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回复: 11

[商] “王敦于召”卜辞的年代定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敦于召”卜辞的年代定位


在黄组卜辞分类中,有数量不少的“王敦于召”卜辞,其中有月份者四,有祀数者一,有周祭者一,所以其年代定位可以试试。


1.PNG

22.PNG

33.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4 22: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5 10:29 编辑

这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学界几乎没有人敢碰这个问题。
我也不敢对此问题的年代做定论,但很莽撞地试过其时代,至今,不敢定论。可以判断不会全然在同王。
[商] 黄组中商王在召、在惠的卜辞很多,但少有人排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10: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5 10:26 编辑

37835.png

19.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18: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5 19:06 编辑

关于合集35426,个人认为,其中周祭不明确,不能随意定其祀典,自然也不能随意定其年份。


合35426.jpg

如果为四月酒翌日,只能在帝辛七祀至九祀才能出现。

这一片等于通293,老一辈学者补为“彡”日。

287-293.png GetDigitalPic_sysid=282539&dbcodetype=E&picname=释293-29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24-4-7 00:58 编辑

1.PNG

“王敦于召的日程和地名说明“召”地在今河南与湖北交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05: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12 15:37 编辑
秦伊人 发表于 2024-4-7 00:52
“王敦于召”的日程和地名说明“召”地在今河南与湖北交界

差矣,召邑当在山东临淄附近。可能是临淄南20余里的邵家庄。

“宮”邑地望當在山东臨淄劉家莊一帶,在战国时宮邑属于齐国的宮乡,“召”地距此不会太远。
庚子卜,王过於宮,往來無災。
辛丑卜,王过於召,往來無災。(《合集》36646)

[巳]王卜,貞,其田於喪,往來無災?
戊午王卜,貞,其田於宮,往來無災?(《合集》37595)

辛卯卜,貞,王其田喪,無災?
壬辰卜,貞,王其田向,無災? (《合集》33542)

壬寅王卜,在叀師貞,今日步於永,無災。
癸卯王卜,在永師貞,今日步於☐,[無災]。(《合集》36957)

客案:永邑属于十祀征人方的攸侯喜之攸国边鄙小邑。

丁未王卜,貞,田叀往來無災。王占曰:“吉”。
戊申王卜,貞,田梌往來無災。王占曰:“吉”。
辛亥王卜,貞,田叀往來無災。王占曰:“吉”。
壬子王卜,貞,田梌往來無災。王占曰:“吉”。《合集》37619
辛卯卜,貞,王田梌,往來無災。
壬辰卜,貞,王田宮,往來無災。(《合集》3762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永邑距叀邑不超一日路程,叀邑距梌邑、敦邑不超一日路程,梌邑距宮邑、喪邑不超一日路程,喪邑距宮邑、向邑、盂邑不超一日路程,宮邑距召邑不超一日路程,向邑距盂邑不超一日路程。按先秦日行30裏算,永、叀、、敦、梌、喪、宮、召、向、盂、雞之間,均不會超出150裏的範圍,基本上都在“攸”即鄒平的附近。
章丘西南有雞山,雞邑可能距雞山相近,喪邑距雞山不足一日路程。

戊午王卜,貞,田疐,往來亡災。王占曰:“吉。”
辛酉王卜,貞,田叀,往來亡災。王占曰:“吉。”
壬戌王卜,貞,田敦,往來亡災。王占曰:“吉。”        
丁亥王卜,貞,田盂,往來亡災。王占曰:“吉。“
戊子王卜,貞,田喪,往來亡災。王占曰:“吉。”
辛卯王卜,貞,田喪,往來亡災。王占曰:“吉。” (《合集》37746)

辛巳卜,在敦貞,王田,衣,無災。(《合集》37644)

图二.png

山东滳河,是殷商先公的老家,这一带附近,有不少庙,殷人称之为“大邑商公宫”,即大邑商先公庙,大邑商先公指殷人在夏代以前殷商之公,大概有14世之多,彼时这些殷商先公不能称王,后世殷人称其庙为”公宫“。自盘庚迁都于安阳小屯后,商晚的多任商王多次到山东先公庙拜祭。
这在《穆天子传》中有记载,穆天子曾于35祀左右,东游山东。

商河,是殷商先公都城,滳水因此被殷人所神化。這一帶,於《穆天子傳•卷六》中被稱為“殷之墟,皇帝之閭”,高辛氏屬三皇五帝之一,都於章丘一帶,殷商先公都城商河在其西北,正是高辛氏从山东向西出入中原的門戶。
《詩經•商頌•殷武》記載“天命多辟,設都於禹之績”,“禹之績”就是大禹治水之遺跡,當在禹都附近,商河距禹城不足百里,大禹所治鬲津河正好流經商河縣,商河縣正是禹跡所在,也是殷商先公的都城所在。

032035.png
王渡过滴河去迎战 图片1.png 。这是发生在济水附近之高青一带战事,因为敦在高青一带, 图片1.png 人曾入侵过敦邑,人方邑旧距此地也不会太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06: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10 06:01 编辑

瀼通於襄,瀼是水名,襄當在瀼水河畔。

卜辭中的襄或瀼既不在河南的睢縣,更不在湖北的襄陽,而在山東境內,其实卜辞瀼水就是河南至山东的漯水。漯水从黄河之西南于范县至高唐一带汇于黄河,再由黄河向东北流出仍名漯水,并非由黄河地下穿过。漯水在商代卜辞中称为瀼水。漯水曾流经河南的濮阳、范县和高唐及河北省东部与山东交界一带,所以,这一带多有地名称为“襄某”的,如襄丘、襄牛、襄国等。

襄字构造及其水系的关系如图:

图片3.png

今河南睢縣,古稱襄邑,《漢書•地理志》記載: “陳留郡襄邑縣注: 師古曰:‘圈稱雲: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鄉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

由此可知,商代卜辭中的襄邑與睢縣毫不相干。

《合集》30639記有:“貞,王其田於襄,剛於河,吉。”可見襄距黃河不遠,而湖北的襄陽在淮水之南,距黃河甚遠。

《山海經》記載:
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國。懿行案:文十八年《左傳》雲:“髙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聲同,疑是也。

这个襄山,才是卜辞中的襄。重阴之山,其中的“重”是由人名变成的地名,“重”和“修”都是少皞氏之子。所以,“攸邑”即“修邑”,攸邑在山东邹平。

明萬歷年間《兗州府志•帝跡志》中記載:“少昊金天氏,姓已名摯,黃帝之子玄囂也,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渚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居江水,邑於窮桑,故曰窮桑氏,國於青陽,亦曰青陽氏。”
現在的青陽鎮,隸屬於山東省鄒平市,位置在鄒平市西南部。

高辛氏帝喾少昊之孙高辛氏之子季厘就是《左傳》中的季萴。《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齊景公和晏子在遄臺(今淄博市臨淄區)飲酒,論講齊國的由來,晏子說道:“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崱氏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逢國是殷之諸侯,商代時被封到齊地,今山東臨淄周村區王村鎮東南一帶有逢陵故城,相傳即為殷商逢國所在地。

《傳抄古文字編》有載:崱和屴是異體字。厘、崱和屴音同字通。這說明“季厘之國”在戰國時屬於齊國,齊國當有襄山和瀼水,且距黃河不會太遠。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相會,齊威王對魏王說:“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河”在先秦是黃河的專用名稱,黃河與漯水在高唐曾經相會。

自瀼至於膏,無災。
自瀼至於大,無災。(《合集》18188)

大邑地望何在?《穆天子傳•卷六》中,周穆王東遊於魯,與盛姬相會,盛姬生病回到盛邑之“重壁臺”,死於“衰次”,殯於“轂丘之廟”,“天子南葬盛姬於樂池之南”的“大次”。盛邑在寧陽一帶,轂丘即穀丘,在東阿一帶,“樂池”在濟南一帶,“大次”當在濟南南部。“大次”的地望雖難確指,但可以推導一下。盛姬葬禮從轂丘之廟(東阿)出發,向東南“喪三舍至於哀次”,“五舍至於重璧之臺”(寧陽),再向北部的樂池進發,“喪五舍於大次”。所以,大次當在寧陽向北150裏處。寧陽到濟南約200裏,大次當在濟南南部約50裏處的泰山附近。泰山又稱太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太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縣償之。”太通於大,卜辭中的“大”,當讀為“太”,地望就在今泰安一帶。《屯南》1098“王其田瀼,延射大麓兕,亡災”,可證卜辭中的大麓當為“太山之麓”。

丙寅卜,☐貞:其高又至麥,王受又又。(《合集》28140)

麥邑當為麥丘,麥丘在商河縣西北,高邑與麥丘邑相鄰。瀼與高邑與麥丘邑不會太遠。《左傳·成公十六年》記載:“齊聲孟子通僑如,使立於高、國之間。”高、國是高邑與國邑的合稱,高邑地望在今山東禹城市的倫鎮一帶,西距今高唐縣約30公里,卜辭“自瀼至於膏”,說明瀼邑在膏邑(倫鎮)附近。

國邑即郭邑,又稱虢邑,猇邑當是從虢族分化出來的小族,猇邑地望在今鄒平至章丘一帶,距“攸邑”很近。

屯南625表明,襄邑与丧邑、向邑和画邑同版,画邑学人公认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因澅水为名。澅有两音,一名hua,一名huai.山东当地人称澅水为huai水,澅水有分支称为乌河,在商代卜辞中称为淮水,在朱台镇一带。朱台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又称淮阳公社,淮阳公社地处乌河之北,即澅huai(淮)水之北,淮阳由此得名。六十年代后,澅(huai)水才干涸,消失。十祀征人方中的“淮”,即在朱台镇一带,而非潍坊或潍水。
山东淮阳.jpg
625.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9 07: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11 08:23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臣艅犀尊为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出土于山东寿张县梁山(今梁山县马营镇梁山下)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艅夔贝,隹王来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

小臣余尊.webp.jpg


刚邑,即刚城,一说在山东宁阳县,一说在山东阳平县,即现在的莘县。夔邑当距此不远。十五祀征人方到过此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9 1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11 17:38 编辑

合36642.jpg 合36643.jpg 合36644.jpg

淮、雍、召、宫,四地相邻。
乌河自源头南来,在临淄桐林附近,受左岸高地阻挡,水势直冲东北,冲出一个犄角,形成∩形水湾,这种地形在古代称为“雍”,水被壅塞而成池沼。齐都临淄西北门正对雍地,所以称为“雍门”。雍的南侧是一块台地,就是桐林田旺遗址。齐国建立后此地渐成国家粮仓,称为“雍廪”。雍在临淄桐林一带。



《左传·襄公十八年》:“十二月戊戌,及 秦周 ,伐 雍门 之荻。” 杜预 注:“ 雍门 , 齐 城门。”《战国策·齐策一》:“军重踵 高宛 ,使轻车锐骑冲 雍门 。” 高诱 注:“ 雍门 , 齐 西门名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3 17: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伊人 发表于 2024-4-7 00:52
“王敦于召”的日程和地名说明“召”地在今河南与湖北交界

“王敦于召的日程和地名说明“召”地在今河南与湖北交界



上面,笔者只是谈了自己与秦兄不一致的看法,这些观点也不一定是定论。

欢迎秦兄或其他网友进一步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24-4-21 13:03 编辑

看一段“正人方”地名及日、旬谱:

123.PNG

放大看:
123.PNG

有地名:
(叀師)--(灉)--


这与“敦召”地名及到达次序一致



叀 --灉---



forum (1).png


+++++++++++++


加之与召族有关的“梁山七器”也出自山东,那么“召”地在今豫东鲁西一带是可信的!

这也连带一个老问题,“正召方”的地域问题,“正召方”卜辞中只有“召”地,不见其他地名,那么“正召方”卜辞的地域是否也在今豫东鲁西一带?

123.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2 0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4-22 05:16 编辑

商代山东地图.jpg


庚子卜,王过於宮,往來無災。辛丑卜,王过於召,往來無災。(《合集》36646)

宫邑在臨淄區永流鄉劉家莊。召邑距刘家庄不会太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