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5-3-23 11:02 编辑
声明:复制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朴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注释】“质”朴实,质朴。《老子·四十一章》:“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引申义:真实,诚信。《管子·版法》:“取人以己,成事以质。” “胜”超过,胜过。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文”文采。与“质”相对。《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词藻雅丽;文章华美。《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 “则”连词。那么,就。表示因果或条件关系。《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野”民间。与朝廷相对。《汉书·艺文志》:“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史” 古代官府的佐吏。《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彬彬”美盛貌;萃集貌。《汉书·司马迁传》:“ 汉 兴, 萧何 次律令, 韩信 申军法, 张苍 为章程, 叔孙通 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