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1|回复: 0

[學習交流] 一代文人吴晗的爱国、贫困与骨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3 2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b* g- D: N# j- a: N' ]!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1 Z; {7 z$ g& t2 m0 ~) G1 n
吴晗
: d+ j# N8 B0 Y! o
吴晗同志如果活到今天,按虚岁算,该是100岁了。讲到吴晗,人们大都把他同“文化大革命”及《海瑞罢官》联系起来,和明史专家联系起来。其实,吴晗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事,这里应约谈一谈他的爱国、贫困与骨气。; w# [6 X2 s: N0 \- ~: ?* ]8 x

2 U9 }, o9 _, {) l吴晗的骨气体现在他的不少文章,尤其是杂文中。
7 Q. i, n/ K. n' @ $ Z' w# e) @1 A) ~0 f
吴晗生活的前半生,正是中国处在民族危亡的时代。“九一八”事变以后,吴晗在“读书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没有参加什么学生的救国活动,但是,他的心情异常矛盾。他虽然一心想钻研古书,以便成名成家,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激起了他的义愤。他开始坐立不安了。1932年1月,吴晗在给胡适的信中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愤:“处在现今的时局里,党国领袖卖国,政府卖国,封疆大吏卖国”,“听着若干千万同胞的被屠宰的哭声,成天听见的消息又只是‘屈服退让’,假使自己还是个人,胸膛中还有一滴热血在着的时候,这苦痛如何能忍受”。: I3 W2 I0 X  I9 O8 y
' _; {. s4 T2 d7 S5 R' z" I3 ^
宁可不出书,也不改“红军”
  L& r$ Q$ u+ g) I6 C - S9 l8 I8 |0 j/ ~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随后又转到西南联大。由于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上夫人袁震有病,生活十分拮据。为解决生活的困难,1941年,吴晗应国立编译馆之约写了一部《明史》,为不耽误出书,吴晗先把写完的前四章的手稿寄了出去。不久书稿被原样退回,里面夹了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元末农民战争中,有几支起义军头上包了一块红布,当时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编译馆的有关人员认为,写了“红军”,就有同情今天的“红军”之嫌,所以要求把“红军”改为“民军”。吴晗是个有骨气的、正直的历史学家,他复信表示,宁可此书不出版,也绝不能这样改动。他认为,编译馆所以要他这样改,一是因为国民党怕共的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红军”也都怕了;二是“民军”在当时是地主的武装,专和红军作对,“红军”改成“民军”恰好把两个敌对的军队颠倒了。吴晗宁可不出这部书,也不改这两个字。; o+ b8 S8 I) j0 j% g, S" x

# E* G- k. y3 L1 |/ N5 q“书归天禄阁,人在首阳山”
. t2 r* i/ y) J; \! b
+ N9 m" @3 P  G# E+ `  `那时已经在西南联大历史系教中国通史课的吴晗,目睹现实,在课堂上讲到“抗战救国”时,总是慷慨激昂地揭露国民党统治者的贪污、专制、不民主,大谈应当全面抗战,不做亡国奴。他的一个学生、中国共地下工作者许寿谔(许师谦)后来回忆道:吴晗讲课时,对李自成、岳飞、文天祥和王安石,给了很高的评价。吴晗那时见人就发牢骚,常说:“大后方真和南京一样,是亡国现象,但我们是中国人,有责任挽救国家啊!”至于如何挽救,他找不到办法,感到非常苦闷。0 Z3 [7 V+ o. z
8 W+ ]/ t4 o% j
有一段时间,袁震严重贫血。学生知道此事后,主动提出给袁震献血,但被吴晗婉言谢绝。他自己却瞒着人经常给袁震输血。历史系的一些学生听说袁震需要住院动手术,而吴晗没钱,就提出要募捐。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也在历史系任教的吴晗好友邵循正,请他劝吴晗接受学生的心意。邵循正听了,立即要他们赶紧停止。他说,吴晗宁愿借钱、卖书,也绝不肯接受同学们捐助的。后来吴晗知道了这事,对妹妹说:“同学们的好意我知道,但是同学们是从大江南北逃亡到后方来的,生活这么贫困,我怎能接受他们的捐款呢!”最后吴晗还是忍痛把仅剩的珍藏多年的书籍,卖给清华大学图书馆,以解燃眉之急。吴晗的挚友——植物学家蔡希陶,为此风趣地书赠一副对联:9 X7 T3 W; D# h5 @. }; K8 t: p& l

2 T- I$ L2 [3 [: w0 g. Z! T, r书归天禄阁 人在首阳山
- ~9 K1 q, N7 i" g5 _1 z3 A
4 Y, l$ h. ^6 ]# p/ Q) P+ v, U吴晗高兴地把它贴在墙上苦中求乐。这副对联把当时吴晗的贫困,写得真实而又形象。: b1 t, c. u* H& X& W' l

) M- e! o4 I3 I) ~$ B“解聘了,我更自由”
3 r# S9 Z6 ~( s. Q# W# {   D0 F. }& c- l) t# |
吴晗和昆明的地下党人有了联系,当他知道民主同盟是主张抗日的,就毅然加入了民盟。从此,他接受了中国共的领导,为争取中国的光明、民主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q+ E! Z0 t: `/ ~3 r

) J. e. |$ `$ c* G吴晗的进步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有一天,一个同乡来见他,转弯抹角谈了半天,最后竟说:“你冒着生命危险反蒋,自己却生活这样苦。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何必呢?只要你愿意,到国民党那里,完全可以当个部长或副部长……”话还没说完,吴晗气愤地打断了他的话,怒斥道:“国民党祸国殃民,我饿死也不会到他们那里去做官。我反蒋不是为了做官。你走吧!”这个同乡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原来,他是国民党派来的说客。国民党当局见软的一手不灵,又换了硬的一手。1944年暑假时,西南联大原属北大和南开的教师都收到了聘书,只有清华的教师没收到,据说是因为当局强迫学校解聘闻一多、吴晗等几位进步教授。
, z; p# M. _+ o! [, D' L$ k* m. ? % x5 Y7 ]. \3 W$ M& z; v
而且特务到处进行恐吓,扬言要暗杀他们,说:“谁搞民主,跟着共跑,就得给他们一点利害尝尝。”一天下午,吴晗正要出门陪夫人去医院看病,一个学生走进他家,焦急地说:“解聘和别的谣言,吴先生想来都听到了,同学需要你们,你暂时少出去公开讲演吧!”吴晗瞪大了眼睛,连珠炮似地回答:“什么?要我少讲话?解聘了,我更自由。我是学历史的,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亡国时总有些殉国的志士,今天中国到这种局面,也该有殉难的人了,我早就准备好了,有什么关系!”表现出吴晗的傲骨铿锵。后来,由于联大师生们的反对以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声援,吴晗、闻一多还是收到了聘书。(苏双碧/《求是》杂志原副总编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