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5|回复: 2

[學者專題] 夏承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14: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W9 y, Z& J* m8 E! k$ u# r7 N& q!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i3 P4 E0 ]3 e% K; F5 @ timgTD5K9AQ6.jpg   ^8 k; x1 i3 V; Y9 X
; X& P+ W' w; L7 N9 I: L" u# w5 s; E
夏承焘(1900年—1986年),浙江温州人,字瞿禅,别号瞿髯。国学大师,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e! B# o2 Q* A& z+ }
) b, q& o2 K2 J, a
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长期主持东南词学讲席,被海内外誉为“一代词学宗师”。
, X$ k+ f, L/ w# z+ X* w

& w, M! C7 T4 Z1 ~9 L【传略】
- y' V* f! D6 v2 M# F' M) U! L" e1 L% ^+ ~% g" z4 C- x% d& b. `$ e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少号仲炎,晚号瞿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1年到北京任《民意报》副刊编辑。1930年起任西北大学讲师、之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太炎文学院和浙江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并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浙江省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浙江省分会副主席、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文学研究》(后改为《文学评论》编委、《词学》主编等。
) G! `# F" I; {1 P# T夏承焘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五四”时期,组织“十人团”,发动学生ZA国宣传。1940年,汪精卫伪政权函招其去南京,在复函中予以严词痛斥。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浙大师生营救进步教授费巩的活动。解放后努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研究词学。
8 m  l+ D8 _# s8 W9 R  & n6 G- a4 [' b) S% O
50岁前后,进行词学研究的同时还写了不少奇思壮采的创新之作。连同旧作先后出版《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词集》、《天风阁诗集》和《瞿髯论词绝句》等。在词学研究方面,出版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欣赏》等,此外还独作或与人合作编印了大量研究性和普及性的词学读物。一生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为词学走向科学化和理论化倾注了不少心血,并取得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
) o8 s" z7 ?- S! K( J# s

4 f9 `$ {. }. O2 a0 G凝聚着夏承焘先生毕生心血的近千万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词学专著近30种,未结集论文百余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都是有词学以来少有的巨著。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代表作为《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并写了独具特色的《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先生的学术成就,也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1981年后任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等,1986年5月11日,夏承焘因病在北京逝世。
% O3 i  C- ]7 t2 M
在温师读书时,夏承焘即萌发钻研词学的兴趣,曾师事林鹍翔,并和梅冷生、陈仲陶等发起组织文学团体慎社。20岁以后,北到冀晋,西入长安,视野扩大,阅历加深,写下了不少忧时愤世之作。30岁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和《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词学专著上,但并未放弃吟咏。( T( e/ l4 [( Z. ?5 ]5 i- j
从教60多年来,夏先生善于奖掖人才,扶植后进。桃李门墙,济济多士。然而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不以师道自居。出于夏氏门下的,都深受其赐而又不为所限,有的在学术上得以独立发展。夏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导师,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外国学者慕名远道前来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 _+ t- Q" }3 |( @1 R$ r
夏承焘-自学成才    1 z9 {6 N- l. d- s( q
夏承焘先生于1927年至1930年在九中任教。他的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开创词学研究新风,使传统的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成为海内外公认的“一代词宗”。
+ |! W9 I1 {0 V  Q/ }: F
1927年下半年,夏承焘一到九中就在藏书楼发现了丰富的图书,令他喜出望外,一头扎进了书籍的海洋。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在师校图书馆理旧书,有涵芬楼影印廿四史,浙局‘三通’、啸园丛书等,借二三十本归,在严州得此,如获一宝藏矣。夜翻《隋书》 、《宋史》 ‘三通’,作《白石词考证》,得数事,甚得意。十一时寝。”晚年他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记忆忧新:“每天上完课,就钻进书库读书。在那里,我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唐宋词人行迹的笔记小说,披沙拣金,往往见宝。”5 J) f( l2 T2 ^/ |% ~- I
夏承焘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后来却走上了大学的讲坛,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他的学问全靠自学。他晚年总结读书经验时说:“笨是我治学的本钱。”他认为,读书没有捷径,不能取巧,只有下笨功夫才能取得成就。他说“笨”字很有趣,头上顶着竹册(册是串好的竹简,是古代的书籍),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自己天资很低,正因为这样,促使自己奋发苦学。从七八岁上学起,几十  年来,除了生大病,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本。最重要的是要多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7 x; M- z; H- _% R发现藏书楼的“宝库”之后,他尽情地在书海中遨游。白天教书,晚上和节假日就埋头苦读,博览群书,其用功之勤,为常人所不及。在日记中常常有这样的记载:“兀兀终日,双目为瞀。”“竟日伏案,用心过劳,口舌为干。”等等。遇有创见和心得,就忘了苦读的辛劳:“大喜出户。素月流天,庭叶无声,几三更矣。”“晴日满窗,乱书坐拥,萧然自得。”据尚存的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底的日记统计,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阅读、扎录的古今中外各类书籍达368种之多,创作诗文一百多篇。
/ s7 h9 D' R! v* X笨功夫结出了累累硕果。后来发表在北大燕京学报上的成名作《白石歌曲旁谱辨》以及奠定他词学泰斗地位的重要著作《唐宋词人年谱》,都是在九中执教的三年时间内写成的。6 b7 B4 L% S' ?; x& }7 r
夏承焘-词成一派   
; ]- s+ Y1 ~' C  A5 _夏承焘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学校课目甚多,但他却潜心于古籍经典的研读。在校期间,他尝试赋诗填词,所作《如梦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深得国文教师赞赏,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这给夏先生很大的激励。温师毕业后,他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教学生涯。
" q0 e$ z9 f  B0 k' i/ ^3 A* Z

5 N; k3 ]6 U" h/ \在这期间,他积极参加家乡的诗社活动,与同道切磋诗词,论辨阴阳,奠定了一生研治词学的基础。从1930年起,夏先生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夏先生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

. ^& T2 k4 q6 ]" Q) J9 X! a词学是由诗学分离出来的一门专业学问,兴起于两宋,盛行于清朝。旧词学长于词的外在形式的考订与词集校理,而疏于词史与词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因此历代词学著述虽然繁富,研究路子却不免逼仄,难得融会贯通之要旨。进入20世纪后,词学研究才逐渐步入科学、系统、现代化的轨道,取得了多方位的成果。夏承焘先生正是现代词学的杰出代表。他承晚清词学复兴之余绪,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理念,结合其深厚的传统学养与扎实的考订功夫,锲而不舍,精勤探索,以毕生之力,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籍笺校诸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构筑起超越前人的严整的词学体系,拓展了词学研究的疆域,提高了词学研究的总体水平。
7 n+ Z0 y$ D' E! ]% M夏承焘先生词学研究的最大成就在于开创词人谱牒之学。20世纪以前,词学界对词人生平不予重视,史籍、词集中有关词人的传记多简约不详,各类杂书、笔记又往往传闻异辞,互相牴牾,或以讹传讹,不加考辨,以致许多词人身世茫然,无可究诘,不少作品亦因此隐晦不显,难以考稽。近代王国维撰《清真先生年表》,为考订词人行实导夫先路。但系统开创词人谱牒之学,奠定现代词学之科学基石,实从夏先生开始。早在30岁前后,夏先生即专心致力于词人研究,他旁搜远绍,精心考辨,匡谬决疑,积年累月而成《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由此唐宋词人生平事迹若绳贯珠联,清晰可辨,信实可靠,部分难解作品亦得到妥贴的诠释。十种年谱问世以后,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赵百辛先生盛赞“十种并行,可代一部词史”;唐圭璋先生则誉之为“空前之作”;日本学者清水茂教授撰文指出:“今日研究词学,此必为重要参考书之一。”
3 Q3 \, |2 t5 w3 R1 u& Q" `- f
  ]  q4 C# z# }+ C除词人年谱外,夏先生在词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多方位的开拓,取得了全面的研究成果。他的《唐宋词论丛》、《月轮山词论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等都是承先启后、卓有建树的经典之作。在词韵、词乐、词谱研究方面,夏先生致力尤勤,有关唐宋词声律的著述造诣精深,多有发明。在词集整理方面,夏先生对白石、龙川、梦窗、放翁词集及《词源》的笺校,功力深厚,成绩卓异;尤其是白石词笺校,疏解之精湛,考订之翔实,搜辑之宏富,无人能出其右,学术界推为“白石声学研究的小百科全书”,确非虚誉。在词学评论方面,夏先生既吸收了旧词论的精华,又突破了旧词论的局限,目光如炬,阐发透辟,昭示了现代词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他对唐宋词发展脉络、表现形式的综述,统摄全局,精密周详;对易安、白石、稼轩、龙川、放翁等词家的评论剖析,独具只眼,迥出时流。
: D( e9 T+ a# x. H7 |3 E* P* O
夏承焘先生还以其出色的诗词创作印证并丰富其词学理论。其《天风阁词集》前后编作为当代不可多得的词集,显示词人出入白石、稼轩、遗山、碧山诸家,取精用宏,兼具独特个性与时代特色。
0 n- `  x& U+ F0 {5 x! {, o" t夏承焘-个人贡献   
" u2 D, J. H* m" T5 ]夏承焘先生对于中国当代词学建设所做的贡献是相当卓著的。与前辈词家、词论家及同辈词家、词论家相比,无论是词学考订、词学论述,或者是词的创作,先生都有独特的建树:
1 z9 A1 M3 b: s' @

! M& Z0 p. |9 C3 f! Y4 c第一,在词学考订方面,先生是尊体派的中坚力量。他既继承了前辈词学家的未竟之业,又有所增添、发展。尤其是谱牒考订,更是硕果累累。如果说,王鹏运、朱孝臧为中国词学创立了校勘学,那么,先生就是词学谱牒学的奠基人.而且,先生还将考订工作推进词乐领域及词法领域,他“对于唐宋词之声律,剖析入微,前无古人”,他的词例归纳,将为后来者打开无数法门。先生在词学考订上的独特建树,对于中国词学建设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 K4 ~8 p+ z7 `( }( H( i第二,在词学论述方面,先生善将词学考订中的某些成果体现到作家作品研究中去,不仅使先生的论述具有超越时流的优势,又为反思、探索阶段对于思维模式及研究方法的思考提供借鉴,先生的独特建树是具有一定超时价值的。* F; x' M1 ~9 z, ^8 a# e8 G
第三,在词的创作方面,先生不以尊体自限,而是兼收并蓄,再造新体。即,他不仅“妄意合稼轩、白石、遗山、碧山为一家”,而且“欲合唐词宋诗为一体”。在这点上讲,先生可称为尊体派中的“左派”。因此,在当代词坛,先生的瞿髯词是一般作者所难以企及的。; S! c) t+ Z* U0 I" c
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先生为中国词学发展所增添的新内容,又是先生的真传。当然,经过六十几年的努力,先生并未能将其全部工作进行完毕,所谓未竟之业,这是需要后来者进一步加以继承与发展的。但是,作为“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他的名字将永远与中国当代词学*联在一起。( h/ M/ z$ Y. 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14: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述资料】* `! W' h0 @, N& f1 n1 `, n
- r" y5 h+ I# g* A+ {& }" H. h
从1979年到1984年,夏承焘的著作一版、再版,共刊行十余种。其中,《瞿髯论词绝句》、《月轮山词论集》、《天风阁学词日记》、《唐宋词欣赏》、《域外词选》、《金之明清词选》、《韦庄词校注》、《放翁词编年笺注》、《姜白石词校注》以及《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词集》等乃初版刊行,而《唐宋词人年谱》、《读词常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等则为新版重印或重排再版。先生大批著作应运而生,为这一阶段的词业建设增添了光彩。. E/ A9 t8 y; T' P; M
' c& F: r3 e; g2 {5 q+ [) V: z
著作书目1 s: Y3 f& i! Z) B

+ a2 ]* |+ M5 [0 {《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
  {. D. ]% w7 k' }& V4 w《唐宋词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1956年,中华书局1962年) \8 m+ {; D$ I9 d7 k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1958年6 J( O: k( q% d% M$ E0 a
《白石诗词集》(宋)姜夔撰,夏承焘校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0 c) a, B. t/ N- O( p
《词源注》张炎著,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981年* N5 i3 f9 l: |3 ~# B
《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
0 Z: E8 t3 s" k! i: f, z《瞿髯论词绝句》中华书局1979年5 s9 L8 m' t* ~; t2 \3 L
《唐宋词欣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
) E# b2 k4 K% w% D6 x& Q《读词常识》中华书局1981年
, m: }: t. A: G, s1 S5 G: G1 `《夏承焘词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5 o& Z8 q6 w2 Z4 O$ d8 S 《域外词选》夏承焘选校,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
9 S1 K# }1 C$ s! K' m2 ]% k《放翁词编年笺注》 (宋)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_0 S  d4 q4 u. V- K; P) f- z
《金元明清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8 D  |4 O! F* Y  L; J0 T+ T, w《姜白石词校注》 (宋)姜夔著,夏承焘校、吴无闻注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d8 n! n, c6 ^, ~
《天风阁诗集》夏承焘著,吴无闻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
8 \3 O$ E4 @& t( |' ~/ ~6 U3 W《天风阁学词日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8 q  `3 `( p: w0 o2 A, u5 ?
《夏承焘集》 (8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s( o7 B, t+ l3 K4 M
《辛弃疾及其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 L& t( T5 Q7 [! w* v4 r* o2 s( f! A  F! C' R
夏承焘-词作欣赏   
# j5 X' L& t9 ~' U8 ?
( O% k! q* P( u! I5 i8 E( c- C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3 j0 C4 Z' ^* Q3 D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 e/ F1 E* F3 M
                                                 —— 《浪淘沙•过七里泷》

% l( n& C1 ~" J4 k目空欧晏几宗工,身后流言亦意中。: L' h% T6 ?8 x/ y8 C
放汝倚声逃伏斧,渡江人敢颂重瞳。6 Z6 Z* t4 C. b
                                                   —— 《题漱玉词》
, H8 y2 q7 _4 C; c" v

" G5 ^5 z  w1 M9 p* a9 U& @夏承焘信札手迹 6 o( @7 N2 E6 E7 l% H' z' ?
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高坛讲律,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环海都开友谊花。) Y- }7 Y( n' O
                               —— 《减木兰花•鉴真法师塑像回国纪念》

. L3 t4 Z. R; [" @  ?昨宵海岳都惊,拿云千丈长松倒。当脑红旭,当年同画,山河杲杲。一代伟人,千秋公论,六洲此老。记西泠高会,灯边梦境,还制泪,温言笑。百万工农素缟,耐风霜学童翁媪。九关豺虎,重阍魑魅,公心了了。大地江河,送公归去,神洲八丧。但云瑞一哂,祁连高家,任长风扫。7 e1 G- Z/ G! \) h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14: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所有著述资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