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9|回复: 9

从春秋晋大夫范宣子公布刑书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4 19: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左氏传.鲁昭公29年》云:[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谓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公元前513年(晋顷公十三年)冬天,赵鞅和荀寅率领晋国*军队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汝水之滨修建城防工事。同时,向晋国民众征收“一鼓铁”铸造铁鼎,将范宣子(晋执政大夫)所制定的刑书铸于鼎上,公之于众。
     孔子闻讯后感叹道:“晋国必将因此而很快灭亡!原因是他们想要抛开道德而成大事。晋国本来一直恪守着始祖唐叔传自周公的道德法度,用于治理国民。卿大夫们也都严格地遵守着自己的等级次序,基本上没有欲念推动不道德的行为发生。上行下效,民众因此也都能够克己复礼,尊敬贵者。贵者们也就因此能够长久地保住祖宗的基业。在道德大厦的庇护之下,不让欲念冲昏头脑,贵贱差别不发生错乱,这就是正常的道德法度。
    晋文公设立严格执掌等级位次的官员,制定被庐法令,以致做了盟主,全是由于遵从了道德法度。现在范宣子废掉了这个道德法度而铸造刑鼎,愚弄诱导老百姓们忽视统治者们道德品质的缺失而只知道从鼎上去看小人喻于利的法律条文。当老百姓们的道德品质也由此而开始缺失的时候儿,他们还能够再度尊敬那些所谓的“贵人儿”么?贵人儿们又应该怎么个样儿做,才能够保守得了祖宗传下的基业呢?
    上下等级没有了,公贵私贱不分了,全体国民成为了最为原始的野人,到了这个时候谁指挥谁?谁服从谁?怎么样团结起来?这样的国家,还是个国家吗?
    况且范宣子的刑书是在针对夷地问题的时候制定的,是晋国的权宜治乱之法,怎么可以将之做为全国的法令呢?”
    听听以上的孔子言论,再看看当时的晋国社会的现状:
    范宣子制定这部刑书前数十年间,晋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开始瓦解,阶级矛盾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统治者面临空前的道德仁义危机,六卿、士卒、庶民不能相安,“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官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
    六卿借顷公之手消灭了祁氏和羊舌氏这两家公室最后的支脉和拥护者,将其封地尽数瓜分,从此公室便再没有可倚仗的势力了。而此时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便更加激烈。
    范宣子于晋顷公十三年推出这部刑书时,刑书中有违背“刑不上大夫”的条款,因此遭到卿大夫的强烈抵触,而孔子则认为与宗法等级制度有冲突,“失其度矣”,故对这部刑书进行大张旗鼓讨伐。
    事件的最终结果当然是刑书不能及时贯彻实施,晋国随之迅速衰落,三家分晋后,晋国已名存实亡。
    道德与法律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道德严重危机时,仁义也不再存在,法律早已无法实施,庶民罢敝,而官室滋侈,民不聊生,乱寇从起。。。
    《道德经•三十八章》如此前瞻道:“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注:本文《春秋》翻译采自“唐启正”先生的文意,特此致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5 1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看历史潮流,不要看个别事件,后来的诸侯国都道德就存在了还是不道德的存在了?看看历史大势再说?不要轻易说什么道德沦丧之类,社会发展成这样,是为什么,是所谓的道德沦丧还是历史必然?

第二、三家分晋是晋国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而不是实行法治与德治的结果,难道天天喊道德晋国就不会被三家分?

第三,我好像记得历史上还有鲁国,宋什么公之流吧,这个可能更可笑?历史上的那个强势的朝代没有法律,汉朝没有汉朝的法律?唐朝没有唐律?还是宋朝没有刑统,现实中没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制度,都是天天高唱道德口号就能解决?倒是明朝被那些高喊口号的东林党喊灭亡了

第四,法治也好,什么也好,关键是“治”,不管如何,国家需要的是治,治理就是要有方式和措施。不是口号,不是大话,更不是抱怨,理想的东西很美好,但是没用  。

第五、社会大同没实现,不是理想不美好,也不是口号不坚强,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只懂得口号了,但是没有合理的措施或者现实的措施不可能实现?

在高呼道德口号的时候,是不是该考虑下社会环境,如何实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5 11: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认为只要把理想的学说一公布,天下就会大治,而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实行,儒家基本是这样;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道家,比这还过分。

天天谈什么无为而治,黄老之学,举个例子,汉初,好些人就意淫是什么道家无为而治,但是你们为什么不想想,大战乱那么多年,好容易统一了,不折腾了,太太平平的过几十年,天下能不发展吗,人民生活水平能不改善吗?这和你道家什么学说什么的有什么关系?

但是这么长久下去,是不是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就又出现了,所以以后就要改*革,汉武之后的改*革是不是当时形势所迫?

许多人看不到这点:是出了问题才要改*革,改*革没成功可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矛盾,但是不是因为改*革才出现矛盾,不改,可能乱的更快。同样的情况还有,好些人近些年就会说什么什么政府官僚
,官员腐*败什么的,是以前没有,还是在以前的言论环境下你没有可能知道?
所以常说,现在改*革的目标可能就是以后改*革的对象

另外,改*革还要看他的具体环境,为什么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在苏州的时候就是非常成功,而推行全国后就怨声载道,是什么原因?是所谓学说能解决的吗?

国家治理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任何一套治理的方式都不是单纯的一套学说,而是如何最有用,最适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15 13: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唱的歌是我的,
我从别人那儿学来的。
我在河边打瞌睡,
你从我口袋里偷去的。

不必客气,
呵呵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哦,致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15 13: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3# 浪花
君知乎,
君明乎?
历朝历代之变迁,
全是学问起作用。
周武用子牙,
秦国用张仪。
汉有张良陈平,
蜀有诸葛孔明。
晋有司马懿,
隋朝开科举。
唐有魏征,
宋仰赵普。
元用耶律楚材,
明赖后朝军师刘伯温。
清依《四十二章经》,
民*国遵从《三民*主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5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武用子牙,  姜子牙和什么学问有关系?
秦国用张仪。 张仪和什么道德文章沾边?
汉有张良陈平, 这哥俩有什么传世的学术文章?
蜀有诸葛孔明。 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虽非真实故事,但是有句话很传神。
晋有司马懿,    这位怎么就道德学问了?
隋朝开科举。    这是学问还是制度?
唐有魏征,      这位是能丞,还是学问大家?
宋仰赵普。      赵普开创什么学派了?
元用耶律楚材,辽金西夏史上最早的*奸?
明赖后朝军师刘伯温。 这位和道德学问沾边吗?
清依《四十二章经》,  这是什么?
民*国遵从《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什么?传统道德的异端?按您所说,中山狼的东西能“道德”吗


---------------------------------------

以上这些人哪些符合孔子、老子等等的道德要求了?

忽然想起建国DY都是一群外籍华人建立的笑话来了,这不是自己讽刺自己吗

而我所见的正是:这些人看到了社会中的弊端,制定或实行了一整套的制度,才使社会有发展,而不是他写了几篇文章,喊了几个口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启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15 1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武用子牙,  姜子牙和什么学问挂关系?《道德经》
秦国用张仪。 张仪和什么道德文章沾边?《纵横学说》
汉有张良陈平, 这哥俩有什么传世的学术文章?《黄石兵法》《道德阴阳》
蜀有诸葛孔明。 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虽非真实故事,但是有句话很传神。《八阵图》
晋有司马懿,    这位怎么道德了?纵览群书
隋朝开科举。    这是学问还是制度?尊重学问
唐有魏征,      这位是能丞,还是学问大家?《谏唐太宗十疏书》
宋仰赵普。      赵普开创什么学派了?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用耶律楚材,辽宁西夏史上最早的*奸?元朝开国能臣
明赖后朝军师刘伯温。 这位和道德学问沾边吗?无学难识之天书《郁离子》
清依《四十二章经》,  这是什么?这是大学问
民*国遵从《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什么?去问孙中山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 收起 理由
浪花 + 1 对史实的认识和语言一样不靠谱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5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学问非彼学问。
你俩这争论的是啥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5: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写<简论老子理论的实践—中华三治之首“文景之治”的本质“无为之治”>一文,明天发上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21: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时间很忙,姑且上来说说。

制定刑鼎本身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国家大事,这件事本身就是应该由国君自己来亲自主持铸造。而现在却由大夫越权执行。即使这种刑鼎本身确实能非常大的好处,但是由于这种越权的行为,君不君,臣不臣。下不尊上,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以臣欺君的事情还是会继续发生的。

孔子本身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在“季氏将伐颛臾”之中,孔子就准确地预言到“祸起萧墙”。有些事情的好坏并不能单看这件事本身,还要看这件事所带来的日后影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