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中华传统哲学创新

发布者: 张无屮 | 发布时间: 2018-8-9 11:13| 查看数: 24014| 评论数: 112|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zzz009a 发表于 2020-6-10 05:28:20
最容易错误解释的关键字* I- x; G  J1 T* Z
1:大道汜兮,岂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 N% F5 Z3 t! i  t
2:治人事天,莫若啬。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6-19 19:09:00
阴阳等同于矛盾是对的,易更三易中,河图洛书是一个矛盾内部的主次方面转化的过程,伏羲时期归藏大禹时连山就已经是一个事物内部三个方面或矛盾的综合分析了。马哲只是一个矛盾的哲学,当然它可以推而广之。0 L3 A5 Q3 c9 ?: h+ b
但是到孔子编辑过之后的易经,哲学原理的痕迹已经被遮盖了,成了儒家天地君亲师以及三纲五常的依据了。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6-21 07:01:03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0-6-21 07:02 编辑
; A& i; c3 i$ o" o/ [$ S: L1 J- L8 e3 H, x" l( a; M
第一道学是根文化,这个道学不是儒道佛的道家,而是诸子百家的统称。第二道学是提炼传统哲学的基础,而有提纲挈领贡献的是道家的老子。第三传统哲学的构成和西哲的构成一样,也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易学是认识论。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7-8 18:09:37
阴性和阳性,是一切形式或形态的本质,热能或万有引力只是众多表现的一种或不同的角度而已。/ i6 r- S' ^3 y, r  G
热能应是处在少阳或太阳阶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阳性多于阴性的阶段。万有引力则是不同矛盾之间的平衡问题。研究矛盾主次方面的是阴阳四象,是河图洛书的内容。研究不同矛盾之间的平衡问题是三才,是八卦的内容。% Z8 \- B: _7 R* @9 c$ X
草色遥看近却无。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7-23 05:26:00
道学是我们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世界上其他的学术思想一样,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累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7-24 07:47:47
老子》谋篇布局有明暗两条线: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是从学术系统的描述,如果从学习应用的顺序来讲,也遵循《大学》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
5 A  U, X$ t  ]; [) r+ |. |8 v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得道的人什么样 ,怎么修身,怎么运用在天地人各方面中,等等是道德经要告诉大家的。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8-29 05:46:32
中国国家治理是一门大学问,要下功夫打造。好自己的“玉”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4 14:16:53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10 11:05:42
德,是如何成为一种统治方法的呢?
. F$ L7 h6 @) W皇道的管理实质是用“道”的方法,就是探索创新大发现为主;帝道是“德” ,王道是“仁”,霸道是“兵”,夏朝之前属于“皇道时期”,夏商至周文王属于“帝道时期”,周朝武王后属于“王道时期”,春秋以后是乱世用“霸道”盛世用王道交杂。
! s" G$ Q; |  l  t+ c德,是内在素质,是怎样成为一种统治方法的呢?德,就像一种香味,大德之人有吸引力凝聚力,别人会效仿他,影响力大了就会成为管理者 甚至是统治者,这是三代之前的禅让制的原因。
+ d9 P" O+ w! p& e1 M! `德,也有层次,上层只做水渠,百姓水到渠成日用而不知,是无为之法的层次;中层只注重培育香味素质,以身作则,不用说话百姓会效仿跟随;下层散布香味,主动吸引人。
  N9 E. Z$ X9 A这也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原因。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20 05:47:50
易学的历史有三次阶段性变化,之所以是变化不用“发展”是有原因的。一是在伏羲时期发现的归藏卦序,也就是先天八卦卦序,说的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二是在大禹时期发现的连山卦序,也就是后天八卦卦序,说的是兴衰成败的命运规律或腐败规律。这两种规律都是顺时针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轨道,因此有预测吉凶的能力。9 E  F# ^, y0 H
三是孔易时期,孔子为儒学找到的儒根是寄生在易学上的,杜撰了乾坤卦序,说的是儒家天地君亲师的理论依据,轨道是八字型的,从一种规律变成了一种结构,自然失去了预测吉凶的能力。因为,规律就是趋势,所以有预测吉凶的能力。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21 04:56:05
八卦三爻是怎样细化为六十四卦的六爻的呢?! @6 }8 t8 [7 Y7 {' N
三爻的上爻为天时,中爻为地利,下爻为人和。三爻中每一爻是主要矛盾中主要方面的性质显示,也就是四象中太阴少阴少阳太阳中每一个的综合显示,太阴少阴显示在八卦三爻中为阴性,太阳少阳显示为阳性。所以,八卦三爻只显示外貌性质,想看内里情况还要看具体是阴性中究竟是太阴还是少阴,同理阳性也要看是太阳还是少阳,这样以四象细化为六十四卦,才是易理一脉相承的结果。: h0 V9 o2 V$ B- q) Z# o4 O$ _
所以,什么六爻上下分,是八卦重叠的说法是错误的。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21 04:57:16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0-10-23 16:07 编辑
5 P( z) [& f5 X$ s
9 M0 r- U9 Q" A4 ?+ i八卦是三才综合分析法,也就是矛盾综合分析法,有马哲辩证法的科学性为基础,又比辩证法更有整体观,是易学是否科学的判定标准。
6 k0 N8 D0 q' u# z& `易学和术数的关系,一是排列组合,三爻八卦的涵盖能力;二是数字信息化,1379代表阳性,2468代表阴性,5代表阴阳平衡点。如此,才是象数理的实质,也是河图洛书的实质。什么二进制、黄金比例、八卦图的阴阳比例,阴阳鱼眼睛的比例,等等都是错误的认识。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23 12:05:24

& m$ X& w, k9 i4 y$ W& s1 p9 a& Q1:我没说过道德经有预测功能。
/ t, `$ b% h8 M. t2:易传错解易经,也不确切  应是两者错解易学。
' e* Z: \( x4 S$ w3 N. v3:易学三才天时地利人和,指的是政策法规、物资条件和人的能力;易传天道阴阳、地道刚柔 、人道仁义,模糊转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B- ^' l4 T0 R: I: L4 n" M3 [) |4:地利在易学中指物质条件,可以是山川地形,也可以是场地资金。和义利关系无关。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23 14:13:08
通俗讲,士是有一定文化的人。德,在道德经中是有大格局能抓住根本和系统观的人,而逐渐演变为能力大的人,进一步变为一种素质;这种素质用于自修就是德,帮助别人就是仁,也就和儒家的德的内涵相通了。. s+ T0 Q9 a7 u( I8 m
仁德和义士是两种人的境界,仁德是对领导者的要求,义士是对执行者的要求。% e7 t9 U" a0 I  _% J$ f$ v1 Z# u( A
悟性的范围比德或智力的范围都要大,说悟性即是德性,当然对。但道德经上下文语境,说的士理解道德经的能力问题,明显和智力的高低比较贴切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0-31 05:45:51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0-10-31 05:47 编辑 - i  f1 H7 ]8 _: q! ?" P- E8 W

9 Z( k6 j' J# y% t  q% K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0-10-31 05:44 编辑7 ]5 n" e; F  H

) r, a8 r0 X1 v+ R$ T2 }. K
6 S( _% E7 O! G# L8 \5 e# P6 l需要说的是,禅让的问题,大禹之前包括大禹社会是德者居之,是贡献大的人被普选出来做领袖。管理者是公仆,不讲权利。
/ [" P& j% k$ q' U# A5 I9 K
# F( \8 m$ V! `/ m自大禹还是大禹的儿子呢,需要查一下,在尚书中有。我记得是大禹老了,没有选贤禅让,而是传给了儿子,就是夏朝的建立者。' C4 u( h, e7 P) w: m& ~! R

$ ~) r! F5 J5 N( K( H  o. I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禅让也就消失了,也标志着皇道向帝道的转进,也就是道义治国向德礼治国的转进。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1-12 06:10:10
从《周易》卦序——乾、坤、屯、蒙„„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中孚、小过、既济、未济来看,孔子显然是想通过对《易》卦序的重排,载入他想赋予《周易》的“德义”——先有天道,后有人伦,人伦当顺从天道。孔子对于卦序的这一刻意安排,按他的门徒们的理解则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序卦传》)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1-12 07:08:09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可能又是孔子的错解,天道地道会唱反调吗?可能是对太极阴阳鱼图形的误解,类似的就是卦序的八字路线。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4 16:48:31
说说道德关系探源的问题,《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属于哲学理论,《太公金匮》、《太公阴谋》、《太公兵法》三者属于运用,探源应该由《道德经》向上探求。
7 ~' t, G, ~! H《史记·吕尚传》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采取“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的政策,说明当时“德”的范围很广,而且是德政的内涵, 这部分内涵属于人伦基础,这时自然万物与人伦统一的内涵,是《阴符经》五贼的部分,贼和德还没有相通。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10 07:52:08
:传统哲学的提炼基础是包含诸子百家的道学,道是本体论,易是认识论,道德学说是方法*论。如马哲一样,唯物是本体论,辩证法是认识论,二者结合用于解决问题是方法*论。
0 S  Z5 ^) |' z; I/ u' a2:五千年文明中更有中国特色的是文化思想,是道德哲学,西方将道德和哲学分开,老子道德就是哲学,道就是本体,德就是现象。老子道德是偏重物质,孔子道德偏重精神,二者结合是完善的系统。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14 06:17:47
:每一事、物都有坐标才能描述确切一些,易学用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时空描述,每一个定点或节点的综合描述就是象。而卦象是不同事物同一个状态下的抽象描述,马和人或出行等虽然问题不同,但可以得出一样的卦象来。这一方面表明易学的涵盖能力,一方面也表明,象可以描述很多不同的事物,而如果说固定某物代表某象就说反了。
; x6 g0 M# O+ K, p7 ?/ ?( F; X) s. C0 Y5 B" @1 w3 `
如八卦每一卦对应具体的山川雨露,就是说反了。+ A$ l; B; r: Z# `2 v& J  M
2:古人可能什么事都卜卦,他们用的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虽然确切的时间证据很难找到,但是应该是先用八卦后有六十四卦的先后顺序应该是不会有疑问的,因为八卦简单。
; r7 x% p3 M% i" }" W  R* K
! f# @# t' K* t. h  o( @6 B1 Y
4 {6 M5 A7 c2 k3 a* d3:八卦也好六十四卦也好,象的解释应该是在八卦或六十四卦的整体观前提下的解释。因为,两种八卦或六十四卦都是整体的连续的,所谓的吉凶也是大环境整体趋势上的吉凶。
) A% M/ y9 c( p. }4:单一卦象,三爻卦或六爻卦,本身没有上下发展关系,而是卦与卦之间才有发展关系。
* Q9 P& X& `2 B; j这是三才的真谛。7 r' h+ {, e& W/ B4 ~7 Y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14 06:20:48
:可以看出用的是后天八卦,因为后天八卦是命运规律或腐败规律的描述。2 o; \, r6 [4 y* u0 k) C
2:数不过三,应该是占卜次数,最好诚心正意一次就好,多了就不灵了。7 p0 r7 `3 K5 T" {# C9 Z: z
3:占卜用数的情况,可能是用的河图洛书易理,如烧龟壳,其实是看龟壳裂纹数目。而用铜钱三个也好六个也好,是看阴阳爻比例,是用 卦。6 o2 q6 Z# S- ]; H& w% S
4:四方五行等是八卦形式的表面借用,如以时间十二点指示平面方位,和易理无关。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14 06:41:27
易学象数理可以解释不同的具体事物,不同事物的环境状态相同,象数理就应该相同。孔子周易的注解主要是儒学管理结构框架下的注解,因此多是天地君亲师为人处世的注解。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27 20:36:34
大禹九功和后世五贼五德的关系,是承上启下综合提升的关系。大禹六辅基本属于物质财富创造,相当于五贼的贼命;大禹三事属于精神财富分享,相当于五贼的贼神,民心问题;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物资流通解决有无有无问题就是贼物;物质财富的生产是有规律的,贼时;财富需要管理分配,贼功等综合观点的诞生。
" T8 H3 }9 ]2 m8 @5 Y五德又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相通,是民族管理的脉络。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29 05:59:15
民心是中华文明围绕的核心,重义轻利的义,精神文明的精神。
张无屮 发表于 2020-12-29 05:59:55
五文明中更有中国特色的是文化思想,是道德哲学,西方将道德和哲学分开,老子道德就是哲学,道就是本体,德就是现象。老子道德是偏重物质,孔子道德偏重精神,二者结合是完善的系统。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1-2 14:05:00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1-1-3 06:10 编辑
  |( n, d* F- i1 u+ N2 Y1 r
& [2 X! n; @+ D0 Z# y0 D. p) k中华传统哲学创新(道德哲学)
1 ^4 b# o6 h' y第一: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9 U" E1 v' R/ M7 v  n3 b% q7 E一:道学是我们民族有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0 r" F+ A  ]0 V, s2 C2 C6 n
二:道学发展的历史* y- p  K3 P( d7 Q/ ]" @+ G
1:道德关系探源
( f0 K" m5 A# C: _% X4 Q1 ^2:道学的历史) t7 R) e8 a. Z& N) x
3:再换一个角度看看道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U7 ~+ M% @0 w. v9 E7 M
第二:道学是提炼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 Z6 _$ L2 M) @2 d( ?9 q
第三:中华传统哲学) B  q4 B9 a9 ?) t
一:中华传统哲学分析问题的总基础9 g* m% _/ \6 g3 ~! Y8 ?
二: 中华传统哲学分清问题的总规划
  P# \' I1 r% U9 D三:中华传统哲学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 u" t0 @4 Y; s
(一):五行学说
( h6 F3 `  t- B- W3 I2 r' K$ Y; S7 o* V(二):道德学说2 W# q1 {+ h' \" K- j4 I& ?
四: 道德学说构成9 V# u- k# V% c
五:道德学说的应用$ q+ C7 D% q; n* P0 V7 ]' `" t# A6 C
六:中华传统哲学的特色( i% t( J# K% q+ i) ]! z+ O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
4 ^# D* d3 C/ s) v& |9 `# a! q1 P( U(二):哲学与道德的合一
( v, M! M+ Q5 Y4 k* r(三):文化为主的思路
6 ^7 m) T5 c% p7 c$ I第四: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 c+ v; j4 p+ o+ Q
1:透视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 J* {& k8 {9 n+ q3 ]$ N
2:继往开来无缝连接的桥梁6 ], H0 c& I! D8 Z: R- H
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1 T9 i/ O  J8 {6 H) u# c
附件一:聊聊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问题
' B; t7 [& W, f' G附件二:《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建议# U5 _" L( y$ k7 j4 h, m0 a& E; I
附件三:畅想一下大同之后的社会
) t- ^/ W6 J$ C. `$ Y: Z附件四:如果我们移居火星,还会犯这些错误码?$ N$ I2 b6 ^/ J' {7 f
附件五:当代国学大师应能解决哪些问题?8 q' b* x1 q: c2 r6 U5 A
' `( Q" i! G4 P. f/ S

5 _  Z3 u6 L/ c( H& X5 C! k2 E0 w4 G' T( h8 y4 l  |
补充内容 (2020-11-15 02:15):
- X- n0 [* \$ i! b老子道德是现有道后有德的本体论,孔子道德是现有德后有道的认识顺序论,二者鸡同鸭讲不在一个层次中。, P# W# V! v  g/ t, a/ F7 G

- i  o) v7 o# P. L; L补充内容 (2020-11-26 08:36):  @- t; q4 a: {" x+ M
谷神不死,谷得一以盈,不得则枯竭。因此,谷静、盈是生机勃勃的根本,谷神就是生机或元气。不指器官而是器官的功能。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1-3 06:15:19
我们先人获得智慧的方法是类比法,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伊尹的五味调和法,如傅说的琴弦调和法,等等。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1-3 19:45:26
传统哲学的双创发展问题 ,靠业内人士是很难有突破性成果做出来的,因为业内人士是 从相信他,学习他,崇拜他的渠道培养的;而业外人士是从怀疑他,批判他,提升他的渠道走出来的。) n( d$ V* A% c4 T: ]" L' J
当局者迷,越是权威迷的越深,靠他们越没戏。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1-11 06:06:35
中华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 x# L( M+ Q. `! q+ [" S; R
1:透视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
' o  n0 T) m& I' ]9 f4 w- n2:继往开来无缝连接的桥梁
( `1 ^1 h( k) u  }& O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石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1-16 14:44:35
古人可能什么事都卜卦,他们用的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虽然确切的时间证据很难找到,但是应该是先用八卦后有六十四卦的先后顺序应该是不会有疑问的,因为八卦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