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回复: 126

[易学研究] 周易,易传与易经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4 2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易经,都只是书名。研究易者多混说。我以为,周易与易经还是要分清楚些好。
以通行的经传合一本来说,通常说是分经与传两部分,经传合称为周易。我主张:经的部分为周易,传的部分称易传,周易与易传合称为易经。请易友们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07: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固然不错,重点是《周易》为什么称之为“周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09: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二字的本原涵义是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就是《易经》,它们其实都是一本书,没必要从书中另取内容成书。不管什么原因,既然古人好不容易把传文和卜辞整合在一起流传千年,现在又何必在回头斤斤计较呢?做学术研究可以计较,但要是想这本书继续传下去就没必要折腾。
《周易》就是《易经》,它由卜辞和传文两部分组成,卜辞分卦辞和爻辞,传文分十篇。这就是我的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09: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6-5 09:49 编辑

楼主认为:“经的部分为周易,传的部分称易传,周易与易传合称为易经。”
《经》不称“经”,而《传》却偏偏要称“经”。个人感觉不合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与十翼出现的时间点不同,应该予以区分。郭老梳理易学概念,是为后文做铺垫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2-6-5 11:17 编辑

个人认为这是版本学的问题。
周易从春秋时期就有这个称谓,在春秋时期并不称易经,易经是汉代人将书上升为经典之后才称作易经的。
传是相对于经来说的,经、传对应,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不易将易传含在易经内。
还是《周易》含经、传比较好。
孔子之前,就有易(后世的经),也有“象”类的传;孔子之前,易和象就有过合书。
《周易》含经、传,基本上,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还是约定俗从吧。
世面上有一些周易与易经概念的混用,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做学术有正常区分皆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12: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6-5 12:39 编辑

楼上说“《周易》含经、传比较好”。
我也这么看。经就是经,传就是传,一般合称“周易”。
而且“周易”以其经文的六十四卦顺序俗称通行本“卦序”为结构性特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21: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传”只是“易”,因“传”而成“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2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并欢迎各位易友参与。
1,长路万里先生说的经典。
2,高先生指出时间不同,是为确论。
3,红酒,乾坤二位赞成在学术研究时应该分清楚。甚感欣慰。
4,江先生说不合理,期望能展开说明一下不分之理,理在何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22: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先生也论及到出书时间。也是我提出讨论的理由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22: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先生提出周易为什么叫周易的问题,是易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希望易友们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6: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6-6 15:52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22-6-5 22:35
感谢并欢迎各位易友参与。
4,江先生说不合理,期望能展开说明一下不分之理,理在何方?

《经》不称“经”,而《传》却偏偏要称“经”。个人感觉不合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7: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翼仅是孔子对周易的理解,当然其中包含很多珍贵的内容。但是否能够通过十翼便解读周易?或者说,孔子是否解读周易了?假如孔子也未解开周易之谜,或者周易仅是孔子阐述其思想的工具。这样的话,十翼要么是孔子对周易一家之言的注释,要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所以,周易和十翼都不适合放到一起去。对于儒学者可以将周易和十翼统称易经,但对于易学者,周易更应该是独立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7: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是一本书还是一堆书?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6-10 11:57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22-6-5 22:35
感谢并欢迎各位易友参与。
4,江先生说不合理,期望能展开说明一下不分之理,理在何方?

《易传》可以说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习易心得,堪称经典,但并非古经文本的本体。将一干人等的读书心得当作原书的一部分、传学替代经学这本是件不合理的事。

比如“错综覆變”作为易学中最基础的关系准则,而《易学大辞典》里却偏偏没有“覆變”这一词条,说明传统易学对于易的基本概念的梳理是不够充分的,“易传”同样如此。

《周易》本原为什么失传?是因为人们一贯(自“易传”开始)满足于对卦象和文本的解读而忽视对于六十四卦卦序架构的探源与理解,后者才是“周易”的本原。

六十四卦卦序架构是易整体的、宏观的结构,是易的体系象征。

传统易学缺乏架构性研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7: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自舒 发表于 2022-6-6 07:04
十翼仅是孔子对周易的理解,当然其中包含很多珍贵的内容。但是否能够通过十翼便解读周易?或者说,孔子是否 ...

先生的论述很正确,我有同感,望先生多加指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8: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2-6-6 07:40
先生的论述很正确,我有同感,望先生多加指点。

先生客气了,握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0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6-6 16:23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22-6-5 22:43
江先生提出周易为什么叫周易的问题,是易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希望易友们讨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1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表无所不包,亦指古来今来之宙。易,表太阳生生不息地耕作(勿,耕具),亦指人认知了从茹毛饮血状态迁跃的条件(物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6 22: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2-6-6 11:26
周,表无所不包,亦指古来今来之宙。易,表太阳生生不息地耕作(勿,耕具),亦指人认知了从茹毛饮血状态迁 ...

远古人在头脑里有了太阳耕天的观念,无疑让人的头脑成为了一个大阳。------她能够赋予宇宙生命之意义。所以,古人常说不可贪天之功,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比方说,环境资源被破坏。其他西方也有崇拜太阳神主宰,但远不如我们先人的经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7 11: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按时间顺序:远古伏羲连山易,群居生活方式与动物群近似,傍山生存,卜筮问天意代人事的组织生产活动方式;中古神农归藏易,仰天文,察地理,宗族性质的农田耕种时代;近古文王周易,卜筮问人事吉凶。依我浅见,古三易乃史前社会纵向的文明史。关乎人类文明史,必涉心性文化,此点船山有论述:“夏尚忠,忠以用性”。傍山的合群生存,类似动物群的“忠以用性”,生存之道;“殷尚质,质以用才”,归藏农耕,已经不是凭体魄蛮力的傍山生存,而是凭感性观察及经验积淀的才质,精于物物,“质以用才”;“周尚文,文以用情”,“文以用情”,人事往来的心性交流,文王建立的周礼,“礼言情”;履礼仪,交往规范。夏连山的“忠以用性”,殷归藏的“质以用才”,文王周易的“文以用情”,“情以尽性”。古三易不仅是史前社会的文明史,也是史前的心性文明史吧。社会的文明史和心性文明史,古三易统合为易经为宜。连山是古易的开拓阶段,归藏是古易的创新阶段;周易是古易的完成阶段。之后,就是孔儒经典的《易传》:论理易学。《易传》言,质文心性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不是应了周礼“文以用情”,“情以尽性”的心性逻辑?因果事实就是人事刚柔险阻与吉凶的事物运程,不是取代问人事吉凶的卜筮形式为论理方式?《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三道三才,即船山所说:“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不是接上文王周礼的人事与心性?事物、人事与心性,不是仁礼本体论的三大要素?不是人事与心性的主体能动实践的事物运程?正如船山所说:“刚柔(人事)质文(心性),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三代心性的变化气质,“忠以用性”→“质以用才”→“文以用情”,进入到论理易学时代后,船山心性学的逻辑综述,“质文者,忠之用”,言的是《易传》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天人诚道的“忠之用”:易简立本的阴阳天道,乾易知与坤简能;“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地道刚柔,乾刚健与坤柔顺,如船山所论:“刚柔质文,皆道之用也”。“情才者,性之撰也”,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以性发情,情以充性的质文心性。能否从三代损益的变化气质,“忠以用性”→“质以用才”→“文以用情”,领悟到论理学时代的心性学实函:“质文者,忠之用;情才者,性之撰也”。传统心性的文化文明:“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生生之质,日新之文,传统心性文化根的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
古三易,论道不论理的自然易学;《易传》,论理即论道的论理易学。平心而论,老子自然的源根,出自古三易,执古道纪的循规矩步,质朴心性人的“见素抱朴,绝巧弃利,绝学无忧”,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易传》,离不开古三易的易学源流,问世在荀子后。只要认知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该悟觉出《易传》天地人参的易学精神;只要认知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该悟觉出《易传》天道元亨利贞的实函。事物元亨运程的利贞双收获,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追随古三易的易学源流,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完成量变到质变的思想飞跃,其历史逻辑进程,不是船山的论述: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正因为已发生易学源流的自然之化?《易传》的论理易学,与古三易的自然易学,不可同日而语。无论从易学源流,还是理据其易学实函,古三易的自然易学,区分于《易传》的论理易学,理势必然,成为易学历史逻辑循序的专科性研究。而且,《易传》的论理易学,作为孔儒经典的易学分支,同样经历了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的哲学圆圈三阶段。弄清楚易学源流的人文文化史之来龙去脉,比什么都重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8 0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2-6-8 00:20 编辑

夏连山易、殷归藏易,自今未能得以确证。

此二易不得,没有见过真正的连山或归藏,以之论夏易、商易,都有臆测之嫌。

目前,有出土所谓《归藏》,指1993年3月出土于湖北江陵市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的394枚约4000字的易占简书,即王家台秦简《易占》。是否归藏也不可知,但因其有西周与春秋史事,断非真正的殷归藏易。以之为殷易,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其内容有记载殷及殷前史事,或与《归藏》有关,但绝非殷《归藏易》。

夏至今没有发现能了解意义的文字出土,对夏的了解,只能局限于文献记载或有限的考古。

文献中的夏连山易没有人发现,以此论夏易,不可能为当今学人认可。

殷归藏易,也不可能令人信服。

目前,只有周易,多多少少有文献和文物二重证据法,可以说道一、二。

所以,解《周易》,目前不宜用夏连山、商归藏的说法与周易比较而论,因为没有具体的可比性。说得再多,没人信从。

所以,谈易,最好不涉夏易,不涉连山。因为涉了也白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8 05: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6-8 08:26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22-6-8 00:17
夏连山易、殷归藏易,自今未能得以确证。
此二易不得,没有见过真正的连山或归藏,以之论夏易、商易,都 ...

赞同楼上说:“谈易,最好不涉夏易,不涉连山。”
针对本主题(易经-易传-周易)我补充一字“谈周易,最好不涉夏易,不涉连山”否则真有“王顾左右而言他”之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8 0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古籍记载的、出土的卦序有很多,除了周易卦序外,其它卦序都很有逻辑。这些卦序中也许就包含连山和归藏卦序,只不过现在还无法分辨。毕竟连山和归藏太过古老,恐怕今后也很难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出土。

当然,分辨连山和归藏卦序,对于研究周易肯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分辨连山和归藏卦序?还是应该从周易入手。我们可以从时间顺序和卦序结构上看出,这三种卦序必然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9: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周易从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9: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8 09: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22-6-8 09:16
把周易从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什么叫经的束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8 09: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是一本书还是一堆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0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书籍分四部,经史子集。经部收录的很窄,只收儒家认可的五经四书十三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8 09: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曾经论述([易学研究] 研究周易卦序为什么要重视《大象传》 [color=rgb(0, 0, 0) !important][复制链接]):在孔子易说前,《易经》与《大象传》曾经合书,即《经》中的一个卦辞,对应《大象传》中相应的一条。这个合书,不是先列全部经文,再将《大象传》附于其后。

诸位以为可能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