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6|回复: 3

国画家傅抱石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6 2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1-24 21:24 编辑
# V: f1 e$ e+ q6 }, B; \1 W& @* D( |  c- A) p
国画家傅抱石简介- p9 v! ~2 W1 m# h6 l5 W( s, n
来源:中国美术
' B6 W; H3 i" [1 c! q$ c8 T  傅抱石 (1904-1965) ,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南昌人,祖籍江西新余。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他十分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清代山水画革新家石涛(1642-约1707), 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改名傅抱石并走上艺术之路。. V. Y" O0 H! H. O0 T6 }) Z
fbsr0a.jpg , n; O" j8 X6 X2 e. h+ ]

; X: n" C) F* f+ ?  a5 w9 | fbsr1a.jpg
+ T6 i$ ~% @4 \8 ^+ N fst0a.jpg
. C9 T" S4 J# k9 {" X( v9 E# S
8 P4 c4 _& [9 ~1 X  傅抱石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东瀛帝国美术学校,进入东京东瀛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攻东方美术史学,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
: H/ ]# N' f$ s2 R  1935年回国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35 年 7 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z+ m# j* w5 e$ s) e
  傅抱石早年立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一生潜心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与技法,善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之长,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挥写大自然生命的律动,描绘人物的精神气韵,融会进他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浓烈的情感。/ V* s9 V1 w+ t- m6 t
  傅抱石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
2 b( N( S8 z3 U- y5 X8 `1 f fbsx2012.JPG 5 L& |: f$ U9 v! i
  傅抱石擅画山水、人物,能篆刻,有大批传世作品。
: f, O8 v4 X4 D, u4 c6 i& p  傅抱石一生创作中国画 3000 余幅,并曾与郭沫若、徐悲鸿、陈之佛(1896-1962)等书画艺术名流举办联展。徐悲鸿评价傅抱石全新的山水画使“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张大千称他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千年未有之新画风。( N. f# S2 I% L
fxbh0a.jpg " q8 a, q6 W$ _+ H# A
fgmr0a.jpg
& d4 [; H9 x& r" r. c7 Y: ^ fczf0a.jpg 0 e9 l& W  p% _) Z$ l' M+ y
fzdq0a.jpg
0 H6 V( [% h: I3 f3 p% J! u  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于巴山蜀水间创作的《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以及忧国忧民的人物画《屈原》、《二湘图》、《丽人行》等,到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率江苏省国画家壮游六省二万三千里创作的《山河新貌》系列-《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虎锯龙盘今胜昔》,以及远游东三省创作的《镜泊飞泉》、《白山林海》、《满身苍翠惊高飞》,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创造性、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感。2 Y9 u- S2 [8 e1 ]1 [6 U8 D
  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傅抱石画集》。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著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年表》、《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研究》等。还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东北写生集》、《浙江写生集》等。又精篆刻,并有《印谱》行世。其代表作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 v( r. ~" H) s0 F
fgsx0a.jpg
1 D( i( Z" e1 ^; p4 ] fgsx1a.jpg
! d9 |3 d0 {( s. r) f- p  傅抱石长期从事美术史和绘画理论的教育与研究,一生建树甚丰,撰著的美术史和绘画理论达 200 余万字。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国画源流概述》、《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等力作,融通古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通史性、开创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 g7 n8 R+ Q, Y  I; T
  书画大家的落款印章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有的直抒心志,有的怀念故土或心爱之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的很多画作的闲章更是别致,其中有一名曰:“往往醉后”。表示得意之作皆得之于酒的帮助,由此可见酒与傅抱石画作的特殊关系。& O- `6 F3 T4 F  W4 l
fwwzh0a.jpg + Y6 y4 P& m; q6 x
  傅抱石作画时,身边是少不了一壶酒的。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饮上几口,酒像一团火一样从喉管滑入胃中熊熊燃烧,烧起一腔豪情。于是笔在手中,壮气盈胸,肆意挥洒勾勒,抒发满怀激|情。笔下涌现幅幅波澜壮阔的佳作,处处流露酒的神韵,其气势如万马奔腾,波涛汹涌,而且往往奇峰突起,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而另有一类作品,则神清气闲,深得酒之韵味,如描绘陶渊明的《寒林沽酒图》,疏林薄雾之中,陶渊明与书僮沽酒吟诗,缓步前行,画面静谧散淡,人物飘逸自然,情境与心境融而为一。陶渊明亦是饮中君子,傅抱石画陶渊明,可谓意气志趣相投了。1 A( d9 X! Q3 t
fgsg0a.jpg
$ ~4 G( T: {1 Z3 X2 G  傅抱石饮酒,还有一段有趣的佳话。为迎接国庆十周年,1958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1912-2000)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山水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当时国家经济正值困难时期,供应十分紧张。傅抱石在作画时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灵感枯竭,画兴索然,纵有澎湃激*情也难以表达。无奈之间他试着给恩来(1898-1976)总理写了一封信,倾诉无酒之苦,请求总理能特批一些酒。恩来看罢信,不禁为傅抱石的直率而笑了,他理解艺术家的苦衷,立即派人给陷于困顿之中的傅抱石送去了好酒。傅抱石拿到酒,不禁喜上眉梢。一打开瓶盖,一股醇香扑鼻而来,精神立即为之一振。再喝上几口,陶醉在甘洌的酒味之中。有如久旱逢甘霖,更为周总理的理解体贴和热情关怀而感激万分。美酒润笔,真情动心,傅抱石激*情勃发,灵感顿生,很快与关山月构思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一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这便是傅抱石向周总理索酒的趣闻。- Z+ _# p5 C  z  `6 d) O
fgsj0a.jpg
0 d+ W; r" u: T* H" Y1 X' K fgsj1a.jpg
: |/ v! i3 h) y, X5 Z' m% ?% w/ | fgsy0a.jpg
  Z) Z  W3 |8 ~ js961e.jpg
5 K/ Y* |! E5 V  e2 [+ t fzel0a.jpg
. f! P/ F' N8 Q9 a  酒是傅抱石作画灵感的源泉。他的画艺得之于酒,几乎非酒不画,同时他也深知酒之危害。他说:“昔陈老莲、高凤翰、许友介……诸大师,均毁于酒;而我过去最敬佩的东瀛近代画家幸梅岭,桥本关雪……也毁于酒。”他也曾多次试着戒酒,但终未成功。酒是傅老艺术生涯中的灵魂,没有了酒,很难说艺术之树还能长青。嗜酒而深知酒之害,戒酒又难以断酒,这就是傅抱石矛盾的心态。
: w2 p  A+ Y1 A6 v  美酒激发了傅抱石的创作灵感,也严重损害着他的健康。与很多以酒为魂的文人墨客一样,他最终被酒夺去了生命。1965年,傅抱石应上海市委之邀,为新建的虹桥国际机场作画。画将结束时,他提出要回南京与家人共度国庆节。临行前,华东局负责人魏文伯设宴款待,上海文艺界的朋友纷纷前来作陪。傅抱石在宴会上畅饮美酒,谈笑风生,而且雅兴大发,散席后当场挥毫作画。谁知这一画竟成绝笔!由于上了年纪,加之饮酒过量,回南京的第二天,傅老便感身体不适,因脑溢血昏迷了醒,留下了尚未出版的五六十万字的手稿和五百余件没来得及落款的字画撒手尘寰。
: o  G0 @& D" m7 C: t' x4 _  傅抱石因突发脑溢血病逝南京,卒年仅62岁。
5 M* N/ t3 S0 |( Z7 d  傅抱石辞世时刚过60岁,当时他的国画艺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境界。一般书画家都比较长寿,60出头正是艺术盛年,如果不是嗜酒过早地离世,他应该可以留下更多的珍品,实在令人扼腕痛惜别!
0 J- C- p, E  x3 \" U1 Y. W4 C; n2 d& n5 F
7 W( L. _; }+ f4 B1 k6 q

相关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7 07: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u+ N- j9 O" B: A      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意境深远,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动人的诗情含义,因此总能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而他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充满激*情、纵横潇洒、流畅自如,用笔纵横交错,用墨浑润苍茫,在生动灵气中也流露出几分率真精微,实属难得。
! J' G. H; S7 T2 X# ?7 {      这里再选录数幅代表作。
7 F: y9 q, Q+ P" ], t% m4 B, s& e                                                         
( p2 }7 a. q1 C7 [7 ^! D" p2 k                                       
t01f8460dad6861aa80.jpg
t01ff92901612d00486.jpg
t010b4d0bf8e1de4836.jpg
t011e593f628e13a32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7 07: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 d3 U% {* R: m+ `$ h: K5 t
t012df55c2425e878a0.jpg
t013eed8c1bc8138c23.jpg
t015bcb6d882b51be38.jpg
t016aef0ef8721cdcf5.jpg
t019f92098a42d584ef.jpg
t0166214acaa8424b6e.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荣宝斋临摹《江山如此多娇》特别史事
8 U+ E' E& G/ t% R6 s摘自《文汇读书周报》文/米景扬4 _% q# R+ P- L6 N3 l- N

7 \- d4 J) Y$ q0 O  举世瞩目的人民大会堂是凝聚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宏伟建筑,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大厅,悬挂有一幅以《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为题的巨幅国画;它高七米,宽十米,是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时,由国画大师傅抱石和关山月二位先生在东方饭店共同创作的。到1990年夏,这幅经国家元首、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过的巨幅国画,恪尽职守,迎接国内外的宾客,尽展风采已经三十一个春秋。此时,这幅巨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岁月沧桑使画面发黄变旧;因漏雨造成画面局部损伤;由于大会堂的厅堂开,阔;气流变化多,使巨画绷出了裂口等。如果继续陈列下去;巨画必将受到更大的损害。当时的全国人*大领导表示:这幅画是国家元首、恩来总理亲自审定的,再说傅抱石先生已于1965年故去,关山月先生也年事已高,让别人再画一幅是不妥当的,能不能临摹一张?由此,人民大会堂领导决定:临摹复制一幅供悬挂用,把原作珍藏保护起来。这一决定现在看来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 z6 n4 g$ U$ Q+ p- z; f- d  听到这一消息,很多美术单位以至于个人,纷纷提出愿意承担这一光荣的临摹任务。人民大会堂领导经过反复比较,认为由对临摹复制业务有丰富经验的荣宝斋接手是最适合的。
9 ]) x) j6 g9 Q  其实;三十一年前两位画家的这幅巨画就是在荣宝斋的协助下完成的。
9 _) \6 [8 X1 q" N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画家受国务院委托,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在创作这幅巨画时,从纸张的选择(经特批,从故宫调出库存的十三张乾隆“丈二匹”)、工具材料的置办,到古墨和优质颜料的准备,都是在荣宝斋的全力协助下进行的;甚至连研墨,荣宝斋都派有专人负责。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荣宝斋的装裱师傅十直不离左右,从接纸、修补到画好后现场接受恩来总理的审查,都有他们的操劳。
& t$ m2 K4 X/ r- Q2 D; t  画画好了,可是装裱这么大的中国画,是没有先例的,难度太大了。荣宝斋派出装裱专家张贵桐老师傅,凭仗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在画的背面裱上经纬纵横的绫绢,解决了巨丈画幅易爆裂的问题,并最终完成了装裱。# |( X/ U( Q- U; x/ H0 @1 j1 l( b
  画装裱好以后,国务院要求在国庆前夕、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宴的前几天挂好。不巧,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雨,汽车装不下那么大的画,画又不能折、不能湿;不能压。怎么办?最后荣宝斋终于有人想出了办法:派人把裱好的原作卷起来,苫好,由当时东方饭店的十多个小伙子像舞龙一样,肩扛至人民大会堂。然后由张贵桐师傅率领十来位助手,在高架上工作了一个通宵,终于把这幅画堂堂正正挂到了人民大会堂迎宾大厅前的墙上。
) p; k5 }1 g- E% S; [  三十年来,原作的几次保修,也是由荣宝斋进行的。可以说,为绘制和保护《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广荣宝斋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
) X; f. L, c. w: Q0 ]4 _  现在要临摹复制《江山如此多娇》,荣宝斋当然当仁不让!接到这一任务,当时任荣宝斋经理的龚如甲先生当即向中央领导表示: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复制好、装裱好作品,直至将作品挂到迎宾厅,代替原作迎接八方来客,不收取任何费用。# T, f7 n6 ]$ l& m% U
  荣宝斋领导班子经研究决定:派临摹复制专家孙树梅;米景扬承接这一光荣任务,派出两位年轻画家担任助手,组成一个四人的临摹班子。0 T4 S: g; k9 X3 U% b
  临摹这幅大画,实属不易。首先我们按照原画幅的尺寸,共用了十三张“丈二匹”拼接在一起,接成一张大纸。再把原画起下来,按照原画画面上的部位;准确地勾出画面上各种景物的位置,然后落墨进行临摹。由于画幅太大,临摹的时候,需要在画上放好几个垫子连接起来;我们就走在垫子上、坐在垫子上,把笔墨颜料也放在一个垫子上拉来拉去,人蹲在垫子上,从底下往上一点儿一点儿地临摹;' C* d; N; ~3 A- S
  落笔时我们尤其注意避免“谨毛而失貌”,即画着局部、再现笔情墨趣的同时,又要随时照顾整体的效果。选用什么样的毛笔,配用什么样的颜色,我们都经过反复的试验,力求做到与原作相同。
& b% o$ I6 Y9 t9 [; j! L$ R5 g  巨幅上的“江山如此多娇”几个字,原来是竖写在一张信纸上的,当初是先接成横幅,放大以后临摹上去的。孙树梅临摹字的经验非常丰富,就按照原画上字的尺寸直接临摹,效果几可乱真。图章也是请荣宝斋的篆刻家宋学伟仿刻好钤印上去的。
3 [7 F9 [8 H, t! ~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临摹任务,但感觉画面整体有些新亮。于是,我们又在画面上上了一遍我们自己调制的“旧色”,使之接近原作悬挂三十多年所呈现出的稍感黄旧的面貌。临摹结束后,大会堂领导特别请了在北京的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和白雪石两位老先生审定临摹质量。两位大师感觉临摹品能够忠实于原作,较准确地表现了原作的基本精神面貌。有关方面把相关情况和两位太师的意见汇报给中央有关领导,中央有关领导认为可以代替原作。随即由荣宝斋裱画专家精心进行装裱。装裱以后,在人民大会堂悬挂原作处搭好架子,把临摹品先卷起来,自上而下,粘一部分,展开一部分,一点儿一点儿直到全部展开。于是,由荣宝斋临摹复制的《江山如此多娇》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开始代替原作,继续迎接国内外的宾客。/ [9 ]8 f" k  N
  后来,原画作者之一的关山月先生来北京开会,人民大会堂的领导乘机请他来鉴定临摹品的复制效果,也得到了他的首肯。" }2 s1 g  R) J' n; O: C$ A
  这件复制品从挂出至今又历经了十几个春秋,由于这件事没有对外宣布过,至今许多人还以为人民大会堂挂的《江山如此多娇》是原作。! O9 H7 y2 ^& t# {  \5 ?
js962e.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