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1|回复: 4

子夏之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5 13: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6-25 16:58 编辑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素”因以(巧笑、美目)而絢(不素)兮。子曰:「繪事後素。」孔子回答,繪將素藏於後也。(子夏)曰:「禮後乎?」藝事後禮乎?舞是否將禮藏於後呢?子夏暗示孔子,“八佾舞於庭”只不過是藝術行為而已,不一定非得知禮才可跳舞,沒必要動氣(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孔子受啟發明白了其用意,稱贊其智,並說可以「與言詩已矣」,說明子夏對詩的理解已經到了成熟階段。前面對子貢也說過同樣的話。                                       

相關的還有: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美)焉得知?」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等等,都是对君子而言的,並不是要求那些跳舞和吹奏者先學仁,後學舞或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03: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卫风·硕人》中的两句,“素以為絢兮”非诗句,故楼文句读有误。
  
  “素以為絢兮”是子夏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齐侯之子”之所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解释——此女原本(素)就长得非常漂亮,所以她的笑容才会格外美、目光才会格外迷人(绚),也即,子夏发现了绚是以素为基础的道理。楼文“‘素’因以(巧笑、美目)而絢(不素)兮”的训释大谬于原意。
  
  2、“繪事後素”是“繪事後於素”之省,将这一句理解成“繪將素藏於後也”也是大谬。
  
  3、“禮後乎?”与“後禮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藝事後禮乎?”的解释与原意正好相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0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6-29 13:31 编辑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卫风·硕人》中的两句,“素以為絢兮”非诗句,故楼文句读有误。
  
  “素以為絢兮”是子夏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齐侯之子”之所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解释——此女原本(素)就长得非常漂亮,所以她的笑容才会格外美、目光才会格外迷人(绚),也即,子夏发现了绚是以素为基础的道理。楼文“‘素’因以(巧笑、美目)而絢(不素)兮”的训释大谬于原意。

如果“素以為絢兮”是子夏的解释, 那他還問個啥“何謂也?”?{:soso_e120:}這三個“兮”是聯貫在一起的,意思也是一致的。子夏是聯在一起引的,並不一定來自單純的詩,而是某一承傳版本。
  
2、“繪事後素”是“繪事後於素”之省,将这一句理解成“繪將素藏於後也”也是大谬。

“後素”中的後是動詞,後素是將素置於後。“繪事後素”=“繪事將素置後”。在孔子看來,君子都該“素”爲先,即“先處仁,後知美,仁則知美;不仁則無禮樂可言(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美)焉得知?」、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然而子夏糾正的也正是這一點!一個人不必“先仁後美、先禮後樂”,但卻不直說,只是暗示孔子(“禮事後素乎?”)。孔子所從事,禮也,一向“禮爲先”(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和非禮勿動),子夏的意思是,禮事不也把人(小人或普通人)排除在外麼?如果反駁的話,孔子也許會說,我不關心小人之美、小人之樂。現在講,那些戲子(從繪事者)是不會顧忌仁、禮什麼的 ,即繪事後素。現在明白孔子爲什麼說“汝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了吧?
  
3、“禮後乎?”与“後禮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藝事後禮乎?”的解释与原意正好相反。

“禮後乎?”是“禮後素乎?”的省略,孔子說“繪事後素”,所以子夏才問“禮事後素乎?”(“禮後乎?”)這句問的非常巧妙和犀利,因爲孔子一向“禮爲先”,子夏想說的是:既然“繪事將素置於後”,那禮事何曾不也把普通人(或小人)排除在外呢?(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在子夏看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和非禮勿動”固然是對君子的要求,但你不能要求普通人也這樣,事實上也不可能,因爲“視、聽、言和動”是人生活的基本要“素”,很少有人能做到禮事後素(先禮而後視、聽、言和動)的。(事實上孔子只對顏回提出過這個要求 - 見論語)。
子夏的確很犀利,夫子說“繪事(後素)”是有貶義的(那些從繪事者是不會顧忌仁、禮什麼的。),但子夏暗示出,禮事(儒家所從)與繪事半斤八倆,二者都將“素”置於其後的。素者,臉上無妝爲素顏,沒受過教育的也是“素”(人)、庶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06: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6-29 08:34 编辑

結語,孔子總是從君子角度思考和表達,從不關心現在講的普通人的想法,所以難免有失公允,不過這也正是他獨特的地方。

這一回合子夏獲勝,其祕訣在於這個“素”字上,孔子不得不承認,素顏猶庶人(沒受過教育的庶人,猶如沒上妝的素顏),繪事如禮事,繪事後素=禮不下庶人。

順便說一句,老子推崇的正是這個“素”,而反感的正是繪事或禮事的“不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2: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6-29 13:24 编辑

如果還有疑問,子夏也許能幫你搞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和非禮勿動”固然是對君子的要求,但你不能要求普通人也這樣,事實上也不可能,因爲“視、聽、言和動”是人生活的基本要“素”,很少有人能做到禮事後素(先禮而後視、聽、言和動)的。所以孔子只對顏回提出過這個要求(見論語)。

可以想象,那時就已經有公民*意識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是落後於那個時代的。“禮壞樂崩”對於君王集權是懷事,但也有好消息,即公民*意識的開始,之前的教育都是爲君王服務的,現在普通人也可以識字吟詩(當然普通人也發現可以拿刀宰了統治者{:soso_e100:})。這當然是時代的變遷,但也應該歸功於孔子的弟子們,而不是孔子的功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