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越中兴

[综合讨论] 【转】中国历史因何惊人相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7 0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转的这个文章,第一证明不了县长对镇长负责,第二,美国有县长吗?新泽西洲有达维尔镇吗?这上眼一看就是周带鱼之流的假留学之辈在中国电脑前敲打出的意淫西方文章,还是别转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7 09: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法政是客观事实,究其所以然吧!君主集权专制,凭藉法术势,值可胡作非为地奴役百姓,鱼肉民生?秦暴法也是客观事实吧!与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同时代的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载舟覆舟。秦二世短命告终,不是应验?得罪民众政权会稳固?秦汉都是君主专制,法家的文化专制。从秦暴走到阳儒阴法的独尊儒术,民本仁德,忠恕礼义,多少融入而修饰专制架构,是民本与专制并存的君主专制时代。请将独尊儒术的延袭的祖宗之法,与秦暴政区分开来。汉唐为君主专制的生长期,王朝正常陵替,如同夏商周三代陵替。商伐夏傑,周伐商纣。有道护民生,伐无道的残贼一夫之正义,伪命题?看汉唐历史小说,王朝陵替时代的正义口号:天下乃天下人天下,非一姓之天下,惟有德者在其位,不是有道伐无道?再看宋后历史小说,如《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水浒传》等,愚忠成忠诚异化的忠君报国,有道伐无道成乱臣贼子所为,无道必致陵替,转为汉夷陵替,乃落后文化的形上導。看明清之际黄宗羲与唐甄评击君主世袭的政不及三代,难道还要将有道伐无道视为伪命题?质疑唐太宗为人造圣君,圣君也是有七情六欲之常人,无大分别。身份君王,能懂君舟民水的道理,致力民本德治的善政,胜常君劣君多了。“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与民共享同礼乐而已。正如孔子也有常人富贵之心思,忠恕仁道,通情理欲,己之心思与民所共由理道连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凡言圣人,根乃常人、超越常人,也还源于常人吧了!大学八条目,治国平天下之境界,基础不是前六条目的人生锤炼?人造与自为,差异就是有无六条目为学思基础的人生阅历与历炼。《贞观政要》不会捏造历史,看看便知太宗所为,人造,还是自为?盛唐过后,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同步,不能感受到历史逻辑,也感受到现实逻辑吧!再续繁华,中奏天的社会限定,如何释放始奏人的活力能,终奏物之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所以,于人欲见天理的须有安排,继善成性,务实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神参两体理一,厐朴先生的一分为三,是解开中国文化的钥匙,义理奧深。
船山言:“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盛唐过后,中国要进入新的文明时代,如何解决疑乎人心的心性文化问题,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汉唐的王朝陵替的治乱循环,显然再不能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有道伐无道的理念将为新的理念取代,却不是乱臣贼子所为的忠君报国愚忠弱智,陷入汉夷王朝陵替的文化灾难路。而是仁智益深的神参两体理一,一分为三的理论精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7 2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视孔子为毒瘤,重蹈五四运动批判错位的覆辙?延续挺儒与反儒历史论争的文化乱相路?所崇尚的民主政制,若缺失亲亲伦理,忠恕的人际道德,缺失仁统同与礼明分的人道理则,缺失“其身正,其令从”的德治理性,缺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层次规范理论,尽管是二千五百年前儒家基础化胚胎期的孔子思想,却是民主政制的理性雏形。若视孔子为毒瘤,那就不是中国社会需要的民主政制。从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本政制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民主政制。处在君主专制时代的宋明理学,适应专制的社会环境去解读非君主制时代的孔孟学,不一样性质的儒学。请不要以帝制儒学套解孔孟,不能再重蹈五四运动的覆辙了。
视马哲为毒瘤,请尊重事实:马克思生于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目睹资本主义的罪恶路,违反商品经济的供需规律,以及内需市场整体消费平衡规律,超程度对资本利润的掠过和争夺,招致规律性经济危机的频频发生,为转移经济危机,争夺国外市场,发动世界大战的侵略战争。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罪恶路的穷途末路,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质变路。有资本主义的罪恶路,方有资本主义的质变路,方有现时通行的民主政制。请研究资本主义的文化史与文明史。文化的殊途同归,义理可以会通,却不是邯郸学步的文化套解。文化特点不同,西方文明路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文明路。况且,西方文化并非完善路。从一国经济走到全球经济,不是呈现西方文化诸多的不完善性?“不知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对马哲无认真研究,疑俄共解读的马哲,乃文化背景不同的解读,是否符合马哲原真?马哲设想的SHZY模式,在生产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非落后生产力国家。理论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以船山始奏人、中奏天、终奏物的道体程序去解读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哲理逻辑,能否清晰解读马哲论断的逻辑本义?
肤浅化理解范畴意涵,肤浅化理解义理逻辑,将不同文化背景发生不同逻辑解读的两个不同性质的思想体系视作一脉相承,不分青红皂白的故乱鞭挞,造就的文化乱相路,如此思想方式,延续到何时方休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7 23: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孔子为主导的中国儒家社会与阳明为日本儒家社会的观点,可笑至极。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出现不同的文化解读,怎能扯在一起作比较。日本接受阳明心学,撇除其心学内修心性之弊端,吸取思想解放的文化要素,推动维新变法。中国儒学进入宋后,依然是宋明理学主导的儒学社会。天理浑然,堕落了有为自然的心性活力,事物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人道当然的内修心性,存天理,去人欲。阳明心学千百年不变的心即理,过滤朱熹的事物理,心性内修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漠视习以性成,理在气中,气以理生化乎质的实践理性,与日本对阳明学的解读完全是两码事,焉能张冠李戴让孔子食“死猫”?宋明理学主导,儒道佛的文化互补,只能是适应君主专制环境的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阳明的思想解放,能产生日本式的维新变革?思想解放所得效应:百姓日用皆道,有正负两效应。正向是张载气学流行→船山实学的孔儒脉理传承路。负向就是儒道佛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到满清阳法阴儒暴法时代的文化逆转路时,转为人人自扫门前雪,心性种种的民族劣根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8 01: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与老先生探讨一下有道伐无道的问题。
        首先,有道伐无道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基础实力。商是大部落,周是大方国,都有亲附部落和联盟,春秋战国时代是封建,有诸侯有巨商有派系团体,汉朝有豪强,魏晋南北朝有士族,隋唐有士族和大家族,唐末有军阀,这些团体都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构成,具有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力,所以可以进行所谓的“伐”,这也是能进行所谓伐的根本原因。孔子,董仲舒提出这样的理论,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基础。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进化的过程,到宋朝时,社会主要构成已经变成了平民社会,单个的平民和小家庭如何讨伐?所以已经不存在伐的基础了,但是制度也在改变,平民通过科举进入政治,退休后再退出,而制度也变成了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的制度,皇帝垂拱而治,更注重于制度的完善和监督力量的平衡,而寄希望于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来代替治乱循环。。。之后的明朝也基本如此,所以在宋明时代谈什么有道伐无道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这不是什么愚忠不愚忠的问题,而是因为根本不存在“伐”的基础,不是什么儒家学术理论如何变异,而是因为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看似手握重兵,然一纸诏书就可以变成平头百姓,因为制度和社会现实使然。
       而所谓的汉夷陵替,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自然条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平民社会的缘故,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蛮夷就取代不了,主要是因为看似表面打仗获胜了,但长远和实际上根本打不过北方的那些大家族,所以后来双方妥协了,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而并非什么学说理论变异问题。
       其次,所谓的有道伐无道是不是真正的进行过,是个未知数。三代的周代商,到底是多大程度的有道伐无道,很难说,从周的三大“”誓“”的内容变化来看,我看后人美化编造的成分居多;而之后的所谓有道伐无道,往往是带来社会大动乱、大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民生凋敝,国力下滑,经济倒退。。。。到底是有道还是无道,真的很难说。
      甚至可以说,有道伐无道,变异成了叛乱和互相攻击的的理由和借口了,想造反往往都会发个“某某无道,共伐之”之类的檄文,想攻击,往往也找个类似的借口。。。
      所以,“有道伐无道”,仅仅是儒家的一种理论描述和理想,仅仅存在于儒家的幻想当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8 0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流离失所,民生凋敞、国力下滑、经济倒退……不是社会大动乱、大战乱前奏?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何惧生死?看看陈胜吴广如何起义,看看王朝末年的农民暴动,难道不珍惜生命,天生贱命一个?“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人祸成天数,什么是天数?岂是单个平民及小家庭命运遭遇及所为,又岂是儒家的理论描述和理想?我不敢相信是浪花的真见解,与我开开玩笑是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20: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而不平,因而人人追求高端。儒学本质上为高端者服务,必先迷惑中底层。从此角度而言,儒学是一面人心的境子,也是地道的迷离人性的学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0 09: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本质非服务于高端,乃文化文明。从哲学圆圈角度,孔儒应该之理的基础化胚胎期的肯定阶段,经宋明理学当然之理成唯心教条的否定阶段,进入究其所以然之理的唯物辩证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不是文化文明?孔儒阶段建构应该之理的义理体系,《易传》天地人参仁礼(三道三才)本体的通志成务;继之者善,成之者性的天人之继,不能贯通古今,成为现代文明的文化基础?荀子的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以及船山心物定律的顺乎物则,疑乎人心,不是对马哲论断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传统逻辑解读,不是文化文明?孟子反身而诚,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孔子的亲亲忠恕,君子义与小人利的层次规范理论,不是现代文化文明的理性雏形?至于张载理一参两,船山人道理欲观与道体论,文化文明的性质不容置疑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