣不可知。其涵养德性者密也”。天下至密的“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
此章上二句旧分一章,“金和”以下连下章,今正之 
“肖其化则可大”,天施地受。天主施大生,地受主广生。“乾乾不息而不离则可久”,乾位乾健的自强不息,乾健精神不离乾易知职能,可久;乾健精神不离乾刚正职责,可久。
“意欲之私,限于所知而不恒”,私蔽大患,“非天理之自然也”。“释、老执一己之生灭”,无中生有返归无。即为虚空的人生无为与人生幻化,毫无生气如死人槁木,“畏死厌难,偷安而苟息,曲学拘闻见之习而不通于神化”,文胜质则史也。“以自画而小成,邪正虽殊,其与道违一也”。非肖天道的元亨利贞,非肖天地之德的大生与广生。“道二,仁与不仁而已”,不肖天道与天地之德,“天与人之辨焉耳”。
“不杂以私伪,故纯”,“养之以和”的“金坚玉白”;“久,非专执不化也”,固执于择善,“穷天地万物之理,故富”;“大,非故为高远也”,“君子奉一以为本原”,“兼之富者,合万于一”的仁心统同;“一之纯者”的“一念之诚,一心之健”;“一以贯万”,各正性命于性命分殊;“一故神”的性之灵,“性性为能存神”;“两在故不测”,两在故的天之则,“物物为能过化”,不测,阴阳不测的民生利益精微,鬼神心性危微。阴阳不测之谓的神理知几,义精入神,“下学而上达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7: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则通于万理而无不顺,直不伤激,方不矫廉,坤之六二,居中得正,刚柔合德,纯一而大,天下之理皆伸而情皆得,故无不利。
以险阻之心察险阻,则险阻不在天下而先生于心,心有险阻,天下之险阻愈变矣。以乾之纯于健,自强而不恤天下之险,其道易;以坤之纯于顺,厚载而不忧天下之阻,其道简。险阻万变,奉此以临之,情形自著,而吾有以治之矣。
险阻可通,况其大常者乎。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愈变而愈迷矣。
几者,动静必然之介,伸必有屈,屈所以伸,动静之理然也。以屈为伸,则善吾生者善吾死,死生不易其素,一以贯久大之德矣。《乾》之“知存亡进退而不失其正”,《坤》之“先迷后得”,所以平天下之险阻也。
阴阳、柔刚,迭相为屈伸,君子、小人各乘其时,知者知此,则量自弘矣。
彼屈则我自伸,不待鸣其屈以求伸。
屈亦无争,伸亦无争,保吾大正而已。
于人有君子小人,于世有治乱,于己有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天地之化至大,其屈伸非旦夕之效也。人所以不能尽屈伸之道者,遇屈则不能容也。至虚,则古今如旦暮,人我如影响,交感于太和之中而神不损,龙蛇蜇而全身,尺蠖之伸在屈,浩然之气,亘古今而常伸。“言忠信,行笃敬,虽之夷狄不可弃”,利害于我何有焉。
屈伸必相感者也,无待于求伸,而又何争。
精义,则伸有伸之义,屈有屈之义,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入神者,否泰消长之机化有变而神不变。如六十四象而乾,坤之德在焉,阴阳之多少,位之得失,因乎屈伸尔。知达于此,理无不顺,用无不利矣。彼与物争者,唯于天下生其思虑,而不自悦其心,研其虑,故憧憧尔思而不宁,唯己小而天下大,异于大人之无不知而无不容也。
此章旧分为二,分合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7: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则通于万理而无不顺,直不伤激”,“顺天理自然之节文为直”,坤正至柔动也刚;“方不矫廉”,坤柔顺有方,效法乾道变化的柔得尊位,不矫其义有美德。“坤之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居中得正”,直;“刚柔合德”,方;“纯一而大”,“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天下之理皆伸而情皆得”,乾道变化坤效法,“不习,故无不利”。
“以险阻之心察险阻,则险阻不在天下而先生于心”,物起心生的“事物人也”。“心有险阻”于人事刚柔的通志成务,极深通志,“情伪相感以利害生”;研几成务,人事险阻的吉凶生,“天下之险阻愈变矣”。“以乾之纯于健”,乾健精神成全恒久的乾易知职能,乾刚正职责,“自强而不恤天下之险,其道易”;“以坤之纯于顺”,坤心性柔顺于乾道变化的“大中而上下应之”,成全恒久的坤简能职能与坤柔顺职责,“厚载而不忧天下之阻,其道简”。“险阻万变,奉此以临之”的柔得尊位动也刚,“情形自著,而吾有以治之矣”。
“险阻可通,况其大常者乎”,易道极变,礼为贞常的事变体易神有方。
“道在己而无忧,故悦”,仁熟义精的止于至善,悦。“悦而忧惑不妄起,则所虑者正而自精”,所虑者,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自精,形气存乎神理。“不然,在己无大常之理,物至情移,愈变而愈迷矣”。
“几者,动静必然之介”,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应然的“因已然以观自然”,能然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物欲有屈伸,志立道行有屈伸,“伸必有屈,屈所以伸”,成性继善的天命有时,天道有命,“动静之理然也”。“以屈为伸,则善吾生者善吾死,死生不易其素”,新故相资新其故;“一以贯久大之德矣”,“容光而不穷于受”的富有盛德。“《乾》之“知存亡进退而不失其正”,“义殊乎时”,《坤》之“先迷后得”, “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所以平天下之险阻也”。
“阴阳、柔刚,迭相为屈伸”,“伸必有屈,屈所以伸”,“君子、小人各乘其时”,“义殊乎时”的体用中庸,有实函斯活的活之理,活之体与用。“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兴”。“知者知此,则量自弘矣”。
“彼屈则我自伸”,人能弘道的有为自然,“不待鸣其屈以求伸”。
“屈亦无争,伸亦无争”,顺应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保吾大正而已”。
“于人有君子小人,于世有治乱,于己有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天地之化至大”,有贞一之理;“其屈伸非旦夕之效也”,有相乘之几。“人所以不能尽屈伸之道者”,能否尽精微?“遇屈则不能容也”,因乎致广大。“至虚,则古今如旦暮”之缩影,“人我如影响”有异同,“交感于太和之中而神不损”,“阴阳、柔刚,迭相为屈伸”,“伸必有屈,屈所以伸”,“龙蛇蜇而全身,尺蠖之伸在屈,浩然之气,亘古今而常伸”,民所共由的理势必然。“言忠信,行笃敬,虽之夷狄不可弃”,屈伸于不同心性环境的安身立命,“利害于我何有焉”。
“屈伸必相感者也”,时也,命也,运也,“无待于求伸,而又何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精义”,审时度势于风云变化,“则伸有伸之义,屈有屈之义”,“伸必有屈,屈所以伸”。“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存神以存诚。“入神者,否泰消长之机化有变而神不变”。智神不变而应对世事变化。“如六十四象而乾”,存神;“坤之德在焉”,存诚,“阴阳之多少”,天施地受的乾坤气化,“位之得失”的易简立本,“因乎屈伸尔”的健顺五常。“知达于此”的“致知在格物”,“理无不顺,用无不利矣”。彼与物争者,“唯于天下生其思虑,而不自悦其心”,“先天下之忧而忧”。“研其虑”,想前顾后,忆往昔思开来,“憧憧尔思而不宁”。“唯己小而天下大”,“异于大人之无不知”的至广至大:“言事人也,音容天也,不可以事别,不可以言纪,繁有其音容,而言与事不能相逮,则天下之至广至大者矣”。“而无不容也”的至清至明。“动而应其心,喜怒作止之几形矣;发而因其天,郁畅舒徐之节见矣,而抑不域之以方所,则天下之至清至明者矣”。
此章旧分为二,分合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06: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兵以求伸者也,而胜以柔,屈伸相感之神,于斯见矣。善为国者不师,至于用兵争胜,至能全体屈伸之神,窥见其几而已。老氏遂奉此以为教,欲伸固屈,以柔胜刚,与至虚能容之诚相违远矣。读者当分别观之。
庄敬自持,而后耳目口体从心而定其物,则卓然知有我之立于两间,不因乎物而迁矣。有我而备万之诚存焉,奉此以有为而仁义行。
敬者,礼之神也,神运乎仪文之中,然后安以敏而天下孚之。
敛情自约以顺爱敬之节,心之不容己而礼行焉;不崇己以替天下,仁爱之心至矣。故复礼为为仁之极致,心之德即爱之理。
既明其开理,尤详其事,君子之所以耄而好学,有余善以及天下后世也。
顺天理自然之节文为直;众论起而挠之,吾奉直而折之乃不乱。欧阳修张孚敬皆成乎一说,惟其曲而不直也。
顺心理而直行,和于人心而己心适矣;安而利,孰得而挠之,退让为节,直清为守,合斯二者而后可以言礼。
心之初动,善恶分趣之几,辨之于早,缓则私意起而惑之矣。
辨其几,则已取义矣;而义必精而后尽理之极致,故进此而研之以充类至尽。
义精,则有以处凶惧而无不正矣。趋时者,与时行而不息,宵昼瞬息,皆有研几徙义之功也。
动静,以事言,谓行止进退也。不失其时者,顺天下之大经,合于时之中,研几速而徙义精,一于正也。
晓然可以对于天下后世而无不白之隐。
物,事也。前定者,义精而诚立,因时必发而皆当。
此屈伸相感之机也。故尧有不肖之子,舜有不顺之亲,文王有不仁之君,周公有不轨之兄,孔子有不道之世,皆惟其时而精其义,归于大正。
无施不宜,所遇皆顺也。知此则不怨不尤,而乐天敦仁于不息矣。
所谓天下有道不与易也。处变而不怨尤,处常则不妄作,皆与时偕行之精义,非以己意思虑之。
旧本分为二,今合之。
知崇者,知天者也,知形而上之神也。化有晦明而人用为昼夜,神则不息,通昼夜而无异行;略屈伸之迹而知其恒运之理,知合于天,崇矣。时有屈伸而君子之神无间,《易》曰:“知崇法天”,法其不息也。
礼之节文见于事为,形而下之器,地之质也。性,安也。形而上之道,有形而即丽于器,能体礼而安之,然后即此视听言动之中,天理流行而无不通贯,乃以凝形而上之道于己,否则亦高谈性命而无实矣。
知极于高明,礼不遗于卑下,如天地奠位而变化合一,以成乎乾、坤之德业,圣学所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也。
天下之所言者,道而已。德则通极于天,存之以神,和之于气,至虚而诚有,体一而用两;若倚于一事一念之所得而畅言之,则非德矣。知已至,乃知其言之难。
圣贤知德之难言,然必言之而后自信其知之已至,故以尚辞为道之极致。“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修辞立诚”,言其所自知,非中人以下所可与闻也。
入德以凝道。
附托于道而不知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06: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兵以求伸者也,而胜以柔,屈伸相感之神,于斯见矣”,霸也。“善为国者不师,至于用兵争胜,至能全体屈伸之神”,王霸也,“窥见其几而已”。“老氏遂奉此以为教,欲伸固屈,以柔胜刚”,人无为的道法自然。“与至虚能容之诚(虚壹明诚)相违远矣。读者当分别观之”。
“庄敬自持,而后耳目口体从心而定其物”,耳目资心之用的格物致知。“则卓然知有我之立于两间”,心物之间,天人之间,乘乎气而因乎物,不因逐物而迁矣。“有我而备万之诚存焉”,“致知在格物”的非行仁义,“奉此以有为而仁义行”。
“敬者,礼之神也,神运乎仪文之中”,然后安世时敏而神参明钦也。
“敛情自约以顺爱敬之节”,礼乐中和;“心之不容己而礼行焉”,天下仁恕;“不崇己以替天下”,圣希天;“仁爱之心至矣”,“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仁天下;“故复礼为为仁之极致”,“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恕天下。“心之德即爱之理”,仁恕天下。
“既明其开理,尤详其事”,物起心生的即事明理,格物致知。“君子之所以耄而好学”,下学而上达的圣希天。“有余善”,止于至善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以及天下后世”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
“顺天理自然之节文为直”,至诚至真实明,“众论起而挠之,吾奉直而折之乃不乱”,执善不曲。“欧阳修、张孚敬皆成乎一说”,顺应一时之义,失古今通义,失民心诚明,“惟其曲而不直也”。
顺心之理道直行,“和于人心而己心适矣”,“情交以尽性至于命”的“为万世开太平”。安世而天下利,“孰得而挠之”?“退让为节”,礼也;“直清为守”,仁也。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内持的克己复礼为仁,外是实践实证的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仁心大用(内持)因乎礼之体(实践实证的健顺五常)”,“合斯二者而后可以言礼”。
“心之初动,善恶分趣(情质)之几”,“性情以动静异几”。“辨之于早”,及时顺应人情物理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缓则私意起而惑之矣”,地曰示的幽有鬼神。
“辨其几,则已取义矣”,神几义精;“而义必精而后尽理之极致”,神理明诚。“故进此而研之”,神几义精学问道的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神化天则中正;“以充类至尽”,神理明诚学问道的尊德性,“致广大而尽精微”,天地神化的性灵至当。
“义精”,则有以处情凶势惧而无不正矣。“孔子有不道之世”的“惟其时精其义”。“趋时者,与时行而不息”,君子自强不息的天行健。黎明前黑暗的“宵昼瞬息”,“皆有研几徙义之功也”。
“动静,以事言,谓行止进退也”,“性情以动静异几”,“义殊乎时”的行止进退。“不失其时者”,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顺天下之大经,合于时之中”,“研几速”的神理明诚;“徙义精”的神参明钦,“一于正也”,人文化成天下的止于至善。
“晓然可以对于天下后世而无不白之隐”,承前受命于天,应然造命世民,启后俟命的“无不白之隐”,千秋功罪评说的清明盛世。
“物,事也”,因物立事的“事物,人也”。“前定者”的诚意正心,诚之者人之道的循物理事则,“义精”,神導的天则中正;“诚立”,明诚的性灵至当,“因时必发”的性灵天则,合二,“而皆当”。
“此屈伸相感之机也”,畏天命而逢其时世。“故尧有不肖之子,舜有不顺之亲,文王有不仁之君,周公有不轨之兄,孔子有不道之世,皆惟其时而精其义,归于大正”。
“无施不宜”,事宜理则的势成理者,理成势者,“所遇皆顺也。知此则不怨(天)不尤(人)”,“惟其时而精其义”,肖天德的天行健,“而乐天敦仁于不息矣”。
“所谓天下有道不与易也”,古今不易之天人义理。“处变而不怨尤,处常则不妄作,皆与时偕行之精义”。圣希天与天下同忧乐,孔子的礼有损益,船山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非以己意思虑之”。
“旧本分为二,今合之”,“而皆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06: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崇者”,圣希天。“知天者也,知形而上之神也”。天地神導于天地人参的道器明诚。“化有晦明而人用为昼夜”,有“屈伸相感之机也”。“神则不息,通昼夜而无异行”,君子自强不息的天行健;“略屈伸之迹(现象)而知其恒运之理(义理精深),知合于天,崇矣。时有屈伸而君子之神无间”,存神以存诚无间,明诚;存神御气无间,明钦;存神知化无间,神化。“《易》曰:‘知崇法天’,法其不息也”,止于至善的文明不息,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
“礼之节文见于事为”,循物理事则的职能与职责,立心立命的仁礼忠恕。“形而下之器,地之质也”,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性,安也”,安身立命的安居乐业。“形而上之道,有形而即丽于器”,“形气存乎神理”。“能体礼而安之”,“为生民立命”,“然后即此视听言动之中”的“言事人也”,“天理流行而无不通贯”,人情物理的“音容天也”。“乃以凝形而上之道于己”,存在理势天導向存在音容天的中奏以天,限定着顺乎物则终奏物的始奏人健顺五常,“为天地立心”。“否则亦高谈性命而无实矣”。
“知极于高明”,中正:“礼不遗于卑下”,至当。顺乎物则的神導时代,再不是礼不下庶民,顺天而制天的无为自然时代(天道远,人道迩)。“如天地奠位而变化合一”,“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以成乎乾、坤之德业,圣学所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天则中正。
“天下之所言者,道而已”,民所共由的理之道。“德则通极于天”的肖天地之德,天施主大生的神導明明德,地受主广生的人参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存之以神”,存诚;“和之于气”,御气;“至虚而诚有”,神化的“一故神,二故化”;“体一而用两”,两端而一致的神与诚,明诚;神与气,明钦;神化,“性性为能存神”与“物物为能过化”。“若倚于一事一念之所得而畅言之,则非德矣”,非大生与广生的肖天地德。“知已至,乃知其言之难”,礼义明分的仁心统同,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性灵至当。
“圣贤知德之难言,礼义明分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然必言之而后自信其知之已至,故以尚辞为道之极致”。“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难!“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更难!。“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人参天地的客观实在,百姓日用而不知。“‘修辞立诚’”的益质载道,立诚人道而修理天道,“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循道百姓日用生活而立诚,“言其所自知”。 性与天道逻辑。“非中人以下所可与闻也”。
“入德以凝道”。入德的天下仁恕,“心之德即爱之理”。循道百姓日用生活而立诚,凝道的刚柔文质,“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有仁礼知识体系,显然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凝道于文明同道的诚道实德,“致知在格物”的成性继善,“入德以凝道”的哲学意涵。
“附托于道而不知德”,非“入德以凝道”。“附托于道”,无论是道无不为人无为的道法自然,还是实相为空境的生驻异灭,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何来民所共由理道的“入德以凝道”?“合于天而不因乎物”的“蔽于天而不知人”。所言的德,不是有无相生的物化德,人生幻化之德,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其德,乃天地之性限定气质之性的百姓日用伦常。根本不存有诚道实德的“致知在格物”,乃文史浮明性质:“附托于道而不知德”。
船山言:“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神化天则中正,“物物为能过化”;“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神化性灵至当,“性性为能存神”。“旧本分为二”,神化天则性灵的中正至当,“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顺应人情物理数者,“今合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04: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化九篇的义理我解完成,该要归纳总结,廓清理绪。
据我学识,未具能力对船山《张子正蒙注》神化九篇作义理我解,勉强为之,必有不少人伪附凿,不及或失理于船山的逻辑原真,有待以后矫正。虽然勉强为之,不失于自知之明,检验对船山学理整体的认知能量,勤于学思得新知,收获颇丰。
距今四百年的船山学,所应用的文字话语,接近现代话语,易懂。船山有不少话语,不用费心注解,原样搬运完好。世人皆言船山学理晦涩难懂,非文字话语难懂,而是学理精妙深奧难懂,我已深深感悟。读懂船山学理,起码有四道功夫。
一、善读船山原著,凭船山原话一句,往往令人难明,甚至理不出头绪。如《大心篇》一段原话:“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于是而可以知物之不足而我之有余,则不徇物以自替其大矣”。“我之有余”,“余”的意蕴是什么?费思量!当引接船山《诗广传》一段原话:“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故于道而求有余,不如其有余情也”。豁然醒悟:余情于摄物、受物、知物之不足、不徇物以自替其大,性情相需的功贞情。又如:《中正篇》原话:“不倚之谓中,得其理而守之,不为物迁之谓正。中正,则奉天下之大本以临事物,大经审而物不能外”。何以理解“奉天下之大本以临事物”?当引接《周易外传》一段原话:“以人事天者,统乎大始,理一而已。理气一也,性命一也。其继也,合于一善而无与为偶。故君子奉一为本原,始以建中,万目从纲,有条不紊,分之秩之,两端审而功满天下。一念之诚,一心之健,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思绪清晰了。“奉天下之大本”,“以人事天者“的“统乎大始”,中正。形上神導,理论理性的“理一而已”,神化一物两体的事物矛盾为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神導向的形下器道,实践心性一物两体的理气、性命,质变为实践理性两体理一的“理气一也,性命一也”。“临事物”的有为自然,“其继也,合于一善而无与为偶”。天人继善的人文化成,止于至善的成性日新,“无与为偶”的始奏活力人。“一念之诚,一心之健,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顺乎物则的终奏物。船山言“化者,厚之化也”,连接“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的神化逻辑;“故化而不伤其厚”,连接天下仁恕的天人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如此事例太多太多,清晰了然:船山此段原话逻辑,有赖于彼段原话逻辑明晰,此彼之间若无逻辑连接,学理晦涩难明。熟读船山全书,全面认知船山学理的逻辑体系和义理体系,十分重要。学思无止境,应用无止境。
二、船山学乃孔儒体系的脉理传承,传统儒学的最高阶段。从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言,孔儒的肯定阶段,与船山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有着理性转折和承续开新的逻辑关系。孔儒道体论是性与天道的实学逻辑:“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船山道体论是深化性与天道实学逻辑的体用中庸:“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孔儒实学理性:仁礼忠恕;船山实学理性:天下仁恕。孔儒与船山之间脉理传承关系,致船山许多原话逻辑,有頼于孔儒的原话逻辑明晰。如船山原话逻辑:“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连接荀子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船山的“不逐万物之变”逻辑;“物必不屈于欲”,船山的“乘乎气”逻辑。船山言:“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物则,《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一是阴阳天道的易简立本,人事结构理则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命就是人事定位的生民立命:乾易知职能与坤简能职能;二是刚柔地道地曰示的“易简之善配至德”,心性结构能动理则的理在气(神)中,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乾刚健职责与坤柔顺职责。《易传》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的三道三才,船山精练为“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仁礼本体,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仁则活之理,活之体与活之用赅而存焉。儒学礼义,非纯道德性质,而是仁礼本体(乾坤合道)的职能与职责。船山言:“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易传》言“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荀子言“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情感利生;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情感害生。如此例子多多。熟谙船山学理,离不开孔儒义理原真的逻辑明晰。
三、船山学理体系完善与逻辑紧凑,一个重要因素,出入宋明理学,出入儒道佛文化。正如荀学出入诸子学说而予以解蔽与集成,方完成先儒体系,奠立儒学的主流学派。船山学亦然,“为往圣继绝学”而批判儒道佛浮明异端的善性文史,更高复归孔儒,成就传统儒学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儒道佛是适宜君主专制时代的意识形态,思想文理。从第一次大动乱期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儒道佛三教鼎立;到第二次大动乱期的五代十国时代,儒道佛互补的治世宋明理学通行,乱世道佛通行。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极重必改,实学的百姓日用皆道,非理性负面是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理性实学是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文化理论。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到“希张子之正学”的船山学,理性实学的思想文理。宋明理学的儒学复兴,因唐宋后儒学道德观式微,内则道佛,外则儒术。为恢复儒学道德内修位置,接上儒道佛三教鼎立的文理一脉,进一步演变为儒道佛互补。古今的传统认知,宋明理学传承孔孟之道。这样一来,孔儒文理经学的脉理传承,有适应君主专制时代的宋明理学,有实学启蒙性质的张载学与船山学。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是谁?以道体论辨析,孔儒道体论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道体论效应是:“成于事而亏于道”,社会效应的道德定律: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宋明理学的道体论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事物定理,道体论效应是:“执其常则不达于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社会效应是治乱循环的儒道佛互补。船山道体论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道体论效应是体现为中奏天理道定所的社会限定,一是始奏人心性活力释放,顺乎物则的终奏物;二是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象生数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数成象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神導的社会效应: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孔子实学的性与天道,看朱熹如何注释:“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命之谓理的人事当然,“性即理”;“天道,自然之本体”,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有无相生逻辑相类。“其实一理也”,天理本然的“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船山注释:“天以神为道,性者,神之撰,性与天道,神而已也”。神導的性与天道。孔子理性的仁礼忠恕,切合人伦的仁义行,仁心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合庶物的非行仁义,礼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看朱熹如何注释:“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存天理);推己及物,恕也(去人欲),违道不远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忠者体(体用中庸的中为心体),恕者用(体用中庸的庸定常),大本达道也”。“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天下古今之所共由,天命之性与循性之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无极而太极。大本的天谓理,天命之谓理的理一分殊,天地之性限定的气质之性;达道,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船山言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人际忠恕的文化大环境,“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核心理论的展述及效应,有比较方有鉴别,谁是孔儒脉理传承,还不足以盖棺论定?“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船山此说,对宋明理学浮明异端的痛疾:“离理气以为道德”,入木三分。“是以异端必滥于鬼,而圣人必本于天”。本于天的圣学,异化为浮明异端,治世宋明理学的心性文史通行,钟摆惯性,乃乱世道佛的虚空善性通行,抗衡着乱世流俗质野的乱世并存,“是以异端必滥于鬼”的乱世灾难。正因为船山出入宋明理学及儒道佛的文理时代,方深刻悟道其善性文史的性质,非实学,非理性的文理浮明,贞性制欲的情罪路。沿着理性实学的思维理路,更高复归孔儒,“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承孔儒仁礼(忠恕)德政的生民立心立命,质变为神導(仁恕)德政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04: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以商品经济时代人的思维方式,审辨船山学理。启蒙学者萧萐父视船山学理为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关乎盛唐后商品市场繁华的自然经济时代,如何过渡到民主自由的商品经济时代。船山学理即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理论,也必然要传承创新;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完成着古今文化的转换过程,适应于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文化。中西义理会通阶段的文化接轨,决不是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强者丛林竞争,发生经济危机及转移经济危机,人道沦落的理性失陷。中西文化碰撞发生的文化论战,心力徒劳。中西义理会通阶段的文化接轨,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治理经济危机的理性回归,显然在三方面:一是国家干预经济,非自由经济:二是着力建设福利社会,不再是强者竞争灾难的自由经济和人道沦落:三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实用科学共通的兴旺发展。这三方面可否在船山学理中找到逻辑源根?这是现代人思维审辨船山学理的务实据证。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天人诚信道。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商品经济时代,同样需要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天人诚道。须有安排的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并行的商品经济时代,船山学理的现代传承与文化创新。自然经济时代的船山人道理欲观,显然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船山人道理欲观,该质变为,遵循商品经济规律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文明同道,建设福利社会,自然应然与理势必然。船山的人道理欲观,存有国家干预经济与建设福利社会的文化源根,有待创新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哲理思路。船山提出开来学问道的“致知在格物”,“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学问辅之的思辨为主,决其思辨之疑的“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资心之用,哲学抽象的学问道;“决其思辨之疑”之具体,“使有所循”的理性实学。应对商品经济时代错综复杂的风云突变,阴阳不测的经济危机及穷途困境等,神理知几精义的形上神導,必须具备人心经济方方面面的精准数据,作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性思辨。仅凭抽象性质的哲学科学,无法达道于“致知在格物”。“决其思辨之疑”,必须有实用社会科学配套。天人诚道实用学科的经济学、管理学及自然科学等,天人诚信道实用学科的心性学、行为科学、道德伦理学等,文明同道的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及文化学等。以及形上導的政治学、法律学及哲学社会科学等。船山哲学开来学问道的“致知在格物”,接轨于现代哲学与实用社会科学共通的兴旺发展路。
四道功夫显然,按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去精读船山学,按照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中西义理会通所示明,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中国,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中国,该有的现代人思维方式去精读船山学。船山的神導德治,乃孔儒仁礼德治的更高阶段。如果说汉唐时代的政制性质是:君本儒术的德法合治,那么,船山论理的政制性质是:从荀子王制理想的民本儒学礼法合治开出,君权性质的民本儒学,神導性质的礼法合治。儒学与君权合一的君权民本儒学,其道器层次的思维理绪: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言天者征于人,言心者征于事,言古者征于今,所谓‘修辞立其诚也’”。君权性质的民本儒学礼法合治,君权神導的“立其诚”,质变了君本性质的儒术诚行。君权取替君本;民本儒学诚行取代君本独尊儒术诚行;神導的礼法合治,取代阳儒阴法的德法合治,进入到儒学新阶段的神導德治。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唐宋变革,自然经济的传统社会,走向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理势必然的理势自然。君相造命的君权神導,因丞相由君权任命,难以尽神導职能的“致知在格物”。神预测,君权神導的政制模式走向,是否会演变为尊君内阁制的政制模式?如同英国尊女王内阁,日本的尊天皇内阁。通往尊君内阁的政制文化始源,船山君权民本的神導德治。
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极重必改,实学的百姓日用皆道。非理性实学,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专于己而不通于人,则困于小而忤于物”。心性下滑,失去人民正义的民族劣根性。理性实学,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君权神導的理性实学,完全颠覆了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文史浮明;君权神導,完全颠覆了宋后忠君报国的君本法治,落后文化民族统治者执政的汉夷王朝陵替不再发生。然而,历史无情地磨难中华民族,随着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被终结,文化理论被荒凉,随尘世而去的是船山学理及君权神導,明亡以后无中华,文明熄灭。随之而来的是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的专制酷烈,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浮明学理继续沿流。如果将宋后唐宋变革逆行的民族灾难,称之谓文化疫情,千年的文化疫情,似危言耸听,却一点不过份。君不见,康梁的维新变革,取经日本的明治维新,荒唐!正因为千年的文化疫情,遮掩一切真相。不知尊君内阁制的政制源根出自船山的君权神導。为什么船山的君权神導消失?满清君本极权专制的文化恶果。借助与尊君内阁制水火不容的满清君本极权专制,维新变革能成功?船山君权神導政制模式的失落重蹈!若不具有治理千年文化疫情的文化理论,若没有理性实学的文化大环境,维新变革能成功?共和革命,推翻了满清君本极权专制后,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事重演,为什么?不知现代文明的文化源根:船山学理的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君权神導的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缺失“报之以实而实明生”的文理学问,乃文化疫情的千年罪过。学西方的物质经济,有洋务运动,不知船山开来学问道的“致知在格物”;学西方内阁制的三权分立,有维新变法与共和革命,不知船山的君权神導;学西方文化的自由民主,荡涤君本封建,拔根孔孟民本仁礼,不知孔儒民本德政的仁礼忠恕,有脉理传承的船山民本神導的天下仁恕。学习西方物质经济,政制的三权分立,文化的自由民主,尽心力而为的因果事实:文化磨难。引发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引发全盘西化论与国粹论,西体中用论与中体西用论的中西文化碰撞。“明亡以后无中华”的文化沿续,百年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回看自己的路”,古今的文化接轨错了,非接轨船山学理与神導德治:比较别人走过的路,中西义理会通的文化接轨错了,非接轨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经济危机的理性回归。文化接轨错位的百年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能认知完整的船山学理?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学问道?能认知船山君权神導理绪: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千年的文化疫情横虐,“言天者征于人”,体现在人的心性文化。正常健康的社会心性,顺天应人。应人,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顺天,合符道体的社会质文。决不是违FZ庸理则的两极向:文史与质野。“言天者征于人”的文化疫情:文史异端与质野流俗。治世的宋明理学通行,乱世的道佛通行,抗衡着乱世的杨墨质野通行的文史质野。文史异端与质野流俗的疫情恶果:缺失人民正义的民族劣根性,缺失社会责任感(君子喻于义)的贪腐官员(质野)与懒政官员(文史);缺失文化正义(文理繁,情用省)的浮明学者。君子喻于义的层次错位:君子位小人利,都是小人利穿衣吃饭的立心立命。治理千年的文化疫情,深深怀念启蒙学者萧萐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04: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化九篇义理我解完成,思考余篇,有三篇还须作义理我解。
一《有德篇》。“德者,得也”,得者何德?传统儒家肖天地德,天施主大生,形上神導明明德;地受主广生,形下器道的循物理事则,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的天人合德;道家乃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物化德;佛门是实相为空境的幻化所得,佛门之德;宋明理学是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所定夺的人事当然,事物定理的固化道德。民所共由理道,得者何德?儒学的肖天地德?还是儒道佛的物化德、幻化德、固化德?有必要义理我解《有德篇》。
二《大易篇》。易学的物起心生,事变体易,神有方于通志成务的“易与天地准”,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易简立本”,人事定命的阴阳天道,“易简之善配至德”,能动定性的刚柔地道。乾健精神的主导效应,成就天命人事的职能与职责,价值观是人文化成天下的富有日新。易学根基:体用中庸的止于至善,知幽明道的无极(无有一极)而太极(无有不极)。亦有圆神方知为变化无方的事有定理,千百年不变的性即理与心即理。“守其常以为明”,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易学根基的定理至善。易学根基是体用中庸的止于至善,还是中为心体庸守常的定理至善,有必要义理我解《大易篇》。
三《乾称篇》。人与天地万物同源,民所共由理道。“民胞物与”,逻辑类同荀子的礼三本:生之本、类之本与治之本。礼三本,贯通于人事往来成古今,实务:人与天地万物同源的本体论与道体论。传统儒学止于至善的本体论,仁礼本体(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刚柔质文,体用相函的“中者体也,庸者用也”,“大中即寓其间”的体用中庸。也有宋明理学定理至善的本体论,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传统儒学止于至善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也有宋明理学定理至善的道体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则执其常而不知变”。不同的本体论与道体论,便有不同思想文理的人与天地万物同源。《易传》云:“继之者善,成之者性”。“谁继天而善吾生,谁成我而使有性”?有必要义理我解《乾称篇》。
神化九篇续后文贴,《张子正蒙注》义理我解三篇:《有德篇》、《大易篇》、《乾称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04: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千年的文化疫情,无限感慨。宋代林升诗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千年的文化疫情,国人对传统文化麻木不仁,反正都是穿衣吃饭的立心立命。面对大是大非的文化理论,学人普遍糊涂至极。为什么要推崇老子的《道德经》?以现代人思维重新装饰老子道学而已。可知老子的历史逻辑原真?孔老同在的春秋时代,从三代过来的质朴心性庶民,面对人类历史第一次礼崩乐坏的文化大环境,无所适从。诸子显学,非孔老,而是杨朱私己,墨学的兼相爱交相利。孔老都要应对礼崩乐坏的文化大环境,应对杨墨显学而作出回应:孔子言人心不古,老子言人心复古。礼崩乐坏的文化大环境,催醒了三代以来的质朴心性。情欲开启,开启文化个性,个性根源,情与欲而已。开启个性三途。一是正向,进入论理学时代的孔子,视礼崩乐坏为人心不古。矫正不古人心,仁礼的忠恕之道,倡情理寡欲,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礼之本的生之本和合类之本。二是负向的杨墨,偏离人性而靠接动物禽性,偏离类之本的生之本。三是复原质朴心性的寡情无欲,老子的人心复古,归真反璞回复天地人同的道法自然。寡情无欲,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初源。
明晰老子历史逻辑原真,承前文化大环境的“言古者证于今”。生之本言天道,子产所言:“天道远,人道迩”。天道远意蕴,群居合群的生之本,共同劳作的天道自然。终因人类对物质自然的认知低下,共同劳作,纯任天意安排和祸福天定。物质条件决定一切,孔老一致认同的无为自然。孔孟时代,并无与老子的道法自然发生冲突,各行其道。殊异的是,从天道性质的共同劳作,孔子的性与天道;老子的小国寡民,偏离心性谈天道,“蔽于天而不知人”。“天道远”,归真反璞。“人道迩”,群居明分的类之本。孔子主张仁礼的忠恕之道,孟子主张强恕而行的舍身取义,以完善人道去弥补天道缺失。老子主张人心返朴归真,绝仁弃义,视礼为乱之首。三代王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王道实质,孔儒民本重民生。孔子德治的“其身正,其令从”,孟子仁政的有道伐无道。老子的无为政治,“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启后的文化大环境,明晰老子文理效应的逻辑原真。春秋时代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进入到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奸诈心性横虐的战国时代,质变为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同时代的儒家荀子,质变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仁礼体系,提出实践实证理论的礼义言行规范。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荀子解蔽同时代的庄子出世道法自然为“蔽于天而不知人”,何妨不是是解蔽老子入世道法自然为“蔽于天而不知人”?秦法暴政的焚书坑儒后,托黄帝名,延续老子道学的《阴符经》;有托孔子名,延续孔孟荀学的《易传》。秦法妄为的二世而亡,钟摆惯性,乃汉初黄老无为之治的文景两朝。妄为政治与无为政治的两极摇摆,回归中道,汉武的独尊儒术,君本性质儒术诚行的经世治用,有道伐无道的治乱循环王朝陵替。在第一次大动乱期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从儒道合流,到外来佛教入世,植根于道家贵无的自然土壤,生长发育出人为因果的佛门理论,开始儒道佛三教鼎立。适应君主专制土壤的意识形态,思想文理。进入到第二次大动乱期的五代十国时代,外则儒术,士大夫群的天命人事;内则道佛,士大夫群不是入道就是入佛。儒学复兴运动的宋明理学兴起,开始儒道佛互补的治世宋明理学通行,乱世道佛的虚空通行。无休止的治乱循环,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极重必改,实学的百姓日用皆道。理性正向,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文化理论,被满清极权的文化专制荒芜;非理性负向,实惠私己的自扫门前雪,在满清极权的文化专制淫威下,恶性下滑成民族劣根性。千年的文化疫情,如何实证老子道学的逻辑原真?从乱世道佛通行,不是实证《道德经》的社会效应?推崇老子《道德经》,难道还希望治乱世循环无休止的儒道佛互补?难道还希望抗衡乱世质野的乱世道佛?难道不希望张载的理想境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希望有个清明盛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神導德政?
从现代社会方面,配称商品经济时代的基础文化会是《道德经》?从物质经济的天道观方面,是深化孔子性与天道逻辑,距今四百年的船山道体论,还是距今二千五百年的老子道法自然?从诚信人道观方面,是理道定所于孔子仁礼忠恕的人际环境,船山的天下仁恕,还是老子的绝仁弃义,礼为乱之首?从社会治理方面,是船山神導德政的礼法合治,还是老子的无为政治,如同汉初文景二朝的黄老之治?其实这类问题,“白痴”也能回答,文化接轨当然是距今四百年的船山学理,焉能接轨二千五百年的老子《道德经》!然而,文化研究现状,这样令人目瞪口呆。船山学无人问,无人学,研究和推崇老子《道德经》一大群。为之感概的千年文化疫情。
孔子代言人文,老子代言哲学,止步二千五百年前。论人文,人文学止步不前?没有向哲学观演进?没有哲学的人文,永远止步于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推己及人的仁礼忠恕?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论哲学,没有人文的哲学,是人的哲学吗?孔子人文的演变升级,是船山哲学,从荀学解蔽,闇乎大理的偏蔽一曲,到张载神化一物两体的“一故神,二故化”,到船山“两端而一致”的“理一而已”。人文学向哲学的演进进程。人文的哲学,哲学的人文,本属一家完善的思想文理,为何分裂为对立两家?孔子代言人文,老子代言哲学,也如中西文化碰撞的西体中用与中体西体,如此荒谬怪异的文化逻辑接连出现,为之感概的千年文化疫情。
推崇诸子学,不管心性质野的杨朱墨学,文史心性的老子道学,儒道佛的心性文史,还是中庸质文,与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不管是法家的妄为自然,道家无为自然,儒家人能弘道的有为自然,没有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之分?不究私蔽之别?不究杨墨为何文理消失的乱世质野;不究法家妄为的历史事实,秦暴二世短命后融入汉唐君主专制时代,阳儒阴法的德法合治,宋后忠君报国到满清治学一统,君师一体的阳法阴儒;不究老子道学的三无为,到魏晋南北朝的儒道合流,儒道佛三教鼎立,以及宋后儒道佛互补的治乱循环。诸子学演变的历史事实不究,现实社会需要不需要不究,寻传统文化的根,那就止步于诸子争鸣时代,平等予待,排排坐,吃粉果。不问文理效应因果事实的寻根论,为之感概的千年文化疫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0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复古;复古,寻根,成为时尚,止步于二千数百年学理,上溯古易,黄帝先典,循道固守,不究文明不息的继往开来,孔子错解古经等奇论出。既然要寻古经根,不妨取古经个例,《尚书•大禹谟》名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站在继往开来的船山学理予以理解。船山言:“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阴阳不测之几的民生利益精微,鬼神心性危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抽象义理。阴阳不测之神几,知几神理明诚。“惟一”,神几理一,形上神導理论理性的神理与神参两体理一,形下器道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惟精”,义精神几的神参明钦,穷神致化。“允执厥中”,“大中即寓其间”的体用中庸,道原并建的刚柔质文。“体用以德业异迹”的“允执厥中”,出自“物物为能过化”的“始终以循环异时”,出自“性性为能存神”的“性情以动静异几”。我的理解是否“出格”,请指出,讨论争鸣。也请寻根者对书经名言发表见解,自由讨论。
也许我太感慨千年的文化疫情,希望传统儒学人文化成天下的学理能发扬光大。对那些推崇“道德经”,骂儒学为垃圾者,责无旁贷“回敬”:数典忘祖。其实,寻根复古,推崇《道德经》,止步二千数百年前所言的孔子代言人文,老子代言哲学说,不注重研究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不注重研究承前启后的文化大环境的历史逻辑演变理路,不注重研究文理应用的社会效应。没有社会应用前境光明的激励和加勉,势必陷入皓首穷经而不得真解的穷途困境中。不得真解的皓首穷经,严格地说,也是数典忘祖现象。《张子正蒙注•至当篇》的归纳总结,我写出理解船山学理的四道功夫,由此引出对千年文化疫情的见解和忧虑。未遇天时,未应天命,徒劳无益,已有心理准备。年及古稀,一来有事赶快做,二来对千年文化疫情的数典忘祖者,可否有催醒振聋作用,若稍有作用,吾愿足矣。
言千年文化疫情下,数典忘祖失真解,也许会“得罪”论坛一群人,抱歉之余,说几句真诚话。
到论坛发文贴,述见解,参与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德者得也,想得到什么?希望能成为真学者、实明者而已。愚认为,见解,检验其学问真知。比见解更重要,是方法,得到学问真知的思维理路。寻根,非复古,而是探究文明不息的文化源流。群居时代的合群明分,在礼三本中,乃生之本与类之本的文化源头,因此有形上導的治之本。合群明分概念,进入到孔子论理学时代,质变为仁礼概念,有仁礼的忠恕之道;再到船山神導德治的更高阶段,天下仁恕概念,理導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文明不息的文化源流。吾言理解船山学理的四道功夫,示明:探究真知学问,一是研究理论理性的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二是探究承前启后(受命→造命→俟命)文化大环境的历史(存在)逻辑(意识)演变路程;三是研究文政的社会因果效应,正所谓“言天者征于人”,始奏活力人的健顺五常;“言心者征于事”,人事往来成古今的“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实践实证乃终奏物的“事物人也”;“言古者征于今”,究古寻根,若不是为了探究文明不息的古往今来,古今义理会通的经世治用,更优质为现代社会服务,寻根何用?“修辞立其诚”。“大文昭之”,修辞;“大质体之”,立其诚,诚道至实,诚信至真,实践理性(诚之者人之道)至实至真,理论理性实明,不是古今义理会通的“修辞立其诚”? 究古寻根,文明不息的古今义理会通:“修辞立其诚”。得到古今义理会通的方法*论,学问真知的思维理路。自我检讨与学思勤勉,得到学问真知的方法*论。抱歉之余的真诚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07: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新冠疫情战疫,扬眉吐气,传统的中医学,至当有德。
近日,阅览国家科技部研究员贾谦文章,谈及中医的四大优势。只有尊重中医学的特点和方法,善用中医学的话语与辞义,方能探究出中医药理的四大优势,若将中医学置身为西医学附骥,视西医学为大,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医学,永无翻身抬头,惜哉?传统文化宝藏的中医文化。
文化宝藏的中医学,扬眉吐气!哲学人文的传统优秀文化何时能扬眉吐气?中医学专家学者为振兴中医学瑰宝的天职劬劳,传统优秀文化的专家学者何时效法如斯?理据于传统的文化特点和研究方法,善用话语体系与范畴体系,探究出传统优秀文化的义理体系。不能视传统优秀文化为西方文化附骥,再不能视西化为大,让西方文化全面套解传统文化的话语、范畴、与义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此点我深有体会。
以往文贴,我注重以传统话语辞义,范畴意涵去研究传统人文哲学的古今义理。多次让网友提点通俗些,看不明。提点者,都有宏论成体系,归纳;寻根复古。寻根不是不对,非纯粹寻根。寻根目的,探究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流,探究承前启后文化大环境的历史逻辑演变原真理路。承前受命于天→造命现实世民→俟命于启后的千秋功罪评说。通过承前启后的文化源流,“言古者征于今”,焉能止步于寻根?复古,春秋时代应对世间礼崩乐坏,诸子显学的杨墨质野,老子言人心复古,返回执古道纪的质朴心性,道无不为人无为的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的天地人同。孔子言人心不古,以完善人道弥补天道缺失,倡导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续后有“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循物理事则。该复古,还是不古的新故相资新其故了,该明白了。不古,探究理论理性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包括认识与实践事物过程的曲折反复,出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原真理路。复古,焉能知理论理性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正视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原真理路,该要探究明晰文理的社会效应。荀子“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不是千秋理蔽评说的文理效应。为什么孔儒的道德定律,“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其仁礼忠恕的道体论:“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肯定阶段。为什么孔儒的道德定律异变为儒道佛互补的的治世宋明理学通行,乱世道佛通行,抗衡着乱世流俗质野,治乱世循环,儒道佛互补的超时空善性文史。宋明理学的道德固化,道虚佛空的道体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协于芚愚之化”,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船山学,出入儒道佛文化予以批判扬弃,更高复归孔儒仁礼德政的神導德治,“通于人而合于天”的存神以存诚,成于事物(人也),顺应理化(天也)的性灵天则,其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
探究人心不古所以然之理,必要探究理论理性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探究承前启后文化大环境的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探究文理的社会效应。人心复古,止步寻根,一切不究。不善用传统话语,曲解范畴意涵,文化精华视为糟粕糟蹋,常见事。如中庸意涵,糟蹋为和稀泥无原则的矛盾调和,中庸的人文哲学意涵被曲解为糟粕了。孔子的中庸质文,不倚不偏避离过与不及的文质彬彬。过于质而不及文的心性质野,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都是违FZ庸理则的负面两极向,何来和稀泥无原则调和?船山的体用中庸,“以实求之:中者体,庸者用”。“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道原并建的刚柔文质,“大中即寓其间”的体用中庸。理解中庸意涵一点不靠谱,耻谈传统文化!又如阴阳范畴,只有物化性质的天地阴阳?没有人事性质的道建阴阳?没有心性质文性质的鬼神阴阳?事物、人事、心性三方面的阴阳齐备,阴阳物也,乾坤气也,刚柔气质的三位一体。乾坤气化,便有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易简立本;便有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乾坤为中介所连接的三位一体,以仁义人道融入的仁礼本体,《易传》的三道三才,船山的“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仁礼本体的事物、人事与心性,见证的道建阴阳,中奏以天;质文心性的鬼神阴阳,始奏以人;物物的天地阴阳,终奏以物。事物运程的本体论与道体论,阴阳齐备。范畴不解,话语不善用,何以研究传统文化的义理逻辑?贾文有一段话:“中医许多精华被无知的世人无情地丢掉了,而且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抛弃了糟粕”。同工异曲,传统文化研究是否更甚,灾难更深重?
探究理论理性循序演变,承前启后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探究文理的社会效应,这是研究传统文化最基本方法和做法,我提出:“白痴”也能回答的文化问题,“文化接轨当然是距今四百年的船山学理,焉能接轨二千五百年的老子《道德经》!然而,文化研究现状,这样令人目瞪口呆。船山学无人问,无人学,研究和推崇老子《道德经》一大群。为之感概的千年文化疫情”。提出如此的尖锐问题,有振聋发聩作用?君不见,《张子正蒙注》义理我解系列文贴依然冷冷清清,无人参予讨论。也许认为不通俗易懂,也许不认同,也不以为然吧!择善固执,不是固执蔽陋。
贾文言:“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文化。事实上我们几乎全盘否定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如海纳百川,能够同化一切外来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文化。同化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中西不同的文化历程,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强者竞争的西方文化,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飞扬个性而发展生产力,理性实学推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而进入列强行列。然而,过度的民主自由与个性飞扬,强者竞争的人道毁灭,发生的理性偏蔽,以国内经济危机频频为触发点,向外转移经济危机争夺市场,殖民统治与侵略战争,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内外罪恶路。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得失都是强者竞争的民主自由。有过与不及的限度。过度的自由主义思潮,西方文化弊痼。中国文化讲究整体理性下的个体理性。整体理性,理在神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个体理性,神气存诚,理在气中的生民立心立命。“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神導德政的理性实学:诚信明德与诚道实德的天人合德。理性过度,共性抑压个性的文化专制。自秦法建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是文化专制史。汉唐时代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专制程度缓解的有道伐无道,王朝正常陵替的经世致用。宋代的忠君报国,千年文化疫情始源。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所为,消逝的人民正义,靠接法家的专制过度。满清的阳法阴儒,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君主独裁专制,以理杀人的礼教食人。其专制剧烈,对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终结,对文化理论的全面封杀,专制的登峰造极。对至实至真的诚之者人之道的个性抑压及奴化,对天人诚道的文化专制;实惠私己的自扫门前雪,心性下滑成民族劣根性,对天人诚信道的文化专制,满清专制严重伤害的实践理性。对实学启蒙性质的文化理论全面封杀,对神導文理实明理论理性的文化专制。满清专制严重伤害的理论理性。缺失理性实学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满清专制“自作孽,不可活”,进入专制衰亡路。根由:落后文化的夷族统治者执政,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
中西不同进程的文化特点,决定有不同性质的理性实学与理性偏蔽。中西义理会通,是克服各自理性偏蔽的义理会通,中西合璧的理性实学。如果说,在治理经济危机的一国经济路时代,西方文化强势而套解了中国文化。那么,在进入全球经济时代,需要完善的整体理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探寻整体理性的传统优秀文化,能否与传统中医学那样扬眉吐气,为恢复全球经济的理性秩序,展现传统优秀文化的整体理性优势,实现中西义理会通,走向世界。前提:走向世界的中国整体理性,是全面克服了理性偏蔽的专制文化,实现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古今转换,立足于船山神導存诚为文理基础的现代文化体系,整体理性(天下仁恕)益扬个体理性(仁礼忠恕)的理性实学(存神以存诚御气知化),至当有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