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回复: 0

[综合讨论] 人生欲望与社会有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1 05: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常的自然人生,有欲望,名与利。理性正道,欲望也是社会正能量。社会有道与无道的环境造人,人与社会命运相连的矛盾理论,也是天人合道的理论研究范围。
一个没有欲望人群的社会,文胜质则史。没有文明气息,没有动力和活力的静态社会。人没有立志的上进心,缺失对物欲需求的欲望,名利心皆无,焉有精于物者而物物,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心性人?焉有精于道者兼物物,精心探究社会有道的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的思维人?没有欲望人群的社会,只能是“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道法自然。
礼崩乐坏的质野社会,船山称谓“流俗禽兽”。阻滞上进的求名心,在职业环境下顺命成性,在改变职业环境的易命成性,易简理得,都以注重本质的提高去改善命,改善性命体,求名的理性正道。当正道不通,不甘心俯首于命运安排,只能弃正道的成性源,在命根下功夫。想方设法寻找人事机缘,甚至不择手段于天理人情不顾,欺世盗名在所不辞,利令智昏。同样,诚信道的正义谋利,理性正道谋利。当正道不通,诚信人屡受欺负,受不公平待遇,谁愿仿效?有样学样,如野蛮人的蛮横争利;妖精的鬼怪谋利;抱团成势的搶利……为私利已失尽人性的名利心,非正道的禽兽行为,除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完全撕裂外,无道的社会存在之环境造人,也是相伴相随的因果吧!
二千数百年前的荀子已揭示物欲(心物)的矛盾理论:“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宋明理学弃荀学,结果弄出文胜质则史的理欲观:存天理,去人欲。船山承续荀子的物欲观:“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正物欲的哲学理论。
《易传》提出人事结构合理性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地设位的人事尊卑,各正性命有事理。宋明理学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天命之谓理的尊卑定理,异变了《易传》易简理得的本体论。船山传续:“性命之理在于事,理外无事;天下之务因乎物,物有其理。循理而应乎事物,内圣外王之道尽”。易简理得的各正性命,功能效应就是“循理而应乎事物”。正名的哲学理论。
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若人没有名利的欲望,社会没有欲望的人群,缺失社会基础与心性基础,会发生“于天理达人欲”的文化文明?“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失去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的须有安排,失去正道的正名与正利,失去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失去忠恕的人际环境,欺世盗名、野性谋利,失人性、失人道,小人禽兽的病因漫延,引发成“流俗禽兽”了。
想想张载为什么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哲理,想想船山为什么提出以理道定所,为天下人定位定性定所的哲理,相同的哲学意蕴是:理道定所成天下人立心立命的宜人环境,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理想模式:人生欲望与社会有道的天人合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