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23-8-14 11:32 编辑 0 y( C8 |2 h+ J
6 x4 o2 C5 L3 S; z
1985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中方获胜,从此中国围棋运动蓬勃发展。
+ B, M$ f# I5 y1 ?; e! s7 K 2023年,丁立人和居文君分别获得棋王和棋后的称号,但国际象棋依然不太被重视。
) T s, D0 t/ F 这可能受到“围棋是中国的,国象是印度”的影响造成的,大家对国象的关注度就不大够,实际上中国才是发祥地。“印度说”自1790年(中国是乾隆时代)开始流传,已有几百年历史,想改变过来很难。/ {- x/ h E( y* ]+ N# K
韩日不是围棋起源地,依然十分热衷。他们还在中国古代象棋的基础上改制出了朝鲜象棋和将棋,和中国象棋一样,都采用汉字形式,在弈棋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优美的书法艺术,传播了东方文化。. J3 S. w. `% G0 m# \9 B
0 M7 l. ^: h# X$ C3 l; u6 r/ k
相比之下,中国棋手还应对国象更热心点才对。7 W) L9 K* u! d7 W
1 _/ L; ^) y, U- H1 O$ k) W 扑克前身是中国的叶子戏。传到欧洲后,没有沿用原有的东方图案(比如水浒梁山好汉),而改用大卫王(黑桃K)等帝王头像,也妙趣横生,丰富了棋牌文化内涵。扑克牌虽然“西化”了,可由于一牌独大,在中国的关注度依旧很高。国象有围棋和中国象棋分流,热度相应低了。
% ]$ R6 q6 J/ D2 Y4 }5 l# [; _2 x6 T# p
* g$ T0 n' i! m% q" P7 ]3 b
7 ~ M0 s( u- z" p/ h+ E" F 对围棋、象棋、国象都喜欢看。如果说最偏爱,那还是国际象棋,棋子造型典雅,有城堡,有国王和王后,有种童话般的意境。
, T4 r2 g* K, E9 o5 J
`( j# }1 F6 t+ u
; Y- R9 s3 ~" W$ ^ 或许自己是动漫爱好者,才爱看国象吧。虽然已老大不小了,依然喜欢看卡通片,是个长不大的老顽童。动漫展是青少年的天下,可每逢展览,还是厚着老脸去观摩,别人笑话也不管。只是没有了青春颜值,不能像年轻人那样玩cosplay,颇感遗憾。
Y& F* K4 O0 X; S
/ C* i1 w1 `8 |: s y
/ h8 Q9 [8 G: [" r' `& V国际象棋的王后为什么这么强
3 a( G/ {7 E6 i8 E9 v2 B 国际象棋当中,有一枚名叫“后”的棋子,威力无比巨大。
% f6 K' u. D* G0 a+ w 象棋的原版是楚汉传奇。“后”最初出现在棋盘上时并不是威力最强大的棋子,那时它每次只能斜走一格,只是不受九宫限制,力量很小,是真正的“弱女子”。2 p/ r, _4 o+ s; j4 i: H# `
" B$ t/ @! k7 l3 f9 o 在中国,“王”由于被认为是影射皇室,就改为“将帅”,可能“后”也相应地被改为“士”。宋代象棋规则改制后,“将”、“帅”和“士”只能在九宫内活动了。
9 t8 z. ^8 M, I3 b 现在中国象棋棋盘上,都是“纯爷们”,然而在早期版本中,“士”曾以女性的形象出现。北宋图形象棋中,“士”就是一位女子。大概是后来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被改成男的了。
8 }* s0 s3 o( }) I) J% p5 V
- b; _0 H" a0 Z% b# v! {' t+ U' ?4 ]
狄奥法诺,国际象棋“后”的原型之一。
& P5 T+ H! V6 ]5 o( T( Z 有个传闻是这么说的,国际象棋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狄奥法诺带入欧洲的,当时国际象棋中本来没有作为女性的王后这枚棋子(还有说法是原来有后这个棋子,后来因女性不被重视而取消了。),是狄奥法诺把臣改为后,并赋予王后以很大的权力。
! j% @- P+ j9 f% H, h. z' S; K4 e 当时的罗马帝国的国力虽强但文化发展比较薄弱,于是向拜占庭帝国求亲,拜占庭公主狄奥法诺在这样的背景下嫁给了罗马帝国的奥托二世。公元972年,狄奥法诺在出嫁的时候,带去了大量具有东方特色的奢侈品。在她的陪嫁团队中,有着不少文化艺术界的学者,他们的到来,也为罗马帝国带来了新的文化艺术面貌。6 D7 n/ e- _/ ^6 a
奥托二世的妻子狄奥法诺是个合格的皇后,辅佐奥托二世,把政事打理得井井有条。6 I3 p+ L& z, {/ r8 h
6 M. {6 Y* x- a a3 J
; @( k$ s' J: P
狄奥法诺和她的婆婆阿德拉伊德,最有可能成为国际象棋“后”的现实原型。这婆媳二人在1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是权势及其显赫的杰出人物,而这段时期大概正好是国际象棋“后”横空出世的年代,因为“后”棋子出现在写于997年左右、描述国际象棋的《艾因西登诗抄》中时,已不是什么新奇之物,而是一枚存在于国际象棋中的普通棋子。5 S$ C: [! t% o- Q, W
“后”驾到,不论在棋盘上还是现实中,皆威风凛凛,夺人心魄。“后”是国际象棋棋盘上最具威力的棋子,但鲜有人知,国际象棋诞生之初,竟全是男性的天下。随着欧洲女王活跃于历史舞台,棋盘上的“后”才显露尊容。! r+ ^& M4 r0 Z6 N M# B1 P
2 m3 B: j9 k' ~( K5 j: l" s 国际象棋中的“后”最初也像“士”一样,一次只能斜行一格,是其所在棋子阵营中最弱小的一颗棋子。
/ ]4 T# G- x& ~9 ]& B 11世纪初,圣母崇拜与王后权势并驾齐驱;14世纪之交,崇尚爱情的风潮,使男女对弈成为浪漫爱情的隐喻。
& N; l3 W0 L% A4 d0 ^2 { 然而,到了15世纪末,“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活动范围。在1497年,有一本西班牙著作确认,“后”已经成为国际象棋棋盘上威力最强大的棋子。这本书是一位名为卢塞纳的作家写的,书名为《棋艺》(The Art of Chess)。这本书是旧国际象棋和我们今天仍然在下的新国际象棋的分水岭,新规则随着大航海时代传播到世界各地。此时正是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即伊莎贝拉一世)统治西班牙和她资助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期。伊莎贝拉统治西班牙,“后”棋子的权势如日中天。当时的欧洲有很多女性当权。在这些强权女性的影响下,“后”这个棋子就被“史诗级”加强了。8 N- r6 y* D: x( ?( k. [' N
5 v2 L: F- o- \# _
$ C Y" o2 v' {+ [4 B7 c6 D. `2 D2 i6 X 还有种说法是作为“后”的女性,虽然看起来个体很弱,但她代表着“政治力量”。因为那时候欧洲不少国家和文明,靠联姻来互相结盟。那嫁过去的王后,不但代表王后本身,其实代表的是以前娘家那方的政治和军队力量。遇到第三方战争的情况,那么自己的娘家就会派军队过来支援,王后的棋子只是象征之意,本质上包含了娘家派来的军队。这个说法也能解释为什么王后能有主教和城堡的走法。6 d" ~# E; h# q+ L6 x, _
# k8 ^0 F' \4 U5 x$ n G
. N O4 L/ {8 ?' @$ _%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