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09|回复: 5

[资料整理] 唐代贾岛推敲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0 2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8-11 14:31 编辑

唐代贾岛推敲的故事
来自:唐诗典故

  推敲的来历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779-843),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827),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jd18344.jpg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jd18340.jpg
  贾岛反复想着其中的一句,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字不太合适,不如改成“敲”字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手里还一边推一边敲地比划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768-824)的仪仗队里。
jd18341.jpg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仔细思索了一番,手上也反复“退敲”了几下,然后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jd18342.jpg
jd1834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1:4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多疑问。但说是造假。有点武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21:5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列下。很麻烦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1 18:4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8-13 14:10 编辑

关于"推敲"。
推敲。向来是做为斟酌字句判定取舍的同义词。比如。当我们提到"值得推敲"时。心中已有了反对(至少是怀疑)的意味。

首先确定贾岛的"苦吟"。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他"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我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平时。"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游心万仞虚入无穷"。

从根源上来看下这个"推敲。先来看贾岛原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来看"推敲"典故来源。
北宋阮阅《诗话总龟》:
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诗话总龟》。现存明嘉靖月窗道人刊本及明抄本。都经改窜。

贾岛有《忆江上吴处士》诗: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唐才子传》云。贾岛曾为"推敲"此诗。撞过京兆尹刘栖楚(?-827)的仪仗:
(贾岛)逗留长安。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生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尹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辛氏此书参考的书很多。如。《朝野佥载》。《隋唐嘉话》。《大唐新语》。《唐国史补》。《郡斋读书志》。《集异记》。《明皇杂录》。《诗话总龟》。《刘宾客嘉话录》。《幽闲鼓吹》。《唐摭言》。《鉴戒录》。《北梦琐言》。《因话录》。《诗话总龟》。《唐诗记事》。《直斋书录解题》。。。
宋人李昉等人《太平广记》也提到这事:
贾岛字浪仙。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艳。虽行坐寝食。吟咏不辍。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慢。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特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终。

据此。冲撞刘栖楚为元和(806-820)年间事。
冲撞了刘栖楚。给关押一夜。但他秉性不改。又冲撞了韩愈。
前引过《诗话总龟》。再看《唐才子传》的相关记载:
后复乘闲策蹇驴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列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白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

长庆三年六月,韩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性情都固执不让,你往我来,争辩不止,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罢免京兆尹,授职兵部侍郎。等到李绅向穆宗告辞赴镇任职时,流泪陈说,穆宗怜惜他,便追发诏书授李绅为兵部侍郎,韩愈改任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长庆五年三月,韩愈葬于河阳。元丰元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
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到明初。朱右《八先生文集》将韩愈列为为"八大家"之首。明中叶唐顺之《文编》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八大家"遂流传开来。韩愈也成了一代文宗。道德文章。实至名归。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据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
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有《长江集》。
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称赞贾岛“三年在任卷不释手”。

唐人孟棨( 字初中。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僖宗乾符二年进士。凤翔节度使令狐绹辟为推官。后为司勋郎中) 《本事诗》"怨愤第四"云:
贾岛于兴化凿池种竹。起台榭。时方下第。或谓执政恶之。故不在选。怨愤尤极。遂于庭内题诗曰。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后,荆棘满庭君始知。由是人皆恶其侮慢不逊。故卒不得第。抱憾而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有此事。据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转引:
《摭言》载岛初赴名场。于驴上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遇权京尹韩吏部呼唱而不觉。洎拥至马前则曰。作敲字。又欲作推字。神游诗府。至冲大官。愈曰。作敲字佳矣。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南宋蔡正孙《诗林广记》。都有记载。都由唐人韦绚《刘公嘉话》转引: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有诗赠之。自此名著。

北宋欧阳修宋祁1054年撰《新唐书》的"韩愈传"中。这样记载:
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自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知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呼诘之。久乃得释。

综上。则贾岛始终未中进士。官至主簿与司仓参军。
《唐才子传》所谓的"去浮屠"。是还俗。"举进士"。是赴试。
811年。贾岛二去长安。"始谒韩愈"。
"推敲"一事。始见于唐《刘公嘉话》五代《唐摭言》。复见于宋《诗话总龟》。复见于元《唐才子传》。
冲撞"刘栖楚"一事。始见于宋《太平广记》。复见于元《唐才子传》。《新唐书》中被冲撞者只有"京兆尹"官名。
《太平广记》。是古代汉族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次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875年中进士的孟棨说贾岛" 故卒不得第抱憾而终"。著《本事诗》诗话时将其列入"怨愤第四"。
《太平广记》中说他冲撞的是刘栖楚。《唐才子传》中说他冲撞过刘栖楚又冲撞过韩愈。
《诗话总龟》的"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唐才子传》中便成了"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
《唐诗纪事》说他"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韩贾相遇。共论诗道。想来该有唱和往来。元《唐才子传》中就有了赠诗。
据《新唐书》。贾岛冲撞唐突的不像是韩愈。倒像是刘栖楚。

去贾岛最近的孟棨没提"推敲"。"推敲"。最先出自韦绚《刘公嘉话》和王定保《唐摭言》。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是史书。落笔谨慎。不从臆度。计有功《唐诗纪事》亦然。
李昉《太平广记》只记了刘栖楚事。未及"推敲"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可谓宁可错杀三千不肯放过一个。踵事增华。

据《唐诗纪事》。"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则贾岛在元和六年春见的韩愈。这一年。韩愈刚从河南回长安。任尚书职方员外郎。长庆三年六月韩愈才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贾岛只顿"推敲"了。误撞了韩愈十几年后的仪仗。韩愈也预说了十几年后的话。

按辛文房《唐才子传》。愈赠(岛)诗云:
孟郊死葬白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则与《唐诗纪事》的" 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相矛盾。因为这一年孟郊尚健在。
此诗其实作于元和九年。必且八月二十五日之后。
辛氏施展了乾坤大挪移。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诗奴"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 典出苏轼。
《苏轼文集》卷六三。"祭柳子玉文"。
猗欤子玉,南国之秀。甚敏而文,声发自幼。从横武库,炳蔚文囿。独以诗呜,天锡雄咮。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凡今卿相,伊昔朋旧。平视青云,可到宁骤。孰云坎轲,白发垂脰。才高绝俗,性疏来诟。谪居穷山,遂侣猩狖。夜衾不絮,朝甑绝馏。慨然怀归,投弃缨绶。潜山之麓,往事神后。道味自饴,世芬莫嗅。凡世所欲,有避无就。谓当乘除,并畀之寿。云何不淑,命也谁咎。顷在钱塘,惠然我觏。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南屏,莫宿灵鹫。雪窗饥坐,清阕间奏。沙河夜归,霜月如昼。纶巾鹤氅,惊笑吴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维子耆老,名德俱茂。嗟我后来,匪友惟媾。子有令子,将大子后。颀然二孙,则谓我舅。念子永归,涕如悬溜。歌此奠诗,一樽往侑。
韩愈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郊寒岛瘦评语。遂成定评。

孟郊(751-815年)。
韩愈(768-824年)。
贾岛(779-843年)。
韩愈卒于长庆四年(824年)十二月。贾岛卒于近二十年之后的会昌三年(843年)七月。
可见辛文房疏于考证。前人有云。元人治学粗疏。于此可见一斑。
另。辛氏用一"后"字。未明言何年。料是有意为之。

但辛氏"愈赠诗云"四字。并非空穴来风。
葛立方《韵语阳秋》转述王定保《唐摭言》"推敲"一典有云:
贾岛携新文诣韩愈云。平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安得西北风。身愿变蓬草("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可见急于求师。愈赠诗云。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味嗜昌歜。可见谦于授业。
葛氏由此推论贾岛与韩愈"使未相识愈岂肯教真作敲字耶"。意思是说。两人不是初相逢。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全唐诗》收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
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
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鲸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啖。
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
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澹。蜂蝉碎锦缬,绿池披菡萏。
芝英擢荒榛,孤翮起连菼。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
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始见洛阳春,桃枝缀红糁。
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
欲以金帛酬,举室常顑颔。念当委我去,雪霜刻以憯。
狞飙搅空衢,天地与顿撼。勉率吐歌诗,慰女别后览。
小注云:
愈迁职方员外郎岛来别时十一月。
韩愈迁职方员外郎是在宪宗元和六年。
葛氏转王氏所引。"可见谦于授业" 。本此。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有云:
僧敲月下门。只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情因景。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王夫之认为。"推敲"炼字有违于创作规律。于情理未合。当然也就不真实了。

北宋吕本中《童蒙诗训》主张诗里要有"响字"。
响字。指诗词中读音响亮形象鲜明的字眼。
南宋蔡梦弼 《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
东莱吕居仁曰。诗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如子美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过字受字皆一句响字也。
僧敲月下门。"敲"。自然是"响字"。
题目为"幽居"。便非闹市。又是月下。鸟宿池边树。更见其静。下句用"敲"。静中显动。动中显静。
另。贾岛此来为访友。当然用"敲"门。不宜迳直"推"门。
正是比较后发觉"敲"比"推"好。才敷衍出这一故事来吧。

今人朱光潜《咬文嚼字》文有云: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朱光潜。咬文嚼字。很有道理。
具体到此诗。先不论"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 典出何处。只说他论的这一联。他假定为是写"他(诗作者)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兴尽而返"。是"孤僧步月归寺"。单说此一联。无妨。不用"敲"。迳直"推"门而进即可。
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正如王夫之说的。"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情因景。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问题是。此诗所写。不是"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恰正是"他""访友"逢"月夜"。前四句说的是见友之前。后四句说的是见友之后。而略去了与友人的会晤场景。余韵悠悠。
朱光潜断章取义。去诗境远矣。

但他不该说"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因为。贾岛已将诗意告诉韩愈了。韩愈是立足全诗意境而下的判断。
朱光潜。在"孤僧步月归寺"断章取义前提下的"推敲"之论。本身无可厚非。但一涉及韩愈就前后不合了。
所以他说"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他不知道。
亏他结尾还用了这句: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正是王夫之的意思。

来看下"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
这是访友。这友人李凝(辛文房《唐才子传》题为"李余"。贾岛《长江集》题为"李凝"。今人施蛰存《唐诗百话》疑为张籍"题李山人幽居"诗中的李山人李凝。)独处"幽居"。诗作者(僧)到得友人门前时。鸟宿月升。僧人该推门还是敲门?
我想他应该是敲了门的。自然"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然后友人出迎。
按王夫之意思。非敲即推。非推即敲。此情此景。必敲。
本是来访友。既到门口。不敲何为?
推门。未尝不可。但既已月上鸟宿。友人也该关门睡觉了。推。也必推不开。但敲又势必惊扰友人。
这才是作者的所谓斟酌吧?也是编造这一故事的"思想情感上推敲"的起源吧?

其实。本不存在这些斟酌"推敲"。倒是让人觉得有表现韩愈提携后进的阿谀。不惜挪移史实。曲为缝合。
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大吃冷猪肉。韩愈为一代文宗。这才是"推敲"故事的产生原因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2 13: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推敲推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5 00:2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步断定出自韦绚《刘公嘉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