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董仲舒之流对《老子》的篡改很蹩脚

发布者: chengz64 | 发布时间: 2021-3-29 21:18| 查看数: 44583| 评论数: 173|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7 02:51:46
楼主问我“读过老子没有”?楼主是怎样读我的文贴,有点不大礼貌吧!111楼中有段文字:“我的文贴引用老子的话还少吗”?不读?能引用老子的话吗?读懂了没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可以问楼主,你读懂了没有?我说老子不知人,不知仁内礼外的质文心性人,所以不知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知的是执古道纪的质朴心性人,所以知的是,也是明的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盜贼无有”。能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知人?心性学四大部分:一是基础部分的质文心性学;二是能动部分的心统性情学;三是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刚柔文质的实践理性学:四是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元亨利贞与贞元亨利的天道循环学。心性学四大部分,连涉到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这是距今四百年时空的船山学理,源头是孔子的性与天道。老子的道学,“绝仁弃义”,“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不知心性学的四大部分,不知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也就不会从理在气中的性命学,明晰人的本质属性:“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知人者智”的知是什么?“自知者明”,又是明了什么?不问知什么?明什么?就是知人?“老子说讲天道的目的正要是落实到人道,岂会不谈人性”?不研究人的性命学,如何研究人的天道?不研究仁礼忠恕,如何研究人道?不研究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如何研究人性?楼主推理,乃虚空之论!其道法自然体系决定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蕴。人有所好,便有所知,便有所明,归根结底还是体系决定范畴和概念的意涵。楼主反对!
儒道的天道观,都是人的天道观。没有理由连人在耕作的客观事实都视而不见。差殊是人的定义。孔儒是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老子道学是三无为的人与天道,即道法自然的天道观。孔儒的人道,是推动天道元亨利贞的仁义礼智信,即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道家的人道又是什么?楼主明示。我的见解,老子的道法自然,不研究人的心性学,也就不需要研究人道。三无为的人与天道,道法自然的道;有无相生的德,德者得也,不是农耕收获所得?老子论道的是道法自然三无为的道与德而已:《道德经》。我与楼主的见解,谁会符合老子的逻辑原真?理据于“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存在逻辑,对孔老时代的逻辑事实→二千数百年历史的逻辑事实→现实社会的逻辑事实,作古今逻辑事实的通贯了解和辩证认知,最后会水落石出的。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7 02:52:42
研究国学,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文理效应,二是环境造人。儒道佛互补的治乱循环往复,对社会心性的磨难和折腾。阳明过后,空谈心性的物极必反,出现百姓日用皆道。负向是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在满清极端的文化专制下,心性下滑成民族劣根性。在帝国列强入侵中华时,成睡熟的雄狮。“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对三个心性危微的历史事件,世人已麻木了,却成为我研究国学的鞭策力。百姓日用皆道正向,“为往圣继绝学”的实学与启蒙,文化承前的张载《正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化启后的船山理性实学: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若理道定所使人丧志“混饭吃”,“君子喻于义”阶层,不会成人事错位的“小人喻于利”?还有为人师表的天职?还有“医者父母心”的尊崇?还有人才辈出的创新精神?还有崇尚礼义规范秩序的天下礼乐?……理道定所的环境造人问题,也因文理效应波及“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心性隐患。学人麻木的纯理论研究,将文理效应与环境造人的理道定所问题置之脑后,焉会研究百姓日用皆道?分辨正负向?焉会研究“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气学、船山实学?焉会研究文理效应和环境造人的社会心性?不是止步于二千数百年的诸子学,较执于道法自然三无为的老子道学,就是止步而较执于宋明理学及儒道佛文化,谁会关心孔儒经典的完善,及脉理传承的更高阶段?谁会关心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理论?对于那些固执并推崇老子道学的学人,将现代人的思维,与二千年数百年前的老子思维比肩,甘愿同伍为荣还振振有词,不知理论理性的历史逻辑有演变循序,不知有心性文化循序演变的承前启后,方见证人类社会波浪式向前的文明走势。距今四百年的船山学理,而且为逃避满清文化专制而躺进深山,研著孔儒经典学问的古今义理会通,通经正经接着讲,反而不如二千数百年的老子“智慧”,稍微有点历史逻辑常识的学人,都不会说如此的混帐话。说我不懂老子,倒不如问自己:懂得船山学理吗?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如何理解?船山形上導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如何理知?这是船山尊德性学问道和道问学学问道二个最重要的理论。楼主若能认知,就不会说出如此的混帐话!就不会有比肩同伍于二千数百年老子道学为荣的井蛙之见。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国学研究,古今义理会通,通经正经接着讲的文化接轨。再不能继续纠缠折腾于二千数百年前的诸子学,折腾而止步于宋明理学及佛道儒思潮,尽快结束这种非崇尚传统优秀文化的无谓争论,尽快将精力转移到研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为往圣继绝学”的更高阶段,研究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理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7 06:22:23
“绝不会相信荀子说的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鬼话”。楼主真的读懂了荀子学?知道荀子为什么说:“天地者,生之本”,批评老子“不知人”,不知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知道荀子为什么说:“先祖者,类之本”,批评老子“蔽于天”,不知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知道荀子为什么说:“君师者,治之本”,批评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不知有“顺天而制天”的君师者形上導,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防止“上溢而下漏”,贫富两极分化的分配不公;文理效应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防避文理效应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楼主如此推崇老子道学,有研究老子的文理效应吗?同属时代的孔子,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其道德定律是治世通行,乱世遗落。为什么船山更高阶段的逻辑深化:仁恕天下的道体论。如果楼主知道“为往圣继绝学”的脉理传承,就不会说荀子是鬼话而固执老子道学。如果楼主能懂得人为与自然的事物矛盾,却成为道家自然,佛教因果的双支并立,从内则道佛的儒道佛三教鼎立,走到乱世道佛虚空人生的儒道佛互补,就不会说荀子是鬼话而固执老子道学。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影响社会心性的应时而生,所以要研究文理效应的“礼之隆”与“礼之杀”。虚空人生的乱世道佛,不会是乱之隆吧!绝对是礼之杀?现代社会的佛道儒思潮,又是属于那一类?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4-17 07:08:14
1:不是什么学说都可以说是哲学的,建议先生看看哲学的相关问题,
2:心学主要由佛学和儒学发展而来,儒学算不得哲学而是伦理学的意义更多一些,而佛学唯心的一面多,都不符合当今时代,
3:根正苗红的只有道德及其发展而来的道学,提炼出来的哲学。
ab11bc 发表于 2021-4-17 07:54:30
ab11bc 发表于 2021-4-13 07:45
这个“有名;万物之母也”的母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母,有根源的意思!
反推




综合而言
1;《道德经》中的“道”
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理解,其实质,就是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这个变化规律,在《道德经》中以,道、母等,形成出现
2;《道德经》中的“德”
德,得也
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理解,其实质,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实验经验 汇总归纳总结,形成的认识。这个认识,就是;




21041301(道02).jpg



3;《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就是
通过对 客观事物的变化,汇总归纳总结,形成认识。这个认识如上表;阴阳(两仪)、四象(五行)、生旺墓,等
或者
通过对,阴阳(两仪)、四象(五行)、生旺墓等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清晰明了的了解及引导方向





举例说明
现实生活,有一个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理论


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平面
至于,这三点的组成方式,另论!





客观世界变化规律,一定(或者说;确定平面这个事,一定)
如何,引导人类发展方向(或者说;三点组成方式,是直角、等边、任意)
是朝着为大多数人服务,还是朝着为某类人服务



换句话说
也就是;知识技能,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再来学习研读经典,收获会更大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4-17 08:11:13
ab11bc 发表于 2021-4-17 07:54
综合而言1;《道德经》中的“道”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理解,其实质,就是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这 ...

论证很清楚到位。知识、技能为什么人服务问题,说到点子上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7 16:04:56
我已一再强调,在先泰物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无为自然时代,也是质朴的心性时代,不会有生长哲学人文的文化土壤。只有生长哲学萌芽,生长在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中。孔子论理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荀子解蔽诸子百家理论,蔽于一曲的闇乎大理;《易传》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因果事实是人事的刚柔险阻与吉凶,这些都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哲学萌芽,生长出哲学人文的辩证思维。没有研究心性学,也没有研究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会是所谓根正苗红的老子道学?张先生胡言乱语了。123楼言说荀子解蔽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若说理据未具充分,那就举更充分的理据。荀学的更高阶段是船山学,船山没有批判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的讲*法,不等于没有理据。批判老子“不知人”,不知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现代社会不是人道率循天道的商品经济?批判老子“蔽于天”,不知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商品经济时代的人道理欲观,不是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共同富裕的生活美好?批判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形上神導的道体论,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人事言天与道心环境,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定位定性于始奏以人的刚柔文质,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以物,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成然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列举现代文化体系基础理论的船山学理,批判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不是显示更充分的理据?楼主还会讲船山学理不如二千数百年的老子“智慧”吗?还会说荀子批判老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是鬼话吗?
张先生评说:“儒学算不得哲学而是伦理学的意义更多一些”。看孟子的“心学”:反身以诚,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看船山“心学”:“理化天也,事物人也;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尔;知事物者,心也;心者,性之灵,天之则”。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神参明钦導引健顺五常的实践理性,“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致知在格物’,以耳目资心之用而使有所循也”。“一心之健,一念之诚,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张先生还认为孟子的“心学”,“伦理学的意义更多一些”? 张先生还认为船山“心学”,“儒学算不得哲学”?张先生不要再被学派门户拘囿,还是尊崇真理实话实说吧!


chengz64 发表于 2021-4-17 20:20:17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1-4-17 20:33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7 02:51
楼主问我“读过老子没有”?楼主是怎样读我的文贴,有点不大礼貌吧!111楼中有段文字:“我的文贴引用老子 ...

问你“读过老子没有,读懂了没有”,一点也不冤枉你。你是引用过老子的语句,但是你根本不知道老子真正要表达什么思想。你以为老子真的反对伦理意义上的仁义礼智信?
你反问我读懂了没有,起码我比你理解得深入系统的多,我能把老子还原成一篇系统完整、逻辑清晰、一气呵成的具有类现代论述文结构的著作。我却看到你一直在及其无礼地胡乱解释伟大的老子思想,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对你发出这么尖锐的一问。


我的理解也已经部分反映在我的系列文章中,每一篇都尽量比较系统地说明一个小问题。我也希望你能认真地有条理有有逻辑地写文章,一篇文章说明白一个观点就行,也要要用自己的话语把前因后果讲明白。像你现在这样乱哄哄的堆砌词汇的文章,我是没有兴趣仔细阅读的。我给你推荐一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讨论船山学的文章:"船山学的学术基质",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写文章的。如果你也能写得这么流畅,我就有兴趣看了。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4-17 21:04:15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1-4-17 21:18 编辑

船山学的学术基质的文章我看了看,王夫之有三大成就:一是集千古之智,二是扶正张载学说,三是重新解释六经。一只是除道家之外的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内容,二是张载的气说的层次问题值得谈谈,三是六经新解与时俱进的问题。

我也有三个成果:一是道学归元,二是易学归真,三是哲学创新。一是还原老子腹稿,将庄子打回原形,二是孔子错解了易经,三是百家归一,提炼哲学。
我的这三项,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评价有点过高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1:46:06
楼主很直率,我亦感谢楼主直率,使我明白问题的症结。楼主很厌烦看我的文贴,这就不存在读懂与不读懂的问题,而是排斥作简单否定的态度,出现诸多错觉,这就是我要申明三点:
一、春秋时代是历史上第一次遇到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三代以来的质朴心性经受质野心性洗礼,杨朱私己与墨学兼爱相利成为显学而推波助澜。表明:心性质朴时代成过去式,进入质文心性时代。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特征之一,研究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宋后进入新的研究阶段:研究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进入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研究心性学: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研究本体论:体用中庸的刚柔文质。这个古今心性文化的演变循序,不知楼主认可否?
二、正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历史实在,如何应对,有儒道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法。老子主张人心复古,执古道纪的返朴归真,三无为的道法自然。老子抨击社会心性负面现象的仁义礼智,乃社会的心性实在,值得主流学派严谨关注和慎重研究。正如楼主所说:“老子真的反对伦理意义的仁义礼智信”,不应持简单反对和否定态度。我为什么提出孔儒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道德定律,为什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孟仁礼,与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的荀易礼仁两阶段?为什么提出孔儒仁礼忠恕,与船山天下仁恕理道定所的传统儒学两阶段?儒学在不断成长完善,其中有老子抨击仁义礼智社会负面的功劳。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盜女娼的道德(仁心)虚位。不同于老子人心复古的起点:孔子抨击礼崩乐坏的人心不古。吾继周的三代损益,传承史前社会的人文文化,进入民所共由理道的论理学。论理学的明晰,莫过于荀子的礼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荀子解蔽于老(入世道学)庄(出世道学)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并不是单纯的“伦理意义的仁义礼智信”,而是关乎人类社会理想的未来走向。在123楼,我理据于荀子礼三本,去解读荀子解蔽老庄的“蔽于天而不知人”,楼主是否真正读懂荀学?荀学为什么被宋明理学摒弃,是否该复原位,关乎孔儒经典的完善,我不希望看到楼主说荀子的“坏话”! 在127楼,因为荀学更高阶段是船山学,依据荀子礼三本的文理思路,写出船山的文理思路,以佐证荀子解蔽老庄“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理绪,再次表明:并不是单纯的“伦理意义的仁义礼智信”,而是关乎人类社会理想的未来走向,不知楼主能否有感觉?楼主是否真正读懂船山学,关乎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古今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理论。我不希望看到楼主说船山的“坏话”!
三、其实,以往不少人向我提出,文贴是否注重让人读懂与易懂,不似楼主激烈而已。我为什么要坚执不改。明亡以后无中华,开始进入汉夷王朝两度陵替,落后文化民族的满清法家专制时代,这是唐宋变革负面走向的恶果,中华文化历史遇到的第一次挫折,强势的西方文化套解是接踵的第二次挫折。从话语体系,范畴体系到义理体系的全面套解,传统文化面目全非,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也读不懂,能读出人文化成天下的理论理性?能读出哲学人文的理论理性?全面套解的文化恶果,关键点:就是无法解读出船山学理的逻辑原真?在127楼,我提出船山二个重要理论: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与道体论,楼主能否读懂?若能读懂,就不会说出船山学理不如二千数百年的老子“智慧”!能怪楼主?全面套解的文化恶果,普遍人认为船山学理晦涩难懂,这也是船山学理未能昭明天下的主要成因。逻辑紧凑,理论精深,义理清明的理论理性三要素。义理愈精深,显得愈深奧。不明其中的道理,就是晦涩难懂。岂知,正因为船山学理的“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历史逻辑原真理路的学术研究,恶果就是西方文化在话语、逻辑、义理的全面套解。不解脱西方文化的全面套解,很难完成理论理性原真理路的文化复兴。我的见解,不是自我辨解,而是我的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理论理性的话语、范畴、义理去研究传统哲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3:45:06
张先生多少承认历史的逻辑事实,有收获,进步了。不枉我与张先生的讨论,希望继续进步!
道学归元,包括自然与人文两部分。老子的道法自然,孔儒的民所共由理道,儒道性质该分辨清楚;易学归真,有易学源流,天地人同→天地人参→天地神参的易学演变循序;哲学创新进程: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哲学人文→现代哲学。还原老子腹稿,改变不了没有研究心性学的道学至弊;存在决定思维,有历史的逻辑次序。入世的老子道学,若不是问世春秋时代,而是问世战国后期,也许成出世道学了。孔子错解易经?吾继周的三代损益,错解易经?百家归一,解蔽诸子学,集成诸子学,成就主流学派的“惟一惟精,允执阙中”。提炼哲学:从心性唯物到心性辩证,提炼出唯物辩证的思辨哲学。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4-18 05:25:26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3:45
张先生多少承认历史的逻辑事实,有收获,进步了。不枉我与张先生的讨论,希望继续进步!
道学归元,包括自 ...

还原老子腹稿,改变不了没有研究心性学的道学至弊;
……………~~~~~~~~~
所谓的心性学是将佛家的戒定慧(静定慧)用于儒者的心性修炼,以提高智力,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其实,我们老祖宗早就有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规划道路。只是儒家的正心注重在仁心的培养上,心性学是将心澄明,由静生慧。佛学修学确实可以提高智力,但是为什么历史中多有儒佛结合而少有道佛结合呢?就是因为道者也有和佛者一般不二的修炼法门,这就《道德经》的“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的深刻内涵,有三个方面:

一是讲善摄生者所处的正确状态:虚既是无中生有,也是有返为无;既是洞若深空,也是博大无垠;是虚怀若谷,也是春风溪谷;虚是空,是包藏,是心怀宇宙,也是散,是无我、无神、无时空。静是大动若静,是静极生动,是不动如山,是浑厚若浊,若朴;是静观,是内照五蕴皆空;是旁观,是亲近随顺,是耐心、爱心的守侯;是小苗破土的恬静、欣喜,也是波平如镜时对一个气泡泛起的洞察力,更是虚怀若谷时一丝微风的掠过,也是万籁俱寂时忽有天籁之音的感悟。
二是讲达到善摄生的正确方法:静极生动,天地静而万物生。而达到静的方法是虚,由虚致静,虚是空,是散,是放下,是无我、无时、无空,是破除肉体障碍后的神藏寰宇,是物质世界幻化后的精神显现,虚到极处静自至,虚极则静极,虚静是同体,共同构成生生不息的原基础。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既讲了致虚极的途径,也讲了致虚极的效果。
三是讲判断摄生方法正确与否的标准:大道至简,至公,至朴。佛讲十念法、戒定慧,魏伯阳的《参同契》,吕纯阳的《百字铭》,根本内涵都在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大法中,这是真正的大法,是上天梯,详读《参同契》可知正误。
致虚极,守静笃是贯穿于摄生的方方面面的根本大法,随修炼层次不同,而体会也会千差万别,唯行可知。

如此,先生还说道学没有心性学的内容是一个弊端吗?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4-18 05:30:07
道德经修心法门:

四〉至 静 性 廉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五〉禽之制在气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蛰,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致虚极,守静笃。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疪乎?民治爱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chengz64 发表于 2021-4-18 07:19:44
本帖最后由 chengz64 于 2021-4-18 07:51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1:46
楼主很直率,我亦感谢楼主直率,使我明白问题的症结。楼主很厌烦看我的文贴,这就不存在读懂与不读懂的问题 ...

你还在为狡辩而辩,而不是为辩正而辩,这样的辩论没有意义。除了你之外,还会有那个人认为王夫之的文字比老子晦涩难懂?研究王夫之思想的难点,绝不是文章的晦涩上,而是在于其不成系统,其看法基本都附着在对古人著作的注解上,包括注解老子与庄子,提炼出来有难度。你认为他晦涩难懂,只能说明你的阅读古文能力有问题。毋庸讳言,这也是很多现代研究经典的人面临的大问题,缺乏古文研究必须的文字、训诂、音韵知识。
如果你真读懂了老子,你就会发现,与儒家只提到心性不同,老子还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如何一步步培养大德心性。老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你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我才说你读不懂。任凭你再狡辩,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你是谁的拥趸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几个人说荀子、王夫之比老子高明?事实上,你所推崇的心性,最终导致的是培养了一群“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恩”的废物点心,大明就是这么亡国的。历史的经验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ab11bc 发表于 2021-4-18 07:57:59
ab11bc 发表于 2021-4-17 07:54
综合而言1;《道德经》中的“道”按,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理解,其实质,就是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这 ...





儒家的仁,如何形成函数研究关系表述



儒家所说的“仁”,一般来说是“源于”人的心。具体落实到人的行为上,就是恭宽信敏惠等人的品质。此时的这个,仁、人心、恭宽信敏惠,就形成了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我们现在,可以用一个函数关系式表达


即;
f(仁)=f(人心)=f(恭 惠)


这个;恭宽信敏惠等品质,有积极,阳光,一面。此时,我们称,这个人,人性善良
这个;恭宽信敏惠等品质,有消极,阴暗,一面。此时,我们称,这个人,人性险恶


也就是说;人性的善良、险恶,是一个,有,恭宽信敏惠,综合而成关系,这个关系,就是
f(仁)=f(人心)=f(人性善良  人性险恶)=f(恭 惠)


上述这个函数关系,是一个固定的函数关系?
不是!是一个变化
这个变化与什么有关啊?
1;人的本身固有因素,有关
2;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将上面这两种因素的综合,就形成了人的善良、邪恶
如何表示,这两种善良险恶的变化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最合适


21011402(伏羲方位01).jpg


八卦的内卦;表示人本身的固有因素
八卦的外卦;表示人所处的外表环境
方图
1;表示事物的变化,可以从事物的内部(内卦)开始,即;纵排
2;表示事物的变化,也可以从事物的外表(外卦)开始,即;横观
圆图
表示时间的变化,带来卦的变化
总结;儒家的仁,是一个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的人的思想行为
f(仁)=f(人心)=f(伏羲六十四卦方位)=f(人性善良  人性险恶)=f(恭 惠)




综上而言
儒家的仁,是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这个表示,也充分说明了《易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换句话说
儒家道家思想,是要相互融合,才能揭开客观事物的本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8:21:21
那就用逻辑事实来讲话吧!举船山两段论语,请楼主解答其逻辑意蕴。
一、“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
二、“天治者,神以依”。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8:40:37
刚刚称赞张先生多少承认历史的逻辑事实,话音未完,张先生又重犯了。佛教是南北朝入世,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就是儒家心性学的基础部分:质文心性学。怎么会是“所谓的心性学是将佛家的戒定慧(静定慧)用于儒者的心性修炼”?一个是理性实学,一个是实相空境,风牛马不相及吧!
chengz64 发表于 2021-4-18 08:45:51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8:21
那就用逻辑事实来讲话吧!举船山两段论语,请楼主解答其逻辑意蕴。
一、“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 ...

一碰到质疑你就躲开,不敢直面问题,玩“顾左右而言他”的把戏,为啥总要逃避实质问题而岔开话题呢?这样花上二三十年时间也讨论不完,你有没完没了的新话题。人生苦短,珍惜光阴吧,不要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辩。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10:54:48
你说我是狡辩而辩,我是为了证实我不是为了狡辩而辩?提出两个问题让你解答,磋商而已,有何不可!船山学距今四百年时空,老子距今二千数百年时空,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时空概念!心性文化有承前启后的演变循序,理论理性有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任何做学问的人都会十分注重时空概念,能搁置?其实,我知道你不会解答问题,因为往来贴我提出船山两个重要理论,提出荀子的礼三本,都与解读老子道学有关。如果做学问的人,崇尚真理的人,能无反映?你却无动于衷,我就知道一切。跨越二千数百年时空,尽管你多么精心研究老子学。无论你多么“系统完整,逻辑清晰,一气呵成的具有类现代论述文结构的著作”,没有承前启后心性文化的研究资料,没有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原真理路的研究资料,没有现实社会生活的逻辑资料,没有古今义理会通的逻辑资料,能保证符合老子学的逻辑原真?你若肯定自己无错,一切都不需要,搁置讨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11:11:21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1-4-18 11:17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08:40
刚刚称赞张先生多少承认历史的逻辑事实,话音未完,张先生又重犯了。佛教是南北朝入世,孔子是春秋时代人。 ...

儒家心学,质文心性学为基础的心统性情学。“心者,性之灵,天之则”,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
chengz64 发表于 2021-4-18 12:06:14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8 10:54
你说我是狡辩而辩,我是为了证实我不是为了狡辩而辩?提出两个问题让你解答,磋商而已,有何不可!船山学距 ...

我不会再和你进行任何讨论,该表达的观点我已经说完了。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4-18 23:55:11
“逻辑事实”,逻辑可以说是经纬坐标系。基于事实就必定存在某个坐标发生点,但事实的发生未必在某个时空坐标点上,即逻辑作为参考但不具备发生的必然性。
“心性学”只是小众修养的学问,不好推广的原因是“心性”属于自证范畴,本身就难去证明,更遑论评别人的心性如何。所以说,小众的事然后还是小众事,咱们大众百姓只须“文质彬彬”即可,自然而然也不用证明了。晚安。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9 03:27:00
长期研究船山学,我领会到船山学理的晦涩难懂。理解船山一段论语的义理逻辑,往往要通过一组相关的范畴群。真正要理解其义理逻辑,恐怕也不能局限于船山学理,承前张载的理论逻辑,与孔儒的理论逻辑发生联系。
先说承前张载的理论逻辑。船山说:“心者,性之灵,天之则”。“性之灵”,性灵至当,张载《正蒙》有《至当篇》。从形上導而言,张载“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性之灵”的义理逻辑,“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也是船山神理明诚導向的理气诚明。“天之则”,天则中正,张载《正蒙》有《中正篇》。从形下器道而言,张载“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天之则”的义理逻辑,“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也是船山神参明钦引领健顺五常的实践理性。我理解船山“性之灵,天之则”的义理逻辑,承前张载的义理逻辑。
再说与孔儒的理论逻辑发生联系。孔儒的道体论:“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通于人”与“成于事”,孔儒的直觉思维。“通于人”的仁礼忠恕,“未合于天”的仁恕天下,与孔儒理论逻辑发生联系的义理逻辑: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文化大环境。“成于事”的礼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建立人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不亏于道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孔儒直觉思维的“通于人”与“成于事”,船山的文化传承,理论精深,思维辩证于“未合于天”而“亏于道”,有道体论的精微四义,都与《易传》的理论逻辑发生联系,显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的深化发展。
船山学理承前张载的理论逻辑,与孔儒的理论逻辑发生联系,这就是船山所说的古今义理会通。从会通古今义理的逻辑高度,去理解船山论语的义理逻辑,晦涩难懂。然而,正因为晦涩难懂的古今义理会通,精深奧妙,学无止境,与时深化,索味无穷。这就是我的理论研究方法:会通古今义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9 03:50:26
回虚晃一枪:心性有个体与整体,个体心性是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有违FZ庸理则的两负向: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过于质不及文的心性质野。整体的社会心性,仁礼本体(《易传》的三道三才)的人事心性,“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如果你承认:社会物质经济的事实逻辑,是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必须注重研究“大中即寓其间”,刚柔文质的社会心性,避离社会心性走向文史与质野两负向。结合社会现实的人心经济现状,就会感觉到心性学的重要性,关系到社会风气造就主体人的心性素质!

ab11bc 发表于 2021-4-19 07:19:02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19 03:50
回虚晃一枪:心性有个体与整体,个体心性是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有违FZ庸理则的两负向: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 ...



香炉(1,1).jpg


古为今用,他(洋)为中用,取其精华,传承优秀文化,为实现具有科学实践实验为其基本理论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而努力!




21040801(质08).jpg



前面,说过了儒家的“仁”
儒家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个是“仁”,另一个是“礼”


下面再说说,儒家的另一个核心思想“礼”所含有基本内容,并做一个简单介绍
儒家思想,从渊源上说,可以追溯到尧舜,但真正的宗师是孔子。但“礼”概念的形成,却并非孔子,《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对产生“三礼”那个时期的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礼;含有道德规范和政治典章制度的内容,尤其是以血脉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更成为礼的主要内容。



古代所说“仁礼”,应于我们现代所说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类似。或者说;起现代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作用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4-19 21:50:37
老子衍——王夫之
    道生一,(冲气为和)一生二,,(既为和矣,遂以有阴阳。冲气与阴阳为)二二生三,(阴阳复二而为)三三生万物。
……………………………~~~~
请问:冲气是个什么气?很多当代名家解老都取这个解释,是错误的。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4-20 00:17:39
万物怀腹阴属而须抱阳,这才有适宜温度繁衍。冲气是个什么气?冲的是生气。如果不为和,那冲什么的解释都是错误的。晚安。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20 05:21:14
在143楼提出我的理论研究方法,不仅用在船山学理的研究,用在任何前人的文本研究,我都是这样研究。不是局限于研究其文本,而是通过其时代逻辑去研究其文本理论。所谓的时代逻辑,包括心性的文化形态(存在音容天)和学术的理论形态(存在理势天),通过其时代逻辑去核正其文本理论。心性文化有承前启后的演变次序,理论也有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所以,通过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再度核正其文本理论。我们不是历史人,无法亲临其境领会前人的时代逻辑和历史逻辑;我们是现代人,亲临其境领会现代社会生活的事实逻辑,作最后核正其文本理论。物质经济的生生不息,新故相资新其故而不用其故。人类社会的义理逻辑,却是不可易变的与时深化。所以,以现代逻辑核正历史逻辑,以历史逻辑质正现实逻辑的古今义理会通。我的理论研究方法所引用的理论证例,比如:船山说的“性之灵”与“天之则”的义理逻辑核正,不要从纯理论角度,也不要据学派门户观点,以现实社会的人生经验,也许靠谱些。社会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自然经济时代不可易变的义理逻辑彰显了。性灵至当与天则中正的人道率循天道,是否属于发展商品经济的事实逻辑?还是道法自然的有无相生?最后核正的前人逻辑,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事实逻辑而前,光天化日,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在136楼提出船山的二段论语,其实,谁解读都可以,包括我在内,我解读,同仁指正。
一、“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解读船山此论语的基础理论,是《易传》仁礼本体的三道三才。仁礼本体客体基础的阴阳天道,“易简立本”的乾易知与坤简能,即现代语言逻辑的社会阶层分工结构,易简理得职能结构的易简定命;仁礼本体主体能动于事物运行的刚柔地道,“易简之善配至德”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即现代语言逻辑的职业操守与职业成才,心性能动职责结构的刚柔定性。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逻辑连贯的人事刚柔。为什么不言人事阴阳?言人事刚柔?“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主体,仁义心性融入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健顺五常的礼义言行规范,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人事刚柔地曰示:刚柔相接的险阻生,刚柔相推的吉凶生,出自质文心性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一物两体矛盾相成与相反的刚柔文质,礼义言行规范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道原并建”,阴阳天道的“易简立本”;“大中即寓其间”,出自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义言行规范,人事刚柔地曰示的“易简之善配至德”。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清晰《易传》仁礼本体三道三才的基础理论,船山此论语的义理逻辑,昭然若揭。余下功夫,通过现代社会生活的事实逻辑去核正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4-20 05:22:24
二、“天治者,神以依”,涉及三类范畴的理解。
(1)神的定义,确切定义出自孟子:“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纳入本体论的通志成务,则是《易传》。事常变的“生生之谓易”,“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无方”,“圣而不可知之”的神蕴三意:一是人道率循天道的“阴阳不测之谓神”,极深通志的研几成务。价值目标“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方有“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易与天地准”的乾道变化;“效法之谓坤”,坤柔顺而效法乾道变化,柔得尊位动也刚。“极数知来之谓占”,船山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象之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占”;数之理的“期必然以符自然”,知来。“继之者善”的必然,“成之者性”的自然,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通变之谓谓事”,“理化,天也”,易兼常变的太极而无极;礼惟贞常的“事物,人也”,“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尔”,无极之太极的一定理道,“知事物者,心也”,“以耳目资心之用而有所循也”的循物理事则。“心者,性之灵,天之则”。极深通志于性灵至当,研几成务于天则中正,“阴阳不测之谓神”效应的性灵天则。
二是“精义入神”,应用在仁礼本体的体用相函:“用以备体,体以致用”。船山的一段论语,对“精义入神”的效应,表述明晰:“昭明天体也;昭物而物昭之,明物而物明之,天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
三是“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德之盛”,德者得也,天人继善的富有大业,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
神蕴三意的价值目标:继善成性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
(2)孔儒政制理论的礼法合治。孔子言述礼治与法治引发心性效应的正负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荀子作分类综合。分类,至善者仁心自觉的言行规范,礼治:不善至者的违法乱礼的性恶行为,法治惩处。船山的“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势有轻重的神无方,理据于社会现状的心性形态,权衡于“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的神有方,这就涉及孔子的质文心性学。
(3)孔子的质文心性学,基本分三类:一是势有轻重以应乎的中庸质文心性人,有成就至善者仁心健康礼义健顺的社会风气,礼主法辅;二与三都是违FZ庸理则的两极向:一是过于质不及文的社会风气,成就性恶质野的心性人。法主礼辅,遏制性恶质野的心性下滑,逐渐回复中庸质文的礼主法辅。二是过于文不及质的社会风气,成就善性文史的心性人。张扬个性,启动情才而开启物欲,回复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礼主法辅,却要防避文史心性的钟摆惯性为心性质野。对质文心性三类人的社会心性形态,势有轻重有不同的治理方法,“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



ab11bc 发表于 2021-4-20 07:54:58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4-19 21:50
老子衍——王夫之
    道生一,(冲气为和)一生二,,(既为和矣,遂以有阴阳。冲气与阴阳为)二二生三, ...



要想学习好,理解好中华文化!是要真的有点真本领,不可!否则,理解偏了,还不知道偏在那儿
他不是一个认识中国字,就能理解中华文化的事!
而是一个综合性知识的应用

就以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例
我认为是,要是没有点“中医药”知识。单从字面上理解,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还不知


中医药知识,有任督二脉

21042001(任督01).jpg



任脉;属阴、属静、属不动;督脉,属阳、属动


抱阳;有给任脉,增加能量动力的含义
任脉,活动力增加,人,自然就健壮(这个健壮,是五脏六腑,和谐的结果)


这样理解,前后连接,应不会偏差太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