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故我在

孔子政*治保守主义的内在进步机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1: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5# 浑沌道长

这个“基点”是否是自明的?如果不是,那么如何证明?

为什么是“老百姓说了算”?
即便将“老百姓说了算”作为“基点”,那么这个基点如何实现?
由谁来判断老百姓到底说了什么?
老百姓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有可能造成都不足?
“损”与“补”的合法性如何获得?

“让他们能活下去”与“老百姓说了算”都是“基点”吗?
这两者之间如果产生冲突怎么办?

关键是,我们说的到底是那个时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11: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喊口号很容易,当初的神不也是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吗?和你的这些观点有什么区别?儒家讲究的是理性、务实、知行合一。那些不考虑可操作性的东西,世界历史上还少吗?

从“尊卑”辩论的开始,我就是旗帜鲜明的。
1、我说了不算。
2、您说了也不算。
3、老子、孔子说了都不算。

我们寻找一个体制的合法性,其出发点得要明确,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体制的服务对象。
如果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7 11:1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11: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 浑沌道长  

这个“基点”是否是自明的?如果不是,那么如何证明?

为什么是“老百姓说了算”?
即便将“老百姓说了算”作为“基点”,那么这个基点如何实现?
由谁来判断老百姓到底说了什么?
老百姓 ...
故我在 发表于 2012-9-17 11:31


合法与否,就在于体制*服务对象的出发点。不是很明确吗?
如何实现,自然要结合实际,但是手段不能脱离基点的要求,这算是明确了吧?
老百姓到底说了些什么?不是用代表的形式可以“糊弄”的,所以才有了选举之说。

当然,您可以永远地追问如何“结合实际”,而我也不必要存在成见,所以可以交流。
至于雪狼兄的“口号”,还是省点吧,不过是不能把“一家正确的理论”放一边罢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20: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稳的社会就是妥协的结果;动荡的社会就是互不妥协的结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2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细菌互吞是道德;老虎吃羊是道德;贵族奴役是道德;百姓种地是道德。。。。。。。。
哲学?唯心是哲学;唯物是哲学;心物一元是哲学;辩证中介是哲学。。。。。。。。
精神?霸王是精神;奴才是精神;为己是精神;舍己是精神。。。。。。。。
神界?万物皆神。。。。。。。。

所以没有“基点”的,都是“和稀泥”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21: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81# 故我在  
思想上可以不妥协,行动上的妥协是不可避免的。
胡姚弟 发表于 2012-9-17 11:52


胡先生说的是,妥协的确是难免的,也应该说是一种智慧;
因此,我决不是反对妥协的,而只是不赞成“中庸”是一种妥协之道的说法。

“中庸”是对于理性的切中,这其中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而只有难以极尽的惭愧;
但理性的审慎不仅不会拒绝妥协,而且势必寻求适宜的平衡点,以期达成妥协。
中庸理性原本就是立足于对复杂社会体系的深度理解;
这种理解就决定了奉行中庸之道的君子不可能仅仅依据某一个因素而置社会结果于不顾;
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种对无过无不及的切中的坚执,但同时却又善行妥协的统一;
这其中不仅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正是逻辑之必然,
但仍然不能说“中庸”是一种妥协之道,虽然它的结果是某种妥协。

我得承认我的这个说法远没有交代清楚这个统一是如何达成的;
但这其中确实有某种区别:被妥协与主动寻求适宜的策略。
这个问题很有阐明的空间,但这显然是一个大课题;
或许这么说更直观一些:中庸之道是君子之道的内在原则,妥协之道则是君子之道的社会结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2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的思想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手法不一样。不论前者与后者,没有可操作性。只是缘起后的自然。
关于其中的玄而又玄,庄子直白的说:“不可说”。而佛家却用了‘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表达出道法自然的中庸之道 ..
蒙山城 发表于 2012-9-17 19:08


如果不谈可操作性,那么如何理解“缘起后的自然”呢?
“缘起”之中有没有人的因素?
如果没有,那么人类的任何行为、思想就都不过是一场梦幻;
儒家、道家、佛家之所言也都无非是梦呓而已,这个世界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那么不管你“不可说”也罢,还是“微笑”也好,都不过是人类自己的自作多情,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这其中承认人类的作为也是有意义的,那么就不能不给出可操作的方法;
否则一种不能指导人类行为的理论还有什么价值?
而既然无意于指导人类行为如何才能符合于自然,那么提出“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既然“不可说”,那么又如何得知“迦叶微笑”就足以表达出“道法自然的中庸之道”呢?
既然“迦叶微笑”缘起于“佛祖拈花”,那么还能说道法自然的中庸之道可以没有可操作性吗?
佛祖是依据什么得知迦叶的微笑就是对自己的领会呢?
而如果这是人类所无法得知、言说的,那么这与人类还有什么关联呢?

呵呵,我不过是随着蒙山先生云游了一番,说了些什么我也有些不明所以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22: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细菌互吞是道德;老虎吃羊是道德;贵族奴役是道德;百姓种地是道德。。。。。。。。
哲学?唯心是哲学;唯物是哲学;心物一元是哲学;辩证中介是哲学。。。。。。。。
精神?霸王是精神;奴才是精神;为己是精神;舍己是精神。。。。。。。。
神界?万物皆神。。。。。。。。
所以没有“基点”的,都是“和稀泥”文化。。。。。。。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7 21:43


我们不妨就从这里起步:道长认为,道德的基点应该是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23: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9-17 23:44 编辑

首先请不要把“德”和“道德”混为一谈。
“德”是天然之物,基点就是生存。

所谓“道德”即加进了群体生存的因数,其中有时限的长短,有群体的特性,有时代的背景,有环境的因素。
这些都是“道德”的“基点”,经书上说的,是建立“道德”的理论手段,不是建立“道德”的基础。

五十年代有一架飞机在加拿大的雪山上遇难了,搜救的队伍未能找到遇难点,结果生还下来的乘客为了生存,把死去乘客的尸体都吃了。一个多月后残骸被意外发现,死者家属于是乎把“吃人”的生存者告上法庭。经过详细的辩论,法庭认为生存者存在“道德”,双方达至共识,结果和谐收场。

所以什么是“道德”是群体的事,自然少不了群体的参与建立,只有这样,大家才从内心里遵守这个“道德”。
如果“道德”产生于“圣经”,(当然只有精英才能“读懂”),则广大群体只有服从的份儿,又有谁真的发自内心?不过是屈服于舆*论罢了。

乎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以“礼”为依据的“道德”,造假生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08: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也同样不是用“以天下之心为心”就能“糊弄”的。没有可行性的东西可不是口号吗?“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对象难道不是“人民”吗?可结果呢?
要想让人民觉醒,不是给他一张选票就能搞定的,还需要教会他们以直报怨,相信法律、遵循法律、运用法律,要学会了解民*主的真谛,而不是被“神”那样的民粹主义者忽悠。还是那句话:没有教育,就没有民*主。
民*主与民粹之间,民*主与威权之间其实只有一线之遥。从毛的《心之力》何尝不见其追求民*主之心?可是其不重视民*主教育,只是凭借武力去改变世界的结果如何不是很清楚吗?相反,老蒋并不真心追求民*主,但是至少他行事还顾忌法律,这才有了后来蒋家王朝在台*湾的自然退出。
你永远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以百姓之心为心”和“为人民服务”到底有什么区别?

合法与否,就在于体制*服务对象的出发点。不是很明确吗?
如何实现,自然要结合实际,但是手段不能脱离基点的要求,这算是明确了吧?
老百姓到底说了些什么?不是用代表的形式可以“糊弄”的,所以才有了选举之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7 11:4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08: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乎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以“礼”为依据的“道德”,造假生焉。”
呵呵,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这句话应该是说,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丧失了诚信,所以才会出来“礼”,以规范人们的作为。有了“礼”人们又开始钻“礼”的孔子,于是社会更加混乱了。于是,这就成了你否定“礼”的理由。
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个“礼”如果换成“法律”,这句话同样是成立的:人类社会丧失了诚信,所以才会出来“法律”以规范人们的作为,有了法律自然就有漏洞,于是善于钻法律漏洞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就变得更加混乱了。
由此看来,你理解中的道家或者同时否定礼和法律,或者认为同样的逻辑下,礼是恶的,而法律是善的。按你的逻辑这只能证明:1.道家否定法律。或者,2.道家擅长双重标准。

首先请不要把“德”和“道德”混为一谈。
“德”是天然之物,基点就是生存。

所谓“道德”即加进了群体生存的因数,其中有时限的长短,有群体的特性,有时代的背景,有环境的因素。
这些都是“道德”的“基点”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7 23:3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0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您也太明白区别是在哪里了,一个是对尊贵者内心的要求,一个是强加于人民的服务。
“一人一票”是百姓在说我的心在哪里,“精英代表”是权贵们在“糊弄”老百姓需要什么。

您基本上完全忽略了我说的内容,口号对口号地辩论。
所以我由衷地希望中国的学者的学术水平不是在同一个档次。

教育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在回帖里解析的话。
民*主是在实践中成长的,真谛是在宪法的指导,而不是在书本上。
基本教育高中毕业足矣,只是教育的方法需要导入民*主的实践。

多说一句,中国的教育,又是儒家的一大败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09: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儒家的吗?怎能不加分析就扣在儒家头上?
现在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吗?为何高考录取那么不公平?
现在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吗?为何偏科学生都毫无疑问的落榜了?
现在的教育是“知行合一”的吗?为何大部分毕业生动手能力那么差?
现在的教育是鼓励“举一反三”的吗?为何到处都是标准答案?
现在的教育体制离儒家的教育主张已经太远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2-9-18 10:17 编辑
首先请不要把“德”和“道德”混为一谈。
“德”是天然之物,基点就是生存。
所谓“道德”即加进了群体生存的因数,其中有时限的长短,有群体的特性,有时代的背景,有环境的因素。
这些都是“道德”的“基点”,经书上说的,是建立“道德”的理论手段,不是建立“道德”的基础。
五十年代有一架飞机在加拿大的雪山上遇难了,搜救的队伍未能找到遇难点,结果生还下来的乘客为了生存,把死去乘客的尸体都吃了。一个多月后残骸被意外发现,死者家属于是乎把“吃人”的生存者告上法庭。经过详细的辩论,法庭认为生存者存在“道德”,双方达至共识,结果和谐收场。
所以什么是“道德”是群体的事,自然少不了群体的参与建立,只有这样,大家才从内心里遵守这个“道德”。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7 23:37


既然我们的讨论总归是落实在人类社会实践,那么自然是有关群体生存的;
因此按照道长的定义来区分“德”与“道德”似乎也就失去了意义;
也就是说,让我们以道长的设定为准,将“道德”定位在“群体生存”这个层面上。

道长认为 “所谓‘道德’即加进了群体生存的因数”;
其中涉及“有时限的长短,有群体的特性,有时代的背景,有环境的因素”;
道长认为“这些都是道德的基点”
由此道长的结论是“所以什么是‘道德’是群体的事,自然少不了群体的参与建立,只有这样,大家才从内心里遵守这个‘道德’”。

道长的这个推论看起来很是顺利,但我以为这其中或许还有一些问题。
当我们谈论“道德的基点”的时候,我们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想,此时我们所指的或许更多的是“道德”的最终根据是什么;
试图寻求人类建立道德规范所能够依据的终极原则;
而不是指“道德”应该由什么人来建立。
因为即便是我们确认了道德应该由全体人民参与建立;
那也仍然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全体人民又是依据什么来建立道德?

道长有关“吃人”的例子也同样需要追问:法庭是依据什么来作出判决的?
“经过详细的辩论”指的是什么?
辩论者依据什么来辩论?而判断辩论结果的依据又是什么?
如果道德的基点仅仅是多数民众,那么为何不直接进行投票,还有必要诉诸辩论吗?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所谓道德的基点问题不是指向道德应该由谁来确立;
而是要探讨确立道德的原则和依据;
也就是说,道德的合法性并不来源于道德的建立者,而是根植于其依据的合法性。

道长不知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10: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狼兄,所以我说您我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古代的礼法,是出于皇家之手,“尊卑天然”了。
现在辩论“尊卑”的合法性,则是“礼”出何家的讨论。
如说我反对儒家,不如说我反对的是传统的儒家,而不是雪狼兄您所理解的儒家。

所谓您所理解的儒家,为什么总是被人歪曲?为什么总是被人利用?为什么出生后就从来都不曾“正宗”?
我多口说了一句,“儒家理论在基础上存在漏洞!”结果惹怒兄了。
我说儒家的漏洞存在于“天尊地卑”的定义上,不合法。结果惹怒了子之半兄和您了。
我要再说下去,可能连故兄也一同“得罪”,乃至夫子也认为我太不圆滑了。

说实在的,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学术上的“圆滑”,乃至于“心结”重重。

至于论证什么是“儒家”,我看不必了。网上搜一下,不下万条论证儒家的链接,两千多年的辩论,越论越糊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1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不是圆滑,明明是不严谨,你难道连这个都区分不出来吗?
以现代的尊卑定义去衡量先秦儒家的尊卑定义,这算严谨吗?
以“儒家”概括儒家的各个流派,这算严谨吗?
以“传统的儒家”概括“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明”、“清”、“民*国”的儒家,这算严谨吗?

雪狼兄,所以我说您我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古代的礼法,是出于皇家之手,“尊卑天然”了。
现在辩论“尊卑”的合法性,则是“礼”出何家的讨论。
如说我反对儒家,不如说我反对的是传统的儒家,而不是雪狼兄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8 10:1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1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的合法性并不来源于道德的建立者,而是根植于其依据的合法性。”    很赞成。
多数未必就是正确的,社会进步靠的是理性,如果没有理性,人数再多也没用,就是个“乌合之众”。
理性从何而来?就要靠思考和教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2-9-18 15:20 编辑

212# 浑沌道长

道长客气了,学术问题那里有什么得罪之说!
如果说讨论之中有什么问题的话,那至少与道长的言说方式有关。
比如,雪狼反复质问道长依据什么将“天尊地卑”按在孔子头上;
道长根本就不理会这个疑问,而是一如既往地如是说来。
我再三说明,“以百姓之心为心”无法落到实处;
而道长并不驳斥,却仍然一如既往地要“以百姓之心为心”。
子之半很雄辩地说明民众意志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到各种党派利益的左右;
但道长也是不加批评,而只是一味地要求选举。

于是,这种讨论确实形成了一种自说自话的局面;
大家说的都是相关的内容,但却无法触及对方的思想;
翻来覆去、周而往复。
所以我建议在讨论中明确答复对方的意见:或者同意,或者反对并给出理由;
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的东西就不要再反复提出来了。
我以为这其中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在每一个帖子中只讨论一个具体问题;
题目太大,试图一贴解决所有问题,倒反而搅作一团,一个问题都难以解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19: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9-18 19:31 编辑
既然我们的讨论总归是落实在人类社会实践,那么自然是有关群体生存的;
因此按照道长的定义来区分“德”与“道德”似乎也就失去了意义;
也就是说,让我们以道长的设定为准,将“道德”定位在“群体生存”这个 ...
故我在 发表于 2012-9-18 10:02


好了,现在统一在这意见里就很好讨论了。

“中庸”是一把斧子,我们一直以来辩论的,就是这把斧子应该由谁拿起。对吗?
我在这里再举一些例子,可能有点极端,只是为了刺激思维,不必认真。

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的运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只是他们个人,长城、运河、可能意义都不大。(这可能包括WG)
在经书里对“中庸”的解析,是“叩其两端而执中”是吗?
其两端,一端是啥也不做,一端是挖青藏高原填南海,“中庸”,建个长城或运河什么的,有何不对?
所以并不是“中庸”不对,是“中庸”的定义需要百姓的同意。

所谓参与,并不只是举手投票,这可能是没有经过民选程序的人误解了“选举”的意义。
首先是有“知情权”,其中包括参选者的管理方案,执行手段,资金来源,预算成果。。。。。等等。
这是选举前的“预热”,而不知情的通常只是知道“造势”,却不知道因何而可以“造势”。
这里有若干方案,如“啥也不做”、“挖山填海”、“建造长城”,当然每个方案都有如何筹款、如何实施、工程年度、等等。
对老百姓来说,是“田赋加倍”、“五丁抽一”、“全家劳役”等。
政客相互揭短,自我张扬,老百姓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投票的时候自然有所表达。
然后老百姓还有“监督权”,资金的挪用、工程的进度、执行的质量、等等。

这里再次表达,经书上写的,是工具,是“道德”应该如何定义,不是“道德”的定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9-18 19:37 编辑
212# 浑沌道长

道长客气了,学术问题那里有什么得罪之说!
如果说讨论之中有什么问题的话,那至少与道长的言说方式有关。
比如,雪狼反复质问道长依据什么将“天尊地卑”按在孔子头上;
道长根本就不理会这个 ...
故我在 发表于 2012-9-18 11:54


提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如“天尊地卑”,本身就是孔子的发明,无需辩论。
“百姓心”是写在选票上的,辩之无益,何必多此一举?
能“左右”民*意的党派不好,强*奸民*意的党派就好了?

有些事,我并不计较,有些事,我决意坚持。我不是来斗嘴的。。。。。。所以“针锋相对”并不是目的。
我很希望您们能重新考虑“尊卑”的订立问题,重新解读“尊卑”的定义本身就是在逃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2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如“天尊地卑”,本身就是孔子的发明,无需辩论。
“百姓心”是写在选票上的,辩之无益,何必多此一举?
能“左右”民*意的党派不好,强*奸民*意的党派就好了?

有些事,我并不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8 19:29


天尊地卑不是孔子发明的,尊卑系统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有,你所深信不疑的东西我们早就否决掉了。

尊德与卑德,并非我是我加上去的,而是在诸子之前就已经存在着“比德”,观察天地万物之德用于人伦。

我们的诸多解释,就被你这样默认地否决掉了,到底是我们在逃避,还是你在逃避?由此至终,你都没跟我们讨论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在逃避,我在逃避着无谓的辩论。
不说您的举证牵强,却只是在网上作简单的搜索。

“天尊地卑”搜索链接不下几千条,举证无不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不知何史更有先驱者? 况且“尊卑”的定义,几乎马上得到解析。。。。。。
不辨,实在是不忍辩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2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个有什么的,我不是都证明过,这个尊卑跟等级无关了,你还说什么?你要反对的,请你用先秦的实际文献解释来说,不要用想当然。

你说不忍辩,其实是不敢辩。说到底,你还是在行动上支持着你所反对的东西。

腐儒们与政*治家们将“孔子”作为一种”观念“的代名词而推到一个不容辩驳,将其视为绝对真理,不能辩,不容辩,这才产生所谓的绝对尊卑。而你将“尊卑等级来自孔子”这个观点同样推到这个高度,不能辩,不容辩,这不也是一个造圣行为?

你的行动,跟你所批判的有什么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2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如“天尊地卑”,本身就是孔子的发明,无需辩论。
“百姓心”是写在选票上的,辩之无益,何必多此一举?
能“左右”民*意的党派不好,强*奸民*意的党派就好了?
有些事,我并不计较,有些事,我决意坚持。我不是来斗嘴的。。。。。。所以“针锋相对”并不是目的。
我很希望您们能重新考虑“尊卑”的订立问题,重新解读“尊卑”的定义本身就是在逃避。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8 19:29


道长能否把你认为的孔子对于“尊卑”的定义说明一下?
能附上文本根据最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23: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故我在 于 2012-9-18 23:59 编辑
“中庸”是一把斧子,我们一直以来辩论的,就是这把斧子应该由谁拿起。对吗?
我在这里再举一些例子,可能有点极端,只是为了刺激思维,不必认真。

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的运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只是他们个人,长城、运河、可能意义都不大。(这可能包括WG)
在经书里对“中庸”的解析,是“叩其两端而执中”是吗?
其两端,一端是啥也不做,一端是挖青藏高原填南海,“中庸”,建个长城或运河什么的,有何不对?
所以并不是“中庸”不对,是“中庸”的定义需要百姓的同意。
······
这里再次表达,经书上写的,是工具,是“道德”应该如何定义,不是“道德”的定义。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9-18 19:05


上帝啊!我终于明白道长的意思了!

道长所说的“道德”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事务的由百姓同意了的决策;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这个决策的工具是“中庸”;
而这个决策本身就是道长所说的“‘中庸’的定义”;
但由于这个决策是关系到全体百姓的,所以要征得百姓的同意,或者干脆由百姓来运用“中庸”达成“定义”——也就是决策!

落实到长城、运河的例子中;
“中庸”是管理者或百姓提出决策的“工具”——道长倾向于由百姓来行使“中庸”这个“工具”;
这个“决策”——修长城、挖运河——就是作为“‘中庸’的定义”的决策结果;
而这个结果“需要百姓的同意”才能成为“道德”——成为在这个事务中的合法的决策;

我这个解读,道长不知是否认可!

我得承认,如果不明白道长是如何使用这些概念的,那就永远也说不到一块去;
谁也不会想到,“‘中庸’的定义”是指“以中庸为工具所作出的具体决策”;
而“道德”就是“提交百姓同意了的政策”,或者是由百姓“中庸”了的决策!
——我得说,这比解读《中庸》还要困难得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8 2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9-19 00:13 编辑

222# 故我在

真困难啊。。。。。。
连字典都被否定了,就算我手里拿着“十翼”,也不能证明就是孔子所编撰的那一本啊。。。。。。
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还能怎么辩?

我退一步,不说是孔子的“尊卑”,行了吗?
毕竟就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认为的“尊卑”啊。。。。。。

庄子说:“故曰至人不留行焉。乎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
“论语”是真理,难道“南华经”就是吹牛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9 0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啊!我终于明白道长的意思了!

道长所说的“道德”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事务的由百姓同意了的决策;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这个决策的工具是“中庸”;
而这个决策本身就是道长所说的“‘中庸’的定义”;
...
故我在 发表于 2012-9-18 23:52


为什么如此难理解?
就如您新到一个城市容易迷路一样。。。。。。。

听到“问百姓”,竟然傻眼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9 00: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之半 于 2012-9-19 00:29 编辑

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古代私通“淹猪笼”,这是全村人决定,那就是对的了?

当年日本大部人支持侵华,你也承认那是正确的了?

你所谓的傻眼,其实在我们眼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集体暴力的事情我们是见得多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如果你不愿意找我说的,我可以再翻译一次给你,“天是尊远的,地是卑近,(这种状态的恒常),乾坤就这样分别的。卑下与尊高相对,贵贱不过是地位高低不同罢了,(位高者自然尊贵,失位者自然卑下)”


庄子说的“尊古而卑今”,这又怎么了?在学说上,重视古代,忽视现在,实际上就是借古代之名而行自我之实,这在中国很正常,道长不也是反其道而用之吗?这句话描述,错在哪里?如果你是尊西而卑中的话,那我就举西方的牛顿与爱因斯坦好了,他们都已经作古了,你就不尊他们,而卑现代的一些人吗?

在这当中,这根本就是人之常情,不存在所谓的阶级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9: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道长还是耐心一些,这么多的“?”原本应该是我送给你的!
想想因此花费的大量时间,我真是有些“愤怒”!

大家在一起探讨问题,而且是较为严肃的道德、政*治议题;
必须在一个至少相近的概念系统内发表言论,尽量不要赋予概念以新的涵义。
如果有必要这么做,那就必须事先作出清晰的说明;
而且绝对不能如此大面积地置换概念。

道长看来是喜欢查字典的,这是个好习惯;
但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什么样的字典将“定义”规定为针对具体社会事务的“初步决策”;
更不敢设想会把“道德”理解为针对这些“初步决策”举行全民公决最终形成的“法案”。

呵呵,大街上迷路了不算什么,但概念上“迷路了”就比较麻烦;
这时候“问百姓”多半不管用,还是查查字典吧;
好在这样的问题可以避免古今差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9 09: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看来道长的心结在这里。
不知道道长是如何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的,其依据何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