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6|回复: 19

[散文杂记] 私塾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3 2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学,据说起源于孔子。相对于官学而言。后世认为开启了平民教育之先河。子曰凡自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但是有一点,孔子的学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都是成年人。儿童启蒙之学好像孔子未尝有诲焉。儿童启蒙之学起源何时?现在传世经典《礼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國有学。学七年谓之小成,九年谓之大成。周代兴文教礼乐,儒家经典多出于此时。启蒙教育,当时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庠,序,应该是地方官办学校。最终是天子之都的国子监。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以文字学习传承的文化教育,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启蒙教育,都是由家族举办的私塾承担。私塾直到清末才废除。国学以私塾为基本起点。私塾以家族为根本。如此,国学对于现代社会有多大意义?(扯远了操闲心。)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0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应试,科举方能入仕。虽然说(礼记)记载有各级学校,但是,从周至隋,入仕用察举法九品中正制。读书固然好,但是门阀士族子弟草包也能做官。到了隋唐以后,科举入仕才成了入仕主流渠道。寒门士子经过苦读应试,入仕希望大多了。这才有了神童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科举应试,是为入仕。考中进士举人,就是国家人才,做官的料。很少有考上的去教书如同现代社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0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2-14 00:41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4 00:10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应试,科举方能入仕。虽然说(礼记)记载有各级学校,但是,从周至隋,入仕 ...

古代社会,虽说是以耕读传家为荣,毕竟还是社会条件限制,文盲占绝大多数人。读书好的精华都考中做官去了,那么,各级学校的教师如何选拔?尤其是启蒙教育的私塾教师如何选拔或者说挑选?有关历史职官记载有州府学教师编制名额。私塾教师就没有这个待遇。私塾教师挑选过程,最明白的只能在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寻找。
私塾是启蒙教育,读书的起点。所以,私塾的数量是不少的。经济条件好点的家族都会举办私塾,教育自己家族子弟。达官显贵家,豪门大族家,普通耕读传家,对于私塾教师的挑选,待遇差别悬殊。尽管说是一样教书。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01: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2-15 01:12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4 00:36
古代社会,虽说是以耕读传家为荣,毕竟还是社会条件限制,文盲占绝大多数人。读书好的精华都考中做官去了 ...

达官显贵选择私塾教师,要求条件就相当高一点。《红楼梦》中林如海为自己年方五岁的女儿黛玉选择塾师,有两个和林如海认识的朋友,向他推荐了贾雨村。得到了林如海的认可。林如海本人是探花出身,学识出众。本来可以自己教育女儿。但是这一年又被皇上点了盐政。盐政是个肥缺。公务应该是繁忙。故而无暇顾及女儿教育。朋友推荐贾雨村,说是进士出身,学识自然不会低。又任过县太爷,因为心性高傲,恃才傲物,被上司陷害丢官。(肯定不能说贾雨村是因为贪酷而罢官)。林如海听闻如此,自然是非常高兴,同意贾雨村作为女儿的先生。
贾雨村官场多年,经验丰富。除了教学黛玉,和林如海交情也逐渐变深。和林如海可以称兄道弟。当贾雨村听说起复旧员的消息,向林如海求助,林如海一口答应,请托内兄贾政,并且包办全部费用。同时送黛玉进京依靠外祖母。
假设贾雨村不是进士出身,而是秀才,恐怕轮不到他当黛玉的先生。而在林如海这样的家庭担任塾师,待遇不会低。也可能有机会做官。这样的私塾肯定是不多的。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23: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5 01:10
达官显贵选择私塾教师,要求条件就相当高一点。《红楼梦》中林如海为自己年方五岁的女儿黛玉选择塾师,有 ...

荣国府也是如此,有自己家的私塾。林黛玉初到荣国府,贾母叫孙女们迎接远客,今日不必上学。权贵豪门的女孩儿可以有私塾接受教育。一般人家只能是男孩有读书的机会。但是家庭私塾的费用负担不起,可以进入家族私塾读书。费用少一些。贾氏宗族也有私塾,供族中子弟亲戚子弟读书。
荣国府的私塾,是不是男孩女孩分开?按照红楼梦意思,贾母溺爱宝玉,是不是让他和姐妹们一起读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02: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5 23:26
荣国府也是如此,有自己家的私塾。林黛玉初到荣国府,贾母叫孙女们迎接远客,今日不必上学。权贵豪门的女 ...

红楼梦中没有说明荣国府私塾先生姓甚名谁,什么出身,如何成为荣国府私塾先生。只能从其学生贾宝玉及其姐妹的文字才能推测其水平不一般。
贾宝玉是否和姐妹一起读书,没有明白说明。但是贾雨村在进入林府之前,还在金陵甄家教过甄宝玉读书,是甄宝玉的启蒙老师。他说甄宝玉读书必须要有女孩儿陪伴,才能读书识字。不然就心里糊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几乎就是互为镜像。由此猜测,贾宝玉和姐妹们很可能就是一起读书,一个老师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03: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7 02:48
红楼梦中没有说明荣国府私塾先生姓甚名谁,什么出身,如何成为荣国府私塾先生。只能从其学生贾宝玉及其姐 ...

红楼梦中,林黛玉五岁贾雨村应聘入馆,过了一年多林黛玉母亲病亡。然后林黛玉辞父到荣国府依靠外祖母,时年应该是七岁。书里从林黛玉眼中心中详细描写了荣国府府第豪华,陈设奢侈,礼仪繁复,主人衣饰华贵,仆妇丫鬟等级,如此细致入微。心中所思,完全不像一个七岁天真女孩,倒像一个成年女孩心思。恐怕贾雨村难以教出这样的神童女学生,只能说林黛玉真的是绛珠仙子降临凡间。要不然就是作者借此说出荣国府的权贵豪门之气势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0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7 03:18
红楼梦中,林黛玉五岁贾雨村应聘入馆,过了一年多林黛玉母亲病亡。然后林黛玉辞父到荣国府依靠外祖母,时 ...

贾雨村在林府和甄府应聘教书,只有一个学生。主人开出的薪资待遇是多少,没有明言。从另一个学生—贾宝玉的朋友秦鍾—要进入贾氏宗族的私塾读书,光是给私塾校长的见面礼,就要二十四两银子。每年学费另外算。想来贾雨村的薪资,只会多不会少吧。豪门名师,非同一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9 22: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2-20 22:26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7 03:46
贾雨村在林府和甄府应聘教书,只有一个学生。主人开出的薪资待遇是多少,没有明言。从另一个学生—贾宝玉 ...

红楼梦中贾宝玉偷看西厢记被林黛玉碰见。林黛玉又无意中听见贾府戏班教唱牡丹亭。书中回目称之妙词艳曲。学古典文学读者,大部分都是把西厢记牡丹亭看ZA情经典文学作品。现代选择其代表内容章节,主要是相思幽会,游园惊梦,其悱恻缠绵的词曲,爱情心理的细腻描写,几乎成了西厢记牡丹亭的代名词。现代读者几乎都忽略了古典戏曲的社会意义。戏曲起于元代,盛于明代,到了清代就达到顶峰而多数成了粗制滥造。明代汤显祖是古典戏曲的顶级作家。其代表作品《临川四梦》。每一部戏曲,内容几乎都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牡丹亭是艺术和思想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牡丹亭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其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有关科举,私塾的内容也有涉及。可以说以戏曲的形式写出了当时权贵选择私塾教师的过程。看起来像是插科打诨,丑化文人,实际上也是当时文人的实际生活情况的反映。
听说过牡丹亭故事的读者不少。但是通读过牡丹亭全本的读者恐怕是很少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23: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19 22:42
红楼梦中贾宝玉偷看西厢记被林黛玉碰见。林黛玉又无意中听见贾府戏班教唱牡丹亭。书中回目称之妙词艳曲。 ...

《牡丹亭》中,太守杜宝为女儿杜丽娘选择私塾先生,指示府学掌教开列推荐名单。这是他的权力之内的事。可是推荐名单有十几个,还有好些人去钻营求职,都不合太守之意。最后是府学门子向掌教推举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廪生陈最良,推荐给太守,这一次太守同意了。戏曲是如此敷演,看起来像是滑稽。太守为何要选择一个六十岁了还没有考上功名的廪生,来当女儿的老师?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现实。社会上男孩可以聘请名师,为的是科举应试。女孩一般不用读书。权贵豪门有条件让女孩读书,只是为了知书达礼,成为大家闺秀。像林如海这样的为女儿聘请名师,其实是很少见的。太守如此选择先生,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女儿已经成年,掌教推举的都是博学优秀之才,应该是成年人,男女有别,一对一教学,实在是不妥。所以,六十岁还没有考上功名的老廪生,就成了最佳人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22: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2-22 22:22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0 23:17
《牡丹亭》中,太守杜宝为女儿杜丽娘选择私塾先生,指示府学掌教开列推荐名单。这是他的权力之内的事。可 ...

       《牡丹亭》第四出  腐嘆
【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场苦禁,蹉跎直恁!可怜辜负看书心。吼儿病年来迸侵。(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争知天上无人住,吊下春愁鹤髪仙。)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表字伯粹。祖父行医。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观场一十五次。不幸前任宗师,考居劣等停廪。兼且两年失馆,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因我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明年是第六个旬头,也不想甚的了。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
(。。。。。。。。。略。。。。。。。。。。。。)
{丑扮府学门子上}{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见介}陈斋长报喜。{末}何喜?{丑}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说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
(。。。。。。。。略。。。。。。。)
【洞仙歌】{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了后头。{合}砚水漱净口,去承官饭溲,剔牙杖敢黄齑臭。
【前腔】{丑}咱门儿寻事头,你斋长干罢休?{末}要我谢酬,知那里留不留?{合}不论端阳九,但逢出府游,则捻著衫儿袖。{丑}望见府门了。
【集唐诗】世间荣乐本逡巡,谁睬髭须白似银?风流太守荣闲坐,便有无边求福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2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2 22:01
《牡丹亭》第四出  腐嘆
【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场苦禁,蹉跎直恁!可 ...

这一出戏文,看起来像插科打诨,调侃失意文人,实在是有点令斯文扫地之意。明清时期戏班恐怕是很少演出全本牡丹亭。贾府的戏班,也只是演出折子戏。流传至今,昆曲演出折子戏,也主要是游园惊梦寻梦几折爱情戏。但是,这一出  腐嘆戏,确实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失意文人的现实生活处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22: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2 22:15
这一出戏文,看起来像插科打诨,调侃失意文人,实在是有点令斯文扫地之意。明清时期戏班恐怕是很少演出全 ...

戏曲反映当时现实生活。毕竟还是要有唱腔念白。调侃打诨,文辞还是要比较文雅。
陈最良十二岁入学,三年一考,考了十五次都没有考中。最后还因为成绩太差,宗师把他的助学金也停了。也没有人请他给儿童当启蒙老师。于是,有人给他一个外号陈绝粮。
这是戏曲。
有没有现实生活的例子?有。
《儒林外史》就细致叙述了社会下层失意文人当私塾教师的寒酸,薪资待遇之微薄,生活条件之简陋。
汤显祖是明代人,牡丹亭故事时代背景假托南宋。吴敬梓是清代人,《儒林外史》时代背景假托明代。其作品反映了明清时期私塾的现实。
儒林外史中,周进也是一个考到六十多岁还没有考中的老童生。为谋生计,到乡村去做私塾教师。一年的工资十二两。学堂是在和尚庙里。吃饭由和尚做。真真是粗茶淡饭。衣衫破旧。收来学生的见面礼,不够一个月的饭钱。这和权贵豪门的塾师待遇,真是不能比。秦鍾的拜师见面礼就要二十四两银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14: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3 22:58
戏曲反映当时现实生活。毕竟还是要有唱腔念白。调侃打诨,文辞还是要比较文雅。
陈最良十二岁入学,三年 ...

当时社会基层的启蒙教育在于私塾。在全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条件下,能够举办私塾的家庭或者家族,还不能就说是社会的最底层。就是这样的条件下,基层社会的私塾教师,几乎都是科举考试多年不中的读书人。能考上秀才而去教书的,学问恐怕是已经很好了。这种人其实是不多的。这种私塾先生一般是有点名气,社会地位也不低。能够在这种私塾上学的学费不会太低,学生家境也不会很差。鲁迅少年时就读的三味书屋就是这样。而那些社会基层的私塾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所以,范进中举以前,刚刚考上学,叫做生员,他想继续考举人,向他丈人胡屠户借钱,被他丈人骂得狗血淋头,说给他寻一个馆,每年挣几两银子养活老婆和老娘是正经。按照儒林外史说基层私塾教师年薪就是十两银子上下。曾经有一个陕西地方小戏,通过一个抠门的土财主为儿子选择私塾先生和一个穷愁潦倒而来应聘教书的读书人的对白唱腔,把一个私塾教师的穷困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儒林外史中把周进当私塾教师的贫困生活详细描写出来,这应该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6: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2-26 16:57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4 14:27
当时社会基层的启蒙教育在于私塾。在全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条件下,能够举办私塾的家庭或者家 ...

私塾是儿童启蒙教育。基层社会的启蒙教育,家族或者乡里举办私塾,学生多一些。豪门权贵私塾学生就是自家子弟。儿童淘气贪玩是本性。先生教学就要费神。有些学生天资不喜读书,反怪先生教学不行。陶渊明是大文豪,但是他的五个儿子都不喜欢读书。陶渊明也只好叹气了之。有关私塾的戏曲小说都提到学生淘气贪玩。儒林外史说得明白,周进教的几个孩子,蠢笨如牛,一时照顾不到,就去打瓦踢球。只好耐着性子教导。牡丹亭中也有一出戏,春香闹学。说是杜丽娘的丫鬟春香和先生捣乱贪玩。戏曲毕竟还是文雅。红楼梦中贾氏宗族的家学里,也有学生趁着先生照顾不到就起哄打群架。曹雪芹假语村言写得还真实可信。有意思的是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学生趁着先生不注意的时候,慢慢地溜出去玩耍。先生发觉了大声问,人都到哪里去了,这才慢慢地走回来。先生瞪眼说,读书!于是就人声鼎沸地读一阵子。权门豪贵家塾学生少,一两个人,如果天资聪慧,先生教学就容易。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自古到今,私塾无数,考中进士的有限。像宝哥哥林妹妹这样聪明的只是红楼梦中人罢了。
教学和读书是一个整体。好先生期待好学生。好学生也喜欢好先生。能不能碰上,全靠运气。不像现在,名校全凭考。周进就是因为他教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学,有了名气,才有人聘请他下乡教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6 16:55
私塾是儿童启蒙教育。基层社会的启蒙教育,家族或者乡里举办私塾,学生多一些。豪门权贵私塾学生就是自家 ...

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文笔清新流畅,意趣盎然。从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在儿童时就是个聪明好学的好学生。他刚到三味书屋,就向先生请问“怪哉”这个虫是怎么回事,惹得先生生气,说不知道。鲁迅年谱,鲁迅十二岁进三味书屋。六岁就由叔祖父启蒙。如此年纪,就能读到“怪哉”内容之书,说明涉足内容不可谓不广。先生随着教学内容增加,也逐渐开始喜欢鲁迅,说明鲁迅学习理解能力得到先生认可。鲁迅就是六岁开始进入家庭私塾启蒙。鲁迅祖父当过京官,应该是科举入仕。相当于豪门。书香门第。和曹雪芹人生经历有点近似。不过鲁迅的时代清朝复亡,社会开始开放,科举取消,鲁迅家庭败落,但是出路多了,可以先上学,留学日本,从政从文,成为一代文豪。曹雪芹运气不好,当时社会僵化,没有出路,只能闭门写书十年,穷困而死。虽然是天资聪明,无奈不得其时,命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7 15:40
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文笔清新流畅,意趣盎然。从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在儿童时就是个聪明好学的好学生。他 ...

鲁迅向先生请教“怪哉”虫是怎么回事,先生为什么生气,回答不知道?鲁迅猜想是先生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回答。为什么?因为学生刚入学,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只能学什么。像这种内容的书,不是应该学的。鲁迅入三味书屋时,科举还没有废除。学生进入这种私塾学习,目的就是为了科举应试。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所以当先生大声叫学生们读书时,学生们人声鼎沸地读出来的,几乎都是四书五经内容,只有一个读得是幼学琼林。说明当时进入三味书屋读书的学生,都已经应该是少年。起码能读四书五经,懂不懂另说。牡丹亭中杜太守对女儿的先生说,易经说阴阳,太深奥。尚书说政事,和女孩没关系。就学诗经吧。林黛玉刚到荣国府,好像是谁问她读什么书,她回答刚读四书。她又问姐妹们读什么书,外祖母回答,读什么书?认几个字罢了。语气好像不屑的样子。黛玉听出来了。当贾宝玉再问时,就回答不曾读书,认几个字。当时社会对女孩子读书都是不重视的反映。这个林妹妹七岁就读四书,真不容易啊。无独有偶。儒林外史中,也有一个鲁翰林,只有一个女儿。他把女儿当儿子教,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八股文做得锦绣文章,说要是男儿,中状元易如反掌。当贾宝玉要到贾氏宗族私塾上学,贾政责骂仆人李贵,李贵吓得磕头回答说,哥儿已经读到第三本诗经了,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贾政告诉李贵,对学里太爷说,不要虚应故事,先要把四书读明白了,是要紧的。明清时期,私塾官学,都是为科举考试,四书五经,围绕八股文写文章。读书人的思想都被僵化了,使得当时社会的教育走上了绝路。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停滞而落后世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2: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2-28 22:20
鲁迅向先生请教“怪哉”虫是怎么回事,先生为什么生气,回答不知道?鲁迅猜想是先生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 ...

红楼梦中,贾政责骂李贵完了,对李贵说了一段话: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贾政对于家学教师贾代儒的教学是不满意的。但是,贾代儒是贾政的叔父辈,从礼节上得客气一点,所以叫李贵先给他请安。说法就是,我们老爷叫小的给太爷请安。对于教学,语气就不客气了,直接就说,我说的,不要先教诗经古文,最要紧的是,先把四书讲明背熟。因为这是考试必须要有的内容。
后来,贾政带着贾宝玉到学堂来见贾代儒,代儒就显得客气一点:早有人先抢一步,回代儒说,老爷来了。代儒站起身来,贾政早已走入,向代儒请了安。代儒拉着手问了好,又问老太太近日安么?宝玉过来也请了安。贾政站着,请代儒坐了,然后坐下。代儒本是长辈,不应该站着迎接贾政。只是因为贾政是嫡系又是有官衔,所以客气一点。因为是站着,贾政是晚辈,要向代儒请安,代儒就拉着贾政的手,不让他弯身,问贾政好和贾母好,显得贾政尊重一点。代儒作为长辈又是家塾教师,尚且如此对待,普通私塾教师在主人心中地位可知。所以胡屠户敢骂范进,周进在乡下只教了一年就被辞退了。像贾雨村这样的私塾教师,由于身份出身高,主人心中地位就高得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3-1 22:26
红楼梦中,贾政责骂李贵完了,对李贵说了一段话: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 ...

秋风萧瑟,换了人间。科举早已废除,私塾亦是无存。唯有私塾遗址,还可以让后人游览之余产生遐想。托鲁迅先生之福,三味书屋遗址尚在。但是三味书屋当时是众家学生上学之处,并非某一家庭或者家族私塾。红楼梦牡丹亭儒林外史所载私塾又是小说家言,并无实据。真实私塾面貌如何?现在陕西西安市鼓楼北有一区宅院,名曰高家大院,是清代高岳崧之宅。高氏家族在清代七代为官。高岳崧是同治年间榜眼。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宅院中偏院有一小院,即是私塾所在。进入院门,左侧是三间大屋作学堂之用,內设书案。右侧是二间小屋,一间是先生居室,一间名为养心阁,据说是犯错者禁闭反省之所。小院有门通往后园。游人今日看来,小院狭窄。书屋逼仄。想当年,高氏子弟就在这样的私塾之中苦读四书五经,应试科考。宅中还保存有当年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范文,纸本已经发黄。高岳崧考中榜眼的试卷还在。仔细想想,要在八股文起承转合格式和限定字数之内,代圣贤立言,还真是不容易啊。高岳崧考中榜眼,任翰林院编修。可惜年纪轻轻就死了。在这样的私塾环境下苦读到金榜题名,能达到身心健康,才是不易。想来豪门权贵家庭私塾,大体差不多。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3-3 23:09
秋风萧瑟,换了人间。科举早已废除,私塾亦是无存。唯有私塾遗址,还可以让后人游览之余产生遐想。托鲁迅 ...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科举已死,考试犹存。考试应试,一体难分。学子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一对一名师辅导应运而生。难以明言,信口胡诌,不知所云,是谓漫话。
诸君明察,不可当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