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9|回复: 0

邢窑透影白瓷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邢窑透影白瓷杯/ @8 ^7 k( ]$ s% Y- {7 ]. n
来源:燕赵都市报
  o8 Z+ S$ ~1 I$ M- I
$ @# m! J6 ?- F4 n    河北省邢台市的邢窑白瓷有精细瓷和粗瓷之分。而其中的透影白瓷更是白瓷中的极精之作。
4 V. j4 R- K8 e* ], D, L2 X    邢窑中的透影细白瓷,其胎体薄厚,遮光而视,均可见后面的手影,因此称为透影瓷,透影细白瓷的胎体洁白细腻,轻叩有金属声,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釉色纯白,与传说中的“夹雪”相一致,这样的效果不仅与瓷土的材料有关,还与透影瓷独特的制作工艺有关系。3 B5 [" N* X, n) |9 f
    由于此透影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易破裂和变形,制作时,需要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流程,配料时为了防止薄胎制品在烧成中产生变形,以及提高制品的釉面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铝在坯料中和精修操作,将较粗的粗坯修成各种部位厚度小于1毫米的精坯。而在器物成型时,尤其是在修坯的工艺阶段,真可谓是争胜负于一丝一忽之间,定成败于一刀一息之上,即使是一个大的喘息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而邢窑透影白瓷的足部做工精细,有邢瓷标志性的一圈刀的削痕,器物的做工、烧制精细,很少有变形。1 H$ y3 n' \" Y: E  P( M
    精细白瓷胎中含钾特别高,而铁、钛的含量又特别低,烧成后无色透明,这些是造成透影瓷的内因。烧成温度高使瓷器完全能够烧结是其外因。半透明性是现代白瓷必须具备的重要指标,隋代邢窑精细白瓷是中国瓷器具有半透明性的最好例子。
2 z: j/ ]( c. X$ y* z) S9 \6 t7 w' ?    邢台市内丘县的内丘古窑址出土的隋代白瓷深腹实足杯,口径约8厘米,高约7厘米,器壁仅厚1毫米左右,釉色均匀,能达到光照见影的奇特效果。邢窑的研究专家认为这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隋代邢窑透影白瓷,由于其胎料及釉料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钾成分,不仅细腻洁白,而且具有玲珑剔透的特点,属于邢窑白瓷中的珍品。现收藏于邢台市临城县的邢窑博物馆。
* Z& [+ v8 U/ T xy10th.jpg , e/ f# w8 w2 M$ z9 {- ?
xy11th.jpg 1 t3 J5 `$ O" N2 M" l
    如果说邢窑的白瓷是个伟大创举,那么邢窑的透影瓷更是中国白瓷的“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滋润投影,薄轻巧”,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觅销”。19世纪中叶,古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写了一部游记,其中有对白瓷的记述:“中国人用瓷土烧制成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液体。”苏莱曼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它是邢窑白瓷,但就我国当时的白瓷工艺水平而言,非邢窑莫属。
3 J1 M8 O6 n4 ]0 g+ ]1 H+ \/ p6 W    邢窑最早成功烧制精细白瓷。透影瓷的外表白如凝脂,半透光中呈暖色调,光洁莹润。有的甚至薄如蛋壳,其瓷化程度,给人一种胎釉合一、内外不分的感觉。邢窑透影瓷的这一发现,将我国薄胎瓷创烧时间提前了近十个世纪。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古代遗址中都曾发现有邢窑白瓷。邢窑的白瓷多朴素无纹,以洁白、细腻、滋润、“类银类雪”的色调及朴素大方的造型见长。. Z3 t1 R% E1 G- ^
    文献资料在形容白瓷的色彩时说,“越瓷如玉,邢瓷如银;越瓷类冰,邢瓷类雪”。当时内丘县烧制瓷器的规模,在唐代文献《新唐诗》、《大典六典》、《乐府杂录》、《长庆集》中都有记载,可见邢瓷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透影白瓷的造型独特,技艺精湛,无论是对我国的物质文明还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邢窑作为华夏白瓷的鼻祖,被称为陶瓷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它的所在地内丘,在历史上也有“瓷都”的美誉,是河北陶瓷文化的珍世瑰宝。3 X1 d# ?' B' K( F( `( H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