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6|回复: 2

“十八般兵器”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7 16: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4-3 09:17 编辑
) [  @" D. d. W0 p7 [& o
: b2 e% v3 F& Z" }/ k“十八般兵器”中,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商代开始使用青铜造的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已出现铁制的兵器,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已制造出出18类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到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完备定型。据《五杂俎》与《坚瓠集》所载,“十入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近代则是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 E/ c$ {' w$ A( m8 X! J1、铲:铲为古兵器,属薄体阔刃的长兵器。铲头似弯月,月牙朝上,装以长柄,刃与柄呈丁字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石铲,商代铸有青铜铲,战国晚期开始使用铁铲,明代出现了月牙铲,一般刃部成凸弧形,均以銎装柄。铲后来演变成武术器械的一种,在民间流传,僧侣多用铲,平时可代替扁担负重,或供开路使用。铲的种类有月牙铲,天蓬铲、莲花铲等,其击法有推、压、拍、滚、铲、截、挑等招势。有童子拜佛、乌龙摆尾、二郎担山、出山门等。演练时多走身法,风格别致。 ' c6 B2 `  W2 N& ?$ Z  H: C
2、槊: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寥若晨星。
" j: o  {# x( X+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𨱔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番将乌利可用的是一杆纯钢枣槊;别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6 k8 ?$ p8 ~8 L4 M! j: Z# e# h传统演练的套路称为“单槊”,练法与大刀相似。它的用法有劈、盖、截、拦、挑、撩、云带、冲等。尽管槊较重,但也可演练许多招式,如“泰山压顶”、“刀劈华山”、“横扫千军”等等。 9 I9 a. G+ S' k- N- _% G
4、弹弓: ) r* x5 ]  ]1 K  P. l
弹弓是暗器的一种,弓杆以竹制,内衬牛角,外附牛筋,全长为练习者的18拳。弓弦用丝、鹿脊筋丝、人发杂丝制成。普通弓的硬度为二力半即可伤人。用于发射的弹丸有三种:(1)泥丸:用粘土和胶捣匀,搓成圆球形而成;(2)槐砂丸:用洋槐子粉、砖面、细铁砂等混合制成;(3)金属丸:以铜、或铁、或铅铸成。弹弓的用法与弓箭相仿。开弓时,顺步站,一手握弓附,一手开弦。弓须拉圆成前臂平举,上照鼻尖,下照脚尖。后手贴近同侧眼耳之间,发弹时须屏息。《弹弓谱》概括其练法要领为《八法歌》:“未开弓先看拿手,未?弹先看扣手,未开弓先看拉手,未定式先看入手,开圆弓先看后手,打完弹先看前手”。后来发展成一种武术器械。发射弹丸有很多架式如:单凤朝阳式、野马上槽式、天鹅下蛋式、滴水垂崖式、拨草寻蛇式、双飞雁式、怀中抱月式等。当今习此艺者极少。简易的铁丝作架,橡筋为弦的弹弓,已成为儿童玩具。
7 x; M. \  J- r/ v弹弓是暗器的一种,弓杆以竹制,内衬牛角,外附牛筋,全长为练习者的18拳。弓弦用丝、鹿脊筋丝、人发杂丝制成。普通弓的硬度为二力半即可伤人。用于发射的弹丸有三种:(1)泥丸:用粘土和胶捣匀,搓成圆球形而成;(2)槐砂丸:用洋槐子粉、砖面、细铁砂等混合制成;(3)金属丸:以铜、或铁、或铅铸成。弹弓的用法与弓箭相仿。开弓时,顺步站,一手握弓附,一手开弦。弓须拉圆成前臂平举,上照鼻尖,下照脚尖。后手贴近同侧眼耳之间,发弹时须屏息。《弹弓谱》概括其练法要领为《八法歌》:“未开弓先看拿手,未?弹先看扣手,未开弓先看拉手,未定式先看入手,开圆弓先看后手,打完弹先看前手”。后来发展成一种武术器械。发射弹丸有很多架式如:单凤朝阳式、野马上槽式、天鹅下蛋式、滴水垂崖式、拨草寻蛇式、双飞雁式、怀中抱月式等。当今习此艺者极少。简易的铁丝作架,橡筋为弦的弹弓,已成为儿童玩具。
1 K, K' D3 D, o( P5、匕首:匕首,短剑,是一种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始于原始社会的石匕首。商、周以后改为青铜或钢铁制造,为近战防身之用。亦有在刃部淬以毒药,刺及人身即能致死。汉代匕首与长剑并用,骑士配备尤多。晋代剑首为环形,状似纱帽,剑格向下分,剑茎宽平,柄近刃长,与先秦的形制显然不同。晋代张载曾写过《匕首铭》:“匕首之设,应速用近,即不忽备,亦无轻念。利以形彰,功以道隐。”唐代匕首盛行。李白诗《侠客行》说:“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由来百夫勇,挟此生雄风。”宋代以后,匕首作为武术器械之一种流传至今。其用法有击、刺、挑、剪、带等。演练时有“单匕首”和“双匕首”两种形式。现代武术套路中,多为两手各持一匕首进行演练。对练有“匕首进枪”、“夺匕首”、“双匕首进枪”以及三人“双匕首质牌单刀枪”等。
7 _) b* r  m7 C6 u6、弓:弓是一种利用弹力射出弦上的箭,杀伤远距离敌人的兵器。二万八千年前原始人类为狩猎获取生活食物,将树枝、金属棒弯起来和绳索等绷紧而成。自有战争 以来即成为主要兵器之一。至春秋战国,选材形制均有较大改进,王弓、弧弓弓长131.4厘米,用于田野狩猎和射飞鸟;唐弓、大弓弓长119.46厘米,用于习射。汉代有虎贲弓、周任弓、角端弓、疆弓等,均镶有铜饰或玉饰。唐代分长弓、角弓、梢弓、格弓,分别为步兵、骑兵和皇朝禁卫军所用。宋代有黄桦、白桦、黑漆等弓。元代有“马克打”、“长蛮”等大弓。明代有开元、小梢等弓。清代有桦皮弓等。至19世纪中叶为鸟枪代替。
8 `' q9 p- G; S7 y, S4 `% @7、流星锤:流星锤是一种以绳索一端系住锤体,另一端握于手中,用力向目标抛击的暗藏武器,现属软兵器类。又名飞锤、飞锤、流星锤。流星锤是由远古狩猎工具“流星索”发展而来的,后作为兵器用于战斗。战国时代水陆攻战图上就有双手施放流星,以袭击敌人的形象。清代民间跑江湖卖艺人,常使用流星锤“打场子”。流星锤不仅能缠住对方,还可以打击对方。四川民间流行着一首歌谣:“流星、流星,专打鼻子,不打眼睛”。 $ v  j" w- ]. d2 h. }0 @
流星锤分锤体,软索,把手三部分。锤头各异,有浑圆头、瓜形、梭形。锤身大如饭碗,重量依用者体力而定,一般为4至5斤。锤身末端留有象鼻眼,以蚕丝、人发、鹿脊筋丝编成的软索系于铁环,粗如手指,长800厘米有余。运动方法有缠、抛、抡、扫等,演练时可以巧妙地把绳缠绕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后抖手放开,抛击出去。
' I0 q, q1 V$ D2 o8、戟:戟是器械的一种,始于商周。系由古代兵器演变而来。戟有“一条龙”的说法,即龙头、龙口、龙身、龙四爪、龙尾。其头能攒,口能刁,身能贴、靠,爪能抓,尾能摆。有青龙探爪、黑龙入洞、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式子。戟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这,还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梁上。长戟杆长于大刀,有能舞花,谚称“剑无缠头,戟无花。”戟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出之势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势”各派戟法差异较多,以六路戟法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贴、靠、剁、片、钩、搂刁、提等。 & c- ^# q. J- ?
戟分为长杆单戟和短柄双戟。长戟分为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杆上有戟形,如画字,朱漆为饰,故名画戟。还悬有彩绸,上系金钱,叫金钱五色幡),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蛇龙戟(戟刺为蛇形,余同青龙戟)、月牙戟、东方戟、护神戟和戟镰、常胜戟等。短柄双戟分单月牙(练者多),双月牙。也系有彩缨球,今皆系红缨。 ) o' ]0 U7 m) m- F' y
戟初为兵器,后深化为仪仗和装饰物。如帝王驾前卫士执戟侍立。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漫题屋壁》诗末两句曰:“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列戟是官爵的象征。富户条案上古瓶中插银戟,取戟与“给”谐音,象征富贵、自给自足。墙壁上挂有戟图,上画之戟,中为双月牙青龙戟,两旁斜插有单月牙青龙戟。 2 k1 M4 K# z# O- }! M( ~# T
9、钩:钩是一种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戈、钩、戟并用,从卫墓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古战场上用钩者颇多。两晋时,英勇善战的冉闵就“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者三百余级”。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等。技法有推钩、挫钩、撕钩、提钩、钯钩、分钩、搭钩、行钩、云钩、托钩、献月等。演练进要求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因此有“钩起浪势”之说。 * P0 D: j: N- ^
10、斧与钺:斧与钺是罕见的兵器,斧钺在古时候是不分的,长柄巨斧名为钺,也叫大斧,长达2.66米。《古今注》载:“金斧黄钺也,铁斧玄钺也,三代通以断斩”。但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钺还是有所区别的,凡在斧背上有钩或斧上有枪刺者,即为钺。 0 a' P, T9 a1 W  I4 t+ Y3 T" ?$ T6 K
长柄的斧和钺,古时多为马上用的重兵器,有“祥手宣花斧”、“开山斧”、“偃月斧”、“金蘸斧”、“开山钺”和“压丑钺”等。短柄的斧,有单,双斧之分,为古时步兵所用。短柄因形状扁宽,也称为“板斧”。黑旋风李逵使用的就是两把板斧。 6 c" l2 n, w4 g& P" v- P" A' p
斧和钺历史悠久,1972年河北槁城县台西村曾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锏钺,它说明了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使用青铜的兵器了。陕西出土的秦代“钺”做工相当精致,有刃,有背,上面铸有纹饰。斧和钺舞动起来,姿势优美,风格粗犷,豪放,使用方法有劈、剁、搂、抹、云、片等,带刺,带钩的钺则多刺,钩两法,由于斧和钺演练起来比较笨重,加之很多传统套路已失传濒于失传,故现在武林中已很少见。 6 X$ a4 M, x# o% [% t/ r# ]( ~: [
11、叉与飞叉:叉是古代作战时长刺武器之一,属十八般兵器之列,叉最先本是一种生产工具,据古籍记载,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大多用叉,《水浒》中解珍,解宝打虎时用的就是钢叉。明代的兵书《武备志》中还记有一种“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叉按形状可分为:牛角叉(俗称虎叉)、三须叉、三角叉、龙须叉(俗称两股叉)等。叉长约五六尺,在叉座间镶有铁片或系有彩绸之类。
6 y# d! \! _) v叉演练起来风格独特,使用起来叉头、叉柄可用,它的用法据传有32种之多,如拦、横、捂、拍、掏、挑等。武林中叉的演练甚为罕见,传统的著名套路,有太保叉、飞虎叉,龙须叉等。飞叉、俗称“开路”,是由叉演变而来的。人们用鱼叉投掷大鱼时,在叉柄上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又将叉收回。投掷不中,在绳索收回时,要接住在空中转飞的鱼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因而飞叉的技巧,就是在接鱼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叉即是生产工具,又是战斗武器,和人们的生活极为密切。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元宵佳节或庙会及盛行“出会”活动,那寒光闪闪,鸣声铿锵的飞叉的表演总是在各种游艺节目的前面,担负著“开路”的任务。民间练飞叉的组织也叫做“开路会”。
. K  n3 @7 r2 Z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
3 q. t& X5 w- T3 h. a% }% w12、棍:我国北方多称棍为“棒”或“白棒”方则称“棍”,而古代多称棍为“梃”或“”,名称虽异,实为一物。棍为无刃和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称。
6 g6 x+ K% T* M7 d棍的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占国时,孟子曾对魏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而俞大猷所著《剑经》,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
* S, a1 T! D) q9 e* v" x我国古代棍术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紫微棍、张家棍、青田棍、赵太祖腾蛇棍、贺屠钩杆、牛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十几种著名棍法。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取道河南,遂访少林寺。观少林棍法后,俞认为“已失古人真传”众僧“愿受指教”,并扒宗擎,普从二人入俞军中学习,三年后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驰名海内。明万历年间,安徽休宁县著名武术家程冲斗曾投师少林寺学艺,并将所学少林棍法依势绘图并附文学说明公布于世,这就是《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此书为研究古代棍法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6 i* J3 L8 q( |8 {5 l棍的各类很多,有大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大棍长八尺有余,舞动时需要有很大的腰腿之劲和臂力,实战时往往以其长、大、重先制于人。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现在武术竞赛规定用棍与头齐),舞动时可大蹦大跳,倭、劈、扫、舞,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很适用于“武舞”棍法练用。三节棍是三节短木棍,蹭有铁环相连接,携带方便,舞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出入难防,棍法灵活多变,有一定实用价值。大梢子棍是一根长棍和一根短棍中间用铁环连结起来,《武经总要》中提到的宋代“铁链夹棒”与其形近。手梢子棍是一种较为短小的梢子棍,多为双手各执持一棍演练。
: _* h/ Z: x! S7 n7 s近百年来,各武术派别创造不同类型的棍术套路很多,数目难以确切统计。各派虽各有异同,但练用起来,都离不开劈、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等棍法。其形式有单人练、集体练等。各家棍术虽有不同,但在要求上仍有共同性。例如:“练棍要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风声呼呼”。舞棍要勇猛,快速,有力。双手执棍,开合,旋转要圆熟自如,拳谚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谱说:“棍起空灵多变化”。 ' X' C' q, E. H) s' F5 |8 b. q
棍术就其内容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0 F: ?. ~1 e# O- O(1)侧重技击性棍法,大都采用二人对劈的基本功夫,也有带护具进行互相劈,打,拦,刺等训练,虽然棍法不多,但实战性较强。 $ u' V% |1 f7 ?& C) q" b
(2)侧重艺术性棍法,大都 发展难度动作,讲究姿势优美,是一种不求实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满片花草”。小说《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舞棍“使得风车儿似转”,就属于这类“武舞”棍法,两类棍法都有很高的体育价值。舞棍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增减勇敢顽强的精神。 + T$ T, l8 _( h. U/ w" o
13、枪:枪在古代称作矛,为刺 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宋史?李全传》载,反金起义军女首领杨妙真的杨家犁花枪法精妙非常,杨曾自诩:“二十犁花枪,天下无敌手。” # d' `3 m- w; h3 {0 k
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为钢铁打制,原始社会枪尖以竹,木削成。枪缨古时多用马鬃制成,今用细麻丝制成,枪杆古多铁制,攒竹制,今用白蜡木杆,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现代武术比赛用枪规定,最短必有等于练习者直体站立后再直臂上举的高度。古代大枪、大杆的使用为二人,一人在前扛枪杆,一人在后使用。
( a/ c5 W/ v: t( ^4 O. C. p枪的各类很多,有花枪、笔枪、大枪、锥枪、槌枪、梭枪(又称飞枪,标枪)、尖枪、太宁笔枪、抓枪、双头枪、双头双枪、钩镰枪、四角枪、箭形枪、曲刃枪、环子枪、拐子枪、攒竹枪、长顶枪、鸦项枪、素木枪、绿沉枪、浑铁枪、龙头枪、龙刀枪、虎牙枪、虎头枪、龙凤枪、单钩枪、双钩枪、铁钩枪、柳叶枪、蛇镰枪、蛇尾伞枪、柜马枪、捣马突枪等。这些枪的用法除花枪、大枪、双枪、双头枪、钩镰枪外,多已失传。 4 @- z4 p  r& `, f8 x2 v- F
枪法流传较多的常有罗家枪、杨家枪、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六合枪、八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和峨嵋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但基本枪术技法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枪法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 1 Q& a) r4 c1 R) z6 {' H
基本枪术技法: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之势,贵为四平,所谓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根不离腰,三尖相对,所谓三尖相对即鼻尖、枪尖、脚尖。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 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还有人说花枪为“百兵之贼”(贼滑之意)。
/ W0 d, F1 H7 {" {2 h1 m4 e枪为“百兵之王”,大枪为“枪中之王”。大枪全长3.56米。把端直径为一虎零一拍(即满把握信,拇食指指尖相对,中间尚空三指之距)。枪头长0.39米,其重根据枪杆分量而定,一般重1公斤左右。枪法有:扎、搕、挑、崩、滚、砸、抖、缠、架、挫、挡等。但没有常见的舞花。因大枪体长,动作幅度大,练习大枪要求身不离枪。枪不离中心。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与灵敏的步法。如扎枪时,讲究以身步前送,上架时至头顶即回,下压时一磕敌械即回。
% q+ W$ S$ p7 _+ q大枪动作多以功力,实用为主,两人对抗性对扎枪练习,就是提高对大枪各种技法的体验和使用,也是实实在在的长功夫的练习方法。 0 ~7 E, a" E) L; E5 F& ]. U6 z
14、剑:剑,属双刃短兵,素有“百刃之君”之美称。剑的最早出现在殷商以前。春秋战国时,斗剑、佩剑之风盛行,剑术量论也相应得到发展。汉趄,击剑更是朝野风行,不少人以便术显名于天下。隋唐时,剑形十分精致华丽,给后世影响很大,故有“鼻剑”之称。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剑在古代,除了作为格杀的兵器,锻炼武艺的器械外,还有多种用途。
5 `+ `! W* H9 t: Z" O其一,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例如皇帝授给亲信大臣的“尚方剑”,具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
2 R8 e. Y* D) P- _# N7 T其二,剑被僧、道作为法器,说剑能“隐身”、“降妖”、“杀魔”、“于千里外取人首级”。 , @3 I- C3 [6 o+ U; h/ k) T; s7 o
其三,剑被作为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古籍中记有严格的佩剑制度,如佩剑人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装饰的金属或玉石等也有所不同。
! d0 E  m+ \9 V! `$ y其四,剑被作为一种风雅佩饰,文人学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4 F: B1 m+ E, k6 Q0 ]& b6 R& m+ g
剑的结构,一般分显剑身、剑柄两大部分。剑身由剑刃、剑尖、剑锋、剑脊组成你还没柄由剑格(护手)、握柄、剑镡(剑墩,又称剑首)组成。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物。剑的长度,古今差异很大。现出土文物中,短剑约40厘米,类似匕首,可近身搏斗,亦可投掷遥击剑达140厘为,可用双手握柄。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剑的长度,按《武术竞赛规则》规定,以运动员反手直臂持剑,剑尖达于耳垂为准。 8 Z8 B* f& }+ x/ `1 Z% l9 P
武术种类很多,各派剑术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基本的剑法特点还是比较一致的。
* C7 I8 ]; T8 Z基本剑法特点你还没势造型优美,招势迭逞轻盈潇洒,韵度自如步法敏伐轻灵稳健,敏捷多变,剑法规整清晰,身剑协调。故武谚有“剑如飞风”、“剑走美式”、“剑似游龙”之称。剑术演练起来,动静、缓疾、升伏、进退、刚柔、轻重、伸缩、起落,以及移步换势等动作轻灵飘逸,似飞凤翱翔你还没势变化吞吐自如、千姿百态。
$ O- `) r" B) x剑术的演练形式有个人单练、双人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按剑术的练习内容可分为单剑、双手剑、穗剑(有长穗剑与短穗剑之分)、双剑等类。按剑势风格可分为势剑、行剑、绵剑、醉剑。 1 V3 g1 I1 a# k# {9 Z
单剑:常见的一手持剑(多为右手正握剑),进行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剑法多以击、刺、格、洗、劈、砍、撩、提、抽、带、崩、点等为主。 7 L- _* \4 \! P1 s2 ?
双手剑:双手据抓握剑柄(剑身与剑把均较长),进行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剑势动作简朴,威武、劲力深厚、遒劲,勇猛气势可与刀法媲美。剑法多以劈、砍、撩、刺、击、格等为主。 ! R" `2 O  I5 q# b! @
穗剑:剑首配系长剑穗款待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双手剑术一般不配剑穗,其他剑术多配系短穗)。演练时,步动身随,剑随身行,穗随剑舞,潇洒奔放。剑法多以穿、挂、云、撩、抹。带、劈等为主。技击时,可以抓握剑穗掷剑击出,此称撒手剑。 # s3 c& N2 n/ x3 _0 B# N
双剑:两手各持一剑,款待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演练时,步法轻灵敏捷,身法轻盈柔和,动作潇洒飘逸、圆活多变,剑法多以穿、挂、提为主。双剑又有短穗双剑和长穗双剑之分。 5 U4 [2 t" ]) V) n3 z; s
势剑:(又称工剑,站剑)一手持剑,剑动作突出一个“定”字,工整端庄,形健骨遒。桩稳步健剑法清晰,刚劲有力。
$ ^0 K$ Y) U. n7 a( J行剑:一手持剑,剑势动作突出一个“行”字,行多停少,纵横挥霍。步似行云,身似行蛇气势连贯,剑神合一。
- G3 ?: f* R1 T# q  V绵剑:一手持剑,剑势动作柔如蕴藉,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你还没法轻缓圆活,柔中寓刚。 . G/ ~- Z1 q! c- B% k! ^
醉剑:一手持剑,剑势动作形似醉酒,洒脱自如。忽往复收,乍还疾,步碎身晃,剑法多变。 / y* l0 E/ `& |; k# f# k, Q* J
各种剑术的演练,必须做到内外相应,神形融合,意势合一,剑身如一你还没法轻盈潇洒,清晰明快,静如处子,动似游龙,舞似飞凤。由于剑为双刃,故不能做缠头裹脑,缠背绕腰等动作。不持剑之的,可握为剑指(即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屈握,拇指屈压于无名指甲上),与剑法、身法密切配合。 0 z% T, O" g; `% y5 ~: x; r; y3 Y
常见的剑术套路有:太极剑、太乙剑、武当剑、昆仑剑、昆吾剑、峨眉剑、三才剑、三合剑、七星剑、八仙剑、八封剑、十三剑、达摩剑、通背剑、绨袍剑、纯阳剑、金钢剑、青龙剑、青萍剑、飞虹剑、龙形剑、龙凤剑、蟠龙剑、螳螂剑等。
5 I: @* U3 L# }: J: h1 @    各种兵器掌握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仅以刀、枪、剑、棍四种而论是最难掌握的。仅仅是搬、扣、扎这三个基本动作,不下苦功就很难做得正确。枪法之多是其他兵器技术无法比的,而各家枪法又各有许多深奥之处。如杨家枪讲八母,乃是拿、拦、颠、捉(内外)、橹、缠拦、还八种基本招法。罗家枪讲究压、打、砸、拿、滑、挑、崩、撑、攉、扎十法。岳家枪则讲劈、抱、砸、创、抽、拦六法。俞大猷注重“长兵短用”,他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其最妙是左右二门拿他枪手法,其最妙是左右二门拿他枪手法,其不妙是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见《正气堂集》)枪的威力大,但不易掌握却是公认的。
5 Y( q8 ^8 u& W6 P2 l) p/ b6 ]1 N' Z相对来讲,棍法便较容易掌握,而棍是诸兵之基础,可说包罗万艺。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阐宗》中说:“风武备众器,非无妙用,但身手足法,多不能外乎棍,如枪之中平,拳之四平,即棍之四平也。剑之骑马分鬃,拳之探马,即棍之跨剑势也。藤牌之斜行,拳之跃步,即棍之骑马势也。拳之右一撒步,长倭好之看刀,即棍之顺步劈山势也。……凡此类,难尽述。”
# w! t9 ?  L* u+ P5 a棍既是打基础的兵器,其招法自然不是太难。特别是一些实用棍法,绝少花招。戚继光所创大棍之法,不过一打一戳,何其简单。刀、剑之类则介于枪棍二者之间。刀是一面刃,剑是两面刃,两相比较,掌握剑术又比刀术为难。
5 \: F2 @% \3 ]/ s  m, l6 }' d0 d9 x clip_image00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寒江一叶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很详细{: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7 2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8-7 23:27 编辑
0 O4 }, u' G+ K2 Q: A9 s
$ W/ N: ]* `( m6 Q刀剑争锋:中国十八般兵器的故事
9 j7 y4 ]' [1 u$ Y/ a: q据《新周报》
( h2 ]0 H+ _' c8 o% H5 L* D 18bbq0.jpg 5 \$ C  w: v, y6 V: j
  汉剑是贵族王室的专属
$ g1 v* q7 W+ C( D+ e/ h# u+ D  在中国古代,剑并非寻常之物。先秦时期的法律规定,只有士以上阶层的人才能佩剑。而贵族们更是把配剑作为成年的标志。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那时,仅仅因为一把宝剑的归属问题,就足以引发两国之间的一场恶战。6 Z/ u" ~5 L0 K9 Q% \
  传说晋国出兵伐楚,是为了得到楚国的镐国之宝——泰阿宝剑。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晋国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楚王并不屈服;他登上城头,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他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这时,奇迹出现了: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全军覆没……2 S) k4 E1 [; G3 f2 ^0 i0 F0 P2 b
  虽然传说中的泰阿宝剑下落已经无法查询,但我们却可以从与它齐名的另一把剑身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宝剑。剑在汉朝逐渐摆脱它单纯的军事用途,被赋予生杀大权的尚方宝剑,它的出现,意味着剑的政治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3 a& @, m4 ?. k: H  H; y
  尚方宝剑——大臣可以拿这个剑作为内外杀伐,持有这个剑者可以代替皇上意见,对于相当职位的官员进行杀伐。正因如此,佩剑成为汉王朝的礼仪制度,官员不分文武,都要佩剑。这种风气影响到了民间。许多文人墨客更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汉名士东方朔从15岁时就开始练剑,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则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位剑术高手。  B5 d2 ^8 F( E. ?' W7 Q
bq1800.jpg . b/ {: Q2 J' j2 H& N  k
bq1801.jpg
. j8 B) s* v, Z; y1 l" G  唐刀是东瀛武士刀的鼻祖
+ w2 @4 Z9 p( l* n5 d  就在整个汉王朝都对剑趋之若鹜的时候,来自北方的匈奴开始频繁地骚扰汉朝边境,匈奴的骑兵不仅对汉朝构成了威胁,而且也使人们对剑的实战作用又产生了怀疑。面对灵活机动的匈奴骑兵冲击,汉朝传统的战车方阵显得十分被动。而汉朝骑兵手中的铁剑,与匈奴的胡刀相比更显得十分吃力。对普通战士来讲,在战场上,刀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剑。就这样,刀开始成为汉朝军队中最常见的兵器。
$ V! N- q/ a' s, }  H: A: G4 ~8 C  汉代最常见的刀被称做环首刀,这些环首刀刀柄与乃身之间没有护手相隔,刀柄后面是—个圆环。关于环首刀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据汉书*记载,汉朝大将李陵投降匈奴以后,汉武帝派使节到匈奴,在见到李陵时,由于没有机会直接交谈,使节便目视李陵,并用手抚摸刀头,暗示李陵还可以回归汉朝。环首刀的刀头为环形,与“归还”的“还”同音,所以,用手抚刀也就成了暗示李陵回国的隐语。
" V: X/ {2 h: R2 d  到了唐朝,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唐朝的直刀不同于汉朝的环首刀。它去掉了在汉刀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它的刀刃采用来自中亚的优质钢材制造,而一把唐直刀的成品,必须要经过30次左右的反复锻造。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一般的铠甲根本无法阳挡唐刀锋利的劈砍。
3 D1 F, Z0 K: q# |! m1 A  完美的唐刀成为那时世界上最为顶级的兵器。东瀛贵族以拥有一把舶来的中国刀为特殊荣誉。连当时的曰本天皇也羡慕不已,他赞叹道:骏马是东瀛的好,刀剑还是中国的精!
/ h5 E1 R" Q! O% {, g  唐刀技术后来传人东瀛,成为今天东瀛刀的鼻祖。
% f2 f2 ?: x9 s bq1802.jpg 1 p1 P6 @5 c: V: @) _2 r
bq1803.jpg
9 H7 _, h. ~) ]4 P  @  重型兵器的震慑# I  U2 x' J8 L
  十八般兵器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宋朝。令人困惑的是,这—概念既没有出现在军事强盛的汉唐时期,也没有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两朝。而偏偏产生在军事上屡战屡败的宋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8 Z9 y+ r9 M0 A  T8 L* ?  战马匮乏,骑兵力量薄弱,一直是宋朝军事的一个软肋。于是,宋太祖从政权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大力研发兵器,尤其是步兵对付骑兵的武器。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到了宋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9 D; c4 c) \8 z% M& p8 g  宋朝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几乎动用了全部的血本。对付灵活机动的骑兵,最好的武器依然是却敌于百米之外的弓弩,最有名的当属杀伤力最大的床子弩了。这种弩并非由士兵直接发射,而是用绞车的机械力量将巨大的弓弦拉开,操作这种弩需要7名土兵,它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60米以上。
% N1 x7 {1 Z2 S9 {  [, d; A8 H/ F  历史上,床子弩创造的最大辉煌,就是北宋的澶渊之战。公元?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但受到宋军的有力抵抗,两军对阵子澶州,当辽军先锋官萧挞凛外出侦察时,突然不知何处飞来一支长达两米的巨箭,正中他的胸膛,萧挞凛当场丧命。这支神奇的巨箭就发自于400多米外的宋军阵地。辽军被这种强大的重弩所惧,最终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 E6 [7 Q# e, }4 W9 h
  枪被称为百兵之王。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是—位使枪的大师。他持有一把名叫沥泉的大枪,沥泉大枪长达3米,却在岳飞手里变得出神入化,令敌人见了魂飞魄散。史书|记载岳飞曾经提着一把单枪,杀人敌营,在万军之中取甜将首级。岳家军也因此威震敌胆,从而获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誉。7 S, n% n5 n% C3 Z' s  t( l
  但在宋朝的战场上,传统的刀和枪,在北方凶悍的少数民族骑兵面前,此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宋代的士兵一般都穿戴很厚的甲胄,所以需要用重型打击性兵器,比如锏和锤。
) k3 [  Z  L: Y2 f8 R- }  铜最早出现在隋唐,但是,锏应用最广泛的却是在宋朝。宋代的铁锏,重量约为5公斤,长约90厘米,锏身并非铸铁而是熟铁做成,这是为了在使用时不至于折断。如果说锏只是一种用来对付重装甲的轻武器的话,那么,锤则是能瞬间制敌于死地的重型兵器。
  T( }' Z+ ?5 Y/ i  k  \ bq1804.jpg
* n! y5 [' u  k. e- O( b, \$ t bq1805.jpg 0 u0 s% S- m: Q* R" Z
  难登大雅之堂的暗器) g& g$ p0 {* K: Q% ^  d# o; h/ n
  公元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清军中八旗兵向来以骑射为本,兼习枪、刀等器械。中国的冷兵器在此时也达到了前所亲有的高度。随着清军入关,社会矛盾逐渐突出,许多反清秘密会社在各地蔓延,大批反清人士习拳练武,积蓄武装力量。据说,许多暗器在这时开始被大量反清人士使用,成为他们重要的刺杀工具。
" Y, k2 t# c: P/ f- u  在武侠作品中,最为阴险的暗器,要数“血滴子”。这种传说中的暗器类似一个金属帽子,里面含有刀具,可以远距离取人首级。实际上血滴子并不存在,与它最为接近的暗器应该是乾坤圈。它的外缘上有很多尖刺,重量在2公斤左右。这种暗器据说是蒙古骑兵配备,他们利用奔驰中的速度,再大力投出乾坤圈,使得这种暗器异常凶狠。/ q& I6 n0 Z  F+ L8 I
bq1806.jpg
) `  w( L% T( _) Q( `8 O5 B  民间武术家们也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有—定的道德底线,用暗器伤人,不是中国武林的传统。在正统的武术观念中暗器是没有资格被列入十八般兵器的;但它们也的确成为了中国冷兵器中一个极小的门类,在历史上曾经流传过的暗器中,有飞镖、飞刀、袖箭和弹弓等。$ B  c5 x/ @; n
  在历史上,弹弓曾是十分厉害的—种暗器,这种类似弓箭的兵器,使用的是铁制或泥制的弹丸,原本是狩猎之用,由于圆形的弹丸在飞行时悄无声息,不会像弓箭射出的箭镞那样,由于速度快而和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并发出犀利的声响。因此,弹丸更不易引起对手的警觉。弹弓曾经成为江湖上用来偷袭或是看家护院的常用暗器。当火器开始在大清帝国的军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冷兵器也渐渐退出战场。这时,刀剑这些昔日的主战兵器,大量流入民间,从而推动了民间武术的大发展。9 x4 n& Q2 m) F
bq1816.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好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