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回复: 0

[各地风情] 范镇火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2 21: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镇火烧
来源:泰安在线

  范镇火烧又称泰山火烧,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小吃。因产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而得名,是范镇第一名吃。在全国各地享有盛名,销量多个国家和地区。
  范镇烧饼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叫“徐家烧饼”,曾奉乾隆帝旨,做烧饼,博得皇帝赞誉,御笔题写了匾额,从此名声大振。几经工艺改造,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受多地消费者的喜爱。
  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被授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山东省免检产品”、“国家绿色食品”“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fz03im.jpg
  中文名:范镇火烧
  别名:烧饼,油酥火烧 泰山火烧
  主要原料:精制面粉,盐,驴油,花椒,芝麻,苏打粉,茴香粉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营养成分:油脂,有机物,淀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硫胺素
  主要食用功效:滋补养颜,壮筋骨,和气血,与驴胶同效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储藏方法:常温下储存
  种类:驴油,馅,烤箱,油酥,等种类
  产地:泰安岱岳区范镇
  奖项:中国著名品牌
  遗产编号:Ⅷ-48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单位:岱岳区文化馆
  遗产级别:市
  工序:十八道
fz0lao.jpg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年间,徐氏家族随着陕西洪洞县移民来到泰山脚下的范镇定居。
  乾隆初年,范镇徐氏祖上第十一世祖徐畅,在大财主家任面食工时创制了一种面食,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后,该面食外酥里嫩,香脆可口,风味独特,深得财主喜爱并备受当地乡绅推崇,获泰安知府题匾一块。
  乾隆四十六(1781)年,获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圣旨一道:驾前服务。同年,乾隆皇帝登泰山时,徐畅应召表演制作技艺,乾隆帝品尝后赞不绝口,亲赐御匾“徐家烧饼铺”。
ql09525e.jpg
  嘉庆年间,徐家烧饼第六代传人徐亭贵获清和硕智亲王,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的一篇《徐家烧饼赋》,名声大振。
dgu860.jpg
  至道光、咸丰年间经几代传人的继承与发展,制作技艺更加精湛。同治十年(1871)夏,山东巡抚丁宝祯来泰安特邀第三代传人徐景文为座上宾。席间,丁宝祯对徐家烧饼评论说:“徐家烧饼,以火烤之,火有向上之焰,有升迁兴旺之意;其形圆,有团圆圆满之说;其层数厚道,且有心多智多之讲;其香浓,以示名闻四方矣。简之,徐家烧饼是瑞祥之面食也。”并为第十一代传人徐景文题词“徐家烧饼,锦上添花”。
  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范镇火烧”。

  制作材料
  正宗的的范镇火烧是用精制面粉,盐,驴油,花椒,芝麻等材料混合而成。
  范镇徐家火烧的加工,讲究“三合面”。即:发面,生面、老面,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这是油酥火烧质量高低的关键。
  范镇徐家火烧运用祖传发酵工艺,采用独特老面兑碱技法,完全用手工制作,不合任何添加剂,实为绿色健康食品。

  制作方法
  一个火烧要经过18道工序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捞麦、选面、发引面、熟面、发酵面、拌面、混面团、揉面、化碱、面碱混合、接面、制酥油、试面、擀面团、上顶炉、烤制、凉透装箱。“这18道工序完全手工制作,缺一不可。
  1,和面,熬酥油(用驴油熬的),芝麻盐,案板,擀饼的杖。火烧专用炉等。
  2,把发好的面弄成纪子,用擀面杖干成条,一次在面饼上抹上酥油、还有芝麻或芝麻盐。然后卷起,擀成饼状。贴在炉上。
  3,在炉面上熥一会,记得两面都要熥。然后放在抽子里烤。大约2分钟后就能看到一个正宗的范镇火烧了。

  历史故事
  清朝时期
  范镇烧饼最早叫“徐家烧饼”,曾奉乾隆帝旨,做烧饼,博得皇帝赞誉,御笔题写了匾额,从此名声大振。

  清初年间,范镇油酥火烧的创始人徐畅曾在一财主家做面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将剩下的一些面叶撒上盐和面,和上油,和成面团,随手赶制成烧饼。经过烧烤后,发现烧饼口感十分美味,范镇油酥火烧由此诞生。随后经过几代人对火烧工艺的改进,范镇油酥火烧逐渐小有名气。
  乾隆四十五年春,范镇岱云寺又起庙会,徐家烧饼被邀请参加助兴。庙会第三天,知府带着一班衙役,簇拥着一位钦差大臣,来到烧饼铺棚前,让徐家烧饼二代传人徐亭贵接旨,立即到泰安岱庙御座候驾,现场表演当时闻名遐迩的泰山特产徐家烧饼的制作,必须打出上好的烧饼来。
  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泰安,这次是为到泰山顶上烧香拜佛,为显示敬意,点名示意要泰山特产,而范镇油酥火烧就成为首选。徐庭贵应召表演手艺。其中徐家烧饼被首选。徐亭贵接旨后,立即随钦差来到泰安,赶制最好的烧饼。当乾隆品尝了徐家烧饼后,龙颜大悦,随即题写了“徐家烧饼铺”字幅,御赐给徐亭贵。自此,徐家有了自己荣耀的烧饼铺牌匾。
  自此,范镇徐家油酥火烧名声大振,火烧生意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徐庭贵老祖宗就把乾隆皇帝御赐的字幅和圣旨保存起来,平时家人都得祭拜。而且因为老祖宗有些化,他在总结徐家火烧秘方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写出了‘徐氏烧饼秘籍’,并立下了‘德不道不传艺,艺不道不上炉,序不道不出售’的祖训。”
  同治年间山东巡抚丁宝祯特邀第三代传人徐景文为座上宾徐景文题词“徐家烧饼,锦上添花”,又撰文大加赞赏,“徐家烧饼,以火烤之,火有向上之焰,有升迁兴旺之意;其形圆,有团圆圆满之说;其层数厚道,且有心多智多之讲;其香浓,以示名闻四方矣。简之,徐家烧饼是瑞祥之面食也。”这个巡抚是个地道的美食家,宫保鸡丁的首创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借着他的褒誉,范镇烧饼名声更响了。.
  民国时期
  一直到抗日战争时,因徐家传人不给日本人做烧饼,日本人便把徐家所有店铺房屋化为灰烬,同时烧了历代皇帝、王公大臣所赐的几十幅题字。
  1940年,日本侵略者占领范镇后,建了岗楼设了防地,随即派人通知徐家,要他连夜赶制出烧饼200个,来庆祝日本人占领范镇大典时用。如不按时完成,格杀勿论。当时,第四代传人徐兆荣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宁死也不为日本人做烧饼。为避灾难,星夜推着小车,举家逃往了济南。日本鬼子听说徐家举家逃跑后,当日派日本兵、汉奸队砸了御赐“徐家烧饼铺”的牌匾,烧了历代皇帝、王公大臣所赐的几十幅题字,把徐家所有店铺房屋化为灰烬,夷为平地。
  日本投降后,逃难在济南的五世传人徐连功,才得以回到了家乡范镇,重整旗鼓,干起了老本行。
  建国以后
  解放后,徐家后人又重新经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来泰安视察工作,听说“徐家烧饼铺”牌匾被日本人砸烧的事后,非常气愤。为区别旧社会之个体含义,舒同以地方为题,写下了“范镇火烧”四个大字,赠给了五世传人徐连功。自此,范镇火烧名声越来越响,技艺越做越精,市场越来越大。从此,范镇烧饼得以确立,并绵延至今。
  范镇油酥火烧分布于泰安市岱岳区的范镇及周边地区。范镇地处泰莱地处泰莱平原腹地,东与莱芜接壤。范镇是古奉高县遗址。清朝乾隆年间,范镇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范镇油酥火烧也以独特的风味成为泰山脚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岱岳区文体局副局长赵京丽讲解:
  范镇油酥火烧是泰山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泰山地区乃至中原地区的饮食特点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范镇油酥火烧丰富了火烧系列,特别是它的酥脆,是其他火烧品种所没有的。
  对范镇油酥火烧的研究和开发,不仅能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而且能为当地老百姓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曾经,这个油酥火烧让乾隆皇帝吃后龙颜大悦,颁发圣旨赐予牌匾,从此在达官贵人之间流传起了“来泰山必品范镇火烧”之说;曾经,这个火烧让多位官员为其留下词赋,赞叹其美味;改革开放后,这个火烧成为很多在外打工的范镇人的谋生手艺,拥有着庞大的范镇火烧大军,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大包小包地将这些火烧带回家让家人品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