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回复: 14

[易图研究] 说说后天八卦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1 2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接触易学时,觉得后天八卦图有点怪,曾怀疑它是不是画错了。请教过曹福敬先生,曹先生说图源自说卦,史上也有人怀疑,都无确据。不过用于占筮,还是很正确的。于是便放下了。
今从卦序研究中推得一八卦圆图,与后天八卦图相近,只是将后天的兑巽两卦互换位置,依洛书数兑4巽7,四正为坎离震巽,四隅为乾坤艮兑。
拟名:商易八卦图。
此图绝非我首创,史上肯定有学者画出过,资料我查不到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4 1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易八卦图.png v2-ca60523ba3fd634427b05b3a106b6f0a_720w.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4 13: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天八卦图逻辑

v2-ca60523ba3fd634427b05b3a106b6f0a_720w.jpg 后天八卦图逻辑.jpg

不知道"商易八卦图"的逻辑是怎样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4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2-7-15 10:21 编辑

后天八卦图起源于商代

1.jpg
汉代时期朝鲜乐浪郡王盱墓出土式盘朝鲜乐浪遗址王盱墓出土式盘,该墓中有永平纪年的器物出土,可知大概在东汉明帝时期[52]。式盘也分为天盘和地盘两部分。天盘中心有孔,以黄色为地。正中朱绘北斗七星,第五星正好为天盘中孔。北斗外天盘自内向外划分为四圈,第一圈内墨书十二神:神后、大吉、功曹、太冲、天罡、大一、胜先、小吉、传从、从魁、天魁、征明(顺时针排列)。第二圈墨书十干、十二支(顺时针),干支并未组合,但混排在一圈内,共二十字。第三、四圈无字,四维位置有线标注。地盘自内向外列四层,第一层按方位墨书十干四方的八个,四正及四维位置墨书八卦符号,方位为后天八卦,震为在正东,巽在东南,离在正南,坤在西南,兑在正西,乾在西北,坎在正北,艮在东北。第二层按方位排列十二支(顺时针),第三层无字,第四层为二十八宿(逆时针)


2.jpg v2-b5ab66c989916594ca45e97e137bfbf4_1440w.jpg

战国清华简《筮法》两个八卦序
1、内方框外侧:乾离艮震,巽坎坤兑。
2、人体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后天八卦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清华简的第1图,见于后世的《万寿仙书》。

说明:外侧图是对后天八卦图的改造,改造原因是因卦名。坎为劳,文中说,南方为劳卦,何以为劳?南方为”树“,即”种植“、”劳作“,故为劳卦。北方为
”罗“卦,”罗“主包罗,为收藏,故为”罗“卦。

商代:
3.jpg 合14295.jpg 合40550.jpg 英藏1288.jpg

《合集》14294释文为:

东方曰析,风曰协。

南方曰因,风曰凯。

西方曰丰(夷),风曰彝。

[北方曰]宛(伏),风曰役(伇)。


《合集》14295部分释文为:

14295.png
《英藏》1288=《合集》10550
其释文为:
Y1288.png


1944年,胡厚宣先生发表《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证明这片甲骨上所刻的四方之名,与《山海经》、《尧典》中的四方之名基本吻合。

《山海经》记载:

有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荒东经》);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大荒南经》);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大荒西经》);

有人名曰鵷,北方曰鵷,来〔之〕风曰剡,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大荒东经》)。

《尚书·尧典》记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孽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1988年,连劭名先生发表《商代的四方风名与八卦》(《文物》,1988年,第11期),进一步指出,这片甲骨上所刻的东南西北四方之名,与后天八卦的震离兑坎四卦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东方神曰析,折与析同义,析与震同义。《释名·释天》:“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战也。又曰辟历,辟,析也,所历皆破析也。”故震者,析也。

南方神曰因,有的甲骨卜辞中或曰微。南方卦名离。《广雅·释诂》三:“微,离也。”又,《广雅·释诂》四∶”微,明也。”《说卦》云∶“离也者,明也。”又,离、丽古音通。《易·离》∶“离王公也。”《释文》∶“郑作丽。”微、美古音近,美字又作媺。美、丽同义,故离即微。

西方神曰夷,西方卦名兑。《尔雅·释言》:“夷,悦也。”《诗经·风雨》∶“云胡不夷。”毛传∶“夷,说也。”《诗经·节南山》∶“既夷既怪。”郑笺∶“夷,说也。”《诗经·那》∶“亦不夷怿。”毛传∶“夷,说也。”说、悦古皆作兑。《说卦》云∶“说言乎兑。”《说文》云∶“兑,说也。”《释名·释天》∶“兑,说也,物得备足皆喜悦也。”《庄子·德充符》∶“豫通而不失乎兑。”《释文》∶“兑,悦也。”又,兑卦有毁折之象。《一切经 音义》卷九 引《国语》贾注∶“夷,毁也。”由此知兑即夷。

北方神曰伏,一作宛,北方卦名坎。《国语·晋语》韦注∶“伏,隐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能伏变易。”王注∶“伏,隐也。”《说卦》云∶“坎为隐伏。”《易·艮》∶“不见其人。”虞注∶“坎为隐伏。”故坎即是伏。

由此看来,后天八卦方位最晚在商代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卦名与后世义同字不同罢了。

王晖:《论殷墟卜辞中方位神和风神蕴义及原型演变》摘录:
甲骨文中南方神名过去都释为“夹”,“因”是裘锡圭先生据三体石经残石及金文中“因”字而认读出的,这正好与《大荒南经》、《尧典》中的南方神名相同,是对的。过去因释读字不对,对南方神名含义的解释也就不大正确了。裘氏谓“‘因’字实象人在衣中”,并谓“‘依’、‘因’音义皆近,当是关系密切的亲属词”。古训注亦可证明这一点。《吕氏春秋·尽数》注云:“因,依也。”《说文》及《国语·郑语》韦昭注均谓:“因,就也。”《说文》又谓:“仍,因也。”仍、就皆是人在衣中之义的引伸。甲骨文中南方神名的异文作“尸(夷)”,裘锡圭疑此字应是“‘因’的音近讹字”。 依东方神名“析”与西方神名“彝”等皆与草木禾谷有关的特点看,南方神名“因”应为草木禾谷覆盖大地之义。《白虎通义·五行》云:“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这与《礼记·乐记》所谓“春作夏长,仁也”的“夏长”之义相近。

《合集》14294大骨版谓“西方曰,凤(风)曰彝”,而14295大龟版则云“禘于西,方曰彝,凤(风)曰丯”。两版甲骨方名与风名正好互易,胡厚宣肯定后者为是,而杨树达则肯定前者为是。笔者认为胡氏所说是对的。《大荒西经》所说“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尧典》所说西方“厥民夷”,胡厚宣谓彝、夷音近字通,并引典籍为证;于省吾认为甲骨文中的“彝”应读作“夷”。是可信的。于省吾引古训注谓“夷训为毁为伤为杀”,并谓西方曰夷的本来意义,“西方杀伤万物,是指万物收缩之时言之”。笔者以为此说诚是。《管子·四时》云“德始于春,刑始于秋,阴气刑物,故谓之夷则”;《吕氏春秋·孟秋纪》“命百官,始收敛”,《仲秋纪》“乃命有司,趣民收敛”;《白虎通义·五行》云“西方煞伤成物”,又云“七月谓之夷则何?夷,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西方古代与秋季相对应,而秋季正是农作物成熟收割之时,也是万物涤荡萎败之时,故甲骨文及《大荒西经》谓之“西方曰彝(夷)”。

《合集》14295片云“禘于北,方曰夗”,14294片残文亦作“〔北〕□〔方〕□〔曰〕夗”,《大荒东经》作“北方曰鹓”,“鹓”应是“夗”的假借字。夗、宛古音同义近:《说文》“夗,转卧也”,段玉裁注云“凡夗声、宛声字皆取委屈意”。“宛”有蕴藏、覆蔽、积蓄之义:《说文》:“宛,曲草自覆也。”段注云:“宛与蕴、蕴与郁,声义皆通。”《荀子·富国》杨注云:“宛读为蕴。”《方言》卷十三云:“宛,蓄也。”《诗·秦风·晨风》“郁彼北林”,《考工记》函人郑众注引《晨风》作“菀彼北林”,毛传《晨风》“郁,积也”,正义云“郁者,林木积聚之貌”。杨树达说:“盖北为冬方,冬时阳气闭藏,万物潜伏,有蕴郁覆蔽之象,故殷人名其神曰宛,……” 此说可信。今按甲骨文及《大荒东经》为北方神名为“夗”或“鹓”,义为蕴藏、积蓄,这与文献称北方为“伏方”义同。今本《书·尧典》谓命和叔居北方“平在朔易”,而《史记·五帝本纪》引之而作“便在伏物”,索隐云“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谓人畜积聚等冬皆藏伏。《尸子》亦曰‘北方者,伏方也’。”并谓太史公是据《尚书大传》之文而书。《白虎通义·五行》亦云:“北方者,伏方也。万物伏藏也。”又云:“北方臭朽者……万物所幽藏也。”另外,《尧典》北方名“其民隩”,“隩”与“宛”音近义通。《说文》“奥,宛也”,段注“宛、奥双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奥,古音读如隩,亦读如宛”。可见北方神名夗(鹓、隩)都是因北方蕴积、伏藏之义而命名的。

这些是以草木禾谷生长的特点来命名的。《吕氏春秋·圜道》篇云:“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四方神名实即古籍上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4 15: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22-7-14 14:09
后天八卦图起源于商代

裘锡圭:释南方名
《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5 0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2-7-15 09:26 编辑

释南方名

甲骨文中所見的四方名和四方風名,跟《山海經》、《書·堯典》等古籍中的有關資料可以相印證。這件事經過胡厚宣先生的論證,已經爲甲骨文研究者所熟知。但是甲骨文北方和南方之名的考釋仍然存在着問題。去年(1981年)曹锦炎同志写了《释北方名》一文,对北方名作了新的考释(原注:见《读甲骨文札記二則》,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四屆年會論文【《論集》編按:其中的《釋北方名》已以《釋甲骨文北方名》爲題,發表於《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3輯】),很值得注意。我們想談一談南方名的問題。

見於記有四方和四方風名的大骨版——《掇二》158 (即《京津》520 【《合》14294】)的南方名是 因.png 。胡厚宣先生釋此字爲“夾”(原注:《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證》,《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又《釋殷代求年於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復旦學報(人文科學)》1956 年1期53頁),信從者頗多。但是古籍中的南方名却是“因”。《山海經·大荒南經》:“有神名曰因,因乎(胡先生謂“因乎"爲衍文),南方曰因乎(胡先生謂“乎"字爲衍文)……”。《堯典》也說 “申命羲叔,宅南交……厥民因……"。“夾"和“因"有什麼關係呢?胡先生認爲二字意義相通(原注:上注所引第二文54頁),說法似嫌牽強。楊樹達懷疑《山海經》和《堯典》的“因"是“夾"的訛字(原注:《甲骨文中之四方神名與風名》,《積微居甲文說》54-55頁)。這種任意說古書有誤的辦法,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甲骨文用作南方名的這個字,其實並不是“夾"字。甲骨文“夾"字作 夹.png ,(原注:《甲骨文編》419頁)不但“大"形頭部兩側並無兩道曲筆,就是兩側人形的寫法,跟這個字“大"形身體部分兩側的筆畫也顯然是不同的。《甲骨文編》把這個字當作未識字收在附錄裏(原注:同上841頁),是恰當的。我們認爲這個字就是“因"字。

《甲骨文編》釋 yin.png 爲“因" (276頁)。在卜辭里的用法跟《文編》收入 qiu.png 字條下的字 殒.png (見347頁)相同,二者顯然是一個字。《甲骨文字集釋》就沒有把字釋作“因",而把它跟字都釋作“死"。 qiu.png 云.png 等字究竟是不是“死"字,還是個問題。但是它們大概不會是“因"字。所以在已經辨釋出來的甲骨文裏實際上並沒有“因"字。

“因"字小篆作。戰國時代的陳侯因 资.png 敦等器的“因"字,寫法基本上相同。說者或謂“因"是茵褥之“茵"的象形字(原注:參看《金文詁林》3990頁)。其實“因"字中間明明是一個“大"字,把它解釋爲茵褥的文理是十分牽強的。三體石經殘石“因"字古文作 三体因.png (原注:《石刻篆文編》6.17上)。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竹簡“ 病.png "字及信陽楚墓竹簡“裀"字所从的“因",寫法都與之相似(原注:望山竹簡蒙湖北省博物館提供照片,敬致謝意。信陽簡“裀"字見《文物參考資料》1957年9期《我國考古史上的空前發現——信陽長臺闢發掘一座戰國大墓》一文所附竹簡圖版221號)。“因"字的這種寫法跟因敦的寫法,究竟哪一種近古呢?山西發現的西周前期的繭鼎爲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1975年山西長子縣收集到一件西周有銘銅鼎,器主名繭,銘文說:

隹(唯)三月初吉,繭來遘于妊氏,妊氏令繭事:保氒(厥)家, 三体因.png 付氒(厥)且(祖)僕二家…… 《文物》1979年9期90頁【《集成》5.2765】

從器形和銘文字體看,此鼎當是昭穆間器。報導此器的王進先同志釋銘文“付"上一字爲“因",是很正確的。三體石經古文“因"字基本上保持著西周前期“因"字的面貌,則經過較劇烈的省變。從繭鼎來看,“因"字實象人在衣中。甲骨文有 依.png 字(原注:《甲骨文編》341頁),所取之象與“因"字相類,主要區別僅在於衣中人形不是正面的而是側面的。此字舊多釋“依"。“依"、“因"音義皆近,當是關係密切的親屬詞。(《論集》編按:此字實爲从“衣"、“匕"聲之字,在卜辭中疑當讀爲“庇"。另詳他文。【編按:參看本書所收《釋殷墟卜辭中的“卒”和“[衤聿]”》和《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

《餘》15.3 (即《續》5.26.11【《合》5651】)有 yi.png 字,象“大"在“衣"中,應該就是“因"字。過去把這個字所从的“大"認作“ 火.png ",把這個字釋作“ 裘.png "(原注:同上412頁),是不對的。《後》下25.6【《合》12359】有字 因字异体.png ,疑亦“因"之省體。

用作南方名的 因.png 也象“大"在“衣"中(原注:《論集》編按:據有些在聯大聽過唐蘭先生古文字學課的先生說,唐先生已指出這一點),只不過衣形沒有西周金文和《餘》15.3 的“因"字那樣完整而已。所以這個字也應該釋爲“因"。也就是說,甲骨文和古書的南方名是完全相同的。

《丙》216【《合》14295】號卜甲也記有四方和四方風名(原注:參看注②所引第二文84頁附圖二),但南方名與南方風名互倒,跟《掇二》158南方名“因"相當的字是 夷.png ,疑當釋爲“尸(夷)"。“因"是影母真部字,“夷"是以母脂部字。聲母雖不同,韻母則有陰陽對轉的密切關係。《丙》216的“尸(夷)"疑是“因"的音近訛字。(《論集》編按:又疑即《說文》以爲“从反身"的“ 殷字.png "字。“"爲影母微部字,與“衣"、“依"同音。从“ 殷字.png "的“殷"爲影母文部字,微、文二部陰陽對轉,“殷"應即从“ 殷字.png "得聲。“因"爲影母真部字,真文二部古音極近;“因"跟與“ 殷字.png "同音的“依"又是同源詞,所以南方名既可作“因"也可作“ 殷字.png "。)

編按:

大約在1974年前後,我參加文物出版社組織的簡帛整理工作的時候,有一天陳漢平先生到出版社當時的所在地紅樓來看我,曾談到他認爲甲骨卜辭的南方名應釋爲“因"。當時拙文提到的“繭(器主之名今多釋“蟎")鼎"尚未發表,我因卜辭南方名的字形與一般“因"字距離較大,並未相信他的說法。陳先生在未看到此鼎“因"字之前就斷定卜辭南方名當釋“因”,卓識可佩。我在寫此文時未引陳說,是很不應該的。後來他在《屠龍絕緒》(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10 月)96、219等頁都談到卜辭南方名“因"的問題,可參看。

本文錄自裘錫圭《甲骨文字考釋(續)》第一則,《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177—179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6 15: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图示都很正確。如果兑四巽七就不知何意了。如果是巫师占卜,那很有可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6 16: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7-16 17:49 编辑

头脑里有覆變概念,先天、后天就有了共性特征:一横三纵两两覆變。

错综覆變是易六十四卦的基本关系准则,“覆變”是一个重要概念。但是《易学大辞典》里偏偏没有“覆變”这一词条,说明传统易学对易学概念的梳理是不够充分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7 12: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7-17 15:17 编辑

“两两相耦非覆即變”此语是唐孔颖达对通行本《周易》卦序形式的归纳概括,也是对卦项关系的一种简约式的表述。此后人们大凡都是将“覆”和“變”看作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覆是覆、變是變。实际上“覆變”连用又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卦项之间类似“相综”、“相错”的第三种关系。“相综”之后再“相错”抑或“相错”之后再“相综”就是“覆變”。这种关系在卦项之间是存在的,一个卦联成行、成列地相综、相错则对角的两个卦项就是“覆變”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7 1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2-7-18 15:38 编辑

“四正卦”这个概念也是可以商榷的。方位上可以有“正”、“隅”之分,卦形上也可以有“正”、“非正”之分。

卦形上的“正”卦,即反覆自身卦。八卦中有四个“正”卦,乾坤坎离是也,先天八卦的“四正卦”与之吻合;六十四卦里有八个“正”卦,乾坤坎离中孚小过大过颐是也,当居六十四卦格局中显要位置。

ls10.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8 16: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卦序的确立,核心还是三画卦象的天地人散财位置的确立原则问题。乾巽艮离坤震兑坎卦序,是建立在三才位置属于天地人顺序的基础上。乾离巽艮坤坎震兑是建立在三才位置属于天人地顺序的基础上。

两画卦序基本无争议,也就是天地顺序,上位天下位地。三才卦序的位置争议最大,最流行上天中地下人的画卦原则顺序。

再者,卦序的确立,还建立在变化的原则上,这个争议也是最大。最流行的变化原则就是非覆即反原则。极少数,特别是本人的易卦序体现的是由微观到中观乃至宏观的量变到质变变化原则。天宏观、地中观、人微观。微观蓄积,逐渐侵蚀到整体变化。乾离巽艮坤坎震兑的卦序,就是建立在天人地的三画卦序,人心微观蓄积,沉底地中观变化,乃至宏观天变化,最终属性改变。

而所谓的先后天卦序,绝大多数人都是研究为天地人的上中下对应原则,以及非覆即反变化的原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0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乾坤客提供了这么多的资料。我在国外,文字资料太宝贵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