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9|回复: 0

[日常生活民俗] “大田红糟兔”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7 2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田红糟兔”的故事  
转自:福建美食
hztz2810.jpg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原名田阳,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县时,嘉靖皇帝赐名大田。大田人摆宴席,自古以来都少不了糟兔肉,喜事、丧事都 要红糟兔盘上桌,宴罢客人回去时,还要“回礼”一大块糟兔腿。这个风俗怎么来的呢?
  相传明朝时,大田县上京梅林村出了个会元田一俊,他为人耿直正派,在朝当官时,因为上疏宰相张居正不守制,得罪了张居正,而辞官。田一俊回到梅林村,过上了隐居生活。会元公刚回村时乡亲挨家挨户,轮流请他做客。那时,人们待客热情,穷山村,必煮米粉、红蛋、宰鸡鸭接待会元公。会元公日日赴宴,饮大田土烧米酒,三餐吃鸡鸭鱼猪肉,吃腻了,这些肉都不想吃,却喜欢吃兔肉。
  大田糟兔肉的做法是:先把杀好兔子,放蒸笼里蒸到六七分熟,然后涂上农家自酿红酒时留下来的红糟,刷上去,烤干,再刷,再烤干,再刷……直到最后红糟透进兔肉里呈酱红色,因为是红色的象征红红火火,大家都喜爱。
  可那时,村里养兔的人不多。偶尔多养点的都是为自己家里有喜事而备的,如建房、生育、做生日等。哪能都让会元公吃了呢?村中有一老媪,只有一个年方十六岁,爱唱山歌的孙女田仙娇与她相依为命,两分薄地无力耕耘,即是能手也种不好庄稼。她与奶奶平时吃粗粮、野菜,无法养牛羊。聪明的小女孩靠勤劳。天天拔草养了二十头兔子。会元公想吃兔肉就叫小女孩炖好送到他家中享用。会元公知道她的家境,拿高出一倍的价钱给孩子买点细粮。
  一天,田姑娘奶奶病了,无钱医治,想熬点粥汤,却没一粒米,跟他来到了田姑娘破屋前。这可是“救命米”呀!田姑娘感动得热泪流。她家贫如洗,没什么可招待会元公,就双手捧出一碗白开水,吟出自编自唱的歌谣:
  “会元公,
  心地善,
  知民苦,
  恤民难,
  救穷人,
  姓名香。”
  田一俊听见小女孩的歌后,也吟唱道:
  “养兔女,
  不寻常,
  小肉兔,
  有文章,
  孝长辈,
  品德香。”
  十年后,田一俊回朝当官,临行时,从田姑娘家带几只糟兔肉,送给京中同僚品尝,同僚品尝后,十分赞赏糟兔肉的美味。特别是明朝万历十九年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护送时任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灵柩回大田,品尝了肉鲜皮嫩,口味劲道有嚼头的糟兔后,赞不绝口。这样 “孝顺兔”的故事与糟兔肉同时开始在民间流传,继而喜事、丧事糟兔上桌,宴罢“回礼”兔腿肉,逐渐成为大田风俗,并一直流传至今。
  上面这个故事节选自《大田小吃》,现在大田县正在做大红糟兔产业,2010年春节,我与尤溪、厦门、沙县、云南等地的田氏宗亲,到梅林恳亲拜祖后,到大田县城门外的杨树林观看田一俊墓地,好不容易打听到原本十分壮观田一俊墓,已成为“大田医院”(据说是WG时破四旧时捣毁的),石人石兽等亦不知去向。不知大田县有关部门,可否在白岩山选址,重新恢复田一俊墓,供人们品尝红糟兔美味的同时,怀念为红糟兔传播有着特殊贡献的田一俊呢?这才是我推荐本文的目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