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8|回复: 3

[百家论战] 生命的规律性与随机性认识

[复制链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16 21: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的规律性与随机性认识
       古老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现象,是由健康与疾病的属性运动抑扬、更相动薄构成的。健康与疾病的生理与病理属性运动的规律性与随机性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属性。所以,任何生理与病理属性的规律性运动过程都对应有一个属性随机性运动过程的存在。但是,对于健康与疾病这两个相对的属性而言,属性的规律运动与属性的随机运动,肯定不会存在于一个共同的属性层面内。这就是说,健康与疾病两个属性运动的规律性(生理、病理)可以构成一个属性运动结构层面。而健康与疾病两个属性运动的随机性则必然存在于健康与疾病属性运动结构层面之外。
    如横竖抑扬属性运动(见横竖抑扬图)
横竖抑扬图21-2.gif
       可以把横抑扬看成是健康属性运动层面,也就是说,抑扬运动出现了在横为健康的生理规律下进行运动的层面,那么,健康抑扬的其它随机变化,都肯定发生在横为健康抑扬运动层面之外。但是,横(健康)抑扬的随机运动,又必然是一种与横(健康)抑扬具有相对属性的一种规律性运动的存在。这种规律性运动的存在层面,就是竖(疾病)抑扬运动层面。可以通过下表得到一个直观认识:
       图示 横竖抑扬的规律与随机.PNG
  也就是说,横竖(健康与疾病)抑扬的属性运动问题,是一个规律与随机属性的分合问题。横(健康)抑扬的随机是竖(疾病)抑扬,竖(疾病)抑扬的随机是横(健康)抑扬。
  显而易见,横竖(健康与疾病)抑扬所展示的问题是一个横竖(健康与疾病)之间抑扬运动的规律与不规律,随机与不随机问题。而横竖(健康与疾病)抑扬,则是表达了横(健康)抑扬与竖(疾病)抑扬之间的规律性与随机性变化的相关关联关系的新层面。
  如果把属性运动抑扬的规律定义为阴,把属性运动抑扬的随机性定义为阳。则会得到:横(健康)抑扬之阴(规律),是竖(疾病)抑扬之阳(随机)。竖(疾病)抑扬之阴(规律)是横(健康)抑扬之阳(随机)的辩证关系。
       所以,健康与疾病的属性阴阳的变化关系是:横竖(健康与疾病)抑扬的阴阳,就是规律与随机的一分为二,二合而一的变化关系。
       所以,只有在属性运动的相对论条件下,健康与疾病的属性阴阳的辩证观才能通过规律与随机的分合变化形式作出准确的表达。也就是说,世界并不存在离散问题的存在形式。只存在规律之外的规律。规律之外的规律,相对于规律确定的层面,就是一种层面规律之外的随机。而规律与随机的二合而一,就是健康与疾病两个属性阴阳运动层面的二合而一。所以对横竖抑扬与纵横捭阖来说,它则是更高一个等级的规律与随机迭代问题。
  所以,要定义属性阴阳,首先要判定哪些是属性层面内的规律,那些是属性层面外的随机。属性层面外的随机对应的属性层面是什么。才能准确的建立一对阴阳关系的属性。而不是可以任意的说什么是阳,什么就是阳,说什么是阴,什么就是阴。
       目前阴阳数理不清,阴阳定义不明确,阴阳关系的确定缺少数理的法则,而且阴阳乱解,阴阳滥用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的发展就会起源于阴阳的属性运动规律认识,而最后夭折于对阴阳的属性运动规律的不认识。
  规律,在中西方认识中是不相同的。在现代西方科学理念中,规律表达的内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在中国传统认识中,规律通常被称为法则。法则虽然也具有规律的词汇解释,但是,它表达的是一种属性运动的景象规则、层面存在模式或者范式,也称楷模或者模范。是属性运动存在的一种固有原则。它可以指事物自身的属性运动,也可以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属性运动趋势。也就是说,属性运动的规律性,可以使一种属性运动景象重复出现,重复出现的属性运动景象必然使这个属性运动事物向着某种走向运动与发展。把这种有方向性的属性运动的发展过程,称为规律并用属性数学中的向性来形象的对事物属性运动的规律作出形式表达。
  而与规律相对的属性,就是不规律。相对于规律而言,则称为随机。
  现代科学对随机事件的认识是指一种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其出现的频率呈现稳定性。如掷币问题,出现正面与反而的事件是不确定的,而它们在无数次的掷币之后,概率却是相同的。
  而在中国传统认识中,随机则是指一种运动依照运动景象确定的态势顺应时机的必然变化过程, 随着时机或情况而变化。形容属性运动规律形式之外还存在着灵活机敏的属性运动景气关联属性。就是是常与非常的辩证关系。规律为常,随机为非常。
  规律与随机,是常与非常的属性运动结构。规律性的运动(常),是人们需要掌握的层面;非规律运动所产生的随机(非常),是人们对随机事件所在的另外的属性层面运动进行规律的寻找。
  如卫星与地球上的人,都看到自己并没有运动,而对方都在运动,是直观逻辑。而双方都在运动,则是直观逻辑与不直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见地卫相对运动图)
地卫相对运动图24-2.gif
  人们习惯用一种定式或者定形的观念来认识属性,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定式,并不存在属性辩证的相对性。如昼夜而言,昼夜的阴阳并不是昼为阳,夜为阴那么简单。如果昼夜就是阴阳了。那么,阴阳也就成为了一种定式的存在形式了。
  昼夜的阴阳,其实本质是一个变字,是昼夜的动与不动的变化关系。见下图所示:
       日动地定直观图 日动地定.gif
       日定地动不直观图 日定地动.gif
  如在地球上,看到的昼夜是决定于太阳的东升西落。人类直观感悟到的则是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白天走了,黑夜就来了。日夜更替,日月如梭。人们的感觉是阳光是在移动。所以,远古的时候,就以日光的影子来计算时间。
  但是,中国古数学的研究,则可以通过直观逻辑与不直逻辑的相对层面结构关系来思维对方的运动过程。通过天与天的昼夜变化,用日光的影子,可以得到年变化的规律。属性运动时空观,是一个相对的运动认识过程。尽管在远古的时候,人类还不可能象现代一样对宇宙观察的那么远,那么详细。但是,我们的祖先用属性运动相术法则,计算的黄道日历,使用了近一万年,其准确性还是仍然如故。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昼夜的产生,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地球在围绕太阳转。昼夜是固定的,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就是昼,转向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夜。也就是说,昼夜是不动的,运动的是地球。
  但是,从人类认识的能力与人类对自然的感悟来讲,产生了卫星上的宇航员与地面上的人一样,相对的运动对象之间都感觉自己是静止的,而对方却在动。
  这个原因,是因为相对运动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运动,在没有其它参照物进行认识的情况下,只能以自身是静止的,定己而动巳。
  定己动巳,是天干地支相对的定动原则。
  三焦是一种三*级迭代形式所产生的属性运动处于的稳定态势。也就是说三焦具有六经变化的整体稳定性。但是,对于相对运动的两个三焦体系而言,正如一尺之簧问题一样,处于没有固定端状态下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判断那个端点是在运动,那个端点是在静止。这种无法确定的静止与运动关系所产生的两端皆动景象。如何来认识呢?定己动巳,是属性相对运动阴阳观的一个重要原则。
  己与巳,同是表达六合之气。分别处于天干与地支的第六位。表达天,地两个三焦体系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巳是地支的第六位,属蛇。蛇行无足,其行无始。古代人认为:人之行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之动,产生于足与地之定也。而蛇之行而无足,始于何?故有:观巳于动,反求诸己。
  观巳于动,反求诸己。求者:追究,研究,寻求,探索之意;诸:“之于”的合成词。就是说,观巳于动,反过来研究自己、探索自己。指追究与寻求自己方面的原因与因素。
  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辩证认识理论。天地而论方圆,天为圆,地为方。圆有勾股抑扬之主动。而方则只有勾广、股修、弦偶的被动。故勾股因弦而定,抑扬、翻转于圆上。而方因弦定而生,故矩、方之变与勾股抑扬、翻转、更替而互为阴阳。弦不动而勾股共对而动于圆。圆不动,则勾股共弦,方矩之变。也就是说,勾股共对可以成圆,勾股共弦也可以成圆。(见勾股共对与勾股共弦成圆法)
勾股共对动画示意图.gif 勾股共弦动画示意图.gif
  西方数学画圆,采用的是勾股共弦成圆法的原理,用圆心与半径直接作来画圆。中国古数学则用的是勾股共对的抑扬变化关系成圆,演义的是圆出于矩的横竖抑扬之变化关系。它有弦旋转成圆的勾股共弦法,也有勾股共对的弦定勾股动的成圆方法。
  显而易见,方圆天地论,并不是象西方人解释的那样,说中国古代人把天当成圆的锅,把地当成方的田。实在是用方圆的二元属性变化关系,来表达天地之间的主动与被动的运动关系的转换。
  动与定,是一对相对的运动景象所确定的两种属性。也就是说,中国远古人类对方圆的认识,并不是简单的认识到了它的形的存在与勾股弦之间的数字关系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它们之间的形象属性确定的运动结构关系。方圆之变生于矩。矩者之变,横竖抑扬也,勾股共弦、勾股共对也。它重点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天地之间的属性运动关系是,天可动,地为定,地可动,天为定。而人类认识到的直观逻辑,为天动,地定;不直逻辑则是天定,地动。也就是说,直观逻辑天为主动,地为被动,故直观逻辑天动而地定。不直逻辑恰恰相反,地为主动,天为被动,则不直逻辑可得天定而地动。
  这种主、被辩证的属性运动观,必需是在二元相对运动状态下才可以产生的。它不适用于对静止事物与相对静止的两个事物之间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它只适用于运动中的相对属性。只适用于运动中的向、相、象形象结构。而向与相、象的结构关系,都可以通过0→1,1→0,0→1/1→0,1→0/0→1的数字结构关系作出二进制数字的表达【0→1,1→0,是向。0→1/1→0,1→0/0→1是向的抑扬。横竖皆为向,0→1,1→0可以表示横也可以表示竖。0→1/1→0与1→0/0→1只能表达一个向,或横或竖的向抑扬运动关系。而横竖抑扬与纵横捭阖都是向的抑扬,需要两组这样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数据来进行表达。也可以把横竖,看作是两个这样的抑扬属性数据确定的不同层面,一个是横,一具是竖。来认识0→1,1→0,是向,表达横之左右,竖之上下。0→1/1→0,1→0/0→1是向的抑扬。横竖皆为向,只是不同的向层面而已。横竖抑扬,是两个向的同时抑扬。而纵横捭阖,是两个向上同时作两个方向上的抑扬变化。(见纵横捭阖图)
图16-2纵横捭阖图.gif
       即横竖抑扬的同时,横也在作竖抑扬,竖也在作横抑扬,就复杂多了。它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抑扬变化的具体数值,求得它们之间的对应数字关系。这种属性运动的景象,是完全可以通过数字与形象的运动关系作出数学表达的。也就是说,它是研究数字运动产生的向,研究向的再运动结构相,研究相的再结构象的属性三迭代数学。如果用方程来表达一个向的存在,那么相则可以表达成两个方程的迭代关系。而相与象的结构关系,则是迭代方程的再迭代。所以,它不仅仅是研究向、相、象运动的几何学,也同样是一个研究方程三*级迭代的方程数学。
  观巳于动,反求诸己是这门学说的核心。也就是说,它只面向对象的运动研究,而忽略了自己。把复杂的属性运动问题,化为简单的直观认识。然后再通过不直认识来反求诸己。中国远古时代就产生的黄道历法,就是以日冕来专门研究太阳运动对地球产生的变化景象。再通过这个景象来反求诸已,从而得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准确计年法则。
  这种数学方法,当前在计算机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限于计算机的0→1,1→0,变化描述,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而对0→1/1→0,1→0/0→1的变化程序与数字精确计算,还没有一个属性直观逻辑与不直逻辑的数理转换过程。缺少一个三*级迭代皆可在无穷变化域表达的方法。也就是说,缺少自然方程的素数生成法则与三*级迭代结构法则。所以,通过形运动与数字计算的关系,无法精确确定。这也正是目前计算模拟人类思维不可能进入直观逻辑与不直逻辑的领域的关键问题。
  所以,目前计算机模拟中医诊断系统,还欠缺数理的开拓与认识。而中医学一直是建立在属性数理结构框架上来展示属性运动科学的规律的。所以,中医应用形貌属性数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只是现代学习中医只要背医经、记方剂,就可以循规蹈矩的行医了,而且阴阳没有具体的科学定义标准,自己又可以通过阴阳的分析来神化自己的医术高明。其实,这种随机任意的解释阴阳理念,不仅仅不能提高中医学的威望,恰恰相反,反而会让人感觉它是没有道理可以说明的巫术。
     中医问题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属性三迭代的相对论过程问题。是中西方基础理论对它认识不同产生的。它同样要经过一个是非、有无、对错的认识三迭代过程。同样要有一个是非抑扬,有无共对,对错方圆的属性变化过程。只是,是非抑扬的争论时间太长了,六十余年不能结束。其主要原因是,是非抑扬阶段,东西方的医学研究人员,各执自己的有无观不能共对。如经络而言,东方说有,西方说无。进入不了有横无竖,或者有竖无横的动态变化认识领域。所以,对错的分辨则是一个根本没有标准可以肯定与否定的状态。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西学不是讲实践与实验吗?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经络的有无,可以通过五千年的中医实践来证明经络的有无。那么,剩下的,就只是认识这个有与无的理论恰合问题了。也就是说,无论说它有与说它无,都要有具体的理论来说明它的。是非抑扬的争论过程中缺少的,就是研究具体理论的人出来说话。而是非抑扬争论过程中,真正研究理论的人,有几人呢?
       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就不会站在自己基础理论的角度来说明自己,更没有办法去说服别人。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不是整体与具体的问题,而是量值质量形式逻辑研究与属性形式运动逻辑之间的根本区别。因为现代中医自己说不清楚自己科学的属性与形式运动逻辑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引来只懂西学而不懂属性科学人的评价与指责。其实,这种评价的人,也照样不懂属性科学的运动逻辑。而且也无法说明中医学的属性科学内涵与本质。说不清楚内容是什么的人,在一起激烈地讨论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争论六十年还奇怪吗?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发展来最后结束这场争论。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只会有一个:就是谁掌握了科学审核的霸权,谁就说了算!钟鼎文化的灭绝就是前车之鉴。即使有了先进的理论,不能被霸权掌控人所认识和使用,下场也是扁鹊与华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7 23: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横竖想说明什么问题?扁鹊与华佗又怎么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7: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连山 于 2012-6-20 20:46 编辑

2# 司马铭
横竖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与时俱在的问题。比如刚刚学写字的孩子,首先要学会写横、竖笔划以及撇、捺,点、折,弯、钩。那么,横竖的原始来源及其蕴义,现代的人已不知晓了。所以本文给出横竖的原始意义就是让人们了解一些中国原始古思维以及汉字的起源认识。司马版主如看不懂,就请参阅一下本人的有关汉字形理性理数理的相关文章。
至于扁鹊与华佗的结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三国志·华佗传》各有记载,只是对其形成的原因的层面认识不同罢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8: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连山 于 2012-6-21 18:23 编辑

2# 司马铭
续回司马版主:
      中国的数字形成自然数的过程,是产生于排列组合逻辑的连贯应用基础上的一个认识过程。所以,两个一之间,存在上下,左右,前后三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由于前后排列在人类视觉上产生了隐显的新变化。所以,从形貌结构的形式上,中国的数字结构性只以横竖两种排列的方式进行了二,与一的表达。如在甲骨文中,二表示上的意思;而短横在下面的时候,则表示下。也就是说,两个一的竖向结构二表达的是上、下;两个一的横向结构- -则表示左、右。
      上、下仍然可以继续分左、右。左、右也可以继续分上下。所以,两个一之间,就形成了二与- -的横、竖四象结构性。
      横、竖相合为十;撇、捺相交为乂。十为甲为定一,乂为动一。如 “且”为二(横、竖与撇、捺)之系。研究且之上的横、竖关系,为“直”;研究且之下的爻动关系,为“具”。现象与形貌可以说都是大自然中的具体。但是,前者对应的是整体,后者对应的是构成它的个体。“且”之上横、竖定一之“直”与之下撇、捺动乂之“具”(不直),合而为一,才是“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