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3-3-17 16:10 编辑
看来,还是有些朋友,没有从“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等旧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形成科学思维方法
为什么要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这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形成了一个地球村 在这个地球村里,有2百多位村民。在这2百多位村民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积淀 如何在2百多种不同文化积淀中,明确快速识别出其中的精华 我认为,只有走科学思维方式认知这条道路 通过说,她能明白理解的那个事(科学实践);使她能明白,她原来不明白的那个事;最终,使她能明白,她原来不明白的那个事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传统文化,是如何认识理解这个“仁” 其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 具体详解,请参见下面图片
对于这个“友善、相亲”的理解,是要建立在科学实践思维方式基础之上,形成正确的人文思想基础,才能得出正确性的理解 什么是“正确性的理解” 就是,人于人的交往,是要给予别人,换发青春活力的机会
中华文化,是如何认识理解这个“仁” 春天;是太阳地球,相互运动位置发生变化,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春天),能让地球上的众生,有了换发青春活力的机会
这个“能让地球上众生,有了换发青春活力的机会”延伸转换,就形成人文思想。此时的这个人文思想,就是中华文化的“仁”
这种由“自然现象”延伸转换为“人文思想基础”,是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 通过对自然现象认识的转换,使不同文化积淀的人群明白; 人于人交往,要给予别人,换发青春活力的机会。 此时的这个“人于人交往,要给予别人,换发青春活力的机会” 才是对“友善、相亲”的正确理解
综上而言;中华文化是2百多种不同文化积淀中的精华
中华文化;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是传统文化在科学严谨思想指导下形成,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并能用于指导人们生活的思想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