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6|回复: 10

[原创] 古书新证拾零

[复制链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0-8 22: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召伯虎

《江汉》主人公召伯虎,颇有意思,有关他的事情和青铜器物让近现代学者争讼不已,而他本人似乎也卷进了一场纠纷,先看一下与之相关的青铜器物:

《五年琱生簋》(《集成》4292):

      隹五年正月己丑,琱生又(有)事,召來合事,余獻。婦氏以壺告曰:“以君氏令(命)曰:余老止。公僕庸土田多刺,弋伯氏從許。公宕其三,汝則宕其貳,公宕其貳,汝則宕其一。”余熏於君氏大章(璋)報婦氏帛束、璜。召伯虎曰:“余既訊,我考我母令(命),余弗敢 治。余或至我考我母令(命)。”琱生則堇(覲)圭。

《六年琱生簋》(《集成》4293):

       隹六年四月甲子,王在旁。召伯虎告曰:“余告慶。”曰:“公厥稟貝,用獄剌為伯,又(有)祇又(有)成。亦我考幽伯幽姜令(命)。 余告慶。余以邑訊有司,余典勿敢封。今余既訊,有司曰:‘命。’今余既一名典,獻伯氏。”則報璧。琱生奉揚朕宗君其休,用作朕剌(烈)祖召公嘗簋,其萬年子子孫寶用享于宗。

《五年琱生尊》(参《西安日报》11月23日拓本):

       隹五年九月初吉,召姜以琱生五,(一),壶两,以君氏之命曰:"余老,之(止).我仆庸土田多,弋许,勿使散亡.余宕其叁,女宕其贰.其兄公,其弟乃."余鼄()大璋,报妇氏帛束璜一.有司眔,两屖.琱生拜扬朕宗君休,用乍召公(),用祈通禄,得纯灵终,子孙永宝用世享."其有敢乱兹命,曰女使召人,公则明亟(殛)."

      这三段铭文讲述了距今3000年前的一件历时1年四个月的故事,这个叫琱生的人把这件事在三个器物上原原本本的纪录下来,使我们有幸得以悄然走进古人的厅堂,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五年琱生簋上说:

       王五年正月己丑,琱生有事,妇氏和召伯虎来议事.琱生献礼相见,妇氏给琱生一壶并传达君氏的命令说:"我老啦,公家僕庸土田的事,希望琱生许诺。已经告知召伯虎,召伯虎也已经听从了我的意见.公占有三份,你就占有二份;公占有二份,你就占有一份."琱生献给君氏一件大璋,送给妇氏一束帛,一块玉璜.召伯虎说:"我已经询问清楚了,我遵从我父母的命令,我不敢违背,到时候我会执行我父母的命令."琱生献给召伯虎圭.

五年琱生尊上说 :
  
       王五年九月初吉这一天,召姜因琱生(曾送给其)  五个,日常用壶两个,便以君氏的名义(对召伯虎)说:“我老啦,公家僕庸土田的事,希望你许诺,不封存(记载土地名数的典册,而不致使(土地)流失。如果公(僕庸土田)占有三份,你就按占有两份处理吧,公族的公平,弟族的就服从了,”琱生于是献大璋给召姜以报答她转达君氏之令,又送给有司束帛、璜一块及燈两盏。闲雅的琱生赞美感激大宗宗君的美德,为召公作了祭祀用的尊器,用来祈求厚禄,陶冶道德,善始善终,子孙永远享用。(琱生)又怎敢违背(君氏)这样的命令:说你要侍奉召氏家族德高望重者,这样才可以彰显族规,(使人人)相互敬爱。

六年琱生簋上说:

       王六年四月甲子那天,王在蒡。召伯虎告诉(琱生)说:"我大功告成了。"(又)说:"公为你诉讼的事交纳了贝,这场官司平息了,有了结果。(这)也是我父母幽伯羌的命令。我成功了!我就(公附庸的)土田(数)征求有司(的意见),(虽然)我有记录土田的文书,(因未有定论)不敢封存于官府。现在我已经征求(了意见),有司说:'遵从命令。'现在我已经把全部的契约写好送给你"。琱生用玉璧回报了召伯虎。琱生答谢称扬我宗君的赏赐,因而制作了祭祀我烈祖召公的宝簋,希望子子孙孙万年珍贵地使用,让它在宗庙里祭享。

         原来事情记叙了一场围绕土地纠纷的重大事件,事件最后顺利解决。这是大事,故书之于金。打官司的雙方是召族的兩支,召氏這一公族和琱氏因為土地問題發生糾紛,可能是由於歷史上的原因產生的一些糾葛。最後“君氏”出來調解。族長是最有發言權的,族長說我占三份你占二份,這個事情才得以解決。而在解决的过程中,琱生确实借重君氏和妇氏的力量,并送了礼物。

         关于这段公案,学界众说纷纭,很是热闹。

评分

参与人数 3名望 +25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laaiwaan + 15
寒江一叶 + 30
浪花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緇衣

  通行本《礼记.緇衣》头两章: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关于《緇衣》首章的理解,一直是困扰古今学人的难题。

     1、首章与其余各章不合。
      郑玄注说:此篇二十四章,唯此一“子言之”,后皆作“子曰”。可见当时郑玄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另外首章的意思与其他各章也不连贯。黄以周认为这章是全文的序言,也难服人。

     2、篇名与首章不合。

      先秦古书,初无篇名,编辑者为便于识别,多取首章首句或首章的二三字以为篇名。比如《学而》、《为政》等。而《緇衣》却取二章首句,于通例不合。

       郭店楚简《缁衣》的出土,使我们看到了未经后人扰动和篡改原始版本的面貌。竹简《緇衣》只有二十三章,刚好没有第一章。其第一章用“夫子曰”,其余各章用“子曰”。到此真相大白:

       1、篇名《緇衣》,取首章首句。“夫”为篇首发端词,正合古例。

       2、今本首章当为它篇窜入,先秦古籍无篇名,汉代抄写者误将《表记》的末章抄入《緇衣》首章了,以致流传至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7: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确定是老夫子原创,昨天发帖发了很长时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琱生尊,六年琱生簋是什么意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0: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琱生尊是在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有两件带铭文的五年琱生尊。六年琱生簋是我国著名的化工学专家张少铭于1959年向国家捐赠的珍贵文物。他们与清代出土并传世的五年琱生簋记载的相同事件的不同阶段。这些青铜器的作器者为琱生,作器时间分别是宣王五年和宣王六年,故名。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2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夫子学习了!这东西还真是有点难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21: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有点难

对老夫子才华真是由衷佩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0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宁王

       《尚书》君奭篇有:

        “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这里的“割申劝宁王之德”有点麻烦,几乎每一个字都有争议,千古聚訟,其中“宁王”二字最为有名。

       孔安国《大传》说:“宁王,安天下之王,谓文王也。”

       孔颖达《正义》说:“宁天下之王,谓文王也。”

       郑玄注说:“受命曰宁王。”

       郑玄《礼记》注:古文“周田观文王之德”为“割申劝宁王之德”,今博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德”。三者皆异,古文似近之。”

       对此吴大澂在其《字说》有一段精彩的考证:

          wenzi.jpg

       误‘文’为‘寧’,是因为古文‘文’字有从‘心’:

         文.jpg

        ‘文’字与‘寧’字相似,汉儒遂误释为‘寧’。《郭店楚墓竹简· 緇衣》的出土印证了前辈学者的考证,竹简作:

        “割绅观文王德。”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07: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辛苦,凌晨还在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9# 浪花

主要是睡不着,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9: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10# 高老夫子
也要注意身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