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3|回复: 1

[讨论]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9 22: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2-4-20 15:56 编辑

QQ图片20220410145638.jpg
风鸣
木啸
雪花片片
寒枝点点

一朵
两朵
大朵小朵千朵万朵

想佳人

朝思
暮想
风里雨里
左盼右盼日盼夜盼

以你相盼
雪落窗台风飘凌乱
落落
红尘
相思旧事



檐扰
残梦
青丝流年


雪娇
雪娇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
本质与现象,认识相对认知。事物的存在都是如此,相对而言,本质是什么,现象是什么,本质与现象,是什么。
(问题总是相对的,本质来说,就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现象也是如此,是对是错,本质上区别。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如果说本质是认识,总结。现象就是认知,处理。前者是形而上,后者是形而下,前者是精神,后者是物质。后者是形态,前者是意识,或多或少,总体而言。
当我们定义的同时,定义本生就存在相对,相对的同时,就是绝对的。
(好坏是我们区别事物本身,事物是多面包含的,总体来说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定义与定义之间。)

好比大小,大者曰乎远,小者曰之近。
我们定义事物为大,相对而言就知道小,或者包含小的。同理可知,为小,我们称乎为近,那么就知道如何是远的。

好比真假,真就包含假,假的就包含真的
真假,相对来说,相对而言。有其对立的一面,有其对等的一面。

诚如美而言,善而论。善恶本身就是同时存在,这也是不可改变的,自然存在就是如此啊。好比大人和儿童来说,大小而论,君子与小人,知者与不知者而谈。

知与不知,善与不善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和矛盾。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质及其基本发展方向,现象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本质;本质由事物内部矛盾构成,是比较单一、稳定、深刻的东西,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丰富、多变、表面的东西,用感官即能感知。

所以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事物之间总体来说就是这样。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不同的事物定义不同,相对比较就不一样。当我们产生定义,称呼事物的同时,本身就在比较之中,有定义就存在相对的比较,定义本生就是存在。从无到有,从自然本身当中发现,总结规律。从有到无,从发现当中认识。
老子在第一章这么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说明事物之间的相对联系,相互比较,相对整体而言,也是相对的个体而论。
事物的存在,有其好的一面,有其不好的一面,相对的好与不好来说,我们说相对合理,好坏本身就同出一辙。所以说事物存在的就有其定义,有其定义就有相对包含的两个方面,好的该如何示好,不好的该如何为好,不论好坏,存在相对合理。


这是老子道的主张,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合理性。
在管理方式上,第三章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说道,主张事物之间的整体性,不上贤,就是不以个体看待,不主张人治,以整体看待,君民一心,法治。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事物本身就存在相对的好坏,君民,前者为知道,后者就是不知道。如何不知道为之知道,好比懂法与守法者,懂法者不一定守法,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不懂法者要知道何为之守法。
懂得与不懂得之间。事物总体就是这样,物质与精神构成,为无为,则无不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9: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2-4-21 19:47 编辑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智慧的根本作用在于人,问题总是相对的,在看法认识上,认知相对认识而言,诚如上智与下愚是不可以改变的(新旧,事物与事物),我们说定义本身就存在包含,也可以说是包含就是好的。好比定义“碗筷”碗筷本身就有用处,认识之处就是好的,正确的,比如方便。事物与事物之间,就是好与不好之间,或者说善与不善之间。
事物的存在是单一性,也是复合性的,个体相对整体,从单一性区别相对,而后从整体性相对比较。

所以老子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无为,就是两极同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