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8|回复: 16

[求助] 请教两位版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2 16: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两位版主]:


         <诗经>研究学者中,有 "周行周历说" 和 "周行夏历说" 两种说法。

我对历法几近白痴,所以,向两位版主求助和请教。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17: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戈二句:
第一句:版主无版权,来来回回,往往复复可也.
第二句:黄帝及殷﹑周﹑鲁均以建子纪月.故 "周行周历说" 、"周行夏历说" 两说为一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7: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戈二句:
第一句:版主无版权,来来回回,往往复复可也.
第二句:黄帝及殷﹑周﹑鲁均以建子纪月.故 "周行周历说" 、"周行夏历说" 两说为一说.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1-22 17:04

谢谢中兴君回贴!一客不烦二主,再请教中兴君:

<诗经.七月>中的 "一之日丶二之日和三之日" 是指"正月的一日丶二日丶三日" 还是指

"十一月丶十二月丶一月" ?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17: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君,你一戈还真高手!1楼.3楼同一楼.
<诗经>为断代史,前后600年,纪月月建,因时因地俱不同.
我之夏.周合一,也仅限鲁地诗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21: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君,你一戈还真高手!1楼.3楼同一楼.
为断代史,前后600年,纪月月建,因时因地俱不同.
我之夏.周合一,也仅限鲁地诗风...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1-22 17:53


中兴君,谢谢!我一直对此问题不甚了解,所以要求教求助。

我们继续等两版主为我们解决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07: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1-23 10:38 编辑
谢谢中兴君回贴!一客不烦二主,再请教中兴君:

中的 "一之日丶二之日和三之日" 是指"正月的一日丶二日丶三日" 还是指

"十一月丶十二月丶一月" ? 谢谢!
重庆吴戈 发表于 2011-11-22 17:15


吴戈先生的问题,已经不是古历初学者的问题,对专业学者也是正在研究的难题。请看一个表格:
----------------------------------------
豳历、楚历、秦历与《小正》物候比较表:


历月序
《大正》历法
《小正》历法













正月同四


















豳历物候































其蚤

历月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秦历
月序








正月
















小正物候











启蛰



























清王筠《夏小正正义》曰:“传文‘小正’字凡四见,《竹书》亦云颂‘小正’,知此本以‘小正’名,‘夏小正’非书之本名。盖大戴以其书最古,特题‘夏’也。”
《大戴礼记》:“南门者,星也。岁再见。壹正,盖《大正》所取法也。”
----------------------------
希望这个表格能解释吴戈先生的问题。

参考:
大正月序、小正月序比较以及参历、火历应用:
大正月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小正
月序








正月


















晋语
火中而旦
周语
火见而清风戒寒


周语
农祥辰正





昴则见



参则见






斗柄县在下则旦
参中则旦



辰系于日




初昏参中
斗柄县在下

参则伏
初昏南门正


初昏大火中
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流火
辰则伏

楚历
暮火月
纳火



周、晋、豳(秦)、楚都使用火历,说明先秦历法是统一的,只有大小正的区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23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目前为止,没有定论,就夏小正本身而言,是夏历,还是殷历的争论还很大,所以吴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说起来就是一笔糊涂帐,或者说有关周历的问题这样问来,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哈哈哈{: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2: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高老夫子成系统的解释,

特别是吴博君版主"先秦历法是统一的,只有大小正的区别"之论断,

使我心中有个底了。非常感谢!到重庆来,请酒三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9: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8# 重庆吴戈 谢吴戈兄盛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9: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重庆,我买单,以谢闪失之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09: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兴君言重了!到重庆,自然是地主说了箅哟!欢迎各位仁君来巴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1-24 10:26 编辑
特别是吴博君版主"先秦历法是统一的,只有大小正的区别"之论断,重庆吴戈 发表于 2011-11-23 12:20
对于所谓“先秦历法是统一的”,吴戈兄称之为“论断”,我就要多解释一些,以免引起误会。
先秦历法有“古六历”之说,所以我说先秦有统一的历法,似乎是反“古六历”的,所以要说明一下。
所谓统一有几点特征:
1、同是阴阳历(区别于太阳历和太阴历),2、同是火星历,3、都是用干支纪日(这是中华古历的特征,覆盖远东地区)。
区别只是正月和岁首,是地区的差异,但是换算简单,同属于一个历法理论框架和结构。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看下面文章的第三节《楚历》。
http://xianqin.5d6d.com/thread-8717-1-1.htm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2: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11楼:
听说近来巴山夜雨涨秋池,未知能否成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楼:
听说近来巴山夜雨涨秋池,未知能否成行?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1-24 12:14


巴国巳无蜀道难

泞路不过三日烂

大道宽宽人济济

绿树依依天兰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所谓“先秦历法是统一的”,吴戈兄称之为“论断”,我就要多解释一些,以免引起误会。
先秦历法有“古六历”之说,所以我说先秦有统一的历法,似乎是反“古六历”的,所以要说明一下。
所谓统一有几点特征:
...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1-24 10:20


谢谢同姓君"论断"之释,确实是我故意把"观点"攺为"论断"的!你老弟做人就比愚兄厚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0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中兴君回贴!一客不烦二主,再请教中兴君:

中的 "一之日丶二之日和三之日" 是指"正月的一日丶二日丶三日" 还是指

"十一月丶十二月丶一月" ? 谢谢!
重庆吴戈 发表于 2011-11-22 17:15


    吳先生請看這句{:soso_e181:}


       《玉燭寶典·仲冬》引《韓詩章句》言“一之日畢發,夏之十一月也。”《季冬》引《韓詩章句》言:“二之日栗烈,夏之十二月也。”《漢書·食貨志》:『春令民畢出在壄,冬則畢入於邑。其《詩》曰:“四之日舉止,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師古曰:“此《豳詩·七月》之章也。饁,饋也。四之日,周之四月,夏之二月也。農人無不舉足而耕也,則其婦與子同以食來至南畝治田之處而饋之也。饁音于輒反。””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師古曰:“亦七月之章也。蟋蟀,蛬也,今謂之促織。聿,曰也。言寒氣既至,蟋蟀漸來,則婦子皆曰歲將改矣,而去田中入室處也。蛬音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09: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關《七月》是句諸家輯說貼此,供師友參考{:soso_e18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畢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止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其一”,《阜詩》有S132“月授衣”。“畢、止”《毛詩》作“觱、趾”。《毛序》:“《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箋》:“周公遭變者,管、蔡流言,辟居東都。”《釋文》:“王業,於況反,又如字,下同。”《毛傳》:“火,大火也。流,下也。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一之日,十之餘也。一之日,周正月也。觱發,風寒也。二之日,殷正月也。栗烈,寒氣也。三之日,夏正月也。豳土晚寒,於耜,始脩耒耜也。四之日,週四月也,民無不舉足而耕矣。饁,饋也。田畯,田大夫也。”《箋》云:“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將言寒,先著火所在。褐,毛布也。卒,終也。此二正之月,人之貴者無衣,賤者無褐,將何以終歲乎?是故八月則當績也。同,猶俱也。喜讀為饎。饎,酒食也。耕者之婦子,俱以餉來至於南畝之中,其見田大夫,又為設酒食焉,言勸其事,又愛其吏也。此章陳人以衣食為急,餘章廣而成之。”《釋文》:『觱音必,《說文》作“畢”。發音如字。栗烈並如字,《說文》作“颲”。褐音曷。耜音似。饁,炎輒反,野饋也,《字林》於劫反。畯音俊。喜,王申毛如字,鄭作“饎”,尺志反,下同。夏,戶雅反,下“染夏”、《夏小正》同。晚寒如字,謂晚節而氣寒也。饋,其愧反。饟,式亮反。又為,於偽反。』《疏》:“毛以為,周公云:先公教民周備,民奉上命。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至九月之中,云可以相授以冬衣矣。九月之中,若不授冬衣,則一之日有觱發之寒風,二之日有栗烈之寒氣。此二日者,大寒之時,人之貴者無衣,賤者無褐,何以終其歲乎?故至八月則當績也。又豳人從君之教,三之日於是始脩耒耜,四之日悉皆舉足而耕。俱時我耕者之婦子,奉饋食餉彼南畝之中耕作者。田畯來至,見其勤農事則歡喜也。豳公憂念民事,教之若此。周公言己憂民亦與之同,故陳之也。”《正義》曰:『昭三年《左傳》張趯曰:“火星中而寒暑退。”服虔云:“火,大火心也。季冬十二月平旦正中在南方,大寒退,季夏六月黃昏火星中,大暑退。”是火為寒暑之候事也。知此兩月昏、旦火星中者,《月令》季夏昏火星中。六月既昏中,以沖反之,故十二月旦而中也。若然,六月之昏,火星始中。《堯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馬之職,治南嶽之事,得則夏氣和。夏至之氣,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鄭志》孫皓問:“《月令》季夏火星中,前受東方之禮,盡以為火星季夏中心也,不知夏至中星名。”答曰:“日永星火,此謂大火也。大火次名東方之次,有壽星、大火、析木。三者,大火為中,故《尚書》云,舉中以言焉。又每三十度有奇,非特一宿者也。季夏中火,猶謂指心火也。如此言中,則日永星火謂大火之次,非心星也。《堯典》四時言中星者,春夏交舉其次,言‘星鳥’、‘星火’,秋冬舉其宿,言‘星虛’、‘星昴’,故《注》云:‘星鳥,鶉火之方。星火,大火之屬。虛,玄武中虛宿也。昴,白虎中宿也。’其東方、南方皆三次,鶉火、大火居其中。西方、北方俱七宿,虛星、昴星居其中。每時總舉一方,故指中宿與次而互言之耳。其實仲夏之月,大火之次亦未中也。”是鄭以日永星火大火之次與此火之心星別。於訓於,三之日於是始脩耒耜。《月令》季冬,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孟春,天子躬耕帝籍。然則修治耒耜,當季冬之月,舉足而耕,當以孟春之月。今言豳人以正月修耒耜,二月始耕,故云“豳土晚寒”。《鄭志》答張逸云:“晚溫亦晚寒。”是寒晚溫亦晚,故修耒耜始耕,皆校中國一月也。《易·鼎卦》注云:“無事曰趾,陳設曰足。”對文則為小異,散則趾足通名。訓趾為足,耕以足推,故云無不舉足而耕。無不者,言其人人皆然也。“饁,饋”,《釋詁》文。孫炎曰:“饁野之餉。”《釋言》云:“畯,農夫也。”孫炎曰:“農夫,田官也。”郭璞曰:“今之嗇夫是也。”然則此官選俊人主田,謂之田畯。典農之大夫謂之農夫。以王者尤重農事,知其爵為大夫也。案鄭注《周禮·載師》云:“六遂餘地,自三百以外,天子使大夫治之。”或於田農之時,特命之主其田農之事。以《周禮》無田畯正職,故直云“田畯,田大夫”。《春官·籥章》“掌擊土鼓,以樂田畯”。鄭司農云:“田畯,古之先教田之官者。”但彼說祈年之祭,知其祭先教者。《傳》不解“至喜”之義,但毛無破字之理,不得以為酒食,當謂田畯來至,見勤勞,故喜樂耳。《箋》以“田畯至喜”文承“饁彼”之下,若是喜樂其事,便是喜其餉食,非復悅其勤勞,何當於饁彼之下而說田畯喜乎?饁既是食,明喜亦是食,故知喜讀為“饎”。“饎,酒食”,《釋訓》文。李巡曰:“得酒食則喜歡也。”孫毓云:“小民耕農,妻子相饁,雖有冀缺,如賓之敬。大夫儼然銜命巡司,何為辱身就耕民公嫗壟畝草間共飲食乎?鄙亦甚矣。而改易《經》字,殆非作者之本旨。”斯不然矣。飲食之事,禮之所重,大夫之勸迎周公,籩豆有踐,鄭人之愛國君,欲授之以飧,何獨田畯之尊,不可為之設食也?說其為設酒食,言民愛其吏耳,何必大夫皆仰田間食乎!』《毛詩傳箋通釋》言:『《說文》引《詩》而不言《詩》者三,一“鳣鮪鮁鮁”,二“一之日冹”,三“惟葦及蒲”。蓋皆《毛詩》假借,《說文》以正字易之。以其非《毛詩》及《三家詩》本文,故不言《詩》耳。』龖案:此三句《毛詩》作“鳣鮪發發”、“一之日觱發”、“維筍及蒲”。馬瑞辰之說稍誤,許慎《說文敘目》言:“其偁《詩》毛氏古文也。”不言《詩》蓋因其非是《毛詩》或《毛詩》古文也。而當是三家《詩》文本也,此漢時《經》學家法所限者是也。段玉裁先生將“《詩》曰:一之日冹”附在《說文》“”字下;將“《詩》曰:二之日颲”附在“凓”字下;將“颲”附在字下皆誤甚,乃亂許氏《說文》原本者也!《玉燭寶典·仲冬》引《韓詩章句》言“一之日畢發,夏之十一月也。”《季冬》引《韓詩章句》言:“二之日栗烈,夏之十二月也。”《漢書·食貨志》:『春令民畢出在壄,冬則畢入於邑。其《詩》曰:“四之日舉止,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師古曰:“此《豳詩·七月》之章也。饁,饋也。四之日,周之四月,夏之二月也。農人無不舉足而耕也,則其婦與子同以食來至南畝治田之處而饋之也。饁音于輒反。””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師古曰:“亦七月之章也。蟋蟀,蛬也,今謂之促織。聿,曰也。言寒氣既至,蟋蟀漸來,則婦子皆曰歲將改矣,而去田中入室處也。蛬音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