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8|回复: 1

林则徐招沈葆桢为婿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2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8-8 13:49 编辑
  D& d- }1 `" Q
2 m: _& `' a7 ^6 h/ I* l% B6 X林则徐招沈葆桢为婿的故事
) n* [& Z) \3 R* v( `" q5 a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T1 |, q& T: o& T/ z4 V( L) {

2 w6 S" Z4 P! y% ]6 Y. _  清道光年间的一个除夕,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1785-1850)刚吃过饭,夫人便埋怨他对女儿的婚事不过问。他想起自己被岳父选婿的经历,觉得可以借鉴一下。) R; m: F7 m+ ^1 o+ E( [- q
lzx030.jpg
2 p- P. ~" R/ M0 O  b lzx031.jpg 5 }5 y6 a4 h+ k) m0 G! q
lzx032.jpg
3 O, u7 E8 U& C. p  当年,林则徐在长乐县衙内担任文书。一日,长乐县衙接到巡抚紧急公文,速押林则徐至巡抚署。县令知道林则徐肯定是遭人陷害,他拿出二十两银子,劝其远走高飞。林则徐拒绝了县令的好意,毫不畏惧地说:“我坐得正、行得端,不怕诬告。如果这样一走了之,无罪也变有罪了。”
  s# ?6 r/ Q% ~9 @: H  被衙役押解到巡抚署后,巡抚张师诚(1762-1830)问:“长乐县呈上的书牍,是不是都出自你手?”林则徐回答说是。张师诚大笑:“老夫见长乐县呈上的书牍字迹端正工整,从头到尾,一丝不苟。通过了解,得知出自你的手。为试一下你的胆识,特设虚文请你。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真是个人才!”于是在巡抚署委林则徐以重任,不久他成了张师诚的东床快婿。
+ A' [$ @# _5 Y" l zsc030.jpg
+ ^, K, _" S( L' C6 Y( M" ]* R2 o$ l  受到岳父择婿的启发,林则徐也想用来为女儿择婿。该以什么标准选婿呢?好学、实干、亲民是必要的,勤俭、廉洁必不可少,顾全大局、老成持重十分重要……一阵鞭炮响起来,打断了林则徐的思路,他这才想到自己该到巡抚署内看看。
) s! w; b' \9 L0 p6 G  巡抚署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林则徐推门进去,见是也是自己的外甥,年轻的秀才沈葆桢(1820-1879),便问:“今天是除夕,你怎么还在这里?”沈葆桢毕恭毕敬地回答:“公务未毕,不敢回家。”林则徐点点头。看到案上一本未看完的介绍西洋风土的画册,林则徐沉默片刻,忽然说:“我有一份奏章,今天必须誊发,你帮我誊完再走吧。”( r! ]; |- Y: E0 K7 @: {( X
  直到三更时分,沈葆桢才把长达数千言的奏章誊抄完毕。林则徐看了几眼,不满地说:“字迹草率,重抄!”便把奏章丢到案上。沈葆桢本准备交差就回家了,却没想到要重抄,他一声不吭地退了出去。
/ u0 ]* G, ]8 p9 d. w6 I/ h  天亮时分,巡抚署的属吏纷纷前来贺岁。这时,沈葆桢才把奏章重新抄好,恭恭敬敬地交给林则徐。林则徐看看奏章,他向来宾把事情的经过介绍了一遍,说:“公务未毕不回家过年,说明他能坚守岗位;字迹端正,墨色浓淡一致,说明他性格平和;遇冤不怒,顾全大局,说明他少年持重;奏章原稿上有明显的错字,誊抄两遍,都改正过来,说明他既尊敬上级,又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久他就招沈葆桢为婿。
  P; Z! V1 ]4 v6 Z5 r) W  }  沈葆桢被林则徐招为女婿后不久,考中进士,后曾任翰林编修、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等职,是洋务派里以前瞻、务实、廉洁着称的好官。他和夫人林普晴(1821-1873)也琴瑟和谐,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K' [2 _1 C. L# _
lpqc6a.jpg
* O# }# Q& I9 q% Y3 q- K; X; O  林则徐有一女,才貌双全,嫁给了当时颇有才气的沈葆桢。沈葆桢年轻气盛,到处夸口,目空一切。林则徐听到别人的议论,就想找个机会和沈葆桢谈谈。有一次,沈葆桢月夜饮酒,诗兴来了,就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沈葆桢让林则徐看诗。林则徐看后,思考片刻,拿过笔随手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使诗句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看后,十分羞愧,因为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由自满的口吻变成了壮志凌云的生动写照。从此以后,沈葆桢变得谦虚好学了。
* [$ u7 s6 g3 h: }  同治五年(1866年)春,左宗棠(1812-1885)升任闽浙总督,行辕设在福州。八月,朝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决定在马尾江的三岐山下建设船政局,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十月,左宗棠因陕西回民起义,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到宫巷请沈葆桢出山。然而,左宗棠两次探望沈葆桢时都被沈以“重孝在身”推诿了。同治六年(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当时,正是举办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创办造船厂,尚未来得及开工,就被调往陕甘任陕甘总督。临行前左宗棠上疏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所以沈葆桢一上任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又创办艺圃,学制5年,培养监工人才。
) c& T5 l2 q! x# w sbc030.jpg ) }3 w1 S6 d5 n5 H. M2 t
zzt0u28_.jpg
# |  z/ D  [0 S fzczm0.jpg ! k* k" \: d& g* v
shnb1.jpg
3 t  b0 x/ ~  U; ?- ?, Z1 x9 R, d sbc031.jpg ; G3 ~$ m/ V6 u% H8 y* u% r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于日寇侵略台湾,派兵占台南琅硚、牡丹等地,清廷委任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并兼理各国通商事务。沈葆桢到了台湾,积极加强战备,坚守城池,不久就迫使日寇知难而退,“遵约撤兵”。
; {" k! F; j4 W* L" w5 D! G$ G  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 。光绪元年(1875年)一月,沈葆桢上奏折又提出多项改革:废除严禁内地人民渡台的旧例;废除严禁台民私入“番界”的旧例;废除严格限制“铸户”、严禁私开私贩铁斤及严禁竹竿出口的旧例。7 J6 Y  g" A5 n! b
  沈葆桢提出的这些改革,主要是为了推动台湾土地的开发、特别是后山的耕垦。有利于巩固海防,同时对促进东部的开发和汉族与原住民的交往都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沈葆桢对台湾行政体制也提出并实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有:在艋舟甲创建台北府;增设恒春、淡水两县;改原淡水厅为新竹县,原噶玛兰厅为宜兰县。至于加强海防的具体措施,如建设新式炮台、购买洋炮及军火机械,购买铁甲舰,练水雷军等等,在沈葆桢的主持下,都在一一加紧进行。上述改革措施的实行都得到了清政府的允准,因而加强和改进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治理,促进了台湾的进一步开发 。( J& A" k8 h( L8 _1 u2 _
  沈葆桢的身份可以用三个兼任概括: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 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正是这三个身份,造就了沈葆桢的不凡人生。+ a; S% ]- b6 n  }' Z
tbim0.jpg ( \/ a6 |( J7 N/ G5 s% M9 D
tnim0.jpg
0 J0 \. z, f8 e' o1 V" z! p# @9 @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回朝廷,上北京后,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沈葆桢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感到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师。
0 d6 P# D7 d9 q- p) Q  光绪五年(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于任上,享年59岁。谥文肃,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 v3 t# x7 d, R9 u
5 Y6 a' M- w9 z; r4 H# F+ r7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0: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8-22 20:58 编辑
! K; M" K# @* s3 z. ~, k9 A& T$ d  A
梁章钜与林则徐* }  Z+ F& @( D3 p5 Y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自称福州人。祖籍长乐江田,生于福州。14岁入福州鳌峰书院,与林则徐是同窗好友,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 }# L5 [" r" H  k8 a- t5 |: m  生平7 ~4 M' D! Z" v5 G7 y  {
  他生长在明清以来“书香世业”之家,“幼而颖悟”,四岁从母开蒙读书,九岁能 ,并博览群书,立志著作,二十岁中举人,嘉庆年间(1802年)二十八岁成进士。嘉庆十年(1805年)开始任礼部主事,嘉庆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书院讲席,次年,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考选军机京章。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经考选任军机章京。道光元年(1821年)升为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调任江苏布政使。在江苏任职8年,曾四次代理巡抚,政绩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灾,他率属捐廉募款。同年,修复练湖牌坝,筹款兴修孟渎、得胜、澡港三河水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请回福州养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次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梧州、浔州官员捉拿烟贩,采取10家连保法,杜绝复种罂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曾上疏抨击琦善在广东“开门揖盗”,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1776-1842)部署抗英,组织宝山、上海、川沙、太仓、南汇、嘉定等地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妄动。同年八月,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十一月病发,专折奏请开缺调理。先后寓居扬州、浦城、温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梁章钜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由其子梁恭辰(1814-?)迎养于温州官署,从事诗文著作。生平著作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8 p$ f- J- ?4 ~1 @; v7 K: G
lzj691.jpg
0 p: B* R" Z: N5 I lzj690.jpg
9 [8 i$ R% J( ^, Y: F6 _+ U/ A chc56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