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40|回复: 2

法國漢學家伯希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2 09: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1945年),法國語言學家、漢學家、探險家。1908年前往中國敦煌石窟探險,購買了大批敦煌文物運回法國,今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老館。伯希和精通多國語言:英語、德語、俄語、漢語、波斯語、藏語、阿拉伯語、越南語、蒙古語、土耳其語、吐火羅語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0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平
1878年5月28日出生於巴黎。曾就讀巴黎斯坦尼斯學院。畢業後師從漢學家沙畹 (Édouard Chavannes)和印度學家烈維(Sylvain Lévi)。
1900年初伯希和被派往位於法屬印度支那河內的法國遠東學院工作。同年二月他被派往北京為學院的圖書館搜集中文書籍。在北京,他遇上義和團運動,並被困在外國公使館。被困期間伯希和對義和團發動了兩次突襲:一次奪取了義和團的旗幟,另一次為那些被圍困的人獲得了新鮮水果。他的勇敢使他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01年伯希和22歲,返回河內,成為遠東學院的漢學教授。同年第二次到中國考察,為遠東學院帶回大批漢、蒙、藏文書籍和藝術品。
1902年伯希和第三次到中國考察,收羅大批書籍和雕刻藝術品。
1903年伯希和將元周達觀著《真臘風土記》翻譯成法文並加註釋在巴黎出版。
1904年離越南回國。同年在巴黎發表《交廣印度兩道考》。
1906年6月15日,伯希和與軍醫Louis Vaillant和攝影師Charles Nouette一起從巴黎出發前往中亞探險。3人乘火車經莫斯科和塔什干進入了中國的領地新疆。探險隊8月末到達喀什,在俄羅斯總領事館逗留了一陣子。中國的官員對伯希和流暢的中文感到吃驚,並為探險隊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方便。探險隊離開喀什,第一站到達了圖木舒克村,然後前往庫車。
1907年探險隊在庫車發現了用婆羅米文書寫的久已失傳語言的文件。這些失傳語言後來被伯希和的老師烈維譯解為乙種吐火羅語。探險隊在同年9月先行到達烏魯木齊,伯希和到焉耆調查,10月抵達烏魯木齊。伯希和在烏魯木齊獲得瀾國公贈送的沙州千佛洞寫本一卷。
1908年2月,為了查閱敦煌出土的《法華經》古抄本,探險隊到達敦煌。英國的探險家斯坦因在前一年(即1907年)已經從敦煌的莫高窟竊取約七千餘卷古文書。伯希和與保護莫高窟的王圓籙談判進入藏經洞的事項。在這裡伯希和流暢的漢語又一次發揮了作用。伯希和經過3周調查了藏經洞的文件,並選出最有價值的文件約二千餘卷。伯希和與王道人談判,計劃重建莫高窟的王道人最後同意以500兩官銀(約90英鎊)的價錢把這些文物賣給伯希和。因為斯坦因不懂中文,他帶走的文件中有很多沒有價值的東西,相反通曉包括中文在內的13國語言的伯希和選出的文件全都是絕品,其中也包擴新發現的唐代新羅僧人慧超所著的《往五天竺國傳》、景教的《三威蒙度讚》。同年伯希和在《法蘭西遠東學院學報》發表《敦煌藏經洞訪問記》。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直隸總督端方和一些學者如羅振玉、王國維等出示了幾本敦煌珍本,這立即引起中國學界的注意。伯希和發表《中國藝術和考古新視野》向歐洲介紹羅振玉、王國維的研究成果。
探險隊一行於1909年10月24日回到巴黎。不過伯希和意外地受到了遠東學院同事們激烈的指責,說探險隊浪費公款並帶回了偽造的文件。他們認為英國的斯坦因已經拿走了敦煌所有的文獻。後來斯坦因於1912年出版了《探險旅行記》,宣布還有大量的文件被留在敦煌,對伯希和的疑惑才消釋。此後,伯希和發表了《敦煌千佛洞》等多部論文,對漢學帶來很大的影響。
1911年-1913年伯希和和沙畹合著《摩尼教流行中國考》。
1921年5月當選為法蘭西文學(金石美文)院院士。
1923年任《通報》主編。
1927年在《通報》發表《紀念王國維》。
1933年發表長篇論文《十五世紀初年中國人的偉大航海旅行》。
1934年發表《吐火羅語與庫車語》
1935年12月任亞洲學會主席。
1939年當選為中國中央研究院通訊院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伯希和作為法國武官在北京逗留,1945年10月26日在巴黎死於癌症。有人評價說:「如果沒有伯希和,漢學將成為孤兒」。巴黎的集美博物館有一個畫廊以伯希和命名,伯希和收集的很多文獻被法國國立圖書館保存。

伯希和著有大量漢學專著,其中《十五世紀初年中國人的偉大航海旅行》、《交廣印度兩道考》、《四天子說》、《支那名稱之起源》、《玄奘沙州伊吾間之行程》、《魏略西戎傳中之賢督同汜復》、《中國載籍中之梵衍那》、《庫車阿克蘇烏什之古名》、《高昌和州火州哈喇和卓考》、《吐谷渾為蒙古語系人種說》、《犁靬為埃及亞歷山大城說》等書有馮承鈞翻譯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希和著作
《伯希和西域探險記》(法)伯希和等著 耿昇譯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
ISBN 7-222-03187-1
《敦煌遺書》
《蒙古與教廷》(法)伯希和撰 馮承鈞譯 中華書局 1994 ISBN 7-101-01119-5
《卡爾梅克史評註》 (法)伯希和 耿昇譯 中華書局 1994 ISBN 7-101-01192-6
《真臘風土記》元周達觀著 伯希和譯
《吐火羅語考》 (法)伯希和,列維著 馮承鈞譯 中華書局 2004 ISBN 7-101-04083-7
《中國印刷術之起源》
《十五世紀初年中國人的偉大航海上旅行》
《諸蕃志譯註》
《交廣印度兩道考》
《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
《摩尼教流行中國考》(法) 沙畹,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中古時代中亞細亞及中國之基督教》
《吐魯番之路》
《蒙古秘史》
《論馬可波羅》
《哈剌火州考》
《四天子說》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支那名稱之起源》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玄奘沙州伊吾間之行程》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魏略西戎傳中之賢督同汜復》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中國載籍中之梵衍那》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庫車阿克蘇烏什之古名》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高昌和州火州哈喇和卓考》 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吐谷渾為蒙古語系人種說》 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犁靬為埃及亞歷山大城說》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沙州都督府圖經及蒲昌海之康居聚落》
《中國乾漆造像考》 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景教碑中敘利亞文之長安洛陽》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漢譯突厥名稱之起源》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塞語中之若干西域地名》伯希和著 馮承鈞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