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直方周易》系词下——连载

发布者: 赵庚白 | 发布时间: 2016-11-30 08:30| 查看数: 28023| 评论数: 199|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5-11 06:50:57

【原文】《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译文】复卦是说从细微之处能够判别比较各物种的震前反应;

恒卦是说面对错杂的外部干扰然而恒常持久的意志不会被压制;

注释:“”细微的事物。《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判别。《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yā泛指压制,抑制。《汉书·翼奉传》:“东厌诸侯之权,西远羌胡之难。”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5-14 10:38:39

【原文】《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

【译文】损卦是说整治税负过重问题要先议论辨析然后再实施改变;

益卦是说要长久坚持扩大救助范围并且不弄虚作假;

注释:“”论说。《史记·五帝本纪》:“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改变。《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扩大。《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模拟,假装。《战国策·秦策五》:“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5-15 16:02:30
【原文】《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
【译文】困卦是说要促使窘困走投无路的局面能够变成通达;
井卦是说居住地方的公共设施陈旧了就要及时改变;
注释:“”走投无路,处境窘迫。《史记·项羽本纪》:“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
      “”改变,变动。《韩非子·五蠹》:“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5-18 09:14:32

【原文】《巽》,称而隐。

【译文】巽卦是说有恭顺作风的人具备令人称赞的优点却隐藏不露。

注释:“”称赞,赞扬。《左传·宣公十六年》:“禹称善人,不善人远。”

      “”藏匿,隐蔽。《吕氏春秋·重言》:“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注:“隐,蔽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5-21 11:22:31

【原文】《履》以和行;《谦》以制礼;

【译文】履卦认为能参与驱赶猛虎行动的人都具有响应号召的品行;

谦卦认为谦逊礼让可以作为标准用来制定礼仪;

注释:“”随声附和,响应。《荀子·非十二子》:“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德行,品行。《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5-25 10:42:14

【原文】《复》以自知;《恒》以一德;

【译文】复卦认为可以向人们普及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

恒卦认为是要树立恒久一致的品德;

注释:“”自然。《商君书·错法》:“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

      “”认识。《左传·成公三年》:“韩厥曰:‘君知厥也乎?’”

      “”一致。《战国策·赵策二》:“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6-21 19:18:03
【原文】《损》以远害;《益》以兴利;
【译文】损卦认为税收额度与百姓负担能力差距大就会产生害处;
益卦认为是通过扩大救助范围来创立有利局面;
注释:“”差距大。《战国策·齐策一》:“窺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创办,建立。《史记·五帝本纪》:“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6-22 06:12:10
原文《困》以寡怨;《井》以辨义;
译文困卦认为整治困难局面能减少民众的怨恨;
井卦认为是要办理好和乎正义的事情;
注释:“”减少。《老子·六十章》:“夫轻诺必寡信。”
      “”同“辦”。治,治理(办理)。《荀子·议兵》:“城郭不辨,沟池不抇。”
      “”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6-23 14:05:32
【原文】《巽》以行权。
【译文】巽卦认为恭顺作风可以用来对人的品行进行衡量。
注释:“”品行。《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
      “衡量,比较。《吕氏春秋·举难》:“且人故难全,权而用其长者。”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6-24 09:02:28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6-28 10:25 编辑

【原文】《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译文】《周易》这本供人们研讨学习的书,不但深奥,作为成卦的方法也频繁地改变,

注释:“”研讨,学习。《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汉典》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深奥,深远。《韩非子·解老》:“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

      “”途径,方法。《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改变,变动,变更。《韩非子·五蠹》:“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6-26 09:41:11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6-28 10:29 编辑

【原文】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

【译文】卦爻变动不止,循环转移的六个虚拟卦爻,上下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注释:“”止息,停留。《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扜牧圉?”

      “”环绕,循环,围绕。《汉书·礼乐志》:“周而复始。”

      “”转移。《汉书·礼乐志》:“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

      “”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诗经·大雅·文王》:“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6-29 06:43:25

【原文】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译文】刚爻柔爻互相交换,不可以当作不能轻易改变的法则与要领,只有对其变动的特点逐渐适应。

注释:“”交换。《史记·周本纪》:“郑怨,与鲁易许田。”

      “”当作,作为。《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法则。《吕氏春秋·孟春》:“迺命太史,守典奉法。”

      “”关键,要领。《荀子·解蔽》:“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放在动词、形容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7-5 07:42:00

【原文】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

【译文】那些有异有同出入很大的事情要倚仗《周易》推测来决定。男女使用她都能了解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又能表明忧虑、祸患与变故。

注释:“出入”有异有同。《论衡·本性》:“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

      “”凭借,倚仗。《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揣度,估计,推测。《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外内”外部和内部。其对象因所指而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无亲,外内恶之。”此指国之内外;《韩非子·亡徵》:“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此指宫禁内外;《礼记·祭统》:“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此指男女。《榖梁传·庄公十六年》:“不言公,外内僚一疑之也。”此指远近。

      “”了解。《左传·隐公三年》:“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担心。《史记·汲郑列传》:“公卿皆为黯惧。”

      “”表明,阐明。《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忧患”忧虑、祸患。《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

      “”变故,事故。《国语·郑语》:“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7-7 18:43:34
【原文】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
【译文】没有老师与太保,犹如面对父母会得到其毫无保留地指导。开始就要服从他的文辞并且考察那些与文辞相提并论的事物。
注释:“”古代掌管宫廷教育的官员,即太保,三公之一。《礼记·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者有师……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面对。《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遵从,服从。《诗经·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度量,考察。《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相提并论。《世说新语》:“方于将军,少为太早;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7-12 14:34:01
【原文】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译文既然存在着法则与规律,如果是违背他的人,道理是不会白白地传布给他的。
注释:“”法则。《吕氏春秋·孟春》:“迺命太史,守典奉法。”
      “”永恒之物,规律。《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假如,如果。《孟子·万章下》:“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
      “”违背。《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徒然,白白地。《汉书·匡衡传》:“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无所信。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而虚为此纷纷也。”
      “”传布。《后汉书·樊凖传》:“时羌复屡入郡界,凖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大行。”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7-16 10:28:17

【原文】《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译文】《周易》这本供人们研讨学习的书,推究预测只是开始关键要看结尾,认为还要与实际验证。

注释:“”推究,考察。《汉书·薛宣传》:“原心定罪。”注:“谓寻其本也。”

      “”关键。《荀子·解蔽》:“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终了,结尾。《尚书·咸有一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

      “”验证。《礼记·曲礼上》:“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7-19 11:43:39

【原文】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译文】六条卦爻相互错杂,它是随时机产生的事物,也许开始阶段不易理解,大概向前继续学习就容易理解了,这是认识事物要经过从头到尾逐渐深入的整个过程。

注释:“”句首语气词。表示确定。《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开始。《春秋经·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不易。《老子·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理解。《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向前。《楚辞·屈原·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本末”事物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论衡·正说》:“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7-22 16:04:45

【原文】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译文】对初爻的文辞尚有疑虑的地方,就要仓促地确定其最终结果;如果要从那些错杂的事情中选取高尚完美的,用来分辨是非,那么没有卦的中间各爻就不具备条件。

注释:“”通“疑”。疑虑。《汉书·扬雄传上》:“猿狖拟而不敢下。”

      “”副词。通“猝”。突然,仓促。《战国策·燕策》:“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定。《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

      “”假如,如果。诸葛亮《后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那些。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左传·僖公三十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错杂,交错。《墨子·非攻下》:“日月不时,寒暑杂至。”

      “”选取。《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吏撰车徒,读书契。”

      “”《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诗经·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纯懿:高尚完美。)

      “”通“辨”。分别,分辨。《庄子·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没有。《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8-9 12:48:59

【原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译文】只是求取存亡吉凶,那么平时就可以知道了。有智慧的人看卦的彖辞,就可以琢磨出卦的过半含义了。

注释:“”不过,仅仅,只是。《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

      “”求取。《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平时。《老子·三十一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思考,琢磨。《论语·学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8-14 11:52:57

【原文】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

【译文】二爻和四爻,相同的功能却处于不同的位置,他们的爻辞表述的吉祥程度也不同,

注释:“”吉祥。《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8-17 07:04:33
【原文】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译文】二爻多数是使人高兴的爻辞,四爻多数是希望人们警惕的爻辞,这是容易理解的,柔爻居此位有规律,文辞与不利是遥远的,其中主要是无咎,柔爻的用意就是柔和与适中。
注释:“”通“豫”。欢乐,高兴。《诗经·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警惕。《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有。《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小人焉。”
      “”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10 + 3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8-27 08:52:45
【原文】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译文】三爻和五爻,相同的功能却处于不同的位置,三爻多数是不吉利的爻辞,五爻多数是具有功绩的文辞,这是贵贱等级的区别,此位是柔爻就是危险的文辞,此位是刚爻就是美好的文辞。
注释:“”美好。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表示判断。相当于“也”。《庄子·天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耶,今然君子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9-7 07:26:43
原文《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译文《周易》这本供人们研讨学习的书,内容广博宏大详细完备,其中有大自然的规律,有做人的道理,有大地的规律。
注释:“”详细。《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自然。《荀子·天论》:“天行有常。”
      “”规律,道理。《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9-12 08:43:38
原文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译文同时具备这三种品质并且是两卦重叠,所以有六爻。六爻没有其他作用,就是体现这三种品质的规律。
注释:“”同时具有几种行为或事物。《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通“材”。资质,品质。《孟子·告子上》:“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9-27 14:23:09

原文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

译文规律存在着变动的情况,解释这些变动的是爻;爻存在同样的情况,解释这些同样的是具体事物;

注释:“”存在。《诗经·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通“诂”。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汉书·艺文志》:“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

      “”为,是。《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同样。《吕氏春秋·慎势》:“权均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

      “”事物。《荀子·天论》:“一物为万物一偏。”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0-5 08:15:42

原文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具体事物互相混杂,解释这些混杂事物的是文辞;文辞不合时机,所以吉凶就产生了。

注释:“不当”不合时机。《楚辞·离骚》:“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因此,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史记·留侯世家》:“夫秦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zqc4124 发表于 2017-10-5 08:39:55



             长沙馬王堆帛書《易之義》亦有“疑德占之則易可用矣子曰知者觀亓緣辤而說過半矣易曰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亓善不同二】五十行上+卌七行多譽四多瞿近=也=者嗛之胃也易曰柔之為道也不利遠【者】亓要无咎用柔若也易五十行下+卌七行                                                             50+47行(卌)
曰三與五同功異立亓過【不同三】多凶五多功囗之等”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0-5 12:20:56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0-10 07:30:50
【原文】《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译文】《周易》的兴起,它应当是在殷朝的最后时代,周朝兴盛光明的时候。应当描述的是周文王和殷纣之间的事情。
注释:“”《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诗经·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

赵庚白 发表于 2017-10-19 08:00:15
原文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译文所以它的文辞蕴含着危机感,在危难的关头能使局面转危为安,轻易地使商纣王朝倾覆消亡,这个道理很广大,还要使众多的财产物资不因战争而废弃。
注释:“”安定,太平。《荀子·仲尼》:“满则虑嗛,平者虑险。”
      “”很。《史记·高祖本纪》:“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
      “”众多。《诗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