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3|回复: 0

[民族音乐] 彝族克西举尔(彝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 23: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彝族克西举尔(彝笛)
转自:民族风情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着一种非常原始、古老的乐器,彝语称谓“克西举尔”,意为口咬笛,即彝笛。
yd6899.jpg
  简介
  这种古老而奇特的乐器,无论是结构、吹奏方式、音色、音律都与众不同,在众多的世界民族管乐器中独特而罕见。彝族克西举尔是历史十分悠久的管形乐器之一,其性质风格与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和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骨笛”相同,出土的骨笛,经碳素14测定,距今已有6960至8000年的历史。追溯历史,经考证,彝族克西举尔应源于骨笛,是“骨笛”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发展和变异。彝族史书《勒俄特依》记载:彝族先民选择居住地时,曾到昭觉、美姑等地。看见白雪皑皑的景色时,顿时感慨地写到这是个“断竹做笛奏,蒿枝结霜铃”的地方,说明在很久以前彝族先民就知道使用竹笛——“彝笛”了,因此,彝族克西举尔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彝族先民游牧时期的遗物,它以原始、古老的器型和奇特的吹奏方法以及独特的音乐音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赢得了人们的喜闻乐见,牵动了国内外音乐器乐学家的眼球。

  特点
  克西举尔的结构原始、简单,是用一节竹管一面开孔而成的。克西举尔吹奏时,一般将吹口置于口腔上颌右侧,吹口沿与上齿紧密接触,使上颌齿阻塞即分管口而形成哨口,舌头略为卷曲,吹入气息,振动管体发声。克西举尔吹奏随着牙齿结构的变化与嘴角部位肌肉压力的加大,在左嘴唇与笛、齿、舌的接触之处,加以左嘴角肌肉压力的松紧活动和运气的大小变化,决定了音的高低和音色旋律的变化,还可起到微调的作用。克西举尔的吹奏方法,在古今中外众多管乐器中十分独特。其结构与吹奏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独特的结构和演奏方法使得克西举尔的音乐娓娓动听,常把人们时而带入高山草原,时而把人们带入田园诗般的美景中。其旋律非常优雅、美丽、动听。彝族民间俗语:“想念父亲时吹奏举尔,想念母亲时弹奏口弦。”意思就是说,克西举尔是象征父亲之物,而口弦是象征母亲之物。由此而知,克西举尔对彝族地区社会影响较大,并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气息密不可分。举尔曲目调式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情景里吹奏不同的曲调,起着不同的音乐功效。如在劳作之余吹奏喜气洋洋的劳动曲调,使劳作者干劲更加实足;在放牧之时吹奏牧羊调,如云的羊群覆盖着悠悠草坪上,羊群中有的羊边食草边竖着耳听着优雅的克西举尔——“彝笛”音乐,有的因受音乐旋律的感染喜悦而轻轻舞动;在祭祖大典时吹奏克西举尔——彝笛,使场合更加热闹。幽幽的毕摩腔调和优美的克西举尔——《思念调》融为一体,形成十分独特的交响乐,使祭祖的人们更加追念祖先和过世的亲人;在老年人丧葬之时吹奏克西举尔——彝笛,使葬礼更加隆重。忧伤的克西举尔《哭丧调》和死者亲人的哭丧歌舞融在一起,使远方来的奔丧人群或在场人们无不感动万分……。因此,彝族克西举尔自然地形成了彝族丧歌、婚礼歌的伴奏乐器,在场合上,吹奏克西举尔者虽然没有刻意地与歌舞者伴奏,但只要有歌舞、克西举尔吹奏场合则自然成了整个场面意义的伴奏音乐。它吹奏出了彝族人民生活的喜悦哀乐和创造音乐艺术的历史轨迹。充分表达了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体现出彝族人民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彝族克西举尔在世界民族音乐器乐领域里独具特色而弥足珍贵,彝族先民在世界民族乐器的创制和独特的乐器演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凉山州昭觉县于2006年公布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0项中就有彝族克西举尔,在2007年将克西举尔申报为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一,州府已予公布。2008年6月,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把昭觉县申报的彝族克西举尔申报为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