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6|回复: 3

清代孝静成皇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 16: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1-27 19:31 编辑 4 `9 c; r- v% [( {2 o' `9 h/ r& ~
: h0 J$ L7 r  J2 v
清代孝静成皇后
$ q+ g: V. l4 f( E来源:后宫故事
. H5 H% d9 j' I9 s; M5 O  _5 v% B0 [$ M
  静妃(清宣宗孝静成皇后)一般指孝静成皇后。
0 n' |2 Q+ B! q- e$ o" ]2 z jinf8fa9.jpg
7 W& N9 p' ^1 W& |  孝静成皇后(1812-1855),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是清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之妃,咸丰帝奕詝(1831-1861)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訢(1833-1898)的生母。
. q8 k* E& Z# o6 r; D dgd630.jpg
7 A) o- n8 @% {2 S) s; F# s6 Q xianf1.jpg
& q3 C/ _$ p. e/ e7 w4 M; U gqyw50.jpg
1 Z2 W1 z8 _/ L  ^$ m' z0 C  {  在道光一朝,博尔济吉特氏最高被封为皇贵妃,可能是道光帝思念已故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咸丰帝的生母,1808-1840),未封她为皇后。咸丰即位之后,封养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依照皇太后规格奉养。! ^  V! @. u1 A) X7 N! c
xcq544a8.jpg
7 j, V; [5 d( r" @7 H8 }: H  咸丰帝登基后,就封养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依照皇太后规格奉养。由于咸丰帝生母死的早,后宫也就是静皇贵妃是后宫第一人,地位尊崇。可是,在立储时,咸丰帝和恭亲王奕訢关系闹得很僵,咸丰帝对奕訢一直打压。而奕訢由于没有当上皇帝,对咸丰帝也是恨之入骨,就想利用母亲的身份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不断的上奏请求咸丰帝册封静皇贵妃为皇太后。
5 `4 V$ t+ G4 l9 Y7 l. X  咸丰五年,太妃病笃,在奕訢一再哀求下,咸丰帝考虑到静皇贵妃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就于咸丰五年六月,晋封静皇贵妃为康慈皇太后。可惜,孝静成皇后无福消受,仅做了9天皇太后,不久就病逝了。8 U4 Q2 j0 \. ?4 c& M
  孝静成皇后死后,咸丰帝本来应该为其大操大办,以报答养育之恩,再加上她是咸丰朝唯一的太后,就更应该大办了。可是,咸丰帝太厌恶奕訢了,就把这种厌恶也转移到孝静成皇后身上,就大大消减了太后的丧仪。
, H. f8 k2 x5 l6 r1 k  一是咸丰帝没有给孝静成皇后单独建皇后陵,而是把她葬在了妃园寝,只是将其升格为皇后陵,规制简约这在清朝是很少见得;二是太后的奉安大典,咸丰帝不护送,不亲临,这是不符合规制的;三是把孝静成皇后的得谥号减为8个字(本应12字),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四是神牌不升祔太庙,只把神牌供奉在奉先殿,而且不系宣宗谥号,这简直就是对太后身份的一种侮辱。
6 {% i0 P& ^9 w0 f* v+ b tm11th.jpg 0 w4 i& p  R+ e9 d/ o+ n  G
  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东面的妃园寝,改称慕东陵。咸丰年间初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
* o6 m1 `3 z8 I- L mdl06e.jpg + N5 @1 v4 O" I7 n& Q. X
  孝静成皇后在道光一朝,博尔济吉特氏最高被封为皇贵妃,未被道光帝封为皇后。到了咸丰朝虽无太后之名,却有太后之实,本来应该死后哀荣无限,可惜就因奕訢,死后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哀荣,成为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的孝献皇后(1639-1660)董鄂氏之后既非前朝皇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基本上是清代死后待遇最差的皇太后。% q; s" K4 w# ]9 G/ ^! \- G3 q( S# m
szd0timd.jpg
$ m. e* G# K3 x" H, {- q xxhhtim2.jpg
3 U# K! V* [- r. ~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皇妃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 k4 ]2 l2 Z0 |0 q9 y  M3 r
  因孝静既不是“正牌皇后”,也不是“母以子贵“,道光生前只承认其“妾室”身份,并于生前亲定位次,授意康慈葬于慕陵妃园寝不能更改。还有一点,从慕东陵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出,静妃在成为太后之后,竟然仍然和琳贵妃并排,可以想见,道光生前的安排上,慕妃园寝得第一排为此二人并排而葬。如果一排是单数,一般以中间的为尊,一排要是只有两个人,一般认为地位相当。静妃被安排和一个出身低下,份位也不及的晚年宠妃并排入葬,足见道光对其感情十分有限。
2 Y5 X# }$ f: S( e' @' G' N  ]' }, U3 b  康慈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6 y! c6 b4 I+ R' p  还是后来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才给孝静成皇后恢复了太后待遇。慈禧太后(1835-1908)为了拉拢奕訢,就把孝静成皇后的谥号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即位后,对孝静皇后加谥,并系宣宗谥、升祔太庙。全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1 G- L1 F1 V$ z cxn241.jpg 0 C- F3 Y1 x% Z/ p
tz32view.jpg
9 M( n0 \4 }3 z0 e: Q6 h
3 V( C$ ]* |& x- i% i钟粹宫
! }$ b$ w9 p0 m4 v, p+ G  静妃生前居钟粹宫,为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建筑,东六宫之一;位于景阳宫之西,承乾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8 t* R7 f8 o; n
zcg3h401.jpg
6 V  o  h1 X0 g zcg3h400.jpg + q& o+ l( n. W; c- N6 @
zcg3h402.jpg 4 e5 v1 M, i! \" A+ P2 W
  中文名:钟粹宫
, I& j" M' l) C8 q  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路/ [. N4 V* p& b: q2 Q  ^
  建成:明永乐十八年
- C  K0 o3 P& C7 A# s  初曰:咸阳宫; U6 ^8 {% R7 r6 b% V( c

: [# v0 r* w9 _% p2 A( f  简介
* H- v5 u1 W0 x! o3 ]  钟粹同钟萃,古代是汇集精华、精粹的意思。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O' i+ A: x6 ], y
  钟粹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
" \1 ]8 [" x# S8 C, o1 h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6 H) ?* c# C! z' }( a% ~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詝之母(时为)静贵妃(孝静成皇后)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东太后慈安)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入宫后也曾在此宫住过。
8 s2 Y3 ?% P" J  现在常年在此进行故宫藏玉器类文物的展示。8 z+ S) j6 X  G9 O
py0310.jpg 2 z/ C) X4 M& k4 C
  建筑! y& P( E# c' p3 q8 w
  钟粹宫初名咸阳宫,据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咸阳宫改名钟粹宫,咸阳门改称钟粹门;隆庆五年(1571年)又更名,前殿为与龙宫,后殿为圣哲殿。清初又复改称钟粹宫,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前期此宫为嫔妃们的居所,明隆庆年间钟粹宫为太子所居,到清代又成为太后及后妃们的生活区。
% ?% S9 d- m) G- p  G. u  钟粹宫属于内廷东六宫中的一座院落,南北长47.38米,东西宽47.9米,平面近方形,分成前后两进院,前堂后寝。前院正殿即钟粹宫,坐北向南,是一座面宽五间、前出廊歇山式屋顶大殿。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出廊单檐硬山顶。正殿左右有转角廊与配殿前廊相通。正门名钟粹门,坐北向南,是一座带斗拱的单檐歇山顶琉璃门,左右嵌有琉璃花饰照壁,门内有悬山卷棚顶倒座式垂花门,垂莲柱内置四扇可开合的屏门,门的两侧依南墙建游廊,与垂花门及东西配殿前廊相通,形成三合院带围廊的格局。后院也是一正两厢的三合院,不过较前院规格略低,屋顶都是较低等级的硬山式样,院中间有高出地面的南北甬道与前后殿相莲。后殿左右两侧有较矮的东西耳房和卡墙,自成小院。后院甬道西侧有井亭一座。钟粹宫这组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宫中宅院。% S' @; N- K# [
  经实地勘察,钟粹宫正殿自明初建成后至清代只做过局部维修,至今仍保存著明代早期的框架形制。
& Z7 ?& Z+ o& y. j4 [" ^  正殿的平面布局,面宽与进深从中央明间起向左右次、梢间逐渐减小尺度,主次分明,这种分布方式比宋、元时期更为明显,并为清代所沿用。明代早期官式建筑柱网分布已是严格对称的格局,四柱一间也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方式,柱子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这种做法依然保持宋代的遗制。8 O9 S* z+ i* A. M+ K7 Z3 x% H
  正殿室内梁架简洁,结构严谨,节点牢固,用材精良(梁枋、檩桁、斗拱都是金丝楠木),构件加工精致。梁与梁之间和梁与柱之间的结点普遍采用十字拱承托,以减少梁头檩枋的剪力。该正殿五架梁本身虽然不加雕饰,但在做法上采用了梁两端矮而窄和中间高而宽的拱形体的手法,这样处理既考虑到构架本身的荷载功能,又不因梁材较大而显得粗笨。在建筑物构件中,梁头柱头、斗拱椽头飞头等的边缘轮廓大多采用卷杀,制作规矩,充分利用木材本身容易加工的特点对各个构件进行艺术处理,从而更好的发挥装饰作用。
, F$ @9 H4 x' y& l  因为该正殿在明代早期是彻上露明造,因此各个梁架的梁枋檩桁斗拱等构件都满绘彩画。后来随着室内主人的更换或因使用的需要,室内顶棚也几经变化。明中、清初和清中天花三次向下移位,每一次天花向下移位,上面的彩画就保留下来,因此钟粹宫室内既保存着明早期和明中青绿点金的旋纹彩画,又保存着龙凤和玺彩画,还保存着外檐檩枋的式彩画。在一座宫殿中遗留下来不同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彩画尚属少见,这对于研究明、清官式彩画发展史有极高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L/ A* G# K, O" o+ Y2 r* x* r6 G5 [6 ?/ v& r, }0 R; k$ U
  历代著名居住者, v6 K, x5 D) m$ {1 ^
  明朝朱慈烺太子' }. J9 ~: i( P  }$ ^- _; w9 r1 L
  明崇祯朝的皇太子朱慈烺(1629-1644)。朱慈烺是崇祯帝朱由检(1611-1644)的长子,居于此的纪录很少,只知道他在此居住时,一次她的生母周皇后(1661-1644)派宫女送茶点果饼于当时居于此的朱慈烺,而宫女们从当时田贵妃所居的承干宫宫门前经过,推着石狮子嬉笑着玩闹,将正在午睡的田贵妃(?-1642)惊醒,几乎引起争端。3 X: C  o  Z& {3 z
zcl300.jpg 2 H4 d9 r* s  |( Q, g6 V
czd33s.jpg
# c. ~6 a6 \# i8 ~2 }9 T zhouhh01.jpg
8 O* J5 c7 M8 y( k3 R tgf81c.jpg + u. K( e8 F2 w
' M& y2 y0 ~' \0 i4 `( @, h
  清朝孝全成皇后
. w5 z6 I- V  M$ ~. Z3 ?8 f  清道光朝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1840)。咸丰帝奕詝未登基以前,曾以皇子的身份居于此宫长达十七年,而其母孝全成皇后生前也曾在此宫居住,不过两人是否曾同住此宫则不得而知。
1 D1 \2 @* V6 y3 j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钮祜禄氏,名不详,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满洲镶黄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丰帝的生母。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贵人开始(实际册封时未册为全贵人而直接进位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于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众说纷纭,成为清宫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整个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嫔妃也未有晋封速度如此夸张的)当皇后后铁腕治后宫也说明了道光帝对其非比寻常的爱重支持,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帝感情极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T5 A' l, r5 T5 b- K& i4 |

- t- J* l9 M& V/ J1 `+ F  清朝孝贞显皇后
+ G% ]# B  |  s, O9 I1 P  清咸丰朝的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1837-1881),即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在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咸丰帝(清文宗)起初将其册封为贞嫔,五月晋为贞贵妃,十月正式册封为皇后。咸丰帝崩逝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后来她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铲除篡权的八大臣。此后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孝贞显皇后从受册封为皇后起,中间虽然曾短暂的居住在西六宫区的长春宫和慈宁宫一带的寿安宫中,但钟粹宫一直都是孝贞显皇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宫院,直至她在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为止。. M/ ]+ b, w+ R
cab8d.jpg 7 {2 m9 k2 G% x: T

# ~! I, K) g7 L0 Q  清朝孝定景皇后静芬与钟粹宫
* h6 K: d' L" V5 ~. O, T7 i/ Q0 r  清光绪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1868-1913),即隆裕太后。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叶赫那拉·静芬成为皇后,并从紫禁城午门的中央洞门乘坐凤舆进入皇宫,先在预先选定的寝宫钟粹宫稍做休息和整装,再到坤宁宫东暖阁和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举行大婚礼,而在婚期过后,她便正式住进钟粹宫。孝定景皇后一生都没有获得光绪帝的宠爱,甚至是被冷落,她在此宫度过19年的孤寂岁月,之后在光绪最后一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其夫光绪皇帝驾崩后,因宣统皇帝继位而受徽号成为“隆裕皇太后”,且由于宣统帝太过年幼,因此由她垂帘听政,在成为皇太后的同时,她也搬出此宫迁住至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一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郁郁而终。 & p2 V2 m; i* j+ V
gx5321.jpg
6 G7 Z& s, g7 |3 V) Q/ k  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是慈禧太后(1835-1908)之弟桂祥(1849-1913)的女儿。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登上皇后凤舆,在隆重的的大婚典礼中进入皇宫,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在坤宁宫洞房中,与皇帝过了数天有名无实的婚期后,静芬就按预先的安排,住进了钟粹宫。现在人们仍能看到钟粹宫的门庭十分精致,梁栋上布满彩画,这些都是造办处的工匠们和如意画馆的画师在光绪大婚前奉命装修的。
2 F. a/ d( Y! M! F  Z& e1 u cxfo2a.jpg
3 F7 v, |8 s& M( s) @ gx8f30.jpg
+ O* ^! j0 y# G6 ~% a3 X kng682.jpg
. ?1 x. }/ n% ^( P" s  表姐弟兼帝后关系的光绪与静芬,自大婚的第一天起,就行同陌路。光绪早在幼年时,初次见到这位表姐就很不喜欢,在慈禧太后难以抗拒的意志下,光绪不得以接受了这一安排。静芬也很不幸,成为慈禧太后权欲的牺牲品。二十年的皇后生涯,静芬不过是慈禧身边的一位女随从而已。0 w% ]6 R1 }  r6 K) `
  住在钟粹宫中的皇后静芬,每天早晚到太后、皇帝宫中请安,之后回到钟粹宫,闭宫自守。养心殿后殿也有静芬的卧室,平时可以住,但在皇帝斋戒期间必须回到钟粹宫,选静芬为皇后,是出于慈禧太后个人的需要,实际上她对这位性格懦弱无能的侄女也并不满意,静芬的父亲桂祥也是个才能低下之人,因愚蠢而闹出过笑话,其王府生活出人意料地窘困。静芬虽是皇后,但在经济上也同样窘迫。清廷所规定的宫费十分微薄,每到三节两寿,必向太后和皇帝献礼,与王妃命妇也要有所应酬。每月的出账都要到太后那里报总,静芬怕慈禧太后生气,不敢报亏只能报盈。有时不能周转,只好将衣服首饰、甚至龙袍送到外面典当押款。" x; g+ y1 a! `8 H1 X4 a
yxd3e396.jpg , u( }$ }  y1 L% O
  作为六宫之主,静芬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胆,在嫔妃宫女当中也没有威信,显得既无主见又缺乏修养。她经常关起门跟侍女耍脾气,还时常拿猫狗撒气。但静芬却给来自欧美的德龄公主(1885-1944)、凯瑟琳·卡尔女士(1858-1938)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德龄说静芬温和而彬彬有礼。卡尔为慈禧太后画像期间,在生活和宫廷礼节上都得到了静芬的关照。$ W$ {, B9 N% [1 [1 v" Z+ j2 U
dlgz1.jpg
6 n( s7 K6 a7 M% G kr2000.jpg
' E0 g+ ?- x; j6 b  光绪和慈禧死后,静芬成为隆裕皇太后,从钟粹宫移到西六宫的长春宫和太极殿居住。
, I: @9 B6 F) o( b- T7 O ccg238.jpg
6 E" z, X! p5 l! A tjd950.jpg
8 S9 g: |) v8 z5 R' k+ b, Q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8-8 13:59 编辑
& h1 f; j/ C4 P4 j: y
( R+ V" ^3 q/ {: B+ W道光与孝和睿太后9 r5 ?+ ~0 J/ }0 r; x6 T
  道光皇帝与大6岁后妈孝和睿皇太后(1776-1850)的秘史。
* Z( c" ?5 ?! o0 X9 v xhr0timg.jpg ! k6 A; B1 a4 E
  所谓太后,就是前一位皇帝的皇后,前一位皇帝逝世或退位后,这位前皇后自然升格为太后。所以,太后都是寡妇。虽然她与新一代皇帝在辈分上是母子关系,但也未必有血缘。不过依据清朝宗法礼制,皇帝即使与太后没有血缘关系,也要对这位母亲毕恭毕敬。+ `4 N' O9 k! U+ c9 ?6 b: ~( B) y
  清朝道光皇帝的宫闱生活中,孝和睿皇太后不是道光皇帝的亲妈,却扮演着胜似亲妈的极其重要的角色。: C& H, ]  ?8 o# l
  道光帝与孝和睿皇太后不是血缘上的母子,孝和睿皇太后仅比道光帝大6岁,而是宗法等级上的母子关系。
; D! j* b& _, ?, A. v  嘉庆帝的皇后是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1760-1797),但这位皇后福薄命浅,仅仅当了两年就驾鹤西去,而嘉庆帝的贵妃孝和睿则步步高升,到嘉庆六年成为皇后,在嘉庆帝逝世后自然升格为皇太后。
& I# d7 L2 f/ k5 l0 i. V5 m6 m xsrhh690.jpg
' w, o5 X; h' b/ ?6 ]  她虽不是道光的生母,但备享尊荣,道光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其谨守孝道,言听计从。) x0 I3 n, o* m. E
  嘉庆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嘉庆皇帝(1760-1820)猝死承德避暑山庄。这时皇子绵宁(即位后改名为旻宁)也在承德,虽然其为皇太子已是公开的秘密,但由于找不到嘉庆帝的立储密旨,群臣也不敢贸然拥立。在一筹莫展之际,孝和睿皇后自北京传懿旨命旻宁即位,指示:“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 R; c% v' l& t4 _; ~6 G8 Q/ W: J qlhdtim4.jpg
( m, q( e  e4 d7 @ bssz0im4.jpg 2 _( Y2 o, M0 R& _9 N
  孝和睿皇后知道不仅是绵宁的父亲嘉庆帝要传位给他,其祖父乾隆皇帝在世时(1711-1799)也很喜欢他,曾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和嘉庆帝一起为绵宁举行了大婚仪式,能得到两位皇帝的如此恩宠,可谓空前绝后。
& Q3 P" U2 [% `& A qlhdtim3.jpg
* q" d6 B- }: |6 v% {% P  孝和睿皇后能主持局面,拥护旻宁,对保证其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这位当时的皇后也有两个已经成年的亲生儿子,分别是嘉庆帝的三子与四子,也不能说没有入承大统的资格,但她主持公道,母仪天下,这份胸襟、气度和情分实在难得。假如孝淑睿皇后地下有知,对这位当年居于其下的侧福晋当刮目相看。. X5 j$ D, a0 p+ i, e% y+ F
  当然,日后的道光帝对孝和睿皇太后恭敬有加,言听计从,固然与此有关,但若仅仅归结于此,则未免显得浅薄。道光帝一生谨守规矩,提倡孝道,身体力行,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太后,也是值得肯定的。, I8 T# k9 l1 X& }5 Q: d
  不过,太后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干预国家政务。她是一位识大体、守祖训的女人,不但不干预政治,就是对宫闱之事也从不过问,宫中日常事务都由儿媳妇——皇后主持。道光嫔妃都爱围着她转,斗纸牌、掷骰子,每日里众星捧月,哄得老太后也是其乐融融。但是,表面上脾气随和的她在宫中还是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如皇后的册立、嫔妃的晋升,道光帝也要请示她。
) _- q% f; Y; B: S3 ^  w4 U  道光帝对皇太后尊崇备至,每日问安,一丝不苟;生活起居,毫不马虎。虽然自己崇尚节俭,皇后嫔妃也一同过“紧日子”,但他对太后的供应还是尽量满足。皇太后久居深宫,百无聊赖,受太监的引诱吸食鸦片,以至成瘾,每天吞云吐雾,沉湎于此。4 q! h6 j- X8 l) k' r
  后来,道光帝严禁鸦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对宫中吸烟者严惩不贷,惟独对皇太后不加过问。道光帝还未雨绸缪,为防止禁烟胜利后鸦片断绝,他甚至密令北京地方官为太后准备一个秘密的鸦片来源,同时告诫宫中诸人向太后隐瞒外面禁烟之事,可见其用心之苦。
( d% k7 U+ C1 ~  孝和睿皇太后逝世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寿年七十四岁,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经六十八岁了。据《清史·宣宗本纪》的记录可以看到。孝和皇太后死后,道光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坚持不允。皇太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于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弱的老人了,哀毁劳顿,难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何况他那时也有病在身,正是这两种原因让他有病开始不能起了。就在孝和皇太后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丧次崩驾。; e0 g. X: y  Y6 D. b
  《清史稿·后妃传》中,对孝和睿皇太后有如下记载:
/ X7 e% |# t$ c; f/ t1 R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仁宗(嘉庆皇帝)即位,封贵妃。孝淑皇后崩,高宗(乾隆皇帝)敕以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道光皇帝)嗣位。宣宗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崩,年七十四。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崩於慎德堂丧次。咸丰三年,葬后昌陵之西,曰昌西陵。初尊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逮崩,上谥。咸丰间加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子二:绵恺(1795-1838)、绵忻(1805-1828)。女一,殇。+ G: a' X* |7 E$ B4 r
skgt22mg.jpg - Q' I6 J2 v  ?
mk1f02.jpg 2 x9 X. H; [  N/ f% C( A
mx1f0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8: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光皇帝节俭事例
! X7 d0 L4 h- ?! M  X  道光帝登基之初,发布了一份上谕《御制声色货利谕》以表示他的节俭宣言,总结有以下几个思想:4 V; o& B+ _; `% A; C
  1.重义轻利,不蓄私财(就是皇帝为国家省,为天下省)。
) {, |* m4 c& `  2.停止各省进贡,顾名思义就是不再让各省上贡品,但后来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做到,但是上贡的量确实大幅减少了。
3 H7 L. [1 ^& f2 O' ?" v  3.不再增建宫殿。9 j. L  F) O2 t4 R: ]
  另外,把每年的宫廷开销从40万两白银削减至20万两白银,皇帝本人只用普通的东西,诸如毛笔,砚台,墨等等。每餐只有四道菜。除了龙袍,其余衣物有破损了,都是打补丁接着穿。0 S# |' b$ c/ Q& _) _# W2 L# ]
  另有记载,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三浣就是每月指上旬中旬下旬,三浣就是一个月,就是说他一个月才换一身衣服,可见他衣物不多
" Q" [" M- m) k0 g  还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嫔妃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华贵的服饰。要求皇帝子女婚嫁一律从简公主出嫁,费用不得超2000两白银,额驸的聘礼也需减少,九九礼干脆就废止了,但后来为了顾全皇室和额驸颜面,恢复了九九礼,可是也大为精简,只改为了象征性的九只羊即可(意思就是娶公主,给九只羊,再加点别的是那个意思就行了)。7 ^$ \9 g0 w8 s
  有一次皇后佟佳氏(1790-1833)过生日,皇帝为了表示感谢这个节俭的贤内助帮他过抠门日子,决定摆宴为皇后祝寿,结果满朝文武皇亲贵胄,等开了席,才一人给了一碗打卤面(真够抠的),后来听说,为了这次寿宴,皇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而皇后更是高兴,因为道光帝曾经下旨皇帝生日,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元宵节冬至的庆贺礼仪宴均要停止不办,这回是破例了。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佟佳氏逝世,时年44岁。七月,道光帝上谥为孝慎皇后。
- C3 H2 [+ m) r. ?. c  g6 F tss02img.jpg
: y1 w: e" k( {5 j- r5 Y tss12img.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13: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2-8 17:21 编辑
0 q; U& V, y7 N" J! Q1 {2 v( N2 h+ e& y3 y
嘉庆遗诏引发乾隆身世之谜  K! A5 r( j4 n4 l& T+ j
  公元1820年的秋天,清朝嘉庆皇帝突然猝死在京城外的承德避暑山庄,死后,一份嘉庆遗诏发往全国各地,之后,又紧急收回,仍然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那么这份遗诏究竟都说了什么,那还得从嘉庆的死说起。' _& Y& D( D& d) b1 h1 {% p- ?
  遗诏事件让道光皇帝十分恼火,下令严查此事。道光先是找了个理由给自己开脱,说朕在居丧之中,悲恸迫切,未经看出错误之处。与此同时,道光皇帝要严惩托津、邵钧元等四位写遗诏的军机大臣,让他立即明白回奏。着四位军机大臣似乎早有准备,很快就回奏了奏折中写道:遗诏早已公诸天下,彰彰甚明,确实写了乾隆皇帝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臣等罪不可辞。不过我写遗诏时就知道遗诏要公布天下,所以字斟句酌,写的每一个字都有依据,然后列了两条主要证据,第一条证据来源于一首诗,作者是军机处任职的管世铭,此人曾随乾隆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打猎,避暑山庄写了三十首诗,其中一首诗写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管世铭在这首诗的后面有个小注,明确地说狮子园是乾隆皇帝的诞生地,所以乾隆常在父亲雍正帝(1678-1735)驾崩的忌日,这里小住几日;大臣们第二条证据也是一首诗,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刚刚去世的嘉庆皇帝,早在嘉庆登基的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承德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跟随去了并写诗庆贺,诗的后面做了这样的注解:说康熙(1654-1722)老太爷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匾额,皇父乾隆也是恰好降生在这个山庄。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又写诗祝寿,诗文的注释中,把皇父的出生地说的更明确了明明白白的写道皇父在辛卯那年诞生在避暑山庄。平心而论,大臣们列举的这两条证据都相当有力。那么道光皇帝认可他解释吗?
5 D3 o4 [3 H( @ kxddtim0.jpg
1 J/ [" r! T) ~+ h yzd0timg.jpg
. H3 Y# k  k2 Q7 c9 G  道光皇帝看到大臣们回复,怒发冲冠,下令将这几位军机大臣加以奖励,托津、邵钧元均被轰出军机处,降四级留任,另外两个军机大臣虽没被撤职,但也都被降五级留任的奖励。至于大臣们陈说的那两个证据,道光认为,管世铭的诗纯属此人信口开河,完全缺乏为信;第二个证据是刚刚去世的嘉庆皇帝的诗,诗确是嘉庆本人所写,这是因为嘉庆早年曾一度认为乾隆皇帝是承德避暑山庄出生的可是后来嘉庆也放弃了乾隆生于山庄这一看法。为什么呢?原来清朝每位皇帝登基后,都要为自己的皇父撰修《实录》和《圣训》实录》专门记录每位皇帝在位时的主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圣训》则是每位皇帝所颁的诏令和谕旨的集锦。乾隆死后,嘉庆命令朝臣编修乾隆的实录》和《圣训》审阅时发现这两部文献典籍中,把乾隆的出生地都写成了雍亲王府,当即命令编修大臣认真核查。大臣把乾隆当年的诗找出来,凡是乾隆自己说生在雍亲王府的地方都夹上纸条,然后呈送嘉庆皇帝御览。面对这白纸黑字,嘉庆开始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个事关真龙天子的降生地的问题上,总不能违背皇父本人的意见吧。于是嘉庆断然放弃了乾隆生于避暑山庄的说法。乾隆在位时曾经多次以诗的形式标明,自己就是生于京城的雍亲王府。乾隆在一首诗中写道“斋阁东厢胥熟路,亿亲唯念我出世”这里乾隆不只认定自己诞生在雍亲王府,而且还点出了具体出生地点,就在雍王府(后改为雍和宫)的东厢房。乾隆的母亲是崇庆皇太后钮钴禄氏(1692-1777)。道光皇帝认为遗诏风波错在撰写遗诏的军机大臣,一方面降旨严惩了当事人,另一方面不允许人们再妄议乾隆的身世。但是遗诏造成的影响却并没有因此平息,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的乾隆故事,都极具传奇色彩。* u& e$ X; m3 w" s6 g% z
cqhth0m0.jpg ' O: _( M% b" d5 k
yhg0tim0.jpg yhgoh2.jpg
) X% [' W" R, x4 c' } yhgoh3.jpg " E% p' f( f) b0 Y
yhgoh6.jpg
$ n* H& ?! D. R  z yhgoh5.jpg
8 h0 \# t6 _$ Y9 [1 W, [4 I3 I yhgoh4.jpg
# B: J  W3 ~$ e3 J% W yhgoh1.jpg # F: o) D! j* D& Q! t% y$ W; z: J1 Q
yhgoh0.jpg ! X3 o, j9 |4 P

. K% o" r7 y4 K  F7 T0 x军机处
8 [' ]: O$ T5 H4 r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1 @) p5 F; p- ~& F6 _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 D% m: }: S% ]: v5 a  j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  故宫军机处
" J5 C; A1 C1 P5 U8 b: J  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5 O* U/ W7 v6 ~- P( I
jjc0xq00.jpg / R+ B( [7 D6 F! ?0 G
jjc1xq00.jpg ) Q8 h. o$ ?; v* k. @# C'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