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4|回复: 14

[周易注解] 周易乾鑿度 漢 鄭康成 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4 1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乾鑿度 漢 鄭康成 注
上卷
【述“易”】
孔子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為道徳苞籥【bi4,钥匙、闭、一种乐器】(管,統也。徳者,得也。道者,理也。籥者,要也。言易道統此三事,故能成天下之道徳,故云包道之要籥也○案,“為道徳”三字明錢叔寳本作“徳為道”)。易者,以言其徳也,通情無門,藏神無内也(俲【xiao4,同效】易無為,故天下之性莫不自得也)。光明四通。俲易,立節(俲易者寂然無為之謂也○案,“俲”字錢本正文及注並作“佼”)天地,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八卦錯序,律厯調列,五緯順軌(五緯,五星也),四時和,粟孳結(孳,育也,結成也)。四瀆通情,優游信潔(水有信而清潔○案,“瀆”字原本誤作“時”今從錢本),根着浮流(根着者,草木也。浮流者,人兼鳥獸也),氣更相實(此皆言易道無為,故天地萬物各得以自通也),虛無感動,清淨炤哲(炤,明也。夫惟虚無也,故能感天下之動。唯清浄也,故能炤天下之明)。移物致耀,至誠專密(移,動也。天確爾至誠故物得以自動,寂然皆專宻故物得以自專也),不煩不撓,淡泊不失,此其易也(未始有得,夫何失哉?)。

【述“变易”】
變易也者其氣也(案,“其氣”原本作“其變”,今從錢本)。天地不變不能通氣(否卦是也),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天道如之而况於人乎)。君臣取象變節相和,能消者息(文王是也),必專者敗(殷紂是也)。君臣不變不能成朝,紂行酷虐天地反(不能變節以下賢也),文王下吕九尾見(文王師吕尚遂致九尾狐瑞也)。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妲已擅寵殷以之破(不變節以逮衆妾也),大任順季享國七百。此其變易也。

【述“不易”】
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徳,萬物之寳,至哉易!一元以為元紀(天地之元萬物所紀)。

【述“易”所出】
孔子曰: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别,群物無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天地炁淳,人物恬粹同於自得,故不相殊别,人雖有此而用之,故行而無迹,事而勿傳也)。於是伏羲乃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伏羲之時物漸流動,是以因別八卦以鎮其動也),故易者所以經天地(案,“經天地”錢本作“繼天地”),理人倫而明王道(王道繼天地而已)。是故八卦以建五氣,以立五常,以之行(天地氣合而化生五物)象。法乾坤、順隂陽,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天地隂陽尚有尊卑先後之序而况人道乎)。度時制宜,作罔罟【gu3,网、法网】以畋【tian2,耕种、打猎】以漁,以贍人用(時有不贍因制器以宜之)。於是人民乃治,君親以尊,臣子以順,群生和洽各安其性。八卦之用(安猶不失也,順其度而通之,因其宜而制之,則天下之志通,萬類之情得也)。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結繩而為網罟以畋以漁,盖取諸离質者,無文以天言,此易之意(夫何為哉,亦順其自通而已耳,當此之時天氣尚淳,物情猶朴,是故伏羲聖亦因以質法化人,故曰以王天下也)。夫八卦之變,象感在人(人情變動因設變動之爻以効之,亦大徳之謂也)。文王因性情之宜為之節文(九六之辭是也)。

【述“卦”】
孔子曰:易始於太極(氣象未分之時,天地之所始也),太極分而為二(七九、八六),故生天地(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隂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
震生物於東方,位在二月;㢲散之於東南,位在四月;离長之於南方,位在五月;坤養之於西南方,位在六月;兊收之於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於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於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終始之於東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氣終,則四正、四維之分明。生長收藏之道備、隂陽之體定、神明之徳通而萬物各以其類成矣(萬物是八卦之象,定其位則不遷其性,不滛其徳矣。故各得自成者也)。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徳也!
孔子曰:嵗三百六十日而天氣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備嵗焉(其中猶自有斗分,此重舉大數而已)。故艮、漸正月,㢲、漸三月,坤、漸七月,乾、漸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為月也(乾御戌亥在於十月,而漸九月也)。
乾者,天也。終而為萬物始,北方萬物所始也,故乾位在於十月。
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時之終,位在十二月。
㢲者,隂始順陽者也。陽始壮於東南方,故位在四月。
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
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四維正四時之紀,則坎离為經,震兊為緯。此四正之卦,為四仲之次序也)。
孔子曰:乾坤,隂陽之主也。陽始於亥,形於丑。乾位在西北,陽祖微據始也(陽炁始於亥,生於子,形於丑,故乾位在西北也)。隂始於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隂之正也(隂炁始於巳,生於午,形於未,隂道卑順,不敢據始以敵,故立於正形之位)。君道倡始,臣道終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隂陽之職,定君臣之位也。
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則五氣變形,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為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夫萬物始出於震,震,東方之卦也。陽氣始生受形之道也。故東方為仁,成於离。离,南方之卦也。陽得正於上,隂得正於下,尊卑之象定,禮之序也。故南方為禮。入於兊,兊,西方之卦也。隂用事而萬物得其宜,義之理也。故西方為義。漸於坎,坎,北方之卦也。隂,氣形(案,“隂氣形”句下原本有“復十八世至壬癸為水”一節,乃後文錯簡重出。而自“盛隂陽”至“一變而為七”一節復錯在後“丘文以候授明之出莫能雍”之下,今並依錢本改正)盛隂,陽氣含閇【bi4,闭】,信之類也,故北方為信。夫四方之義皆統於中央,故乾、坤、艮、㢲位在四維,中央所以䋲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為智。故道興於仁,立於禮,理於義,定於信,成於智。五者道徳之分,天人之際也。聖人所以通天意、理人倫而明至道也。昔者聖人因隂陽定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也。夫有形生於無形,乾坤安從生(天地本無形而淂有形,則有形生於無形矣。故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夫乾坤者法天地之象,質然則有天地,則有乾坤矣。将明天地之由故先設問乾坤安從生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以其寂然無物故名之曰太易)。太初者,氣之始也(元氣之所本始六易,既自寂然无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則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太始者,形之始也(形見此天象形見之所本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地質之所本始也)。炁形質具而未離(案,“未離”二字原本誤作“形質”,今從錢本),故曰渾淪(雖舍此三始而猶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渾成,先天地生)。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成而未相離(言萬物莫不資此三者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畔(此明太易無形之時虛豁寂寞,不可以視聽尋,繫辭曰:易無體,此之謂也),易變而為一(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太初氣之所生也),一變而為七(七主南方,陽炁壮盛之始也。萬物皆形見焉,此則太始氣之所生者也),七變而為九(西方陽炁所終究之始也。此則太素炁之所生也),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此一則元炁形見而未分者。夫陽炁内動周流終始,然后化生一之形炁也)。一者形變之始,清輕者上為天(象形見矣),濁重者下為地(質形見矣)。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畫而成乾(象一、七、九也。夫陽則言乾成者,隂則坤成可知矣)。乾坤相並俱生,物有隂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隂陽剛柔之與仁義也)。三畫已下為地,四畫已上為天。物感以動類相應也。易,氣從下生(易本无形,自微及著,故炁從下生。以下爻為始也),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天炁下降以感地,故地炁升動而應天也)。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謂應。陽動而進,隂動而退,故陽以七、隂以八為彖(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息也。隂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消也。○案,此注與下注重出,應屬衍文)。易,一隂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彖者,爻之不變動者。五象天數竒也、十象地之數偶也。合天地之數乃謂之道)。陽變七之九,隂變八之六(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應也。隂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消也),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之一也(九六爻之變動者,繫日:爻効天下之動也。然則連山、歸藏占彖本其質性也。周易占變者効其流動也。彖者,斷也)。五音、六律、七變由此作焉。故大衍之數五十,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行猶關也○案注行字錢本作衍)。曰十干者,五音也(甲乙角也丙丁徵也戊巳宫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辰十二者,六律也(六律益六吕合十二辰);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四方各七四七二十八周天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而出之者也(閡亦出也。言辰七變,繫於易象也)。孔子曰:陽三、隂四,位之正也(三者,東方之數。東方日所出也。又圓者徑一而周三。四者,乃西方之數。西方日所入也。又方者徑一而匝四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為上下,象隂陽也。夫陽,道純而竒,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陽也(陽道專斷,兼統隂事,故曰純也)。隂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隂也。乾、坤者,隂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隂陽之經。所以終始萬物,故以坎离為終(言以日月終天地之道也)。咸、恆者,男女之始,夫婦之道也。人道之興必由夫婦,所以奉承祖宗為天地主也,故為下篇始者,貴之也。既濟、未濟為㝡終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夫物不可窮,理不可極,故王者亦常則天,而行與時、消息,不可安而忘危,存而忘亡。未濟者,亦無窮、極之謂者也)。
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隂陽用事,長養萬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隂陽不用事,止萬物之長也。上經象陽(案,原本象字下無“陽”字,今據錢本補),故以乾為首,坤為次,先泰而後否(先尊而後卑,先通而后止者,所以類陽事也)。損者,隂用事,澤損山而萬物損也,下損以事其上(象陽用事之時隂宜自損以奉陽者,所以戒隂道以執其順者也)。益者,陽用事而雷風益萬物也,上自損以益下(當隂用事之時陽宜自損以益隂者,所以戒陽道以弘其化也)。下經以法隂,故以咸為始,恒為次,先損而後益(咸則男下女,恒則陽上而隂下,先隂而後陽者,以取類隂也)各順其類也。
孔子曰:昇者,十二月之卦也。陽氣升上,隂氣欲承,萬物始進,譬猶文王之修積,道徳弘開、基業始即、昇平之路,當此時也。隣國被化岐民和洽,是以ls蒙澤而承吉。九三可處王位享于岐山,為報徳也。明隂以顯陽之化民臣之順徳也(民臣化順,文王之徳),故言无咎。
【 】孔子曰: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龟】,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益者,正月之卦也,天氣下施萬物皆益。言王者之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陽徳、䝉王化,如羙【mei3,同“美”】寳莫能違害,永貞其道,咸受吉化徳施四海能繼天道也。王用享于帝者,言祭天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天氣三㣲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五日為一㣲【wei1】,十五日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也。冬至陽始生,積十五日至小寒,為一著。至大寒為二著,至立春為三著,凡四十五日而成一節。故曰:三著而成體也。正月則泰卦用事,故曰成體而郊也),方知此之時天地交萬物通,故泰、益之卦皆夏之正也。此四時之正,不易之道也。故“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所以順四時,法天地之道也。
孔子曰:隨上六“拘繫之,乃從維之,王用享于西山。”隨者,二月之卦。隨徳施行藩决難解(大壮九三爻主正月,隂氣猶在,故羝羊觸藩而羸其角也。至于九四主二月,故藩决不勝羸也。言二月之時陽氣已壮,施生萬物而隂炁漸㣲,不能為難以障閉陽炁,故曰藩决難解也)。萬物隨陽而出,故上六欲待九五拘繫之,維持之。明被陽化而隂欲随之也。譬猶文王之崇至徳,顯中和之羙,拘民以禮,係民以義,當此之時仁恩所加靡不隨從,咸悅其徳,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享于西山(是時紂存,未得東廵,故言西山)。孔子曰:“陽消隂言夬,隂消陽言剥”者。萬物之祖也,斷制除害全物為務。夬之為言,决也。當三月之時陽盛息消,夬隂之氣,萬物畢生,靡不蒙化,譬猶王者之崇至徳,奉承天命,伐决小人,以安百姓,故謂之决。夫隂傷害為行,故剥之,為行剥也。當九月之時陽炁衰消,而隂終不能盡陽,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謂之剥。言不安而已(直剥落傷害使萬物不得安全而已,然不能决君子)。是以夬之九五言决小人(經曰:莧陸夬夬中行無咎),剥之六五言盛殺。萬物皆剥堕落,譬猶君子之道衰,小人之道盛,侵害之行興,安全之道廢,隂貫魚而欲承君子也(陽衰之時若能執柔順以奉承君子,若魚之序,然後能寵無不利也)。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際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隂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變,陽爻者制於天也,隂爻者繫於地也。天動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義,仁成而上,義成而下,上者專*制,下者順從。正形於人則道徳立,而尊卑定矣(震主施生,夘為日出,象人道之陽也。兊主入恱,酉為月門,象人道之柔也。夫人者通之也,徳之經也。故曰道徳立者也)。此天地人道之分際也。天地之氣必有終始,六位之設皆由上下,故易始於一(易本無體,炁變而為一,故氣從下生也),分於二(清濁分於二儀),通於三(隂陽炁交,人生其中,故為三才),□於四(□□□□□□□□案,原本脫“於四”二字及闕文,九方空,今據錢本補入),盛於五(二北於地五,北於天,故為盛也),終於上。初為元士(在位卑下),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宗廟,人道之終)。凡此六者,隂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萬人所以為象,則也。故隂陽有盛衰,人道有得失,聖人因其象,隨其變,為之設卦,方盛則託吉,将衰則寄凶(聖人之見物情有得失之,故寄託隂陽之盛衰以斷其吉凶也)。隂陽不正,皆為失位(初六隂不正,九二陽不正○案,錢本作“隂陽失位皆為不正”)。其應實而有之皆失義(隂有陽應,陽有隂應,實者也,既非其應。設使得而有之皆為非義而得也。雖得之君子所不貴也)。善雖微細必見吉端,惡雖纎芥必有悔吝。所以極天地之變,盡萬物之情,明王事也(王者亦當窮天地之理,類萬物之情)。丘繫之曰“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以象盡天地之意,重之盡萬物之變者也)繫辭焉,以盡其言。孔子曰:易六位正,王度見矣。孔子曰:易有君人五號也,帝者天稱也,王者羙行也,天子者爵號也,大君者與上行異也(臨之九二有中和羙異之行,應子五位,故曰百姓欲其與上為大君也),大人者聖明徳備,變文以著名,題徳以别操(夫至人一也,應跡不同而生五號,故百姓變其文名别其操行)。王者,天下所歸徃【wang3“往”】。易曰: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師者衆也。言有盛徳行中,和順民心,天下歸徃之莫不羙,命為王也。行師以除民害,賜命以長世徳之盛(武王受命行師以除民害,遂享七百之祚,可謂之長世也)。天子者繼天理,物改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萬民,至尊之號也。易曰:公用亨于天子(大有九三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不免害也。文王為紂三公,百姓恱樂文王之徳,文王享天子之位,以决罰小人之罪也)。大君者,君人之盛者也。易曰:知臨大君之宜,吉。臨者,大也,陽氣在内中和之盛應,于盛位浸大之化行于萬民,故言宜。處王位施大化,為大君矣。臣民欲被化之詞也。大人者,聖人之在位者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又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言徳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
孔子曰:既濟,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剋之。髙宗者,武丁也,湯之後有徳之君也。九月之時陽失正位,盛徳既衰,而九三得正,下隂能終其道,濟成萬物。猶殷道中衰,王道陵遲,至于髙宗,内理其國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逺方,三年而惡消滅成王道(案,“王道”上原本脫“成”字,據錢本補入),殷人髙而宗之。文王挺以校易,勸徳也(挺出髙宗以言昭易義,所以勸人君修徳者也)。孔子曰:易本隂陽以譬於物也。掇序帝乙、箕子、髙宗著徳,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業也。上術先聖考諸近世,采羙善以見王事,言帝乙、箕子、髙宗明有法也。羙帝乙之嫁妺,順天地之道,以立嫁娶之義。義立則妃匹正,妃匹正則王化全。
孔子曰:泰者,正月之卦也。陽氣始通,隂道執順,故因此以見湯之嫁妺能順天地之道,立教戒之義也。至于歸妺,八月卦也。陽氣歸下,隂氣方盛,故復以見湯妹之嫁以天子貴妹而能自卑,順從變節(下嫁以從夫,故曰變節也)而欲承陽者,以執湯之戒(此謂教戒之義)。是以因時變一用見帝乙之道,所以彰湯之羙明隂陽之義也。孔子曰:自成湯至帝乙,帝乙,湯之元孫之孫也,此帝乙即湯也。殷録質以生日為名順天性也,元孫之孫外絶㤙矣(元孫之孫,五世之末,外絶㤙矣),同以乙日生,疏可同名(同以乙日生,天錫之命疏可同名)。湯以乙生嫁妺本天地正夫婦,夫婦正,王道興矣。故曰易之“帝乙”為“成湯”,書之“帝乙”六世王,同名不害以明功。
孔子曰:紱【fu2】者,所以别尊卑彰有徳也。故朱赤者盛色也(南方陽盛之時)。是以聖人法以為紱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文王為紂三公,故言“困于赤紱”也。至于九二,周将王,故言“朱紱方來”,不易之法也。
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諸侯,紱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天子、三公、九卿朱紱,諸侯赤紱(朱赤雖同而有深淺之差)。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亂世交於小人,又困于酒食者,困于禄也(因其禄薄,故無以為酒食)。赤紱者,賜大夫之服也。文王方困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將錫之朱紱也。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文王雖紂三公而為小人所困,且進不得伸其職事也。故遂同於大夫,二,為大夫也)。至於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諸侯之位上困於紂,故曰困於赤紱。夫執中和、順時變,以全王徳,通至羙矣,故曰“乃徐有説”。丘記諸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也,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下卷
【明成汤、帝乙之功】
孔子曰:自成湯至帝乙。帝乙,湯元孫之孫也。帝乙則湯。殷録質(王者之政,一質一文,以變易從初,殷録相次質也)以生日為名順天性也。元孫五世之末外絶恩矣。同日以乙,天之錫命疏可同名(仁恩已絶則不能避,故小。殷以是日同,故曰天之錫命矣)。湯以乙生嫁妹本天地之義,順隂陽之道,以正夫婦。夫婦正,則王教興(正夫婦者,乃所以興王教於天下,非苟也)。易之“帝乙”為“湯”,書之帝乙,六世王。名同不害以眀功(易與尚書俱載帝乙,雖同名不相害,各以眀其美功也)。
【述“困”】
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諸侯紱服皆同色。困,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九五,劓刖,困于赤茀(謂朱紱同為色者,其染法同。以淺深為之差也)。夫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亂世交於小人。困於酒食者,困於禄也。朱茀者,天子賜大夫之服,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将賜之朱茀,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困於禄者,禄少薄也)。至於九五劓刖者,不安也。文王在諸侯之位上困於紂也,故曰劓刖,困於赤茀。夫執中和,順時變所以全王徳,通至美也,乃徐有說”赤茀,紂所賜文王,所以喻紂也。以巽順而變,故終無灾)。【“工”字多一竖,上横不相连】記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述“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文王因隂陽定消息,立乾坤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乾坤安從生(消息,寒温之氣。而隂陽定寒温,此三㣲生著而立。乾坤以天地之道則,是天地先乾坤生也。天有象可見,地有形可處,若先乾坤,則是乃天地生乾坤。或云有形生於無形,則為反矣。如是則乾坤安從生焉?若恠而問之,欲說其故)?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将說此也,時人不知問,故先張所由以為本,使易陵猶故也)。太易者,未見氣,太初者,氣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質之始(太易之始漠然无氣可見者,太初者氣寒温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質始形也,諸所為物皆成苞裹元未分别)。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此極說太素渾淪,今人言質率爾有能散之意),視之不見,聴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lie4,边际】也(此又說上古太易之時始有聲氣,曰埒。尚未有聲氣,惡有形兆乎?又重眀之“禮記”夏小正十二月,雞始乳也)。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氣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清輕上為天,濁重下為地(易,太易也。太易變而為一,謂變為太初也。一變而為七,謂變為太始也。七變而為九,謂變為太素也。乃復變為一,一變誤耳,當為二,二變而為六,六變而為八,則與上七、九意相恊,不言如是者,謂足相推眀耳。九言氣變之究也,二言形之始,亦足以發之耳。又言乃復之一,易之變一也,太易之變,不惟是而已。乃復變而為二,亦謂變而為太初。二變為六,亦謂變而為太始也。六變為八,亦謂變而為太素也。九,陽數也,言氣變之終。二,隂數也,言形變之始。則氣與形相随此也。初太始之六見其先后耳,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竒者為陽,偶者為隂。竒者得陽而合,偶者得隂而居。言數相偶乃為道也。孔子於易繫著此天地之數,下乃言子曰“明天地之道”,本此者也。一變而為七,是今陽爻之象,七變而為九,是今陽爻之變。二變而為六,是今隂爻之變,六變而為八,是今隂爻之象。七在南方,象火。九在西方,象金。六在北方,象水。八在東方,象木。自太易至太素,氣也形也既成,四象爻備,於是清輕上而為天,重濁下而為地,於是而開闔也。天地之與乾坤,氣形之與質本,同時如表裏耳,以有形生於無形,問此時之言斯為之也)。
【述六划卦之所出,及卦爻的衍义】
【原文无此段落之分】物有始、有壯、有究,故三畫而成乾。乾坤相並俱生(物於太初時如始,太始時如壮,太素時如究,而后天地開闢,乾坤卦象立焉。三畫成體,象卦亦然)。物有隂陽,因而重之,故六畫而成卦(此言人皆所及,無苟然)。卦者,掛也。掛萬物視而見之,故三畫已下為地,四畫已上為天。物感以動,類相應也。陽氣從下生,動於地之下,則應於天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謂之應。陽動而進,隂動而退,故陽以七,隂以八為彖,易一隂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隂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隂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宫,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於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逰息於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為名焉,故星經曰天一。太一主氣之神,行猶待也。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廵,狩省方岳之事,每率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宫。天數大分以陽出,以隂入。陽起於子,隂起於午,是以太一下九宫從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適也。自此而從於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從震宫,震,長男也。又自此而從㢲宫,巽,長女也。所行者半矣。還息於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從乾宫,乾,父也。自此而從兊宫,兊,少女也。又自此從於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從於離宫,离,中女也。行則周矣。上㳺息於太一、天一之宫,而反於紫宫。行從坎宫始,終於离宫,數自太一行之坎為名耳。出從中男,入從中女,亦因隂陽男女之偶為終始。云從自坎宫必先之坤者,母於子飬之勤勞者。次之震,又之㢲,母從異姓来此,其所以敬為生者。從息中而復之乾者,父於子教之而已於事逸也。次之兊,又之艮,父或老,順其心所愛,以為長肓多少大小之行已,亦為施此數者合十五,言有法也)。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作,起也。見八卦行太一之宫,則八卦各有主矣。推此意則又知日辰及列宿亦有事焉,故曰“由此起”。日辰及列宿皆係八卦是以云也)。八卦之生物也,畫六爻之移氣周而從卦(八卦生物,謂其嵗之八莭,毎一卦生三氣,則各得十五日。今言畫六爻是則中分之言。太史司刻漏者毎氣兩箭,猶是生焉)。
【述“八卦衍之合于度量”】
八卦數二十四以生隂陽,衍之皆合之於度量(數二十四者,即分八卦各為三氣之數。於是復云以生隂陽,則中分為四十八也。衍推極其數之本十二而侯,氣十二而侯,律周焉。衍生十二,合二十四氣,與八卦爻用事之數通。衍之如是者,三極於六十乃大備,合於度量。推衍之數可以知政得失無所苟焉。度,謂用律之長短,量,謂所容之多少也。○案,“推衍之數”三句原本訛脫,今從錢本)。陽析九,隂析六,隂陽之析各百九十二。以四時乘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析也。故卦當嵗、爻當月、析當日,大衍之數必五十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而出之者,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繫焉。故陽唱而隂和,男行而女隨,天道左旋,地道右遷,二卦十二爻而朞【qi1,约会,周期;ji1,满一年】一嵗(從“陽析九”至“朞一嵗”,此爻析之所由,及卦、爻、析與嵗、月及日相當之意。而其文亦錯亂。“陽析九”至“八而周”律辭不相理,自是脫誤。“三百八十四爻”至“析當日”是一簡字,“故六十四卦”至“朞一嵗”是二簡字,而大衍之說雜其間,云是换脫。此皆衍數之事,較其次序合,補其脫,正其誤,復其換,得無傷於肬贅敗賊。於上言“衍之皆合之度量”因承其“大衍之數五十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故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宿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大閡物出之者也。陽析九,隂析六,隂陽二析合一百九十二爻,故當以隂爻乗隂析,合之以四時乗之,并合之三百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析也。故卦當嵗、爻當月、析當日。天道左旋,地道右遷,二卦十二爻而朞一嵗,三十,二而大周”,如是則合之度量,而至是“大周”七簡適盈皆合,二正亦可知之。夫八十四戒者,十二消息爻彖之變,消息於雜卦為尊,毎月者譬一卦而位屬焉,各有所繋,是謂八十四戒。必連數之者,見四百五十變而周矣)。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乾,陽也。坤,隂也。並治而交錯行。乾貞於十一月子,左行,陽時六。坤貞於六月未,右行,隂時六。以奉順成其嵗,嵗終,次從於屯蒙。屯蒙主嵗。屯為陽,貞於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間時而治六辰。蒙為隂,貞於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間時而治六辰。嵗終則從其次卦。陽卦以其辰為貞,丑與【此二字疑错】左行間辰而治六辰。隂卦與陽卦同位者,退一辰以為貞,其爻右行,間辰而時六辰。泰否之卦獨各貞其辰,共北辰左行相隨也。中孚為陽,貞於十一月子;小過為隂,貞於六月未,法於乾坤。三十二歳朞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萬一千五百二十析,復從於貞(貞,正也。初爻以此為正,次爻左右者各從次數之一。“嵗終則從其次”,屯蒙需訟也。“隂卦與陽卦其位同”,謂與同日若在衝也。隂則“退一辰”者,為左右交錯相避。“泰否獨各貞其辰”,言不用卦次,泰卦當貞於戌,否當貞於亥。戌,乾體所在,亥又坤消息之月,泰否乾坤离體炁與之相亂,故避之。而“各貞其辰”,謂泰貞於正月,否貞於七月,六爻皆泰得否之乾,否得泰之坤。“北辰左行”,謂泰從正月至六月皆陽爻,否從七月至十二月皆隂爻,否泰各自相從。中孚貞於十一月,小過貞於正月【正文言贞于六月末】,言法乾坤者,著乾坤尚然示以承餘且有改也。餘不見為圗者備列之矣。朞也,周也,皆一嵗。匝悟相避其於此月,唯嵗終矣。爻析有餘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歴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為一嵗,易以三百六十析,當朞之日,此律歴數也。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卦,以應律歴之數(歴以記時,律以候氣。氣率十五日一轉,與律相感,則三百六十日粗為終也。歴之數有餘者四分之一,參差不齊,故閏月,建四時,成嵗令,相應也)。故乾坤氣合戍亥,音受二子之節,陽生秀白之州,載鍾名太乙之精也。其帝一世,紀録事,眀期推移,不奪而消焉(音,假借字,讀如“鶉䳺”之“䳺”【an1】,包覆之意也。音與詩“奄有九有”同音。此言律歴参差前却无常,故乾居西北,氣合戌亥,包覆二子之莭,交餘不齊,當於斷焉。陽,猶象也,人象乾徳而生者。“秀白之州”,字曰州,乾氣白,又九月之節,故謂秀白。“載”,猶植也,齊人月令云乾為金,金於鍾律為商。人象乾徳而生殖之,一姓也。商,名也,“太一之精”也,言太一常行乾宫,降感其母而生之耳。“其帝一”也,其人為天子一世耳,若堯舜者徳聖眀逹見,能識圗書【疑“图书”二字多出】為君徳正者之多少,又知其期推移易去之㣲,故不見代而自消退之,自昔之退者此帝【此七字有误】,帝當是世,猶乾在西北,斷律歴不齊也)。
【推历及其他推吉凶之方法】
元歴無名,推先紀曰:甲寅(推先為歴始名言无前也○案,錢本正文“元歴十字”作“歴元名握,先紀日甲子,嵗甲寅”。注“推”字作“握”)。《求卦主嵗術》曰:常以太嵗紀嵗,七十六為一紀,二十紀為一部首。即積置部首嵗數,加所入紀嵗數,以三十二除之,餘不足者以乾坤始數二卦而得一嵗,末筭即主嵗之卦(部,或為蔀。於是為千五百二十嵗,時人及它書之記為“部首”,則及也)。《即置一嵗積日法》:二十九日與八十一分日四十二除之,得一命日月,得積月十二與十九分月之七一嵗(置一嵗積日為實,其法必通分乃成。則實亦常通二通六三三,以千五百三十九日計,下分三百八十五,始必通,是則以十九得,乃除之,去約多餘,則一嵗積月分定矣。此為計下分門時作法耳。計下分以四十一為中,其求一嵗積月及以分直,以此記嵗,除積日月,亦自得之。今計已多積侯,故㑹稽尉劉洪乾象法已為五百八十九分之日百四十五,而天度有外内,日月從黄道外,則即計下分,從内則下,使外内門狹岐使之然。術家作純,數家作數,從時而見,故言之者無常,其實一也。一此一彼,唯聖人能正之也矣)。以七十六乗之,得積月九百四十,積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此一紀也。以二十乗之,得積嵗千五百二十,積月萬八千八百,積日五十五萬五千一百八十,此一部首(此法三部首而一元,一元而太嵗,復於甲寅)。更置一紀,以六十四乗之,得積日百七十七萬六千五百七十六(元不與卦當嵗、爻當月、析當日之數相得。生之欲求其盡餘合之時,故言“更”以起之,又不與元用合,嵗月晷,記月數而已也)。又以六十乘之,得積部首百九十二,得積紀三千八百四十紀(再言紀者又不用於所求,但紀其數而殊之),得積嵗二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以三十二除之,得九千一百二十周,此謂卦當嵗者。得積月三百六十萬九千六百月,其十萬七千五百二十月者閏也。即三百八十四爻除之得九千四百日之二十周,此謂爻當月者。得積日萬六百五十九萬四千五百六十八,萬一千五百二十析除之,得九千二百五十三周,此謂析當日者。而易一大周律歴相得焉(易一大周者數備盡於此)。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萬九千二百八十嵗,昌以西伯受命(受洛書,命為天子也)。入戊午部,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於天下,受録應河圗(受命後五年而為此者。《孝經援神契》所謂文王優㳺典部,即上所紀者,數不可改其名,而應圗猶如也。如前世聖主,河圗言之,其數故應也 ○案,錢本注“而為此者”句作“乃為改此者”。“數不可改其名,而應圗猶如也”二句作“數不可改,改其名而應猶如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嵗,録圗受命,易姓三十二,紀(一本作四十二軌)。徳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五王有三十五,半聖人君子,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六子上不及帝,下有過王,故六子雖純不為乾坤(易姓三十二萬三千,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嵗。中則乾率為七百六十,此堯所為。四十二者,消息三十六,六子在其數。其三法天,消息中三乾也。其四法地,消息中四巛【chuan1,川。疑为“坤”】。及六子之欲王,有三十六,消息六子也)。帝王始起,河洛龍馬,皆察其首,虵亦然。其首黒者人正,其首白者地正,其首赤者天正。謹其及【疑为“叐”】,生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各居應其國中,以動静逆順,此天地神靈佐助之期,吉凶之應(天者,即龍蛇見者,非常,故謂叐。叐,猶異也,於衆人為異知者為叐。各居其國者,甲乙屬東,於國各有所王,若甲為齊,乙為東夷,王者起於此國中。動謂河洛之水,静謂陵陸之地,以應動静謂之龍虵見於此為期。龍則用其卦日,虵則用其卦月,動謂河洛水,静謂陵陸地,各如其迹也。順逆者,順之皆君澤,逆之皆擾亂也)。亦叐【ba2,犬跑的样子,通“拔”、“跋”】所生,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初用事,一日天王諸侯也,二日大夫也,三日卿,四日三公也,五日辟,六日宗廟。爻辭善則善,凶則凶(辟,天子也,上既曰叐,見日之起者也,所以於國矣。又本□【古字不识,疑为“察”】叐所生,發於卦用事六日七分之中,以知起者之事来諸侯,受其吉凶者惟天子而已。天子之吉凶皆倣此者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一軌享國之法:陽得位以九七。九七者,四九、四七者也。隂得位以六八。六八者,四六、四八也。陽失位三十六。隂失位二十四(四九為三十六,四七為二十八,合得六十四。四六為二十四,四八為三十二,合得五十六。此文王推爻為一世凡七百二十嵗。嵗軌是其居位年數也,得位者兼彖變而已,有徳者重也。故軌七百二十嵗)。子受父母之位,行父母之事。年而謂之數,然自勉於軌,即位不如爻數,即不勉於軌,中厄紀(此謂受命之君,享國之時,當其軌年之初,其子孫亦相承位,六爻之初,位次數然,有功徳之繼體守文君,則厄於軌,謂竟之。其受命之君,享國之時,不當其軌年之初,其子孫承君值后不如爻之數,則有不能之政,則不厄於軌,謂不得竟之。此“不能”之下當復有“不”字,既脫耳。中,猶遭也,不能之君遭厄,則絶死不嗣也。帝王享年、國,其軌相承各有定年,有徳延期。不若有徳,雖有然至其元末時,則有繼體守文之君,雖非真軌,猶自竟其軌。不能之君值厄則絶矣。延期或絶,作此三與之則)。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洛書摘《六辟》日【疑为“曰”】“建紀者,嵗也”。成姬倉有命在河,聖。孔表雄,徳,庻人受命,握麟徴。《易歴》曰:陽紀天心(建紀者,謂大易爻六七八*九之數。此道成於文王,聖也。孔表雄,著漢當興,以庻人之有仁徳,受命為天子。此謂使以獲麟為應。易,猶象也。孔子以歴說易,名曰象也。今易象四萹,是紀古說,假借字耳)。别序聖人,題録興亡,州土名號,姓輔叐符(言孔子将此應之,而作《䜟》三十六卷)。亡殷者紂,黒期火代,倉精受命,女正昌,効紀承餘,以著當(火,戊午部也。午為火,必言火代者。木精将生,為之将粗代土也。又當為火子,又使其子為木塞水,是助倉精絶殷之象。字或作之㓕動。効承餘以著所當,文王所出,云今入元者是也。案,正文“火代”二字錢本作“火戊”。注“木精将生,為之将粗代土也”二句錢本“生”字作“王”,“粗”字作“相”,“代”字作“戊”。“又使其子為木塞水,是助倉精絶殷之象”二句錢本作“又火使其子為已塞水,是明倉精絶殷之象”)。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推即位之術,乾坤三,上中下。坤變初六,復,曰正陽在下,為聖人。故一聖、二庸、三君子、四庸、五聖、六庸、七小人、八君子、九小人、十君子、十一小人、十二君子、十三聖人、十四庸人、十五君子、十六庸人、十七聖人、十八庸人、十九小人、二十君子、二十一小人、二十二君子、二十三小人、二十四君子、二十五聖人、二十六庸人、二十七君子、二十八庸人、二十九聖人、三十庸人、三十一小人、三十二君子、三十三小人、三十四君子、三十五小人、三十六君子、三十七聖人、三十八庸人、三十九君子、四十小人、四十一聖人、四十二庸人(三已上者三變,乾坤之體,上極三,從下起如是。至有消息卦三十,六子坎、离、震、巽、艮、兊,以次承之,故録圖受命,易姓者三十二,而一終也。六子之坤坎靈圗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極至徳之世不過此,乾三十二世消,坤三十六世消(乾坤之君,徳之至盛。為其子孫相承之世,如此而已,數之已消也)。代聖人者仁,繼之者庸人,仁世滛,庸世貇【ken3 真诚、追求】(三十二君之率,陽得正為聖人,失正為庸人。隂失正為小人,得正為君子。今此之言似誤,三十二君子,又無仁人,此宜言小人。上云繼聖人者庸,言仁者是相發耳。既其字非小辟字,又易若代聖人者庸,繼之者小人相協,其然乎,小人之世滛,庸則其世貇,㑹其性矣)。二隂之精射三陽,當卦自掃(二隂,金、水也。三陽,火、土、木。其王也,末也,皆失其徳,隂則起,大而强,陽則柔,劣而弱,當各以所宜八卦之徳掃,更正其正也)。知命守録,其可防鈎鈴,解命圖興。孔子曰“㐀【?】文以候,授眀之出,莫能雍(鈎、鈴二星近防上,将去疎闊,為觧之者,遇除禍之圗,更興之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復十八世消,以三六也。臨十二世消,以二六也。泰三十世消,以二九、二六也。大壯二十四世消,以二九、一五也。夬三十二世消,以三九、一四也(皆以爻正為之世數也。復反臨,不以一九數者,復初九無據。二正,正數中自泰以上卦數則壯矣。《坤靈圗》云孔子以位三不正,是謂興也)。孔子曰:姤一世消,無所據也。遁一世消,據不正也。否十世消,以二五也。觀二十世消,以二五、四六也。剥十二世消,以三四也(復,變數也。更以爻位變相發始。遁變一爻世二爻世,隂少故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軌【疑为“曰”】:以七百六十為世軌者堯,以甲子受天元,為推衍【疑为“术”】(甲子為部起十一月朔日,毎一部者七十六嵗。如是世積一千五百二十嵗後復。然則七十六嵗之時,十一月朔旦甲子,堯既以此為一隂一陽而中分,推以為軌度也)。以徃六来八、徃九来七為世軌者文王,推爻四,乃術數(易有四象,文王用之焉。徃布六於北方以象水,布八於東方以象木,布九於西方以象金,布七於南方以象火,如是备為一爻,而正為四營而成。由是故生四八、四九、四七、四六之數,爻倍之,則毎卦率得七百二十歳。言往來者,外陽内隂也)。孔子曰:以爻正月,為享國數。存六期者天子(“正月”誤字,當“正云一軌”,國之法,其術意如此。乃終。存六期者,謂與符厄所遭者,言天子者,不為四位之人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欲求水旱之厄,以位入軌年數,除軌笇【suan4,同“算”】盡,則厄所遭也。甲乙為飢,丙丁為旱,戊己為中興,庚辛為兵,壬癸為水。卧筭為年,立筭為日(此術謂之意,先置今所復值軌卦消息。君六,天子之軌數。乾也,則七百六十八;復也,六百八十八;坎則七百【疑少一“四”】。以作入軌年數,除之者,陽爻則除其【疑少一“六”】十四,隂爻則除五十六。從初至上,如是再如軌意矣。毎除識其數於側,至於求時,而土【疑为“止”】則厄之所遭耳。笇者為軌,餘年不足,復除所識。卧笇與立皆年數也。今所求者主於日不用,故分别之)。必除先入軌年數,水旱兵飢得矣(先入軌數,前代值之。軌除其入年數者七百二十嵗,四十二嵗者大周,萬三百四十嵗。以除㓕上九,上九咸自處,其餘一。欲得除一帝卦者,以次除之,數有多少。欲得除日,求之也)。如是乃救灾度厄矣,陽之法(言陽,推法術之将有,求厄而為之備也)。
【河、洛之应】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天之将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青四日,青變為赤,赤變為黒,黒變為黄,各各三日。河中水安井,天乃清眀,圖乃見,見必南向,仰天言(嘉,善美也。應者,聖王為政治平之所致。水色毎變,其為所長一眀時治平,無相勝害之者。乾為水為寒,河圖将出,故先清。南之向天者,龍也。圖有受而言,謂乎興者也)見三日以三日,見六日以六日,見九日以九日,見十二日以十二日,見十五日以十五日,見皆言其餘日(誤“餘”字也,當為陵之。聖王聞河,如天必下羙徳於已前,齊徃受焉,龍乃以圖受之。其時不聞則不知徃期,龍則至陵而受焉。陵,平地,河水變日以備龍圖。當以月三日,時無受之,則后三日龍至陵。當以一月六日,龍見日,無受之者,則后六日龍至陵。自此為期,驗,故著之。云“陵日”,皆言就者於陵受之時,亦状同)。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帝徳之應洛水先温九日,後五日變為五色。元黄天地之静,書見矣。負圖出午,聖人(坤主處置之氣,洛水出焉,后寒俱降嘉應,効乾也。安静由安井。午者,龟,畏人,今而一人,故以午言)見五日以五日,見十日以十日,見十五日以十五日,見二十日以二十日,見二十五日以二十五日,見三十日以三十日(亦謂洛水辛日,以備而無受之者,龟六口見,就龍陵而受焉。期之意,與上同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君子亦於静,若龍而無角,河二日清,二日白,二日赤,二日黒,二日黄(君子,次聖徳者,又降嘉瑞應河水,亦為變其日,從其應之與見於清静。若龍無角,神虵也)。虵見水中,用日也。一日辰為法,以一辰二辰,以三辰,以四五辰,以六七辰,以八*九辰,以十辰,以十一辰,以十二辰(以言河水為蛇,將出而變,變而已偹,而無受之者。虵不出水,就陵而受之。君子之徳不能不致於此期,從不用日十二為數者,不累日也。而當見而無受者,以一日辰為法,謂用其眀日期也。辰當為期也,一日十二辰,為一丑辰,而無受者,期日丑辰見,虵赤見水中,此有其期,眀驗也)。夜不可見,水中赤煌煌,如火英,圗書、虵皆然也(英,猶華也。光、龟之見水中同耳。於是水中言之者二,皆應且便也)。
【卦所表象】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復,表日角(表者,人形體之章誠也。名復者,初震爻也。震之體在夘,日於出焉。又初應在ls,於辰在丑為牛,牛有角,復,人表象)。臨,表龍顔(名臨者,二爻而互體震,震為龍,應在六五,六五离爻也,體南方為上,故臨人表在顔也)。泰,表載干(干,楯也。名泰者,三爻也,而體艮,艮為山,山為石體,有以行懼難之器云,應在上六,於人體俱須參人長【疑为“表”】,載於干土也。○案,“於人體俱須參人表”句,錢本作“於人體俱須泰人之表”)。大壯,表握訴,龍角大辰(艮卦至大壯而立體,此為乾,其四則艮爻,非艮為手,握訴者艮也。井二則坎,為水,有脣。《詩》云:置之河之脣。四名卦而震為龍,故大壯人之表其象也)。夬,表升骨履文(名夬者,五立於辰,在斗魁所指者。又五於人體當艮卦,於夬亦手,體成其四,則震爻也。為足,其三猶艮爻,於十十次,值本於析,七耀之行起焉。七者属文,北斗在骨,足履文,夬人之表象明也)。姤,表耳參漏,足履王,知多權(姤初爻在巽,巽為風,風有聲而無形也。九竅之分,目視形,耳聼聲,八卦属坎,坎為水,水為孔穴象,消卦,其道五事,曰聴耳而三漏,聽之至。巽為股,初爻最在下,足象,消卦。其姤,离為明,人君南面而治焉,足行於其上。姤,人表覆王是由然。王,人君最尊者。离又為火,火者土寄位焉,土數五,當如垢氣於其上,故八,兼更得性耳。巽為進退,又為近利,有知而以進退求利。此謂之垢焉者,隂氣之始,故因其逐表見其情)。遯,表日角連理(名遯者,以离爻也。离為日,消卦,遯主六月,於辰未,未為羊,有角。离,南方之卦也,五均南方,為衡。人之眉上曰衡。衡者,平地。連理,或謂連珠者,其骨起。衡之遯人表亦少少,然《詩含神霧》云:四角主張,熒惑司過也)。否,表二好文(細或謂之時,名否卦者三也。三在五,體艮之中,艮為木,多莭。否人之表,二時象之,與三艮卦,體五坤,坤為文,故性亦好文也)。觀,表出凖【zhun3“准”】虎(名觀者,亦在五艮之中,而位上。艮為山,澤山通氣,其於人體則鼻也。艮又門闕,觀謂之闕,凖在鼻上而髙顯,觀人表出之象。艮為禽喙之属,而當兊之上,兊為口,虎唇又象焉)。剥,表重童眀歴元(名剥者,五色也。五,离爻,离為日,童,目子,六五於辰又在夘,夘,酉屬也。剥离人表重焉,五月卦,體在艮,終萬物、始萬物莫盛乎艮。歴數以有終始,剥人兼之,性自然表象参差,神實為之,難得縷耳,所閏差也)。此皆律歴運期相,一匡之神也,欲所按合誠(主正月不三者,此人心之合誠,《春秋懴》卷名也)。
【河图、洛书、五行德运】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洛書靈准聴》曰:氣五,機七,八合提,九爻結,八*九七十二,録圖起(氣五,禺之五行。機七,二十七里也,二十八宿以存焉。二者用事,以卦相提,得一嵗俱終。而太一行九宫,及位逰相結,每宫如卦之日,則參差矣。八*九相乗七十二嵗,而七百二十嵗,復於冬至甲子生,象其數以為軌焉,故曰録圗起之)。初世者,戯也。姬通紀,河圖龍出,洛書龟予,演亦八者,七九也(初世也,《周禮》曰:凡日行水逆,地功為之不行,或勒伏義初遺,十言之教,而畫八卦。至文王乃通其教,演著隂陽人彖之言者也)。始倉甄節,五七受命(伏義、文王,皆倉精也。始次言易之法度,而五七三十五,君位在後,爻受文,始甄紀也)。徳(案,錢本無“徳”字),數運不俗,守録以次第。相改七九度,變命失寳【bao3“宝”】(俗,猶從也,順之。後世之君子不順行易道,次第有名録也者将起代變,滿七九六千三百,則其王命也)。合七八,八名畢升,漸喜,六十四,精聖性象,有録第,以所變,承動動(畢,猶悉,令也。八八六十四之人,於有天命也者,即悉喜於将升進也。其性各有象,謂若復表日角之屬,録次以象所變,如其世數。姤復去,遯臨起,此謂君臣,則不然,王命臣位俱列也)。日者提,不者殆易物之慎命不在(殆於正也,此言卦也。雖有録圗,所當王,必待日旁有炁提之者,乃復可起也。無此炁者,且當止。雖有録圗,第且勿順,天命在今。《春秋元命包》曰:精出於天,提日而西北之也)。仵者霸,横者距命,歴掘執并。投者上,契輔摘,推失排絀者,咸名紀,所錯中,與用材毁苴【ju1;zha3;cha2;zu1】(仵乃横與錯者,三皆旁氣名。投摘亡排絀,盖為叐氣,投夭伇力之屬。摘亡,微也,排絀,納也。伯者,齊桓、晉文者,距之若秦始皇者。契輔,推契而輔之也。若夏太康之昆弟。苴始毁者,當任用賢才之臣。毁者,八風之時,所行之見異,皆有云為,下行則此毁。“直”或改作“苴”也)。五行旋代出,輔運相拒,與更用事,終始相討,期有從至,有餘運,有託除,要有知衙,合七八,以視旋機審矣(接【疑为“按”】,距,相錯之言也,或作拒訖。除衙,言命長短在改之也) 。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至徳之數,先立木、金、水、火、土徳,合三百四嵗,五徳備。凡一千五百二十嵗,大終復初。其求金、木、水、火、土徳日名之法,道一紀七十六嵗,因而四之,為三百四嵗。以一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乗之,凡為十一萬一千三十六,以甲為法除之,餘三十六(案,錢本“三十六”下有“以三十六”四字) ,甲子始數立,立筭皆為甲,旁筭亦為甲,以日次次之,母筭者,乃木、金、火、水、土徳之日也。徳益三十六,五徳而止。六日名甲子,木徳,主春春生,三百四嵗。庚子,金徳,主秋成收,三百四嵗。丙子,火徳,主夏長,三百四嵗。壬子,水徳,主冬蔵,三百四嵗。戊子,土徳,主季夏至養,三百四嵗。六子徳四正。四正,子、午、夘、酉也,而期四時,凡一千五百二十嵗,終一紀。五徳者,所以立尊號論天弗志長乆(六日名甲子,謂五徳,竟至於六,其號名為甲子,故林徳後是六甲子。“故弗”誤字,當作“常”。“志”,古字與“識”同,今時受作職者也)。
【原文无此段落区分】孔子曰:【“工”字多一竖,上横不相连】按録䜟論國定符,以春秋西狩,題釗表命,予亦握嬉,帝之十二,當興平嗣,出妃妾,妾得亂(十世,孝明字也)。不勤竭承,維表循符,當至者塞。政在樞,害時失命缺夀,以符瑞伏代災,七録握藉,成年剟裒(當至寒林微之應,閉不来也。為政如此,塞必在樞,謂不用七政則害四時之氣,既元年命以當致瑞,反代,或為佐之也)。期凶勑候,修身練缺郵,専兊,兊徳始剋,免延期(上以至深道之,故以此言勸協掖之,言聖人承天意也。殷勤然練,猶澤郵過也。兌,或為“説”也)。自然之䜟,推引相拘,沮思愈知命不或世,帝思圗也。夫天道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體成(“三㣲而成一著”,自冬至至正月中為泰卦,“三著成體”則四月為乾卦,以“三㣲一著”之義則與“三著成體”不恊,盖寫之誤也。原經之義三而成一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也,是則十日為㣲,一月為著矣。十有八變而成卦之數恐未盡注意,故不改。《隨》上六“拘繫之,乃從維之”,言六二欲九五拘之,推六既為正應,又非其事,六二盖當作上六,先師不改,故亦不改。主嵗之卦,注以為泰否之卦,冝貞戌亥,盖據屯蒙推之也。為其圗者,以為貞戊酉,按注則違圗,按圗違經,則失圗之矣。而注亦又錯,今以經義推之,同位隂陽,退一辰相避也。按圗位無同時,又何避焉,不合一也。又屯蒙之貞違經失義,不合二也,否泰不比及月,不合三也。經曰:乾貞於子,坤貞於未,乾坤,隂陽之主也。隂退一辰,故貞於未。至於屯䝉,則各貞其日。言嵗終則各從卦次,是也。且屯蒙為法也,泰否言獨各貞於辰,中孚、小過,言法乾坤。盖諸異者,否泰於卦位屬為衡,法冝相避,故言獨貞辰也。北辰共者,否貞申,右行則三隂在西,三陽在比【疑为“北”】。泰貞寅,左行則三陽在東,三隂在南。是則隂陽相比,共復乾坤之體也。中孚貞於十一月,子。小過,正月之卦也,冝貞於母二月夘,而貞於六月,非其次,故言象法乾坤。其餘衆卦則自貞於其同位,仍相避可知也。謹撰所聞,其餘君子為肬贅而非之,問其餘君子、庸人求乎免也。○案,注“六二盖當作上六”,原本誤作“六二盖亦當六二”,今據錢本改正)。

------------------------------

原文: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龠【yue】。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效易立节。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粟孳结,四渎通情,优游信洁,根著浮流,气更相实,虚无感动,清净炤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



变易者也,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必专者败。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吕九尾见。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己擅宠,殷之以破。大任顺季,享国七百。此其变易也。

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致哉!易一元以为元纪。

子曰:“方上古之民,人民无别,群物无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于是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事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度时制宜,作罔罟以畋以渔,以赡人用。于是人民始治,君亲以尊,臣子以顺,群生和治,各安其性,八卦之用。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质者无文,以天言此易之意。夫八卦之变,象感在人。文王因性情之宜,为之节文。

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万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剥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依其类成矣。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也。”

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

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租微据始也。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成于离。离,南方之卦也。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入于兑。兑,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物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盛,阴阳气含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乾坤艮巽位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觉也;故中央为智。故道兴于仁,立于理,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际也。圣人所以通天意,理人伦而明至道也。”

古易归源: 《易纬乾凿度》汉以前自然易道之高论,后人多引用以说易,实应深悟,体古人之沟深宏引博大胸怀。特决定续下文,以全古人之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1: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昇者,十二月之卦也。陽氣升上,隂氣欲承,萬物始進,譬猶文王之修積,道徳弘開、基業始即、昇平之路,當此時也。隣國被化岐民和洽,是以ls蒙澤而承吉。九三可處王位享于岐山,為報徳也。明隂以顯陽之化民臣之順徳也(民臣化順,文王之徳),故言无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1: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龟】,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益者,正月之卦也,天氣下施萬物皆益。言王者之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陽徳、䝉王化,如羙【mei3,同“美”】寳莫能違害,永貞其道,咸受吉化徳施四海能繼天道也。王用享于帝者,言祭天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天氣三㣲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五日為一㣲【wei1】,十五日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也。冬至陽始生,積十五日至小寒,為一著。至大寒為二著,至立春為三著,凡四十五日而成一節。故曰:三著而成體也。正月則泰卦用事,故曰成體而郊也),方知此之時天地交萬物通,故泰、益之卦皆夏之正也。此四時之正,不易之道也。故“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所以順四時,法天地之道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1: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隨上六“拘繫之,乃從維之,王用享于西山。”隨者,二月之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陽消隂言夬,隂消陽言剥”者。萬物之祖也,斷制除害全物為務。夬之為言,决也。當三月之時陽盛息消,夬隂之氣,萬物畢生,靡不蒙化,譬猶王者之崇至徳,奉承天命,伐决小人,以安百姓,故謂之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當九月之時陽炁衰消,而隂終不能盡陽,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謂之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既濟,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剋之。髙宗者,武丁也,湯之後有徳之君也。九月之時陽失正位,盛徳既衰,而九三得正,下隂能終其道,濟成萬物。猶殷道中衰,王道陵遲,至于髙宗,内理其國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逺方,三年而惡消滅成王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曰:泰者,正月之卦也。陽氣始通,隂道執順,故因此以見湯之嫁妺能順天地之道,立教戒之義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歸妺,八月卦也。陽氣歸下,隂氣方盛,故復以見湯妹之嫁以天子貴妹而能自卑,順從變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乾貞於十一月子,左行,陽時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屯為陽,貞於十二月丑,其爻左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23 15:25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图虽为汉代人所创,然有古法之迹,详加探究,可知古法之实矣。此法实与笔者《周易三合令卦表》之古法精髓一致矣,只是笔者之古法没有下文刘彬先生所举之矛盾罢了。

孟喜易说----卦气
《坎》、《离》、《震》、《兑》四正卦外,其余六十卦,分配于一年十二个月,每月均为五卦:

十一月:未济、蹇(JIAN)、颐、中孚、复。

十二月:屯、谦、暌、升、临。

正月:小过、蒙、益、渐、泰。

二月:需、随、晋、解、大壮。

三月:豫、讼、蛊、革、诀。

四月:旅、师、比、小蓄、乾。

五月:大有、家人、井、咸、逅。

六月:鼎、丰、涣、履、遁。

七月:恒、节、同人、损、否。

八月:巽、萃、大蓄、贲(BEN)、观。

九月:归妹、无妄、明夷、困、剥。

十月:艮、既济、噬嗑、大过、坤

孟喜以其中的正四卦(即震,离,兑,坎)来表示春夏秋冬的阴消阳长。那么六十四卦剩下的六十卦就共有360爻,每爻代表一日,共有360日。而一年有365.25日,剩下的5.25日无爻可对。于是把这5.25日平均分为六十卦,每日80分,5.25日刚好420分,平均分在60卦,每卦7分。这就是研究节气规律的“六日七分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卦六日七分,每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可知《稽覽圖》使用的是四分曆。只此一点,知其历非西周历法,为后人杂前说而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6-23 12:35 编辑

《易纬》“卦主岁说”和“策轨说”初探

《易纬》“卦主岁说”和“策轨说”初探

刘 彬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副教授)

提要:《易纬》所载的“卦主岁说”和“策轨说”,二者密切相关,实际上是一个易学系统。本文对这一易学系统的内容和功用作了考察,认为“卦主岁说”的深层内涵乃是“卦气说”思想,六十四卦的贞辰大部分遵守“六日七分”的卦序,《乾》《坤》《小过》三卦的“例外”实际上仍然本之于卦气之旨,而《泰》《否》两卦爻主辰月的“例外”实际上也是本于卦气古义。以“卦主岁说”和“策轨说”推算朝代历年,实际上是不应的,是很荒谬的。

  成书于西汉的《易纬》一书,其《乾凿度》载有“六十四卦主岁说”,《稽览图》和《乾凿度》载有“六十四卦策轨说”,“六十四卦主岁说”(可简称为“卦主岁说”)和“六十四卦策轨说”(可简称为“策轨说”)二者密切相关,实际为一个易学系统。研究这一易学系统,对理解汉代易学的特点,有重要意义。由于《易纬》内容散佚和艰深,学者对“卦主岁说”和“策轨说”这一易学系统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卦主岁说”和“策轨说” 的内容、功用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六十四卦主岁说”的内容

  《乾凿度》卷下记“六十四卦主岁说”曰:

  卦当岁,爻当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系焉。故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随,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二卦十二爻,而期一岁。《乾》阳也,《坤》阴也,并治而交错行。《乾》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以奉顺成其岁。岁终次从于《屯》《蒙》,《屯》《蒙》主岁。《屯》为阳,贞于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间时而治六辰。《蒙》为阴,贞于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间时而治六辰。岁终则从其次卦。阳卦以其辰为贞,丑与(张惠言《易纬略义》:“丑与”当为“其爻”)左行,间辰而治六辰。阴卦与阳卦同位者,退一辰以为贞,其爻右行,间辰而治六辰。《泰》《否》之卦,独各贞其辰,共北(张惠言《易纬略义》:“北”当为“比”)辰左行相随也。《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法于《乾》《坤》。三十二岁而周。

  所谓六十四卦主岁说,是把六十四卦卦爻配纳到岁月之中的一种易学系统。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卦主岁,一为爻主月。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配纳之法,清儒黄宗羲、张惠言、焦循、黄元炳都有很好的说明,但也有一些问题。[1]下面尊前贤之意而分别辨析之。

  (一)卦主岁

  《易纬》六十四卦主岁说,首先是把六十四卦,按今本《周易》卦序,每两卦主一岁,始《乾》《坤》,次《屯》《蒙》,次《需》《讼》等等,以终于《既济》《未济》,三十二岁而周。三十二岁中的三十二对卦,有阴阳的不同。其前面的为阳卦,后面的为阴卦。如《乾》、《屯》、《需》、《既济》等为阳卦,《坤》、《蒙》、《讼》、《未济》等为阴卦。

  (二)爻主月

  六十四卦主岁说,每两卦主一岁,两卦十二爻,主这一岁的十二个月,此其所谓爻主月。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与三十二年三百八十四个月的具体配纳,是通过以下两步得出的:

  第一步,确定每卦初爻所主的辰月,此为六十四卦的贞辰。

  贞辰之法,是依据六日七分卦气卦序并作以调整。郑玄释卦主岁贞辰曰:“贞,正也。初爻以此为正,次爻左右者各从次数之,一岁终则从其次。”[2]每卦初爻如何具体贞辰,郑玄没有明文(也可能佚失)。黄宗羲对此有清楚的说明:“爻之起贞,则以六日七分之法为序。内卦为贞,外卦为悔,故从初爻起为贞。其卦于六日七分在某月,即以某月起初爻。”[3]焦循、黄元炳也皆指出,卦主岁说贞辰用六日七分卦气卦序。[4]六日七分卦气,将六十四卦分配到一年十二月中,形成一种卦序。贞辰以这种卦序为基本原则,某卦在某月,其初爻就在此月起贞。如《屯》卦于六日七分卦气在十二月丑,其初爻即贞于丑,也即《屯》卦初爻主十二月。《蒙》卦于六日七分卦气在正月寅,其初爻即贞于寅,也即《蒙》卦初爻主正月。其余可类推。

  但若完全依据六日七分卦气卦序贞辰,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为同位。所谓同位,指主同一岁的两卦阴卦和阳卦于六日七分卦气为同一月,则二者的贞辰也在同一月。如主同一岁的两卦《师》《比》,于六日七分卦气同在四月巳,则两卦初爻同贞巳,即《师》《比》两卦初爻同主同一年的四月,这显然产生矛盾。第二个问题,是主同岁的阴阳两卦于六日七分卦气卦序,皆在阳辰,或皆在阴辰。按照两卦各爻间辰而治,阳卦左行、阴卦右行的原则(见下),就会产生重复直月的矛盾。如主同岁的《小畜》《履》两卦,依六日七分卦气卦序,前阳卦《小畜》在四月巳,后阴卦《履》在六月未,二者皆在阴辰。《小畜》的六爻分别主四月巳、六月未、八月酉、十月亥、十二月丑、二月卯,《履》的六爻分别主六月未、四月巳、二月卯、十二月丑、十月亥、八月酉,显然发生了阴月主两次,而阳月漏直的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卦主岁说主阳尊阴卑、阴避阳的价值取向,采用了阴卦避阳卦、阴卦初爻退一辰贞辰的方法来解决。如对产生同位问题的《师》《比》卦,使阴卦《比》避阳卦《师》,其初爻退一位贞午。对阴阳两卦皆直阴辰的《小畜》《履》卦,使阴卦《履》避阳卦《小畜》,其初爻退一位贞申。这样就形成了十七阴卦避阳卦,其初爻退一辰贞辰的情况。这十七阴卦的贞辰是:《比》避《师》,退一辰贞午;《履》避《小畜》,退一辰贞申;《大有》避《同人》,退一辰贞未;《观》避《临》,退一辰贞戌;《贲》避《噬嗑》,退一辰贞戌;《复》避《剥》,退一辰贞丑;《离》避《坎》,退一辰贞未;《恒》避《咸》,退一辰贞酉;《大壮》避《遯》,退一辰贞辰;《益》避《损》,退一辰贞卯;《姤》避《夬》,退一辰贞未;《升》避《萃》,退一辰贞寅;《井》避《困》,退一辰贞未;《艮》避《震》,退一辰贞子;《归妹》避《渐》,退一辰贞亥;《旅》避《丰》,退一辰贞午;《兑》避《巽》,退一辰贞戌(笔者案:黄宗羲、黄元炳皆以《巽》贞九月戌,《兑》贞八月酉。[5]张惠言以《巽》贞八月酉,《兑》贞九月戌。[6]阳卦《巽》于六日七分卦气在八月酉,阴卦《兑》于六日七分卦气在八月酉,退一辰贞戌。故张说符合上述贞辰规则,二黄之说为误)。

  另外,在六十四卦的贞辰中,有三卦不遵从六日七分卦气卦序,而成为变例。这三卦是《乾》《坤》《小过》。按六日七分卦气卦序,《乾》初爻应贞四月巳,《坤》初爻应贞十月亥,《小过》初爻应贞正月寅。但卦主岁说将《乾》初爻贞十一月子;《坤》初爻本要贞五月午,但作为阴卦为避阳卦《乾》而退一辰,贞六月未。《中孚》《小过》效法《乾》《坤》,《中孚》初爻贞十一月子,《小过》初爻本要贞五月午,但作为阴卦为避阳卦《中孚》而退一辰,贞六月未。卦主岁说的这种变例,可能仍是本之于卦气之旨。案《乾凿度》卷上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阴始于巳,形于未。”郑玄注:“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在六日七分卦气卦序中,《乾》在四月巳,《坤》在十月亥,其地位同于众卦。但《乾》《坤》作为其余众卦之父母,实统摄众卦,因而可只用《乾》《坤》两卦表示卦气,这应该是卦气的深层简易形式。在这种简易的卦气中,《乾》初爻直十一月子,表示阳气生于子;《坤》初爻本要直五月午,表示阴气生于午,但由于子午相冲,故避《乾》而直未。很明显,卦主岁说以《乾》贞子、《坤》贞未,正是袭用了卦气的简易形式。因此,卦主岁说的《乾》《坤》贞辰,从不合于六日七分卦气卦序来说,是变例;但从袭用《乾》《坤》卦气简易形式来看,卦气思想仍是它的基本原则。六日七分卦气起《中孚》,《中孚》直十一月子,表示阳气之生,这颇类似于卦气简易形式的《乾》。因此,卦主岁说使《中孚》及与它同岁的《小过》,效法《乾》《坤》的贞辰,而将《小过》贞未,其思路仍是本于卦气宗旨。

  总之,依照以上规则,可得出卦主岁说六十四卦的贞辰。具体来说,十一月子贞辰之卦为《坎》《乾》《中孚》《颐》《蹇》《未济》《艮》十二月丑为《屯》《谦》《临》《睽》《复》正月寅为《泰》《蒙》《渐》《升》二月卯为《震》《需》《随》《晋》《解》《益》,三月辰为《讼》《豫》《蛊》《革》《夬》《大壮》,四月巳为《师》《小畜》,五月午为《咸》《家人》《比》《旅》,六月未为《离》《坤》《小过》《大有》《遯》《丰》《鼎》《涣》《姤》《井》,七月申为《否》《同人》《损》《节》《履》,八月酉为《大畜》《萃》《巽》《恒》,九月戌为《兑》《剥》《无妄》《明夷》《困》《观》《贲》,十月亥为《噬嗑》《大过》《既济》《归妹》。

  第二步,在确定六十四卦初爻贞辰后,再确定每卦其余各爻各主的辰月。

  其方法是这样的:主同一岁的两卦,阳卦各爻左行,阴卦各爻右行,二者一顺一逆,各隔一辰(即间辰)而配纳各辰月。如阳《乾》六爻左行,从初爻至上爻间辰而主十一月子、正月寅、三月辰、五月午、七月申、九月戌;阴《坤》六爻右行,从初爻至上爻间辰而主六月未、四月巳、二月卯、十二月丑、十月亥、八月酉。其余类推。

  但在六十四卦中,《泰》《否》两卦各爻主辰月,却不遵从上述规则,而成为例外。按照贞辰和爻主辰月的规则,阳《泰》初爻贞正月寅,六爻左行分别主正月寅、三月辰、五月午、七月申、九月戌、十一月子;阴《否》退一辰贞八月酉,六爻右行分别主八月酉、六月未、四月巳、二月卯、十二月丑、十月亥。但《乾凿度》曰:“《泰》《否》之卦,共比辰左行相随也。”郑玄注曰:“北(笔者案:应为比)辰左行,谓《泰》从正月至六月,《否》从七月至十二月。”如此,《泰》卦六爻从初爻至上爻分别主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否》卦六爻从初爻至上爻分别主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这既不符合贞辰规则,也不符合爻主辰月的规则。

  对于《泰》《否》两卦这种例外的原因,《乾凿度》正文和郑注都没有作出解释。我们认为,《泰》《否》两卦的这种安排,可能本之于卦气古义。案《泰》卦辞言“小往大来”,古人皆以“小”指“阴”,“大”指“阳”,虞翻知此古义,释此卦辞曰:“坤阴詘外为‘小往’,乾阳信内称‘大来’。”[7]蜀才亦知此古义,曰:“‘小’谓阴也,‘大谓阳也’。”[8]因此,“小往大来”指阴气衰微下去,阳气盛壮起来。以岁时来说,所谓《泰》者,乃表示一岁中阳盛阴衰,为一至六月。《否》卦辞曰:“大往小来”,指阳气衰微下去,阴气盛壮起来。以岁时来说,所谓《否》者,乃表示一岁中阴盛阳衰,为七至十二月。传统看法认为,《周易》古经*文形成于周初,因此很可能在西周存在着以《泰》《否》两卦主一岁十二个月的卦气形式,即以《泰》主一至六月,以《否》主七至十二月。若如此,则卦主岁说《泰》《否》看似“例外”的排法,很可能正是本之于卦气古义。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六十四卦及其每卦的各爻,就被分配到三十二岁、三百八十四个月中,而形成六十四卦主岁的内容。

二、六十四卦策轨说的内容

  与六十四卦主岁说密切有关,《易纬》又有六十四卦策说、轨说,我们合称之为六十四卦策轨说。关于六十四卦策轨说的内容,《乾凿度》和《稽览图》都有记载,而主要见于《稽览图》。《乾凿度》卷下曰:

  阳析九,阴析六。阴阳之析,各百九十二。以四时乘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析也。故卦当岁,爻当月,析当日。

  案“析”字,在《稽览图》卷下又被称为“策”、“折”,三字通用,即《系辞》上“大衍之数”所讲的“策”。张惠言于《易纬略义》卷一《六十四卦主岁》指出:“析,古策字。”“策”指筮占所用的蓍草根数,一根蓍草叫一策。这里的“析”“折”“策”指阴阳爻的策数。“析当日”涉及到策说。“卦当岁,爻当月,析当日”连言,可见“析当日”的策说与六十四卦主岁说为同一大的系统,而密切相关。

  关于六十四卦策说,《稽览图》卷下有记载:

  六十四卦策术曰:阳爻九(郑注:以四时乘之,得三十六),阴爻六(郑注:以四时乘之,得二十四)。

  可知,六十四卦384爻,阴阳爻各为192,阳爻的策数为9×4=36,阴爻的策数为6×4=24。如此,可计算六十四卦各卦的策数。如《乾》卦六阳爻,其策数为36×6=216。《坤》六阴爻,其策数为24×6=144。《乾》《坤》两卦同主一岁,合其策数为216+144=360,正与一年360日相当。《屯》卦二阳爻,其策数为36×2=72;四阴爻,其策数为24×4=96。《蒙》卦二阳爻,其策数为36×2=72;四阴爻,其策数为24×4=96。《屯》《蒙》两卦同主一岁,合其策数为72+96+72+96=336。这与一年的360日并不相当。按照六十四卦卦主岁说,将三十二年每年两卦的总策数计算出来,可看到有14年两卦的总策数为360。而其它年两卦的总策数,多者为408,少者为312,都不为360(见后《六十四卦策轨说表》)。但从平均数看,每年的策数又正为360。案六十四卦,其阳爻为192,策数为192×36=6912;其阴爻为192,策数为192×24=4608。合阴阳爻,六十四卦的总策数为6912+4608=11520。将六十四卦的总策数,分配到32年,则每年两卦的平均策数为11520/32=360,正相当于一年的360日。因此,“析当日”乃指平均策数而言。

  《稽览图》卷下又记轨说:

  轨术曰:阳爻九七(郑注:各以四时乘之,而并倍之,得一百二十八),阴爻八六(郑注:各以四时乘之,而并倍之,得一百一十二)。凡阳爻用六十四为法,乘得倍之。凡阴爻用五十六为法,乘得数倍之。

  可知,阳爻的轨数为(9×4+7×4)×2=64×2=128,阴爻的轨数为(8×4+6×4)×2=56×2=112。如此,可计算六十四卦各卦的轨数,以及主一岁的两卦的总轨数。如《乾》卦六阳爻,其轨数为128×6=768。《坤》卦六阴爻,其轨数为112×6=672。主同一岁的《乾》《坤》两卦的总轨数为768+672=1440。其余可类似计算。

  《稽览图》卷下记有“六十四卦流转图”,[9]实际为六十四卦策轨表。该表依六十四卦主岁说,列出三十二岁各主岁的两卦。下面又列有两卦的策数(称为“分各折”)和轨数(称为“分各轨”),以及总策数(称为“二合折”)和总轨数(称为“二轨合”)。郑玄在诸项下依次注出各数字,特别是注出各卦世爻纳支以及初爻纳辰。其各卦世爻纳支,同于京房八宫卦的世爻纳支。而对于各卦初爻的纳支,张惠言总结出规律为:“阳卦以子寅辰午申戌为次,阴卦以未巳卯丑亥酉为次。”[10]依《稽览图》所记及郑注,列表如下(原文的错误,依张成孙案语和张惠言意校正[11]):

六十四卦策轨表

主岁卦世爻纳支初爻纳辰二合折二轨合分各折分各轨
13601440216768
144672
23361408168704
168704
33841472192736
192736
43121376156688
156688
5小畜4081504204752
204752
63601440180720
180720
7同人4081504204752
大有204752
83121376156688
156688
93601440180720
180720
103361408168704
168704
11噬嗑3601440180720
180720
123121376156688
156688
13无妄3841472192736
大畜192736
143601440168704
大过192736
153601440168704
192736
163601440180720
180720
173841472192736
大壮192736
183361408168704
明夷168704
19家人3841472192736
192736
203361408168704
168704
213601440180720
180720
224081504204752
204752
233361408168704
168704
243601440180720
180720
25子[12]3841472192736
未[13]192736
263361408168704
168704
27辰[14]3601440180720
归妹180720
283601440180720
180720
293841472192736
192736
303601440180720
180720
31中孚3601440192736
小过168704
32既济3601440180720
未济180720

三、卦主岁说和策轨说的功用

  上文说过,《易纬》六十四卦主岁说和六十四卦策轨说密切相连,实际为同一个系统。卦主岁说确定32岁的周期中,

  每岁的所主之卦;策轨说确定主岁卦的轨数。《易纬》认为由天元至帝王受命的积年,以及卦主岁说和策轨说,可推知此一个朝代的天命年数,亦即历年。《稽览图》卷下记其推法曰:“置天元甲寅以来,数之受命位之年数,以三十二数除之。不足除者,以《乾》《坤》始数,算末即得主岁之卦。”可见,其推法是采用《殷历》天元甲寅,以甲寅至某帝王受命的积年,除以卦主岁的周期32。以其所得余数,从《乾》《坤》主首岁始数,得受命之岁的所主卦。再由受命岁所主之卦,得到其轨数,其轨数即帝王朝代的历年。这可以《易纬》对文王周代历年的推算作为例子。《乾凿度》卷下载:“今入天元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西伯受命。”天元至周文王受命的积年为2759280岁,以2759280岁除以32,商为86227,余数为16。由上面《六十四卦策轨表》,16岁入《咸》《恒》轨,其轨数皆为720,由此推知周代的历年为720岁。故郑玄注《乾凿度》卷下曰:“文王推爻为一世,凡七百二十岁。岁轨是其居位年数也。”[15]《稽览图》卷下有后人所附益的以策轨说推刘宋历年的内容,它以天元至宋高祖刘裕禅晋的永初元年为积年2760847年,以32除之,余数为15,入《坎》《离》轨,取《离》轨数736,得刘宋历年736岁。

  《左传·宣公三年》曰:“(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周王朝自武王至显王共三十世,三十一王(不计哀王、思王)。自周显王三十三年起,六国次第称王,《左传》所载,当指是时。《孟子·公孙丑下》:“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乾凿度》卷上亦曰:“大任顺季,享国七百。”案“季”为季历,为文王之父,“大任”即太任,为文王之母,这也是讲周代的历年约为七百。因此,从表面上看,《易纬》“卦主岁说”和“策轨说”对周代历年的推算与实际年数基本上是吻合的。但这实际上只是例外,并且是唯一的例外,因为观上面“六十四卦策轨表”可知,以此法推算,各朝的享年最少为688年,最多为768年。观三代以来至今,只有周代一个王朝符合此推算范围,其余都不符合。如上面方士以此法推刘宋王朝历年为736岁,实际上从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立国,至顺帝刘准升明三年(479年)亡国,只有短短的59年,远远少于此推算的最少688年的历年数。因此,以“卦主岁说”和“策轨说”推算朝代历年实际上是不应的,实际上是很荒谬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