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道德经解读。所谓玄学,实为哲学辩证法理论。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 2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痛啊,也想不到,张无屮先生竟是彻头彻尾邯郸学步的假洋人。为什么将二千数百年前,根本没有哲学文化土壤的老子代言中国哲学?是否暗示:中国没有哲学,将哲学还给西方,由西方哲学主导?当我将船山哲学的辩证唯物论,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次文贴发出,提出问题的张先生不作一声,今天再次作难?这难不了我,必要时再发贴便是。我不是理据于孔子儒学,更不是宋明理学,而是传统哲学最高水平的船山学理,成为中西义理会通,与马哲义理会通的船山学理。这样的文贴我发的还少吗?张先生发问的问题还少吗?我给他的回应还少吗?有什么问题回答不了,想必张先生心中有数吧!彻底失望!
明天我续旅居华人学者翁开诚先生的文贴。翁先生和李泽厚先生一样,处在华人知识界在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学术双重边缘化的时代,在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文化牢笼里,“文化自信的崩解”。失去了孔子的中庸质文,船山刚柔文质的文化根,犹如文化的流浪汉。却依然以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寻找新生的儒学文化,“枯杨生稊”。若船山学理昭明天下,赤子之心,定会如饥似渴。对比之下,张先生太渺小,犯贱!张先生曾誓言做领军人物,我对他也抱有希望。现在,希望心死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 05: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传统文化讲深度,和西哲讲规范。因为,中西哲在轴心时代的等高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 07: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个谎言,需要用1千个原由来掩盖。即便有1千个原由来掩盖,也难掩最初那个谎言!



0阴阳今释数学模型.jpg





0中华文化起源.jpg


11041101(简览01).jpg







物质,被《太极图说》的“二气”给容纳



下面,我再说说,内外因是如何被“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容纳
客观事物的变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090201(内外01).jpg



21011402(伏羲方位01).jpg



请大家注意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左侧卦的变化

从  坤  开始,经  同人  到  乾


内卦首先变化,然后外卦,才开始变化

外卦的依次变化,其变化的结果,影响了内卦的变化,形成往复循环。

这个往复循环,所表述

正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即;“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包含内外因变化规律




换句话说;中华先人早在伏羲时代,就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说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 08: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ab11bc 发表于 2021-9-2 07:22
1个谎言,需要用1千个原由来掩盖。即便有1千个原由来掩盖,也难掩最初那个谎言!

[/b ...

人类智慧结晶。道出华夏文化精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3 1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原文: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解读:无名,天地始。没有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意识产生,自然也就没有关于万物的名称,这就是宇宙处于原始状态。
有名,万物母。人类开始能够认识世界万物的现象、性质、运行变化的规律性,就会对万物进行分类,并给万物分别命名,于是世界上的万物就有了名称。而所有物事的名称,都是人类由认识世界万事万物而产生的,其中的事,就是物质运动的现象。这就是“唯物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0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原文:常无,欲观其妙。
解读:人类经常不断的观察世界上还没有被认识的事物,就是想要继续认识世界上存在着的各种现象的深奥之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4 0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原文:常有,欲观其徼。
解读:人类经常反复的观察世界上已经被认识到的事物,一方面是为了使所取得的认识,即为经验,作为指导新的实践活动智慧,另方面也是为了对已经取得的认识进行考察、检验,目的是为了修正偏差;徼,有窃取、抄袭之意,故此“观其徼”指查看是否有人窃取、抄袭别人成果的现象;徼通“侥”,谕指人的认识事物,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而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并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5 06: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碗,有可知边际轮廓,无可知功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6 0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原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玄:《释言》玄,天也。人类对大自然的观察并从而得出的认识,形容为深奥难懂,有所谓“天机”。众妙:形容事物现象的多姿多彩,具有奇特、深奥的特征,如“奥妙无穷”。门:对事物的分类,即分门别类;认识事物的途径、诀窍、门道。
解读:两者,指有与无。同出,谕指由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产生出来的人类的认识。异名,既指有与无。同谓之玄,有、无的概念之意涵都称之为深奥难懂。玄之又玄,第一个玄,谕指物质运动的现象、性质、规律。第二个玄,是人类认识所形成的理论、道理。众妙之门:人类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以达到认识的深刻、升级、进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9 08: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无相生是众妙之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11: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解读:天下,是世界。皆知,是指人类形成的共识。美与恶、善与不善,是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现象的性质的具有相对性的认识形成的概念。这一认识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
《矛盾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1 0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14: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解读:人类由“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法则的世界观去认识其他各项事物,从而得出了:有与无是互相生出的;难与易是互相变成的:长与短是互相显示出的形状;高与下是相互倾向;音与声是互相和之;前与后是时空的相随。上述所指出的对立统一的概念,均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即有此才有彼,无此则无所谓彼,如:没有难,何言易。没有前,何言后。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矛盾本质是普遍存在的,也即矛盾的绝对性,这一规律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2 13: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
解读:处:判断、决断,是人对感觉到的事情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经验,求得道理。无:指人的思维活动,思想意识,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而人的感官是看不见的,相对于物体及运动表象的“有”,故称之为“无”。为:是脑力劳动。事:指人类关于认识世界的事情。行:作为。不言:指不以说话的方式。教:用文字书写以表达思想意识,使智慧得以传播,实现指导的目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2 1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阐释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既人经过实践活动认识了现实存在的世界,产生了智慧,是有生无;用智慧指导下一步的实践,从而达到改变现实世界的存在状态,是无生有。故称为“有无相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09: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释:辞:躲避、推脱;讲话、告诉。
            生:产生、发生。
            有:人能感觉得到的现象;无指定的出现。
            恃:依赖。
            居:安心,怀着某种目的。
            去:失去;《说文》去,人相违也。
解读:这一段文字阐释了自然界的所有现象及其运行规律,即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生、存在,运行发展过程呈现出的状态,属于自然、客观现象,虽不若人类通过说话表达思想,但却是阳性特征,不会隐蔽,即都能被人感觉得到的。自然界万物的发生、变化,是客观存在,人类能够感觉、认识得到的,名之为有的,却是有限的。大自然运行产生、发挥出的作用,是其内在根据所作的功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自然运行规律造就了现实世界的状态,没有任何所谓目的性,自然不会止息,故发展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7 16: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不上贤,使民不争。
注释:上:高。贤:本义为多财。
解读:不以个人所私有的财富的多少作为评价其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从而使民众不争名逐利,如此,则需要提倡高尚的社会价值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7 1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注释:贵:本义为物价高,与贱相对。
解读:世间称之为宝贝的物件,是为难得之货。若人世间将这难得之货的价格提的很高,自然就会有人想方设法得到它,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暴利。而获得的方式,既有巧取豪夺,亦有偷窃,本质都属于“盗窃”的手段。俗语有云:“人为财死”。马克思有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9 08: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不可见欲,使心不乱。
注释:欲:《说文》欲,贪欲也。心:心理。乱: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解读:不见(Xian)则不乱。故此“欲”指贪欲、伤风败俗的欲望,乱为。古语有云:人情莫不欲逸。要使人心不乱,就必须社会风清气正,一切不良的习性、风俗,都不许出现,而是打造以高度的文明文化为导向的社会环境,由此塑造大众的人品素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0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注释:治:从事研究。虚:不自满。实:真实,充足。腹:内心(头脑)。弱:力气小,势力小。志:志愿,志气。强:刚健。骨:指人的品质、气概,如骨气。
解读: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从事研究的学问、道理:以虚与实,弱与强这两组意义相对形容辞,集于一身,可彰显人世修德之道。人要虚心,不自满,不骄傲;人要充实自己头脑中的真理、智慧,即所谓满腹经纶。人生处于弱势阶段,就要树立正确的高而远大的理想、志愿;人要有刚强的品质、气概,强的是骨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4: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注释:常:规则、规律。如伦常、纲常。
            知:晓得、熟悉。
            治:安定。
解读:联系上文“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社会规则,伦理道德、纲常健全完善,可使民众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修养、人文素质,从而形成没有人晓得、熟悉弄巧使诈之术,也就没有人存在贪欲淫乱的现象。社会规则是以德治为主,而以刑治为辅,故可使得知道规则的人,畏惧规则制裁之威,而不敢肆意罔为,如此则社会自然没有不安定的现象存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0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注释:空虚;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要冲;首当其冲。盈:满也。
解读:道冲,是高度抽象概念,阐释的是人的大脑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脑组织思维活动,是思路通行,通过重要的地方、环节,即可完成一个目标(考虑好了)。而脑组织的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人世间的道理产生并存储于人的大脑,脑组织能容纳信息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大的,故可形容为“空虚”的状态,其空间的使用是永远不会装满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4 0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深乎!万物宗。
注释:主要的目的和意图。
解读:人的大脑思维活动就是对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东西,即印象,可谓“原料”,进行加工,达到认识,加以存储,形成思想。这认识必须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而思想的特征必然是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然又主题突出,宗旨明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0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常存。
注释:湛:深,精湛;清澈。
解读:这一段文字阐释的是人的思维活动所作的功夫。首先引读《矛盾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人的思维活动需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规范的程序,如此方可保障思想产品的质量。“挫其锐”,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解其忿”,就是判断事物不可带有情绪化的倾向;“和其光”,就是改造感性认识,反映实践经验的亮点、光明;“同其尘”,就是使理性认识密切联系客观存在的现象与时代发展同步,上述问题都是思路的“要冲”。人的思想认识成熟的标志就是对观察到的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发展的规律性,都是感觉清澈透明的,不可存在任何的,丝毫的糊涂意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注释:象:效法。帝: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先:首创。
解读:这段文字阐释的是人类认识世界自身存在的过程和发展的规律性。人的研究工作,知识的积累,必然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而学问的研究成果是供人类共享的,是不属于个人的子弟传承。更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随着实践活动的进步不断有所创新,发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7 0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9-26 19:29
《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注释:象:效法。帝: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先 ...

此处象作形象解,帝作天解,先作以先或以前解,不是更通顺吗?
释文:我不知他是谁,在有形的天(地)以前即存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7 2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9-27 09:43
此处象作形象解,帝作天解,先作以先或以前解,不是更通顺吗?
释文:我不知他是谁,在有形的天(地)以 ...

感谢先生的关注与指点,你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些。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很多解意。我觉得只要不存在根本矛盾,可以求同存异,使思路更加开阔一些也未尝不可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9-27 20:13
感谢先生的关注与指点,你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些。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很多解意。我觉得只要不存在根 ...

视野当然要开阔,角度也是多样的。但是要符合原意。要结合上下文,这句要与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等对照。当然,要采用“六经注我”的方式另当别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1: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9-29 10:49
视野当然要开阔,角度也是多样的。但是要符合原意。要结合上下文,这句要与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 ...

先生的见解很深刻,解读经文符合原意确实最重要。道德经,称为玄学,文意必然体现其玄之境界,既“深乎!玄乎!”。诚望先生多加指点为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9-29 11:04
先生的见解很深刻,解读经文符合原意确实最重要。道德经,称为玄学,文意必然体现其玄之境界,既“深乎! ...

指点不敢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