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9|回复: 1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三十九)刘姥姥之“鬼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1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本回接第三十八回“菊花诗”,写清朝消灭南明后“三藩”之形成及“三藩之乱”。
一、“螃蟹咏”之时代背景
本回平儿“复进园来”,道:“因为(凤姐)说没有好生吃得,又不得来,所以叫我来问还有没有,叫我要几个拿了家去吃罢。”此处意指清朝继续消灭南明残余势力。
平儿被李纨留下吃螃蟹,让嬷嬷们给凤姐送螃蟹。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说:“二奶奶说,叫奶奶和姑娘们别笑话要嘴吃。这个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给奶奶姑娘们吃的。”
“舅太太”即王子腾夫人,代表清朝。王子腾夫人送来“菱粉糕”,代指南明之亡。“菱粉糕”之“菱”代指南明。
李纨揽着平儿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又摸到平儿身上的钥匙,道:“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刘智远”,五代时后汉王朝的建立者。“瓜精送盔甲”,见元代杂剧《白兔记》。
平儿代指在清朝入关前降清(金)之明臣,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等为代表,是清朝消灭南明之主力。
宝钗道:“这倒是真话。我们没事评论起人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鸳鸯代表蒙古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是清廷的左膀右臂。
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
彩霞代指明臣和明军,此时主要代指郑氏集团和张煌言部。贾政代表朱明,探春代指郑成功。
李纨指着宝玉道:“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
此处之袭人代指汉军八旗。
平儿笑道:“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
凤姐的“四个陪嫁丫头”,代指从龙入关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
顺治五年(1648),清廷深感满洲兵力有限,决定起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统兵南下。顺治六年(1649),清廷改封恭顺王孔有德为定南王、怀顺王耿仲明为靖南王、智顺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同年耿仲明因“窝藏逃人”惧罪自缢,清廷决定平南、靖南二藩兵力由尚可喜负主要责任,耿仲明之子耿继茂仅以阿思哈哈番职位统率其父旧部充当尚可喜的助手。顺治九年(1652),李定国*军破桂林,孔有德兵败自杀。顺治十年(1653),由于满洲八旗兵实力下降清廷命洪承畴以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名义总督军务,经略五省(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顺治十八年(1661),洪承畴疏乞休致,康熙帝授以三等阿达哈哈番母(轻车都尉)世袭。
平儿之所谓“死的死”,即指孔有德、耿仲明之自杀。所谓“去的去”,即指洪承畴之休致。所谓“剩下”之“孤鬼”,则指尚可喜。
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
此处之李纨主要代指吴三桂,贾珠即崇祯帝。“珠大爷”的“两个人”,代指明军。
袭人问平儿月钱何时放,平儿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
所谓凤姐放贷收利息,意指清军进攻明朝,此处意指清军进攻南明残余势力。
本回小厮们赶着平儿叫“姑娘”请假。此处之平儿主要代指“三藩”。顺治十六年(1659)三月,清廷命吴三桂驻镇云南、尚可喜驻镇广东、耿继茂镇守四川。关于耿继茂的驻镇地又有几次改变。到十二月,改命移镇广西。次年(顺治十七年1660)七月,又令耿继茂“停赴广西,率领全标官兵并家口,移驻福建”。吴、尚、耿三藩驻镇地就这样确定下来(李治亭《吴三桂大传》)。
平儿本代指在清朝入关前降清之明臣,本回则代指已驻镇南方之“三藩”,故小厮们叫平儿“姑娘”时有脂批道:“想这一个‘姑娘’非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以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此‘姑娘’定是‘姑姑’‘娘娘’之称。每见大家风俗多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娘娘’者。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前照饮食诸项,皆东南西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
平儿准假并道:“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
旺儿代指清军。此处平儿催利钱,意指让清军抓紧消灭南明残余势力。
本回“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此处刘姥姥算错了,“七八十斤螃蟹”实际上只须三四两银子。所谓“二十多两银子”,代指南明抗清势力存续之时间,即指从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建立到康熙三年(1664)张煌言就义之间的二十余年。

二、茗玉即崇祯帝
本回贾母见刘姥姥,称其为“老亲家”。脂批道:“神妙之极。看官至此,必愁贾母以何相称。谁知公然曰‘老亲家’,何等现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若云作者心中编出,余断断不信。何也?盖编得出者,断不能有这等情理。
贾母原型为孝庄,属于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嫁给皇太极为妃,代表清朝。刘姥姥原型为叶赫老女,嫁给蒙古内喀尔喀部,代表蒙古族(北元)。女真族和蒙古族原本就是“老亲家”。
本回刘姥姥“七十五岁”,代指距万历三十二年(1604)林丹汗即蒙古汗位已七十五年,即康熙十七、十八年(1678/1679)。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后病死,叛军无首,众心瓦解,“三藩之乱”大局已定。
第三十九回原文
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忙令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庚辰双行夹批:一段写鸳鸯身份权势心机,只写贾母也。】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庚辰双行夹批:刘姥姥的口气如此。】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个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庚辰双行夹批:一段为后回作引,然偏于宝玉爱听时截住。】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宝玉听说,心内虽不乐,也只得罢了。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刘姥姥说鬼,却引出了“三藩之乱”。
刘姥姥之所谓“雪”即“薛”,代指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爆发之“三藩之乱”,距离顺治元年(1644)清朝入关刚好三十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台*湾郑克塽降清,则距离清朝入关刚好四十年。此即刘姥姥之所谓“雪”压了三四尺深”,点出此处之时代背景。
所谓“雪中抽柴”之“小姑娘”,代指崇祯十七年(1644)自经殉国之崇祯帝。所谓“十七八岁”,代指崇祯帝的在位时间。崇祯帝于天启七年(1627)登基,在位十七八年。
所谓“南院马棚”,代指“三藩”驻镇地之云贵(吴三桂)、两广(尚可喜、孙延龄)、福建(耿精忠)。
所谓“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代指“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耿精忠、孙延龄等举兵响应。所谓“已经救下去了”,代指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所谓“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代指参加“三藩之乱”之台*湾郑氏集团(郑经)尚存。所谓“火光息了”,代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之孙郑克塽降清,台*湾明郑政权覆亡。
吴三桂起兵之初,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佯称拥立“先皇(崇祯帝)三太子”,兴明讨清。此即所谓“小姑娘抽柴”引起“南院马棚里走了水”,意指“三藩”打着“复明”的旗号反清。所以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不允许再提“抽柴”之事。脂批道:“一段为后回作引,然偏于宝玉爱听时截住。”
刘姥姥之所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代指位于漠南蒙古“东边”之清朝(后金)。所谓“九十多岁”之“老奶奶”,代指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到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已有九十余年。
所谓“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代指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后金汗位。所谓“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代指崇德八年(1643)顺治帝登基。所谓“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代指顺治帝病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所谓“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代指顺治十八年(1661)康熙帝即皇帝位。所谓“今年才十三四岁”,代指康熙十四年(1675)。
康熙十四年(1675),漠南蒙古察哈尔亲王布尔尼乘“三藩之乱”之机,举兵反清。清廷派军镇*压,“布尔尼之变”不到两个月即以失败告终,布尔尼被杀。清廷通过平定“布尔尼之变”,不仅消灭了察哈尔汗室,而且进一步铲除异己,使蒙古王公全部顺从于清朝。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代指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在皇太极即后金汗位后归附后金。本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则代指北元及其残余势力彻底覆亡,清廷完全控制漠南蒙古。
第三十九回原文
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足的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宝玉道:“不拘什么名姓,你不必想了,只说原故就是了。”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宝玉忙道:“快别如此。若平了庙,罪过不小。”刘姥姥道:“幸亏哥儿告诉我,我明儿回去告诉他们就是了。”宝玉道:“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最爱修庙塑神的。我明儿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头,攒了钱把这庙修盖,再装潢了泥像,每月给你香火钱烧香岂不好?”刘姥姥道:“若这样,我托那小姐的福,也有几个钱使了。”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姥姥便顺口胡诌了出来。

“茗玉”即崇祯帝。所谓“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代指崇祯帝死于崇祯十七年(1644)。
刘姥姥之所谓“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代指北京北郊燕山山麓之天寿山,明十三陵坐落于此。所谓“祠堂”,代指崇祯帝之思陵;所谓“茗玉小姐的像”,代指崇祯帝之神位。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初四日,李自成将崇祯帝葬于田贵妃墓,该墓位于明十三陵陵区西南隅鹿马山南麓。崇祯帝生前没有预建陵寝,据清查继佐《罪惟录》记载:“崇祯初年,徧(同‘遍’)求天寿,无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刘诚意孔昭(诚意伯刘孔昭)及张真人甲(真人张甲),协视地,得蓟州凤台山(清代又作‘昌瑞山’或‘丰台岭’,即今河北遵化清东陵所在地)。云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崇祯十七年)以后,不及事。”
清朝入关后为收买民心,下令以帝礼改葬崇祯,营建地上园寝建筑,并命名为“思陵”。改葬崇祯所需费用基本上由原明朝文武百官及内臣捐助,吴三桂也曾捐银千两。所以清朝实际上只是做了个“香头”,“思陵”之园寝建筑实际上是用化来的“布施”所“修盖”。
次日宝玉让茗烟“按着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前去“踏看”。茗烟去了一日回来说“找到东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那庙门却倒是朝南开”,但里面的泥胎却不是“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所谓“东北上田埂子”,代指北京东北之“蓟州凤台山”,即今河北遵化清东陵所在地。所谓“庙门朝南开”之“破庙”,代指顺治帝之孝陵。所谓“青脸红发的瘟神爷”,代指顺治帝,亦即刘姥姥之所谓“九十多岁”之“老奶奶”“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的第一个“孙子”。
清廷“以帝礼改葬(崇祯)”,却没有将崇祯帝葬在崇祯帝自己选定的“蓟州凤台山”,而只是做了个“香头”,“化些布施”为崇祯帝盖了一个小“祠堂(思陵园寝建筑)”。不仅如此,清廷还霸占了崇祯帝所选之“吉壤”,将顺治帝葬在了“蓟州凤台山”,即清东陵。这就是“好善喜舍,最爱修庙塑神”之清廷的“善举”。
不料“虽死不死”之茗玉却跑了出来“抽柴”,从而引起了“南院马棚”一场大火。
宝玉说要在贾母“给史湘云还席”后,“等下头场雪”再“请老太太赏雪”,“咱们雪下吟诗”。林黛玉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
所谓“雪下抽柴”即指“反清复明”,为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下回”埋下伏笔。
本回回末有脂批道:“此回第一写势利之好财,第二写穷苦趋势之求财。且文章不得雷同,先既有诗社,而今不得不用套坡公听鬼之遗事,以振其余响,即此以点染宝玉之痴。其文真如环转,无端倪可指。”
“坡公听鬼之遗事”,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子瞻(苏轼)在黄州……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zhěn)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
第三十七回用崇祯帝自经之海棠树,引出南明之建立和清朝之入关,以及清军南下消灭南明(“咏白海棠”)。第三十八回用“菊花诗”细写清军南下消灭南明;又用“螃蟹咏”引出“三藩之乱”。本回用“刘姥姥说鬼”,写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布尔尼之变”和统一台*湾。这就是《石头记》第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从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之建立,一直写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明郑政权之降清,前后共四十年。
“信口开合”,亦作“信口开喝”、“信口开呵”、“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从隐喻的角度说,是否真的只有这些隐喻是成立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