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3|回复: 0

[岁时节日民俗] 苗族牛生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6 16: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苗族牛生日
来源: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初八,是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但是在苗族人家,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甚至比过年都要隆重和热闹。 这一天,是苗族人的“姑娘节”,外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家家户户吃乌米饭;这一天,也是“牛王节”,耕牛受到最高的礼遇,不用劳作,主人给好吃好喝的养着供着。 关于“姑娘节”,已经有了很多文章进行研究和介绍,可是 “牛王节”似乎比较神秘和陌生,人们知之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苗族人的“牛王节”。 牛王节,是苗族、侗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一般都是体现人们对牛的崇敬和感谢,时间各有不同。
  过节时,劳动人民杀鸡备酒,点香燃烛烧钱纸,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 曾记得,多年前在老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父辈们就给牛过生日,家家户户把牛栏打扫干净,帮牛洗澡,给牛喂嫩草。这一天,牛可以悠闲地休息。 让牛像人类一样过生日,故谓之“牛生日”或“牛年”。是日,家家户户舂粉踏粄,为耕牛祝贺生日。 一大早,主人便拿糯米粉做的“水煮圆”五个,象征五谷丰登,分别用青菜包着,分两次灌给牛吃,并在牛的额头,腰背上各贴一块糯米粄(有的还在牛头上披挂红布条),然后亲切地说:“牛大哥,辛苦了!” 给牛过生日,各地的风俗大同小异。但善待耕牛,不能对牛高声吆喝,不能用鞭、棍打牛,是不变的主题。 这一天,有的地方各家各户要杀鸡、杀鸭、捡田螺、捉泥鳅来祭祀牛栏。将牛鼻圈脱下,连同3块石头、3个桃子、1个小稻草人(象征牧童)装进竹篓挂在牛栏上,俗称“保牛魂”。 有的地方人们用酒和鸡蛋拌饲料喂牛,将牛赶到水草最好的地方去放牧,众人则坐在草地上品尝从家里带来的食品。傍晚,将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才赶牛回家。牛回栏后,点香放鞭炮,祭祀牛神,祝福牛无灾无难。 有的地方家家户户用新鲜芒叶包五色糯米饭,放上几块煮好的腊肉,拿到牛栏前供祭,烧香拜祭牛神,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先将糯米饭喂牛后,然后人才能吃。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牛!不管农活多繁忙,这一天耕牛都免除劳役。
  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栏,送到绿草如茵的山岗、牧场;老人告诫不准挥鞭打牛群,让牛自由自在地度过生日。并清除栏内粪便,撒上石灰,做到栏干草足。或用篦子梳去牛虱,用茶油涂伤口,做到精心护理,保持耕牛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精力。 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特习俗呢?因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我们只能从众多神奇的民间传说中来了解和认识这个有趣的节日。
nshr0u.jpg
  传说之一:牛王下凡
  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少数民族地区,穷山恶水,尽管人们辛勤耕种,仍然朝不保夕。 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访民情,看到大山里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岭崇山之中,刀耕火种,生活艰难,于是禀告天庭。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间,牛王下凡来耕田。 自从牛王来到人间后,这里的人就开始耕田插禾,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感谢牛王,人们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农历四月初八)作为传统节日――牛生日。

  传说之二:神牛累死
  相传很久以前,土家族、苗族人民都靠捕猎野兽和采摘野果度日,长年身受饥饿的威胁。 在一个寨子旁有一个天湖,据说天湖那边种有金灿灿的仙谷,人们对此非常向往。但天湖深而无际,波涛汹涌,无法渡过。 为了生存,一些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扎起木排想渡过天湖去盗仙谷,可总是一去不归,葬身湖底……强壮的小伙子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孤寡年幼者,只能在饥饿和野兽的威胁中苦苦挣扎。 有一头因犯天条被玉帝罚下凡间受罪的神牛,一天深夜潜水偷渡过天湖,进入仙谷田里一阵乱滚,让身上粘满了谷粒,但在潜回时身上的仙谷被水冲走了。 幸好,神牛鼻尖上和耳朵里还有几十粒仙谷没被冲走,它把谷种送给了当地的土家族、苗族人。从此土、苗人民有了谷种,过上了好日子。 只是,神牛由于身受重伤和苦累,死于农历四月初八,土、苗人非常悲伤,将神牛按照当地安葬老人的仪式进行了厚葬。并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这天,给所有的牛披红挂彩,用最最隆重的礼仪来祭奠神牛。 由此,代代相传,便形成了“牛王节”。

  传说之三:水牛救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山寨里居住着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乖巧聪明的男孩。 农历四月八这天,小男孩去山上放牛,来到一个山口口里,遇见了一只凶猛的老虎,老虎把小男孩一口就吃了。 老水牯看见小主人被老虎吃了,怒不可遏,拼命的去追赶那只老虎。 水牛不停的追赶老虎。最后,老虎被水牛追到了一块田坎下,被水牛用牛角抵死了。 老虎死后,水牛用牛角把老虎的肚子划开,救下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小主人。 水牛因和老虎搏斗受伤过重,也随之倒下而死了。为了报答水牛的救子之恩,夫妇决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八举行盛大的节日集会来纪念水牛。 这一节日,便一直延续到现在。

  传说之四:牛胜老虎
  民间相传,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得出的结论。 据说,原先老虎并不佩服水牛,要水牛称它为大哥,水牛不干。于是,老虎提出一斗高低,决出昆仲。双方议定,各自准备七天七夜,然后决一雌雄。 老虎跑上山,天天用藤条缠绕身体,缠了七天七夜,自以为万无一失了。而水牛则下田洗澡,滚了一身泥,又上岸晒太阳,如此反反复复,结了厚厚的一层干泥巴。 农历初八这天,决斗时刻到了!水牛叫老虎先下手,老虎张牙舞爪,使劲朝水牛扑去。但任它怎么撕咬,就是咬不进去,只咬掉一点灰。 轮到水牛,只见它头一摆,就用锋利的双角,将老虎身上的藤子拨开几道口,差点刺破老虎的肚皮。老虎浑身发抖,不得不甘拜下风,老老实实地拜水牛为大哥。 从此以后,老虎见了水牛就下跪,或者干脆避开,躲得远远的。 在许多人心目中,老虎最厉害,可用于避邪。但在苗族人看来,最能避邪的不是老虎,而是老虎的哥哥水牛。于是,人们便把老虎和水牛决斗的这一天作为“牛王节”,载歌载舞进行庆祝纪念和祭祀膜拜! “四月八,丢犁耙,七月半,谷满仓,收回万担粮,全靠牛帮忙。”这样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无不表达了人们对牛的深厚感情,无不体现了牛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传说归传说,人们之所以要为牛过生日,并过成一种极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觉得,主要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关。
  以前,在那种以山区地形为主的农村,农民主要从事三农方面的劳作,由于地形的原因无法使用大型耕作设备,很多地方连微型机器都不方便,所以只有依赖耕牛。
  在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地,普遍是山区,基本靠种田,而牛是重要的畜力,犁地耙田都用牛力,而且一些地区还用牛力拉车运输东西。牛在生产劳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人们产生了爱牛、惜牛的感情,从而保持了尊牛、敬牛的习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便逐渐形成了牛节。 苗族人和牛一起耕作,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情感。牛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牛是维系生存的重要一部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牛,苗族人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问题,因此牛的地位无可替代也就不难理解了。 尊牛爱牛是苗族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牛不仅作为苗民家庭的一份子,牛的形象与精神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苗族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苗族人信仰万物有灵,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这些就是苗族人自己的信仰。
  而在众多崇拜中,苗族人对牛有着特殊的情感,牛自然也成为苗族人崇拜的对象。 首先,从建筑上看,在苗族牛崇拜文化中的美,有很多吸引人的东西。苗寨建筑结构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因地域的不同,苗族山寨的建筑也多姿多彩、别具一格。 可是无论建筑结构怎么变化,建筑物上总会找到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无处不在的“牛”元素。比如,苗族人的房屋连接门板的连楹做成牛角形,腰门的上门斗也做成牛角形。 苗族人的房屋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人牛共屋”,也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屋和牛圈一起建。有的一栋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牛;有的则在住房几米、十几米处建有牛圈。 苗族人在修建房子的时候要把牛住的地方设计好,牛住的地方一定是大而宽敞的。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吉祥安康、人丁兴旺、辟邪趋凶、防止火灾等。 其次,从吃喝上看,苗族有个风俗,每当贵客进入山寨,村民盛装出动,备有“酒拦路”迎接客人。 “拦路酒”少则三五道,多至十二道,最后一道设于寨门口,用的必是牛角杯。有的牛角杯,做工很精细,通体嵌铜、嵌银,构成龙凤图案,堪称民俗瑰宝。 喝“牛角酒”时,客人不能用手接牛角。否则主人乘势一松手,那满满的一牛角酒就全归接杯者了。接者喝不完,无人接牛角,又无处可放,显得很狼狈,着实很有趣。 再次,从服饰上看,苗族人把牛图穿在身上,以它为美,以它为荣。苗家姑娘喜欢绣花,所绣的图案也多是关于牛的图案,穿在身上的图案也有关于牛的各种图纹;穿带的银饰都镂刻成牛的图纹和以牛的角为造型而打造出银饰“牛角”,在小孩子的帽子上也通常钉上银饰牛图案。 住在乌蒙山区的苗族同胞,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相对差一点,几无银饰,多用长长的“牛角形木梳”作装饰,因此被称为“长角苗”。
  同时,在苗族的刺绣与剪纸的图案中不仅有龙头牛身形,也有牛头蛇身形等,都充分表现出对牛的崇拜。 最后,从舞蹈上看,苗族人模仿牛格斗时的场景通过舞蹈表现出来,还用敲击铜鼓的声音模仿水牛的叫声为舞蹈增添音乐,使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十分和谐,赏心悦目。 居住在武陵山区的苗族同胞流行一种模仿水牛格斗的民间舞蹈,叫做“斗牛舞”。舞者手持用篾条之类扎成的水牛头,手舞足蹈,作斗牛状,诙谐有趣。 所有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牛与苗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牛在生活中的地位至高无上。这也是苗族人为什么每年给牛过生日,名正言顺、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举办“牛王节”的缘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