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9|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四十)探春代表郑氏集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8 13: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本回和第四十一回借“游园”、“行令”等活动,写清军南下消灭南明之过程,并介绍大观园主要处所及其主人。
一、探春代表南明郑氏集团
本回写贾母“给史湘云还席”。史湘云代表蒙古族,而刘姥姥也代表蒙古族,所以本回之刘姥姥实际上是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之史湘云的替身,代表蒙古八旗,从而代指清军。
当日清早凤姐让李纨开了“缀锦阁”,抬下来了“二十多张”“高几”,李纨还将船上用具也预备好了。而刘姥姥也趁机窥了一眼“缀锦阁”,“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奇妙”。
“缀锦阁”乃“大观楼”东面之飞楼(第十八回),又名“缀锦楼”,是迎春之住处。第二十三回交代:“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迎春及其缀锦楼代表南明永历朝廷和永历帝。此处用“缀锦阁”点出本回之时代背景在南明永历朝,南明前四个政权(弘光、隆武、鲁监国、邵武)已经覆亡。所以本回游园前先“簪菊”;“菊”代指南明政权。但此处之“簪菊”与第三十八回“菊花诗”之“簪菊”不同,是指南明前四个政权已成了“清朝(满蒙)”头上之点缀。贾母刘姥姥所簪之“折枝菊花”,代指已覆亡之南明政权;贾母所簪之“大红菊花”,则隐朱明。凤姐“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刘姥姥)一头”,把刘姥姥“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刘姥姥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年轻时也风流”之刘姥姥代指南下消灭南宋之元军;“老风流”之刘姥姥则代指南下消灭南明之清军(蒙古八旗)。
本回贾母携刘姥姥先到潇湘馆。林黛玉及其潇湘馆代表南明,此处代指已经覆亡之南明前四个政权。在潇湘馆内刘姥姥自恃“走熟了的”,不走“石子漫的路”,“却赾土地”,“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此处意指清军(满蒙)在消灭南明前四个政权时也曾遭受打击,但打击甚轻,刘姥姥连腰也不曾扭了。“赾(qǐn)”,行难;跛行貌。
刘姥姥错把林黛玉的绣房当成了书房;“书房”代指明清战场。贾母让凤姐用“软烟罗”之霞影纱”给林黛玉“糊窗子”,为后文之“茜纱窗”埋下伏笔。贾母道:“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霞影纱”,北宋陶谷《清异录》:“同光(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xù] 的年号)年,上因暇日晚霁,登兴平阁,见霞彩可人,命染院作霞样纱,作千褶裙,分赐宫嫔,自后民间尚之,竞为彩裙,号拂拂娇。”
本回第一宴开在秋爽斋晓翠堂上,探春及其秋爽斋代表南明隆武政权和隆武帝,此处主要代指郑成功及其郑氏集团。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同时还控制着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和金门、厦门、南澳等沿海岛屿。本回之“秋爽斋”、“晓翠堂”即代指东南沿海地区和岛屿。贾母携刘姥姥赴晓翠堂开宴,即指清军(满蒙)占领这些沿海地区和岛屿。所以须水路并进,贾母等人坐船,凤姐等人则“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郑氏辖区)”。
宴会上,凤姐和鸳鸯把刘姥姥当做“篾片相公”取笑,刘姥姥则以“礼出大家”反讽,挤兑得凤姐鸳鸯连忙“赔不是”。第四十一回第二宴时,凤姐鸳鸯又想用“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灌刘姥姥“十下子”;刘姥姥则将杨木认作“黄松”,说:“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黄杨木”)……”其实是在骂荣府(清朝)只有“贱东西(黄杨根套杯)”。宴后贾母“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则将八哥说成是“会说话”的“长出凤头”的“黑老鸹子(乌鸦)”,嘲讽贾母所代表之孝庄(清朝)。贾府拿刘姥姥取笑和刘姥姥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嘲讽清朝(满蒙)。“篾片”,是对在豪门富家帮闲的清客的俗称。
且看本回对探春室之介绍。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花囊”,供插花用的瓶罐类器皿,呈圆球形,也有其他形状如梅花筒形等,顶部开有几个小圆孔,器身多孔有装饰花纹,中间可以插花。
此处探春之“卧室”代指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十二月郑成功收复台*湾,改台*湾为“东都”,以热兰遮城(台*湾城)为安平镇,改名王城;以赤嵌城为承天府,北路设天兴县,南路设万年县。(《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汐止镇志》)探春之所谓“三间屋子”,即代指安平镇天兴县、万年县。
此处之“白菊”,代指台*湾明郑政权(详见第五十二回之“真真国”),源自第三十八回之“残菊”,其诗云:“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米襄阳”,即北宋书画名家米芾襄阳人。以擅长画烟云着称,其传世作品有《云山烟雨图》、《溪山烟雨图》、《江南雨图轴》等等。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典出《旧唐书·隐逸传·田游岩》:“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余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乘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天宫于嵩山,游岩旧宅先居宫侧,特令不毁,仍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文明中,进授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垂拱初,坐与裴炎交结,特放还山。”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本写隐士高人,此处借指移师台*湾之郑成功。此对联是“颜鲁公墨迹”,为宝玉所赠。“颜鲁公”即颜真卿唐代书法大家。第三十七回探春给宝玉之“花笺”上有言道:“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荔”即“荔枝”,谐音“立枝”,代指南明之建立,故谓“鲜荔”(详见第三十七回之“缠丝白玛瑙碟子”、第二十二回贾母之谜)。“真卿墨迹”即此处之“对联”,代指台*湾明郑政权之建立。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鼎”,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此处代指“明史”已进入明郑时期,台*湾郑氏集团延续着朱明之香火。
“白玉比目磬”,“磬”谐“庆”,表吉庆;“比目”即比目鱼,因两只眼睛长在一边,古人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是“恩爱夫妻”的象征。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若板儿用锤子击打“比目磬”,则表明板儿要娶探春,即指清朝统一台*湾。但本回台*湾还掌握在郑氏集团手中,所以“丫鬟们忙拦住他”。探春“拣了一个佛手”给板儿玩,则预示明郑政权将在“三藩之乱”后降清。
第四十一回大姐儿之柚子与板儿之佛手互换。脂批道:“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道:“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此处则点出“板儿”所代表之北元(漠南蒙古)也将在“三藩之乱”后彻底覆亡(“布尔尼之变”),为后文埋下伏笔。“大姐儿”代指清朝(详见第四十二回“巧姐”)。
本回板儿又“蝈蝈”“蚂蚱”地乱说,“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庄子》: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之果实)不食,非醴泉(甜美的泉水)不饮”。林黛玉之潇湘馆原名“有凤来仪”,代指“元妃省亲”,即指南明弘光朝廷之建立。此处之梧桐则指郑成功是南明事业之继承者,不过郑成功并未称帝,故贾母谓梧桐“就只细些”。
在离开秋爽斋的船上,宝玉说“破荷叶可恨”,埋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此处之“残荷”即指台*湾明郑政权。薛宝钗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意谓清朝不攻打台*湾是因为还腾不出手来。林黛玉则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听后改变了主意,说:“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薛宝钗“蘅芜苑”所“供”之“数枝菊花”,代指已覆亡之南明诸政权。此处“雪洞一般”之蘅芜苑,代指已被清朝征服之南明;“雪”代指清朝。
贾母让梨香院的女孩子们进大观园来演奏,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
缀锦阁代指南明永历朝廷;惜春及其藕香榭代指鲁监国政权及张煌言,张煌言之被俘就义,代表南明抗清势力之彻底灭亡。贾母等“在缀锦阁底下吃酒”,代指清军进攻永历朝廷;而第四十一回当“箫管悠扬,笙笛并发”、“乐声穿林度水而来”时,则表明清军已彻底消灭南明残余势力,一统大*陆。所以“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贾母却道:“大家吃上两杯,今日着实有趣。”刘姥姥则“喜的手舞足蹈起来”,林黛玉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百兽率舞”:《尚书·舜典》:“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指音乐和谐之声感动群兽相率起舞;形容天下升平的景象。“率”,循序。
第四十一回凤姐详细介绍了“茄鲞”的做法。“鲞(xǎing)”,干鱼,腊鱼;泛指腌腊或加工精制的食品。清代丁宜曾《农圃便览》:“立秋茄鲞:将茄子煮半熟,使板压扁,微拌盐,腌二日,取晒干,放好葱酱上面,露一宿,磁器收。”茄鲞”是南方食品,流行于西南各省,借指南明永历朝廷。刘姥姥之所谓“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意指永历朝廷坚持抗清十多年(永历元年1647—永历十三年1659)。

二、“牙牌令”
本回第二宴开在“缀锦阁”底下,用“酒令”演绎清军消灭南明之过程。“缀锦阁”代指南明永历朝廷。
牙牌,古时一种娱乐工具,别称骨牌、牌九、天九。牙牌共有三十二张牌,每张牌上都上下刻着相当于两粒骰子的点色,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其中天牌点数最大,上下都是六点,地牌点数最小,上下都是一点。三张牌点色成套就是“一副儿”,各种成套点色都有名称。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
1、贾母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
“青天”,切合“天”,天牌上下都是六点,色绿;此处之“青天”代指清朝。“头上有青天”,犹如谓北方有清朝,意指清朝入主北京;“上”,代指北方。
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
“六桥”,指杭州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切合“五与六”中的六点;“梅花”,花瓣五片切合五与六”中的五点。苏堤上多植梅,梅花生长于南方,所以用“六桥梅花”代指南方。
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
“一轮红日出云霄”,意指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一轮红日”,切合色红之幺点,代指弘光朝廷;“云霄”,即“青天”,切合色绿之六点,代指清朝。同时“幺点”也意指弘光朝廷是南明第一个政权。
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
这“一副儿”叫“蓬头鬼”,共有四个六点,一个幺点,一个五点。“钟馗”,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钟馗”切合幺点。“这鬼抱住钟馗腿”:源自民间传说故事“五鬼闹钟馗”,说五鬼将钟馗灌醉,脱去他的靴子,摘掉他的纱帽,又偷走他的宝剑和笏板,“弄的锺老爷脱巾露顶,赤脚袒怀,甚是不成模样”。(明代《斩鬼传》)《孤本元明杂剧》之《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中也有五鬼闹钟馗的情节。“五鬼”切合五点。
“钟馗”代指弘光朝廷,“五鬼”代指弘光朝廷的“江北四镇”和世镇武昌之左良玉。
南京在明朝初年是帝国的首都,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经于煤山,北京朱明灭亡,此时作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地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而立君则成了南京在籍大臣的当务之急。按照封建伦序观念,当时有继统资格的有福王、桂王、惠王,在三王中福王朱由崧又处于优先地位。但东林党人曾在万历年间反对立朱由崧之父为太子,担心朱由崧登上帝位后重翻旧案,自己在政*治上失势,因此强烈反对福王继统。福王朱由崧“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节制三总兵的凤阳总督马士英眼看手下大将全部自行投向福藩,也抓住时机向福王朱由崧表示效忠。山东总兵刘泽清随后加入拥立福王的行列。一度拥有决策大权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拥立问题上态度游移,优柔寡断,没有断然决定拥立福王,致使朱由崧求助于镇将,从此大权旁落。马士英则成了定策第一文臣。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为皇帝,马士英入阁主持政务兼任兵部尚书。坐收“定策”之功的黄得功则进封为靖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四镇”既以定策功封爵,“人人有门生天子心”,桀骜不驯,马士英、史可法等根本指挥不了“四镇”,形成了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四镇”的驻地为:黄得功驻真州(仪征)、刘良佐驻寿州(今寿县)、刘泽清驻淮安,高杰驻扬州附近的瓜州。世守武昌的左良玉虽然没有参加定策,但他兵多将广,也进封为宁南侯。左良玉早在崇祯年间就已尾大不掉,自行其是。弘光监国和即位的诏书颁到武昌,他一度拒绝开读。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三月,李自成在清军追击下进入湖北,左良玉不敢同大顺军主力作战,以“清君侧”为名,传檄讨马士英,率部顺江东窜。当时清军实际上是三路齐头并进,大举南下。马士英明知清军重兵已经进入江苏北部,却怂恿弘光帝手诏命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抽调兵马过江拱卫南京。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扬州陷落,史可法殉国。五月十五日,清军占领南京。“江北四镇”中,高杰被叛将所杀,其子和刘良佐、刘泽清等先后率部降清;黄得功被手下叛军射中喉部,自刎而死,其部将田雄、马得功将弘光帝活捉献给清军。左良玉死于九江,其子左梦庚也率部降清。弘光朝廷依赖笼络藩镇而立,又以藩镇叛降而亡。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大顺军攻克北京到次年清军占领南京,明朝的文官武将绝大多数好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转,大抵而言,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顾诚《南明史》)
弘光朝廷本应是驱虏平寇的“钟馗”,却被“江北四镇”和左良玉之“五鬼”“抱住腿”,一年而亡。

2薛姨妈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
“长”,指上下点色一样。“梅花”,切合五点。“朵朵”,切合“大长五”中的两个五点。
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
“梅花”,切合五点。“十月”,切合“大五长”的两个五点。
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
“织女牛郎”,切合“二五”中的二点;“织女牛郎”是神仙,为下一句做铺垫。“七夕”为七月初七日,切合“杂七”。
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二郎”,比作上句“二五”中的二点。“五岳”,比作上句“二五”中的五点。
“二郎”,本指二郎神杨戬,借指南明第二个政权隆武政权。“梅花”,生长于南方,借指南明政权。所谓“织女牛郎会七夕”,意指隆武政权追随着弘光朝廷“升*天”了,和牛郎追赶织女一样。所谓“世人不及神仙乐”,也指隆武政权之覆亡。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初七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就任监国,二十七日即皇帝位次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被清军俘杀,隆武政权灭亡。

3、史湘云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双悬日月”,切合“长幺”之两个幺点。“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诗:“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事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离长安入蜀,太子李亨自行称帝于灵武。此处借指并存之南明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初七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就任监国;七月十八日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就任监国。
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
“闲花”,切合幺点的红色,“长幺”是地牌,故谓“落地”。此处之“长幺”也代指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闲花落地听无声”,出自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诗,借喻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之败亡。
唐、鲁争立不仅是两个南明政权的对立,而且在两个政权内部也引起了严重纷争,尽管唐、鲁政权都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很大一部分精力却消耗在内部矛盾上。与此相应的是,文官武将的升迁不是以抗清功绩为据,而是被作为拉拢的一种手段。隆武、鲁监国两政权封爵拜官的人数很多,大抵都是因在内部倾轧中有“功”。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组织有效的防清阵线。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军攻浙东,鲁监国逃往海上。八月,隆武帝被俘。(顾诚《南明史》)
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
“日”,切合“幺四”之“幺”。“红杏”,切合幺四”之“”。
“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此处借来做了谜面,谜底即郑成功。“日边红杏”,指隆武帝赐郑成功“朱”姓,改其名“森”为成功,因此时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倚云栽”,喻“大木”,即郑成功之号(详见第五回之“探春”)。
“中间还得‘幺四’来”,“四”代指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之建立和败亡,即指上面的“双悬日月”和“闲花落地”;“幺”代指郑成功;此句意指在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败亡之后,郑成功登上了南明舞台。
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
“樱桃”,比作幺点,代指南明政权。“九”,指这“一副儿”共有九个幺点,“九”又泛指多次或多数,代指所有南明政权;“”,代指灭亡,樱桃熟了也会如“闲花”般“落地”。“九熟”,代指所有南明政权之灭亡。
“御园却被鸟衔出”:樱桃,又名莺桃,含桃。《说文》:“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到汉代始称“樱桃”。御园”,出自唐代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这里代指南明。“鸟”即莺鸟,代指郑成功。此句意谓南明灭亡后,朱明政权被郑成功带去了台*湾。

4、薛宝钗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
“双双燕子”,切合“长三”之两个三点,“长三”状如双燕同栖。此处之“三”代指南明第三个政权鲁监国政权。“双双燕子语梁间”,化自宋代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呢喃燕子语梁间”句,意指鲁监国与隆武帝争立。“燕子”,等到“人去梁空巢也倾”时将飞走,借喻鲁监国政权。
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
“荇”,一种水草。“水荇牵风翠带长”,切合“长三”的两个三点。此句出自杜甫《曲江对雨》诗,借喻鲁监国政权。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军攻浙东,鲁监国亡命海上。
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
“三山”,切合“三六”中的三点,代指南明第三个政权。“青天”,切合“三六”中的六点,代指清朝。“三山半落青天外”,出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借喻南明第三个政权被清军摧毁。但鲁监国政权并未覆亡,而是逃往了海上,故谓之“半落”。
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
这“一副儿”共有五个三点,一个六点。“五个三点”有如五把铁锁,“一个六点”则如“孤舟”,故谓“铁锁练孤舟”;“练”通“链”。“孤舟”代指舟山,是鲁监国政权的活动中心;“铁锁”代指舟山群岛其它岛屿(详见第三十八回之“矮[幽页]舫”)。“处处风波处处愁”,化自唐寅《题画》诗“处处风雨处处愁”句,形容鲁监国政权逃往海上后的处境。
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军攻浙东。六月,鲁监国在张名振等保护下乘船渡海到达舟山,不料舟山明军不承认鲁监国政权,拒绝接纳鲁监国。九月,据守金门、厦门一带的郑彩将鲁监国迎往福建,十一月到达厦门。此后鲁监国政权颇有一番作为。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七月,鲁监国亲征漳州,号召各地绅民起义,一时远近响应,义军飙发。到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年)上半年,以鲁监国为首的明朝义师已经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孤注。清廷于顺治四年(1647)十一月又派军南下,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鲁监国于顺治六年(1649)正月移驻闽、浙交界处,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漂泊海上,“以海水为金汤,舟楫为宫殿”。后鲁监国部袭杀舟山明军主将,舟山群岛于是成为鲁监国领导下的浙东抗清武装活动的中心。顺治八年(1651)清军攻陷舟山,鲁监国在张名振等扈卫下移居金门、厦门。由于郑成功不承认鲁监国政权,而在西南建立的永历朝廷基本上得到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南明各方势力的一致拥护,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三月,鲁监国朱以海也承认了永历帝的正统地位,派使者上疏提出退位归藩。永历帝为了维护朱明王朝对东南地区的影响,仍然让他保留监国的名义。但这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福建沿海的抗清实力基本上控制在郑成功手里,朱以海只是作为“寓公”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康熙元年(1662),鲁监国在金门“中痰”去世。(顾诚《南明史》)

5、林黛玉
鸳鸯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天”,天牌,上下都是六点,色绿,代指清朝。“良辰美景奈何天”: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借指清军南下后之南明形势。“良辰美景”,是指南明之“姹紫嫣红”和“断井颓垣”。 “奈何天”,则指清军南下后之形势。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锦屏”,四点色红,六点色绿,上下搭配如彩屏。“纱窗”,切合六点;潇湘馆窗纱为绿纱,与绿竹不配,故贾母要改用“霞影纱”。“红娘”,切合四点。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西厢记》张生唱词:“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写张生盼红娘带来莺莺的消息。金圣叹改为:“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并批云:“心急如火,更不能待。欲遣一僧请之,又似于礼不可,因而怨到红娘。如此妙笔,真恐纸上有一张生直走下来。”此处借指南明急切地盼望着明军的捷报;林黛玉代表南明。
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双瞻玉座引朝仪”,切合“二六”,“二六”共八点整齐排列,犹如百官分两行朝见皇帝。此句出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双瞻御座引朝仪”句,并改“御”为“玉”,此乃避讳法之“改字法”
就在清军南下、明军一败涂地之际,南明终于盼来了一个好消息。
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在清军穷追猛打之下,李自成大顺军分东西两路南撤。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三月,东路军在李自成率领下进入湖北,南明世守武昌宁南侯左良玉怯战东窜。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死于当地地主团练之手,大顺军余部进入湖南。大约在七月间,东路大顺军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达成“合营”协议,联明抗清。但何腾蛟是因为害怕大顺军的强大才被*迫达成协议,所以在“合营”后就想方设法加以排挤。东路大顺军得不到粮饷供应,处境相当困难。八月间,除郝摇旗、王进才二部留在何腾蛟麾下外,东路大顺军主力移营北上,在荆州地区与李锦(即李过)、高一功率领的西路大顺军会和。南明湖广巡抚堵胤锡亲赴荆州大顺军大营,“陈说天运、人心、兴废递变,更谕以忠义,为酾酒为誓,声泪痛激,感动群贼。于是,李锦、高一功……等诸贼首并听命归附,愿奉节度。胤锡乃上疏遣常德举人傅作霖往福建为诸降将请爵”。与此同时,清朝湖广当局也多次派人招抚大顺军,但李锦等一大批大顺军将领出于民族大义终于同南明隆武政权达成了共同抗清的协议。堵胤锡的奏疏,在隆武朝廷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后隆武帝采纳了堵胤锡的建议,派使者前往湖广颁诏,封李锦为兴国侯,诸将封伯有差,改李锦名为李赤心,高一功名为高必正,所部称“忠贞营”。隆武朝廷将弘光朝廷“联虏平寇”的方针,改变为联合农民军抗清,这反映了南明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国内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客观事实。(顾诚《南明史》)
所谓“双瞻玉座引朝仪”,即指大顺军余部反正,与南明军民一起共同尊奉南明。
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
这“一副儿”共有四个六点,好比篮筐;一个二点,好比篮柄;一个四点,好比鲜花。“仙杖香挑芍药花”句与此切合。
所谓“仙杖香挑芍药花”,即指隆武帝诏抚大顺军余部。“芍药”,古代男女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芍药又称“将离草”。诗·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林黛玉说完第一句酒令,“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此处为第四十二回“钗黛合一”埋下了伏笔。

6、迎春
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迎春道:“桃花带雨浓。”
“四五”,代指南明第四个政权和第五个政权,即绍武政权和永历朝廷。“桃花带雨浓”, 出自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
绍武政权与永历朝廷同时,仅一月即亡。本回贾母等在“缀锦阁”宴饮,即指清军进攻永历朝廷。贾母等去潇湘馆和秋爽斋时,林黛玉和探春都出面接待;去蘅芜苑时也点明其主人为薛宝钗。但到缀锦楼时却根本没提及迎春,点出永历帝一直受制于人,从未自主。

7、刘姥姥
鸳鸯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道:“是个庄家人罢。”
“四四”,上下都是四点,又叫人牌。“‘四四’是个人”,此人代指皇太极;“四”,意指皇太极为四贝勒(详见第二十三回“贾芹”);“四四”即“八”,意指皇太极为努尔哈赤第八子。“庄家人”,切合人牌。刘姥姥解释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众人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
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
“大火”,切合“三四”中色红之“四”,意谓兴旺。“毛毛虫”,切合“三四”中色绿之“三”,代指清朝;“四”,代指四贝勒皇太极。“大火烧了毛毛虫”,意指皇太极建立清朝。崇祯九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称帝,改“金”为“清”
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蔔一头蒜。”
“一个萝蔔”,切合“幺四”中的幺点。“一头蒜”,蒜多瓣,切合“幺四”中的四点。
“一个萝蔔一头蒜”:先看两个名词解释:(1)《说文》:“芦,芦菔也。”段注:“今之萝卜也。”反之亦然:“萝卜”,芦也。(2)“葫”,古时蒜或大蒜的别名,《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反之亦然:“蒜”,葫也。所以所谓“一个萝蔔一头蒜”,实际上就是“葫芦”,即“胡虏”,代指皇太极所建之清朝。
鸳鸯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一枝花”,切合“幺四”。“倭瓜”,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又名麦瓜、番瓜、南瓜、金冬瓜。“大倭瓜”即“大葫芦”,代指一统中原之清朝。
刘姥姥之“牙牌令”意为:皇太极建立清朝,就如同庄家人种下了一个“小葫芦”,花开花落,终于结了一个“大葫芦”(一统中原之清朝)。
“众人*大笑起来。只听外面乱嚷——”后面省略了,下一回也当没这回事,继续拿刘姥姥取乐。所谓“外面乱嚷”,与第三十九回“茗玉雪下抽柴”引起“南院马棚大火”寓意相同,隐“乐极生悲”之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