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9|回复: 5

江苏洪泽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9 2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31 21:00 编辑
2 a+ s5 {0 X+ `& D/ ~0 g" U$ F* `  G% W/ ~1 g# U  M! K
江苏洪泽湖
. w  @) c* y- a9 \8 C4 ?' Y作者:阳阳 6 P% [4 y% F2 T' I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7 i' z) a  u3 e; E, F$ q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 P% o9 ?% X6 I5 w' b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 m8 [- H) X+ P4 ?# N7 E. o2 [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6 R1 e2 I: E$ ]) e( }" w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8 j) i, [$ W% e; C hhz001.jpg
. j) ^  U8 P/ }; ~. k' O- M

相关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22: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31 21:04 编辑
, o- i* C, V% A5 s: c* z8 F' b( ?- p- z. [; h
洪泽湖大堤1 x& T6 I" u) M) k; ^8 H* ]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由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明永乐年间,督运陈宣在武墩至周桥之间兴工修堤,明万历年间,河漕潘季驯将大堤延筑至蒋坝,洪泽湖大堤基本建成。0 U! W* v& T4 M( m+ N
  从1580年(明万历八年)起,洪泽湖大堤就开始增筑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明清两代171年,使用千斤条石6万多块,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方建成。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7 X# R3 Z5 [* y; ]. p' v6 `. Q1 @  洪泽湖大堤全长百余里, 雄伟壮观,蜿蜒曲折共108弯,犹如“水上长城”。长堤沿线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高良涧青龙庵、三国时大将邓艾饮马池遗址、九龙湾、周桥大塘、乾隆御碑、滚水坝、黄罡寺 、三河闸等。如今,千年古堤两侧遍植树木,宛如游移欲飞的巨龙依水而卧,人行其中,倍觉"浩渺云烟笼细浪,空蒙雨色入重渊",是一处天然大氧吧。
# m; ?: Q9 N, ~8 i8 O  根据测量结果显示,70.63公里长的洪泽湖大堤包括埋入滩地和扩砌在保护性石坡下但还可再现古堤,基本完好率在74%,符合“申遗”项目完好率70%以上的要求。洪泽湖大堤被江苏省文物局纳入江苏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名单,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2006年05月25日,洪泽湖大堤作为汉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 H. _" j/ P- `3 @) M- H6 V hhz101.jpg
& q1 i( T) E0 T: W- F5 o hhz111.jpg
- r& w  Z' R, y& e; _ hhz121.jpg
7 {& ]% r3 _+ l hhz131.jpg ; L$ J2 l; l& f6 ~- e) C
乾隆三次题字碑与御制重修惠济祠碑  F7 X& H% l) e4 M% O6 R
    洪泽湖大堤,除存有乾隆帝的一个“示河臣”碑外,还存有乾隆帝(1711-1799)的另外两个碑——三次题字碑与御制重修惠济祠碑。  Q2 |4 H& J- T& O1 B
    现存洪泽境内的乾隆三次题字碑,原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1966年洪泽湖大堤维修加固时,被运至三河闸管理处院内,现已竖立并建有六角亭一座。乾隆在六次南巡中,第一次南巡时题写的御笔被刻在正面,第四次南巡时题写御笔被刻在背面,第六次南巡时题写的御笔被刻在侧面,被誉为乾隆三次题字碑。碑高250、宽115、厚35厘米(不含碑额、碑座)。
5 V8 X( `/ M( c' Y    乾隆第一次南巡,在对高家堰的视察中,阐明了大清王朝对河防的重视,“高堰卫维扬”的作用,“济运南输北”的功能以及“安流清汇黄”的形势。
' R2 F7 R' F- ]7 g% U: w* l) c    在第四次南巡的题字中,“一律砖工运口连”,说明这时洪泽湖大堤在运口处还有一段土堤,乾隆出于“防患要于未事前”,于是下旨“一律砖工运口连”,将土堤筑成砖堤。在题字的后两句:“虽然清口筹疏治,南望夏秋心总悬”,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封建皇帝为政之不易。% X3 U4 U. g# w1 Z4 B: _8 y  r# r
    在第六次南巡的题字中,首先是“砖工不若石工坚,改筑曾教庚子年”,庚子年即1780年,是乾隆帝的第五次南巡年,这一年他又到运口处,看到了堤已筑成砖堤,但是他发现砖堤还没有石堤结实牢固,因而他又一次颁旨,将砖堤改筑成石堤。待乾隆帝在第六次南巡到此地时,石堤已筑成,所以他又一次题写该碑。这时的乾隆已74岁高龄。从第一次南巡的41岁,到74四岁,一位封建皇帝在六次南巡中,为一项治水工程三次题字,题写的内容有工程的作用和意义,有对工程的具体指示、材料运用、建筑方法等多项内容,为考证研究洪泽湖大堤提供了详实史料。因而,这块碑刻是难得、珍贵的石刻遗存,在中国封建帝王史、水利史、碑刻史乃至书法史,都是不多见的。
) y; I) @& P, n- v) x" g" `7 i    御制重修惠济祠碑是乾隆帝第一次南巡(1751年)时题写的一块石碑,碑身高220、宽100、厚47厘米,碑座高85、宽135、厚75厘米,碑额高85、宽135、厚75厘米,碑现存淮阴区码头镇。
5 P* G8 l& G8 Z    碑文的开篇写道:“经国之务莫重于河与漕,而两者必相资而成”,这是乾隆帝对治河与漕运重要性给出的评价,它是经国之务的重要内容。“南北运道逆河而上者五百余里,明季开泇河,避黄河之险者三百里。越我朝康熙年间开皂河以通泇,复开中河以通皂,漕艘出清口,绝流此入中河,浮于黄者仅七里,遂尽避黄河五百里之险,漕之利无过此时者。”接着又说:“治之之道,以清淮迅激荡涤之,俾无壅沙。河恒强,淮恒弱,则潴洪泽之巨浸以助之,交会于清口,是为运道之枢纽,河防之关键……”以上讲到为避让黄河之险,先后开凿泇河、皂河、中河的原委和时间。此碑明确地说出淮河、洪泽湖、洪泽湖大堤与黄河、运河的关系。所以说,洪泽湖、洪泽湖大堤是京杭大运河的供水保障,是枢纽工程。当然,明末学者顾禹、清郭起元对黄、淮、运三者间的关系也有总结:“治黄、运者,尤以治淮为先也。”   
( \' h0 L' \, m2 T: Z4 ] qlc3c.jpg
  q0 n6 ?* {9 |5 b% R% x: U0 s1 c7 s3 ~' v" K
qlc3c0.jpg
! \" R' |  R: Z9 E2 t2 Y- J5 \; Y( x. |5 C; e8 ~1 X
qlc3c1.jpg
0 M$ K  K1 h. }( k8 E, k+ G# }- V5 Q+ j- t
qlc3c2.jpg , b" ~2 {" a- L( W
qlc3c4.jpg , f. z7 |% l" R( a/ ~- ?+ g: K8 N
) l/ o/ a& _; j' H8 i! V* o' u2 k9 H. d
洪泽湖大堤遗存:周桥大塘石工墙和铁锔铭文' ?$ d: z" ~  ^0 ?" z( e
    在洪泽湖大堤上有多处、多种遗存遗物,如很多人都知晓的周桥大塘、信坝遗址等,也有一些无人知晓或不被人注意的遗存遗物,它们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以为我们研究和保护洪泽湖大堤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一期,我们先谈一谈周桥大塘石工墙和铁锔铭文的重要作用。
6 J4 i5 q2 v8 J% y$ W0 J$ q    周桥大塘石工墙" x% }( Z& C# a9 Z
    清道光四年(1824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午后,天气凛冽严寒,西风骤起,猛烈异常,湖上巨浪高达七八米,浪头越过堤顶,浪之所经,旋时冻结,百里长堤,形若琉璃。由于暴风、冰凌的猛击强摧和冰体的外胀力,使洪泽湖大堤周桥段决口,洪水直落堤东,冲成近27米深的大塘,俗称周桥大塘。后由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1785-1850)经六年修筑,于道光十年沿大塘外口建成长近800米、堤顶宽33米的内堤,将大塘围住,并用条石砌成外堤,以保障大堤的安全。此处地面以上可见条石二十一层,是目前大堤条石墙保持原貌最为完好、地面以上可见层数最多的堤段。! q5 R" D) m9 K* c" R) Q6 u9 ~
    现存条石墙砌筑工艺精湛,条石叠砌碰接墙体表面上看不到粘合材料,全部硬碰直靠,但是条石石缝之间仍然保持着“针插不入,纸塞不进”的工艺水平,而且有部分坚碰石缝接口不全是90°直角,而是斜曲面的碰接,横缝面也不是水平面,其工艺也精湛如一。- n& S  U' Q! `$ f5 e( ^
    2005年,因卡努台风坍塌的堤段中,我们得以清楚地看到大堤横断面的结构:最外临水面为条石墙,俗称石工或石工墙,条石墙体后面为河砖叠砌,河砖后为“三合土”填夯,最后面为生土填实。周桥大塘条石墙建成后,在塘口中部又填筑一道南北向的“S”形堤坝,以连接塘口两端的堤身,亦将整个大塘一分为二。堤外口临湖的部分被用作船坞(渔港),堤内成为一个内塘,经多年人工填充,现成为一片庄稼地。6 z5 n" A2 x) ^2 y0 Q$ C
    在我们对周桥大塘现存最为完好的石工墙进行调查时,在大塘的墙体中,从上至下的第七层条石上,已发现三处镶有“太极图”纹样的石刻。如果我们鸟瞰整个大塘平面时,周桥大塘存现的图形,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吗?这里面蕴藏着什么意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L5 q4 v, O0 n% {  W9 j3 u  s qlc3c5.jpg : x+ A2 K/ ?4 q: p: n6 O  _
    铁锔铭文
" k7 r* j1 D+ j, w  N    在洪泽湖大堤条石墙建造过程中,为了使条石墙体更加牢固,在每层条石平面的碰接处,往往还要镶上铁锔(又称铁锭),通过铁锔两头倒扣榫的拉扯,使石块连成一体,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做法。铁锔上面往往还铸有铭文,如“钦工”(钦差工程段)、“林工”(林则徐工程段)等字样,这些铭文又有什么作用呢?" ~0 Y+ O9 g/ g5 z
    在石工墙砌成后,铁锔是镶砌在墙体内部的,也就是说外面看不到铁锔,铭文起不到宣传和扬名的作用。人们要看铭文,只有待铁锔从石墙中出现才行,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为拆堤,这在当时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二是灾害性的自然溃堤。这些时候,铁锔的铭文才体现出它特殊的作用。
0 [2 B0 A+ w' U% I& ?    如果说溃堤段的石工墙还在工程质量保证期内,根据铭文就可以知道该段工程负责人是谁,这个责任该由谁负责,不用调查,没有扯皮,无法推诿,有铭文为证。中国有“铁证如山”的俗语,《辞海》中有“铁案如山”的词条,但是都没注明词源出处,而洪泽湖大堤的铁锔铭文,不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吗?当年,带有追责性质的铭文,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q% q6 X+ A) B$ _
3 K" t" h' G  g( ^! j' X6 F
qlc3c6.jpg
: a$ [( R. f  A8 w4 \; \: Z3 R4 r. W3 { qlc3cl.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22: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祖陵. p4 r! F0 K) Y8 W( G5 D8 A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明祖陵景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旅游“4321”工程重要支撑之一。
! N: f5 S5 q. D1 z$ c- s$ q  明祖陵的修建,前后历时近30年,营建时间之长、体制之宏伟,在诸代明陵中名列前茅。其陵枕岗临淮,基本仿唐宋帝陵的规制,但已废止了唐宋诸陵的上下宫制,显得更加紧凑。陵园总平面呈长方形,筑有城墙三重:外为土城,周长3公里;中为砖城,周长1.1公里;内为皇城,建有正殿、县服殿、神厨、斋房、库房、宰牲亭、玉带桥等。 陵前神道两侧,共有21对石像生,自北向南排列在850米长的中轴线上。石刻体形硕大、雕琢精细,其中最大者重达20多吨,小者亦有5吨以上。计有麒麟2对、石狮6对、神道石柱2对、马官2对、石马1对、拉马侍卫1对、文臣2对、武将2对、内侍2对。这些石刻规模宏伟,技艺高超,线条流畅,整体风格既不同于凤阳皇陵,也不同于孝陵和十三陵,倒与宋陵石刻的风貌相近。明祖陵虽崇丽无比,遗憾的是它不处在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黄河北支,使南支夺淮入海后,河道开始紊乱,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不断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后,在陵东不断增修堤防。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终于被滔滔洪水吞没。经过湖水长期的浸蚀和冲击,坟丘已被荡平,原先地面的砖木建筑大多毁坏,仅余下棂星门、正殿、东西两庑遗址和残存的30多个大型柱础、砖砌拱顶建筑3座,但神道两侧的21对石像大多完好。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但木制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剩外罗城城墙以及后来发掘修复的石像。4 P: f- n% s+ C, t' W5 {7 b
hhz132.jpg 5 O" G6 |2 y4 F
hhz13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2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3-31 22:11 编辑
7 o( G( c! H6 b& I( l5 t$ M! u% a$ J* o
马浪岗海事局( U+ o( R2 Z+ D
  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洪泽湖淮河入湖口的一个偏僻小岛上,孤寂地竖立着一座红瓦白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马浪岗海事所。三面环水,楼前局促的空地上,蓝色海事旗紧紧偎依着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似在向它诉说着马浪岗人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
) D, K6 q! Q. t4 @% O: ^" V# I    马浪岗海事所,最初只是一艘租借来的破旧小船。二十多年来,就是这所里的区区几个人,共抢救了遇险船舶近两万艘,遇险船员近7万人次,遇险货物500多万吨,挽回经济损失达6700余万元。获救的船民大多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亲切地称他们“大湖卫士”、“洪泽湖上的守护神”。4 v" l6 b2 J! G( d# y$ e2 ~
mlg04102.jpg ( W; b$ L3 l( X; A- W) a# P
  坚守在马浪港海事所工作的孙成斌和爱人吕瑞兰
) \) S- v, E% P3 \6 W( r; R mlg14102.jpg
, ^0 m7 j4 z5 S% U" D) T: O# T) G淮河东端
& y7 T( R6 V+ W, T  F3 n" F    濛濛细雨的早晨,坐进船舱,静静地看着宽阔的水量丰盈的大河在身边流淌,竟然不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河?- M' K" J2 I! x  u- A3 Q
    船家告诉说这是淮河。手机带GPS的赶紧寻找自己方位,卫星确定此时正在老子山镇边上的淮河中漫游。地图上显示得很明白,老子山镇位于我国第四大淡水河洪泽湖南部向湖中心凸起的半岛顶端。4 ^6 O6 G2 e+ a  {
    船一直向前开,半个小时后,来到水连天,三面看不到陆地的辽阔之处。船家指着船边不远处的灯塔说,这就是淮河与洪泽湖的分界标志,前面就是洪泽湖,淮河到这里就截止了。
1 `; ]% p# s9 B& @" e    这与我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不符,淮河难道就没有出海口了吗?船家说,洪泽湖以东有苏北灌溉总渠,南北行的还有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可以泄淮水到黄海,京杭大运河可以把淮河水通向长江。尽管从理论上说,负责承担淮河下泄的水道就应该称为淮河的下游,但船家自有船家的道理。苏北灌溉总渠是解放后在前苏联支持下修的,京杭大运河则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开凿的邗沟。这两者都是人造的,不似于淮河天然,所以,在他们心里,淮河到此为止了。# o+ J! l" e5 M
    那么,在没有人造运河及灌溉渠之前,淮河是怎样入海的呢?
8 G6 f- y$ O- F3 Y    其实,淮河原本是有自己流向大海的天然下游河道的。在地图上,从现在淮安向响水、滨海一线看去,有一条河流被称为废黄河或黄河故道,这就是淮河原来自己真正的下游。在响水县至今还保存着相传是唐朝设立的云梯关的遗迹,清嘉庆年间树立的“古云梯关”碑刻,提示人们那里就是原来淮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即变为黄河的入海口。黄河这一改道就改道到1855年。
$ h0 W& ?0 N- x0 S2 i/ C: _; c0 W    这661年间,黄河彻底淤塞了淮河下泄的通路,把原本许多星罗棋布的小湖变成了今日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甚至淹没了朱元璋的祖坟(离老子山不远),淮河只好默默忍受着黄河的欺压,改走京杭大运河,在江都附近的三江口(又叫三江营)的地方借长江奔向大海,实际上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
( x, |# L: z0 ]6 _6 @    不过没想到,一辈子在淮河航行的人,竟然不理睬这段历史,说淮河就到此为止了,淮河,不知道为你喜还是为你悲。
& I2 d( z" x( C1 U
  \5 F. ?6 J1 g& M老子山青牛码头
) O* `+ N: {4 z hhd690.jpg
; F+ O- t* i7 ]& o) W; l# B仿制的古船
2 X9 K2 C# n6 a7 A7 g+ x, i: ?' w$ G hhd691.jpg 9 @* C* I- w6 I
水上人家
, @' H' v: N' A; v! e hhd692.jpg % n1 D' d) Y$ J% r
长长的船队; c4 W- J' y5 X. I- s0 ?% f7 A8 b
hhd693.jpg 6 m( T+ a1 s' T! ?
河上菜市场0 |. \8 q" @. t
hhd694.jpg
! C9 R& Z  a$ u2 ~) c# S" ^1 I) J7 G又一艘货轮开过
9 k' c+ E5 c) ]4 q2 u hhd695.jpg   c  \6 {% Q3 K% n$ w
船上的风力发电设备
3 s" {! E0 v7 y% X- T5 Q% a# y2 X% a hhd696.jpg
+ E. V) Z1 Y9 Z( }! i, m灯塔——这是淮河和洪泽湖的分界线
1 g- o/ R3 x  N* K  R$ A hhd697.jpg
5 E, a: J  u+ t7 m; ?+ v一望无际的洪泽湖
9 K& y+ \0 k& n  ? hhd698.jpg : Q- q& Y1 P8 W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2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北灌溉总渠. @5 a. q$ C% v$ z; u
  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北部,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流经淮安市的洪泽县、清浦区、淮安区,盐城市的阜宁县、射阳县、滨海县等区县,东至扁担港口入海的大型人工河道。全长168km。- j+ |" Z5 \' o' N% @0 \
  总渠设计引水流量500立方米/秒,计划灌溉里下河和渠北地区360余万亩农田。汛期排洪流量800立方米/秒,当渠北地区内涝加重时,则利用总渠和排水渠之间的渠北、东沙港两排水闸,调度涝水经总渠排泄入海,以减轻渠北排水渠的排水负担。
  @, e3 T9 w/ F7 r( ?5 Z; S mlg14112.jpg
7 M4 E; t8 }8 n. `  中文名:苏北灌溉总渠" X* ]1 f2 R# k
  位置: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北部0 L# J. R/ `3 e' V8 Q' o
  起点: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 W! k% H0 b6 @, P8 N
  终点:东至扁担港口入海
4 Q! |  N# s/ C" n) D  长度:168km$ H2 H! h( {, u; W# |
  始建年代:1951年10月开工
) Q0 k: D; P% s1 u+ L7 B( F  竣工时间:1952年5月完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22: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废黄河
3 J7 W$ t8 j+ \9 O  废黄河,指废弃了的黄河,一称淤黄河,或称故黄河、黄河故道。这里是特指位于现在淮河流域北部,自河南省兰考北朝东南方向,过民权县北,安徽省砀山县北,江苏省徐州市北,经宿迁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由大淤尖村入黄海(有一个废黄河口)的一条黄河故道。在地图上,这条故道绝大部分是干涸的,用虚线画出,只在淮安市以东是当今的中山河,还有水流。废黄河把生生地把好端端的完整的一个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废黄河已经成了一道高出地面几米事实上的分水岭。
* M2 {0 U1 ]4 y) A3 t% O3 i fhh06339.jpg
( b+ _- |' |; c# U' T( L. O6 j fhh16339.jpg
+ g1 e: {% b0 g( m fhh26339.jpg . _7 Z$ z; B6 M8 K+ t, R" G
  历史5 x# H, V. E0 L& A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东京(今开封市)的守将杜充人为扒开黄河大堤抵御金兵,使黄河改道由泗水入淮河、济水分流入海。1194年(金明昌十一年),黄河主流夺淮。从此,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的661年间,黄河由泗水、汴河、濉水、颍水、涡河入淮河。+ n: B* z( W% f& m: N% Y

- Z$ R! Z% k$ ~0 ~) ]- G  废黄河零点
, U, o& _& E5 K- R* i  废黄河零点原以 1921年11月11日下午5时的江苏废黄河口低水面为零起算。后又采用验潮站平均海水面为新零点,因原点早已淹浸无存,在原点处新旧零点相差多少,无从查考。后导淮委员会以淮阴码头镇“导淮BM11”的高程16.967米代替废黄河口零点高程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委会采用这一系统在河南进行了大量 1:1 万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水利厅在淮河流域测量也用这一高程系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