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关于对《左传》和《国语》中岁星纪年解读的一个难题

发布者: 乾坤客 | 发布时间: 2013-5-24 17:49| 查看数: 40681| 评论数: 65|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林秋徳 发表于 2015-5-13 11:16:54
成 王三年歲次丙午是真(以今行用干支紀年逆椎)
-1035說以今本竹書及工程簡本定武王伐紂-1046
成王三年-1095,年名丙辰,(古暦干支紀年)
成王元年-1097,封伯禽于魯,在位三十年,康王十二年「畢命」暦日可証


林秋徳 发表于 2015-5-13 13:19:49
本帖最后由 林秋徳 于 2015-5-13 13:26 编辑
周公周公摄政七年二月甲戌朔,己丑望,后六日乙未。三月定朔甲辰,三日丙午。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于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其明年,成王正位。三十年四月乙酉朔甲子,哉生魄。故《书》曰:“惟四月,才生魄。”甲子,作《顾命》。康王十二年,岁在乙酉,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以成周之众命毕公。”自伐纣及此,五十六年,朏魄日名,上下无不合。而《三统历》以己卯为克商之岁,非也。夫有效于古者,宜合于今。《三统历》自太初至开元,朔后天三日。推而上之,以至周初,先天,失之盖益甚焉。是以知合于歆者,必非克商之岁

周公姬旦繼位苐七年-1098曆日
二月甲戌朔497/940,jd1320440.5(終始五德曆法)
寅月為一月

(點擊放大圖片)
Screenshot_2015-05-13-12-28-03.png
Screenshot_2015-05-13-12-28-03.png
林秋徳 发表于 2015-5-14 07:46:35
周公攝政七年.............日名全部合于曆日,說明行用的是「終始五德」曆法,建寅為一月,三正論為偽説
自伐紂至此(康王十二年)56歳,56這數字 計自武王十一年 ,周始伐商,不是克商滅紂
前1111至 前1056
林秋徳 发表于 2015-5-14 17:28:39
武王革命六年而崩,繼承西伯位之十一年庚寅-1111(一行以漢代以來干支紀年推)至克商滅紂-1106,翌年-1105乃歲十二月崩,計為六年
武成于武王回到鎬京一系列既旁生霸後日名不見於此版
林秋徳 发表于 2015-5-26 10:38:29
武王減紂克商後翌年四月才回到鎬
武成書"既旁生霸"干支日名自-1105四月下旬"23",月相定點
旁字由西方二字合成變化而來
霸字原形是面向南方(上半)月面(下半),月向那方圓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8-28 10:56:33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8-28 11:31 编辑

如果说《左传》岁星纪年为后世加入,似也有惑。

另提一说:或许时人用“岁”有所混用,有时以“岁”纪年,指“太岁”,有时以“岁”纪“岁星”,而“星”只应为“岁星”,不可乱指。

以此解说,当较通用。

6666.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秋徳 发表于 2016-4-9 18:44:29
林秋徳 发表于 2015-5-26 10:38
武王減紂克商後翌年四月才回到鎬
武成書"既旁生霸"干支日名自-1105四月下旬"23",月相定點
旁字由西方二字 ...

漢代以戰國時代歲星記彔位置謀求十二年一週天,發覺歲在鶉火而淫于玄鴞,大衍曆議有述,歲星紀年說破產。
古代歲星行度以目視位置,二十八宿距度為記,誤差可達二三十度,宿度距星代有改變
大衍曆議有几個古代記彔合日大沖位置記錄干支日名是更準確可信
林秋徳 发表于 2016-4-9 19:22:40
林秋徳 发表于 2016-4-9 18:44
漢代以戰國時代歲星記彔位置謀求十二年一週天,發覺歲在鶉火而淫于玄鴞,大衍曆議有述,歲星紀年說破產。
...

歲星合日,与大陽同黃經,歲星沖日,与地球同黃經,根据時日,日地黃經便可準確木星位置天度一
红酒 发表于 2016-11-19 13:49:18
今天用楼主这贴的资料一举解开岁星纪年的奥秘,得出当时的《左传》作者已经计算出岁星超辰的时间是83.33333……年,与精确的84.71的时间仅仅相差了1.38年。
乾坤客 发表于 2016-11-21 20:57:07
不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6-12-22 11:36:20
星岁纪年,此人一去,学问断绝,还好他留下了一本书。

http://www.weixinnu.com/tag_article/3267949539
林秋徳 发表于 2017-9-2 12:47:49
木星合日圖解
-5550207.PNG
-5550102.PNG
林秋徳 发表于 2017-9-2 12:58:06
魯㐮公十八年前後兩次木星合曰圖解及數據
2916322359 发表于 2017-10-7 13:26:25
受教了,真长见识
林秋徳 发表于 2018-7-18 18:18:07
魯㐮公十八年,年前子月壬寅 朔 四日乙巳
歲星在星紀牛宿九度,合日
魯襄公十八年歲末臘月丙寅朔二十一日丙戍,歲星在室宿三度合日
乙巳至丙戍四百天,一行研究為395天落在危宿十七度
原紀籙在室宿八度諏訾之口
大衍曆議有一個數字是398度有餘分 似是宋代水運儀象台精密測定所注入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8-8-5 17:56:57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18-8-7 09:58 编辑

中国古天文学10个图解的全面、細质。但其结论原自公元前魯丘明对地心说的认知。知识需与時具进、地心说己于1543年被波兰科学家改为日心说。左丘明10个园图的結论应归为地球左旋自转所致、过去因为不懂相对论,因此认定各星围着地球右旋東升西落。
中国历代  星象记事只记朝代星象对朝代的吉、凶!但对大地的风调雨顺与灾变记事很少。中华至今只知堯、舜、禹時代有个遍地洪荒,大禹治水顺水归海之说,和更古時有个小冰河時期。
    我己耄耋之年近百年之变是:河北省深州,小于林村之变是:滹沱河道两边的大沙丘沒了。在沙土中生存的老倒(灰白色体如麦粒大,型象烏贼)不見了,在春天接连不断的顶天立地的大旋风没了,春秋大雁不來了、烏鸦不來了,在晚秋時铺天蓋地的王母娘娘紡的白棉线没了,蝈蝈沒了,紡織娘娘不再飞了,屎克螂沒了、便地萌生的紅莖没了,再编筐編蓝子没条子了、河里沒水了,井里沒水了,冬天便地雪白、树木上的冰掛不生了,村村大坑都有水,冰凍半尺厚是常事,零下20几度是常事。,,,,等,這么大的变迁为什么?应当反古求根早预防、
muyi 发表于 2018-9-14 16:56:49
本帖最后由 muyi 于 2018-9-14 17:00 编辑


《左传》《国语》二书,本已遭许多篡改,所以问题多。

所以不可以今制历谱表作想当然去套装古历法,  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套即可的事。

现传用之张表、陈表、等,其实真的是枉费力气。    古今不一样,岂能想当然。


乾坤客 发表于 2018-9-16 15:12:05
行星运行.png

木星行度1.png

木星行度.png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18-10-22 15:20:38
中华古人信仰阴阳之变化。阴阳之道,对人生的重要、人生和一切动物、植物的生存活动規律都是阴阳(星体)的变化引起的,要知天体星体的变化回归岁星規律,必须有一定的参照体,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静态参照体,以太阳的四季回归为岁星的。所谓的左旋、右旋都是相对快慢而已。
     天体有統一的场力都是左旋。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0 09:41:30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4-7 21:36 编辑

破解千年之谜---太岁真实星象的考古复原https://www.zhihu.com/

桐安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论道玄万古,谈笑有鸿儒。公众号:星庐Hosiro





从古至今“太岁”这个古天文学词汇在无数古籍中频频出现,但其真实星象含义始终未被发现,同时许多古籍中出现的太岁纪年由于与当下人们对太岁的认知不相符,多被认为是古人记载有误,这显然是一种遗憾也让诸多古籍记载成谜。

网友桐安先生认为:太岁是日木相会时,斗建所指的辰支六合为太岁。


作者:桐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362206/answer/28313555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6 12:45:56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2-26 14:29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书岁星纪年,完全是根据岁星12年周期推出来的,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5.png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6 16:03:46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2-26 17:27 编辑

左传中的星岁纪年,是推算所得,是没有疑问的,问题是:是由前代推过来的,还是由后世改编了左传而推的。
左传中的推文献岁星纪年与干支纪年法的关系:
岁在星纪,十二辰为丑,丑的六合为子,子的三合为申、子、辰,子后之地支为辰,辰即年支。

其他依次类推。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6 22:22:29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2-27 08:09 编辑

国语-晋语四-重耳自狄适齐 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吾曰:‘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亲晋。管仲殁矣,多谗在侧。谋而无正,衷而思始。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会其季年可也,兹可以亲。”皆以为然。

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无事必象,十有二年,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复于寿星,必获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


后注:文公在狄十二年:公元前656年重耳奔伙,据后文。此年岁在寿星,则此年是公元前644年,首尾十二年。

十有二年,必获此土: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伐卫取五鹿。该年年干支为己丑。丑年之太岁为酉,岁星所在当为酉的六合,即辰,辰为寿星。

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土乎:此年岁在寿星,公元前633年岁在鹑尾,公元前632年岁复在寿星,晋文公伐卫,正月六日戊申取五鹿,正在寿星、鹑尾之时。

必获诸侯:指称霸诸侯。公元前632年四月,文公在城濮击败楚师,合诸侯于践土,五月献楚俘于周裹王,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故曰获诸侯。


也有人根据《左传昭公十一年》”今之行也,岁在大火“,定晋文公奔狄在公元前655年,为岁在大火年。如为岁在大火,则十二次为卯,卯之六合为戌,戌之三合为寅,则此年年支为寅。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6 22:41:53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2-26 23:45 编辑

尽管笔者以历法推导的“武王伐纣”之年为BC1039,但是《左传》、《国语》的岁星纪年是成系统地发生错误,按这个更改《左传》的人的说法,“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按成系统作法,这一年,当在亥年,即BC1042年。
无论如何,在刘歆或刘歆之前,有人认为武王克商当在BC1042年。

相传汉代刘氏改经,不知是否其人所改。

在宋代,刘歆被司马光、洪迈等学者怀疑伪造《周礼》一书。清末今文经学者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指摘刘歆伪造古文经《左传》和《周礼》,以协助王莽篡位。他断定刘歆割裂左丘明所作的《国语》,分附于《春秋》经的各条之下,形成《左传》,此外又伪造《尔雅》。民国时,许多学者都攻击刘歆伪造经籍,如钱玄同、顾颉刚。1929年,钱穆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系统地驳斥了康有为之说。这篇论文轰动学术界,得到多数专家肯定,结束了清末以来今古文经的争论;此后唯有少数学者坚持刘歆伪造之说,如郭沫若于1932年出版《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此后累有增订修改,然至死仍不改此说;冯友兰亦认为《左传》是刘歆割裂《国语》一书而造的。徐复观提出《周礼》是刘歆与王莽二人合作伪造的,但此说没有说服力。有学者认为刘歆窜改了《左传》,加入杜撰的内容。

刘歆的《三统历》所定武王伐纣年是公元前1122年。这一年是己卯年,如按系统法,则卯三合为亥,亥六合为寅,当岁在析木之寅。所以,说刘歆伪作似乎没有说服力。不过,刘歆已经发现了岁差。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7 15:21:48

晋之始封岁在大火解说

http://www.fdgwz.org.cn/Web/Show/3083

白光琦


晋之始封君是唐叔

西周早期的纪年铜器为数甚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簋的出现,给探求西周年代提供了重要资料。其铭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作妻姚簋,遘于王命昜伯侯于晋,隹王廿又八祀。(铭末有族徽)

金文“昜”字,文献作“唐”。朱凤翰根据《史记》“成王封叔虞于唐”及“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提出唐伯即燮父之说,以为燮父即位时称唐伯,若干年后始称晋侯[1]。然而,“是为晋侯”不等于始为晋侯,况且《史记》作于秦火之后,诸侯史记尽失,难免有误。朱氏之说只是他个人的理解,不能成为定论。而学者从之,这就只能拉长自武王克商至晋之始封的年数,而陷入新的矛盾之中。
其实,晋的始封君是唐叔,这在《国语.晋语四.文公》篇中曾两次提到。
一处是齐姜曰:“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
另一处是董因对曰:

“君之行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

两处所述晋之始封是同一件事,这证明晋之始封君是唐叔,而不是燮父。
《国语》此说为多数学者所不取,可能是对岁次-分野之说有所怀疑,今特予以阐述:

晋之始封岁在大火解说

古人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不用说风雨寒暑,就是世间万物的存亡也都由天定。《易.系辞》曰:“天垂象,见吉凶。”人间的吉凶祸福在天上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就成为古人的需要,也是史官的重要职责。
他们看到有些亮星在列宿间游动,不知主何吉凶,颇为疑虑。直到春秋战国之交,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动荡,人们思想活跃,三晋作为新兴势力,更是奋发图强,像吴国这样一个霸主竟突然灭亡,岂非天意?为了探测这些亮星的游动与国家盛衰兴亡的关系,史官开始在周天树立坐标,选取若干大星为距,测得距度,以按其轨迹,穷其所之,逐渐发展成为二十八宿体系。而坐标一旦建立,只须连续观测三四十年,就可以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从而认识五星。这是我国天文史上的一次飞跃,这里只谈木星。
三晋史官在测得木星十二年一周天之后,便将周天分为十二次,使之与地上的十二国相对应,以其“岁处一国,是司岁”,命曰岁星,来探讨它与所在国盛衰兴亡的关系,通过晋国的若干历史事件,发现一些线索,以为岁星所在国吉,于是敷演而为岁次-分野之说。
此说以牵牛所在之次为周天之始,命曰“星纪”,正是当时天学家的观点。当时测得冬至日在牵牛,以为一岁之始,也是周天十二辰之始。日月之会是谓辰,十二月而周天。辰与次的起点与方向都是一致的。
《国语》所记岁次4条,除《周语四.伶州鸠论七律》章的“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等五条天象为刘歆伪造[2]外,其余3条都在《晋语》中,涉及7个年份,检验如下:

三晋史官所测岁次举例(公元前年份)

岁次

星纪

玄枵

娵訾

降娄

大梁

实沉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岁在

斗牛

女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

毕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年份

401

400

399

398

397

396

395

394

393

392

391

390


《国语》岁次检验表

文献年份及岁次

公元前年份

晋献公二十二年,重耳奔狄。“君之行也,岁在大火”

655年

晋惠公七年,重耳去狄,过五鹿,得圤,“二三子志之,岁在寿星。”

644年

惠公十四年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岁在大梁”

637年

晋文公元年,“元年始受实沉之星也”

636年

文公四年十一月(鲁僖二十八年正月)晋取五鹿。“及鹑尾,其有此土乎?”

633年

文公五年,败楚于城濮,始霸。“复于寿星,必获诸侯。”

632年

“晋之始封岁在大火”

下节专门讨论

以上可考的6个年份,木星的位置虽然与天不符(木星的恒星周是11.862年,古人以12年计,久则先天),但它们与战国前期的岁次相距都是12年的倍数,可见它们都是三晋史官根据已知年数依岁星12年一周天逆溯来的。
《左传》也有8条岁次,涉及16个年份,也都是战国人逆溯来的,不再赘述。
因此,“晋之始封岁在大火”,也应是三晋史官计算来的。如果说事隔久远,未必可靠,让我们考察一下:《纪年》有“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之文,当是幽王灭后晋国史官所记,此条虽然年数有误,疑是抄写颠倒,但决非妄造。晋人既掌握西周年数,也必掌握本国年数。至战国前期,史料俱在,无由伪造。
以上证明晋国始封君是唐叔,他的受封只能在成王之世。

岁在大火的年份

因为岁次以12年为周期,只要我们掌握了武王克商的大致年份,这个岁在大火之年就不难找到。
夏商周断代工程经多方考证,将武王克商之年定在1050-1020B.C.之间,是一项重大突破。其绝对年份,可由周初的真古文《周书.武成》即《逸周书.世俘》的三个定点月相推知,因为在建正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同一日辰的月相每隔31年或26年才出现一次,只要我们掌握了周初的建正和月相词义,这个年份不难求得。西周的历法,观象授时已到成熟阶段,建正只在丑寅之间波动。至于月相词义,现有多种假说,各有一套理论,只有通过确实的检验,即用王世确定的纪年铜器与其绝对年份相对照,这些假说能否或立,自会辨明。目前,宣幽二世的确切年份已经得到订正[3],月相问题也将因韧而解。遁此途径,推得武王克商在1044B.C.3月9日,于时历为武王十一年三月五日甲子。
武王克商后不久即死,其后的岁在大火之年,有1039和1027两个年份,而1039当成王初年,正在东征,故晋之始封只有1027B.C.合适。

它不会是成王二十八年

从形势来看,武王克商,匍有四方,只在殷墟设了三监,其余都采取覊縻政策。及武王卒,武庚管蔡与徐奄熊盈并反,东征之后周公认识到羁縻不行,必须直接统治。于是将新征服的东方首先分封齐、鲁、卫,沫司徒疑簋曰:“王来伐商邑,诞令康侯啚于卫。”来伐是返程,即成王三年东征归途中,已令康侯驻卫,以后又正式徙封。《左传》定四年云:“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康叔…唐叔…”说明鲁、卫、晋之徙封,属于同一部署,都是周公的决策,都应在东征后不久。晋之始封,决不会等到二十五年以后。
如果成王有28年,则西周年数难以安排,仅举一例:束皙据《纪年》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这个受命应从有天下算起,武王至少2年,康王至少25年,昭王19年,四王至少已有74年,穆王只剩20余年,而《纪年》有穆王37年事,足见成王不可能有28年。

它应是武王二十八年

《纪年》云:“武王十一年,周始伐商。”今由克商的1044B.C.为武王十一年计,“岁在大火”’的1027B.C.正是武王二十八年,即“王命易伯侯于晋”之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簋有族徽,当是殷裔。周代封国之君,通例是畿内称伯,四方称侯,叔夨初封称易伯,昜地必在畿内,而周畿是周人统治中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若是来自周畿,不能不用成王纪年,也不应该称公。曲村是晋国臣僚的墓区,而不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之墓,可见他不是昜伯带来的臣僚。由以上三点看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应是当地的贵族。
此簋未知所出,为何用武王纪年,很难考察。可能是因为武王卒后,周人全力东征,北方政令不及,不知时王年数之故,有待考古学的检验。

武王成王历谱

说明:
建正:冬至在当年十一月为建寅,十二月为建丑。
周初的定点月相:朏:周人以天明为一日之始,以朏为一月之始,晚间见到新月,明天即为下月之始。
既旁生霸:旁者溥也,旁生霸指普遍生光。晚间见到满月,明天即为既旁生霸。
既死霸:即月明已经隐伏,早晨不见残月,当天即为既死霸。
旁死霸:月明普遍隐伏,在既死霸之次日。

王年

B.C.

建正

正月朔

本年冬至

彝铭或文献历日

拟合历日

记事


武王

十一



1044





辛酉



13月5 己未



《武成》:一月壬辰旁死霸

二月庚寅朔,三日壬辰[4]



克商

二月[庚申]既死霸

三月庚申朔[5]

四月[乙巳]既旁生霸

四月庚寅朔十六日乙巳[6]

十二

1043

甲申

12月16甲子





十三

1042

己卯

12月28庚午

义方彝:十三月丁亥珷王赐义贝卅朋

十三月十五日丁亥


十四

1041

壬寅

12月8 乙亥





成王

元年

1040



丁酉


12月19庚辰





东征

1039

壬辰

12月29乙酉





1038

丙戌

13月10庚寅

《多方》: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五月甲申朔四日丁亥

东征归

1037

庚戌

12月22丙申









1036





甲辰



13月4 辛丑



《召诰》:二月既望[庚寅]

二月甲戌朔十七日庚寅[7]



营新邑

     三月丙午朏

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8]

何尊:五祀四月丙戌

四月癸酉朔十日丙戌

1035

戊辰

12月15丙午

保卣:二月既望乙卯

二月戊戌朔十八日乙卯[9]

大祀于新邑

1034

壬辰

11月25辛亥


《洛诰》:七年十二月戊辰

十二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

王命周公留洛

1033

丙戌

12月7 丁巳





1032

庚辰

12月17壬戌





1031

乙亥

12月28丁卯





十一

1030

庚午

13月9 壬申

再闰

叔夨方鼎:十四月


初祓于成周[10]

十二

1029

癸亥

11月21戊寅





十三

1028

戊午

12月2癸未





十四

(武王

廿八

祀)


1027



壬子


12月13戊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簋:王命昜伯侯于晋

《国语》:晋之始封岁在大火



封唐叔于晋

十五

1026

丙午

12月24癸巳




十六

1025

庚午

12月6 己亥





十七

1024

甲子

12月16甲辰




十八

1023

戊子

11月27己酉


《顾命》:四月乙丑王崩

四月丙辰朔十日乙丑







[1] 朱凤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簋与唐伯侯于晋》,见《考古》2007.3.


[2] 见何幼琦《周语铸无射章辨伪》,载《江汉论坛》1982.7.;张富祥《国语周语下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辨伪》,载《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拙著《先秦年代探略》74-7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张培瑜《先秦秦汉历法和殷周年代》346-350页,科学出版社2015年。


[3] 见拙文《宣幽二世年份考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网2017.1.15.


[4] 武王十一年,二月庚寅21:50朔,是日晨残月初伏,于时历为一月既死霸。因天气不好,误后一日,遂以辛卯为一月既死霸,壬辰为旁死霸。


[5] 三月庚申14:15朔,早晨残月初伏,是为二月既死霸。


[6] 四月庚寅朔,十五日甲辰1:11满月,即旁生霸,十六日乙巳既旁生霸。


[7] 成王五年,二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14;50望,十六日己丑既望,此作庚寅,误后一日。


[8] 成王五年,三月甲辰4:29朔,乙巳傍晚新月始见,时历明日为三月丙午朏


[9] 成王六年,二月戊戌朔,十六日癸丑4刻望,十七日甲寅既望,此作乙卯,误后一日


[10] 成王初祓于成周,亦见《逸周书·王会》。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7年8月0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7年8月07日

点击下载附件: 1808白光琦:晉之始封歲在大火解說.doc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7 19:41:17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辨伪https://www.doc88.com/p-163108558381.html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7 20:48:53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2-28 21:01 编辑

《国语.晋语四.文公》篇中曾两次提到。一处是齐姜曰:“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另一处是董因对曰:“君之行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

这一个记载距史实不远。

(周成王)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作《象舞》。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

周成王八祀,为公元前1028年,这一年冬天迁民于杜。周成王九祀,为公元前1027年,寅年,正是系统有误的岁在大火之年。如果是十祀,为公元前1026年,卯年,卯三合前为亥,亥之六合为寅,寅当为系统有误之析木。

由此看来,晋之始封,岁在大火,当在周成王九祀。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7 21:30:59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2-27 21:46 编辑

《帝王世纪》:“文王在丰,九州诸侯咸至,五星聚于房。文王即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于是更为受命之元年,始称王矣。”“头年五星聚 次年岁在鹑火”。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了解到:刘次沅、班大为、倪德卫、张闻玉、曾鹏、桂珍明等人,都已经知道:如果以帝辛纪年来表示的话,商周交替之际有过“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帝辛三十三年岁在鹑火”的组合天象(两个天象各在一年,前后两年之间的间隔是零年);如果以西伯纪年表示的话,商周交替之际有过“西伯四十一年五星聚,西伯四十二年岁在鹑火”。

公元前1059年,日月若合璧,五星若连珠。
这是笔者怀疑岁星纪年差成系统错误,未必是后人得出的,可能是前人推出的原因。
1.周文王受命时的岁在鹑火,可能是观测所得。
《宋书.符瑞志》:周文王始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复在鹑火。
2.《宋书.符瑞志》的内容,可能早己出现,如此,武王伐纣的十三年岁在鹑火,不是实测,而是据周文王受命的实际观测天象推导而来。
因为“武王伐纣”的重要性,于是其他年份的星岁纪年,均以此年为标准,推导而下,出现系统差。

系统差出现的原因:文王受命到武王伐纣并不是十三年,这个十三年是以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四年伐纣导出的。实际是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十一祀伐纣。
这样的解释,比之刘歆改经的说法,似乎更有说服力。

这样的研究,外国人竟然走到了国人之前。年代学上论严谨,国人需要努力。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2-27 21:56:12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3-4 11:20 编辑

春秋时期出土文物能证明当时有岁星纪年法么?
有。
2006年底在河南南阳徐家岭墓葬区M11发掘出土的夫人鼎,经冯时先生考证此鼎铸于公元前507年,其上铭文考释为:“唯正月初吉,岁在涒滩,孟春在奎之际……”铭文的意义重大,首先是太岁纪年的行用年代大为提前至春秋晚期,其次说明二十八宿体系在当时已经形成而且具有完善的距度划分,可用于系统地观测和纪时。实际上,出土整理者,认为此鼎在战国早期。但无论如何,只要此鼎早于公元前370年,那么就说明:《左传》、《国语》岁星纪年是由后于公元前370年的人窜入《左》《国》的说法,就可能站不住脚了。河南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是一座楚国贵族古墓群,是河南省继下寺楚墓之后在河南发现的最大的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群。徐家岭楚墓更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M11与以前发掘的M10南北并列,相距仅6米左右,墓葬形制、方向相同,均为“甲”字形墓,并均为战国早期楚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1990s),对河南淅川和尚岭徐家岭楚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一个考古了十个古墓,考古发现了克黄升鼎、曾太师奠鼎、卷云纹填漆鼎,鸟嘴兽纹鼎、画像铜壶、仲姬敦、镇墓兽等,都属于文物精品。
M10也是楚国大夫级墓葬,随葬品也很丰富,其中11颗完整的蜻蜓眼玻璃珠引人注目,科学检测结果表明,那是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原地区最早的古代玻璃。

宅兹中国丨蒍夫人囂鼎
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3b7a509000000001e03d5c6
春秋晚期
2006年河南淅川县徐家岭M11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楚国青铜器,鼎的铭文为:

唯正月初吉,岁在涒滩,孟甲在奎之际,(化阝)蔿夫人嚣择其吉金,作铸迅鼎,以和御汤,长(赖)其吉,永寿无疆,(化阝)蔿大尹嬴作之,后民无忘。

薳夫人鼎.jpg
经专家冯时先生考证,该器历日为公元前507年,甲午年。专家考证的对否,暂且不论,但说明此时真的有岁星纪年法。为什么先不论专家考证的对否呢?因为对铭文的理解可能会有争议。如:正月孟甲,楚国历法是建子、建丑还是建寅?岁在涒滩,是实际观测还是系统性误差所得?孟甲在奎,说的是木星、斗建还是太阳?都有可能。试问,对这些问题,冯时先生能给个明确的证明么?

再得奎星所对应十二次为戌或亥,两者都有可能。

这可能是:“岁在涒滩”,是沿用了早期的成系统误差,凡涒滩之年,年支为酉。孟甲在奎,是否岁星的实测之年,依然待考。

这一器的重要性在此:如果“孟甲在奎之际”,指的是岁星在奎,则说明前面的“岁在涒滩”不是实测之天象,而是系统误差之纪年。如此,则春秋时期的岁星纪年,不是由公元前365左右逆推而来,而是由前代顺推而来。如此,则证明《左传》没有经过刘歆的更改。

岁星在奎如是实测,奎星在亥。则日木相会只能在亥宫,如此,日木相会时,斗建只能在寅。皆太岁在寅,太岁在寅,说明这是摄提格而非涒滩。这一条如为真,则岁在涒滩当为系统性12年周期,并非实测岁星所在。否定这一条,当否定前提,比“孟甲在奎之际”并非指岁星所在位置。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此年为公元前239年,壬戌年。公元前239年8月21日,日木相会在翼宿(巳宫),斗建指申,巳申六合。与古书记载的岁在涒滩完全一致!


即如果“岁在涒滩”是实测之年,则其年支当为戌年。如果不是实测之年,则其年支当为酉年。

因此,原铭的意思应为“岁在涒滩”,这是太岁纪年法,正月初吉,孟甲在奎,也可能指的是日或斗在奎宿,正月孟甲,日或斗在奎宿。据云,楚国有过亥正历,则斗在亥宫,奎宿在亥。《史记天官书》中,太史公也提到了斗建定太岁的方法,原文:”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要之,岁星纪年法,由于超辰的出现,有误差;太岁纪年法,已经考虑到了超辰,误差很小。这是一种太岁纪年法,太岁纪年法的产生原因,是要纠正岁星纪年的岁差,因此,用岁在涒滩的方法,反而往往是实测之年。
如果根据整理者所云,这是战国早期器物,战国在公元前 476年 至 221年间,战国起始年代有多种说法,早者约476晚者403年,早期大约70至80年,即此器在公元前476年至330年之间,约130年。太岁纪年法12至13年一周,则约10种可能性。

1

1

2

2

3

3

4

4
乾坤客 发表于 2023-3-1 11:00:14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3-4 16:10 编辑

清华简十《司岁》解析
子居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所收《司岁》篇,整理者在说明部分言:“本篇凡十五简,简长约四十五厘米,宽约〇·六厘米,三道编。简尾有编号,无篇题。据简文「六辰司岁」、「两辰司岁」,拟篇名为《司岁》。本篇接抄于《四时》篇后,与其合为一卷竹书(可参看《四时》篇说明)。本篇竹书原有编号为四十三至五十一,四十七至五十三,编号接续《四时》篇,且有重迭,为避免混淆,新加整理号。本篇属于术数类文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六辰司岁」总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摄提等十二岁每岁哉、上时、中时、下时、二间、无丰、无厉所值之辰的详细说明;第三部分是对十二岁六辰所值之辰吉凶的占断。本篇出现了太岁运行一周十二岁的岁名,是目前所见最早完整记录十二岁名的文献。本篇十二岁名与《尔雅》、《史记·天官书》、孔家坡汉简《日书》等文献比较,异文较多,对于岁名的理解,有一定帮助。”[1]由《司岁》内容和编号接续清华简十《四时》篇的情况来看,《司岁》与《四时》很可能是出自同一个编撰者,二者的成文时间当也非常接近。由下文解析内容可见,该编撰者很可能也是《行称》篇的作者,笔者在《清华简十〈行称〉解析》[2]中已提到:“由《行称》篇尚‘均’来看,《行称》篇的作者或与《心是谓中》篇一样也很可能为慎子学派的某位学人,并且可能是春申君之师。由《行称》篇中的用词特征来看,《行称》篇很可能成文于战国末期初段的东楚地区。”该作者措辞特征虽然与《治政之道》篇作者有相似之处,但《治政之道》篇作者不信天命,而《司岁》篇作者明显对天兆、择日等迷信内容有所偏好,这也正对应了《心是谓中》篇中所言“人有天命,其亦有身命”。所以,由《心是谓中》、《行称》、《四时》、《司岁》等篇内容综合来看,此作者很可能原为宋人或深受宋文化影响,并曾长期游于稷下,是稷下学人之一,非常可能是慎子学派中的一员,对宋钘学说也较熟悉,立论倾向于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多家兼收并蓄,在稷下学人离散后此作者或是居于东楚,与春申君黄歇很可能关系非常密切,但二人观念则颇有不同。
【宽式释文】
  凡行水、旱、火、疾、兵、丧、死之道,正无丰、无厉、六辰以为纪。其六辰:一为哉、二为上时、三为中时、四为下时、五为间,凡六辰。
  司岁:
  摄提之岁,亥受舍,巳为上时,卯为中时,丑为下时,寅申为二间,子辰酉未为无丰,午戌为无厉。
  鼍菸之岁,巳受舍,亥为上时,酉为中时,未为下时,寅申为二间,午卯戌为无厉,子丑辰为无丰。
  执余,戌受舍,辰为上时,寅为中时,子为下时,丑未为二间,亥卯午巳为无厉,申酉为无丰。
  荒骆,辰受舍,戌为上时,申为中时,午为下时,未丑为二间,巳亥寅卯为无厉,酉子为无丰。
  敦状,酉受舍,卯为上时,丑为中时,亥为下时,子午为二间,戌寅巳为无厉,辰未申为无丰。
  协禽,卯受舍,酉为上时,未为中时,巳为下时,子午为二间,辰申丑为无丰,戌寅亥为无厉。
  滖难,申受舍,寅为上时,子为中时,戍为下时,亥巳为二间,酉丑辰未为无丰,卯午为无厉。
  乍噩,寅受舍,申为上时,午为中时,辰为下时,巳亥为二间,卯戌为无厉,未酉子丑为无丰。
  盖茂,未受舍,丑为上时,亥为中时,酉为下时,戌辰为二间,申子为无丰,寅卯巳午为无厉。
  大牵,丑受舍,未为上时,巳为中时,卯为下时,辰戌为二间,寅午亥为无厉申酉子为无丰。
  困敦,午受舍,子为上时,戌为中时,申为下时,酉卯为二间,未丑辰为无丰,亥巳寅为无厉。
  奋若,子受舍,午为上时,辰为中时,寅为下时,卯酉为二间,丑未申为无丰,亥戌巳为无厉。
  凡十又二岁。
两辰司岁,一出一入,以尽十二月,复以为十又二岁。屯然其无厉、二间不与易位。
  凡无丰以风,三,邦乃有丧。无厉……
[附简]……为日丁,且视十日之刚柔以穆之,且视雨风之逆顺少长以穆
【释文解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凡)行水旱火疾兵喪死之道〔一〕,正亡(無)丰、亡(無)萬(厲)、六晨(辰)以爲紀〔二〕。
  整理者注〔一〕:“水旱火疾兵丧死,泛指各种灾异凶咎之事。”[3]此句“凡行水、旱、火、疾、兵、丧、死之道”与清华简十《行称》的“凡行称之道”句式如出一辙,两篇的内容也皆是阴阳时令类,因此两篇很可能是同一作者。而以十二岁为占的内容,可见于《淮南子·天文》:“摄提格之岁,岁早水晚旱,稻疾,蚕不登,菽麦昌,民食四升,寅,在甲曰阏蓬。单阏之岁,岁和,稻、菽、麦、蚕昌,民食五升,卯,在乙曰旃蒙。执徐之岁,岁早旱晚水,小饥,蚕闭,麦熟,民食三升,辰,在丙曰柔兆。大荒落之岁,岁有小兵,蚕小登,麦昌,菽疾,民食二升,巳,在丁曰强圉。敦牂之岁,岁大旱,蚕登,稻疾,菽麦昌,禾不为,民食二升,午,在戊曰著邕。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未,在己曰屠维。涒滩之岁,岁和,小雨行,蚕登,菽麦昌,民食三升,申,在庚曰上章。作鄂之岁,岁有大兵,民疾,蚕不登,菽麦不为,禾虫,民食五升,酉,在辛曰重光。掩茂之岁,岁小饥,有兵,蚕不登,麦不为,菽昌,民食七升,戌,在壬曰玄黓。大渊献之岁,岁有大兵,大饥,蚕开,菽麦不为,禾虫,民食三升。困敦之岁,岁大雾起,大水出,蚕登、稻疾、菽麦昌,民食三升,子,在癸曰昭阳。赤奋若之岁,岁有小兵,早水,蚕不出,稻疾,菽不为,麦昌,民食一升。”其所列“水”、“旱”、“兵”、“疾”等内容正与清华简十《司岁》相当,类似的内容又见于《开元占经·八谷占》所引《黄帝占》:“太阴乘寅,早水晚旱,蚕禾菽麦昌,人食四升;太阴乘卯,禾稻菽麦黍昌,人食二升;太阴乘辰,早旱,晚水,人饥,豆昌,麦熟,民食二升;太岁乘巳,小兵动,蚕麦昌,二升;太阴乘午,大旱,蚕成,稻菽麦昌,禾不为,二升;太岁乘未,小兵起,蚕稻昌菽麦不为,三升;太阴乘酉,大兵,民疫,蚕菽麦皆不成,民食七升,大耗;太阴乘亥,有兵,麦禾善,五升;太阴乘子,天大雾,岁水大出,稻麦蚕禾昌,民食三升;大阴乘丑,岁小兵,早蚕不登,稻疾菽不成,麦昌,民食三升。”由《开元占经》引《黄帝占》内容不难看出,《淮南子·天文》所记很可能也是本于《黄帝占》,而推崇黄帝是战国时期田齐文化的一个特征,《开元占经·岁星占》:“甘氏曰:‘岁星处一国,是司岁,十二名。摄提格之岁,摄提格在寅,岁星在丑,以正月与建、斗、牵牛、婺女,晨出于东方为日;十二月夕入于西方,其名曰监德;其状苍苍,若有光;其国有德,乃热泰稷;其国无德,甲兵恻恻;其失次;将有天应,见于舆鬼,其岁早水而晚旱。’甘氏曰:‘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两国或昌或亡,死者不在其乡,其失次,见于张,其名曰降入,周王受其殃,国斯反服,甲兵恻恻,其岁大水。’甘氏曰:‘执徐之岁,摄提在辰,岁星在亥,与营室、东壁,晨出、夕入,其名为搏谷。其国有德,必数其状;其失次,见于轸,其名曰青章,其国不利,治兵将有大丧,其岁早旱而晚水。’甘氏曰:‘大荒落之岁,摄提在巳,岁星在戌,与奎、娄、胃晨出夕伏,其名曰路嶂,其状熊,色有光,其国兵,其君增地,其失次,见于亢,其名曰清明;其下出贼、死主,是岁不可西北征,利东西;东南无军,有乱民,将有兵作于其旁,执杀其主。’甘氏曰:‘敦牂之岁,摄提在午,岁星在酉,与毕、昴晨出夕入,其名曰启明;其状熊熊,若有光,天下偃兵,唯利二立王,不利治兵,其失次见于房。其名曰不祥,孽及殷王,祸及四乡;其岁早旱晚水。’甘氏曰:‘协洽之岁,摄提在未,岁星在申,与觜觿、参伐,晨出夕入,其名曰张列,其状昭昭,若有光,其色若赤,无有他祥,唯利行兵,征于四方,仇人不敢治,民其失次,见于箕;其名曰不疑,小民有子,持头相期。’甘氏曰:‘涒滩之岁,摄提在申,岁星在未,与东井、舆鬼,晨出夕入,其名曰大晋,其状昭昭,白色有光,有国其亡,亦不在其乡,其失次见于牵牛,其名曰小章,不利治兵,其国有诛,必害其王;岁小水雨。’甘氏曰:‘作愕之岁,摄提在酉,岁星在午,与柳、七星、张,晨出夕入,其名为长王,其状作有芒,有国其昌,书有四方,享献之祥;其失次见于虚,其名曰大章;有旱而昌,或为之殃,必有其乡,其岁有火,有女丧、民疾。’甘氏曰:‘阉茂之岁,摄提在戌,岁星在巳,在翼、轸。晨出夕入,其名为天睢,其状白色,大明,其色若青,国有大疾;其失次见于东壁,其国士卿相谪,民人各直刺,无有仇谪,鬼神书壁;其名曰天侈,其岁有小水,有女丧。’甘氏曰:‘大渊献之岁,摄提在亥,岁星在辰,与轸、角、亢。晨出夕入,其名为大皇,其状色玄青,天下不宁,有归为政;星若耀而阴出,是谓正平,利起军旅,其帅必武,有德将,四国海内尽服;其失次见于娄,其名屏营,天下尽惊。’甘氏曰:‘困敦之岁,摄提在子,岁星在卯、与氐、房晨出夕入,其名为天泉,其状玄色,甚明;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见于昴,其名曰赤章,其国有丧,不在其王,在水而昌。’甘氏曰:‘赤奋若之岁,摄提在丑,岁星在寅,与心、尾、箕,晨出夕入,其名为天昊,黯然黑色、甚明,侯王有庆,其失次见于参,其名洋;有国其虚,其岁早水。’”所引《甘氏星经》内容也是十二岁占,此内容又被《史记·天官书》收录而小有异文,《史记·天官书》明记“在齐甘公”是可知此说出自齐地,《汉书·艺文志》称“楚有甘公”则甘德或是也为稷下学人由齐入楚者,这也就正对应了清华简多有管仲学派内容而又为楚简的情况。
  整理者注〔二〕:“正,定。无丰,十二岁所属地支有子、丑、辰、未、申、酉。无厉,十二岁所属地支有寅、卯、巳、午、戌、亥。一岁之中,无丰和无厉所属地支共六个,哉、上时、中时、下时、二间所属地支共六个。每一岁,先确定「受舒」日地支,然后上时地支为「受舒」日前六日,中时为上时前二日,下时为中时前二日。纪,开端、准则。”[4]由《司岁》与《四时》合为一卷竹书来看,很可能《司岁》篇不止与《行称》是同一作者,而且也是《四时》篇的编撰者,笔者在《清华简十〈四时〉解析》[5]中已指出:“虽然清华简《四时》篇作者并不熟悉天文历法,但很明显作者能接触到一些非常专业的原始材料,而这显然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条件。”《四时》篇的作者在编撰《四时》篇时,对原始材料的理解和处理多有讹误,而《司岁》篇中,类似的讹误情况也同样存在,整理者注中所说篇中的“无丰,十二岁所属地支有子、丑、辰、未、申、酉。无厉,十二岁所属地支有寅、卯、巳、午、戌、亥。”当即是原文存在的讹误内容,以上时、下时等六辰来比较“无丰”、“无厉”的话,则“无丰”当恒定在“子、丑、辰、巳、申、酉”,“无厉”当恒定在“寅、卯、午、未、戌、亥”,推想《司岁》篇作者所据的原始材料本是表格形式,《司岁》篇作者将其转录为文字形式时,误将“巳”归为了“无厉”而将“未”归为了“无丰”,从而才导致目前所看到的《司岁》篇内容这个形式。整理者在《司岁》释文后曾据《司岁》原文整理出一份“十二地支司岁表”,而若按笔者所说《司岁》原作者抄录有误,则该“十二地支司岁表”可重新调整如下:
摄提
无丰
下时
中时
无丰
上时
无厉
无厉
无丰
无厉
受舍
单阏
无丰
无丰
无厉
无丰
受舍
无厉
下时
中时
无厉
上时
执徐
下时
中时
无厉
上时
无丰
无厉
无丰
无丰
受舍
无厉
荒落
无丰
无厉
无厉
受舍
无丰
下时
中时
无丰
上时
无厉
敦牂
中时
无厉
上时
无丰
无丰
无厉
无丰
受舍
无厉
下时
协洽
无丰
无厉
受舍
无丰
下时
中时
无丰
上时
无厉
无厉
涒滩
中时
无丰
上时
无厉
无丰
无厉
无厉
受舍
无丰
下时
作愕
无丰
无丰
受舍
无厉
下时
中时
无厉
上时
无丰
无厉
阉茂
无丰
上时
无厉
无厉
无丰
无厉
受舍
无丰
下时
中时
大渊
无丰
受舍
无厉
下时
中时
无厉
上时
无丰
无丰
无厉
困敦
上时
无丰
无厉
无丰
无丰
受舍
无厉
下时
中时
无厉
奋若
受舍
无丰
下时
中时
无丰
上时
无厉
无丰
无厉
无厉
笔者《清华简十〈四时〉解析》已指出“受舒”当读为“受舍”,而由《司岁》所列十二地支可见,《司岁》的“受舍”当是以岁比于月,即《司岁》的“受舍”标明了岁首和十二岁各岁的地支之首,而摄提格之岁“受舍”在亥,则表明《司岁》所据的原始材料摄提格岁或是冬至在亥日、或是立春在亥日。《司岁》以次年“受舍”在巳,第三年“受舍”在戌,则表明《司岁》所用历法很可能是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岁,每两岁减一日以求合天。这种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岁的历法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三百六十六日大于回归年实际天数,因此“以闰月定四时”只能表明《尧典》的作者并不懂天文历法,《尧典》四仲星非同年所能精确观测到的天象同样说明这一点。这种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岁的历法,之后还见于《管子·幼官》及与之类似的银雀山汉简《三十时》,二者皆明确以十二日为一个时段周期,笔者《先秦文献分期分域研究之一 虚词篇》[6]已提到“《顾命》、《吕刑》、《尧典》、《皋陶》则是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霸业颇相始终。”所以无论是《尧典》还是《幼官》、《三十时》都是明确属于齐文化系统的,这正可与前文解析内容提到的《甘氏星经》相印证。银雀山汉简《三十时》中言“一百五十三日一至,三百三十六日再至,十二日一时,六日一节。日冬至,恒以子午;夏至,恒以卯酉。二绳四句,分此有道。”类似内容则又见于《淮南子·天文》:“日冬至子午,夏至卯酉,冬至加三日,则夏至之日也。岁迁六日,终而复始,”可证这个齐文化系统的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岁历法曾传至楚地,也正与清华简十《司岁》相合。因为该历法所用每岁日数为三百六十六日,故自然有同一节气于下一年的地支为对冲地支,所以有摄提格岁“受舍”在亥,单阏岁“受舍”在巳。而由于每岁日数为三百六十六日而大于回归年实际天数毕竟过于疏阔,因此要实际使用必然要减日数以合于实际的回归年日数,所以清华简十《司岁》所体现的很可能就是每两年减一日的调整法,这样调整之后每十二年只比实际回归年十二年日数多约三日,虽然仍较四分历疏阔,但使用上已影响不大。整理者注中以“受舒”为基点倒推“上时”、“中时”、“下时”,似不合推步历常规,而按笔者以上分析,则可以理解为摄提格岁的“受舍”实即岁首,“下时”在“受舍”后二日,“中时”在“下时”后二日,“上时”在“中时”后二日,这样的推步过程显然较整理者注所说“每一岁,先确定「受舒」日地支,然后上时地支为「受舒」日前六日,中时为上时前二日,下时为中时前二日”更为自然。
亓(其)六晨(辰),一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哉),二爲上寺(時),三爲中寺(時),四爲下寺(時),五爲𨳿(閒)〔三〕,【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凡)六晨(辰)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歲)〔四〕。
  整理者注〔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月,才声,读为「哉」。《尔雅·释诂》:「哉,始也。」下文作「受舒」。间,地支位于中时和下时、无丰和无厉之间,故称间;所属地支有两个,故称二间。”[7]由《司岁》以“哉”与“受舍”对应来看,此从月的“哉”字或即源自“哉生魄”的“哉”。“间”的设置与孤虚术在思路上有相似性,二者当都是十干与十二支配置上的调合,只不过《司岁》的“间”是每五日一置,这也就意味着《司岁》中的十二地支是分为每六个为一组,与银雀山汉简《三十时》每时都分为“上六”、“下六”相通。相对于此,可知《司岁》中的十天干配置并不连续,而是分为由“受舍”居中的五干和由“上时”居中的五干,“间”即是指两个五干之“间”。
  整理者注〔四〕:“司岁,又见于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篇。”[8]虽然清华简十《司岁》与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皆言“司岁”,但二者的“司岁”所指并不相同。清华简十《司岁》的“司岁”指的是每岁职为司岁的十二地支中的两个,分别对应冬至的地支和夏至的地支。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的“司岁”则就是指的十二岁神,此十二岁神即《山海经·海内经》所记“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其神名即“摄提格”至“赤奋若”十二岁名,并且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定每岁“司岁”之神是以每岁正月朔日地支为序顺次对应十二岁名,而这种顺序无论是与十二岁名的得名来源顺序对比,还是与节气地支对比,都并不相合,应该只是一种世俗简化处理。“凡六辰”后当加句号,“司岁”指的是后文的如何安排十二地支所属,以确定“受序”、“上时”的地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歳)〔五〕,亥受舒(序),巳爲上寺(時),卯爲中寺(時),丑爲下寺(時),寅申爲二𨳿(閒),子晨(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未爲亡(無)丰,午戌爲亡(無)萬(厲)。【二】
  整理者注〔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卽「摄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臼从是,「提」字异体。摄提,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十二岁之一,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寅年,古书又作「摄提格」。《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9]以“摄提之岁,亥受舍”可推知,若《司岁》所据的原始材料节气推算正确,无先天后天等情况的话,则此原始材料很可能是成文于公元前319年,摄提格岁冬至在亥日盖对应的是儒略历公元前320年12月25日,农历年干支辛丑,月干支庚子,日干支乙亥,这个时间点也正近于笔者《清华简十〈四时〉解析》所分析的“可以推测清华简《四时》篇作者抄录的原始材料中有一份成文在时木星位于胃宿,结合立春日月合朔于室宿,清华简《四时》的成文时间与《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相近,则该原始材料很可能是成文于公元前314年,是清华简《四时》篇的成文时间当不早于公元前314年。”十二岁神的神名来源,从古至今都不见确解,《史记·历书》:“摄提无纪,历数失序。”《集解》:“《汉书音义》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而指巳,是谓失序。”《索隐》:“摄提失方。按:《天官书》云:‘摄提三星,若鼎足句之,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格,至也。言摄提随月建至,故云格也。”《尔雅·释天》“摄提格”李巡注:“言万物承阳而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孙炎注:“阳摄,特提携万物,使上至。”李巡注既孙炎注所说“万物承阳而起”、“阳摄,特提携万物”云云显然属于望文生义,唯十二岁名有以鱼部、铎部为尾字者,所以《史记索隐》训“格,至也”当是。由此可推知,十二岁名中尾字为鱼部、铎部的,前字多当是星名或天区名。古代划分天区有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杂见于《左传》、《国语》,将十二次名与十二岁名比较的话,不难观察到,二者皆各有两个以“大”冠名的内容,十二次名中有“大火”、“大梁”,十二岁名中有“大荒落”、“大渊献”,并且十二次、十二岁二者以“大”冠名者皆是相间五位,由此当可判断,“大火”、“大梁”即对应“大荒落”、“大渊献”。前文已据《史记索隐》而知“格,至也”,所以“大荒落”也即“大荒至”,“荒”从亡得声,亡为明母阳部,“梁”为来母阳部,明母、来母密近,故可推知“大荒”实即“大梁”,那么“大火”自然也即对应“大渊献”。以此二者为定点,自然可推知“摄提格”即对应“玄枵”。睡虎地秦简《日书》、北大简《雨书》等皆记有一种二十八宿纪日法,以这种纪日法,四月首宿为毕宿,十月首宿为心宿,十月心宿自然即对应“大火”,而《淮南子·天文》:“星部地名,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牵牛,越;须女,吴;虚、危,齐;营室、东壁,卫;奎、娄,鲁;胃、昴、毕,魏;觜嶲、参,赵;东井、舆鬼,秦;柳、七星、张,周;翼、轸楚。”《开元占经·分野略例》:“费直曰:‘自胃四度至毕八度,为大梁。’蔡氏曰:‘自胃一度至毕二度,为大梁之次。’”是四月首宿正对应于魏之分野,为“大梁”之次,十二岁名的“大荒落”,由此上推则“摄提格”即是正月营室,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为摄提格。”其所记自然并非秦汉实际的岁星天象,但却保留了摄提格原本与营室的关系,《开元占经·岁星占》引石氏曰:“岁星,他名曰摄提,一名重华,一名应星,一名经星。”《淮南子·修务》:“摄提、镇星、日、月东行,而人谓星辰日月西移者,以大氐为本。”张衡《灵宪》:“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可证“摄提”又为岁星别名,《开元占经·北方七宿占》引《圣洽符》曰:“营室二星,天子庙,又曰摄提宫,府廷也。”可证营室为岁星之宫。而“摄提格”既然是“摄提至”,则此“摄提”当是指岁星之宫营室而非岁星,室为书母质部,摄为书母叶部,提为禅母支部,笔者在《安大简〈邦风·召南·小星〉解析》[10]中已提到:“《诗经·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藉。’郑笺:‘实当作寔,赵魏之东,实、是同声。寔,是也。’赵、魏之东即齐、宋文化区,故郑玄注说明‘实’、‘是’同声很可能是殷商旧音遗存。”而“实”为质部,因此“摄提”很可能即“室”之缓读,则“摄提格”即“室至”,其成为岁星别名当即是因为“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为十二岁首岁的缘故。
𧕦(單)菸(閼)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歳)〔六〕,巳受舒(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亥)爲上寺(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爲中寺(時),未爲下寺(時),寅申爲二𨳿(閒),午卯戌爲亡(無)萬(厲),子丑晨(辰)爲亡(無)丰。
  整理者注〔六〕:“𧕦菸,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卯年,《释天》作「单阏」。𧕦,从䖵,单声,「蝉」字异体,与「单」音近相通。菸、阏,二字皆从於声,音近相通。”[11]刘乐贤先生《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篇初探》[12]、王志平先生《孔家坡汉简〈日书〉“司岁”篇中的“单阏”》[13]文皆已据《说文》指出阏有鱼部读音,现清华简十《司岁》作“菸”更添一证,於、格读音密近,因此可推测十二岁名中的“菸”、“阏”即是“格”的音转,训为至。“𧕦”是鼍字异体,即扬子鳄,字又作“鱓”,《山海经·中次八经·骄山》:“神𧕦围处之,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郭璞注:“𧕦,音鼍鱼之鼍。”《山海经·中次八经·岐山》:“神涉𧕦處之,其狀人身而方面三足。”《说文·鱼部》:“鱓,鱼名,皮可为鼓。从鱼单声。”段注:“古以鼍皮冒鼓,鼍鱓皆从单声,古书如《吕览》等皆叚鱓为鼍。”“鼍”又名“夔”,《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夔为群母脂部,奎为溪母支部,声韵皆密近,睽、奎相通[14]也可证“夔”有条件读为“奎”,而“夔”即“𧕦”,因此“单阏”很可能就是“奎至”。与此对应,奎宿一直有一个天豕异名,并且很容易判断天豕是比奎宿更早的星象,《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正义》:“奎,天之府库,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此星象又见于清华简十《四时》:“其不至,天豕乃需。……二十七日,十二時作焉,天豕旦章……二十日,豕目旦亟……十四日,天豕昏章”,笔者《清华简十〈四时〉解析》曾指出:“孟夏二十七日言‘天豕旦章’,仲夏二十七日言‘白维旦发’,也可证‘天豕’可在‘白维’前约30 度,应该也包括西宫中部星象,因此清华简《四时》所言‘天豕’很可能还包括胃昴周边星区而非仅奎宿,仅对应于奎宿天区的盖是季夏二十日所言‘豕目’。”星象的细分化是个历时过程,故不难判知天豕的星象是出现在二十八宿的奎宿定型之前的,奎宿只是继承了天豕星象,而“豕”同样是脂部字,“夔”与“天豕”的传承转化关系,先秦传说中犹有可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鼍”、“豕”的关系,甚至固化传承至明清尚见其说,《于少保萃忠传》卷五:“见一怪身长四五丈,遍身鳞甲,头如猪而有须,前有二爪,后有鳞尾,形甚凶恶,若蛟似螭,浮死于水面之上。飞报有贞,徐公闻报,亲往观之,公亦骇愕,曰:此猪婆龙也。”《清稗类钞·动物类》:“鼍,与鳄鱼为近属,俗称鼍龙,又曰猪婆龙。长二丈余,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鳄鱼,惟后足仅具半蹼。生于江湖,我国之特产也。相传力猛,能损蚀堤岸,鸣声惊人。其皮可冒鼓,通作鱓。”很明显“鼍”又名“猪婆龙”就是因为“头如猪”,而这种鼍与猪之间的类同关系即奎宿与“单阏”间的线索。
𡡘(執)余(徐)〔七〕,戌【三】受舒(序),晨(辰)爲上寺(時),寅爲中寺(時),子爲下寺(時),丑未爲二𨳿(閒),亥卯午巳爲亡(無)萬(厲),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爲亡(無)丰。
  整理者注〔七〕:“𡡘余,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辰年,《释天》作「执徐」。徐,从余声,余、徐音近可通。”[15]据前文解析内容例推,“徐”、“余”当仍是“格”的音转,训为至。三月首宿为胃宿,胃为匣母物部,“执”、“埶”互通,“埶”为疑母月部,胃、曰互通[16],埶、兀互通[17],曰为疑母月部,兀为匣母物部,故胃、埶存在音转条件,“执徐”很可能即“胃至”。
巟(荒)駱(落)〔八〕,晨(辰)受舒(序),戌爲上【四】寺(時),申爲中寺(時),午爲下寺(時),未丑爲二𨳿(閒),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亥)寅卯爲亡(無)萬(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子爲亡(無)丰。
  整理者注〔八〕:“巟骆,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巳年,《释天》作「大荒落」,《史记·天官书》作「大荒骆」。荒,从巟声,二字音近相通。骆,从各声,「落」以「各」为基本声符,音近可通。”[18]《尔雅·释天》:“大梁,昴。”孙炎注:“昴、毕之间,日、月、五星出入要道,若津梁也。”大梁为“昴、毕之间”,则昴宿可称大梁,毕宿自然也可称大梁,四月首宿即毕宿,前文解析内容已言“‘大荒落’也即‘大荒至’,‘荒’从亡得声,亡为明母阳部,‘梁’为来母阳部,明母、来母密近,故可推知‘大荒’实即‘大梁’。”因此“大荒落”犹“昴毕至”。
𦎫(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牂)〔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受舒(序),卯爲上寺(時),丑爲中【五】寺(時),亥爲下寺(時),子午爲二𨳿(閒),戌寅巳爲亡(無)萬(厲),晨(辰)未申爲亡(無)丰。
  整理者注〔九〕:“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午年,《释天》作「敦牂」,孔家坡日书《司岁》作「隤状」。敦,从𦎫得声,古音端母文部;隤,定母微部,音近可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𦣻,爿声,「状」字异体,「状」、「牂」音近可通。”[19]五月首宿为井宿,又名天井,《开元占经·南方七宿占·东井》引《黄帝占》曰:“东井,天府法令也,天谗也,一名东陵,一名天井,一名东井,一名天关,一名天阙,一曰天之南门。”天为透母真部,𦎫为端母文部,声韵皆密近,故天、𦎫存在音转条件。井为精母耕部,牂为精母阳部,荆、羌可通[20],故井、牂也存在音转条件。因此“敦牂”完全可能就是“天井”的音变。
𠠴(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洽)〔一〇〕,卯受舒(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爲上寺(時),未爲中寺(時),巳爲下寺(時),子午【六】爲二𨳿(閒),晨(辰)申丑爲亡(無)丰,戌寅亥爲亡(無)萬(厲)。
  整理者注〔一〇〕:“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未年,《释天》作「协洽」,《史记·天官书》作「叶洽」,孔家坡日书《司岁》作「盖给」。𠠴,「劦」字省体,与「协」、「叶」、「盖」古音皆在叶部,音近可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凶,今声,「禽」字异体,古音群母侵部;洽,匣母缉部;给,见母缉部,三字音近可通。”[21]“协”可训合,《周礼·秋官·乡士》:“协日刑杀,肆之三日。”郑玄注:“协,合也,和也,和合支干善日,若今时望后利日也。”《释文》:“汁日,音协,本亦作协。”六月首宿为柳宿,《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主木草。”《索隐》:“案:《汉书·天文志》‘注’作‘喙’。《尔雅》云:‘鸟喙谓之柳。’孙炎云:‘喙,朱鸟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为柳星,故主草木。”可见井、鬼二宿本不属南方朱鸟,较原始的朱鸟星象只是始于鸟喙柳宿,故“协禽”可以理解为合于朱鸟,也即马王堆帛书《五星占》所言“与柳晨出东方”。
滖(涒)難(灘)〔一一〕,申受舒(序),寅爲上寺(時),子爲中寺(時),戍爲下寺(時),亥巳爲二𨳿(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七】丑晨(辰)未爲亡(無)丰,卯午爲亡(無)萬(厲)。
  整理者注〔一一〕:“滖难,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申年,《释天》作「涒滩」,春秋晚期的鄬夫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鼎(《铭图》二四二五)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臡」。「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字从衰得声,古音生母微部;涒,透母文部,音近可以通用。「滩」、「臡」二字从难得声,故可与「难」字音近通用。”[22]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其明岁以七月与张晨出东方,其名为芮汉。”《史记·历书》:“商横涒滩三年。”《索隐》:“《天官书》及《尔雅》:申为汭汉。”《史记·历书》:“横艾涒滩始元元年。”《集解》:“涒滩,一作芮汉。”可见虽然第二个字从“难”声是确定的,但第一个字有从衰、从君、从芮(汭)几种。“涒滩”疑为“权”字缓读,“权”在星官中又缓读为“轩辕”,《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开元占经·石氏中官》:“石氏曰: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
乍(作)噩〔一二〕,寅受舒(序),申爲上寺(時),午爲中寺(時),晨(辰)爲下寺(時),巳亥爲二𨳿(閒),卯戌爲亡(無)萬(厲),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子【八】丑爲亡(無)丰。
  整理者注〔一二〕:“乍噩,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酉年,《释天》作「作噩」,《史记·天官书》作「作鄂」,孔家坡日书《司岁》作「作骆」。「噩」、「鄂」、「骆」古音皆在铎部,音近可通。”[23]“作鄂”又作“作詻”《汉书·天文志》:“在酉曰作詻,八月出。”“作鄂”即“擭”字的缓读,《尚书·费誓》:“杜乃擭,敜乃阱。”孔传:“擭,捕兽机槛。”《周礼·秋官·雍氏》:“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擭,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郑玄注:“擭,柞鄂也。坚地阱浅,则设柞鄂於其中。秋而杜塞阱擭,收刈之时,为其陷害人也。”贾公彦疏:“柞鄂者,或以为竖柞於中,向上鄂鄂然,所以载禽兽,使足不至地,不得跃而出,谓之柞鄂也。”《周礼·秋官·冥氏》:“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驱之。”《商君书·兵守》:“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柞格阱陷,发梁彻屋,给徙,徙之。”《礼记·中庸》:“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又称“杜格”、“削格”,《墨子·备蛾傅》:“杜格,狸四尺,高者十丈,木长短相杂,兑其上,而外内厚涂之。”《庄子·胠篋》:“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八月首宿为角宿,角为见母屋部,擭为匣母铎部,声韵皆近,故存在音转条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閹)茅(茂)〔一三〕,未受舒(序),丑爲上寺(時),亥爲中寺(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爲下寺(時),戌晨(辰)爲二𨳿(閒),申子爲亡(無)丰,寅卯巳午爲亡(無)萬(厲)。【九】
  整理者注〔一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业」字异体。业茅,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戌年,《释天》作「阉茂」,孔家坡日书《司岁》作「奄戊」。业,古音疑母叶部;阉、奄,影母谈部,音近可通。茅、茂,古音皆为明母幽部音近可通。”[24]《淮南子》、《汉书·天文志》皆书“阉茂”为“掩茂”,整理者隶定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的字,原字形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友潘灯提出:“《司岁》中所谓的‘业’,上部实与‘茅’同,均从‘艸’,中间从两‘天’,下部‘口’或为羡符。”[25]盍字有异体作𥂊,由此来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或是“盖”字异体,盖、奄互通[26],故“阉茂”可书为“盖茅”。九月首宿为氐宿,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堪舆》中,角宿之后书为“埂”,这也就意味着亢宿北的梗河曾与亢宿同为一个星象,《开元占经·石氏中官占》:“石氏曰:‘梗河三星,大角北。’郗萌曰:‘天矛者,天子之兵也。’《黄帝占》曰:‘梗河三星,天锋;天之剑戟,主于罚戮;其星如常明而不动,边寇宁,天下安;星若明大,芒角动摇,边夷兵起,胡人为乱,王者有忧。’……石氏曰:‘梗河三星,天矛也;梗者递也,河者担也;士卒更递,担持天矛,以行也;在斗杓头,主杀,所向无前也;主胡兵,芒角大,则四裔不清,边兵大起。’”是此星象又名天矛,而亢宿及其后的氐宿又有别名为“天庙”,《开元占经·东方七宿占》:“石氏曰:‘亢者,庙也;亢者,天帝庙宫,亢为天府。’……石氏曰:“氐四星,十五度。距西南星先至,去极九十四度。春夏为金,秋冬为水。氐南二尺是中道。氐,天子行宫也,一名天庙;一名天府。”矛、茂同为明母幽部,庙为明母宵部,茅、苗相通[27],因此无论梗河、亢宿、氐宿三者构成的原始星象是天矛还是天庙,都可以对应于“阉茂”的“茂”。因此,“掩茂”当即指合于亢、氐天区。
大囦(淵)〔一四〕,丑受舒(序),未爲上寺(時),巳爲中寺(時),卯爲下寺(時),晨(辰)戌爲二𨳿(閒),寅午亥爲亡(無)萬(厲)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子爲亡(無)丰。
  整理者注〔一四〕:“大囦,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酉年,《释天》作「大渊献」。囦,「渊」字古文,简文形体略有讹误。”[28]整理者隶定为“囦”的字,原字形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友汗天山指出:“此字形与‘囦’差别甚大,恐非‘囦’之讹误。我们怀疑此字当是杂糅而来(类似现象,战国文字已见多例),是由‘印’和‘玄’两个字杂糅而成。‘渊’与‘印’、‘玄’上古音声母皆属喉牙音,韵母皆是真部,古音很近。”[29]由此来看,此字或是从爪从目,疑为“牵”字异体,“牵”为溪母真部,“渊”为影母真部,音近可通。十月首宿为心宿,心宿又称大辰,《国语·晋语四》:“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辰为禅母文部,辰、臣相通[30],辰、殷相通[31],殷为影母文部,臣为禅母真部,可证辰、渊存在音转条件,“献”字则很可能是“见”字的音转,故“大渊献”很可能即是“大辰见”的音转。
困𦎫(敦)〔一五〕,午受【一〇】舒(序),子爲上寺(時),戌爲中寺(時),申爲下寺(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卯爲二𨳿(閒),未丑晨(辰)爲亡(無)丰,亥巳寅爲亡(無)萬(厲)。
  整理者注〔一五〕:“困𦎫,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子年,《释天》作「困敦」。”[32]马王堆帛书《五星占》作“囷敦”,囷、困皆溪母文部,敦为端母文部,十一月首宿是斗宿,笔者在《清华简十〈四时〉解析》[33]中已提到:“由于清华简《四时》全篇未见斗宿的记录,而此处言‘建星解’与‘四钩皆解’、‘赤女昏解’措辞相当,故由此当可推测清华简《四时》篇的北宫系统是用建星而不用斗宿,《中国古代历法》的‘二十八宿体系’节列有太初历、三统历、石氏、甘氏二十八宿对照表120,该表中同时使用建星和东井的,是太初历二十八宿的特征,书中言‘太初历用甘氏体系的建星,而三统历则用石氏体系的斗。太初历用甘氏的注、张、七星,三统历用石氏的柳、七星、张。太初历用甘氏的参、罚,三统历用石氏的觜、参。太初历和甘氏体系唯一不同的是,太初历不采用甘氏的狼、弧,而改用石氏的东井、舆鬼。’故同时使用建星和东井是一种混用甘氏、石氏体系的特征。”故《司岁》很可能与清华简十《四时》一样也是用建星而非斗宿,建为见母元部,文部、元部密近,因此“困敦”完全有可能是“建”字的缓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奮)𦴈(若)〔一六〕,子受舒(序),午【一一】爲上寺(時),晨(辰)爲中寺(時),寅爲下寺(時),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酉)爲二𨳿(閒),丑未申爲亡(無)丰,亥戌[巳]爲亡(無)萬(厲)。
  整理者注〔一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若,岁星纪年,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丑年,《释天》作「赤奋若」。”[34]十二月首宿为女宿,女宿又名婺女,《左传·昭公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女”、“若”存在明确的通假关系[35],因此“奋”盖对应于婺女的“婺”,“婺”为明母侯部,“奋”为帮母文部,由付、免相通[36]来看,婺、奋相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奋若”盖即对应于“婺女”。宅、斥相通[37],斥、赤同音,故“赤”可读为“宅”,训为居、舍,《尔雅·释言》:“宅,居也。”《玉篇·宀部》:“宅,除格切,人之居舍曰宅。”所以“赤奋若”可能即是“舍于婺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凡)十又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歲),兩晨(辰)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歲)〔一七〕,戈〈弌(一)〉【二一】出戈〈弌(一)〉内(入)以𦘔(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二)月〔一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復)以爲十又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歲),屯(純)然亓(其)亡(無)萬(厲)、二𨳿(閒)不與易立(位)〔一九〕。
  整理者注〔一七〕:“岁星运行一周天为十二岁。两辰,疑指上文之无丰、无厉。”[38]在“岁星运行一周天为十二岁”前比较适合加上“先秦时人一般认为”的限定。“无丰”、“无厉”共六辰,故显然不会是“两辰司岁”的“两辰”,“两辰”当是指“受舍”与“上时”所在之辰。
  整理者注〔一八〕:“北大汉简《节》:「凡阴阳行也,昜(易)出昜(易)入。」”[39]“一出一入”于先秦文献可见于《荀子·劝学》:“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与《司岁》所言取义不同,其后则可见于《春秋繁露·天道无二》:“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论衡·雷虚》引《礼》曰:“刻尊为雷之形,一出一入,一屈一伸,为相校轸则鸣。”由此可见,《司岁》篇的成文时间很可能也不早于战国末期。
  整理者注〔一九〕:“屯,读为「纯」,皆。”[40]“不与易位”的只有“无厉”和“无丰”,故“二间”明显是“无丰”之误。由“不与易位”来看,“屯”完全可能当读为原字,训为守,《左传·哀公元年》:“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释文》:“屯,守也。”
凡亡(無)丰以風,三邦乃又(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喪)。亡(無)萬(厲)【一三】……爲日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日)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剛)柔以穆之〔二〇〕,虘(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視)雨風之迀〈逆〉川(順)少長以穆【一四】[之]。【一五】
  由“凡无丰以风,三,邦乃有丧”句可见,每十二个地支的占验时段中,当至少有三个“无丰”,而若按《司岁》作者将“巳”归属“无厉”且将“未”归属“无丰”的话,则明显与此不合。按笔者的推测是《司岁》作者转抄至误的话,则“巳”当归属“无丰”且“未”当归属“无厉”,以此每岁每十二个地支中正有三个“无丰”、三个“无厉”,如此才能有“凡无丰以风,三,邦乃有丧”这样的占辞。故由此也可见,将“巳”归属“无厉”且将“未”归属“无丰”当是《司岁》作者的笔误。由“凡无丰以风”还可判知,《司岁》所列十二辰,必然皆为日期而非月份,且《司岁》作者所处地理环境当符合较少有大风的特征,这一点自然是江淮地区较北方更为符合。
  整理者注〔二〇〕:“古代以干支纪日,凡天干值甲、丙、戊、庚、壬的日子称刚日,也称单日;天干值乙、丁、己、辛、癸的日子称柔日,也称偶日。《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孔疏:「刚,奇日也。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也。」「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淮南子·天文》:「凡日,甲刚乙柔,丙刚丁柔,以至于癸。」穆,敬。”[41]由《司岁》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看,并未涉及论述天干十日的内容,以竹简编号来看在“邦乃有丧。亡厉”后仅缺失一简,由《司岁》平均每简约三十八字考虑,一简就从“无丰”、“无厉”转为交代完天干十日的内容恐怕会比较困难,并且“为日丁”也不像是顺序交代天干十日,而更可能是有较复杂的论述顺序,故笔者认为,整理者归为《司岁》末简的“为日丁,且视十日之刚柔以穆之,且视雨风之逆顺少长以穆”可能并不是《司岁》篇的内容,而是属于清华简中其他择日类篇章。



[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3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2] 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s://www.xianqin.tk/2021/02/07/2554/,2021年2月7日。

[3]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5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5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5] 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s://www.xianqin.tk/2020/12/06/1747/,2020年12月6日。

[6] 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tk/2011/01/01/247,2011年1月1日。

[7]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5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10] 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tk/2020/06/24/983/,2020年6月24日。

[1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12] 《战国秦汉简帛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11月。

[13]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4年第1期。

[14]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492页“睽与奎”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15]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16]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488页“谓与曰”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17]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507页“㐳与刖”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1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1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20]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52页“荆与羌”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2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2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23]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6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2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26]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250页“掩与盖”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27]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770页“茅与苗”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2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30]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140页“辰与臣”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31]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110页“殷与敐”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3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33] 中国先秦史网站:https://www.xianqin.tk/2020/12/06/1747/,2020年12月6日。

[34]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35]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887页“女与若”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36]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366页“俯与俛”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37] 参《古字通假会典》第909页“宅与坼”条,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7月。

[3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3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4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4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第147页,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11月。

客案:“摄提格之岁“受舍”在亥,则表明《司岁》所据的原始材料摄提格岁或是冬至在亥日、或是立春在亥日。”这一条较重要。
说了半天,还不就是那个表,找到那个表的规律说一下,就可以了,在这方面没有多谈。是个短版。那些文字,总结起来,就是子居先生的一个表。这个表,是个完全有规律的表,给大家找一找规律就行。

司命.pn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