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9|回复: 2

[转帖]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对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1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对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伟宏 2011年03月25日 15:05 

汤若望,原名亚当?沙尔,德国科隆的日尔曼人,雍正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
  汤若望,原名亚当•沙尔,德国科隆的日尔曼人。在科隆有故居,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闯王、清等三个朝代。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旁。雍正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汤若望(1592—1666),原名Johang Adam Schall Von Bell, 全译为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1592年5月1日出生于德国科伦城。1608年7月在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3年后学完理科课程,成为耶稣会士。1613年人罗马学院学习,研究神学和数学。在这里了解到利玛窦等先行者在中国的业绩,引起他的兴趣和向往,1618年4月,随耶稣会士金尼阁来华,第二年7月抵澳门,1623年1月来到北京。汤若望将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文书籍开出目录呈递朝廷,并在住所陈列自欧洲带来的科学仪器。1623年10月8日将有月食发生,当时的吏部尚书张向达曾经询问汤若望月食发生的准确时间,观测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故张赞誉是继利玛窦之后的又一位大师。1627年,汤若望到西安传教。1630年,经徐光启推荐,奉召人京参加明历局修历 。

  时宪历的编制和颁布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崇祯十七年 (1644年)3月,李白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人北京,汤若望所在的天主教堂就位于农民起义军行进的路上,许多传教士都随明太子往南逃窜,惟有汤若望处变不惊,坚持不走。同年五月,吴三桂引清兵人关,大批清军进入北京城,摄政王多尔衮限令城内的居民三日内迁到城外,为八旗兵腾房。为此汤若望于6月15日上书多尔衮,阐述了自己无法遵令搬迁的理由。他写道: “臣自大西洋八万里,航海东来……作宾于京,已有 年所,曾奉前朝故帝令修历法,著有历书多帙,付工铸板, 尚未完竣,而板片已堆积垒垒,并堂中供像礼器,所教所用经典,修历应和书籍,并测量天象各种仪器,件数甚伙,若欲一并迁于外城,不但三曰限内不能悉数搬尽,且必难免损 坏。其测量仪器,由西洋带来者居多,倘一损坏,修整既非容易,购办又非可随时寄来,特为沥情具折。恳请皇上恩 赐,臣与同伴诸远臣龙华民等仍居原寓。”

  清政府真正感兴趣的是汤若望手中所掌握新法历书和各种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认识到它们可为清政权的建设服务,于是特加优惠,具体处理此事的大学士范文程便批准了汤若望的请求,同意他继续居住在天主教堂内,其内的历书刻板、书籍以及仪器等都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改朝换代则一定要制订新的历法,颁行新的历书,因而急需天文制历人才。汤若望便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他为了迎合清廷的需要,重新制造了望远镜、日晷并绘制了地图,上呈给清廷以获取皇帝的重视。最为关键的是他在此时成功地预报了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日食。

  (1)汤若望采用西洋新法推算了清顺治元年(1644年)农历八月初一日丙辰日食。与此同时,在钦天监中一直沿用大统历和回回历的官员也对这次日食作了相应预报。到了日食这一天,多尔衮派大学士冯铨以及众多的官员到古观象台作现场验证。结果对于日食的初亏、食甚、复圆的时刻分秒,按回回历的预报错了一 小时,按大统历预报所食食分差了一半,只有汤若望依西洋新法推算出的结果十分准确。这是一次实际观测,表明西洋新法要比大统历或回回历优越。这对于汤若望巩固在清钦天监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西洋新法历书的编制和时宪历的颁行
  早在明朝末年,由徐光启主持编撰、汤若望等传教士都参与的《崇祯历书》已经全部完成,只待崇祯皇帝御批后,颁行全国,前面所述汤若望上奏多尔衮的奏折中所提及的历书指的就是崇祯历书》。但在这一当口明朝覆灭,一切都无从谈起。清朝建国之初,钦天监的官员仍然依照明代大统历的推算方法制订历书,误差极为明显,汤若望在上呈给清廷的奏折中一一细数了其 中的错误之处。

  鉴于这种情况,清廷决定由汤若望来制订顺治二年(1645年)的历书。汤若望对此早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采用西洋的计算方法编写了这册日用历书。上交清廷后,很快于1644年11月得到了正式颁布。摄政王多尔衮取“宪天于民”之意,将其正式定名为“时宪历”。历书上尚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大字。这部历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可以说,时宪历的颁布宣告沿用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制历方法的结束,同时也是西洋制历方法在中国行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6: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德胜昌延 于 2011-11-3 16:15 编辑

鄙人94年一来北京  而不是像别人去长城故宫     故宫至今未进   是不想进     当时而是前往建国门的古观象台 感慨万千啊,,,,,{:soso_e12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6 2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依西洋新法。。。。。。。{:soso_e11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