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0|回复: 35

[西漢] 【史记】辩疑——“徐行面雍树乃驰”的准确理解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8 22: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8-18 22:41 编辑

汉二年,汉王刘邦率五诸侯五十六万东出函谷关,与项羽战于彭城,大败。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
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军中以为质。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後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这次大战,是刘邦东出后与项羽第一次大战,败得非常惨。刘邦逃跑十分狼狈。司马迁因为要为高祖讳,在《高祖本纪》中只是笼统记载,没有说明刘邦是如何逃跑的。但是在《樊郦滕灌列传》就详细记载了刘邦仓惶败逃的狼狈相。

【史记 樊郦滕灌列传】夏侯婴传记载:
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索隐】:蹶音厥,又音巨月反,一音居卫反。汉书作“蹳”,音拨。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集解】:服虔曰:“高祖欲斩之,故婴围树走也。面,向树也。”应劭曰:“古者皆立乘,婴恐小兒坠,各置一面雍持之。树,立也。” 苏林曰:“南人谓抱小兒为‘雍树’。面者,大人以面首向临之,小兒抱大人颈似悬树也。” 【索隐】:苏林与晋灼皆言南方及京师谓抱兒为“拥树”,今则无其言,或当时有此说。其应、服之说,盖疏也。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刘邦惨败: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於是遂得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3: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篇传记,说得是同一件事。因为司马迁要为高祖讳,不能把刘邦败逃的狼狈相在同一篇写出,故而分在不同篇章写出。综合三篇记载,可以明确梳理出刘邦惨败逃跑的过程:
项羽以三万人对刘邦五十六万人从早至中午汉军大溃败,被杀和淹死二十万人左右。刘邦被楚军包围三层,已经无路可逃。此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乌云密布,天色黑暗,大风又恰巧对着楚军,于是楚军溃散,刘邦乘机带着几十个卫队骑兵逃出包围。刘邦突围后先逃向沛县寻找家属。楚军同时也追到沛县。刘邦家属此时已经逃散。此时刘邦碰巧遇见他的儿女刘盈和他的姐姐,于是就把姐弟二人带上车一起逃走。这时赶车的就是太仆夏侯婴。
逃跑途中发生的事,综合分析三篇传记:
【高祖本纪】含糊带过不提。【夏侯婴传】记载:当时情况危急,驾车马匹疲累不堪,追兵在后可见。刘邦急了,不停用脚踢刘盈姐弟,想抛弃他们。可是夏侯婴不干。刘邦急了,十几次威胁要杀夏侯婴。【项羽本纪】记载:刘邦三次把儿女推落车下,夏侯婴都停车把他们抱上车。刘邦应该是急得大骂夏侯婴,夏侯婴回答,再着急车也不能快跑,为何要扔掉孩子。最终逃脱追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3: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记载,毕竟还是文绉绉的。透过文字,可以想象出刘邦当时为了逃命而不择手段的仓皇表现。
刘邦为何要不停踢自己的儿女?既然要抛弃他们,当初为何又要去沛县寻找他们?这是因为,刘盈姐弟当时还是小儿女,受到如此惊吓,必然是不停啼哭。刘邦此时惊慌失措,心情烦躁,于是就踢他们还大骂,再哭就把你们扔下去。小儿无知,还是哭不停。刘邦急了就把他们推下车。夏侯婴把孩子抱回来。如此三次。刘邦虽然大骂夏侯婴,但是不再如此。因为,再这样折腾停车,楚军追兵早就追上来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4: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逃跑途中,十几次威胁要杀夏侯婴。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嫌夏侯婴驾车跑得太慢。他不停催促夏侯婴把马赶快一点儿。追兵就在后面,可以看见。可是,夏侯婴回答,再着急,车也不能跑得更快。刘邦急了,就大骂夏侯婴,要是楚军追上来,而公(你老子)就先宰了你!一会儿又骂,再这样慢腾腾的,我就杀了你!如此有十几次。可是夏侯婴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二人都明白,杀了车夫,谁来赶车?司马迁只是记录了当时的实情,有些人读史就把这当了真。正是因为夏侯婴赶车不快,刘盈姐弟被推下车才没有受伤。要是车马奔驰,小儿从车上掉下来,不死也要带伤。从这一点分析,刘邦当时并不是为了逃命而要抛弃儿女。而后人竟因为此而坐实了刘邦抛弃儿女的污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5: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记载这一段历史史料来源,并不是来源于一处。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脱险以后,把刘盈姐弟送到了栎阳,就是今天的陕西临潼新丰。当时是刘邦平定三秦后的临时都城。并且立为太子。同时命令诸侯在关中的子弟都集中栎阳保卫太子。这一段文字风格像是史官的正式记载。
【夏侯婴列传】则记载,刘邦脱险以后,把刘盈姐弟送到丰。如果理解为刘邦的老家沛县丰邑,当时已经被楚军占领,太公吕后都已经被俘,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其真实情况应该是,司马迁访问当时知情人的后代了解史料,其人告诉司马迁,刘邦把刘盈姐弟送到了丰地,意思就是当时已经设立的新丰县。从这一地两名,可以猜测,司马迁记载的史料来源不止一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15: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再来分析汉晋以后历史学者对于“徐行面雍树乃驰”的解释,就是咬文嚼字的牵强附会之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16: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行面雍树乃驰”,其含义如何解释,裴骃的【史记集解】收集了东汉,西晋四位学者的解释。
东汉学者服虔曰:高祖欲斩之,故婴围树走也。面,向树也。意思是说,刘邦要杀夏侯婴,夏侯婴跳下车,绕着一棵树跑着,躲避刘邦。面,就是面朝树的意思。他也不动脑子想想,当时正是君臣驾车逃命的紧急关头,怎么敢停下车来绕着树捉迷藏?望文生义。
东汉学者应劭曰:古者皆立乘,婴恐小兒坠,各置一面雍持之。树,立也。意思是说,上古时候(东汉时代所说的古代,恐怕是三皇五帝时代)乘车的人都是站立在车上。小儿也是一样。所以当时夏侯婴害怕刘盈姐弟掉下车,把姐弟二人一边一个拉到自己身边抱持着。树,就是站立的意思。食古不化。夏侯婴这样站着,一边一个抱着小儿,如何驾驭车马?
东汉末学者苏林曰:南人谓抱小兒为‘雍树’。面者,大人以面首向临之,小兒抱大人颈似悬树也。意思是说,南方人把抱娃叫做雍树。面,就是大人面向小儿,小儿抱着大人脖子,就像悬挂在树上。牵强附会。也不想想,两个小儿抱着夏侯婴的脖子,他怎么还能赶车?
西晋学者晋灼也附和苏林的说法。
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史记索隐】则对苏林和晋灼的说法表示怀疑。但是也没有什么证据。

从史记集注索隐的理解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对于司马迁这一句记载的理解都是不得要领,根本没有理解其正确含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16: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东汉,班固修【汉书】,主要引用【史记】,撰写【夏侯婴传】对于史记这一句记载,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汉书 夏侯婴传: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跋两儿弃之,婴常收载行,面雍树驰。汉王怒,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班固不知道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干脆来了个删节版,删去前面“徐行”二字和中间的“乃”字。这样一来,就更不容易理解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8-20 16:43
到了东汉,班固修【汉书】,主要引用【史记】,撰写【夏侯婴传】对于史记这一句记载,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

又过了一千多年,到了宋代。史学大家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引用【史记】。当他编写这一段历史时,博学多闻的司马光,对于这一句,也是五里雾中不知所以。因此,他只留下他自以为理解的“徐行”二字,把“面雍树乃驰”五字全部删去。
资治通鉴  卷九 汉纪一:

汉王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以行。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滕公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故徐行。汉王怒,欲斩之者十馀;滕公卒保护,脱二子。


这真是,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啊。。。。。。。
闲来品茗读史,偶有所得,真是欣然忘食啊。。。。。。
无益于世,有益于己啊。呵呵呵。。。。。。


不过,司马光在“虽急”二字前加“今”字,在“徐行”二字前加“故”字,却把司马迁原文的意思都改变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司马贞,司马光,都是史学大家。司马家族真是史学世家。但是,同一件事,历史记载的传承,理解不同,使得历史事件的真像逐渐变得扑朔迷离。如同民间俗语:捎钱捎少了,捎话捎多了。真让人感慨叹息啊。。。。。。。

补充内容 (2021-9-11 00:00):
真像应该是真相。笔误纠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8-20 19:06
司马迁,司马贞,司马光,都是史学大家。司马家族真是史学世家。但是,同一件事,历史记载的传承,理解不同 ...

感慨之后,言归正传。
理顺当时整个事件的背景之后,就可以分析“徐行面雍树乃驰”的准确含义。
这一句话七个字,可以断句为三层意思:徐行。面雍树,乃驰。每一层的含义,都有其深刻的内容。
接下来具体分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层:徐行
徐行,就字面意思是缓慢之意。但是在当时刘邦被楚军追击,逃命的紧急关头,拼命奔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缓慢徐行?这还要从当时的战场背景分析。在此引用【资治通鉴】的记载,可以分析明白为何刘邦逃命时怎么会“徐行”,这个记载和【史记】记载比较,资料更加清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1-8-20 21:56
第一层:徐行
徐行,就字面意思是缓慢之意。但是在当时刘邦被楚军追击,逃命的紧急关头,拼命奔逃还来不及 ...

资治通鉴 卷九 汉纪一   
    田荣弟横收散卒,得数万人,起城阳,夏,四月,立荣子广为齐王,以拒楚。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伐楚。到外黄,彭越将其兵三万馀人归汉。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馀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遂入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闻之,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死者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楚亦使人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以行。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滕公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故徐行。汉王怒,欲斩之者十馀;滕公卒保护,脱二子。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不相遇,反遇楚军。楚军与归,项王常置军中为质。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诸侯皆背汉,复与楚。塞王欣、翟王翳亡降楚。


如此引用【资治通鉴】的大段内容,可以详细分析出这场大战的过程和刘邦逃跑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何刘邦逃命过程中会出现“徐行”的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2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大战,发生的时间是在汉二年夏四月。这个时间是司马迁作史记时已经采用夏历纪年(秦历以十月为岁首)。也就是说,当时正是仲夏时间,白昼最长。
汉王刘邦之所以能率领五诸侯顺利打到彭城(当时是项羽的都城),是因为项羽当时正在齐地镇压齐王田广和田横的反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汉王占领彭城之后,收其货宝,美人,每日举行宴会吃喝享乐,麻痹大意,疏于防范敌情。
项羽接到汉王占领彭城的消息,亲自率领三万精兵,乘着晚上,从鲁地经过胡陵到达萧县,到了汉军的背后,就是彭城的西面。
楚军凌晨从西向东发动进攻,这时候汉军还在睡梦中。
从清晨到中午,汉军全线溃败,被杀和淹死二十多万人。
此时刘邦被楚军包围三层,无路可逃。
恰巧此时起了龙卷风。这是夏季常见的灾害天气。趁此机会,刘邦带领数十骑兵卫队突围逃走。
刘邦突围后向北,到沛县寻找家属。只在逃难的乱民中遇到儿女刘盈姐弟二人,于是带着儿女在车上,一路向西奔逃。
这时已经是中午以后。
此时楚军也来到沛县抓捕刘邦家属。彭城和沛县紧邻。楚军可能是通过难民知道了刘邦的行踪,于是就紧追不舍。
在逃和追的过程中,“徐行”的过程就出现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4: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新中国开国领袖同时也是杰出战略家的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提及。楚汉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比起其他战役并不逊色。通过精心策划,出敌不意,以三万人对五十六万人,一天之内,杀敌二十多万,堪称奇迹。只是因为楚汉之争中项羽最终失败,所以司马迁记载此事,为高祖讳,只好分别在不同传记之中叙述。而项羽也以此为荣,临死前还说,我自起兵,未尝败北,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4: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刚开始带上儿女逃跑时,被楚军发现,此时,一方是拼命逃,一方是玩命追,不会出现“徐行这种情况。但是,从凌晨开战,到时已过午,双方都没有休息。楚军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汉军是惊慌奔逃,人困马乏。【夏侯婴传】记载: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在此危急关头,作为汉王太仆的夏侯婴,显示出其高超的驾驭技巧和深远的思想水平。于是,“徐行”的逃跑就出现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5: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仆,作为古代官职,就是皇帝专车驾驶员,必然是多年驾龄经验丰富的车把式(真正老司机)。
夏侯婴此时看见楚军在后,一时半会也追不上,就有意放慢策马,让马跑慢一点。而刘邦看见楚军在后紧追不舍,惊慌失措,就催夏侯婴快点赶车。可是夏侯婴就是不听。刘邦急了,十几次大骂,甚至威胁要杀了夏侯婴。又把哭叫的儿女踢下车。夏侯婴被逼急了,只说了一句,你再急,车也不能快跑,怎么能扔下孩子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5: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刘邦的马疲惫不堪,楚军追兵的马也累得要命。夏侯婴看见楚军追得快一点,他也催马快一点。楚军追得慢一点,他也跑慢一点。就是让楚军追不上。
这就是“徐行”记载的本来真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5: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侯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他作为太仆的高明之处。但是当时他又不能对刘邦解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逃和追的博弈中,时间已经过去不少,猜测一下,至少是两个或者三个时辰。太阳已经偏西。因为是仲夏四月,夏历夏至前后,离天黑还早。此时双方已经远离战场,猜测大约在二,三百里。
楚军追兵能够看见前面的刘邦车马和卫队骑兵,就是追不上。只能是大叫:刘季(应该是叫刘三)你逃不了啦!追上去活捉刘季!
夏侯婴此时脸色平静,不紧不慢地策马前行。刘邦还是惊魂未定催促夏侯婴再快点。刘邦卫队都是一声不吭跟着车跑。两个小儿可能还在哭叫。
那么,有没有人问刘邦或者夏侯婴,咱们要逃到哪里去呢?
史记没有记载。可能是没有。
但是,经验丰富的夏侯婴,此时心中已经有了目的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1: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侯婴为什么不催马快跑反而要徐行?
因为他作为太仆,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车把式。他深知此时马儿已经很疲累,如果再加鞭催马,万一马儿失蹄摔倒翻车,他们肯定会被楚军俘虏。再说,我们的马累了,楚军的马也累了。他们追得慢,咱也就跑慢一点。
可是,这个道理当时又不能给惊慌失措的刘邦解释明白。
只好不理会他的咆哮威胁。
这就是夏侯婴要徐行的真正原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1-8-21 11:51 编辑

第二层  面雍树

在徐行的奔逃过程中,刘邦可能还想不到要逃到哪里去。只知道向西跑。
夏侯婴心中已经有了逃跑的目的地。
这一点,在史记里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只是后来那些读史记的学者,仅仅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而没有综合理解史记的记载,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就是史学大家如班固,司马光,也是绕着问题走,把这个历史事实忽略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2: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和【夏侯婴传】同一篇的【灌婴传】。
【史记 灌婴传】: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於雍丘。
由此可知,灌婴当时以中谒者之职位跟随汉王东征。汉军败,刘邦西逃,灌婴也随之退回,驻扎在雍丘。
(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都是刘邦的丰沛亲信。灌婴尤其善于骑兵作战。此时灌婴是不是就在刘邦随从卫队之中,史记无载。不详。)

那么,夏侯婴在徐行奔逃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目的地,就是雍丘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侯婴为何要以雍丘作为逃跑的落脚点?这要回顾一下雍丘的历史沿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3: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雍丘,当时就是杞国故城。周武王灭商,封夏禹之后于杞。杞国弱小,但是因为是大禹之后,所以祀延千载,大约在春秋后期为楚国所灭。秦统一后,设立雍丘县。其地位于今日河南杞县。距离彭城(徐州)沛县大约有四,五百里。
由于雍丘是千年古城,如孟子曰: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其地位于荥阳彭城之间,应该是刘邦东征的中转站。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雍丘留守驻军,都是刘邦从关中带来的部下,忠诚可靠,不会因为败仗而叛变或者逃跑。彭城大败,诸侯都败逃或投降项羽。刘邦如果逃到诸侯处,没准就会被送到项羽那里请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4: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至此,就可以明白,面雍树之意,就是刘邦向西奔逃,已经可以看见雍丘城外的树木。也就是说,已经快要到雍丘城下了。
由此,接入第三层“乃驰”,其意义就很容易解释明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4: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层  乃驰
夏侯婴策马驾车,已经可以看见雍丘城外的树木,这才加鞭驱马,快速奔驰,奔向雍丘城门。
为何这时候才驱马奔驰?
因为此时已经不怕马失蹄,用最后一点力气奔驰进城。同时,也是要甩开追兵,争取时间进城,通知城内守军,准备迎敌。因为彭城大败突然,雍丘守军还来不及知道这个消息。
这时候,追兵也会看见刘邦将要逃脱,也会拼命追赶。如果追不上,那今天的追赶就是白费力气无功而返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至此,“徐行面雍树乃驰”的根本含义,就明白无疑了。

以后的事,与这句记载关系不大,不过还是很有意思的。就再补充一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4: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进了雍丘城,惊魂稍定,放下心来。
城外楚军,追到城下,城门已经紧闭,吊桥升起。
城内守军可能并不多,还都是老弱。
但是楚军追了一天,此时大约已经是日色将暮。因为夏天天黑很晚。
楚军都是轻骑。无有粮草,人困马乏。又没有攻城器械。
于是只好无可奈何地退兵回去。
不知道刘邦此时会不会登上城头,再得瑟几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