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回复: 6

[易学研究] 研究周易卦序为什么要重视《大象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4 16: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2-2-7 09:47 编辑

研究周易卦序应該重视《大象传》。为什么?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说。《易传》的内容很多,非一人一时所作。《大象传》是作于孔子序《易传》之前的。


《易传》可以独立成篇,部分内容也可以附在《易经》之中,一卦一解,一爻一解。


在通行序形成之前,《大象传》也可能曾独立成篇,但也曾有过附在《易经》之中,一卦一解之时。《大象传》附在《易经》之中,一卦一解之时,其卦序与《通行本周易卦序》是不同的,其卦序与《易经》成书时的卦序是一致的,《大象传》的内容与《易经》卦爻辞的内容是相协调的。《周易》包括卦爻辞成书时的卦序,笔者称之为周易“祖本卦序”,以与通行本卦序或帛书周易卦序相区别。


《易经》卦爻辞与卦序是相配的,卦序不能随意更改,因为卦序是有序的,是符合当时的卦气说的,卦爻辞的编写也是按卦气说有特定编写规律的。如果卦序更改了,该卦在序中的卦气位置就相应地改变了,就会与该卦的卦爻辞所体现出来的卦气相矛盾,也会与该卦的卦爻辞的写作特点相矛盾。

《大象传》的内容也不是随意编写的,它在编写时,参照的卦序是《易经》成书时的祖本卦序而非通行序,《大象传》也是按周礼的卦气说编写的。

《周易》在通行序《周易》之前,曾有过《大象传》附在《易经》祖本卦序各卦之后的版本,就是这么个版本错简之后,卦序重排,才产生了通行本《周易》。


所以,复原《易经》成书时的卦序,《大象传》是重要的参照材料。因为虽然它的祖本卦序也变成了通行序,但它各卦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精究其内容的规律,即可以恢复《大象传》的祖本卦序,进而恢复《易经》成书时的祖本卦序。当然,即或不知《大象传》,利用卦爻辞的编写规律,也能恢复祖本卦序。二者的结果是一致的。笔者做过利用卦爻辞复原卦序工作,也作过利用《大象传》复原卦序工作,是以,知道二者复原的结果是一致的。

如果不了解《易经》成书时的祖本卦序,对于正确解读卦爻辞和《大象传》内容,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正确的《周易》祖本卦序象数,才能保障正确的《周易》礼义,才能理解“周礼尽在鲁矣”的慨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7 2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象》中的时令基本都是错的,我是不用的,要指出它的错误很难,只有在真正的卦序面前才能看出它的拙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7 2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象》中的时令基本都是错的,我是不用的,要指出它的错误很难,只有在真正的卦序面前才能看出它的拙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09: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2-10-18 00:34 编辑
红酒 发表于 2021-7-7 20:51
《象》中的时令基本都是错的,我是不用的,要指出它的错误很难,只有在真正的卦序面前才能看出它的拙劣。

反过来说,如果看出的《象》拙劣,那么,传本《大象传》所用的卦序不是”祖本的卦序“。

因为这正是本贴主题的表现:

如果不了解《易经》成书时的卦序,对于正确解读卦爻辞和《大象传》内容,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正确的《周易》象数,才能保障正确的《周易》礼义,才能理解“周礼尽在鲁矣”的慨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1-7-14 10:22 编辑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孟春,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孟春,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季春,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周礼·天官·?人》春献王鲔。《礼·月令》荐鲔于寝庙。《陆玑疏》鲔似鳣而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口在颔下,大者为王鲔,小者为叔鲔,肉白,味不逮鳣,今东莱辽东谓之尉鱼。互详鮥字注。又《类篇》一曰水名。巩县西北临河有周武山,武王伐纣,使胶革御之鲔水上,盖其处也。相传山下有穴通江,穴有黄鱼,春则赴龙门,故曰鲔岫。)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仲夏,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仲夏,君子齐戒,处必掩身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



遁世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放浪山水,旅游一下,以放松心情。)




这些东西,不通卦序之卦气说者,是难于理解《大象传》的内容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见张艳芳文《<周易·大象传>——孔子及其后学的治世理想诉求》https://www.doc88.com/p-9199773723033.html,不以为然。
    不论证《大象传》成篇是否在孔子易说前,想当然地认为在孔子易说后,即此一条,论点即不稳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09: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11-4 10:33 编辑

郭沂:从早期《易传》到孔子易说 [color=rgb(0, 0, 0) !important][复制链接]
https://www.gxfxw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604
1、“早期《易传》”是郭先生认可的在孔子易说前的周易文献。
2、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典籍亦为官府所掌管。因而,孔子之前的这些早期《易传》,一般为周室的史官所作。《左传》中韩宣子称《易·象》为周礼,亦可证之(此《易·象》即今本《象》传,见下文)。
3、早期《易传》和《易经》一样,都属乾坤(或阴阳)二元论,而孔子将其提升为易一元论。
4、从今本和帛书《易传》看,孔子所引的“《易》曰”,有些并不见于今本《易经》和《易传》(见下文)。据学者考察,在两汉文献中,称“《易》曰”而不见于今本《易经》、《易传》的也很多。即“《易》曰”而不见于今本经传的,可能属早期易传。
5、《史记》所称孔子作序的《系辞》一定是指卦辞爻辞,而非今本《系辞》。客案:这一发现应该是对的。传本《系辞》的完整版本,不能早于孔子。但孔子之前可能有相关孔子易说前的内容。

6、今本《系辞》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孔门弟子所记录的孔子有关《周易》的言论。第二部分,基本上是孔子的《易序》佚文。
客案:《今本系辞》有孔子《易序》佚文。
7、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从行文看,由于前有“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后有“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所以,中间从“是以君子将有为也”至“不行而至”一段,显然不能当作孔子语。客案:易有圣人之道,是孔子所引古易传之言。
8、在今本《系辞》,有孔子引古《易》说而未加注明者。《系辞上》: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主之主也。”


孔子所说的这段话,在《说苑·君道》中又为泄冶所引,文字基本相同,称“易曰”。但是据《左传》记载,陈灵公杀泄冶,在宣公九年,早于孔子出生五十年。就是说,泄冶所引的这段“易曰”肯定不是根据今本《系辞》,而是古《易》佚文。因此,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肯定来自古《易》,非由己出。 


《说苑·君道》: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9、《易之义》为:


子曰:“知者观其《缘》辞,而说过半矣。易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瞿,近也。’近也者,谦之谓也。易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若〔中也。’易〕曰:‘三与五同功而异立,其过□□,〔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从今本《系辞》看,这一段全部为孔子语,看不出是否引用其他文献。但是,在《易之义》中,多出了三个“易曰”,说明在这段文字中,孔子曾经引用过三次古《易》佚文。
10、占筮之法,孔子之前古已有之。汉初的《系辞》原文尚没有这一章。文帝时京房所加。此章不一定为京房所创,很可能原为古《易》遗说,京氏移置于此。
11、今本《系辞》已明确提到《彖》、《象》其书,这是《彖》、《象》早于孔子的最直接的证据。
12、《系辞》里有的“象”字,显然指《象》传。
13、关于《彖》传。其一,《说苑·敬慎》载:

叔向曰:“……《易》曰:‘天道亏满而益谦,地道变满而流谦,鬼神害满而福谦,人道恶满而好谦。’”


叔向所引的这段《易》语,正是谦卦《彖》辞。叔向略早于孔子,他能引《彖》传,说明《彖》传不在孔子之后。
14、孔子曾不止一次地引用并论述《彖》传的这段话(《缪和》中的“子曰”为孔子语,见下文)。


其三,《说苑·敬慎》: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故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则食,与时消息。’”


“日中则昃”等四句为《丰》卦《彖》辞,它为孔子所引,又一次证明《彖》传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另外,这段文字亦为帛书《要》和《孔子家语·六本篇》所载(只是略去了引《彖》传的文字),当为信史。

15、《论语·宪问》:“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语正是《艮》卦《象》文:“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应该肯定是曾子采自《象》传。


16、朱伯崑先生指出:“《中庸》讲君子的德行说:‘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关于‘悠久’,解释说:‘不息则久’、‘悠远则博厚’。又说:‘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按此说法,以天德为不息,以地德为载物。这同《象》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一致的。《中庸》……对君子之德和天地之道的解释,看来,是本于《象》文。”由是观之,《象》在子思以前已经存在。
17、《象传》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礼记·深衣》篇曰:‘故《易》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足证《象传》作于《深衣》之前,而《深衣》则是战国儒家所撰也。”

客案:‘六二之动,直以方也。’,这是《小象传》的内容,这一条只能说明《小象传》作于《深衣》之前。不能说明《小象传》在孔子之前。《小象传》应是在孔子或之后形成的。

18、《左传》襄公九年载:


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体,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襄公九年穆姜说那段话的时候,孔子尚未出生。


19、《左传》昭公十二年载:


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元,善之长也。’”


这段文字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其一,昭公十二年孔子刚二十一岁,尚未“晚而喜《易》”,而子服惠伯所说的“元,善之长也”一语与《文言》相同(只少一虚词“者”字),这不是偶然的,肯定有所本,当本于孔子之前的古文献。《周易》文献在今本《易传》里称“《文言》曰”,所以断定它是成书于孔子之前的《文言》之佚文。

20、刘大钧先生指出,《说卦》不但早于《系辞》,而且早于《彖》和大《象》。他说:


《说卦》是专述《周易》中“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经卦的,而大《象》及《彖》《文言》是讲述六十四别卦的。《系辞》又是对《周易》这部书的理论分析与探讨。一般情况是,先有讲述,然后才会形成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据此,《说卦》也应较早。

21、《说卦》也不应晚于大《象》,不然的话,大《象》释《剥》卦曰“山附于地”,释《遁》卦曰“天下有山”等,此语又据何而出呢?

22、说卦传,是易传篇名,十翼之一,一篇。西汉时期该篇包含了《序卦》和《杂卦》二篇,后人拆分成三篇并各有题名。今本《序卦》、《杂卦》既然与《说卦》原为一篇,且与《说卦》第二部分语言、思想一贯,故亦当为古《说卦》佚文。河内女子得古书其中有一篇易传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正说》,里面没说是哪篇,到了《隋书·经籍志》里才明确地说是"《说卦》三篇",因为汉代时《说卦》一篇本包括了《序卦》和《杂卦》,后人拆分成三篇。

客案:这说明孔子时看到的是《今本卦序》。即今本卦序至少于孔子时或孔子前已排定。《杂卦》,说明有人按非覆即变的方法重排过卦序,原序已乱,在《杂卦》最后,指出难于确定原位置的几卦。

《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